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

影响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饲料行业的飞速发展,饲料原料及其饲料产品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而粗蛋白的检测是评定饲料原料及其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为凯氏定氮法(经常使用粗蛋白测定仪来测定饲料总粗蛋白的含量),即国家颁布的《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GB1996-6432)。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测定过程较复杂、费时等缺陷,测定时除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外,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实践经验。因此有很多饲料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异常而不知如何去分析。本文以GB/T6432-1994 为准,针对影响凯氏定氮对测定结果标准性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1 试剂的配制

粗蛋白测定中所用的化学药品如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硼酸、硫酸铜、硫酸钾( 硫酸钠)、硫酸铵、蔗糖等均为化学纯试剂,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用的无水碳酸钠为基准试剂。在配制试剂前一定要用p H 试纸或酸度计检测一下蒸馏水是否为中性,所用的烧杯、试剂瓶等配液设备清洗干净。

1.1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配制的盐酸标准溶液尽量为低浓度,一般C(HCl)=0.02 ~ 0.05mol ? L-1。低浓度虽然用量大,但可减少操作误差和读数误差。配制盐酸标准溶液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基准无水碳酸钠已定于270 ~ 300℃灼烧至恒重,称准至0. 0001g,做4 ~ 6 个平行样,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同时还要做空白试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量尽量不要太多、使用时间太长,防止水分蒸发和盐酸挥发而影响其浓度的准确性。

1.2 其他试剂的配制

400g ? L-1 氢氧化钠溶液、20g ? L-1 硼酸溶液、混合指示剂(1g ?L -1 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g ? L -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合) 等主要是在称量时要做到快、准、稳,再就是防止使用时间太长,特别是混合指示剂不要超过3 个月。

2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2.1 采样饲料原料及产品的容积和质量往往很大,因此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即使一系列的分析工作非常精密、准确,其意义都不大,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应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采样应从具不同代表性的区域取几个样点,然后充分混合为整个饲料的代表样品,然后再从中分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样品。在采样过程中应做到随即、客观,避免受人为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一定数量。其采集数量的多少应视饲料原料和产品水分含量、颗粒大小、均匀程度以及平行样的数量而酌情定夺。

2.2 分样所采集的样品往往较多,而检测时所用试样往往较少,因此要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缩分。在多数饲料公司以及检测机构中一般采用方便简单的四分法。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分样器进行分样。

2.3 粉样饲料的样品一般为颗粒状,所以要对所分得的试样进行粉碎。粉碎所用的设备一般为咖啡磨或植物样本粉碎机,试样粉碎后一般过40 目筛,且一定要把粉碎后的试样及粉碎机中残留的部分清扫后充分混合均匀,避免粉碎的试样分级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一些不易粉碎的粗饲料如秸秆渣等在粉碎机中会剩留极少难以通过筛孔,这部分一定不要丢掉,应尽力弄碎后一并均匀混入样品中,避免引起分析误差。

2.4 称样

试样的用量标准中规定为0.5 ~ 1g,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过程中应根据试样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来决定所称试样的重量,如浓缩料、鱼粉、玉米蛋白粉、豆粕等高蛋白的试样可控制在0.5 ~ 1g之间,玉米、秸秆、苜蓿等低蛋白、粗饲料试样可适当增加到2 ~ 3g左右,以增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还应注意一点,在称量时尽量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到0.0001g 且无损地放入凯氏烧

瓶或者消化管中。

3 消化

3.1 催化剂及其用量

在环境污染小、价格便宜、催化效果好的前提下,目前催化剂多为硫酸铜和无水硫酸钾( 或无水硫酸钠)。其添加量不同公司差异较大,其中硫酸铜: 无水硫酸钾( 或无水硫酸钠) 主要有1∶9、1∶10、1∶15 和1∶17 等,国标为0.4g 硫

酸铜和6g 无水硫酸钾( 或无水硫酸钠),比例为1∶12。若添加量加大,消化液易结块不易转移;添加量减少,消化时间加长或者消化不完全。建议大家按国标执行为好。亦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试样的多少、消化的难易程度、蛋白含量的多少自行调整。

3.2 硫酸的用量

浓硫酸的用量应视试样的重量、含水量及其所含蛋白高低而适当调整。对于体积大重量轻的粗饲料、高蛋白饲料或者含水量较高的试样、淀粉含量多的精料, 应适当加大浓硫酸的用量,多为15mL 左右。这是由于此类样品,浓硫酸在对其脱水和碳化是消耗量加大,当加入的浓硫酸量不足或者刚刚够试样脱水和碳化时就会出现烧干现象。反之则需加入10mL 左右。若通风柜的排风量较大时应适当多加浓硫酸2mL 左右,以防止浓硫酸的蒸发而使其浓度降低,试样消化不完全从而导致所测得的数值偏低。

3.3 消化温度

刚开始时以低温(200 ~ 300℃ ) 加热,待试样焦化泡沫消失后,逐步缓慢提高温度(360~410℃ )。起初低温加热是为防止试样起泡沫,而溢出烧瓶外或碳化后的颗粒粘附于烧瓶壁,导致消化不完全,所测结果偏低。对于富含脂肪或者在消化过程中易发泡的样品,可在消化前滴加少量消泡剂,如辛醇、液体石蜡等。

