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工程概论第6部分

抗震工程概论第6部分
抗震工程概论第6部分

第二部分设计地震

为了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必须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而要开展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则需要预估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即必须确定地震动输入。确定一个工程场地的结构抗震设计中应采用的地震地面运动,就称为设计地震(A design earthquake is a specification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at a site used for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of a structure.)。

地震地面运动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频谱。设计地震可以是:

设计什么样的地震动是由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确定的,而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则与结构的性质和重要程度以及地震环境有关。当设计的地震动用于工程抗震设计(包括一般工程、特殊和重大工程等)时,规范平均反应谱—适用于一般工程;场地反应谱—适用于一般或较重要工程;加速度时程—适用于特殊或重大工程(如,核电站、大坝、大桥、超高层结构)。各类工程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要求可见下表。

当前地震动的三种估计途径包括:

①通过地震烈度估计,再利用烈度I与地震动的关系将烈度转换为地震动。

②根据强震观测结果,寻求地震动与震级M、震源特征、传播介质、场地影响的统计规律(衰

减规律),然后直接用此衰减规律来估计地震动。

③通过震源机制理论分析,应用动力学原理,计算出地面附近的地震动。

第6章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安全性评价

6.1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定义

地震危险性分析(Seismic hazard analysis):用概率统计方法评价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某工程场地遭受不同地震作用的可能性。

地震危险性分析即是在概率的含义上推测工程可能受到的地震威胁或危险。

在详细介绍危险性分析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下地震危害性分析和危险性分析的关系。

地震危害性分析(Seismic risk analysis):估计地震发生时,工程可能受到的损害或结构物出现某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即分析地震对经济、社会影响等于或超过一定值的概率。

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性的关系:

地震危害性(risk)=地震危险性(hazard)×易损性(vulnerability)

易损性(vulnerability):结构物不同破坏程度的概率分布。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就是估计结构物的抗震能力(强度或变形)。图6.1为某一混凝土桥梁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图6.1 某一钢筋混凝土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Seismic fragility curves)

对于设计地震,将涉及危险性分析。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目的主要包括:

1、用于结构危害性分析;

2、确定给定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用于工程设计。

为工程设计服务,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给出地震区划(在地图上标出不同地震危险程度的区划),可用于一般工程设计;也可以给出具体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一般是a

p

(T)或加速度时程a(t),可以用于一般和重要工程的(在一定超越概率下),有时是反应谱S

a

抗震设计。

图6.2为地震危险作用评价框图,图中给出了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震源、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条件。

图6.2 地震危险作用评价框图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从二十世纪提出以来已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枝。二十世界50年代初期日本地震学家河角广提出了简单概率方法,1968年美国Cornell首先提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估计方法。而在以前对地震危险性是作为一种确定性现象处理,这导致只要在一个低烈度区发生了一次大震,便认为这个烈度区划是要不得的,而现在已认识到地震的发生在时间、空间和强度大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用概率方法来反映危险性,即用一定的超越概率来表示。

实际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已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发展阶段。开始为确定性方法,现在采用的方法和发展方向是概率方法。1968年美国Cornell提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区划,在这一方法中对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的分布特征有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地震活动是非均匀的,地震只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这些特定的区域称为潜在震源区。而在潜在震源区内,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处处相同(等可能性)。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是综合历史地震、大地构造和地质条件确定的。

2)在考虑的时间段内,每个潜在震源区内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不随时间变化(平稳性)。3)地震发生符合泊松分布,即在潜在震源区内地震发生彼此独立(独立性)。

4)在一个震源区内地震事件(次数)的震级分布为指数分布,大小地震之间比例关系可用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表示。

5)场地地震动参数是震中距(或震源距)和震级的函数。

这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奠定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基础,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1)地震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考虑不够,而假设在潜在震源区内各地点地震发生的概率是均等的。(2)没反映地震时间的非平稳性,对于处在地震活跃期的地震区,将会过低估计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对刚刚发生过大地震的地区又会过高估计该区的地震危险性。(3)不能反映特征性地震的规律性,会过低估计高震级地震的危险性,因为高震级地区发生的地震常常是特征性的,特征性震级的地震与特征性尺度构造有关。(4)对大震发生的新生性估计不够,无法反映我国板内地震大地震复发周期长,一些大地震往往在历史上没有记录过大地震的地方发生的特点。

6.2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地震危险性分析要求给出一给定场地上的一定年限内,最大地面运动超过某一特定强度的概率,即超越概率。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确定性方法(定数法)和概率性分析法。

由于影响地震动的因素很多,情况复杂,即使是采用同一类方法,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公式也不尽相同。

地震危险性分析包括确定潜在震源区、给出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地震动与震级和随距离的衰减关系、计算给定场地的地震动概率分布等几个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确定潜在震源区

潜在震源区是指未来(可以是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潜在可能的地点,可将可能的发震断层和构造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描述成点源、线源或面源。

资料包括:

(1)附近地区的地震地质资料—用以研究地震重现周期,地震-频度关系;

(2)附近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比地质资料更详细,包括震中、发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烈度(同一地震不同地区的破坏情况);

(3)仪器地震资料—比历史地震资料更准确地描述历次地震的状况。

根据收集的资料,考察研究区内地震发生的条件和发生的规律等,划出震源区,即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区域。

