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2012第二试

NOI2012第二试
NOI2012第二试

第2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CCF NOI 2012

第二试

竞赛时间:2012年8月1日 8:00-13:00

注意:最终测试时,所有编译命令均不打开任何优化开关。

迷失游乐园

【问题描述】

放假了,小Z觉得呆在家里特别无聊,于是决定一个人去游乐园玩。进入游乐园后,小Z看了看游乐园的地图,发现可以将游乐园抽象成有n个景点、m 条道路的无向连通图,且该图中至多有一个环(即m只可能等于n或者n-1)。小Z现在所在的大门也正好是一个景点。小Z不知道什么好玩,于是他决定,从当前位置出发,每次随机去一个和当前景点有道路相连的景点,并且同一个景点不去两次(包括起始景点)。贪玩的小Z会一直游玩,直到当前景点的相邻景点都已经访问过为止。

小Z所有经过的景点按顺序构成一条非重复路径,他想知道这条路径的期望长度是多少?

小Z把游乐园的抽象地图画下来带回了家,可是忘了标哪个点是大门,他只好假设每个景点都可能是大门(即每个景点作为起始点的概率是一样的)。同时,他每次在选择下一个景点时会等概率地随机选择一个还没去过的相邻景点。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名为park.in。

第一行是两个整数 n 和 m,分别表示景点数和道路数。

接下来 m 行,每行三个整数 X i,Y i,W i,分别表示第 i 条路径的两个景点为X i,Y i,路径长 W i。所有景点的编号从1至 n ,两个景点之间至多只有一条道路。【输出格式】

输出文件名为park.out。

共一行,包含一个实数,即路径的期望长度。

【样例输入】

4 3

1 2 3

2 3 1

3 4 4

【样例输出】

6.00000000

【样例解释】

【评分方法】

本题没有部分分,你程序的输出只有和标准答案的差距不超过0.01时,才能获得该测试点的满分,否则不得分。

【数据规模和约定】

美食节

【问题描述】

CZ市为了欢迎全国各地的同学,特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美食节。

作为一个喜欢尝鲜的美食客,小M自然不愿意错过这场盛宴。他很快就尝遍了美食节所有的美食。然而,尝鲜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尽管所有的菜品都很可口,厨师做菜的速度也很快,小M仍然觉得自己桌上没有已经摆在别人餐桌上的美食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于是小M开始研究起了做菜顺序的问题,即安排一个做菜的顺序使得同学们的等待时间最短。

小M发现,美食节共有 n 种不同的菜品。每次点餐,每个同学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菜品。总共有 m 个厨师来制作这些菜品。当所有的同学点餐结束后,菜品的制作任务就会分配给每个厨师。然后每个厨师就会同时开始做菜。厨师们会按照要求的顺序进行制作,并且每次只能制作一人份。

此外,小M还发现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虽然这 m 个厨师都会制作全部的 n 种菜品,但对于同一菜品,不同厨师的制作时间未必相同。他将菜品用 1,2,…,n 依次编号,厨师用 1,2,…,m 依次编号,将第 j 个厨师制作第 i 种菜品的时间记为 t i,j。

小M认为:每个同学的等待时间为所有厨师开始做菜起,到自己那份菜品完成为止的时间总长度。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同学点的菜是某个厨师做的第 k 道菜,则他的等待时间就是这个厨师制作前 k 道菜的时间之和。而总等待时间为所有同学的等待时间之和。

现在,小M找到了所有同学的点菜信息——有 p i个同学点了第 i 种菜品(i=1,2,…,n)。他想知道的是最小的总等待时间是多少。

【输入格式】

输入文件为delicacy.in。

输入文件的第1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n 和 m ,表示菜品的种数和厨师的数量。

第2行包含 n 个正整数,其中第 i 个数为 p i,表示点第 i 种菜品的人数。

接下来有 n 行,每行包含 m 个非负整数,这 n 行中的第 i 行的第 j 个数为 t i,j,

表示第 j 个厨师制作第 i 种菜品所需的时间。

输入文件中每行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均由一个空格隔开,行末均没有多余空格。【输出格式】

