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关系

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关系
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关系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9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No.92008

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关系

王瑞

摘要:探讨了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关系。认为以色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长期的敌视与怀疑,不仅有损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也不利于以色列国内的民族团结。指出民族和解与共存教育是解决以色列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巴以冲突;以色列;阿拉伯人;犹太人

中图分类号:D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9-0043-02

作者简介:王瑞(1982-),辽宁大连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文学院世界史2006级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11-30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的西部,濒临地中海和红海,被认为是阿拉伯的“腹地”,居住在此地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该地区的真正主人,矛盾和冲突由此而产生。随着矛盾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各种因素的影响,巴以问题不仅成为当今世界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冲突,而且也影响着以色列国内局势、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巴以冲突的由来及阿犹民族关系

(一)巴以冲突的由来

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起源于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的诞生及20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阿、犹民族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冲突。此后,伴随着血腥与暴力,这两大民族之间的关系曲折发展。一战结束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激化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在犹太人大批涌入巴勒斯坦之初,阿拉伯人尚未意识到犹太复国主义日后带来的生存威胁。30年代后期,随着犹太人大量地涌入,阿拉伯人此时感到了这种威胁,他们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巴勒斯坦的局势也越来越严峻。1929年阿犹双方在耶路撒冷哭墙附近发生流血冲突,造成116名阿拉伯人和133名犹太人丧生。二战结束后,为了安置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存的10万犹太人,犹太人复国主义者多方活动希望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1947年11月29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通过了有利于犹太人的《巴勒斯坦分治协议》。协议规定,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家,并使耶路撒冷“国际化”。阿拉伯国家面积为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的40.7%,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和加沙地带;犹太国面积为总面积的58.7%。这样,占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却拥有大约56%的土地,而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多的阿拉伯人却只拥有大约43%的土地。因此,阿拉伯人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决议,这便埋下日后阿以冲突的祸根。

(二)巴以冲突影响下的阿、犹民族关系

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巴以冲突影响下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东国际关系领域。以色列与相邻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持续不断的军事冲突,构成了二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从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爆发了五次战争:

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被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由于大国的纵容和支持,特别是美国对以色列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使得阿拉伯国家以失败告终。在这次战争中,大约有65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了以色列占领区,作为难民流落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约旦等国家。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以色列兵分4路,侵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再次占据了大量巴勒斯坦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爆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惨败,以色列大获全胜,不仅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而且还占领了东耶路撒冷。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战初阿拉伯国家先胜,以色列军队后来得势,是年10月23日实现停火。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开始。以色列军队只用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战后以军在黎巴嫩南部保留了一个面积为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由以色列军队和亲以的南黎巴嫩军驻守。此后,中东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与不安之中。

其次,以色列犹太人与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这些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中的绝大多数,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逃离以色列占领区的阿拉伯难民的后代。他们现在仍然居住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难民营中,人口数量由1948年的50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400万人[1]。自1987年12月爆发的第一次阿拉伯人起义至2000年9月发生的阿克萨清真寺流血冲突,上述阿拉伯人在这10多年来的冲突事件中占主体地位。此外,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的,由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既是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敌人”,同时又是巴以民族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合作伙伴”。在巴以民族冲突中,既存在着和平的希望,例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又存在着战争的危机。所以,时至今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一直是该地区的“风暴眼”。

再次,以色列国内的阿、犹民族关系。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有约20万阿拉伯人留在了以色列境内,他们后来都获得了以色列国籍,成为以色列公民。截至2003年底,以色列阿拉伯人人口为158.3万人(不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3.46%,与1949

年相比净增长了142.39万人[2]。虽然以籍阿拉伯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超出犹太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许多,但是由于巴以冲突的影响,以籍阿拉伯人在社会地位、教育、自然资源分配等方面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长期的巴以对抗中,以色列对境内的阿拉伯人一直怀有戒心,把他们视为对以色列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第五纵队”。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以籍阿拉伯人实行军事管制,直到1966年才解除军事管制。现有的100多万以色列阿拉伯人人口中,仅有10%的阿拉伯人居住在以色列5个犹阿混居城市,其余以色列阿拉伯人集中在加利利中西部地区,内格夫沙漠北部等地[3]。所以,以色列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少之又少,而矛盾与隔阂却无处不在。