确定的震源类型可以是(如图6.3所示):

(1)点源—过去、将来所有的地震发生在一个点上;

(2)线源—所有地震发生在沿长为L的线状断层上;

(3)面源—历史震中分布在一个面积为A的区域内。

图6.3 点源、线源和面源型震源区

1968年Cornell提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震源模型为点源模型;洪华生将震源模型进行了发展,分别提出了Ⅰ型线源模型,Ⅱ型面源模型和Ⅲ型面源模型。面源模型具有明确的发震断层方向,长度及位置。

发展这些震源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各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

2、研究地震发生频率(活动性规律)

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随机性。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活动规律是:在同一地震区带内,地震的活动性在时间上是平稳的,空间上是均匀的,即符合泊松(Poisson)分布(具有独立性、平均性和不重复性)。

依据Poisson分布规律,在时间段t内,事件发生n次的概率为

(1)

(t)—时间t内发生n次地震的概率;n—事件(地震)的次数;λ—单位时间内平均其中,P

n

发生率(年平均发生率、年发生次数);t—时间,以年为单位,对应于建筑设计的基准期;λt:泊松事件在t时间内发生次数的数学期望值,λt=E(n)。

泊松分布模型完全由参数λ控制,下面给出年平均发生率λ的计算方法,它是用统计方法得到。

3、建立震级-频度关系

对于一给定震源(或地震带),计算发生震级不小于M(即大于和等于M)的地震的平均次数常用下式表达:

N (M) = φ(M, A,T d) (2)

其中,N(M)—震级不小于M的地震次数;A—震源特征(可以是线源,面源);T

d

—数据的时间。

实际采用的形式为

lnN(M) = α ? βM (3)或

log N(M) = a? bM (4)而M 0≤M≤M u

M

—震级下限,通常取4-4.75(震级小于4级的地震一般不为历史记载);

M

u

—震级上限,即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对于该区发生这一震级的

概率接近0,M

u 是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确定M

u

的方法有历史地震法、古

地震法、断层特征参数法。

式(3)和(4)中参数α、β、a、b由历史资料确定。而α、β和a、b之间有以下关系

α =(a-logb)/loge

β =b/loge ≈2 .3b

参数a是与地震总次数有关的常数,随地区变化大;参数b代表地震带内不同大小地震频数的比例关系,它与地震带的应力状态和地壳破裂强度有关。

b是一个重要的参量,可以确定统计区有效震级范围内地震震级的分布密度函数和各震级的年平均发生率。b值由实际地震资料统计得到,与资料完整、可靠、样本量大小、时空范围、起始震级等有关。

确定b值方法的方法:

(1)直接统计求b值。适合于资料相对比较全时(可信时间内,可信震级内)。

(2)用历史地震和近期小震联合求b值。可充分利用近期仪器记录。

(3)直接引用大区的b值。适用于地震资料少的地区。

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用现有仪器地震资料估计的b值一般是不一样的,因为历史记录可能遗漏小震。

我国东北地震区:a=2.39,b=0.58(1920-1986);我国河套地震带:a=3.42,b=0.76;我国华北地震区:a=4.872,b=0.55(1368-1730);日本:a=6.86,b=1.22;美国西部:a=5.94,b=1.14;美国东部:a=5.79,b=1.38。

图6.4 震级-频度曲线

在研究中常需要单位长度或面积内的地震发生率。对式(3)或式(4)正则化(时间、长度或面积),由N直接得到正则化的N′

N′(M)—单位时间(一年)、单位长度(或面积)震级不小于M的地震(平均)次数。

可以得到与式(3)相似的正则化后的震级-频度方程

则单位时间事件(震级不小于M的地震)的平均发生率为:

4、地震发生概率

以式(9)中的N′(M)代替式(1)中的λ,可得到在时间段t内有n次事件的概率为

P

(M>m, t)—时间t内发生n次震级大于m地震的概率。

n

式(9)代入式(10)得到时间段t内发生n次震级大于m的地震的概率为

对于工程应用,感兴趣的是在将来时间段t 内,至少发生一次地震震级大于m 的概率

P (M >m , t )—时间t 内至少发生一次地震震级大于m 的概率(超越概率)。

图6.5 发生地震震级大于m 的超越概率

5、地震动衰减规律

地震动的衰减规律给出了某一震级的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的峰值或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地震动衰减关系受不同的地质构造、震级大小、距离远近的影响很大,因此有很强的地区性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公式可以从下面几种途径取得:

(1)对于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强震观测仪器记录的地区,并且这些记录能反映不同距离,不同的强度信息,可以用统计方法建立该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公式。

(2)对于没有强震观测仪器记录,但有一定数量宏观烈度资料地区,利用烈度资料估算地震动,一般是通过等震线衰减关系建立地震动衰减公式。

(3)用数学模拟建立地震动衰减公式。

(4)基于两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类比和专家论证,直接沿用参考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 衰减规律建立了由震源所确定震级的地震与场地的峰值加速度或烈度之间的联系。最常用的地震震级与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关系为