输出文件为delicacy.out。

输出仅一行包含一个整数,为总等待时间的最小值。

【样例输入】

3 2

3 1 1

5 7

3 6

8 9

【样例输出】

47

【样例说明】

厨师1先制作1份菜品2,再制作2份菜品1。点这3道菜的3个同学的等待时间分别为3,3+5=8,3+5+5=13。

厨师2先制作1份菜品1,再制作1份菜品3。点这2道菜的2个同学的等待时间分别为7,7+9=16。

总等待时间为3+8+13+7+16=47。

虽然菜品1和菜品3由厨师1制作更快,如果这些菜品都由厨师1制作,总等待时间反而更长。如果按上述的做法,将1份菜品1和1份菜品3调整到厨师2制作,这样厨师2不会闲着,总等待时间更短。

可以证明,没有更优的点餐方案。

【数据规模及约定】

对于100%的数据,n≤40, m≤100, p≤800, t i,j≤1000(其中p=∑p i,即点菜同学的总人数)。

三重镇

【问题描述】

小西同学最近喜欢上了iOS游戏《三重镇Triple Town》。游戏之余,小西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在这个游戏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如图1所示,游戏在一个n * m的地图中进行。游戏给定一个建造序列,玩家按照此建造序列依次选择空白位置建造相应的建筑单位。建筑有九个不同的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Grass, Bush, Tree, Hut, …等(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称之为

L1, L2, L3, …, L9)。

图1

当玩家在一个空白位置建造单位之后,有可能引起反应。反应的构成条件是:从这个格子出发,与该建筑单位等级相同的格子所构成的连通块大小大于等于3,则这个连通块将被合并为一个下一等级的建筑,此建筑的位置为最后建造的建筑单位位置,连通块中其他位置将变回空格。这里的连通块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相邻的位置集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L9为建筑的最高等级,所以多个L9的连通块并不会合并。例如在图211

合并成了一个L2。

图 2

注意,在合并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连环反应。如下图所示。

图 3

游戏的得分取决于玩家建造和反应生成的单位,建造或者反应生成建筑单位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不同等级建筑的得分表如下:

以刚才的两个游戏过程为例。图2中,首先建造了L1, 将得到4分,随后,L1进行了反应生成了L2, 此时再得到20分。总共得分为24。而在图3中,这一步操作得分为4+20+100+500=624分。

为了降低游戏的难度,游戏中还设有两种道具,分别为“星星”和“炸弹”。在游戏开始时,玩家被给定p个星星道具和q个炸弹道具,玩家可以在任意时刻使用。两者功能如下:

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玩家必须按照给定的顺序进行建造,但可以随时穿插使用两种道具。游戏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操作,取得最高的分数。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个游戏,小西还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游戏Demo 放在选手目录中,大家可以进行简单的尝试以帮助理解。

【输入格式】

该题为提交答案型试题,所有输入数据tritown1.in~tritown10.in已在试题目录下。

对于每个数据,输入文件中第一行为两个整数n, m, 表示地图一共包含n行m列。

接下来一行包含两个整数p, q,分别表示道具星星和道具炸弹的数目。

接下来n行包含一个n * m的初始地图。其中字符“.”表示空地,数字1~9分别表示相应等级的建筑。

再接下来一行包含一个数字k, 表示建造序列的长度。

最后一行包含k个空格隔开的1~9之间的数字,表示建造序列的内容。

针对给定的10 个输入文件tritown1.in~tritown10.in,你需要分别提交你的输出文件tritown 1.out~ tritown 10.out。

输出文件包含玩家进行游戏的指令,共4种指令:

输出必须以END指令结尾,玩家可以在任意时刻结束游戏。

【样例输入】

2 3

1 1

..1

221

2

1 3

【样例输出】

PUT 1 2

PUT 1 1

STAR 2 1

END

【样例说明】

第一步得分为4+20+100=124;

第二步得分为100;

第三步得分为100+500=600;

游戏总得分124+100+600=824分。

对于每组数据,我们设置了9个评分参数a10,a9,…,a2。如果选手的输出不合法,则得零分。否则,设在你的方案中,游戏得分为w user,你的分数将会由下表给出:

如果有多项满足,则取满足条件中的最高得分。

【如何测试你的输出】

我们提供checker这个工具来测试你的输出文件是否是可接受的。使用这个工具的方法是,在终端中运行:

./checker

在你调用这个程序后,checker将根据你给出的输出文件给出测试的结果,其中包括:

●非法退出:未知错误;

●Output File Do Not Exist:找不到输出文件;

●Output Invalid!:输出文件有误,此时可能包含具体错误信息;

●Correct! Your score is x:输出可接受,你的得分x。

【特别提示】

请妥善保存输入文件tritown*.in 和你的输出tritown*.out,及时备份,以免误删。

第二章--水准测量

第二章水准测量 确定地面点高程或地面点间高差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国家水准测量: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和图根 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 流体静力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原理 一、原理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分别照准竖立在两点上的带有分划的水准尺并读数,从而求得两点间的高差和待测点的高程。 h AB= a – b (后—前) 二、高程计算公式 1.高差法 H B=H A+h AB适合于线水准 2.仪器高法 H i=H A+a H B=H i —b 适合于面水准

§2.2水准仪及其使用 一、DS3型微倾式水准仪 国产:DS05DS1DS3等 含义:D—大地测量仪器 S—水准仪 下标数字—每公里往返测得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普通 安平方式 自动安平 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1.望远镜 物镜将水准尺成倒立实像(有些仪器为正像),经目镜放大成虚像,放大率v通常在28倍以上。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2.水准器 ⑴管水准器(长水准器、水准管)

R=7~20米 水准管轴——过零点所作的圆弧的切线。 水准管分划值——水准管表面相临两个分划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值τ。 τ= R 2 ·ρ ρ= 206265″ l=2mm DS 3 :τ=20″/2mm 水准管灵敏度与分划值的关系: 分划值大,灵敏度低; 分划值小,灵敏度高。 为了提高精度,通常在长水准器上方装一组棱镜,形成符合水准器。 整平精度提高2~3倍。 ⑵ 圆水准器

第二章:水 准 测 量 1

第二章第一讲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及如何操作水准仪 重点难点:重点:水准测量原理;难点:视差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的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 即:H未=H已+h 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 水准测量(leveling)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 GPS测量。(GPS leveling) §2.1 水准测量原理与仪器操作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B 两点间高差: b a H H h A B AB -=-= 2.测得两点间高差AB h 后,若已知A 点高程A H ,则可得B 点的高程。 AB A B h H H +=。 3.视线高程: b H a H H B A i +=+= 4.转点TP(turning point)的概念。 ∑∑∑-==i i i AB b a h h 1 1 1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AB h 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二. 仪器和工具 (一)水准仪(level) 1.望远镜(telescope)——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上、中、下丝)三部分组成。 2.水准器(bubble)有两种: 圆水准器(circular bubble)——精度低,用于粗略整平。 水准管(bubble tube)——精度高,用于精平。 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第二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 一、什么是课程 我国“课程”一词见于唐朝 课程分广义和狭义 广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我们研究的是广义的“课程”: 包括应学科目的总和、课内外活动、各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即结构主义课程论.主张:学科中心,按知识体系编制课程。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2.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是杜威。经验中心。学生社会活动研制课程、组织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发展。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作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三、课程开发 制约三大因素:儿童、社会、学科特征 1.儿童:直接因素(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学生个体差异的制约。) 2.社会:决定性作用(社会的效用、社会责任感、家长与社会的压力) 3.学科特征:重要因素(确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吸收新的科学成就) 第二节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不同划分 1.分科课程 又称科目课程,最古老、使用最广。

“六艺”、“七艺”。 夸美纽斯“泛智课程”、赫尔巴特“六种兴趣”设置的课程,斯宾塞功利主义原则课程,都属于分科课程。 特征: 科学安排每门学科知识体系,易于知识连接,知识完整性、连续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2.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 相关课程:又称“联络课程”,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联系,但又维持独立状态。 融合课程:“合科课程”,相关学科合并一个新学科。 广域课程: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3.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教学课程。 特征:过程的实践性; 活动的自主性; 内容的开放性; 形式的多样性。 重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以课程管理制度分 1.必修课程 定义:同一年级学生必学的公共课程,保证所有学生基本学历还可分为国定、地方、校定必修课程。 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根本特征:强制性, 优势:实现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养成学生未来社会公民基本素养;便于课程实施、管理、评价;体现了国家共同基本要求。 不足:过分注重共性,忽视个性,容易出现社会本位倾向,忽视个体发展。 2.选修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的课程。 主导价值: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发展个性。