3.4 消化时间

消化时间也是许多文献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有许多快速消化法的研究。其消化时间的标准为消化呈透明蓝绿色后,再加热消化15min。根据苏军等研究表明,消化液澄清后再继续消化30min 为宜。此试验只是针对于蛋白含量低于蚕蛹的样品,而对于蛋白含量高于蚕蛹的样品,如进口鱼粉、血粉、羽毛粉等并未进行试验性研究。因此我个人认为,可根据试样的重量、蛋白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的难易程度而适当调整消化液澄清后的消化时间。对于所称试样质量较多、蛋白含量高于蚕蛹或者难消化的试样,消化液澄清后继续消化的时间可控制在45m i n ~ 2h 不等,具体时间化验工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而自行定夺。

3.5 消化液的转移及定容

消化结束后,把凯氏烧瓶从电炉上取下,放在小铁筐内冷却。此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带稍厚手套防止烫伤。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蒸馏水10 ~ 20m L,在等冷却至

室温后转移到100m L 容量瓶内。再转移是为减少损失误差,应在容量瓶口上加上漏斗,且要用少量蒸馏水多次洗涤烧瓶和漏斗( 即采用少量多次原则),否则会因偶然误差而导致测定结果偏低。转移完成后不要立即定容,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定容。若未冷却而定容,待冷却后,体积缩小,从而使吸取的试样分解液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将偏高。若消化完毕冷却后,消化液不能当天定容需隔夜保存时,应先将凯氏烧瓶内加入少量的蒸馏水,防止消化液结晶,再把凯氏烧瓶口用塑料布包好,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消化液若结晶不易转移时,可将凯氏烧瓶放在电炉上加热一下,待结晶融化后再转移。

4 蒸馏

4.1 蒸汽发生器内水的体积及酸碱性

蒸汽发生器内的水的体积应控制在其容积的2/3 左右,并控制液面高度。水的体积过大易在沸腾后从蒸汽发生器中玻璃管中溢出烫伤工作人员;过少易产生的气体压力不足或蒸干蒸汽发生器发生事故。水加入的同时一同加入几滴硫酸和几滴混合指示剂,且保持水一直呈紫红色,以防止水中含有氨态的氮溢出而影响测定值。

4.2 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在蒸馏操作开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蒸馏装置的气密性。各导管的接口及用久的橡皮管应重点检查。添加消化液和碱液的玻杯口要拧紧、液封,防止产生的氨气逸出。在检查气密性的同时还应打开冷凝水开关且要保持一定的流速,否则冷却不完全。这是很容易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初学者。

4.3 试样分解液的移取要准确

在移取试样分解液前先把容量瓶摇匀,把10m L 移液管用所要取的试样分解液

润洗2 ~ 3 次后,再进行移取。移取时移液管应垂直于地面,视线与移液管刻度线平行。吸取完试样液后把移液管放到反应室内自然流入反应室,切忌把移液管放到小玻杯内及用吸耳球吹移液管。最后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一下小玻杯,并把棒状玻塞塞紧。

4.4 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

在蒸馏过程中,反应室内溶液应保持碱性,碱的加入量一般为10m L 左右,若在消化时所加入的硫酸偏多,40% 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也要随之增加,这样才能保

证除用于和硫酸及硫酸铜反应外,还有足以使氨根转化为氨的碱量。加入的碱先放入小玻杯内,慢慢转动棒状玻塞,使碱缓慢流到反应室内,然后再将小玻杯内加入蒸馏水液封,切忌把棒状玻塞提起加碱—特别是初学者,这样会造成反应后生成的氨从玻口逸出,导致所测蛋白含量偏低。

4.5 蒸馏速度与气流

蒸馏时产生的气流一定要均匀,切忌热力不稳、中途中断或蒸汽不足,否则反应室内温度会降低,易产生倒吸;气流过快硼酸吸收不完全。蒸馏的速度除与气流有关外还与冷却水的流速及电路的温度有关。蒸馏速度快,反应液易被蒸汽带出而使测定结果偏高;蒸馏速度慢,氨没有被完全蒸馏出来而结果偏低。那么以什么样的蒸馏速度为宜呢?据贾艳玲和冷柏忠(2000) 实践证明:蒸馏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蒸馏出液体在5 ~ 7mL 之间。

4.6 蒸馏时间

蒸馏时间多为5m i n,加入试样分解液及氢氧化钠后蒸馏4m i n , 使冷凝管末端离开硼酸液面后再蒸馏1m i n。但是标准中并未规定从何时开始计时,据谢文飞(2003) 的试验证明,在蒸馏完4m i n 钟后再多蒸馏1 ~ 2mi n 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可以从硼酸刚刚出现绿色时开始计时蒸馏4min( 硼酸出现绿色说明反映已经开始)。最终在4min 后是否蒸馏完全可用pH 试纸进行检测。在蒸馏时还应注意硼酸的吸收温度。硼酸是极弱的酸,只起吸收氨的作用,但要注意硼酸吸收液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氨的吸收减弱导致结果偏低。

4.7 反应室的冷却与洗涤

首先在蒸馏完毕,将冷凝管末端用蒸馏水冲洗后,再将锥形瓶移开进行滴定。清洗反应室时严禁将蒸馏瓶两侧的阀门同时关闭,以免发生爆炸。反应室清洗一定要彻底,一是防止残留液影响下次测定结果的正确性;二是给反应室降温。如果反应室温度很高,再加之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产生爆沸,将反应液冲入冷凝管,造成实验失败。另外反应室温度高,反应剧烈,有部分氨硼酸吸收不完全而逸出,测得的结果将偏低。一般反应室温度降至不烫手即可。

