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然而在现行教学中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章节之间知识点分散、综合性弱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结合成本会计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标签:应用型本科教育;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b314158798.html,ki.1672-3198.2017.16.066 1 前言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高教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2.1 连贯性强,知识点散 成本会计核算过程像一条河流,而各项耗费的产生则像各个支流,成本核算就是将各种与生产有关的耗费通过层层筛选汇集到主河流中,最终形成产品成本,因此,章节与章节之间时具有连贯性。但由于成本核算的各环节是分散在各章节的,对于没有整体框架概念的学生来说,难以将分散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道如何做,不知道为何做。 2.2 方法、公式多,计算量大 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分配方法较多,例如:材料费用分配常用方法至少4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5种,制造费用的分配至少4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7种等等,分配方法多,相应的计算公式也就复杂。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区别各种方法的差异,记忆各种方法涉及的计算公式,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产生腻烦心理。 2.3 实践性强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课程同其他会计类课程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离开实践的操作。但由于成本信息作為企业的内部信息,很少企业愿意公开分享,就使得开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有一定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成本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成本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国制造既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也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对成本的精确计量和控制作为支撑。但是当前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地位。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具体包括根据企业生产组织、工艺及管理需求

选择成本核算对象及方法,在选定的程序与方法下完成从原始成本单据填制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成本核算,以及根据成本核算信息实施成本控制、成分分析、成本预测等管理职能。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按照传统的方式教授成本会计课程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问题: (一)学生只会方法不识程序

为准确计算产品成本,满足企业成本管理需求同一个成本核算步骤会衍生出多种分配的标准或者方法。例如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就存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多种分配方法。在缺少合理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整个成本会计课程上完后只会运用方法完成单一步骤的具体运算。但是对于本步骤计算结果与成本核算程序中前后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缺少足够关注和清晰的思路。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沿袭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章节。前半部分以品种法为主体按照成本核算程序从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到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分配各步骤构成章节。后半部分在品种法的基础上拓展出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定额法四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对于并不善于逻辑思维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会形成几个认知上的难点。第一成本核算环节如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在章节上与成本核算方法如分批法地位相同,都设定为一个的章节。但前者只是后者在实施过程中的环节之一。第二虽然前半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核算程序的逻辑顺序构建的,但每一个环节之间的案例并不是关联的。同时为了完成各个章节内多种分配方法的教学,相互之间必定存在较长的教学时间间隔。第三在后半部分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的教学中教学的案例通常不涉及前面所学的各类分配方法,重点突出其与品种法因核算对象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具体方法、步骤与程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割裂。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结合当前就业形势,较为全面阐述了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标签: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然而,就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原因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不愿花金钱和时间去培训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其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我院正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之中。开展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借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高职会计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会人才。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性差。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内容涉及范围过于狭窄,一般只涉及某一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业务时间跨度较小,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而现实会计实践中除了工业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企业,这使得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对其他行业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感到陌生。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真正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二是由于学校实践经费投入较少,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有的建有会计实验室的也因为经费投入少等问题和其他课程的实验室比较起来,条件很简陋,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加一個软件就是一个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虽然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也与一些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然而,现在的企业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出于嫌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增加成本费用、担心实习学生造成工作差错等考虑,现在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接收实习生,而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为学生承担工伤等保险费用,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诸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费用可以双倍在所得税前扣除等鼓励性政策出台,企业缺乏参与工学结合的原动力。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像一名企业财务人员一样去接触财务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打杂。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性质及改革思路 在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巳经把“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全过程的监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工作的突破口。落实好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避免平时教学、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脱节。 成本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自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内容和学习上表现为理论性、操作性强,难度较大,学生要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必须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应用”上下功夫。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测评也应体现这一教学要求,突出应用,本次考试改革将突出这一点。 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加强学生平时学习,避免学生期末考前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开放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在职成人,学生的年龄结构多样,固有的工学矛盾产生的是可用学习时间的零散性,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好可用学习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率。 2、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整体设计。在体现两种测试不同的测试目标和作用的同时,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和谐的考核整体。 3、形成性考核通过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这样可以敦促学生平时学习并及时完成任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形考任务的及时布置与提交;及时反馈,包括形考任务答案、分数及教师反馈意见;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促进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培养信息素养等。 4、突出“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成本会计主教材共十六章,涉及具体实务操作问题的核算内容就占了十三章,只有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没有涉及

