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_张丽萍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_张丽萍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_张丽萍

综 述

文章编号:1002-1124(2004)10-0058-03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

张丽萍1,张庆江2

(11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黑龙江大庆163254;21大庆油田精细化工厂,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乙酸苄酯的应用、性能特点及合成方法,着重阐述了合成乙酸苄酯的相转移催化原理及目前国内相转移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乙酸苄酯;催化/相转移;相转移催化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 Q225124+2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benzyl acetate with ph ase trans fer catalysis

ZH ANGLi -ping 1,ZH ANG Qing -jiang 2

(11Department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 ,Daqing V ocational C ollege ,Daqing 163254,China ;

21Daqing Oil Field Chem ical Refinery ,Daqing 163712,China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its synthetic method of benzyl acetate were introduced in brief

in this paper 1The principle of synthesis of benzyl acetate with phase trans fer catalysis and now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study on benzyl acetate with phase trans fer catalysis were em phasized 1

K ey w ords :benzyl acetate ;catalysis/phase trans fer ;phase trans fer catalyst ;study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4-07-30

作者简介:张丽萍(1971-),女,讲师,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乙酸苄酯为有茉莉花样香气的无色透明油状液

体,对花香及幻想型香精具有提香作用,是一种已被广泛使用的合成香料。主要用作肥皂的加香剂和配制多种食用香精,如茉莉、菠萝、樱桃、苹果、木瓜、梨、奶油等香型香精。还可用作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硝基漆、染料、油脂、印刷油墨等的溶剂。此外,在纺织和染料行业的用途也很广泛。

目前,乙酸苄酯的制法按原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1],一种是以苄醇与醋酸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直接酯化,但该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原料成本高而收率较低,以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腐蚀严重,而且所产生的废液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种是以氯苄与醋酸钠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PT C )作用下合成乙酸苄酯,该法具有原料成本低、收率高、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因此,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成为人们研究乙酸苄酯合成方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相转移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原理

相转移催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

种有机合成技术。1971年,斯托克斯(c 1M 1stark )称这一技术为相转移催化,即当两种反应物分别处在两种不相溶的溶液中时,彼此不能反应,但是,当加入少量第三种物质后,由于它的作用,反应即迅速进行。所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相转移催化剂[2]。根据斯托克斯提出的相转移催化循环的经典图式[3],现将氯苄与醋酸钠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酯化生成乙酸苄酯的相转移催化作用原理表示如下

:

其中,Q +X -为相转移催化剂。

在这一循环中,相转移催化剂Q +X -并不一定要与在有机相中再生的离子对Q +Cl -相同,只要在溶液中存在着亲脂性的阳离子Q +,无论阴离子X -和Cl -是否相同,在水相中这些阴离子都必须与CH 3C OO -交换位置,形成离子对Q +CH 3C OO -,由于

离子对Q +CH 3C OO -在水相与有机相间存在着平衡,这样就顺利地把CH 3C OO -带入了有机相,进而与氯苄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苄酯CH 3C OOCH 2C 6H 5。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在相转移催化合成

Sum 109N o 110 化学工程师

Chem ical Engineer

2004年10月

乙酸苄酯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选用何种相转移催化剂来进行乙酸苄酯的合成是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重点。

211 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

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应用很广。季铵盐的通式为:R4N+X-,其中R是烃基,烃基的总碳原子数一般应大于12。常见的季铵盐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氯化四正丁基铵等。

21111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 MAB) 1996年,杨志成等人[4]以氯化苄和结晶乙酸钠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乙酸苄酯。实验对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氯化苄、结晶乙酸钠、催化剂的摩尔用量比为1:113:0103时,反应时间3~315h,乙酸苄酯产率可达88%以上。此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无三废污染。

2001年,梁英等人[5]直接采用乙酸代替乙酸钠作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取得了较高的产率。实验表明:当乙酸:氯苄:催化剂:氢氧化钠=1142:1100:0104: 1120(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18℃,反应时间3h,其收率可达90%。此方法工艺简便,操作容易,收率高,成本低,具有很高的工业化生产价值。

21112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 BAC) 研究发现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催化效果极高,且价格便宜,可以自制。

1995年,刘亚华等[6]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以氯化苄和乙酸钠为原料探讨了一种合成乙酸苄酯的新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催化剂和未转化的乙酸钠水溶液可循环使用,平均反应产率高,废液排放少,有利于环保。该工艺在小试时,反应时间为4h,中试时反应时间为8h,其摩尔产率在85%以上。同年,李志松[7]也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 BAC)作相转移催化剂、由醋酸钠和氯化苄合成了乙酸苄酯,并获得了较高产率。他用0124m o1醋酸钠溶于100m L乙腈中,加入0124m ol氯化苄和110g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在73~75℃下,反应3h,乙酸苄酯产率可达92%。

1999年,张裕萍等[8]也利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催化合成了乙酸苄酯。研究表明:当氯化苄:醋酸钠:催化剂(摩尔比)为1:112:01055,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120℃时,工艺条件最佳,反应收率最高可达861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可知:反应温度与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最大。