二、巴以冲突影响下的以色列民族政策

(一)以色列民族政策的起源与实质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但是迄今为止,以色列历届政府还从未制定过任何明确的民族政策,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以色列的法律、法令和相关政策[2]。以色列《独立宣言》称:“以色列将保证其所有公民不分种族、宗教或性别都能享受充分的社会及政治平等。”[4](283)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有完全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所以,以色列政府是在民族政治的框架内实施其民族政策的,因此,其民族政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2]。从表面上看,以籍阿拉伯人似乎有着与犹太人平等的社会、公民和民主权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以籍阿拉伯人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获得了提高,也不能说明以色列政府采取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它从一个经济弱小的贫穷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12个国家之一。几十年来,以色列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60年代只有25亿美元,70年代末为190亿美元,到1998年已经增长到亿美元,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翻了36倍[4](283)。根据以色列官方宣传,以色列阿拉伯人是整个中东地区最富裕、享受民主权利最多的阿拉伯人。这也确实是事实,与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相比,与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生活水平确实高出甚多,他们享有的政治权利也比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多得多。但是,由于外部受到巴以冲突的影响,内部受到民族歧视,可以肯定的说,以色列阿拉伯人决不是中东地区生活得最幸福、最愉快的阿拉伯人。

(二)以色列民族关系的特点

1.歧视。虽然《以色列独立宣言》宣称以籍阿拉伯人享有完全的、平等的公民权力,但事实上作为“二等公民”的阿拉伯人并未真正地融入到以色列社会。以色列的《回归法》、《国籍法》可使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非常容易地成为以色列公民,但对阿拉伯人却十分苛刻。以色列许多社会福利和兵役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不让阿拉伯人参军也就变相地剥夺了他们在升学、就业、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此外,阿拉伯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犹太人,以色列政府在市政建设、基本设施投资等方面也优先考虑照顾犹太村镇,所以,阿、犹之间的经济地位差别是很明显的,从侧面反映了以色列的民族歧视。

2.隔离与分化。以色列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建国初就对以色列阿拉伯人实行军事管制,严格控制他们的行动,阿拉伯人只能在天黑后由自己的耕地返回村庄。在居住地域上对以色列阿拉伯人进行分化,如加利利中部和西部、内格夫沙漠北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等地,把以籍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居住区隔离开。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防止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争夺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限制阿拉伯人的流动和社会政治参与,巩固犹太人的领导权。此外,以色列当局还从阿拉伯人的内部与外部进行分化。首先,在阿拉伯人内部实行宗教、教派等方面的分化。其次,在阿拉伯人外部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分化阿、犹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以色列民族关系:和解与共存教育

巴以冲突是当代人类文明史上的难题之一,以色列阿、犹两大民族的关系深受其影响。

如何有效解决以色列的民族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民族和解。民族和解不仅是解决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冲突的正确方式,也是解决以色列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途径。首先,需要用和平交往方式,摒弃暴力交往方式,需要交往的文明化。文明冲突的武装化、恐怖和复仇,只能增长绝望的社会心理[5]。巴以冲突早已不是地区事件,双方的和解离不开国际社会的调解配合。而巴以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也需要学会建立相互信任,逐步消解积怨,转变失望和猜忌的社会心理状况。

二是共存教育。解决巴以冲突的主导权在以色列政府手中,近年来以色列政府也为巴以和平进程付出过努力。要真正解决阿、犹两大民族的外部冲突,就要先从解决以色列内部的民族关系入手。截至2003年,以色列社会学家、教育家和社会实践者在以色列国内开展了大约300个共存教育项目[6]。这些共存教育项目在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社区中心和娱乐场所等地点开展,通过共存教育项目的实施和评估,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使以色列国内阿、犹民族彼此敌视的态度和情感有了极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Khalidi,R.Toward a Soluti on.I n Palestinian refuges:There

Pr oble m s and Future[M].W ashingt on D.C:The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 on Palestine,1994:24.