财务会计课改实施方案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整合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手工单项实训和财务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四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布局涉及到的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会计核算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岗位业务处理能力,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并为学好后续专业主干课程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课程主要阐述企业会计六要素核算的基本知识,具备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技能,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上岗标准,本课程服务于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从知识层面上讲,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是对外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而财务信息的生成要经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基本环节,财务会计课程所要阐述和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有关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六大要素核算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能力;从实务操作层面上讲,通过六要素核算项目的实务训练,使学生具备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上岗标准。 作为高职院校,必须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本课程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有关企业财务信息生成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培养技能的应用能力体系,学好本课程是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会计工作者的基本保证。也是本专业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及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的必考科目之一。 二、课程作用 1.本课程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会计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养成要求。 2.本课程的开设符合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的要求。《财务会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 3.满足会计职业资格考证的知识、能力要求。《财务会计》也是目前各类社会考试和选拔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领军人物考试等都以财务会计为考核重点。只有学好这门课,学生才能应对各种考试选拔。 4.为学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地位,由它的基础性进而才能引伸出《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课。因此,《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情况,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课程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内容选取) 1.教学内容选取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Hetao University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组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基础。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新入学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存在着入门难的情况。那么作为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选择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按照“课程体系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能。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改革与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知识和能力”,“必须和够用”的原则进行,要求“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注重结合”,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措施

《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人才所必需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和法规;系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 3.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 2. 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 3. 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4. 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5. 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6. 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教学的重心与知识结构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主要阐明对企业出现的经济业务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次以财务报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一般仍停留在基础实践教学的层面,通常是“课堂讲授+机房模拟”模式,整体内容的侧重点还是较为基础的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了会计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并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懂得课本上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再是传统的课堂式讲授,而是加入了实践教学环节。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会计本身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会计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会计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都会随之不断变革。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所用的教材,虽然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更新,但是仍旧赶不上政策变化的速度。许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虽然很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但是实践中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在教材方面,许多会计教材多采用文字描述,且过于晦涩,缺少生动性,这些都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教材中对于多个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的关联性不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实际运用中出现许多问题。现实中的企业的情况复杂,许多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各个方法的'原理综合理解进行判断。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 目前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即校内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课程通常是在学校实验机房进行,通过对一系列的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使学生将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运用。但是实验课程由于管控不如传统课堂那么严格,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校内实验课程”=“玩”,最终导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校外实习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一

高校财务会计教学

高校财务会计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校财务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对高校财务会计不但是高等教育、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希望对当前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高校财务会计专业具有加强的市场性、实践性,适应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财务会计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方法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具体如下。 一、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一)满足高等教育、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进入新时期,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互动性、关联性更强。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财

务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将高等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实际需要 以往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层面,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存在欠缺,解决和改善该问题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而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除了要从思想层面转变对财务会计及教学的认知,还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保证思想、行动并行,才能使理论联系实践,提高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科学性。 二、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一)转变财务会计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的创新源于思想认知层面的转变,只有由内而外的转变、创新,才能让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得以改善和发展。

更新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更新会计专业教学理念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一)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二)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 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三)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四)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经济法》与《税法》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根据对国际性及地区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调查发现,