其中,A —场地的峰值加速度(PGA ),也可以是其它地震动参数;M —震级;R h

—震源距

(或震中距R );b 1

~b 4

—常数,可由历史地震资料统计。

而编制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采用的烈度的衰减规律为

其中,I —烈度;R —距离;ε—不确定性,其均值为0;R 0

—预设常数;A 、B 、C —回归系数。

由式(13)可得到

设界限场地峰值加速度为a,与之相应的震源界限震级为m,则

由此建立了界限场地峰值加速度与界限震级的关系。

图6.6 界限场地峰值加速度与界限震级的关系

6、场地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

对每一个潜在的震源,由式(12)、(13)和(14)可以得到在概率意义上场地的峰值加速度为

如果潜在震源区为点源,则直接根据式(15)和(12)可得PGA的概率(超越概率)分布为

图6.7 点源模型与工程场地

如果潜在震源区为线源:

如果潜在震源区为面源:

如果潜在震源区为面源:

一个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受附近所有潜在震源区的影响。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由全部震源得到的概率累加。

式中:NP-附近地区点源震源区数目;NL-附近地区线源震源区数目;NA-附近地区面源震源区数目。

对线源和面源,从源内不同位置到场地距离是不同的,为此,可以将线源或面源分为小段或小块,段足够的小,将连续计算变成离散计算,即将式(19)中的积分运算用求和运算代替,在一个源内段与段的地震活动性相同。分析中PGA的增量(Δa)一般取0.05g,最后可以得到某一场地在一定时间段内(如50年,100年),地面运动参数PGA的超越概率,或PGA与重现周期的关系。以上仅以峰值加速度为例说明,实际上只要给出任一场地地震动参数的衰减规律,即地震动参数随震级和距离的衰减关系,就能得到该地震动参数的超越概率,例如PGA、PGD和反应谱等。

我国和国际上相应于中震的一般房屋设计地震动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为50年10%;核电站为50年0.5%;三峡大坝为50年1%;悬索桥为50年2.5%。

6.3 超越概率与重现周期的关系

观察由式(19)给出场地地面运动超越概率公式,可将式(19)改写成如下形式

ν-单位时间内(一年)事件(发生A>a)平均发生率(次数),单位为(次/年)。则事件(A>a)的重现周期T为

由式(20)可得

将上式代入公式(21)可以得到事件(A>a)的重现周期T为

实际工程中,t可取50年或100年,为结构设计的基准期。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超过中震(基本地震)水平的概率为10%,则中震的重现周期为

而超过小震(多遇地震)水平的概率为63.2%,则小震的重现周期为

超过大震(罕遇地震)水平的概率为2-3%,则大震的重现周期为

算例6.1

地震给出一工程场地危险性分析过程。历史地震资料如图所示,潜在震源区包括线源1、线源2和面源1。采用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50年内场地峰值加速PGA为0.1g的超越概率P(A>0.1g,50年)和重现周期。

图6.11 潜在震源区

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为0.1g的超越概率P为

P (A>0.1g,年)=0.75

含义是在今后50年内,至少有一次地震的峰值加速度PGA超过0.1g的可能性为75%。

该地震的重现周期为

即对该工程场地,峰值加速度超过0.1g的地震为36年一遇。

也可以计算该工程场地对于其它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和相应地震的重现周期,如下表所示。

表6.1 危险性分析算例6.1的超越概率和重现周期关系

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超越概率P和重现周期T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6.12 超越概率和重现周期

6.4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地震工程的一部分。首先应根据工程特性,明确设防所要求的地震动参数;接着应用中长期地震预报的理论,根据地震历史数据和地质构造资料,估计地震活动性;再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动衰减关系,估计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最后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估计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对于一个地区,则应再根据此地区多个场点的结果,给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等值线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合称地震小区划图。对于跨越活动断层的工程,还要估计此断层可能产生的位错。上述这些结果都要有地震发生可能性(如超越概率)的估计,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规定其取值,这就是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上述工作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6.13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兴建了不少大型工矿企业、超高建筑、地下结构、电视塔、大桥、大坝、核电厂及大城市与新的经济开发区等,因而已经发展了不同深度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场地地震灾害评价、地震小区划和编制基本烈度区划图等。这些工作已经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用于实际工程,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同工程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深度以及提供的参数要求不同,这取决于工程的安全性、危险性、工程类型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比如,对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我国已经颁发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64、78、89、2001规范等)均考虑不同建筑物类别,以基本烈度为基础调整确定设防烈度。编制基本烈度区划图是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确定设防烈废的依据。大城

市(指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重要经济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以及重要生命线工程(指交通、通讯、供电、供水、输油、输气等工程)等都比较重要,而且都覆盖较大的区域范围,通过复杂的工程地质或区域地震地质区段,不同区段的地震地质灾害和设计地震动参数都不同,如果仍然用基本烈度区划图作为确定这些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的基础,显然不能满足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因此要做地震小区划。再如核电站和极重要的大坝等,它们的破坏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国际上对这类工程的抗震设计也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该类工程场地应该做最为详细和深入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次于核电站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又规定要专门做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大工程,它们的破坏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它们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既不同于核电站,也不同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因此,必须分列另一级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概括起来,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分为I、II、III、IV级。

I级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保守的地震危险性确定性分析、活动断层的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和详细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该级要求适于核电站以及特殊重要的大坝等工程。