2000年,姜殿平[9]同样使用苄基三乙基氯化胺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苄酯。并将小试的最佳工艺条件直接放大一万倍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一次取得成功,没有产生放大效应,总产率达88%。在新工艺中结晶醋酸钠为相转移催化提供工艺用水,为使工艺水循环使用而不外排,需用定量的无水醋酸钠以维持一定量的工艺循环用水,因此,该工艺有如下的原料配比:第一釜投料比为:氯化苄:结晶醋酸钠:催化剂=l00:16114(含水64):3195(重量比);后续釜投料配比为:氯化苄:无水醋酸钠:结晶醋酸钠:催化剂=100:7116:1218:312(重量比)或=1: 11104:01119:0101096(摩尔比)。在酯化工段中,反应温度为l14℃,回流反应时间为3h。利用此工艺生产的乙酸苄酯质量已达到国家标准。

21113 氯化四正丁基铵(T BAC) 1998年,王党生[12]以氯化苄和醋酸钠为原料,采用氯化四正丁基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合成了乙酸苄酯。实验对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找出了其最佳反应条件,即当氯苄:乙酸钠:氯化四正丁基铵(摩尔比)=1:111: 116×10-2,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12h时,收率可达96%以上。该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后处理简单等优点。

212 叔胺类相转移催化剂

在合成酯时,这类催化剂是通过与原料中的卤代烷反应生成季铵盐而起到相转移催化剂作用的。例如,在用三乙胺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反应中,三乙胺可与原料氯化苄生成新的相转移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收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另外,由于三乙胺的价格较低,反应后又可回收使用,所以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995年,李志松[7]研究了用碘化钠/三乙胺(NaI/E t3N)作相转移催化剂(这里碘化钠起到助催化剂作用),由醋酸钠和氯化苄合成乙酸苄酯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0124m o1醋酸钠与0130m ol 氯化苄反应时,若以乙腈作溶剂,215m L三乙胺、2g NaI作相转移催化剂,在73~75℃反应2h,乙酸苄酯产率可达97%。同年,刘永军等[10]对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其催化剂为三乙胺。他们在工艺中,增加了水解、脱醛步骤,使合成的产品不含氯、纯度高、香气好。其最佳反应条件是:氯化苄:醋酸钠:催化剂=1:15:0102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10℃左右;反应时间为3h。此反应平

95

2004年第10期 张丽萍等: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

稳,产率稳定可达86%,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进行工业化生产。

2002年,许崇娟等[11]对用三乙胺作催化剂,以氯化苄和醋酸钠为原料合成乙酸苄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催化剂的合成上,采用了新的加料方式,即先将氯化苄和三乙胺混合、加热,使之反应,再加入三水醋酸钠,以使季铵盐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能充分生成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NaHC O3中和副反应所生成的HCl,以消除对反应的不利因素;在产品的处理上,对与产品的沸点接近的副产物苯甲醛的去除,采用加入价格较低的焦亚硫酸钠与之加成的方法而除掉;对另一副产物苯甲醇的去除,则采用加入硼酸使之生成高沸点硼酸酯,再水解回收苯甲醇的方法除掉。改进后的工艺,弥补了以往乙酸苄酯合成方法的不足,新工艺生产的乙酸苄酯的收率可达到88%。

213 树脂类相转移催化剂

如果以高分子链为骨架,将季铵盐、聚醚“挂”到高分子链上,就变成了树脂类相转移催化剂。这类相转移催化剂的活性会成倍增加,而且易于分离回收,所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国内研究较多的是三丁基苄铵树脂。

1995年,李红缨等[13]用三丁基苄铵树脂(交联度016%~215%)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乙酸苄酯。研究发现:影响树脂催化活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树脂功能基及骨架交联度。通过对影响乙酸苄酯产率的因素的探讨,得出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氯苄:乙酸钠:季铵树脂=100:83:5;当反应时间为1h时,产率可达96%;当反应时间为2h时,产率即可达到100%。

1999年,陈达美等[14]也曾用交联度为016%的三丁基苄铵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苄酯。当反应1h时,产率可达95%;当反应2h时,产率也达到了100%。实验还考察了树脂功能基种类和交联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在不同季铵基的3种树脂中,以三丁基苄铵树脂的催化活性为最高,三乙基苄铵树脂次之,三甲基苄铵树脂活性最低;交联度越小则相应的催化活性越高;在反应前期,增加催化剂用量可提高反应速率,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越来越小;在50~80℃之间,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是突跃性的,虽然高温可以加速反应,但会加速树脂老化,从而影响树脂寿命,因而可根据树脂的耐热性,选择90℃为适宜的反应温度。

3 结论

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方法,但在相转移催化剂的筛选方面还需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夏铮南,王文君1香料与香精[M]1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

[2] 黎明,马桂芝,陈艳琴,等1相转移催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M]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

[3] 范如霖,徐传宁1有机合成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M]1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21

[4] 杨志成,张海峰1相转移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J]1华东地

质学院学报,1996,19(1):73-781

[5] 梁英,杨风茹,罗岚1乙酸苄酯合成新工艺的研究[J]1襄樊学

院学报,2001,22(2):76-781

[6] 刘亚华,唐澄汉,王洪钟1合成乙酸苄酯的新工艺[J]1精细化

工,1995,12(3):49-511

[7] 李志松1利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J]1湖南化工,

1995,25(2):54-551

[8] 张裕萍,徐建光1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乙酸苄酯[J]1化工时刊,

1999,13(12):32-331

[9] 姜殿平1乙酸苄酯生产新工艺[J]1精细石油化工,2000,(2):