[2]刘军.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J].世界民族,2007(1).

[3]Ghane m,A.The Palestinian-A rab M inority in Israel A Po2

litical Study A lbany[M].NY:S UNY p ress,2001:1948-

2001.

[4]自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1.

[5]彭树智.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J].人文

杂志,2002(2).

[6]Abraha m Fund.Survey on Coexistence O rganizati on and Ac2

tivities in Israel[C].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M eeting of the Civil R ights Foru m,Tel Aviv,Israel,2002.

最怕中国强大的前8个国家

最怕中国强大的前8个国家 先来看看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点,闲话少说进入排名 1、日本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想法(除了卖国者外),因为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最大。日本也是世界上仅次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邻国,距离较近且知道中国是君子报仇百年不晚的国家。日本在二战后拒不认错,更别说道歉,明里暗里勾结一切反华势力,不惜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对中国这个昔日的恩师予以围堵。更是猖狂地将台湾纳入它的有事范围......。唉不说了,来气,第一的位置非小日本莫属。 2、美国从解放战争开始便想扶持其傀儡政府,但未能如愿,因为它看中的是阿斗。从此美国视中国如眼中钉、喉中刺,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封锁和围追堵截,至今禁止其国内向中国出口武器和高科技等产品,并干涉其相关各国不允许向中国出口武器和有军事往来。美国人的意识形态相当严重,始终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我怀疑它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人类的基因。美国也是现实世界中的单极霸权国家,不希望任何国家挑战它,甚至不希望这种迹象出现,只希望所有的国家为其打工。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很多事物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如六方会谈就是典型事例。中国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债权国,尽管中国人民远不如美国人民富裕,但中国的上升势头却一直在持续,这对霸权欲极强的美国来说是它们不愿看到的,因为它们不愿如中国倡导的和谐共赢,所以美国第二无人能及。 3、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的跟班马,但骨子里还保留着僵尸般的傲慢。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们不仅掠夺了中国大量的宝藏,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特别是英国不仅用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是用鸦片毒害了无数的中国百姓,其伤痛至今无法痊愈。不列颠人更是世界上少有奸诈之徒,在衰退前不仅分裂了印度,使之成为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更是故意制造了麦克马洪线,直接导致了中印间的战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真正的站起,一度令英国非常的沮丧,当时的彭定康就是很好的写照,所以英国人骨子里也是害怕中国强大的,因为它们心虚。 4、印度讲完狡猾的英国,现在不得不说说这头大笨象了。被英国殖民时,印度人的领袖甘地只敢号召民众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本身也是被奴役过的国家,却掉头想和中国一较长短,骨子里流露的是欺软怕硬而已。经过那场边境战争,他们应该深深领略了中国人的厉害了,只不过那时的中国太贫弱,而印度却同时有美俄两大阵营的支持,所以那场战争中国虽说打胜了,却没得到实际利益,至今印度还强占着中国的领土,甚至妄想着我国的西藏和新疆的领土,但他们知道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现在印度又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且左右逢源,处处想和中国攀比。连它们自己都知道,它们造出的东西除了可以吓唬吓唬巴基斯坦,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抗衡,更别提中国战机一个俯冲就到新德里了。中国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印度的扩张野心,使它们不敢对巴基斯坦轻举妄动。 5、印尼提到这个国家,许多人可能象憎恨日本一样地憎恨这个国家。新中国成立伊始,其政府便一直**,在苏哈托在位时,其国内更是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排华浪潮。至今印尼人还对华人适用歧视政策,随着强硬派苏哈托的下台及死去,加之中国的日益强大,其国内政府和人民不得不加以收敛。华人的智慧和勤劳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同时也为印尼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随着中国的强大,华人在印尼的要求平等的政治诉求,令得印尼害怕有一天被华人掌权,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看看新加坡的华人政府便知道中国人其实是多么善良了。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的54个致命差异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54致命差异 1、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精神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精神与能力或曰学力。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之权。 4、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我国还流行一句忽悠了大众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极好的朋友关系。美国承认知识上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会多次认真地告诉所有学生:老师会永远像母亲一样的同爱所有孩子,不管孩子品德好还是还是品德次,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疾病,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孩子能干还是笨拙,不管孩子富裕还是贫穷。美国老师还会努力让所有孩子找到成功和自信。我国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这样呢?美国老师绝对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很难挑出老师的明显不足。我国的老师和领导到处有公然的违规现象:1)公共场所吸烟,2)情绪易激动发怒,3)出口成脏,4)酒后上课,5)办公时间搞非公务事、打游戏等,6)赌博,7)多种浪费,8)重复建设,9)浪费和闲置资源,10)以安全为由不履行许多责任...... 5、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师生都不在意任何奖励。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学校、老师、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淘汰和奖励与虚荣等。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6、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中小学某年级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有的达90多人,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7、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8、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

