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易混知识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知识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知识点辨析

经济常识易混知识点辨析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1)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③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④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2、纸币不等于货币

(1)从商品价值看,纸币不是货币。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货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货币本身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此相比较而言,纸币没有价值,它究竟能代替多少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要由国家规定并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2)从纸币的本质看,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是金融货币的代表,本质上是价值符号,价值符号不能等同于价值,货币符号不是货币本身,不是真实的货币。

(3)从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纸币不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而纸币则是由国家自觉发行的纸币。

(4)从货币与纸币的职能看,纸币不是货币。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而纸币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既然纸币不能完全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纸币不是货币。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在实际的交换中,存在着价格与价值不符即不等价交换现象。(2)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的。由于供求

关系的变化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与价值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总体上说的。

4、认识价格的基础、形成及对价格的影响因素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即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的,以市场竞争为条件,由商品生产者自行定价,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供求关系,所以也称为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

(3)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除商品价值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货币价值的变动、纸币的发行量、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4)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能理解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5、“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否矛盾

“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都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基本属性的反映,也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直接接触到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同时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就生产同类商品的不同商品生产者而言,优质商品“优价”,主要有以下因素:(1)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同类商品,材料好、做工精、科技含量高、管理科学,则生产出的优质商品会比同类的普通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因而价值大,价格高。(2)优质商品供不应求。由于优质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市场竞争力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而在同类商品中优质就会优价。

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优质商品“价廉”主要有以下因素:(1)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生产率提高,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减小,因而优质商品的价值就会变小,其价格也相对较低。(2)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如果优质商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因而优质商品就会“价廉”。(3)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个别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就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优质的商品。另外,有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出售优质的商品。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必然性、长期性。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并存和共同发展并不相悖。公有制为主体,它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性质,非公有制经济是非主体,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矛盾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对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有积极意义的。

(3)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构成成分上讲,并非说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现阶段无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都是以平等市场主体身份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竞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1)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由此决定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2)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市场配置资源,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由市场来形成价格,因而,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要注意把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二,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的,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4、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用什么形式。(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5、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

二者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成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其性质不能笼统地说是姓资还是姓社。而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如果国有集体控股,则企业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上有一定难度。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去理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相对于市场经济一般特征而言的,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市场上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角度说的。(2)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同于一般的私有经济,它的发展运行都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现阶段,我国不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己力量,而是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

1.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

(1)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它是具有民事权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2)自然人是以生命或血缘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3)企业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4)非企业法人是与企业法人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个人。(5)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及活动内容的异同,法人划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的关系

(1)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责任有限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及特点。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及特点。

(3)二者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二者的不同点:股份有限公司①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②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③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④注册资本最低额为1000万元。⑤设立程序较复杂。⑥适应于大中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①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②出资证明,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技术、厂房、土地等。③股东人数限制为2—50人以下。④最低注册资本为10至50万元。⑤设立程序比较简单。⑥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相同点:①都是设立的企业法人;②股东均负有限责任③公司均负有限责任;④公司组织机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⑤公司有名称、章程等。

3、正确理解和把握企业经济效益

(1)含义: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这个比例关系,不能把它理解为一个绝对数,

不能单用企业投资规模大小,产值和利润多少来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为此,须明确以下四个关系。

①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所以,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

只有当利润增长幅度大于成本增加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才提高。这就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但二者又有着密切联系。企业如果不盈利就谈不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高。盈利是企业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②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劳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反之,经济效益也不会高。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能划等号。

③商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合格商品,但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否则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④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少,则经济效益好。我们必须遵循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原则,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二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要求和某些较高层次消费的需求,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它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技术设备、市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的素质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l)从经济基础方面把握。社会主义公有制也确立,使每个劳动者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具体体现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2)从法律关系上把握。二从法律上讲,权利与义务是同时产生交相对应存在的。任何人在法律上都是权叫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即享有平等的权利,又履行平等的义务。

(3)从两种制度的比较加以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存在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得到了统一。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联系: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区别:第一,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第二,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全部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只要在本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全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官不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4、工业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不矛盾的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并不矛盾。因为它们的角度和划分标准不同,工业是根据行业性质来划分的,而国有经济是根据所有制性质划分的。