58-601

[10] 刘永军,丁养军,刘英1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J]1精细

石油化工,1995,(4):22-231

[11] 许崇娟,郑庚修,王秋芬,等1香料乙酸苄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J]1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3):264-2651 [12] 王党生1香料乙酸苄酯合成工艺研究[J]1湖南化工,1998,28

(5):14-151

[13] 李红缨,黎碧娜,杨辉荣1季铵树脂的三相相转移催化酯化

的研究———乙酸苄酯的三相催化合成[J]1精细化工,1995,12

(4):351

[14] 陈达美,杨辉荣,黎碧娜,等1三相相转移催化合成羧酸酯[J]

1石油化工,1999,(8):528-5311

06张丽萍等: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酸苄酯的研究进展 2004年第10期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转移催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简称PT,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的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但如果用水溶性无机盐,用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少量(0.05mol以下)的季铵盐或季磷盐,反应则很容易进行,这类能促使提高反应速度并在两相间转移负离子的鎓盐,称为相转移催化剂[1]。一般存在相转移催化的反应,都存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两相,离子型反应物往往可溶于水相,不溶于有机相,而有机底物则可溶于有机溶剂之中。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几个反应物无法接触,反应进行得很慢。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通常情况),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剂;应用;前景 Research progress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bstract: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the prospect is predicted.: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hase transfer), referred to as PT, is a twentieth Century 70 years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is becoming more widely. In organic synthesis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heterogeneous organic reactions, usually the speed of this kind of reactions very slow, low yield. But if the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salt, with small polar organic solvents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0.05mol) quaternary ammonium or phosphonium salt, the reaction is easily,this kind of to increase the reaction speed and onium salt anion two phase transfer, known as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 The general existenc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tic reaction, in aqueous and organic solvent phase, are soluble in water, insoluble in organic phase, and the organic substrate is soluble in organic solvent. There is no phase transfer catalyst,two-phas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unable to contact several reactants,reaction is very slow. The presence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queous phase (usually), and the use of their own on of organic solvents, the reaction was transferred into organic phase and water phase, prompt reaction. Keywords:Phase transfer catalyst ;application ;prospect

化学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酸乙酯的合成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 2、 了解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实验方法; 3、 熟练蒸馏、回流、干燥、气相色谱、液态样品折光率测定等技术。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本实验用乙酸与乙醇在少量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43323252H SO CH COOH CH CH OH CH COOC H H O ++ 副反应: 24 32322322H SO CH CH OH CH CH OCH CH H O ???→+ 由于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只有2/3的物料转变为酯。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通常都让某 一原料过量,或采用不断将反应产物酯或水蒸出等措施,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因为乙醇便宜、易得,本实验中乙醇过量。但在工业生产中一般使乙酸过量,以便使乙醇转化完全,避免由于乙醇和水及乙酸乙酯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给分离带来困难,而乙酸通过洗涤、分液很容易除去。 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而水和过量的乙醇均可与乙酸乙酯形成共沸物,如表一表示。这些共沸物的沸点都很低,不超过72 ℃,较乙醇的沸点和乙酸的沸点都低,因此很容易被蒸馏出来。蒸出的粗馏液可用洗涤、分液除去溶于其中的乙酸、乙醇等,然后用干燥剂去除共沸物中的水分,再进行精馏便可以得到纯的乙酸乙酯产品。 表一、乙酸乙酯共沸物的组成与沸点 三、 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表二、主要物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100mL三口烧瓶;滴液漏斗;蒸馏弯头;温度计;直形冷凝管;250mL分液漏斗;50mL锥形瓶3个;25mL梨形烧瓶;蒸馏头;阿贝(Abbe)折光仪;气相色谱仪。 试剂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Na2CO3饱和溶液;CaCl2饱和溶液;NaCl饱和溶液。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表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 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2 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 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 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四、 实验装置图 蒸馏装置 五、 实验流程图 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 10ml 8ml 73-80 的馏分,℃ 六、 实验步骤 在100ml 三颈瓶中,加入4ml 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 乙醇和8ml 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 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约6ml )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放出,酯层用PH 试纸检验呈中性。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后静置,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 饱和食盐