浅论巴以冲突

浅论巴以冲突 关键词:巴以冲突,政治,宗教 [摘要]: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今天,有两个“国家”却自1948年建国伊始便纷争不断,至今仍战事频发,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方因素交错。此文便是尝试从最凸显问题的两方面入手,浅论巴以冲突。 说起巴以冲突,最直接的联想自然就是五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参战。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65年6月5日以色列闪电袭击阿拉伯国家。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发起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25日在大国的干涉下被迫停战。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大致一看,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外,其余四次大战均未直接出现巴勒斯坦的身影,但需注意的是历次战争之后最大的改变便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领土划分。因此,不难看出五次中东战争仍是巴以之间的博弈战场,那么为何这其中会有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频繁参与?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宗教文化。 巴勒斯坦这一词除了作为国名之外,更常用于指代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与两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渊源颇深。巴勒斯坦地区在《旧约》之中被认为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领地,在伊斯兰教中巴勒

斯坦又是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宗教之间是排斥的,而对于对各宗教有非凡意义的圣地而言,这种排斥便很容易的转化为了誓死捍卫,不容异教徒的玷污。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犹太教则是犹太人的民族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使他们始终没有被其它民族所同化,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之中更是几乎达到了民族与宗教相统一。由于这两个民族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其行为上也就带上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巴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或者说巴以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便是各自信仰中巴勒斯坦地区的神圣不可侵犯。中东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而以色列无疑就是在一片穆斯林中突兀出现的异教徒,更何况它所占的是穆斯林的圣地。由于两种宗教各自都对政治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此宗教上对该地区的争夺,自然而然的便演进为了世俗政体之间的冲突战争。2010年6月,原该是美国军事盟友的土耳其步步紧逼以色列,正是土耳其愈发伊斯兰化后受到宗教力量的推动的效果。 除了宗教这一潜藏因素的影响外,五次中东战争都显而易见的出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美、苏等国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英国等国10票弃权情况下,通过了《决议》。将56%的土地划给了只占当地总人口1/3的犹太人,而占总人口数2/3的巴勒斯坦人却只得到了43%的土地。该决议激起了阿拉伯国家与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并随着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达致顶端,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难看出联合国这一带明显偏向性的决议正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以色列政府贷款简介

以色列政府贷款简介 为了促进以色列对中国的出口业务,以色列财政部和中国财政部于1994年签署了一份双边合作协议,并与以色列外贸风险保险公司合作。 2004年11月以色列财政部和中国财政部签署了《第二号财政协议》。协议的额度已经从原来的2.5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贷款条件也更为灵活。截至目前,以方承诺优惠贷款总额10亿美元,其中约5.5亿美元已生效,生效贷款项目190余个,项目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中央企业。 2010年5月11日-1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率团访问以色列,与以色列财政部长斯泰尼茨进行双边财政合作会谈,并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第三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由以色列政府提供4亿美元优惠政府贷款,用于中方医疗卫生、农业开发、教育培训、智能交通管理、通信、消防、水处理、节能减排及其他高科技领域项目。 根据《财政合作协议》的规定,中方银行和以色列银行以及国际银行之间签署《框架贷款协议》,为批准特定的贷款以资助出口交易设定了条款和程序。签署框架贷款协议的商业银行有: 以色列政府贷款的优势 -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较长,最长可达15年,还款方式灵活多样 -外方批准程序简单,一般可在一个月内批准 -以色列成份要求较合理,一般为40-60% -在成份满足的前提下,可支持土建 贷款条件:

1.项目金额15%的预付款可由预付款贷款融资。预付款贷款的固定利率为1.5%/年。 2.长期融资(项目总金额的85%)在金融协议生效后18个月开始每半年还款一次。根据贷款年限的不同,有多种还款方式可供选择。 1.贷款条件: (1)合同金额低于100万美元(含此额度)适用贷款条件方案A 或A-1。A方案为固定年利率3.2%,贷款期7年,包括1年半宽限期;A-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45%,贷款期7年,含2年宽限期。 (2)合同金额高于100万美元但低于500万美元(含此额度)适用贷款条件方案B或B-1。B 方案为固定年利率2.5%,B-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5%;两者的贷款期均为10年,包括2年宽限期。 (3)贷款金额大于500万美元适用贷款条件方案C或C-1。C方案为固定年利率3.6%,贷款期15年,包括1年半宽限期;C-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5%,贷款期15年,包括2年宽限期。 加权计算的贷款赠与成份在25%或以上。适用B类贷款条件的也可选用A类贷款条件;适用C 类贷款条件的也可选用B类或A类贷款条件。 2.币种:美元。 3.使用领域: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喷灌滴灌、高科技等领域。 4.采购要求:以色列供货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40%。 商业合同融资程序 1.以色列供应商和中国的终端客户之间应该签署商务合同。 2.在《框架协议》的规定范围对一份商务合同进行融资活动,必须签署一份《单项贷款协议》。3.以色列供应商向中国的终端客户提供货品和服务。 4.在收到货物并达到终端客户的满意后,借款银行将请求根据《单项贷款协议》进行支付。5.以色列银行(贷方银行)将资金提供给以色列供应商,并根据《框架贷款协议》中的条款将该支付数额列为中方银行(借方)借款数额。 6.以色列外贸风险保险公司担保借方会偿还贷款。

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延边大学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摘要 “巧实力”概念是由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提出的。他主张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以形成“巧实力”来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奥巴马上台后,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优先处理的外交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力争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冲突、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为此已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强化既有同盟、稳定中美关系、缓和美俄关系、向伊朗伸出“橄榄枝”、调整反恐重点区域。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初露端倪。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政策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恢复美国国际声誉;奥巴马政府将重视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将与美国的敌人进行对话;推出外交新议程,从全球议题入手,重塑美国负责任的全球领导形象;禁止虐囚,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加紧清理伊拉克遗产,调整反恐战争重心。 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在变革上的限度为:奥巴马政府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超越小布什外交路线;奥巴马外交变革面临着国内阻碍;奥巴马外交政策难以摆脱美国霸权的内在逻辑束缚。 本文在最后还探讨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在对华政策上走向。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外交;“巧实力”外交;外交政策走向 2