(2)从行业性质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正确的。因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3)从所有制性质看,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正确的。因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它还肩负着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任。可见,国有经济在国民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的它们同属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不矛盾。搞清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社会总产值不等同于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的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两者共同之处,都是各个部门的劳动成果;都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

两者不同之处: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即C+V+M,人们通常称之为“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各个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即V+M,人们通常称之为“净产值”。

2、国民收入不等同于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见前边所述。财政收入,即在国民收入总量中,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两者共同之处:①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②都以利税(其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其收入;③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重要经济指数。

两者区别在于,计算方式和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统计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财政收入,通过预算繁荣方式确定当年的收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社会总产值不能等同于国民生产总值

这两种经济发展指数,一般人最容易混淆,似乎两者具有一致性,其实不然。社会总产值,如前所述,是社会各物质部门生产出的产品价值总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两者共同之处:都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

两者不同之处:①统计内容不同。前者统计的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包括耗费生产资料的价值;后者统计的是增加值,即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②统计范围不同。前者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后者统计范围比较广,包括三大产业。

4、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能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二者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彼消此长的关系。因此积累和消费不可偏废。

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

④生产和消费都属于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是社会生产顺利发展,必须重视生产和消费环节。

5、消费不能等同于个人生活消费

①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消费;而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②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目的不同:个人消费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消费;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③综合上述,不能把消费等同于个人消费。

6、国民收入分配不能等同于个人消费品分配

①联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继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个人消费品的多少又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分配。

②区别分配的对象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物质生产部门的新价值即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中的用于消费的那部分进行分配。分配形式不同: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分配原则不同:国民收入的分配遵循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则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预算不能与决算混同

①区别:含义不同,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地位和作用不同,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有效地进行管理,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实现国家的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决算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成败。

②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两者相辅相成的。

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

1、金融机构不能等同银行

(1)资金的通融简称为金融,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它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主要的金融机构。

(3)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因此,不能把金融机构等同于银行。

2、中央银行不能等同于中国银行

区别:(1)性质不同:中央银行是政府拥有的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从而能有力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权利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中国银行是统一经营外币业务的国家级商业银之一,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2)主要职能不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的银行,它垄断着货币的发行权;作为银行的银行,它只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立帐户,融台通资金和进行清算,并执行着“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为政府的银行,它经办国库收付,为政府开立帐户,代理政府发行公债和经理还本付息事宜。负责管理国家外汇、黄金储备,代表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必要时也向政府提供贷款或间接购买政府债券。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具有以下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和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第三,经理国库。第四,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中国银行的主要职能是,统一经营全国的外币买卖业务,办理一切贸易和非贸易的外币国际结算。吸收外币存款。

(3)地位不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中国银行作为商业银行要接受中国银行的领导和监管。

联系:(1)皆为银行,皆属于金融机构,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先进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略)

(2)中国银行作为,为应付存户提取,可以向中央银行借入存款准备金,二者之间有着业务联系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作为市场主体,中央银行不能等同于商业银行

(1)性质不同,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是国家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是金融企业。

(2)地位不同,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的干预;商业银行的设立,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的审查批准,并受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

(3)经营目标不同,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发行人民币,它不吸收居民存款,也不向银行之外的企业贷款,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其发放贷款的主要来源,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的。

(4)职能不同,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各商业银行各自的职能也有不同。

4、商业银行不能等同于政策性银行

(1)任务不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政策性银行着重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支持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它投资的对象必须是国家支持或扶持的行业和项目。

(2)经济目标不同,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而政策性银行不以英里为目标,它实行自主经营,保本微利,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等经营原则,主要以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或选择项目。

(3)融资原则不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向中央银行借入的存款准备金和单位、个人的储蓄存款;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划拨的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由于它主要对国家负政策性责任,自身经济利益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无法承担银行正常贷款利息项目。

5、银行的业务和银行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1)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一项基本业务。银行通过吸收存款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国家掌握社会活动提供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3)银行通过贷款业务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银行的作用是通过银行业务实现的,银行的作用体现和反映着银行的业务。6、中央银行不能等同于政策性银行

