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 TMS320C6000基础学习(3_)CCSv5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DSP TMS320C6000基础学习(3_)CCSv5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DSP TMS320C6000基础学习(3_)CCSv5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DSP CCS工程文件构成

==================================================

1. 源文件(*.c *.asm)

2. 头文件(*.h *.inc)

3. cmd文件

分为2种。

一种是用来分配RAM空间的,用来将程序下载到RAM内调试,因为开发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调试程序,因此多用这类cmd;

另一种是分配Flash空间的,当程序调试完毕后,需要将其烧写到Flash中固化。

4. 库文件(*.lib *.dll)

库文件包含了寄存器的地址和对应标示符的定义,还包括了标准C/C++运行支持库函数。

*.lib为静态库文件,在编译时调用,调用时直接加载到内存;

*.dll为动态库文件,在运行时调用。

==================================================

创建DSP TMS320C6713工程

==================================================

==================== 准备工作 ====================

1. 从h 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206476.html,/ lsds/ti/dsp/c60 0_dsp/c67x/toolsw.pag e下载C6XCSL及其文档C6XCSL为DSP C6000系列的芯片支持库(TMS320C6000 Chip Support Library)安装C6XCSL,点击.exe文件(其实就是解压),选择路径,本文为设为

C6XCSL_ROOT=E:\MyDesigner\dsp\C6XCSL

2. 下载并安装破解CCS 5.3,安装路径不要有中文字符

==================== 新建工程 ====================

1. File -> New Project -> CCS Project

工程路径不要有中文字符。

2. 添加库文件

工程右键 -> Add Files...

转到C6XCSL_ROOT\lib_3x下。这里有2个6713系列文件:csl6713.lib和csl6713e.lib。

两者区别是csl6713.lib用于小端(little endian)格式DSP,

而csl6713e.lib用于大端(little endian)格式DSP。

我们新建工程时选择了小端,因此这里选择csl6713.lib。

然后弹出提示,选择“copy to files”将库文件拷贝一份到当前工程。

3. 添加头文件

基本头文件是与库文件对应的。

将C6XCSL_ROOT\include\文件夹拷贝到当前工程目录。

工程右键 -> Properties, Build -> C6000 Compiler -> Include Options,

添加../include头文件搜索目录。

4. 添加.cmd文件,这个可以参考C6XCSL_ROOT\example\下的例子,下面是Timer 的例子,

1./* Memory Map 0 - the default

*/

2.MEMORY

3.{

4.PMEM:o = 00000000hl = 00010000h

5.BMEM:o = 00010000hl = 00030000h

6.}

7.

8.SECTIONS

9.{

10. .text > PMEM

11. .csldata> PMEM

12. .stack> PMEM

13. .far> PMEM

14. .switch> BMEM

15. .tables > BMEM

16. .data > BMEM

17. .bss> BMEM

18. .sysmem> BMEM

19. .cinit> PMEM

20. .const> BMEM

21. .cio > BMEM

22.}

23.

复制代码

5. 新建mian.c,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1.#include

2.void main(void) {

3.while (1) {

4.

5.}

6.}

复制代码

==================== 附属问题 ==================== 1. 新建工程结束,右键 -> Build Project,出现如下error,

fatal error #35: #error NO CHIP DEFINED (use -dCHIP_XXXX where XXXX is chip number, i.e. 6201)

原因:使用C6XCSL库需要定义芯片信号,错误提示没定义芯片型号

解决:一种方法,在main.c中的#inclde 前添加#define CHIP_6713;

另一种方法,工程右键 -> Properties,Build -> C6000 Compiler -> Predefined Symbols,

在“Pre-define NAME”中添加CHIP_6713

2. 右键 -> Build Project,出现如下warning,

1. warning #10210-D: creating ".stack" section with default size of

0x400; use the

2. -stack option to change the default size

3. warning #10210-D: creating ".sysmem" section with default size of

0x400; use

4. the -heap option to change the default size

复制代码

原因:没有设置堆大小(stack size)和栈大小(heap size)

解决:工程右键 -> Properties,Build -> C6000 Linker -> Basic Options,设置stack size和heap size都为0x3FF。