II级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及地震小区划。该级要求适用于位于7度以上(含7度)地区的重大城市重要经济开发区、大型厂矿企业及重要生命线工程等。

III级要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和一般地震地质安全性评价。该级要求适用于除I、II级以外的位于烈度7度以上(含7度)地区的大型项目中的重要工程,在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要专门进行特殊研究,它们的破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IV级要求应依据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使用规定进行设防。凡需进行基本烈度复核者,均应进行烈度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该级要求适用于除I、II、III级以外的工程。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把地震发生看作随机事件,把地震和地震动参数看作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用概率分析方法确定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其工作步骤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区域地震构造研究;地震区、带划分;地震构造条件综合分析;近场地震活动性研究;近场活动构造调查;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确定烈度或地震动(峰值、反应谱)衰减规律;地震危险性计算;不确定性校正和危险性分析结果的表述。

地震危险性的确定分析是把地震发生看作确定性的事件来分析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包括两种方法:地震构造法和最大历史地震法。其工作步骤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区域地震构造研究;近场地震活动性研究;最大历史地震研究;近场活动构造调查划定地震构造区以及确定构造区内地震的震级及位置;对地震活动断层分段并确定其相应的最大地震震级;确定加速度衰减规律;用地震构造法计算工程场地地震加速度峰值,用最大历史地震计算工程场地加速度峰值,取所确定的加速度值中高者为确定性方法的加速度峰值;地震动反应谱可取标准反应谱,或者取场地相关谱,或取两者的包络为确定性方法得到的地震动反应谱。场地设计地震动的参数估计: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工程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它一般包括地表或不同深度的地震动峰值和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对重大工程往往还包括地震动时间过程。它们的估计步骤包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场地土动力性能测定、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场地地震反应与场地地震相关谱的计算、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包括:活动断层调查,粉、软砂土液化,土震陷,土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崩塌估计等,结合场地特点可能发生的其它地震地质灾害包括海啸,湖涌,陷落,地面或矿坑涌水等。

地震小区划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地震动小区划包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小区划,其步骤是:工程地质单元分区,在工程地质单元上选择若干控制点或工程地质剖面,用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估计的方法计算控制点或工程地质剖面的地震反应,

确定各区地震动参数。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用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方法进行并绘制各种灾害的分布图。

第7章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与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地震烈度的定义在前面已介绍。

地震动参数(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峰值和反应谱等。

7.1地震区划的目的和内容

地震区划,即地震区划域划分,指在全国范围内或较大区域范围内,按地震强弱的程度(可用烈度,峰值加速度a p

和峰值速度v p

等表示),以一定的标准(包括时间年限,概率水

平标准)划出不同的区域,并以图件的形式表示出来。

区划—Mapping, Zoning, Zonation 。

区划图提供了各个地区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的地震危险程度的信息,可用于结构抗震设计、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等。

地震区划图标出了不同的地震危险程度的区域,具有判断、预测的含义,但也不是地震预测图。一般有三种区划:

①地震活动性区划:以地震的发生为指标,包括地震的发生,大小和次数。 ②地震动区划:以地震烈度、地震动振幅和频谱为指标,包括出现的超越概率、时间等。 ③震害区划:以地震造成的伤害为指标,包括人的伤亡,工程损失,社会经济损失等。

1、地震区划标示的内容

标示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项:

1) 地震危险区划(以震级为代表)—地震危险区划图,表示可能发生不同震级地震的区域,不表示破坏的效应。

2) 地震烈度:表示该场地未来可能发生或外地可能影响到该场地的地震破坏程度。

3) 地震动物理参数:标示的地震参数以峰值加速度a p

居多,也有给出峰值速度v p

。美国

68年后,以基岩峰值加速度a p

和基岩峰值速度v p

为标准。中国2001年起,以II 类场地的峰值

加速度a p

和反应谱特征周期T g

为标准。地震动物理参数区划代表了地震动区划的发展趋势。

4) 地震破坏程度:可以采用烈度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美国采用四个地震破坏等级:0—不破坏 1—轻度破坏 3—中度破坏 4—重度破坏。

2、时间表示

如果地震区划没有时间概念,则对工程设计无意义。在地震区划研究过程中采用过不同的表示时间影响的方式。

1) 模糊的时间概念:早期的区划图,时间不明确,例如1957年的区划图时间概念模糊。 2) 确定的时间期限:例如50年或100年可能遭遇的烈度或地震动。 3) 地震重复周期:如印度采用重现周期为100年的地震。

4) 概率含义的时间因素,与重现度周期类似,由年超越概率计算重现周期。

从理论上考虑,地震重现周期T 应该与考虑的时间t (设计基准期)没有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地震的活动性质,之所以计算公式与t 有关系,是因为超越概率P 中有t 的影响,应该理

解为:超越概率P+所考虑的时间t的效果=重现周期T,但前者直接和工程设计相联系,因而更合理。

7.2 中国编制地震区划图的历史

中国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初开始编制与地震有关的区划,有五个代表性的阶段。

1) 1923年“中国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920年海源8.5级大地震后,于1923年中国发表了“中国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首次提出中国地震分区。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属于学术研究。