4.8 锥形瓶的预处理

锥形瓶往往用洗衣粉洗涤,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洗衣粉不易彻底冲洗干净,导致锥形瓶内壁环境偏于碱性;另外各地自来水的p H 不同,所制的蒸馏水p

H 有时也会偏离中性,这样都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偏差。建议把锥形瓶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其方法为:冲洗干净的锥形瓶加入20mL 蒸馏水、2 滴混合指示剂,再用0.02mol ?L -1 的盐酸溶液或者0.02m o l ? 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至刚好由蓝色变为灰红色,然后倒掉该液体后,再加硼酸吸收液25 ~ 35m L

和混合指示剂2 ~ 3 滴。若加入指示剂后硼酸为蓝色,则说明硼酸中混入碱性物质或蒸馏水偏碱性,需重新配制硼酸溶液。锥形瓶的预处理虽然比较繁琐,但是可减少由于锥形瓶本身环境的p H 偏离中性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9 滴定

滴定是整个实验过程的最后一步,至关重要,否则整个实验将前功尽弃。滴定前把盐酸标液瓶摇匀后,把酸式滴定管润洗2 ~ 3 次后加入盐酸标液排除气泡,记下刻度值,开始滴定。滴定时一定要控制好滴定速度,待接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无色时要放慢滴定速度,逐滴加入盐酸标液,接收液变成浅红色时为滴定终点,切勿滴过量。

5 空白测定

5.1 试剂空白测定

另取凯氏烧瓶或者消化管一个,加入硫酸铜、无水硫酸钾( 或无水硫酸钠)、浓硫酸,其中每个药品的加入量与试样消化时的加入量相同,加热消化至溶液呈透明的蓝绿色。其后的操作步骤完全相同。这样可以校正试剂不纯所发生的误差。

5.2 试样空白测定

称取0.5g 分析纯蔗糖代替试样,以后各种试剂的用量及操作步骤完全相同。其标准为,空白测定消耗0.1m o l ? L -1 盐酸标液体积不超过0.2mL;消耗0.0 2mol ?L-1 盐酸标液体积不超过0.3mL。以上两个空白测定并不需要每次都要做,隔一段时间操作一次即可,但是在更换药品试剂、标准溶液时一定要做空白实验测定。若空白值超标,一般是由于所用试剂级别不够或不纯、蒸馏水不纯、玻璃器皿清洗不干净等原因造成。

6 蒸馏装置及操作准确性检测

在进行样品检测的同时,精确称取0.2000g 分析纯的硫酸铵代替试样,直接定

容100m L 后进行蒸馏、滴定,测得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 ±0.2%,以校正蒸馏装置的气密性和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7 计算时换算系数的处理

我们在计算蛋白含量时多乘以平均系数6.25,对于粗蛋白质中含氮量尚未确定的可以乘以平均系数,对于已经确定的则不妥,以豆粕为例:如果测定豆粕和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浓缩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时,用6.25 作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的话,比大豆的实际换算系数5.70 扩大了0.54倍,相对误差将在8% 左右,因此对于已经确定的换算系数就用实际系数来换算,例如荞麦、玉米用系数6.00,大豆、豌豆、蚕豆、燕麦、小麦、黑麦、箭舌草等用系数5.70,黄豆用系数5. 71,大麦用系数5.83,棉籽、芝麻、葵花籽用系数5.30,花生用系数5.46,全脂大豆粉用系数5.72,牛奶用系数6.38。以上是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一些体会、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凯氏定氮法原理

凯氏定氮法-原理 凯氏定氮法-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NH2(CH)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6H2O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后被炭化为碳、氢、氮 2H2SO4+C=2SO2+2H2O+CO2 浓硫酸又具有氧化性,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化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H2SO4+2NH3=(NH4)2SO4 ②蒸馏 在消化完全的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NH4)2SO4=2NH3(气体)+Na2SO4+2H2O

③吸收与滴定 加热蒸馏所放出的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因硼酸呈微弱酸性(k=5.8×10-10),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的变色反应,但它有吸收氨的作用,吸收及滴定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NH3+4H3BO3=(NH4)2B4O7+5H2O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硫酸钾的作用:加入硫酸钾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它与硫酸钾作用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其反应式如下: K2SO4+H2SO4=2KHSO4 2KHSO4=K2SO4+H2O(气体)+SO3 一般纯硫酸的沸点在340摄氏度左右,而添加硫酸钾后,可使温度提高到4000C以上,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消化过程中硫酸不断地被分解,水分不断逸出而使硫酸钾浓度增大,故沸点升高。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而造成损失: (NH4)2SO4=NH3(气体)+(NH4)HSO4 2(NH4)HSO4=2NH3(气体)+2SO3(气体)+2H2O 硫酸铜的作用 ①催化剂:2CuSO4=CuSO4+SO2(气体)+O2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实验报告

1.目的 掌握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条件、注意事项。 2.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在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计算含氮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3.试剂 3.1浓硫酸、硫酸铜、硫酸钾,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氮的蒸馏水配制 3.2混合指示液 1份(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1g/L溴甲酚氯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1g/L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3.3氢氧化钠溶液(400g/L) 3.4标准滴定溶液 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溶液[c(HCl) 0.0500mol/L] 3.5硼酸溶液(20g/L) 4.仪器 定氮蒸馏装置 5.样品 全蛋(2.47g) 6.操作 6.1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2—5g半固体样品,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放于加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后,泡沫完全消失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呈请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慢慢加入20mL水。 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6.2连接装置 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少量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滴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