数字测图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1 观测条件是由那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 1.2 观测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结果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1.3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得结果产生误 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尺长不准确; (2)尺不水平; (3)估读小数不准确; (4)尺垂曲; (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4 在水准了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书有误差,试判断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1)仪器下沉; (2)读数不准确; (3)水准尺下沉。

1.5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答案: 1.3 (1)系统误差。当尺长大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小,符号为“+”;当尺长小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5)系统误差,符号为“-” 1.4 (1)系统误差,当i 角为正时,符号为“-”;当i 角为负时,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第二章思考题 2.1 为了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 " 450000α=作12次同精度观测,结果为: '"450006 '" 455955 '" 455958 '"450004 '"450003 '"450004 '"450000 '" 455958 '" 455959 '" 455959 '"450006 '"450003 设a 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2.2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300.465m ±4.5cm 及660.894m ±4.5cm ,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 2.3 设对某量进行了两组观测,他们的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3,-3,2,4,-2,-1,0,-4,3,-2 第二组:0,-1,-7,2,1,-1,8,0,-3,1 试求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1?θ、2 ?θ和中误差1?σ、2?σ,并比较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2.4 设有观测向量1 221 []T X L L =,已知1?L σ =2秒,2?L σ=3秒,122?2L L σ=-秒,试写出其协方差阵22XX D 。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 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 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 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 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 第一,教育家xxxx的真知灼见;

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 (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 教育结构的内容: 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数字测图的方法与实践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数字测图的方法与实践学生姓名: 学号:201116540601113 班级:测量1101 专业:工程测量 指导老师: 2014年6月

摘要 数字测图是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再在成图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数字地形图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方法。数字测图的实施,主要由控制网的设计、实测和全站仪碎部点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构成。它非常详尽的讲述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以及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数字测图使地形图测绘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其精度高,不受图幅限制,便于管理。目前已成为测地形图的主流。根据我们对校园地形图的测绘知,其主要步骤为:○1收集资料和实地踏勘;○2编写技术设计书;○3控制网的设计和实测;○4碎部测图及数据采集;○5内业数字成图;○6成果检查验收;○7提交成果及相关资料。 关键词:控制网全站仪数据采集数字成图

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实习情况介绍 (2) 1.1.实习经历 (2) 1.2.已有数据及主要过程 (2) 1.3.相关图形 (3) 第二章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 (4) 2.1 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择 (4) 2.2 主要精度指标 (4) 2.3 平面控制测量 (4) 2.4 高程控制测量 (6) 第三章导线测量 (7) 3.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7) 3.2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7) 3.2.1导线网的布设规定 (7) 3.2.2导线点位的选定规定 (8) 3.3 水平角观测 (8) 3.3.1水平角观测应符合的规定 (8) 3.3.2 水平角观测方法 (8) 3.3.3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的规定 (9) 3.3.4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处理 (9) 3.4 距离测量 (10) 3.4.1仪器的选用及标称精度 (10) 3.4.2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10) 3.4.3测距作业应符合的规定 (11) 第四章碎部点野外数据采集 (12) 4.1 全站仪测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2) 4.1.1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 (12) 4.1.2 数字地形图测绘需符合的要求 (12) 4.1.3全站仪测图野外数据采集 (13) 4.2 全站仪碎部点采集 (13) 4.3 解析碎部点测量 (14) 4.4 碎部点采集的特殊情况 (14) 4.5 绘制测站草图及展点 (14) 第五章内业数字化成图 (15) 5.1 数据传输及展点 (15) 5.2 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 (16) 5.3 各类地物绘制要求 (16)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第二章信息处理能力(幼儿园习题)

第二章信息处理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A.纸张上的文字 B.身份证中的相片 C.屏幕中显示的图像 D.信息媒体所表达的内容 2.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即()。A.检索与利用 B.存储与检索 C.存储与利用 D.检索与报道 3.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属于()。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4.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年鉴 B.书目 C.索引 D.文摘