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论文

提示:以下所有论文,将鼠标移至想要查看的标题上,按住Ctrl键并单击鼠标左键即可打开查看详细内容。也可咨询QQ:893628136 1.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字数:11869,页数:17 ) 2. 电渗析染料脱盐(字数:8183,页数:21 ) 3. 具有PULL-UP效应的合成革涂层配方及效应蜡的优化研究(字数:16506,页数:29 ) 4. 年产1500吨O,O—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车间设计(字数:12242,页数:34 ) 5. 年产1800吨氯乙酸的生产工艺设计(字数:10255,页数:32 ) 6. 汽液平衡测定及一致性模型的研究(字数:12042,页数:31 ) 7. 染料脱盐实验研究(字数:9594,页数:21 ) 8. 浙江万盛化工污水处理站设计(字数:11349,页数:27 ) 9. 异常数据的诊断、处理及化工应用(字数:12365,页数:32 ) 10.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字数:13062,页数:36 ) 11. 半水煤气生产过程计算及材料数据库程序编制(字数:8752,页数:28 ) 12. 吡硫醇锌检测方法的建立(字数:9522,页数:23 ) 13. 波长选择方法及其在近红外光谱数据中的应用(字数:20263,页数:37 ) 14. 长效防雾滴农膜的研制(字数:15278,页数:34 ) 15. 从杨梅叶中提取黄酮的研究(字数:10894,页数:24 ) 16. 催化合成水杨酸正戊酯的研究(字数:9079,页数:23 ) 17. 活性染料印花用增稠剂的研究(字数:11097,页数:23 ) 18. 婴幼儿谷基配方米粉酶法水解工艺研究(字数:5401,页数:16 ) 19. 含三催化中心手性配体的合成(字数:11985,页数:24 ) 20. 二步法合成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研究(字数:12322,页数:24 ) 21. 茯苓多糖的氨基和羧甲基化研究(字数:10994,页数:23 ) 22. 活性蓝染料脱色研究(字数:19508,页数:37 ) 23. 梳形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合成(字数:12805,页数:24 ) 24. 油酸聚乙二醇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字数:8328,页数:23 ) 25. 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字数:10460,页数:25 ) 26. 二步法合成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字数:11802,页数:25 ) 27. 羟乙膦酸钠合成工艺的研究(字数:8890,页数:20 ) 28. 固相微萃取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字数:8831,页数:22 ) 29. 有机硅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优化研究(字数:10447,页数:20 ) 30. 微波催化酯化反应SVM模型的优化(字数:10847,页数:24 ) 31. 三氟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字数:12288,页数:26 ) 32. 基于判别分析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示例(字数:12586,页数:27 ) 33. 亚硫酸化蓖麻油的制备及其皮革加脂性能研究(字数:11946,页数:28 ) 34. 耐溶剂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字数:9592,页数:25 ) 35. 化物吸收耦合生物还原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电子穿梭体强化Fe(III)EDTA还原(字数:7180,页数:20 ) 36.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正交优化(字数:11265,页数:23 ) 37. 年产400吨亚氨基二苄甲酰氯的工艺设计(字数:12729,页数:40 ) 38. 污泥制取活性炭(字数:10615,页数:25 ) 3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多氯联苯的研究(字数:10726,页数:31 ) 40. 高维数据降维方法及化工应用(字数:12219,页数:30 ) 41.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油甾醇提取(字数:12991,页数:30 ) 42. 聚合物载药缓释微球药物释放动力学模拟(字数:10465,页数:24 ) 43. 水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合成及耐溶剂性能研究(字数:8865,页数:22 ) 44. 高维数据降维与建模在过程中的应用(字数:20751,页数:55 ) 45. 含二催化中心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其纯化(字数:12407,页数:27 ) 46. 溶胶凝胶制备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字数:15784,页数:33 ) 47. 用半连续反应器和RAFT技术合成可控梯度聚合物(字数:11056,页数:31 ) 48. 水热合成法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字数:10815,页数:30 )

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博学号:11905380115 年级专业层次:_________ 高起专_________ 学习中心:陕西黄龙县职业中学奥鹏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年—月 __________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酯化反应原理以及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2. 学会回流反应装置的搭制方法。 3. 复习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液体的洗涤与干燥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 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 主反应:+ CH4CH;OH 匚「CH5COOCH;CH I + H;O 劃反应.2CH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研究

第18卷第4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18No.4 2000年12月 Journal of Foshan U niv 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Dec.2000 文章编号:1008-0171(2000)04-0047-03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研究 关共凑,黄耀威,朱建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与地理系,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研究了乙酸异戊酯的合成条件及工艺过程。用固体酸对氨基苯磺酸作催化剂,以异戊醇和冰乙酸直接酯化合成乙酸异戊酯。产物后处理简单,收率80%,催化剂可重复多次使用。 关键词:乙酸异戊酯;乙酸;异戊醇;对氨基苯磺酸 中图分类号:T Q413 文献标识码:A 乙酸异戊酯是重要的溶剂,也广泛用作食用果实香精。在我国,其合成主要是硫酸催化法[1]。近期有报道杂多酸催化,固体氯化物催化的方法[2],上述方法均存在着物料配比高,催化剂不能回收,废液污染环境,对设备腐蚀性强等缺点。采用对氨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异戊酯[3],该反应为典型的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向反应的趋势也逐渐加大,为促使反应向右进行,所以加入带水剂环已烷将生成的水从反应体系中分去。而有报道则认为醇、酯均能与水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不需加入带水剂[4]。为了探讨清楚带水剂对实验的影响,本文对有无带水剂均进行实验比较。 1 实验方法 主要仪器有2WAJ型阿贝折射仪、Nicolet FT-IR550型红外光谱仪等。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催化剂对氨基苯磺酸、异戊醇、冰醋酸和环已烷,装上分水器,加热回流反应至分水器中水层体积不再增加,此时反应已完成,停止加热。冷却后将反应物倒至分液漏斗,加入饱和NaHCO3,除去过量的乙酸,加无水M gSO4,干燥后,蒸馏收集136~142℃馏分,催化剂成固体沉结于反应瓶底,可重复使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物配比对酯收率的影响 反应物乙酸与异戊醇的摩尔比对酯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反应条件均为对氨基苯磺 收稿日期:2000-09-16 作者简介:关共凑(1969-),女,广东开平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地理系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化学实验研究。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酯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2. 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分馏柱的作用。 3. 进一步练习并熟练掌握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0.3%即可。其反应为: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2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4 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 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四、 实验装置图 蒸馏装置 五、 实验流程图 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 10ml 8ml 73-80 的馏分,℃ 六、 实验步骤 在100ml 三颈瓶中,加入4ml 乙醇,摇动下慢慢加入5ml 浓硫酸,使其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三颈瓶一侧口插入温度计,另一侧口插入滴液漏斗,漏斗末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中间口安一长的刺形分馏柱(整个装置如上图)。 仪器装好后,在滴液漏斗内加入10ml 乙醇和8ml 冰醋酸,混合均匀,先向瓶内滴入约2ml 的混合液,然后,将三颈瓶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到110-120℃左右,这时蒸馏管口应有液体流出,再自滴液漏斗慢慢滴入其余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和馏出速度大致相等,并维持反应温度在110-125℃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10分钟,直至温度升高到130℃不再有馏出液为止。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等,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品中加