Abstract "One strength" is the concept of neo-libe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founder of Joseph Nye. He advocated th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o combine to form a "one strength" to U.S. global interests. Nye said he was "one strength"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Obama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 Obama came into office, wil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 significant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U.S. foreign policy with Obama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pt will be embodied. Obama recently announce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Obama put forward a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for 5:00: responsibly end the war in Iraq to put an end to the "base" and the fight against the Taliban, to achieve real energy secur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ia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o ensure that terrorists and "rogue states" will not be any nuclear weapons and nuclear original. And "One strength of" diplomacy i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 major highlight. From the war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war dragged to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extremist forces,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liferation; from the energy crisis, climate change to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the financial tsunami to global poverty ... ... Obama and his government is clearly aware that,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unable to cope with their own independent power. In this situation, "one strength" has become the most respected American foreign new ideas. Key word: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One strength of" diplomatic;Foreign policy towards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冲突与文明对话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国度,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在全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不和谐之音:地区冲突、恐怖事件……宗教冲突也是影响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为宗教而引起的民族冲突,也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全球化与宗教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流动的增多,现代文明的传播,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科学创新上,还是生态环境方面,全世界都越来越息息相关。然而,就在地理的界限被打破,基督教所说的“千禧年王国”即将到来的时刻,文化冲突却不断出现。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宗教快速发展:基督教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世界宗教,传统宗教以外的一些新兴宗教也不断涌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2.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中,宗教的发展也受到了双重的影响。 处于全球化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被排挤和被忽视,“反全球化”、“部落主义”、“本土化”、“区域化”,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固步自封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又往往会对本土宗教及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贫困加剧,经济衰退,生态恶化,政治腐朽,主权旁落,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性危机——精神危机。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一些强势经济国家裹挟着其文化对弱势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认同和宗教信仰也构成威胁,强势文化的扩张常常会压制本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发展和继承,甚至有着同质化的趋向。此种状况下,标榜着“多元”、“本土”的呼声也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联合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3.不同宗教文化互动过程中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 近些年兴起的“千禧年运动”、“原教旨主义”等宗教复兴运动,就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宗教文化和冲突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当这些宗教复兴运动以极端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恐怖事件、战争,“人体炸弹”等,这又会引起宗教冲突,并对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关于宗教冲突 不管是信仰上帝、基督的天主教义,还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抑或是佛家弟子的毕生追求,都是至善、博爱和救赎的,为什么会扭曲、变形呢?为什么圣洁的耶路撒冷遍地洒满鲜血,为什么十字军多次东征不依不饶,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发?巴以冲突、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间的冲突,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冲突等常常以血腥、暴力的方式演变出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战争,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和信教者的生命,人心惶惶,世界不安。 3. 宗教文化的共同点。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 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共同在中东一带生活。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萊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 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共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犹太民族复国主义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俄国排挤犹太人的呼声高涨,他们提出:“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都是外国人。” 1897年,犹太人召开了复国主义大会,会上通过了纲领作出如下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家园。”在此会议召开之后,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涌入巴勒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唯一的最好的去处。 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又一次引起了其与阿拉伯人的矛盾。1929年,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激化,在哭墙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从此以后,双方的冲突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结束过。 3.联合国介入调解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多次爆发流血冲突事件,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当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1947年11月,联合国本着和平共生和人道主义原则出面调解,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该决议规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决议规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而属于阿拉伯人的国家,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顺利得以建立。 对于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人明显是不服的,特别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眼看国家即将无端被分化,表示相当的愤慨。从此,巴以冲突便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位以色列犹太人的在华20年经历和他的中国情结)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位以色列犹太人的在华20年经历和他的中国情结_书库_网易读书 序一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 1 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以色列政府前任总理埃胡德.阿尔默特我父母亲早年在中国生活。当时正值俄国革命,大批犹太人难民逃离俄国,四出寻找一个能让他们保全身家性命安全的安身之地,躲避在此之前降临到他们以及别的许多人头上的迫害犹太人的反犹主义灾难。父母亲就是这批犹太难民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来到了接纳犹太人难民的一个城市哈尔滨。这座城市位在中国东北,接近俄罗斯,上世纪初期还是不大的一个小镇。哈尔滨欢迎犹太人,张开双手将他们拥抱在怀里,用关怀和友谊温暖他们的心。我和我的弟兄都没有亲历那个时期的中国,只是从长辈那里听说他们的回忆。长辈们是多么留恋中国,留恋他们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那段时光!我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用大量笔墨记述他的这段经历。对许多以色列人来说,中国是另外一个世界,远在天边。生活在以色列的人,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北非的穆斯林国家。我们家庭则不同,始终将中国挂在心上,尽管我们不在那里出生,也不曾亲眼目睹,还是对她朝思暮想。我们家里摆满了中国的工艺品,有绘画、绣球、中国式的绣花被面和枕头。画作上描绘的是哈尔滨,也有上海和天津,这都是父辈们在中国生活时到过的城市。记得我们还年幼无知和刚刚步入少年时期的时候,长辈常给我们讲述家族的故事,我们最感亲切的就是有关中国的回忆。现在我们终于亲自来到了中国。我的三位兄弟比我来得早,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各自以不同身份到过中国。这时的中国和我父母亲离开时候的情况相比,完全改变了模样。我兄弟看到的这个国家,正在迈开大步去实现其超级大国的梦想,这个国家的人民深知,一旦他们学会充分发挥其庞大劳动力的优势,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与境外的科技成就相接轨,更重要的是展开双翼将其国际关系布及全球,向一度封闭的地方打开贸易机会的大门,他们必将赢得一个光辉的未来。我的长兄亚伯拉罕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任职科学和农业公使4年之久,