2) 195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57年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中国第一张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图原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将来还可能重复发生;在相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可能发生同样强度的地震。由于该区划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并且所给出的烈度值偏高,因而在实际中未被采用。

3) 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明确了基本烈度概念,含义:在未来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该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1977年中国烈度区划图的制定分两步进行:先进行地震危险区划,给出未来一百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强度的预测;然后进行地震烈度区划,在第一步工作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地震的最大烈度分布。

编图的基本思路:以该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构造条件为依据,以此判断未来的地震危险程度。是以确定性的方法编制的地震区划图。

该区划图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供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参考使用,1989年给出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常称为89规范)即以此为依据。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本烈度分布情况如表7.1所示。

表7.1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77)的基本烈度分布情况

4) 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是目前最新的地震烈度区划图。

5) 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是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正在执行使用的地震动参数标准。

7.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1、编图原则

1)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描述地震危险性。比较现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对抗震设计的地震动参数也赋予了概率概念。

2)反映我国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

3)吸收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

2、编图方法

编制地震区划图的技术途径如图7.1所示。

图7.1 地震区划技术途径

1)划分地震带—确定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各地地震带中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次/年)。

2)潜在震源区—各地点的地震活动性均匀分布,震级大小服从指数分布。危险程度用b

三个参数表示。全国共分733个潜在震值(震级-频度关系)、年平均发生率和震级上限M

u

源区,100年内可遭遇到的最大震级小于M

u

3)地震区划。考虑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潜在震源区内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影响。采用等震线为椭圆,或共轭椭圆模型。按50年,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图时将全国划分为三万个计算格点(如图7.2所示),计算每一格点的地震烈度,然后画出不同烈度区的外包络线。烈度值取整,“7下8上”。

图7.2 全国地震区划计算网格点划分

3、地震烈度区划轮廓和主要特点

比例尺为1:400万。

所标地震烈度: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地震条件中,超越概率为10%所对应的烈度值。

50年10%的危险水平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般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与规范(GBJ11-89)的要求一致。

与1977年区划使用效能相当,体现了抗震设防政策的延续性。

设防烈度分区:5个烈度区。GB511-89称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如图7.3所示。

图7.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表7.2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基本烈度分布情况

79%的国土,烈度I≥6度;40%以上国土,烈度I≥7度;而仅8%的国土,I≥9度。

与1977年烈度区划图相比,I≥9度区域减少72%,8度区基本持平,7度区扩大59%,6度区扩大31%,<6度区减少46%。其中:上海:6度→7度,天津:8度→7度。全国2393个县级以上城镇的烈度分布情况见表7.3。

表7.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2393个县级以上城镇的烈度分布

7.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我国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是以定性的"烈度"等级为标准,既不能准确反映地震动的物理效应,也不能满足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发展地震动参数区划。第一,烈度只是对地震破坏的等级描述,经转换为定量的数值之后才能用于抗震设计,这导致了许多不合理因素,不能考虑某些重要因素的变化,要么增加抗震设防投资,要么使得抗震设防偏于不安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建的大量现代工程(如超高层建筑、核电厂、大跨桥梁等)对抗震设防提出了新的特殊的要求,老的烈度区划图己无法满足,只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才能为这些现代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第三,地震动参数区划已经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大多数国家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采用烈度区划。因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的技术引进和援外工程项目,如核电站和海洋平台的建造,都迫切需要我国有关地震安全性评定的技术参数与国际有关法规基本一致;第四,直接应用地震动参数可以避免现行设计规范中仅采用区划图中的地震烈度而自行规定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不合理现状。

1996年~2001年,经过5个研究所、28个省地震局的106个专家努力,绘出了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了两图一表(见图7.4、7.5和表7.4),即: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以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图指标: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比例尺为1:400万。对应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作为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颁布并实施,抗震设防要求是以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表述的,在2001年8月1日之后立项的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计。

工程管理概论(1)