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一、目的 1、了解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本试验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 1.生物材料中含有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故含氮量 的测定在生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知道了含氮量,就可推知蛋白质量。本法适于测定0.2~2.0毫克的氮。 2.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物转变为氨,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后者与强 碱作用释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硫酸液中和的浓度,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含氮量。 3.本实验用直接法来判断中和程度。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结果使溶液中 氢离子降低,混合指示剂(pH4.3~pH5.4)由黑紫色变成绿色。再用标准酸来滴定,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为止,指示剂出现淡紫色终点,此时所耗的盐酸量为氨的量。 NH 3+H 3 BO 4 → NH 4 H 2 BO 4 NH 4 H 2 BO 4 +HCl —→ NH 4 Cl+H 3 BO 4 4.为了加速消化,可加入CuSO4作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可提高溶液的沸点。 此外硒汞混合物或钼酸钠可作为催化剂,且缩短作用时间,H2O2也可加速反应。 三、试剂和器材 1、试剂的配制 (1)样液 7.5g蛋清溶于0.9% NaCl液,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如有不溶物,离心取上清备用,即为7.50%的鸡蛋清溶液。 (2)30% 氢氧化钠溶液 (3)2% 硼酸溶液 (4)混合指示剂 (5)1mol/L标准盐酸溶液 2、材料 硫酸(A.R.)、硫酸钾:硫酸铜=3:1(W:W)混匀研成粉末、凯氏定氮管、凯

氏定氮仪。 四、操作 1、消化 每人1支凯氏定氮管编号,第1、2组加1.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其他各组加1.0ml鸡蛋清样液。然后加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约20mg及浓硫酸2ml,并放入3-4粒玻璃珠,放在消化炉上加热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将消化温度控制在150℃5 min,然后再增加至200℃,消化10 min。注意勿使瓶内液体冲至瓶颈。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释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至300℃消化10 min,然后增加火力至450℃,直至消化液透明并呈淡绿色为止(1.5-2 h),冷却,准备蒸馏。 2、蒸馏 每人取50-100ml锥瓶1个,先按一般方法洗净,再用蒸汽洗涤3次,每次15-20s,冷却,用吸管各加入2%硼酸溶液5.0ml及指示剂2-3滴。如瓶内液体呈葡萄紫色,盖好备用。如锥形瓶内液体呈绿色,需要蒸汽重新洗涤。 将装有消化液的消化管,加入定氮仪左边反应室,再在冷凝管下置一盛有硼酸液及指示剂的锥形瓶,并使冷凝管口插入酸液面下约0.5 cm处。 打开碱开关,通入10-15ml的30%NaOH溶液,让NaOH液缓缓流入反应室内的消化管中。关掉通碱开关,打开通气阀开始蒸馏。开始蒸馏后,即应注意硼酸溶液颜色的变化。当酸液由葡萄紫色变成绿色后,再蒸馏20s,若绿色不变,降低锥形瓶,使冷凝管口离开酸液液面约1cm,再通气数秒钟(让凝管口上的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掉通气阀,移去锥形瓶,盖好,准备滴定。 3、滴定 用0.01mol/L的HCl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硼酸溶液至浅葡萄紫色,记录所耗HCl溶液的量。 4、计算 蛋白量=(A-B)×10-3×M×14.008×6.25 ×100/7.5 即为每g鸡蛋清中所含的蛋白质的量 A=滴定样品用去的HCl液ml数; B=滴定空白用去的HCl液ml数; M=滴定所用盐酸的摩尔浓度; 14.008=氮之原子量。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含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蛋白质又是食品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食品中的营养素指标。它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其溶液是典型的胶体分散体系,有两性氨基酸以肽键相互连接而成。蛋白质可以用酶、酸或碱水解,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称为必须氨基酸【1】。他们对人体起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 在国家标准中,对蛋白质的测定一般采用凯氏定氮法。下面对蛋白质、凯氏定氮法以及粮油中粗蛋白的测定进行说明。 关键词:凯氏定氮法、粗蛋白、粮油、测试 蛋白质:蛋白质为人体补充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是唯一可帮助身体形成新组织的营养素,可制造肌肉、血液、皮肤和各种身体器官,蛋白质约占人体体重的20%。最主要具有以下多种功效:1.提供多种氨基酸,帮助身体制造新的组织以替代老化组织抗衰老。2.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和胶原蛋白改善皮肤弹性和透明度红润度。3.调节血液血红蛋白向细胞输送氧和各种营养素,促进机体生长。4.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5.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和荷尔蒙。6.在体内制造各种蛋白酶,有助将食物转化为能量,恢复疲劳。7.均衡提高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含氮量也不同。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份氮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换算系数【2】。不同种类的粮食油料其蛋白质换算系数也有所不同,如小麦为5.70,谷物及豆类为6.25。 在国家标准中粮食油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该法是1883年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Johan、kjedahl)【3】创立的。该方法适于以测定任何形态(固体、液体)的样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在食品分析、饲料分析、粮食品质分析及种子品质鉴定和生化研究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前景:蛋白质是食品中重要营养指标【4】,各种不同的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品。测定食品中蛋白