5.辞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等参考工具书属于()。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6.汇集较为完备的知识或资料,按特定的方式加以编排,专供查阅以解难释疑的图书称为()。 A.索引 B.工具书 C.百科全书 D.著作 7.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和参考工具书。 A.期刊 B.书目 C.检索工具书 D.测验工具书 8.()属于检索工具书。 A.辞典 B.年鉴 C.文摘 D.表谱

9.下列选项属于参考工具书范畴的是()。 A.期刊 B.百科全书 C.标准 D.科技报告 10.被称为“工具书之王”,是概括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最完备的工具书是()。 A.字典、词典 B.百科全书 C.手册 D.类书 11.(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网络百科全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百科全书的词条主要是由网络用户创建的,对创建者的身份没有限制 B.网络百科全书的词条是由网络编辑创建的,只有网络编辑才有权创建和编辑 C.网络百科全书是动态开放的,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对其中的词条进行编辑修改 D.网络百科全书不追求知识的权威性,所以对词条的解释不一定准确和完整 12.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学科进展和各项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

测量学试题与答案解析第二章水准测量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 二、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2.水准测量是借助于水准仪提供的。 3.DS3型水准仪上的水准器分为和两种, 可使水准仪概略水平,可使水准仪的视准轴精确水平。 4.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 按其构造可分为、、三种。 5.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和两种。 6.水准路线一般分为路线、路线、路线。 7.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校核、校核和校核三种。 8.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和两种。 9.水准仪的轴线有、、、;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0.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借助于仪器内部的 达到管水准器的精平状态。 11.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的主要区别是在精密光学水准仪上装有。 1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3.水准仪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路线。 A闭合水准B附合水准 C支水准D水准网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mm。 A0B100C4687或4787D不确定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精平粗平瞄准读数D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3.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4.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5.水准管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分划值,水准管的灵敏度。A越小,越高B越小,越低C越大,越高D越大,越低 ()6.下列哪一种水准路线不能计算高差闭合差?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7.此水准路线为 ? A闭合水准路线B附和水准路线C支水准路线D水准网 ()8.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系数ρ″的数值为 A180/πB180/π×60C180/π×60×60D不是常数 ()9.如图中要想使圆水准起跑移向中心零点位置,脚螺旋3应?

工程测量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填空题 1.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在同一转点上,既有前视读数, 又有后视读数。 2.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4.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合差为±40×L?或±12×n ?。 h为负值时,表示 a 高, b 低。 5.一测站的高差ab 6.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组成。 7.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微倾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8.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加上负号,按与各测段的路线总长度或 所测站数成正比例分配。 9.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粗瞄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物镜调焦 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目镜螺旋。。 10.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 BM 表示。 11.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双仪器高法法或双面尺法法。 12.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进行往返测量,才能求出高差 闭合差。 13.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偏大。 14.为了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i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相等。 h 15.从A到B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B之间的高差AB -0.006m 。 =1.000m,则A点高程为16.已知B点高程241.000m,A、B点间的高差H AB 240.000m 。 17.对同一个水准面,A点相对高程100m,,B点相对高程-200m,则高差h 为 AB

___300m ;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 -300m 。 18.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对地面上A、B点的水准尺读取读数,其值分别为m m 555.1,005.1,则高差AB h = -0.550 m 。 19.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圆水准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 20.水准仪主 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 L ’L ’\\VV 、 LL\\CC 、 十字横丝垂直于VV 。 21.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f h=∑h 测 。 22.水准路线的基本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 附和水准路线 、 支水准路线 。 23.自平式水准仪在自动补偿显示框中呈现 水平视线与十字丝相交时 ,方可读数。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B )。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2.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C )。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3.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 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B )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4.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B )。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5.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C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 C.与距离或测站数 6.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C )。 A. f h =h h 返 往 - ; B. f h =∑h ; C. f h =∑h -(H H 始 终-) 7.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时说明后视点( B )。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数字测图(高等教材)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数字测图? 2.简述数字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 3.什么是矢量图形?什么是栅格图形?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地形图是矢量数据量大还是栅格数据量大? 4.数据采集的绘图信息有哪些? 5.数字测图系统可分哪几种?简述其基本测图思想。 6.数字测图的硬件设备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7.数字测图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 1.答:人们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成图全过程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测量制图方式称为野外数字测图或地面数字测图(简称数字测图)。广义地讲,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等。狭义的数字测图指地面数字测图。 2.答:地面数字测图的基本过程是:首先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相应存储器中(或直接传输给便携机),然后在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屏幕编辑,最后形成数字图形文件。 3.答:矢量数据是图形的离散点坐标(X,Y)的有序集合;栅格数据是图形像元值按矩阵形式的集合。一幅地图图形的栅格数据量一