在国际性的事务所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为应试者的领导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地区性的事务。在第一次面试时,最重视的因素依次是会计学成绩、会计工作经验、整体的平均成绩及领导能力等。而对会计师的调查显示,目前会计教育最应有效加强的会计课程依次为税务、审计、财会、成本会计、资讯系统及管理课程等。这些需求有的是我们已经满足了的,而有些则是我们做得不够的。 (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进入会计业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1、专业职能素质,包括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选择相关可靠的度量标准、报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2、人格素质,包括适合会计行业的个人特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与人合作、沟通、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3、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包括全球视角、战略思维、行业观念、市场/ 顾客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压力也促使会计教育的变革,要求会计教育界从自身内部进行会计课程的战略性重构。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Value Engineering 表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前后对比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 整合前的教学内容 四大模块主要内容 一、会计基础知识 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六大会计要素、账 户结构、复式记账法、会计处理流程等。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四章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章账户分类 第六章会计凭证 第七章会计账簿 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九章财务报告 第十章账务处理程序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组织二、 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法 按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资金筹 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财务 成果的形成级分配)来介绍会计核算和管 理的方法,重点突出在业务过程中成本的 计算和控制,各种税费的发生。 三、财务分析 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强调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 四、会计法规和职 业道德 介绍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的职业 道德,强调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 法律责任。 0引言 按教育部课程规划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将基础会计 学列为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也因此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实际上高职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将来要从事具体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专业人才,而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 会计、 学习会计,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本人根据数年来从事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就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1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 学生理解会计的涵义、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掌握设置账户、借贷复式记账等基本方法,形成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日常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 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上,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而目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并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教师授课基本照搬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其所学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1.2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不论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基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教学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受课时限制,可能只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简化版本。同时因为缺乏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和巩固,许多学生头脑中无 法系统理解会计核算的整体性,更谈不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学会分 析和应用会计信息。 除上述问题外,当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滞后、忽视会计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强的非会计专 业基础会计教材、 教学效果评价手段单一等等问题。2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2.1有效整合教学内容表1是针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前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弱化了对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操作技能的要求,在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理解会计工作与经济管理活动之间的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各专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在模块二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法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了解本行业的会计知识。 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以及非 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本位、能力中心”的思想,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应灵活运用多种适合于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2.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课程考核上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和要求,改革以往的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 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团队报告、期末笔试四个部分,评价标准如下:2.3.1课堂表现,权重20%。平时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考勤并记录,占10%;课堂案例讨论的参与积极程度和讨论结果,占10%。—————————————————————— —基金项目:本文是金肯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基础会计教改项目(项目 编号:KC09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景诚(1981-),女,江苏东台人,金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会计 教学与研究工作。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Reform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for Non-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景诚Jing Cheng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56) (Jinken Colleg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56,China )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将基础会计学列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开设过 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文章通过分析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非会计专 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Abstract:Fundamental accounting is generally listed as a basic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those non-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owever,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 in the starting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for those non-accounting major that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not clear.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the passage illustrates the reform of fundamental accounting course for non-accounting major.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Key words: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261-02 ·261·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反思

1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11系统性与逻辑性强成本会计以基 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为基础,重点研究产品成本与计算,与统计学、会 计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多个学科汇合形成的复合型课程。 但是成本会计对知识的汇总并不显得冗杂,而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过程将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规整。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需要具备系统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12教学内容体系庞大产品成本是成本会计的主 要研究对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产品多种 多样,其体系十分庞大。并且成本会计的涉及也十分广泛,其 中包括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核算与分析、成本考 核与检查等等。13以计算为主,方法众多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是成本核算,需要通过各种产品要素、市场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 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其中涉及的分配方法和计算方法众多,且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符合目前市场环境和未来市场变化需 求的科学准确的数字。例如,在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中涉及的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就有这样五种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直接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14实践操作性强由于成本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极强的操作性。例如在生产费用的计算与核实中,原始票据等计算凭证的传递、填制、登记需要直接上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避免漏记、错记、多记等事故的发展。同时,成本会计还需要根据各个企业 不同的类型和组织特点,针对特殊的行业情况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