凯氏定氮仪的使用方法

摘要:叙述了凯氏定氮仪在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浅谈凯氏定氮仪的维护与保养。 关键词:凯氏定氮仪;使用经验;保养方法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作为测定蛋白质的首选仪器,广泛应用于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的测定。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具有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所需试样少,设备和操作比较简单等特点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测定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的仪器。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的简单分析装置流程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1)蒸馏装置;(2)滴定装置;(3)检测装置; (4)排废装置。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的心得,分别谈谈对这四部分的维护与保养的认识。 特别提示:反复认真地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做到对仪器的主要部件如蒸馏装置、滴定装置、检测装置和排废装置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联匹配情况,熟悉、理解,融会贯通。严格按照说明书和仪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这是正确使用和科学保养仪器的前提。 1使用经验 1.1开机之前,保证各个溶液能够满足此次试验测定,检查去离子水,碱液和接收液的使用情况,以及废液桶中废液得到了及时的清理。如果在去离子水,碱液和接收液的液位低于液位传感器的话,或废液的液位高于液位传感器的话,仪器将报警,正在进行的试验将被停止,影响测定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开机之前,保证冷却水的开关是打开了。如果冷却水开关关闭,仪器虽然能自检通过,但是在蒸馏过程中,由于蒸馏装置的温度太高,仪器将报警,提示打开冷却水开关。打开冷却水开关后,仪器将继续工作。但此次试验被停止,影响正常测定的同时,在没有冷却水保护的情况下,对蒸馏装置具有损伤。 1.3 等1.1和1.2确认无误后开机,仪器自检,自检通过后,仪器进入等待选择程序阶段。首先进入手动模式对滴定器中的气泡进行排除。气泡的存在会影响测定结果,因为气泡进入后,会占据标准滴定酸的体积,使标准滴定酸的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排除气泡的方法是;首先打开仪器前盖,仪器报警,提示仪器前盖被打开,找一块小磁铁放在仪器前面的触点上,按面板上回车键,此时仪器默认前盖关闭。将仪器功能选择滴定器充液,滴定器活塞向上移动停止后,用收捏住滴定器的塑料软管,选择滴定器排空,滴定器活塞向下移动,等移动3~5秒后立刻松手,滴定器中气泡将上浮至滴定器上端,选择滴定器充液,气泡被排除滴定器,反复2~3次,将气泡排净后开始测定。 1.4空白的测定 在空白测定时,首先测定水空白,水空白的测定是为了检查仪器的稳定程度。当前后两次空白测定值小于0.05且水空白值小于0.2时,仪器稳定。测定试剂空白,并将空白值输入仪器。如果不先测定水空白而直接测试剂空白,即在仪器不稳定的情况下就进行试剂空白的测定,将会得到偏高的试剂空白值,测定结果将偏低。 1.5样品测定 牛乳样品需要混合均匀后取样,因为牛乳样品容易脂肪上浮,不事先混合而直接从上层取样的话,测定结果将偏低。乳粉样品混合均匀后用称量纸称量,并用镊子送如消化管底部。因操作不当残留在管壁上的样品,在加入硫酸的时候用硫酸冲入消化管底部。如果残留在管壁上而不用硫酸冲入的话,将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在加酸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样品的组成对消耗酸量的影响。酸量小,样品消化不完全,测定结果偏低;酸量大,在上机过程中与碱中后酸过量,游离胺不能被蒸馏出来,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所以,要严格控制硫酸的用量,表1列出了乳与乳制品中各个组分对酸的消耗量。 表1 乳与乳制品中各个组分对酸的消耗量 样品的成分消耗的酸量(ml硫酸/g) 脂肪9.7 蛋白质 4.9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分数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姓名:陈志杰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院系:水建院 任课教师:杜丹 2012年12 月16 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报告一、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目的 1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3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 数据和资料。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项目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如镍、铁、锰、钙、镁、铀。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有机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如氯化物、碘化物、硫酸盐、余氯、硼、二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油类。 特定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

环芳烃(PAHs)。 底质和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 二、水质检测方法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10αH+。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饮用水标准的pH值的范围是6.5~8.5。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或者校正温度。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本实验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pH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1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pH值。两种电极结合在一起能组成复合电极。pH计测量出玻璃复合电极的电压,电压转换成pH值,其结果被显示出来。(三)实验仪器 pH计(PB-21) (四)实验试剂 1.pH=4.003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2.pH=6.864缓冲液(混合磷酸盐) 3.pH=9.182缓冲液(硼砂) (五)实验步骤 1.将电极浸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稳定。 2.按mode(转换)键,直至显示出所需要的pH值测量方式。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其消化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其消化、蒸馏 以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换算蛋白质的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重复性和重现性都很好,广泛用于各种食品、谷物、饲料等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此法又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法三种。国家标准规定为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其测定原理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常量法的样品及试剂用量较微量法多。而微量法则具有实验规模小,实验费用低的优点。但微量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比常量法要差一些。凯氏定氮法整个测定过程分为消解、蒸馏、滴定三步。凯式定氮法包括消化炉和蒸馏装置,它们的结合能够让实验尽可能的简单。 要使测定结果有更好的正确度、准确度和精准度,认真细致掌握测定的每个步骤、各个细节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过程操作 1、主要试剂的配制 40%氢氧化钠:化学纯40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无氨蒸馏水中。 2%硼酸:分析纯20g硼酸溶于1000ml无氨蒸馏水中。