(最新整理)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完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的全部内容。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学校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这个环境很重要。如梅里尔说“学习者”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意义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学习者,但是只有那些能使自己忍受精心策划教学情境的人才才是学生.其实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学生都是在一定定型的教学模式下接受教学,因此缺少创新,思想呆滞,因此不是真正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去应用它。《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一些学习理论新的一些进展,这些理论有望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基础,这种环境将给养一种新型的学习。这些研究者认为“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批判的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因此理论不再是空洞而抽象的,而是具体而可感的。这也是我觉得本书写得深入我心.同时看完这本书后看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新的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在深度和广度有个很大的提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分章来谈谈我对本书的感受。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很久就听说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这个以学生为中心在现实中确实很难实现,而在本章中,引入了贯一学习环境,该环境把与建构主义认识相关的基础,假设和方法结合起来,并设计了这种学习环境的原则。贯一设计要求考虑每一个基础,使各个基础之间的协调性能达到最优程度.贯一设计的实践有几个基本条件(1)设计必须根植于普遍接受的理论框架,只有核心一致学习环境才能得到延伸;(2)方法必须与研究的结果一致。 (3)贯一设计及其框架在后继的应用中要得到反复的验证.而许多教学环境设计都是不能达到贯一设计的基本条件,或者就是按

有意义学习理论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部分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棗“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都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了这个严酷的事实。例如,他们指出,美国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国家,除非老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这样做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其结果是使中国的大学生与研究生和美国的同类学生相比,从总体上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明显不如对方。江泽民同志在98年2月14日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1999年6月13日全教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未来21世纪的需要—这就是以

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第一,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第二,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第三,各阶段出现有一 `定次序;第四,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第五,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第六, 新水平的构成。①皮亚杰指出,儿童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并具有阶段性的连续过程, 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并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会改变。各阶段由低到高,不能 逾越,也不能互换。实际上,每一阶段是形成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前后阶段之 间具有质的差异。此外,儿童心理发展并不是呈阶梯式的截然分成几个阶段,而 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 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着旧质。①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儿童的成长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具有一定规 律的,是经历由量变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时,于是新质就代替了旧质而跃上优势地位,量变引起了质变,发展出现了连 续中的中断,新的阶段开始形成。②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资料, 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的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1岁),婴儿期 (从1岁到3岁),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学龄初期(从6、7岁到n、 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n、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 14、15岁到17、18岁)。同时他还指出,儿童发展相邻阶段既是相互区别的,又 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上一个年龄阶段的结束和下一个年龄阶段的开始,也常表现 出很大的差别。一方面,相邻的年龄阶段有质的差别,不应该把学前儿童当作小 学儿童看待,也不能把小学儿童当作学前儿童看待。另一方面,每个年级阶段又 不是孤立的,前一个阶段和后一个阶段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 而是逐渐过渡的,6、7岁到n、12岁是属于小学时期的,但事实上,6、7岁儿 童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③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说明学前儿童 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年龄 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作幼儿看待,也不能幼儿教育成人 化。儿童发展的连续性说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是按照顺序持续发展的,这一特点 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教 育内容,避免突击性和跳跃性。所以说,儿童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而教育又要受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及连续性的特点,决定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儿童发展的特点出发寻求有效的途径。小 学一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学前期与学龄期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儿童一方面保、 留着学前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以及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形式;另一方面 随着儿童进入学校,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飞速提高,使其 有可能从事学校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个与幼儿园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以及新的作息制度、人际关系,给初入学的儿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过渡,对儿童的个体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3.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 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