(1)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他们共同构成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

(2)它们的地位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领导、监督其它银行的国家机关,这表明了他们之间性质也不同。

(3)它们的职能不同,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政策性银行是确

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的,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4)它们都有宏观调控的职能,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7、支票和汇票不能等同

区别

(1)含义不同: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时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2)形式不同: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汇票主要有电汇和信汇两种形式。

使用范围不同:作为支票形式之一的转帐支票适用于同城转帐结算;汇票主要用于外埠结算。

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消费者的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的关系

(1)消费者的权利的维护是为了市场经济建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如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交易活动的章程,它包括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四项,因此,二者有严格的区别。(2)同时,二者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消费者权利的维护,还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遵守都是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市场经济的健康、有秩的发展。而且消费者的权利几乎每一条都与商品交易原则相联系,如安全权就与诚实信用的原则相联系;自主选择权与自愿的交易原则相联系,公平交易权与公平原则相联系等等。因此,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恰是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这都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育。

2、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的区别

特点类型: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

交易对象:消费品(有形商品)、生产资料(有形商品)、服务活动(无形商品)购买者:个人消费者,人数多、各类企业、个人消费者,人数多

每次交易量:交易量少,金额较少、数量多,金额大、交易量少,金额较少

交易方式:复杂多变,流动性大,无专门知识、交易次数少,属固定购买,专业性强、复杂多变,门类繁多

商品阶段:最终消费、连接生产和生产性消费、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3、适度消费与信贷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适应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有合理消费。从宏观上讲,一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要与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相适应;一地居民的消费水平要与地方或部门的资源状况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微观上讲,居民的消费必须与其自身或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信贷消费是指利用信贷手段来满足消费的一种消费形式。主要用于生活中所需的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作为放款的基础,旨在刺激个人消费需求。

我们知道,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和其它各个环节起重要作用。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真正完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

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行为。现阶段,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多数商品供过于求,产品积压,生产能力严重过乘,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而部分居民由于受现有经济状况的影响,部分消费得不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启动消费的宏观措施,如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把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住房、汽车扩大到家用电器、大型农具等大件耐用商品,帮助消费者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剌激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加速资金的流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信贷消费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它是以消费未来的购买力为基础的适度的超前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

第一,二者的主要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国内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二是活动的范围不同。国内市场主要在国内进行;世界市场则不同,主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三是市场主体不同。由于世界市场活动范围超越了一国国界,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包括保个国家主权政府。

第二,二者的联系。一是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二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前提。三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2、正确认识外汇、外币与外贸、外债、外汇储备的关系

(1)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

(2)外汇通常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3)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在国家对外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活动中,出口可换得外汇,进口需要支付外汇。发展对外贸易关键在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才有保证。

(5)外汇储备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支付手段的储备,是国家经济的后备力量。包括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外国有价证券及国外存款。一个国家为应付国际收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6)国家向外国借款,向国外贷款,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这些构成了国家的外债。国际间的货币债务大多是可以通过外汇进行结算的。

3、外汇与本币汇率的关系

(1)外汇与本币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含义不同。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本币是由本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第二,职能不同。外汇招待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本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第三,货币单位名称不同。在国际市场上执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当前,在世界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第四,适用范围不同。主要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在国内市场上则一般

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本国货币即可。在我国国内市场上购买商品要支付人民币,而在世界市场上则需要支付外汇。

(2)外汇与本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

世界市场的统一性,需要国与国之间的每一笔商品交换者依照国际商品价值进行,但由于没有统一发行的国际货币,于是就需将各国一定量的本币单位折合成外汇进行,这就必然出现了汇率。汇率又叫汇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则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4、对外贸易与商品贸易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2)国际商品贸易指一国与别国进行的以商品为主要内容的交换活动。它是一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形式,也是一国对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形式。

(3)对外贸易的形式除国际商品贸易外,还包括国际劳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5、对等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比较

对等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含义:卖方承担向买方购买同等价值商品或劳务

包括来料加工贸易、来件装配贸易、来样加工贸易

我方先以赊购的形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等,待投产后,用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特点:目前国际普遍流行的一种贸易方式