1. 某大厦建成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得不爆破拆除这说明工程项目具有( D) 的特征 A.一次性 B.唯一性 C.不确定性 D.不可逆转性 2.工程项目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是工程项目的(A ). A.实施阶段 B.策划阶段 C.竣工验收阶段 D.准备阶段 3.工程项目总控的核心是( D). A.质量控制 B.费用控制 C.进度控制 D.合同控制 4.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按从上到下顺序第三个层次是(C ). A.决策层 B.操作层 C.执行层 D.协调层 5.选择余地大但成本高的项目团队人员获取方法是(D). A.公司内选拔 B.同有关部门商谈 C.预安排 D.公开招聘 6.工程招标人与中标人签署合同时,中标人需要提交(A ). A.履约担保 B.支付担保 C.投标担保 D.抵押担保 7.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中,属于措施费的是工程(D). A.排污费 B.定额测定费 C.保险费 D.安全施工费 1.一个建设项目从计划到建成投产,一般要经过建设决策、建设实施和交付使用三个阶段。 2.FIFIC是国际组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简称。 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有业主_、承包单位、设计单位_、政府___。 4.第一位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人是泰勒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5.建筑业的工程管理任务可以概括为最优的实现项目的质量、投资/成本、工期、安全四大目标。 6.“建筑三要素“指 :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7.政府部门的工程管理是通过审批、监督、备案等进方式进行,其中工程施工开始前必须审批的“三证“指_《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8.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可以用差额表示法、比值表示法和差额—比值表示法等技术经济指标予以预测比较和分析。 9.建设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我国的立法权限分为五层,即_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章程 10.我国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要求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者,必须工作满6年,取的本科学历需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_3_年方可报名。 1.工程: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 2.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的定义广义的工程管理既包括对重大建设工程实施(包括工程规划与论证、决策、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运行)的管理,也包括对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发展布局与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1】狭义的工程管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工程管理,直接面向建筑行业,涉及建筑业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包括建筑科学、建设管理、施工技术与工艺管理,也涉及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建筑工程相关各方的管理。 3.建筑业: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与电工科学得关系就是什么? 电气工程得理论基础就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得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得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与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得特点在于:她得出现首先不就是来源与文明发展得自发需要,而就是来源于科学发现。她以全新得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得新领域。她得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得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得?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得输配点系统为“动脉”得输电网,使电力得生产,应用达到较高得水平,并具有相当大得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得进步对电器工程得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得发展史给您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得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得生产,生活得各个领域,她不仅创造了极大得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得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得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与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得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得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得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得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她科学融合交叉就是她得显著特点? 21世纪得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得交叉与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与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得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得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您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得电机,电器,电能质量得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您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得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第二章 1、什么就是电机得可逆原理? 发电机与电动机就是同一种机器得两种不同得功能,用其作为电流输出装置就就是发电机,用其作为动力供给装置就就是发电机。这就就是电机得可逆原理。 2、电机有哪些不同得分类方法? 按照所应用得电流种类,按照在应用中得功能,按功率得大小。 3为什么用电动机驱动车船可以简化机械传动系统? 可以简化生产机械中得结构,提高生产率与产品质量,能实现自动控制与远距离操作,讲情繁重得体力劳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作者:————————————————————————————————日期: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修订征求意见稿 前言 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 1. 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 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 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 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所有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应确定其抗震设防分类。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修订说明] 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 1

《电气工程概论》辅导资料十五

电气工程概论辅导资料十五 主题:第五章电气测量技术(第1节) 学习时间:2013年1月7日-1月13日 内容: 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电路参数的简单测量,频率与相位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磁测量。 第五章电气测量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误差,这种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根据测量精度,有精密测量和工程测量两类电气测量。对误差要求不是很严格,所以本章内容属于工程测量范畴。另外,由于电子技术在当前电气工程中得到普及与应用。因此对一些传统的测量方法不再赘述。 第一节电路参数的测量 电路参数是指电阻、电容和电感三种基本参数,也是描述网络和系统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对其的精确测量,目前普遍采用数字化测量,对于电路参数的数字化测量是通过把被测参数转化成直流电压或频率后进行测量的。 1.电阻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是指将电阻值转换成直流电压后进行测量。目前主要采用恒流源的方法进行测量,即将恒定的电流Is通过被测电阻Rx,测得Rx上的两端压降Ux,则Rx=Ux/Is。根据其产生恒流源的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电位降法、比例运算器法和积分运算器法。 1)比例运算器法

比例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UN 为基准源,RN 为标准电阻,RX 为被测电阻,根据电路可知: 21111211,,,I I I U A U R U I R U U I R U U I O d O i O X O N N -=-== -=-= 所以 2)积分运算器法 积分运算器法的原理如上图所示。该方法采用积分法,因此适用于高阻的测量,测量范围为109—1014,测量精度可达0.1% 。 3)用集成芯片7106组成的多量程电阻测量电路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修订征求意见稿 前言 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 1.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 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 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 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修订说明] 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烈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有所减轻。 此外,既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和电工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的其他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与其他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特点在于:他的出现首先不是来源与文明发展的自发需要,而是来源于科学发现。他以全新的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的新领域。他的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输配点系统为“动脉”的输电网,使电力的生产,应用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的发展史给你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和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他科学融合交叉是他的显著特点? 21世纪的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和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你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你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的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工程管理概论习题和答案

工程管理概论A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我国,业主方主要通过()的方式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A.设计招标B.公开招标C.邀请招标D.设计询价 2.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的时间定为()年 A.2 B.3 C.5 D.8 3.项目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 A.进度B.成本C.投资D.目标 4.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全过程。 A.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B.设计阶段~保修期 C.设计前的准备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D.设计前的准备阶段~保修期 5.下列属于动态关系的是()。 A.工作流程组织B.WBS C.组织分工D.组织结构模式 6.反映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可以用()。 A.权利与义务表B.工作流程图C.合同任务分工表D.合同结构图7.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有:①员工的培训;②员工的定向;③编制人力资源规划;④员工的绩效考评;⑤通过招聘增补员工;⑥通过解聘减少员工;⑦员工的业务提高。请选择正确的工作步骤是()。 A.③→⑤→⑥→①→②→⑦→④B.③→⑥→⑤→②→①→④→⑦ C.③→⑤→⑥→①→②→④→⑦D.③→⑤→⑥→②→①→④→⑦ 8.国际上民用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招标多数采用()描述的方式。 A.项目范围B.设计文件C.项目功能D.项目价值 9.凡()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A.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安全人员B.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 C.总监理工程师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D.总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10.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A.施工质量B.施工成本C.施工安全D.施工方法11.()是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 A.如何组织开发或建设B.明确开发或建设的任务和意义 C.决策的内容D.决策的方法 12.建设工程发生火灾是由一定的因素引起的,该因素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使用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第三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 第五条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第六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设立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