常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常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1、呈现先行组织者,2、呈现新学习内容,3、知识的整合协调、4、应用并解决问题)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但是这种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新获得的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意义的理解、保持和应用,强调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且在实施上经济、可行。 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1、诊断水平,2、集体教学,3、形成性测验,4、巩固性、 扩展性的学习,5、总结性测验)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认为,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所以,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反馈以及个别化的帮助,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让他们都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掌握学习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以大面积提高学习的质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联系在一起的,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实际应用主要是在认知和动作技能方面。 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1、问题情境,2、假设——检验,3、整合与应用)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强调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 现在常说的专题探究模式、网络探究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等都可视为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变体,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发展,指导思想上有更多建构主义成分。 探究性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启发思考,3、自主探究,4、协作交流,5、总结提高)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这章将首先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和流体力学中几个重要守恒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最后介绍几种常用的商业软件。 2.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1.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非常复杂,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20世纪30~40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年一直算到1947年。 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飞行器和其他涉及流体运动的课题中,经常采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模拟,这可以和物理实验相辅相成。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相互配合,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速度加快,并节省开支。数值计算方法最近发展很快,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流动规律来改造自然界。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利用空气对运动中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发明了飞机。航空技术的发展强烈推动了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 流体运动的规律由一组控制方程描述。计算机没有发明前,流体力学家们在对方程经过大量简化后能够得到一些线形问题解析解。但实际的流动问题大都是复杂的强非线形问题,无法求得精确的解析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直接求解控制方程组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从而催生了计算流体力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论文》读书笔记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论文》读书笔记 开始读《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一章一篇文章,集中了有关学习与意义制定理论的描述,包括:社会共享认知、情境学习、日常认知和日常推理、活动理论、生态心理学、分布式认知以及基于案例的学习。该书由乔纳森主编,郑太年、任友群翻译,高文老师审校,是《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之一,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作者:兰德(Susan M. Land),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汉纳芬(Michael J. Hannafin) 乔治亚大学 本章致力于发展一个更原则性的方法来连接教学、学习和技术,介绍了贯一学习环境(把建构主义认识论相关的基础、假设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明确了设计这种学习环境的基本原则。文章列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和环境建设工作,指出“他们共享着关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的重要性的相同的假设和价值观”,但“没有统一的理论来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Hannafin & Land,1997)”。由此为切入点,作者提出了贯一设计 及其原则。 1、什么是贯一设计? 贯一设计就是“建立在已有的人类学习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过程和程序的系统执行”(Hannafin, Hannafin, Land & Oliver, 1997,P.102)。强调核心基础和假设的精致协调,强调方法与手段以与其认识论一致的方式相联系。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将不同的设计实践和相关思想系统的基本信条整合在一起。

2、贯一设计的基础和假设 (1)心理学基础。强调个与个体如何思考和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2)教学论基础。提出了环境的给养和活动,这一基础应与相应的心理学 基础相联系。 (3)技术基础。影响到媒体如何支持、限制或加强学习环境。不同的媒体可以被用来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学习,但技术的贯一性应用于特定的情况下的特定 认识论框架有关。 (4)文化基础。反映了学习共同体的主导性价值观。 (5)实用基础。强调了在实际设计任何学习环境时,要对可以利用的资源 和限制条件加以协调。 贯一设计的思想要求同时考虑每一个基础,以使各基础之间的协调性能达到 最优。 3、建构主义和贯一设计的原则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所以来的假设是重视内容、境脉和理解之间的交叉,意义的个体协商,以及知识建构。 (1)把关键的基础、假设和方法联系起来。依据的基础与假设要清晰地陈述并保持一致。以贾斯珀系列、Model It和CSILE(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为例说明了目标、心理学依据、教学论角度之间的相互协 调和统一。 (2)得到实证证明的方法。使用的策略和方法必须是基于实证的并且是有 效的。 (3)设计的可概括性。一个设计必须是可以概括的,就是说,它能被扩展或是应用于可比的境脉、问题、内容和学习者。

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9小题.每题1.0分,共29.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中期心理危机成功解决后会形成的品质是( )。 A .希望 B .意志力 C .高尚 D .有能力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中期,如果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那么就会形成自卑感。成功解决危机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第2题 人类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A .弗洛伊德 B .埃里克森 C .埃瑞克 D .艾莉斯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普遍经历着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第3题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口唇晚期是指( )。 A .0~8个月 B .8个月~10个月 C .8个月~1岁 D .生命的第二年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口唇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0~8个月是口唇阶段的初期,8个月~1岁是口唇期的晚期。 第4题 下列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 B .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C .强调操作的强度 D .注意到外部强化对学习的影响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②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训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训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③注意到了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尤其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刚。C 项属于行为主义理论。 第5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式运算期”是指 ( )。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李家清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方法上,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媒体设计凸显先进性、组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1322001104) 作者简介:李家清(1952—),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地理学科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设计是对要开展的工作做出的系统安排。地理教学是由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运动系统。系统科学理论能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序。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教学理论认为,突出人地关系、注重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地理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理解协调人地关系

绩效全梳理之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1,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可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两个层次 一般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直接理论基础包括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目标设置,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目标一致性理论,组织公平感理论,权变理论,信息市场理论。 2.,一般理论