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相同点:都是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略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 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分严重。 1 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助力高考 1.光照与热量 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因为该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太阳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 3.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5.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去考虑);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 6.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一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而气温是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7.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储存。 8.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相反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经济法知识点结构图

经济法知识点结构图 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 例外情况 农业联合或协同行为 横向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 垄断价格、低价倾销、拒绝交易、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法强制交易、搭售交易、差别待遇 合并1 经营者集中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 通过合同 竞争法地区封锁 行政垄断强制交易 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 制定垄断规则 混淆行为2 商业贿赂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商业秘密 低价倾销 不正当有奖销售 诋毁商誉3 1经营者合并的知识点和公司法上公司合并的考点相结合复习 2注意混淆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 3例外情况: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劳动合同的种类 劳动合同的订立 2、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 3、先合同义务 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的内容试用期条款 可备条款培训条款 保守秘密条款 劳动合同的无效: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双方协商解除 任意预告解除 劳动者单方解除任意解除(用人单位有过错) 解除劳动合同任意解除(过错性解除)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预告解除(非过错性解 除) 裁员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 终止和经济补偿金一年补一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 的,按一年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劳动法用人单位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责任 劳动者赔偿责任 集体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生效签订——送劳动行政部门——15日未提出 异议——合同生效 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 劳务派遣单位义务 劳务派遣制度用工单位义务 被派遣劳动者权利 雇员的侵权责任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每日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 累计不超过24小时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Ⅰ知识讲解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Ⅰ 单选题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税金是()。A.消费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印花税 答案:C [解析] 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均可以在税前扣除,但不包括增值税。 多选题 2、关于税法构成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个人所得税部分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全部采用超率累进税率B.征税对象是区分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C.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流转税的税种均有税目 D.纳税地点主要根据不同税种征税对象的特点,以及征收管理的方便程度来确定 答案:A, B, D 流转税的税种并不是均有税目,增值税就没有税目。 单选题 3、(一) 某中外合资房地产开发公司,2011年有关经营隋况如下: (1)2010年12月份,通过竞拍取得6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支付价款3000万元,缴纳相关税费180万元。 (2)上述土地用于开发写字楼、住宅楼及与住宅楼配套的会所,三个项目占地面积各为1/3,会所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项目分两期开发,第一期于2011年1月份开工。

(3)第一期工程(“三通一平”、住宅楼及会所的开发)于10月31日竣工,按合同规定支付建筑承包商全部土地的“三通一平”费用600万元,住宅楼发生前期工程费等开发成本6000万元,会所发生前期工程费等开发成本1200万元。住宅楼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会所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 (4)为开发项目,1月5日与当地建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一份,合同记载借款金额2000万元,借款期限12个月,年利率为6%。2011年1~12月份共支付银行利息120万元,6月份支付罚息5万元,所支付利息无法按转让项目分摊。(5)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全年发生销售费用(其中包括广告及业务宣传费190万元)300万元,管理费用(不包括应纳的印花税,包括交际应酬费80万元,诉讼费10万元)500万元,除上述向建设银行支付的利息外,其他财务费用忽略不计。 (6)住宅楼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15000元,截至12月末,已销售8000平方米,合同金额为12000万元。另外2000平方米已于12月份转作公司员工宿舍。注:当地规定计算土地增值税开发费用的扣除比例为10%,企业所得税适用25%税率。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为()万元。A.16926.10 B.18890.10 C.17501.10 D.20939.10 答案:C [解析] 允许扣除的销售费用=300(万元)(广告业务宣传费未超标准);允许扣除招待费的确认:80×60%=48(万元),12000×5‰=60(万元),所以允许扣除金额为48万元,允许扣除管理费用=500+6.10-(80-48)=474.10(万元);允许扣除财务费用=10×2=20(万元);允许扣除期间费用合计=300+474.10+20=794.10(万元);允许扣除税金=12000×5%+387=987(万元),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7860+794.10+987=17501.10(万元)。 多选题 4、下列税费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A.房产税 B.土地使用税