从巴以冲突看联合国的作用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息,反而不断 升级,相互矛盾层出不穷。随着谈判的一次次失败,以及彼此签订的协议被多次打破,人们开始转而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联合国。但当我们逐渐发现联合国不断地对巴以冲突进行调解,发表声明,通过决议,而同时巴以问题却丝毫没有任何好转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对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冲突事务中的作用表示怀疑。联合国能否解决巴以冲突?是什么阻碍了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进程?联合国应该如何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真正实现其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巴以冲突、联合国、霸权主义 其实巴以冲突主要是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历史地域纠纷而引起的。巴勒斯坦以前被称为迦南,其领土很大,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这里不仅居住过阿拉伯人,而且居住过犹太人。尤其到了19世纪末,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奴役,所以巴勒斯坦被分为约旦和巴勒斯坦两部分。西部的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却由于不满而没有建国。该决议为以后巴以冲突埋下了根本隐患。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

以色列版图

想到以色列地图是这样的吗? 《咸杰搏克》原创图文 图一为以色列国使用的地图:

图二为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地图:

差哪了呢?大伙没事先琢磨一下。 以色列别看国小,但啥叫以少胜多?啥叫以弱制强?全在版图上了。埃及强不强?强!叙利亚大不大?大!约旦怎样?也不小!就是这三个强大不小的联军,几次征战以色列没有一次得手占便宜。最终叙利亚落个丧失加利利湖和丢失戈兰高地下场!水对于人类意味生命,加利利湖拥有及其丰富的淡水资源!谁占领了戈兰高地谁就事实上控制了水源控制了生命!依我看叙利亚人下辈子大大下辈子再也夺不回戈兰高地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三张是我照葫芦画瓢示意图。右上角黑色部分,原来是叙利亚地盘,目前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的地图也依然将黑色部分划为归属叙利亚。但没用呀!事实上以色列牢牢占领和控制了戈兰高地并且划入自己版图。就凭叙利亚实力要想夺回不太可能。这就像耶路撒冷一样,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吵吵嚷嚷是自己的永久首都,但喊归喊。犹太人65战争都 把约旦人从耶路撒冷彻底赶跑了,巴勒斯坦人想得到更是一点门都没有!我看最终也就落个干瞪眼心里向往而已吧! 以色列国旗背后曾经是叙利亚现在被以色列划入版图的戈兰高地!湖光山色够 诱人的啊!也够眼红的呀!无论如何为此再打下去我都太理解了!可怜的叙利亚人!悲哀的叙利亚人! 巴以争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恩恩怨怨,与我们这些花钱买来的形象大使无关。我坐在加利利湖游船上,只知道心情心情再心情!