第九章 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九章相转移催化反应 1968年由STARKS提出,并于1971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有关论文后被公认。 相转移催化法是指,通过某种催化剂,引起或加速两种在不同相中的反应物进行反应的方法。 9.1问题的提出 在有机反映体系中经常出现有两相互不相溶的情况,两相的界面很小。 例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 1-溴壬烷不溶于水,而氰化钠是水溶性的,这是两种互不相溶的物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反应物加热至沸腾,并不断地搅拌,14天后,壬腈的含量仍然是0。 对于这种情况,有几种解决的方法:(A)在传统上使用高速搅拌(1000转/分以上);(B)加上共溶剂,使之变成均相。但着两种方法都不很理想。(A)速度到则能耗大,切易乳化,使产物不易分离;(B)耗溶剂,回收溶剂时同样需要消耗能量,而且手续麻烦。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物质可以使-CN进入有机相呢?有,而且还不少,这就是相转移催化剂,它本身在反应中不变,只是把-CN从水相转移到了油相,这种反应称相转移催化反应(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Reaction,PTC)。 搅拌1.8小时 1-BrC8H17 + NaCN 1-CN- C8H17 + NaBr Bu3P+(C16H33)Br-(三丁基十六烷基溴化磷) 反应结果,产率为99%。由此可见相转移催化的作用有多大。 9.2原理 我们将前面的季磷盐用Q+Br- 来表示。可以写出以下示意式: 水相:Q+Br- + NaCN Q+CN- + NaBr 界面 油相:Q Br + RCN 从此可以看出,在反映过程中,Q是没有消耗的。 此方法与共溶剂不同,在此同样是存在两相,催化剂用得很少,一般在5%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dl扁桃酸Mandelic acid 又名苦杏仁酸、苯乙醇酸、α羟基苯乙酸等。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合成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滴眼药羟苄唑等。以往多由苯甲醛与氰化钠加成得腈醇扁桃腈再水解制得。该法路线长操作不便劳动保护要求高。采用相转移二氯卡宾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既避免了使用剧毒的腈化物又简化了操作收率亦较高。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后处理技术。 3、熟悉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扁桃酸的实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回收和后处理麻烦而且不能适合所有的反应。1965年Ma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近20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即季铵盐类和冠醚类。本实验采用季铵盐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其原理是在50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和氯仿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4N·CCl3然后发生α消除和

成二氯卡宾CCl2二氯卡宾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能与多种官能团发生反应生成各类化合物其中与苯甲醛加成生成环氧 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反应式如下R4NCl NaOH?6?4 R4NOH NaCl 水相水相油相水相R4NOH CHCl3 ?6?4 R4NCCl3 ?6?4 CCl2 R4NCl 油相油相油相油相水相本品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熔点为119℃相对密度 1.30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异丙醇等长期露光则分解变色。 三、实验主要药品类别名称规格用量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三乙胺化学纯41g0.4mol 氯化苄化学纯51g0.4mol 丙酮化学纯40mL dl扁桃酸的制备氯仿化学纯32mL 苯甲醛新蒸21.2mL 乙醚化学纯80mL 氢氧化钠50自配50mL 硫酸50自配少量四、实验步骤及方法1、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铵盐TEBA的制备①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回流冷凝器、250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40mL 的丙酮溶剂、41g0.4mol的三乙胺、51g0.4mol的氯苄加热至回流反应1.5h反应液逐渐由无色透明变为浅黄色黏稠液停 止反应。以上产物液自然冷却至室温有部分针状晶体析出同时黏度增加。将其倒入干净的250mL的烧瓶中放入冰箱保持10℃以下②过夜抽滤。滤饼用甲苯洗涤两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粉末。称重测熔点合格产品熔点180191℃。2、dl扁桃酸的制备在装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250mL三颈瓶中如图2所示加入21.2g苯甲醛③2.4g