般情况下比矢量数据量大得多。 4.答:数字测图时必须采集绘图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 定位信息亦称点位信息,是用仪器在外业测量中测得的,是最终以X,Y,Z(H)表示的三维坐标。点号也属于定位信息。 连接信息是指测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它包括连接点号和连接线型。 属性信息又称为非几何信息,是用来描述地形点的特征和地物属性的信息。 5.答:根据数据采集方法的不同,数字测图系统主要区分为三种:基于现有地形图的数字成图系统、基于影像的数字测图系统、地面数字测图系统。 数字测图是通过数字测图系统来实现的。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处理、绘图、存贮、输出和管理的测绘系统。 6.答:数字测图系统需有一系列硬件组成。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硬件设备有全站仪或GPS接收机等;用于室内输入的设备有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测图仪等;用于室内输出的设备主要有磁盘、显示器、打印机和数控绘图仪等;便携机或微机是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控制设备,既用于数据处理,又用于数据采集和成果输出。 7.答:测图过程自动化、图形数字化、点位精度高、便于成果更新、能以各种形式输出成果、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可作为GIS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第二章

第二章中学课程 一.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p59 1.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为中心 2.主张分科教学 二.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p59 1.课程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化 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三.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二级) p60 学生、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会影响课程开发。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有影响 3.学科(知识)特征会影响课程的编制 学生在社会上学知识 四.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一级) p64 (一) 课程计划 概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构成: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作用: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二)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 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作用: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 (三)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 概念: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视听材料 作用: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首要原则) 五.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一级) p65 六.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二级) p66 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七.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二级) p71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两独一发 八.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二级)p71

第二章 水准测量(答案)

第二章水准测量(答案)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准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定两点之间高差的? 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何谓视差发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视差?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产生原因: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方法: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3.后视点A的高程为55.318m,读得其水准尺的读数为2.212m,在前视点B尺上读数为2.522 m,问高差hAB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比A点低B点高程是多少试绘图说明。 hAB=HB-HA=a-b=-=-0.310m B点比A点低 B点高程为hAB+HA =HB=-=55.018m 4.已知HA=147. 250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 846m,b2=0.9 47m,b3=1. 438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Hi=HA+a=+=148.436m HB1= Hi-b1=—= HB2= Hi-b2=—=

HB3= Hi-b3=—= 5.为了测得图根控制点A、B的高程,由四等水准点(高程为29.826m)以附合水准路线测量至另一个四等水准点(高程为30.386m),观测数据及部分成果如图2-30所示。试列表进行记录,并计算下列问题: (1)将第一段观测数据填入记录手薄,求出该段高差h1。 (2)根据观测成果算出A、B点的高程。 测站测点 水准尺读数/m高差/m 高程/m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123456Ⅰ Ⅱ Ⅲ Ⅳ A 计算检核 ∑ ∑a-∑b=∑h=+ h AB=H B-H A= -

数字测图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已有资料利用分析 1测区概况 (2) 2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 (2) 第三章平面及高程控制设计 1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的选择 (5) 2主要精度指标 (5) 3平面控制测量 (5) 3.1 方案一:GPS作首级平面网,RTK加密图根点 (6) 3.2 方案二:导线网作网作首级控制,全站仪加密图根点 (7) 3.3平面控制两种方案的论证 (9) 4 高程控制测量 (10) 4.1 仪器设备及施测方法 (10) 4.2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10) 第四章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1) 2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11) 2.1导线网的布设规定 (11) 2.2导线点位的选定规定 (11) 3 水平角观测 (12)