【高三高考备考复习】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易错点1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 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l一2题。(双选) 1.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 A.气压最高的是d地 B.d地盛行上升气流 C.a地气流流向d地 D.c地气流流向b地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1.记账程序的核心是如何登记总分类账。 2.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3.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 4. 全国人大:宪法和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法律 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所属部委:部门规章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规章 5.仲裁适用于:合同纠纷和经济纠纷 适用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土地承包和劳动争议 仲裁不适用于:离婚、抚养、继承等和行政争议 仲裁需要有书面协议才能进行 仲裁的必要条件:有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事项和仲裁委员会没有明确提出的,不进行仲裁补充,则仲裁协议视为无效 仲裁具有独立性,一裁终局 对仲裁协议有异议,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提出,以法院的裁决为准。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基本原则: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员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双方事先约定不开庭则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仲裁庭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效力。 仲裁判决书自作出之日生效;仲裁调解书自双方签收之日生效;行政复议书自送达之日生效 6.民事诉讼:财产纠纷和人身纠纷。 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a.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发生 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件、婚姻收养监护抚 养纠纷 b.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c.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e.按照公式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易混知识点 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直接”删去 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 中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 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 ..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0.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6.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7.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

《经济法基础》易混知识点赶快记住啦,考试可别错啦!

《经济法基础》易混淆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2018年重大调整) 1.自然人: 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组织 ●法人组织 营利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非营利法人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特别法人 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非法人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3.国家 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如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上,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商业汇票概述(★★★) 1.概念与种类 (1)商业汇票是指出票人(通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单位)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出票人也可以依法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2)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 兑。

(3)电子商业汇票也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承兑;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兑。 (4)电子商业汇票的强制使用(2018年新增) 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原则上应全部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办理;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办理。 2.使用范围 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可以使用商业汇票。 【提示】个人不能使用商业汇票结算。 3.商业汇票的到期日 (1)商业汇票通常为远期汇票;纸质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不超过1年。 (2)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记载有3种形式: ①定日付款的商业汇票:在汇票上记载具体的到期日; ②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到期日自出票日起按月计算,并在汇票上记载; ③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自承兑或者拒绝承兑日起按月计算,并在汇票上记载。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管理概述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税务 管理概述 一、税务管理概述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 二、税务登记管理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与范围 1.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 2.税务登记范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②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除外; ③扣缴义务人: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提示:享受减免税待遇的纳税人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判断题】企业在外地设立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2011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判断题】下岗职工赵某开办了一个商品经销部,按规定享受一定期限内的免税优惠。他认为既然免税就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税务登记的相关规定。凡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均应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多选题】下列组织和人员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 )。 A.国有企业 B.某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C.出版社 D.在集贸市场流动卖菜的农村菜农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凡是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凡是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均应办理税务登记。选项D是属于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因此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3.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 (1)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①开立银行账户;②领购发票。 提示:两个时间: ①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②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2)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①申请减税、免税、退税;②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③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④办理停业、歇业。 (3)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的是( )。 A.开立银行账户 B.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C.领购发票

2021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思想品德第一轮复习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详细体现,是自立自强必然选取,是走向成熟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合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3、同一种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责任,要学会选取责任,责任随着人毕生; 4、谁对我负责,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谴责,导致严重后果还会受到法律制裁; 3月2日背诵家长签字: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素质; 7、承担责任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是无形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固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人共有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3月3日背诵家长签字: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2、制定党基本路线根据和主线出发点 根据:国内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线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主线利益。 13、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月4日背诵家长签字: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内容。(也是国内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解决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华。 15、实现祖国统一基本方针: “一种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本:坚持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 两岸统一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月5日背诵家长签字: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国内发展主线基点。 17、国内人口现状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她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8、实行筹划生育,是国内一项基本国策。筹划生育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详细规定: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 20、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究竟是教诲和人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诲决定一种国家和民族将来,是一种民族最主线事业。 3月6日背诵,家长签字: 21、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具备决定意义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托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22、要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核心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是提高教诲创新能力。