相转移催化在精细有机合成中进展

相转移催化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地进展 摘要:相转移催化技术是一种重要地非均相反应方法,本文综述了相转移催化反应地概念,原理,杂多酸有机盐催化剂地作用.文中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地新发展,同时讨论了其在精细有机合成领域地应用和存在地不足.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技术;发展;有机合成 相转移催化(Phase transfer),简称PT,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趋广泛地一种新地合成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常遇到非均相有机反应,这类反应地通常速度很慢,收率低.20 世纪70 年代初,相转移催化技术发展起来.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制革等行业,带来了令人瞩目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相转移催化地定义. 相转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地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中地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地实体(如负离子)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 相转移催化作用能使离子化合物与不溶于水地有机物质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反应,或加速这些反应.相转移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地化合物,从一相 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

目前相转移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反应地绝大多数领域,如卡宾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重氮化反应.置换反应.烷基 化反应.酰基化反应.聚合反应,甚至高聚物修饰等,同时相转移催化 反应在工业上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制革等行业,带来了令人瞩目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相转移催化地原理. 是指在反应中使用一种能将反应实体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地相 转移催化剂,使实体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地一种方法.以卤代烷与 氰化钠地反应为例,相转移催化反应地过程大致如下:(1)水相反应NaCN+Q+X-→NaX+QCN(Q+X-为相转移催化剂);(2)QCN进入有机相;(3)有机相反应RX+QCN→RCN+Q+X-;(4)Q+X-返回水相.相转移催化剂在反应中并未损耗,只是起传递离子地作用,因此用量很少.常用地相转移催化剂是冠醚和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使许多用传统方法很难进行地反应或者不能发生地反应能顺利进行,而且具有选择性好.条 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很好地实用价值. 相转移催化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液液相转移催化.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和三相催化,后来随着技术地进步,还出现了气一液相转移催化和气一固相转移催化,但有用较少.其中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地使用范匝最为广泛. 1.液一液相转移催化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一个互不混溶地两相系统中进行.其中一相(一般为水相)为碱或含起亲核试剂作用地盐类,另一相为有机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别讨论了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反应和三相催化反应的特点。着重记述了近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医药工业和化工中的应用进展。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质量好等优点, 对于工业生产进行工艺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技术、原理、医药工业、化工、应用进展 相转移催化反应( 简称PTC 反应) 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异相反应的新理论和方法。它能使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异相反应顺利进行,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改变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反应发生。同时相转移催化反应无需使用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且对碱的要求低,可以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因此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相转移催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化学合成的绝大多数领域,涉及到医药、农药、香料、造纸、化工、制革、高分子材料等重要领域[1 ]。 1、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 相转移催化反应虽然涉及的各种类型化学反应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固一液相转移催化和三相催化。 1.1 固一液相转移催化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的络合剂主要有冠 醚、穴醚和聚乙二醇类等,其中工业上使用较多的为价格低廉的聚乙

二醇等两亲类化合物。聚乙二醇是一类大众化工产品,结构呈螺旋构象它的催化机理与冠醚等的催化机理相似,均为通过氧原子与金属阳离子络合,将活性阴离子带入有机相,从而达到相转移催化的目的。聚乙二醇的自动活动的链可以形成与冠醚类似的环,且不受孔穴大小的限制,因此是理想的冠醚取代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液一液相转移催化 液-液相转移催化反应是在一个互不混溶的两相系统中进行。其中一相( 一般为水相) 为碱或含起亲核试剂作用的盐类,另一相为有机相,其中含与上述盐类起反应的作用物。在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后,这些物质中的阳离子是亲油性的,既溶于水相也溶于油相。当在水相中碰到分布在其中的盐类时,水相中过剩的阴离子便与相转移催化剂中的阴离子进行交换。因此,通常的相转移催化反应过程至少包括两个步骤: 一种反应物从本相转移至另一相;转移的反应物与没有转移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机理中,亲核取代反应发生在有机相,并且是控制步骤。 1.3 三相催化 为了解决相转移催化剂回收难、价格高的问题,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相转移催化法: 三相催化反应, 将相转移催化剂连接在聚合物载体上, 它是一种不溶水也不溶于有机相的固体高分子, 因此称为三相催化剂, 也称聚合物催化剂。此法的显要优势是催化剂可定量回收, 干燥后活性不受影响, 可重复使用, 因此该领域研究开发的时间不长, 但发展很快, 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选择和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酸乙酯的制备 摘要: 关键词:乙酸乙酯制备酯化 引言 [1]纯净的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极好的工业溶剂。它特有的溶解性和快干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合成有机纤维、医疗制药业和食品食用香精加工业和化妆品香料制造业,更被作为低毒有机溶剂推广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2)掌握回流、洗涤、蒸馏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与用品 (1)原理 本实验乙酸乙酯采用乙酸和乙醇在少量浓硫酸催化下进行制备,反应式为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H2O 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反应中,酯的合成与酯的水解形成一个动态平衡,采用增加醇或酸的量,蒸出酯和水的方法,可以增加酯的产率。由于酯和水能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比乙醇和乙酸的沸点都低,因此乙酸乙酯很容易被蒸出。制得的粗产物需要进行纯化,进一步除去其中混有的乙醇和水。 (2)用品 实验仪器:圆底烧瓶蒸馏头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锥形瓶量筒温度计分液漏斗烧杯折射仪电热套 实验试剂: 冰醋酸浓硫酸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无水硫酸镁 三实验步骤 (1)制备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9ml无水乙醇、12ml冰醋酸和2ml浓硫酸,加入几粒沸石,摇匀后,装上球形冷凝管,在电热套上小火加热,回流30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取下球形冷凝管,装上蒸馏头,将仪器改装成普通蒸馏装置,加热蒸馏,至流出液体积约为反应物总体积的1/2为止。 (2)纯化 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在摇动下,缓缓地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约10ml,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再分别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液,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干燥的50ml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0min。 将干燥过的乙酸乙酯滤入干净的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后在电热套上进行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1)结果;本实验乙酸乙酯13ml,折射率为1.5159。