0.05mol/L盐酸:分析纯4.2ml盐酸定容至1000ml,通过无水碳酸钠标定。 混合指示剂:把溶解于95%乙醇的0.l%溴甲酚绿溶液5份和溶于95%乙醇的0.l% 甲基红溶液1份混合而成. 2、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1)样品应是均匀的。固体样品应预先研细混匀,液体样品应振摇或搅拌均匀。 固体样品一般取样范围为0.20g~2.00g;半固体试样一般取样范围为 2.00g~5.00g;液体样品取样10.0mL~25.0mL(约相当氮30mg~40mg)。若检测液体样品,结果以g/100mL表示。 样品应是均匀的。固体样品应预先研细混匀,液体样品应振摇或搅拌均匀。 (2)样品放入定氮瓶内时,不要沾附颈上。万一沾附可用少量水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结果偏低,或者用滤纸包裹好一起投入消化,滤纸影响通过空白扣除。消化时应注意旋转凯氏烧瓶,将附在瓶壁上的碳粒冲下,对样品彻底消化。若样品不易消化至澄清透明,可将凯氏烧瓶中溶液冷却,加入数滴过氧化氢后,再继续加热消化至完全。 (3)消化时,不要用强火。若样品含糖高或含脂及较多时,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大量泡沫喷出凯氏烧瓶,造成样品

蛋白质含量测定 凯氏定氮法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因为食品中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其它含氮物质,所以此蛋白质称为粗蛋白。 三、仪器与试剂 硫酸铜(CuSO4·5H20)硫酸钾硫酸(密度为L)硼酸溶液(20g/L) 氢氧化钠溶液(400g/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混合指示试剂:%甲基红乙溶液液1份,与%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合。 微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3-所示。 图3-微量凯氏定氮装置 1、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2L平底烧瓶); 3、螺旋夹a; 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入口处); 5、反应室; 6、反应室外层; 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四、实验步骤 1、样品消化 称取样品约(±),移入干燥的1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和6g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加入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使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始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继续加热,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 试剂空白实验:取与样品消化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方法进行消化,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得试剂空白消化液。 2、定氮装置的检查与洗涤

土壤中全氮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中全氮的测定 环境工程李婷婷2110921109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中全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了解凯氏定氮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定土壤全氮的方法主要有干烧法和湿浇法。 样品用浓硫酸高温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铵态氮(硫酸铵),这个复杂的反应,总称为开氏反应。 开氏法分为样品的消煮和消煮液中铵态氮的定量两个步骤。 土样经浓硫酸消煮,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转化为铵态氮,用氢氧化钠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 凯氏法测定全氮步骤: 有机N 加速剂+浓H2SO4 OH- H3BO3 H+ (+无机N)NH4+ NH3 NH4++H2BO3- H3BO3 消煮液中NH4+的定量(蒸馏) 开氏反应的速度不大,通常需要利用加速剂来加速消煮过程。加速剂的成分,按其效用的不同,可分为增温剂、催化剂和氧化剂三类。 增温剂是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催化剂主要有Hg、HgO、CuSO4、Se 等;常用的氧化剂有K2Cr2O7、KMnO4、HclO4和H2O2 等。 凯氏定氮仪可完成对消解样品的全自动加碱、蒸馏和滴定过程。消解完的样品上机后和碱生成氨,氨气和水蒸气一起经冷凝管冷凝后,被收集在加入硼酸吸收液的接收瓶中,而后自动进行滴定、显示、记录盐酸消耗量,计算机根据公式计算含氮量,并打印出结果。 三、实验过程 1.称量样品。在电子天平上称量土样约0.5g。 2.消解。土样中先加入5mL浓硫酸,煮沸,然后冷却,再加入1mL高氯酸,继续煮 沸至土样呈灰白色。 3.过滤,定容。将土样冷却后,用定量滤纸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4.调节仪器,测量。调整仪器,设置好参数。取样品20mL放到消煮管中,进行测量 (测一个空白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计算:N%=1.401×M(V-V0)/W 其中:M:盐酸标准浓度,mol/L; V:滴定样品盐酸的消耗量,mL;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粗纤维素中蛋白质含量 1、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蛋白质含量。 2、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3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25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3、仪器 安全管导管汽水分离管样品入口塞子冷凝管吸收瓶隔热液套反应管蒸汽发生瓶 如图1所示:

图1 3、操作步骤 3.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6g硫酸钾及20毫升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小时。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但是此法比较危险,不易在实验室演示,现在大多数实验室有消煮仪一次可以进行多个(一次可以消煮16个样品)样品处理,并有通风橱进行通风,温度可以自己设定,更加安全和可操作性,因此逐步成为主要的凯氏定氮法的首选处理方法。 一般消解温度都设在240度及240度以上,如果想快速消解可以适当提高温度甚至可以用最大温度进行消解。 3.2、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3.3、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璃塞。将10ml 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不能立即将玻璃盖塞紧,这样易使玻璃塞粘在进样口,应先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再盖,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再蒸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5N硫酸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4、计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 中文名称:凯氏定氮法 英文名称:Kjeldahl determination 定义: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 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 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为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蛋白质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凯氏定氮法 反应式为: 2NH2+H2SO4+2H=(NH4)2SO4(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 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 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土壤学实验讲义 (修订版) 吴彩霞王静李旭东 2012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 实验二、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三、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四、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实验六、土壤酸度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说明 为开展土壤科学实验,合理用土和改土,除了野外调查和鉴定土壤基础性状外,还须进行必要的室内常规分析测定。而要获得可靠的科学分析数据,必须从正确地进行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和制备做起。一般土样分析误差来自采样、分样和分析三个方面,而采样误差往往大于分析误差,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即使室内分析人员的测定技术如何熟练和任何高度精密的分析仪器,测定数据相当准确,也难于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故土样采集和制备是一项十分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二、实验方法步骤 (一)土样采集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土壤剖面样品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图1 土壤剖面坑示意图