3,直接理论基础。 一,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就是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企业一般在新组织建立,新工艺或新系统出现而使工作发生变化组织变革或转型期等时候进行工作分析比较恰当。 工作分析的一般意义即对绩效管理的意义为: 就人力资源的一般意义而言,工作分析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运用工作分析的结果可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就绩效管理的具体意义而言,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A,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二技校指标的来源 B,职位的工作关系决定了绩效评估关系 C,工作岗位的特定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式 二,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的主要思想 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基本思想如下: A,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指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B,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C,每个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D,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索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指挥,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E,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评估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以目标给人带来的自我控制力取代来自他人的只配式的管理控制方式,从而激发人的最发潜力,把事情办好,把工作做好 目标管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而是降调目标制定过程本身的激励性 目标管理的过程 典型的目标管理有如下8个步骤 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目标 3,单位管理者与其上司一道合作确定具体目标 4,在部门成员的合作下将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位员工头上 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制定计划并达成协议 6,实施行动计划 7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人员反馈结果 8,通过基于绩效的奖励强化目标的成功实现。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的过程尤其是绩效计划阶段包含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不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激励的因素,也将目标作为员工考核的标准,

流体动力学基础[1]

流体力学基础 2008.9 (授课老师: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平兴教授36学时,2学分) 一、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1.1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1.2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1.3流体力学的应用 1.4流体的宏观性质 1.5如何学好这门课程 二、流体运动学 2.1 描写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1.拉格朗日方法 2.欧拉方法 3.拉格朗日变数与欧拉变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4.两种描述方法的比较 2.2 轨迹与流线 1.轨迹 2.流线 3.轨迹与流线的联系与区别 2.3 连续方程 1.系统和控制体 2.用欧拉观点推导连续方程 3.用通量法推导连续方程 2.4 流体元(微团)的速度分解 2.5 有旋运动学 2.6 无旋运动及速度势 1.速度势 2.单连通与多连通 3.单连通中的速度势 4.不可压流体的无旋运动

三、理想流体运动学 3. 1 压强和压强梯度力 1.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2.压强 3.表面力的合力:压强梯度力3.2 理想流体运动方程式 1.欧拉型运动方程 2.状态方程 3.拉格朗日型运动方程 3.3 边界方程 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 3. 4 运动方程的积分定理 1.动量定理 2.能量定理 3.伯努利定理 4.拉格朗日积分 四、平面问题 4.1 流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1.流函数的定义 2.流函数的一些性质 4.2复势与复速度 1.复势与复速度的定义 2.复势的几个性质 4.3 基本流动及组合原理 1.基本流动 2.基本流动的组合 4.4 平面壁镜像与圆定理 1.平面壁镜像 2.圆柱面的镜像-圆定理

五、粘性流体动力学 5.1 应力分析 1.应力 2.应力性质 5.2 Naiver-Stokes 方程 1.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 2.直角坐标系中的N-S方程5.3 N-S方程的几个解析解 5.4 柯氏力场中的N-S方程 六、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6.1 相似理论 1.研究意义 2.相似律 6.2 量纲分析 1.基本概念 2.基本方法 七、边界层理论简介 7.1 基本概念 1.边界层概念 2.边界层特征 7.2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八、湍流运动简介 8.1 平均运动理论 1.雷诺实验 2.湍流的随机性 3.湍流的平均方法 4.湍流的基本方程-雷诺方程8.2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学校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环境,这个环境很重要。如梅里尔说“学习者”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意义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学习者,但是只有那些能使自己忍受精心策划教学情境的人才才是学生。其实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学生都是在一定定型的教学模式下接受教学,因此缺少创新,思想呆滞,因此不是真正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去应用它。《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一些学习理论新的一些进展,这些理论有望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基础,这种环境将给养一种新型的学习。这些研究者认为“学习不是传输的过程,也不是批判的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因此理论不再是空洞而抽象的,而是具体而可感的。这也是我觉得本书写得深入我心。同时看完这本书后看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新的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在深度和广度有个很大的提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分章来谈谈我对本书的感受。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很久就听说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这个以学生为中心在现实中确实很难实现,而在本章中,引入 了贯一学习环境,该环境把与建构主义认识相关的基础, 假设和方法结合起来,并设计了这种学习环境的原则。贯 一设计要求考虑每一个基础,使各个基础之间的协调性能 达到最优程度。贯一设计的实践有几个基本条件(1)设计