初级经济法基础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最终版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关系的主体:(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③各政党和事业团体。(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①自然物:土地、森林②人造物:机器、建筑③货币和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①知识产品:著作、发明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3)行为①生产经营行为;②经济管理行为;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4)人身 法律事实:1、法律事件:(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2、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1)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特别行政区的法7、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2)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8、国际条约 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法【解释】《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仲裁的适用范围(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2)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行政争议; ③劳动争议;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仲裁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仲裁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构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委员会:(1)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仲

物理中考历届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一

物理中考历届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一)中考逐渐接近,大家复习的怎么样?有同学反映,复习物理的时候,有一些知识点容易搞错搞混。现在,就把同学们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供同学们查缺补漏。 1.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2.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

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1.光照与热量 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8.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经济法知识点汇总学习资料

1.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 1、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简称国家经济调节关系,或国家经济调节管理关系。 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使得经济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迥异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关系,也与传统的国家行政管理关系不同,这使得经济法成为一个与民商法和行政法迥然有别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3. 经济法的功能:保障和规范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4. 关于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经济法是宪法之下的一级部门法,其地位与民商法、刑法略同。 3、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关系密切,特别是同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5. 经济法的体系:1、市场规制法(市场障碍排除法); 2、国家投资经营法; 3、宏观调控法。 6.垄断的概念:经营者单独或者联合起来采取经济的或者非经济的手段,在特定市场实行排他性控制,从而限制或者阻碍竞争的状态或行为。 7.垄断的类型: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2经营者集中3垄断协议4行政垄断 8.垄断的控制模式:1 结构主义垄断控制模式2 行为主义垄断控制模式 9.垄断的认定原则:1 本身违法原则2 合理原则(造成了损害才加以限制) 10.法律对垄断行为的规制:1 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各国的反垄断法一般都明确规定禁止价格歧视、强迫交易、掠夺性定价和独家交易等行为。 2 对垄断协议的规制:垄断协议分横向限制竞争协议和纵向限制竞争协议,前者如联合限价、串通投标,后者如限制转售价格,各国反垄断法均明确禁止之。3 对经营者集中的规制: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正常形式,反垄断法所要规制的企业兼并是指那些明显改变市场结构、产生或增强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明显反竞争效果的企业兼并。(申报制度)4 对行政垄断的规制:行政垄断在现实中表现为地区垄断、行业垄断、强制购买、强制联合限制竞争等。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因而我国反垄断法将之作为重点防范和规制对象。 11.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对某些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特定行为以及法律所赋予的某些特权规定豁免适用反垄断法,在本质上属垄断促进法的范畴。 12.垄断法的域外使用:一国的反垄断法延伸适用于发生在国外的对本国有影响的一切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 13.不正当竞争的类型和认定:(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市场混淆行为类似商标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如虚假广告等)(2)利诱性市场交易行为;(如商业贿赂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等)(3)强迫性市场交易行为。(与垄断行为有重合)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5)商业诋毁行为 14.消法的适用范围:1、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该法保护2,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亦参照该法执行。 15.消费者的权利:1、保障安全权:保障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悉真情权:了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 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经济法绪论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特征:国家干预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多样性,变动性。 经济法基本原则:国家适度干预,社会本位,经济公平,经济效益。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调节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经济法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管理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内部组织,个体工商户,承包商,专业户和自然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物,经济行为,智力成果。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所有权,经济职权,经营管理权,法人财产权,知识产权。 法律事实:法律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分为行为和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中的调整对象的区别:民法—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行政法—行政管理关系,经济法—经济市场的整体秩序。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行为具有违法性。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有损害事实存在。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的过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支付违约金;修理,重作,更换;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 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特征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共同或单独出资形成的经济组织。 我国《公司法》所称的公司是指依照该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①独立法人:以自身全部财产为限对其负债独立承担责任;②独立的财产 分公司:①不具备法人资格:只是总公司的组成部分,责任由总公司承担;②没有独立的财产 有限责任公司:法定股东人数:50个以下,出资: 数额—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万元),方式—货币(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特征: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股东人数的相对稳定性,股权转让的限制性(对内:可相互转让;对外: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者应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否则视为同意。),设立程序的简便性。设立条件: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公司住所。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股东会: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监事可以召开临时会议。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与合并、解散与清算、变更公司形式,修改章程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监事会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