2. 土壤混合样品 混合土样多用于耕层土壤的化学分析,一般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按地块分别采集混合土样。一般要求是: (1)采样点应避免田边、路旁、沟侧、粪底盘以及一些特殊的地形部位。 (2)采样面积一般在20—50亩的地块采集一个混合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样品数。 (3)采样深度依不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土壤表层取0-10cm,取样点不少于5点。可用土钻或铁铲取样,特殊的微量元素分析,如铁元素需改用竹片或塑料工具取样,以防污染。 (4)每点取样深度和数量应相当,集中放入一土袋中,最后充分混匀碾碎,用四分法取对角二组,其余淘汰掉。取样数量约1公斤左右为宜。 (5)采样线路通常采用对角线、棋盘式和蛇形取样法。 (6)装好袋后,栓好内外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深度、采集人和日期,带回室内风干处理 (二)土壤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要求: (1)样品处理过程中不能发生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免造成分析误差。 (2)样品要均一化,使测定结果能代表整个样品和田间状态。 (3)样品制备过程包括:风干一分选一去杂一磨碎一过筛—混匀一装瓶一保存一登记。 风干一将取回的土样放在通风、干燥和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摊放在油布、牛皮纸、塑料布上,尽可能铺平并把大土块捏碎,以便风干快些。 分选一若取的土样太多,可在土样均匀摊开后,用“四分法”去掉一部分,留下1000克左右供分析用。 去杂、磨细和过筛一将风干后土样先用台称称出总重量,然后将土样倒在橡皮垫上,碾碎土块,并尽可能挑出样品中的石砾、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等杂质,分别放入表面皿或其它容器中;将土样铺平,用木棒轻轻辗压,将辗碎的土壤用带有筛底和筛盖的0.25mm 筛孔的土筛过筛,并盖好盖、防止细土飞扬。不能筛过的部分,再行去杂,余下的土壤铺开再次碾压过筛,直至所有的土壤全部过筛,只剩下石砾为止。(样品通过多大筛孔、应依不同分析要求而定)。 混匀装瓶一将筛过的土壤全部倒在干净的纸上,充分混匀后装入500~1000ml磨口瓶中保存。每个样品瓶上应贴两个标签,大标签贴在瓶盖上。书写标签用HB铅笔或圆珠笔填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

蛋白质的检测 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 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 液中其肽键与 Cu2+螯合,形成 蛋白质一铜复合 物,此复合物使 酚试剂的磷钼酸 还原,产生蓝色 化合物 酚类、柠檬 酸、硫酸铵、 tris缓冲液、 甘氨酸、糖 类、甘油等均 有干扰作用 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 (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0.12mol/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 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1.2 实验方法 (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低浓度的盐,例如, 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 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此法的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较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核酸的干扰可以通过查校正表,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校正。但是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虽然经过校正,测定的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外,进行紫外吸收法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要注意溶液的pH值,测定样品时的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的pH相一致。取待测样品制成蛋白浓度大约在0. 1~1. 0mgPmL的蛋白质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出样品含氮量。每个样品做3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3)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凯氏氮的测定方法 (1)、原理 当样品与浓硫酸和硫酸钾的混合物(沸点315~370℃)在催化剂硫酸铜或硫酸汞存在时,一起加热,其中的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然后加入NaOH溶液使之成碱性,蒸镏使氨释放出来并以硼酸吸收,然后用硫酸滴定硼酸铵。 此法测得的总氮包括了有机氮和原来即以氨态存在的氮,但不包括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氮,有机氮中的某些化合物如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吡啶、叠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等也未包括在内。以此法测定的总氮称之为凯氏(Kjeldagl)氮,即TKN。测定同一水样中氨态氮含量后,总凯氏氮和氨态氮的差值即为有机氮。 (2)、药品与仪器 ①、浓硫酸,密度1.84g/cm3;②、50% NaOH溶液;③、10% CuSO4溶液;④、4%硼酸溶液; ⑤、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 ⑥、0.020mol/L(1/2H2SO4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浓硫酸2.80ml,溶于1000ml蒸镏水中,得到约0.10mol/L(1/2H2SO4)溶液,用碳酸钠标定。然后从中吸取200ml,用蒸镏水稀释至1000ml 备用。⑦、混合指示剂:取0.05g甲基红和0.10g溴甲酚绿溶于100ml乙醇中; ⑧、1%酚酞的乙醇溶液;⑨、4%Na2S。9H2O溶液; ⑩、蒸镏水:将普通蒸镏水酸化后加入KMnO4进行蒸镏,并重复蒸镏一次,以使其中不含有任何铵盐或氨。本试验所用蒸镏水均应经过这样的处理; ⑩、浮石:在蒸镏水中煮沸后干燥备用;⑩、600瓦可调温电炉两台;⑩、凯氏烧瓶及凯氏蒸镏装置 (3)、操作步骤 ①消化: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以含氮0.5~10mg为宜)的废水水样置于凯氏烧瓶,加入10ml浓硫酸、5克硫酸钾或硫酸钠、1ml硫酸铜溶液,并放入几块沸石,将凯氏烧瓶以45度的角度固定于通风橱内加热煮沸,烧瓶内将产生白烟。继续煮沸,烧瓶中颜色逐渐变黑,直至溶液完全透明无色或浅绿色。再继续煮沸20分钟。 ②蒸镏: 将凯氏烧瓶冷却,以约150ml蒸镏水冲洗烧瓶壁,加入2.5ml硫化钠溶液和3~5滴酚酞,然后缓慢沿壁加入50mlNaOH溶液尽量使其不与烧瓶内液体混合。立刻将烧瓶按图所示安装到蒸镏装置上去(事先安装好含50ml硼酸的吸收瓶),小心转动烧瓶使烧瓶内的两层液体混合并开始加热。煮沸20~30分钟或在不使用蒸气发生器时蒸发至烧瓶内液体体积减少至原体积约约1/3时,停止蒸镏。 ③滴定: 卸下吸收瓶,加入几滴混合指示剂,以0.02mol/L(1/2H2SO4)滴定至溶液变为紫色。 ④空白试验: 用同样体积蒸镏水代替废水水样,按上述步骤作空白试验。 (4)、计算 总氮=(V1-V0)* C *14000 / V (mmol/L) V1  ̄ ̄滴定样品消耗的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ml; V0  ̄ ̄滴定空白试验消耗的标准硫酸溶液的体积,ml; C  ̄ ̄硫酸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ol/L; 14000 ̄ ̄每摩尔氮的质量(毫克)数; V  ̄ ̄样品水样的取样体积,ml。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得 1、学习微量凯氏定氮法得原理 2、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得操作技术(未知样品得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得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常用于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得含氮量。 当天然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得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与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 此过程进行得相对较为缓慢,通常需要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溶液得沸点,并加入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促进反应得进行。氧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加速反应。 消化过程: 蒸馏:在消化完全得样品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使呈碱性,加热蒸馏,即可释放出氨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吸收与滴定:蒸馏所放出得氨,可用硼酸溶液进行吸收,待吸收完全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