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应当由15名以上地震行业及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其中技术专家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七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委托本级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应当按照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基础资料、技术途径和评价结果等进行审查,形成评审意见。 第八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地震安全性评审组织的评审意见,结合建设工程特性和其他综合因素,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九条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 (一)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第十条下列地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二)位于地震动参数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 (三)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和新建开发区; (四)其他需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

工程管理概论论文

论我国工程成本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 工程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项目,因而对社会,人,已经各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经济利益决定企业和国家的生死,所以成本控制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必将对我们的为了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根据自己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了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 成本问题解决 前言: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整个工程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一个工程项目要想取得成功,不被淘汰,就一定要经过科学的管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任何产品和服务的工作效率都随之不断上升,同样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而一个工程同样如此。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是一个长期的监测和控制。在一个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任何一个阶段的管理失误都将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而事实是,在我国,无论是工程的施工阶段还是在后期的维护及管理阶段,都存在不可原谅的浪费和决策失误,因而我们有必要将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正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程的成本绝不是大多数人所看到的诸如工地施工这个简单的方面。事实上,这个的确是一个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果从一个工

程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这样未免显得片面。 严格来看,工程的全寿命期成本包括3个方面。 1.建设总投资。这是业主或投资者为工程的建设所承担的一次性支出。其必然存在着与工程任务相关的投资、费用或成本预算。它包括了工程建成,交付前的所有的投入费用,通常由土地费用,工程勘察费用,规划、设计、施工、采购、管理等费用构成。 2在工程的使用过程中为工程的运行、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所支出的费用。这种费用是在工程运行期间按一定频率支付的。 显然,大多数人只在意第一种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工程的运行和维护费用, 【1】 因此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3当然,仅仅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显然不够全面,毕竟这还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成本。那么,我们看不到的又应该怎么看呢。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社会成本。虽然这并不是由工程建设者和投资方直接承担,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个成本依然存在的事实。例如一个工程的环境影响无论如何是不能忽略的,即使这属于政府的职能范围。即使这个问题最终由政府解决,即使工程本身不用承担这个成本。我认为,这个付出,依然是这个工程的成本。 在明确了这个事实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成本问题是有其清晰的轨迹的,从工程的建设和使用两个方面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工程的失败之笔,无论原因如何,这个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必如徐州彭城饭店旁的力宝城,因为在91路公交车站的对面,所以每次经过都会注意到那些横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激进的标语。也许是开发商的过错,也许是施工方的问题。我不是业内人士,不能妄加揣测。我只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开发商,对业主,对施工者,以及徐州市政府和徐州的城市形象。而在新的资金注入之前,这将和绝大多数烂尾楼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承认,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开发商能够合理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设计者能够合理的设计这个工程的方案,如果市政府能够更有力的扶持这个项目·······但不幸的是,没有如果,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教训是惨重的,经验也是应该吸取的。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感想

工程管理概论的感想 10装潢二班 24号刘超 我认为这是文科与工科的完美结合,可以让我学习我擅长的理工科的同时学习我感兴趣的经济学,而且还有对数学的大量运用让我觉得自己会在此门课程上如鱼得水。然而上了大学尤其是上了工程管理概论这门课后,我才发现我所知道的其实很狭隘。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进行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有个奇怪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有不少同学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8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1 总则 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1.0.3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 制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的行业标准,应遵守本标准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未列出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按专门规定执行。 2 术语 2.0.1 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fortification category for structures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

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2.0.2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0.3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 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 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3.0.2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电气工程概论心得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 电气自动化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例如一条设备怎样运行才能保证它能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现代工业不是全人工,靠人来操作,却是由机器来制作,启动机器,就会自己运行下去,机器之所以能自动运行,就是电气自动化,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利用继电器、感应器等电气元件实现顺序控制、时间控制的过程。其他如一些仪表或伺服电机,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反馈到内部,从而改变输出量,达到稳定的目的。 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 电子设备要达到所要求的指标,首要的就是配备一个稳定、优越的电源,在一些专业要求更高的系统中,对电源的要求更高。可以说,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将直接推动电器、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在电气技术发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方便的、最经济的电能来源是取自电网的交流电,但电子线路需要的常是直流电源,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对于要求不高的电子产品,可以直接使用。但简单的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稳定,电源电压随着电网电压的变化或负载的变