看到上来一大帮中国人!得,船长也会来事!咔!立马从柜子里找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啥叫爱国,出来了就知道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面子!人家犹太人还与此同时专门为我们准备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异国他乡听国歌!我两眼泪汪汪一观察别人也都不停的激动着呢颤抖着呢。蓝天白云下就是加利利湖和戈兰高地,但我更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唉!竟给别人照相了,要是当初在这位置上,哪个朋友咔咔给我弄几张装进去就好了! 岸边一对以色列青年男女和他们夫妻宝宝!如此安详温馨的画面,大伙说说这世界上都不好好过日子,没事找事乱折腾,乱打啥呀?不过话说回来了,谁都愿意自己地盘大点管的人多点。唉!上帝创造了人,就是让你们相互乱掐的!我们大家还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吧。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时间:2015.12.10 地点:二教407 主讲人:张志刚 内容: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引言:问题意识与研讨思路 一、宗教何以成为“全球问题”?问题何在? 二、“宗教”是什么?如何认识宗教现象? 三、“宗教学”是什么?怎么进行宗教研究? 研讨思路:国际学术视野,比较与对话的方法 一、冷战后,宗教、民族问题突显,是国际的热点问题(有关) 特点: 1、宗教经常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 2、宗教自由经常与人权问题联系在一起;(founding father,美国历史情结;中国宗教【?】特点与美国不同) 3、宗教经常与原教旨主义【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强调正统】(左中右)【在穆斯林世界占上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4、宗教经常与国家的政局、民族的分裂或统一联系在一起; 5、宗教的认同往往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认同问题——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关头或转折时期,人们总是以各种形式回顾反省各自的历史或文化传统,以应对历史的巨变或时代的挑战,值此历史关头,认同问题便突显出来了。 冷战——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性,矛盾~ 宗教正被用来助长文明的冲突,宗教宣称(“邪恶的”),用上帝等为自己辩护——“上帝与我同在”;宗教必须维护和平,不能沦为暴力的思想资源。 重大现实问题:冷战结束后,为什么诸多国际热点问题有宗教背景? 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埃及穆兄会的上台与下台、伊斯兰哈里发国(ISIS)、也门战争、巴黎恐怖袭击——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二、宗教现象普遍性 85%的世界人口信教(60/70):基督教23,伊斯兰13,佛教3.5,其他; 中国(3/13) 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如何解读统计数字?

巴以冲突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原因、前景及启示原因 1.犹太人为圆建国梦排挤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 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 经历几次大流散 犹太人远离故土 渴望独立建国并视巴勒斯坦为圆梦的地方 犹太人回归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权 导致大量难民产生巴以矛盾加重。 2.水资源争夺是巴以冲突的又一原因 中东水资源奇缺 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让其在谁的问题上让步比在领土上让步更难。 3.宗教是影响巴以关系的关键因素 犹太教——犹太人——以色列 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的地方 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 热门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圆寂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神圣没有成为信仰者灵魂的福祉 反倒成了半个世纪来国际社会苦难、恐怖、鲜血和泪水的象征。 4.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 二战后 美国帮助以色列 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 5.极端势力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历史上 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 启示 战争和流血只能适得其反——巴以民族冲突的启示。 1 战争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2 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 巴以双方不断地停停打打 这让彼此难以互相信任 充满猜疑和戒备。努力与对手和平相处、在相处中逐步建立信任 是双方的理智选择。令人遗憾的是 直到今天 双方都采取了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 去不断尝试对方最大忍耐的做法。正是这种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武力和暴力 让原本深埋于彼此间的不信任与仇视愈演愈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得到巴勒斯坦人的广泛认同 而“让哈马斯下台”同样为以色列大多数选民的愿望。正是两岸领导者对彼此的不信任 让两个实体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仇视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3 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 我们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战争。作为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同情弱者。有时候 甚至支持战争中的劣势者。不过 我们是否曾认真地考虑过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全面且正确。作为一个旁观者 在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之前 不要贸然下结论。但是 无论如何 打击恐怖主义 拒绝战争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 4 信仰冲突也是战争的因素。巴以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地与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着不同的信仰 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 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但两教信徒都将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因此彼此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的世界应该包容异质 不管是哪种文化 都要允许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只有这样 人类社会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继续成长、进步

2015THE中国与以色列综合大学排名对比

2015THE中国与以色列综合大学排名对比 专业排名学校名称学校英文名国家/地区1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中国 2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 3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以色列4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以色列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中国 6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中国 7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中国 8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中国 9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色列10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中国 11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国 12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中国 13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 14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中国 15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以色列16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以色列17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 18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 19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国 20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中国 21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中国 22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中国 23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中国 24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 25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 26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中国 27本古里安大学Ben 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以色列28吉林大学Jilin University中国 29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中国 3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中国 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中国 32汕头大学Shantou University中国 33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 34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中国 35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中国 36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国 37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 38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中国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第 1 2 页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 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