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2012级1班 学号: 姓名:张昆

乙酰乙酸乙酯 一、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熔点<-45℃,沸点181℃,相对密度(20/4℃),折射率,蒸气压(20℃)。与乙醇、乙醚、苯等一般有机溶剂混溶,易溶于水。具有愉快的水果香气。 化学性质 互变异构 一般的乙酰乙酸乙酯是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和平衡混合物,酮式占93%,烯醇式占7% 。 乙酰乙酸乙酯的分解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反应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分解反应,生产酮或酸。乙酰乙酸乙酯在稀碱作用下,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受热后脱羧成酮,这 种分解称为酮式分解。 1)5%NaOH + CO2 在浓碱条件下,OH-浓度高,除了和酯作用外,还可以使乙酰乙酸乙酯中α- 与β-碳原子之间的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羧酸,这种分解称为酸式分解。 1)浓NaOH

取代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亚甲基上的氢受到相邻两个吸电子基的影响,变得非常活泼,在金属钠或乙醇钠的作用下可以被烷基或酰基取代。选择适当的烷基化试剂或酰基化试剂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然后酮式分解或酸式分解就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酮或酸。 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俗名三乙)具有典型的β-酮酸酯结构,可用于多种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及药用合成的中间体。在医药上用于合成氨基吡啉、维生素B等,还广泛用于配制草莓、苹果、杏、樱桃、桃等水果型和酒型(朗姆、威士忌等)香精。在农药生产上用于合成有机磷杀虫剂蝇毒磷的中间体α-氯代乙酰乙酸乙酯、嘧啶氧磷的中间体,杀菌剂恶霉灵等,也是杀菌剂新品种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呋吡菌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雄啉的中间体。其可以通过乙酸乙酯发生Claisen酯缩合反应合成。Claisen酯缩反应中需要强碱促进反应的发生,如乙醇钠、叔丁醇钠。合成反应如下: ① 二、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合成一取代同或二取代酮 有乙酰乙酸乙酯合成2-戊酮() 合成2-戊酮可以看成是一个乙基取代的丙酮,因此采用溴乙烷作为烷基化试剂经酮式分解得到的,其反应如下: ①5%NaOH 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3-甲基-2-己酮() 合成3-甲基-2-己酮可以看成是由1个甲基和1个正丙基取代的丙酮。因此,采用正丙基溴和碘化甲烷作为烷基化试剂,按先大后小原则,先引入正丙基,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 dl-扁桃酸(Mandelic acid) 又名苦杏仁酸、苯乙醇酸、α-羟基苯乙酸等。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合成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滴眼药羟苄唑等。以往多由苯甲醛与氰化钠加成得腈醇(扁桃腈)再水解制得。该法路线长,操作不便,劳动保护要求高。采用相转移二氯卡宾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既避免了使用剧毒的腈化物,又简化了操作,收率亦较高。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后处理技术。 3、熟悉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扁桃酸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回收和后处理麻烦,而且不能适合所有的反应。1965年,Ma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近20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即季铵盐类和冠醚类。 本实验采用季铵盐(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其原理是,在50%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和氯仿,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 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 4N+·CCl- 3 ),然后发生α-消除和成二氯卡宾:CCl 2 ,二氯 卡宾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能与多种官能团发生反应生成各类化合物,其中与苯甲醛加成生成环氧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 反应式如下 R 4N+Cl-+ NaOH?R 4 N+OH-+ NaCl 水相水相油相水相 R 4N+OH-+ CHCl 3 ?R 4 N+CCl- 3 ?:CCl 2 + R 4 N+Cl- 油相油相油相油相水相本品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熔点为119℃,相对密度1.30,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异丙醇等,长期露光则分解变色。 三、实验主要药品