必须根植于普遍接受的理论框架,只有核心一致学习环境才能得到延伸;(2)方法必须与研究的结果一致。(3)贯一设计及其框架在后继的应用中要得到反复的验证。而许多教学环境设计都是不能达到贯一设计的基本条件,或者就是按照某个理论直接设计,根本不会考虑实施的效果和学习者真正想要学习的东西。不过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和贯一设计主要的认知基础和假设还是一样的。但是建构主义认识论还是很少在课堂里面进行实践的。在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积极建构意义。自己选择和追求自身的兴趣的机会,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责任。这让我想到老师那天对我所说要看个人的兴趣,然后形成自己的方向,不能急于求成。这点感受颇深。还有一点就是“情境化思维与真实情境”它强调知识、思维和学习的境脉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虽然所有的学习都是基于境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境脉都同样支持知识的应用。学生不是利用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准方程去解决问题,而是去创造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多个观点和方法的复杂问题。这个也是现在教学老师和学生都要努力的,现在学生不懂的知识就是想老师直接给个答案,然后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解决问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教学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所以真如本章所说,必须不断努力,既要使设计实践更贯一性,还要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相联系。

2014《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复习题

《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复习题 1. 已知流场的速度分布为y x v x u 236 ,2-==,试求流线方程及加速度的表达式。 2. 已知流场中某流体质点的迹线方程为Ct z Kt B y Kt A x === ),sin( ),cos(,求该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已知液面高程读数mm 181=z ,mm 622=z ,mm 323=z ,mm 534=z ,水的密度为3kg/m 1000,酒精的密度为3kg/m 800,水银的密度为3kg/m 13600。试求图中同高程的两条输水管道的压强差21p p -。 4. 油罐车是一个圆柱形容器,长度m 5=L ,两头的截面是圆,半径为m 6.0=R ,车顶有进油管,油面比容器顶高出m 3.0=h ,油的密度3kg/m 800=ρ,设此油车以加速度2m/s 5.1=a 起动,试求油车两端的截面所受到的油的总压力。 5. 已知某二维不可压缩流场速度分布为y xy v y x x u 42 ,422--=-+=,试确定:(1)流动是否连续;(2)流场是否有旋;(3)速度为零的驻点位置;(4)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ψ。 6. 给定速度场y y x v x xy u --=+=2 2 ,2,试证明它表示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无旋流动,并试求其势函数和流函数。 7. 设强度为q 的点源与强度为Γ的点涡同置于坐标原点,且点涡的方向为逆时针,试求合成流动的势函数、流函数及流线。 8. 试推导直角坐标系下三维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三种方法) 9. 试推导直角坐标系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10. 试推导直角坐标系下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基础

摘要】从学习理论的发展角度,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论述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基石;分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概念和特征;最后研究了有意义学习的特征,并主张将其作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指导,为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习者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境脉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认识论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创新的和令人激动的学习环境,刺激了研究者和教育者去拓展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Learner-centered environments)提供了互动的、鼓励性的活动,能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不同复杂程度下进行学习,加深理解。而技术则经常被用来作为支持实验、操作和观念产生的工具(Jonassen, 2000)。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已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掌握它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学习者中心学习环境的基石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的学习理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客观主义基础。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单向的传输。在教学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家在传统的交流过程中加入了实践和反馈,他们认为如果学习会导致行为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强化练习来控制行为。不同的学习策略(重复练习、记忆等)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吸收教师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往往强调重复练习,像肌肉训练一样来训练大脑的功能;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看作是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对符号和图形的处理来得到客观知识,这种理论下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程序化的教学过程。这两者都曾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2、桑代克提出了许多学习规律,主要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操作条件作用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才会发生。 5、“认知—发现说”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人类认知表征的理论解释;二是发现学习论中的结构理念。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7、教育传播系统由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环境、效果六个要素组成。 8、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有拉斯威尔模型、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 9、系统科学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总称,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及规律的学科。 10、教育技术的四大理论基础分别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 11、任何教学系统都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4 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 二、名词解释 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系统: 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单项选择题 1、教师在教育传播过程模式中一般作为(A) A、传者B、受者C、学习资源D、指导者 2、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及(A)。 A、即时强化 B、及时评价 C、及时修改进度 D、及时调整学习内容 3、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的观点是( D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基纳(×) 2、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型相比,香农—韦弗模型增加了对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和“反馈”因素的考虑(√) 五、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