化而变化,这必然会影响电子线路的性能,经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虽经滤波,交流成分仍然较大。所以,在要求高的电子产品中,必须采用直流稳压电源。随着微型计算机特别是单片机的不断发展,其档次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强。它将冲击着人类的方方面面,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尖端科学、智能仪器仪表、日用家电等领域中。目前,单片机在工业测控领域中已占重要地位。 单片机在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愈来愈广,很多老式仪表设备在进行升级换代的改造中都将采用单片机作为首选方案。各电气厂商、机电行业和测控企业都把单片机作为本部门产品更新换代、产品智能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比较利用单片机控制系统来完成系统的检测与校正,在完成功能相同的条件下,可大大简化系统的硬件电路、节约大量的资金与原材料,并且采用模块化的硬件电路,既可实现系统的要求,又可提高系统的检修效率。系统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总之,广泛的应用微处理器已是时代潮流,因此,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跟上时代潮流。单片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单片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同时,电气行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机革命。其带动了各类家电和仪器仪表的微型化、智能化,现在流行的所谓人性化科技,就是在单片微机的控制上,形成的远程控制、现场总线实时控制等新技术。而电源技术在经历了电气时代的风风雨雨的大半年头后,终于迎来了工业控制技术蓬勃发展的春天,使新型电源的发展有了更广的更美好的前景。微机控制技

工程管理概论A1试题和答案

东华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专业 平台课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报告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问答题: 1、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特点? 答: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管理也可以简称为项目管理。它是以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的项目

管理,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如下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一次性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管理特点是由工程项目的单件性特征所决定的。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为避免难以纠正的失误出现,项目经理的选择、人员的配备和机构的设置就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 (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性强的管理 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是项目管理不可逾越的必要条件。工程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定额,决定了其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应用这些条件,而又在不能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3)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其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相互有机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2、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1)单项工程 单项工程是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和建成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经济效益的工程。 (2)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是单项工程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3)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建筑物按建筑工程的结构、部位或工序划分的工程。 (4)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是按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规格划分的工程 3、什么是项目法人责任制? 答: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筹划、筹资、设计、建设实施、经营管理、归还贷款以及财产的增值和保值等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因此,项目法人处于建设项目管理的中心地位,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最高决策者。项目法人可以是政府组建或通过招标选择的法人集团,也可以是企业、个人或其他法人集团等。 4、项目管理中的三元主体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项目管理中的三元主体分别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 (1)业主与监理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双方要签订监理委托合同。业主不得随意干涉监理的工作,否则将被视为侵权性质的违约行为;反之,监理也必须保持自己的公正,不得与承包商有任何联系,更不能串通承包商侵犯业主的利益。否则,业主将利用法律手段使监理离开现场。 (2)监理与承包商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双方没有合同制约。承包商按照承包合同的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监理工程师则是按照业主所委托的权限,依据合同检查、督促承包商履行合同的义务,按合

行政审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操作规范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行政审批编号66-01(A)) 名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的确定 性质:行政许可 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 适用范围: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审批 适用对象: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 1、事项设立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三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本条例的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规范,确保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质量。”第四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审批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三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2、办理程序的依据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第十五条“建设单

工程管理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的工程: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进行设计和计划,解决某些问题,改进某些事物等 2.(工程管理专业的角度)狭义的工程:主要是针对土木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 3.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4.工程项目:是以完成一定的工程技术系统为任务的项目,是一个工程的建设(建造)过程。 5.工程环境:是指对工程的建设、运营有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他们构成工程的边界条件。 6.工程规划:是在总目标和工程总方案基础上确定工程的空间范围,并对工程的系统范围、工程的功能区结构和它们的空间布置进行描述,确定各个单位建筑的位置。最终结果主要是规划图和功能分析表。 7.工程勘察:指采用专业技术方法对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对工程现场进行测量。 8.设计:按照工程规划对工程的功能区(单体建筑)和专业要素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9.工程招标:即通过招标委托工程范围内的设计、施工、供应、管理项目(咨询、监理)等任务,选择这些任务的承担者。10.工程相关者:是与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利害相关的人或组

织,有可能通过工程获得利益,也可能受到损失或损害。 11.技术交底是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沟通过程,是对设计和施工技术文件会审和落实的过程。技术交底的重点是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操作要点。 12.图纸会审:是业主、设计单位人员、施工人员互相沟通的过程,目的是是参与施工单位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工程难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保证工程施工方案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13.工程使命:(1)满足社会,或工程的上层系统(如国家、地区、城市、企业)的要求(2)承担社会责任(3)承担历史责任14.工程的其他社会成本是:指工程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导致社会其他方面的支出的增加,它不是直接由工程的建设者、投资者、生产者等支付的,而是由政府或社会的其他方面承担的。15.工程的全生命期是:指从一块土地上策划、建设和运营,到最终还回到一块土地的过程 16.工程管理:是对具有技术成分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资源配置以及指导和控制的科学和艺术 17.工程管理:是关于各种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制定及实施的科学 18.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19.自有资金:投资者能够用于工程建设的款项,它构成工程的股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感想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感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工程管理概论的感想 10装潢二班 24号刘超 我认为这是文科与工科的完美结合,可以让我学习我擅长的理工科的同时学习我感兴趣的经济学,而且还有对数学的大量运用让我觉得自己会在此门课程上如鱼得水。然而上了大学尤其是上了工程管理概论这门课后,我才发现我所知道的其实很狭隘。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进行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有个奇怪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有不少同学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

最新整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doc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名称: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重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审查。 2、性质:行政许可 二、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xxxx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三、办理的设定依据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xxxx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意见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选址或者项目申请的必备内容。缺少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意见的建设工程项目,有关审批部门不予批复、核准或者备案。”第二十三条“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xxxx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xxxx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