乙酸苄酯的制备

乙酸苄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甲醇酯化的反应原理和合成方法。 (2)掌握乙酸苄酯的分离提纯技术。熟悉真空蒸馏装置。 二实验原理 乙酸苄酯具有类似茉莉花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有刺激和麻醉性。 酯化反应是醇和羧酸相互作用以制取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法又称直接酯化法。一般在少量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醇和羧酸加热回流。常用的酸性催化剂有硫酸、盐酸等。 其反应式如下: CH2OH +CH 3COOH H2SO4 CH2OOCCH3 +H 2 O 三实验药品 苯甲醇6ml 冰乙酸6ml 浓硫酸1.5ml 15%碳酸钠15ml 15%氯化钠15ml 四实验步骤 在5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6ml苯甲醇、6ml冰乙酸。滴加1.5ml的浓硫酸,加完后摇匀,升温至50℃,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分层,用15ml的15%碳酸钠溶液洗涤乙酸苄酯,继续加入15%氯化钠溶液洗涤,得到粗乙酸乙酯。 在真空蒸馏装置中加入粗乙酸苄酯,进行真空蒸馏。蒸馏出低沸点前馏分,然后在14毫米汞柱和温度98-100℃条件下,收集主馏分乙酸苄酯。产率约为85%。得到产物符合以下指标:外观:无色液体,有茉莉花香 沸点:214.9℃(760mmHg) 比重:1.052-1.055(25℃) 折光率:1.5015 五注意事项 (1)硫酸为强酸,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 (2)真空蒸馏装置必须不漏气。以保证真空蒸馏顺利进行。 六思考题 (1)制备羧酸酯还有哪几种方法? (2)酯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有哪几种? (3)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会发生什么付反应?

乙酸苄酯研发可行性报告

乙酸苄酯研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乙酸苄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酯类香料,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茉莉和铃花香。乙酸苄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香料和溶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人们已经熟知的可以大量用于调配各种水果香精、食品香精外,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其应用价值又焕发新的活力,又可应用于醇酸树脂的合成,用作硝酸纤维素、染料、油脂等的优良溶剂。由于其低毒性和良好的溶剂性能,近来国外大公司( 如拜耳公司等)又把其应用在兽药饲料领域,用作药品的喷洒溶剂,所以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市场前景非常好的产品。 乙酸苄酯是我国GB2760-86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以配制茉莉、桃子、杏子、树莓、草莓、苹果、葡萄、香蕉、樱桃、菠萝、木瓜、奶油、梨等型香精。FEMA(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允许将其用于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布丁类及胶姆糖。乙酸苄酯对花香和幻想型香精具有提香作用,广泛而大量地用于日化香精和食品香精中,是目前合成香料工业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在400种著名的加香产品中,如香水、化妆品香精、香皂香精,其用量排名均在前5名之内,是日化香精中使用量最多的酯类香料。 乙酸苄酯是造漆、纺织和染料等行业的优良溶剂,用作虫胶漆、醇酸树脂、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染料、油脂、印刷油墨等的溶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且低毒,在兽药及饲料行业用于药品的喷洒溶剂。 二、市场前景

乙酸苄酯是一种用于香精的配料,具有花香香气,既可用于化妆品,也可用于食品添加剂,还是醇酸树脂、硝酸纤维素、染料、油脂、印刷油墨等的优良溶剂,该产品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是合成香料工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因此,国内外各大香料公司都非常重视乙酸苄酯的生产和开发,目前世界年需求量达1.2万吨。国内产品大部分出口,主要消费在亚洲及欧洲市场,绝大部分应用在日化行业香精配方中。 三、工艺研究 目前工业上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根据其合成原料的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苄醇(苯甲醇)和乙酸酯化反应得到,另一种是以氯化苄和乙酸钠为原料,反应得到乙酸苄酯。 3.1由苄醇和乙酸酯化 以苄醇和乙酸为原料反应合成乙酸苄酯,是工业上比较传统的合成工艺,是传统的酯化反应。目前最成熟的工艺就是苄醇和乙酸,在硫酸存在下以苯为溶剂,加热回流酯化得到乙酸苄酯。但是该法产率低、反应时间长,原料的回收比较难,后处理成本高。同时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致使产率低、设备腐蚀严重、维修费高,这将会提高生产的成本,并且此工艺“三废”污染严重。 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工业上采用了一些其他催化剂进行替代,如:固体超强酸S042-/TiO2催化剂、D-72磺酸树脂、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FeCl3-漆酚树脂等作为催化剂。这些方法虽然克服了产率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转移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相转移催化的优点,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以及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相转移催化在亲核取代反应、亲核烃基化反应、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反应、消去反应以及利用Hofmann重排制备异氰酸酯反应。 关键词:相转移催化,有机合成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n Organic Synthesis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hase transfer of the type of catalyst, as well as in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nucleophilic alkylation, the olefin and hydrohalic acid addition reaction, elimination react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isocyanate-reactive using Hofmann rearrangement. Key words: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Organic Synthesis 1相转移催化简介 相转移催化作用是指一种催化剂能加速或者能使分别处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液-液两相体系或固-液两相体系)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时,催化剂把一种实际参加反应的实体(如负离子)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以便使它与底物相遇而发生反应。相转移催化是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技术相转移催化的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并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副反应少,选择性高,利用相转移催化,能使许多在一般条件下反应速度很慢或不能进行的反应,大大提高反应速度而顺利进行。相转移催化在烃基化、亲核取代、消大以及氧化还原等各种类型的有机反应中都有养广泛的应用。因此相转移催化力一法在科研和化工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有机合成中显露出重大的重大的意义[1]。 2相转移催化的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不再需要昂贵的无水溶剂或非质子溶剂,可以用廉价、非毒性、能回收的溶剂。 (2)反应温度降低,减少能耗,节约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