法。此外,实践性教学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 践操作能力。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实训教材的问题即实训教材的选择失误或缺失。据统计,目前超过80以上的学校选择的课程教材还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很少配套实训教材,而其中大多数实训教材又以习题为主,很少有市场、企业的一 线资源。22教学手段的老化虽然比较分析法教学、探究式教学 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新型教学法在近几 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认可,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原因在于成本课程的计算方式与原理较为复杂,老师还难以将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方法有效结合。23实践教学不足强调理论是多数学校的共同点,按部就班地单个计算题训练是常用方法。 这就导致了学与用的脱节,使得学生无法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难以达到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需求。24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试依旧是多数学校的考核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掌 握能力,但难以反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评价体系难以真实有效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一是平时作业可互相借鉴抄袭,二是期末考试较为局限,难以全方位考核。3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改革思路31贯彻三个坚持的教学思想一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操作为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二是坚持讲授与实训结合的原则,即以课程实训为主导,从单个的产品成本计算到整个企业的成本核算,从点到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实训。三是坚持导学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中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特点,通过分析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病后,提出了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标签: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必要性;路径选择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b314158798.html,ki.16723198.2016.10.081 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等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特点是其实务性强,特别强调实际应用。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侧重于成本核算知识的介绍,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试从通过分析现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着的不足,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特点,提出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2 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忽视岗位能力培养 许多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通常强调培养学生的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知识,大多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程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也深刻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成本会计的课程培养目标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协调。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科学地设计课程内容,重视知识转化为能力,采用多种实践化教学方式,以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存在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偏少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郭小楚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8期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郭小楚 摘要: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现象,使得毕业生 动手能力差,这种传统的会计教学难以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就业形势,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合适 的工作,是每个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初、中级实用型 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实 现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操作能力水平较低 现实中会计毕业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差,有的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上岗证,但在填写现金 支票时用圆珠笔填写,日记账不会登记,错了乱涂乱改,很不严肃,也许这只是个例,但是也 反映了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是 从事会计或者相关工作,如,出纳、总账、报表、审核以及仓管等,这些职业岗位要求学生能 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理论内容丰富,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近年来,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很难在教学中清晰、准确地讲授会计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理 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而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讲授会计理 论和指导实训时往往缺乏实践性,不能有效地组织会计实践教学。 (三)实验实训教材不完善 实训教材的质量也是制约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 训教材,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大多数内容跟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 的变化,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反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遇到的 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 (四)学校和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通常先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会计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填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逐渐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在进行实践训练时,难免又会忘记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影响了学习效果。 1.2实践操作能力弱。 财务会计实训的资料不够真实,与实际经济业务相差较大,而且实践训练过于简单,通常是一些常规性的业务,缺少难处理的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弱,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1.3对学生的考评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学生学习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考评内容不够全面,考评结果不够客观,这不能更好地体现财务会计教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1.4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就需要依靠高质量的会计师资队伍,会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实际能够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师条件的人员并不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出的学生也同样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1.5培养方向比较单一,会计人员不能满足多岗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有调查显示很多会计毕业生不仅从事会计工作,而且他们还从事统计、文秘以及其它工作,但是学校对这种市场需求变化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还局限在单一专业培养方向上。这些都是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更强调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会计专业技能,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时,不但要教会学生会计的基本原理、技能和相关处理办法,并且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同时,财务会计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很强,因此,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并推动会计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浅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析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现有的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存在较大差距,会计专业教学存 在的问题很多,文章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会计人才市场为 导向,就如何创新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以及会计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 0254-02 1 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分工的细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大,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专业。但据大多数用人单位反映,近几年毕业的高职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知识滞后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准则,实践能力更差,缺 少变通,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学习能力相当弱,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 2 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存在以下 几方面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及单一,不注重与企业进行交流与沟通 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 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缺乏趣味性、效率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闭门造车,忽视企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及需求的变化,以想当然 的姿态来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教学,这样的专业教学计划势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2 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全面长期以来,校内模拟实践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 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其它会计职能,出现名为实践实乃理论的情形,是一种表面上的实践,没有起到实质上实践的真正作用。 2.3 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缺少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基地首先,校内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模拟资料可能与实际相差较远,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了 会计模拟实践的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仿真性。校内模拟会计实践教学也 难以完全“仿真”会计实际工作的真情实景。其次,校外实践方面:一方面,由于 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许多单位不愿接收来实践的学生, 使学校为学生联系实践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一些单位虽然接收了实习的学生, 但不认真配合,有的单位甚至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 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达不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财会部门按职务设置岗位,分工明确,独立性强,这就决定了企事业单位会计岗 位实践在短期内不可能全面接触了解各类型的经济业务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账务 处理技能。 2.4 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一,对教材及内容进行技术处理时把握不好一堂 有效的教学,是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技术处理后,通过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 能实现的,而非简单的一两种方法可以做到。大多数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如 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合,如何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却难以把握,或者由于业务素质等的局限使得教师力不从心。 2.5 教材老化, 实用性不强多年来, 会计专业教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首先, 在编排上仍然是“制度或准则加解释”,这样的教材体系学生很难理解各种会计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