止(即滴定至蓝紫色),最后根据所用标准酸得当量数(相当于待测物中氨得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得氮量。 三、实验试剂、材料与器材 实验材料:食用面粉. 实验试剂:浓硫酸、30%氢氧化钠溶液、克氏催化剂、2%硼酸、指示剂、0、01M HCL。 实验器材:凯氏烧瓶、电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锥形瓶、100ml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四、操作步骤 1、消化 (1)准确称取1克食用面粉,用称量纸卷好小心送入至50毫升得凯氏烧瓶底部,切勿沾于瓶口或瓶颈上; (2)向另一烧瓶加入1ml水作空白对照; 在每个烧瓶内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克氏催化剂)少许,浓硫酸10ml,小瓷片两粒,摇匀; (3)将烧瓶约60度角固定在铁架上,每个瓶口放一小漏斗,在通风厨内得电炉上消化; (4)在消化开始时,应控制火力,不要使液体冲到瓶颈; (5)待瓶内水汽蒸完,硫酸开始分解并放出SO2白烟后,适当加强火力,继续消化,直至消化液呈透明绿色为止;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装置 仪器使用->凯氏定氮装置 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室、冷凝管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示意图 1.电炉 2.蒸气发生器 3.安全管 4.橡皮管 5.碱液室 6.反应室 7.加样口 8..安全管 9.冷凝管10.接受瓶 11.棒状玻塞12.夹子 仪器原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物中所含氮转变成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氢铵和硫酸铵,用氢氧化钠碱化后,释出氨,随水蒸馏出,用硼酸溶液或定量的酸吸收后,用标准酸液或标准碱液滴定,用空白试验校正。 使用方法: 1. 定氮仪的构造和安装 蒸汽发生器包括一个电炉(1)及一个3~5升容积的烧瓶(2).蒸汽发生器借橡皮

管(4)与反应室相连。反应室上边有二个小烧杯,一个叫加样口(7) 上面有棒状玻塞(11)供加样用;一个叫碱液室(5) 盛放液。样品和碱液由此可直接到反应室 (6)中。反应室中心有一长玻璃管,其上端通到反应室外层,下端靠近反应室的底部。反应室外壳下端底部有一开口,连有橡皮管和管夹 (12),由此放出反应废液。反应所产生的氨可通过反应室上端气液分离器 (8)经冷凝管 (9)通入收集瓶 (10)中。反应室与冷凝管之间由橡皮管相连。 2. 样品的处理 固体样品随机取一定量研磨细的样品放入恒重的称量瓶中,置于105℃的烘箱中干燥4h用坩锅钳将称量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称重,随后继续干燥样品,每干燥1h,称重一次,恒重即可。 血清样品取人血(或猪血)放入离心管中,于冰箱中放置过夜。次日离心除去血凝块,上层透明清液,即为血清。吸出1ml血清加到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3. 消化 取3支消化管并编号,在1、2号管中各加入精确称取的干燥样品0.5~1g,加催化剂6.4g,浓硫酸10ml和2粒玻珠,在3号管中各加相同量的催化剂和硫酸(若样品是液体时,还要加与样品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摇匀后,将瓶口上放一小漏斗,再把烧瓶斜置铁筐内放在通风厨内的电炉上消化。通常消化需要1~3h(对于那些赖氨酸含量较高的样品需要更长的间)。直到消化液由淡黄色变成清晰的淡蓝绿色,消化即告成功。为了保证消化彻底,再继续加0.5h。消化完毕,取出消化管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蒸馏水,无损的转入100ml溶量瓶中,用蒸溜水定容至刻度,混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