3.1水平角观测应符合的规定 (12) 3.2 方向观测法应符合的规定 (12) 3.3 水准角观测方法 (12) 3.4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的规定 (13) 3.5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处理 (13) 3.6其他注意事项 (13) 4 距离测量 (13) 4.1仪器的选用及标称精度 (13) 4.2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13) 4.3测距作业应符合的规定 (14) 5 选用全站仪作导线平差步骤 (14) 5.1计算机平差步骤 (14) 第五章碎步点野外数据采集 1 全站仪测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6) 1.1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 (16) 1.2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规定 (16) 1.3数字地形图测绘需符合的要求 (16) 1.4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17) 2全站仪碎步点采集 (17) 3解析碎步点测量 (17) 4碎步点采集的特殊情况 (17) 5 绘制测站草图及展点 (18)

工程测量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 水准测量 一、填空题 1.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前视读数 ,又有 后视读数 。 2.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 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 3.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水准尺成像清晰 。 4.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合差为 ±40×L ? 或 ±12×n ? 。 5.一测站的高差 ab h 为负值时,表示 a 高, b 低。 6.水准仪由 望远镜 、 水准器 、 基座 三部分组成。 7.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 微倾螺旋 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8.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加上负号,按与各测段的 路线总长度 或 所测站数 成正比例分配。 9.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粗瞄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 物镜调焦 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 目镜 螺旋。。 10.水准点的符号,采用英文字母 BM 表示。 11.水准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 双仪器高法 法或 双面尺法 法。 12.支水准路线,既不是附合路线,也不是闭合路线,要进行 往返 测量,才能求出高差闭合差。 13.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 偏大 。 14.为了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i 角误差,每站前视、后视距离应 相等 。 15.从A 到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 、B 之间的高差AB h -0.006m 。 16.已知B点高程241.000m ,A、B点间的高差H AB =1.000m ,则A点高程为240.000m 。 17.对同一个水准面,A点相对高程100m,,B点相对高程-200m ,则高差h AB 为 ___300m ;若A点在大地水准面上,则B点的绝对高程为 -300m 。 18.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对地面上A、B点的水准尺读取读数,其值分别为m m 555.1,005.1,则高差AB h = -0.550 m 。

数字测图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观测条件是由那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 观测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结果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1.3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得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尺长不准确; (2)尺不水平; (3)估读小数不准确; (4)尺垂曲; (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在水准了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书有误差,试判断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1)仪器下沉; (2)读数不准确; (3)水准尺下沉。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答案: (1)系统误差。当尺长大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小,符号为“+”;当尺长小于标准尺长

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5)系统误差,符号为“-” (1)系统误差,当i 角为正时,符号为“-”;当i 角为负时,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第二章思考题 为了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 " 450000α=作12次同精度观测, 结果为: '"450006 '" 455955 '" 455958 '"450004 '"450003 '"450004 '"450000 '" 455958 '" 455959 '" 455959 '"450006 '"450003 设a 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及±,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 的精度是否相等 设对某量进行了两组观测,他们的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3,-3,2,4,-2,-1,0,-4,3,-2 第二组:0,-1,-7,2,1,-1,8,0,-3,1 试求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1?θ、2 ?θ和中误差1?σ、2?σ,并比较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设有观测向量1 221 []T X L L =,已知1?L σ =2秒,2?L σ=3秒,122?2L L σ=-秒,试写出其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1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3、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4、我国某处地面点A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234567.89m,y=38432109.87m,问 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而得?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A点在该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5、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假定高程)?何谓高差?

第二章 水准测量 1、 进行水准测量时,设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后视水准尺读数a=1.124m ,前视水 准尺读数b=1.435m ,问A 、B 两点的高差hAB 为多少?设已知A 点的高程为20.024m ,问B 点的高程为多少? 2、 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 3、 什么叫做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其目的是什么?经过测站检核后,为什么还要进行 路线检核? ①测站检核是指在测站上对后、前视标尺的黑红面读数之差,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进行检核。 目的:若测站上有关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即可重测。 ②每个测站的误差累积后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故要进行路线检核。 4、 何谓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如何计算水准测量的容许高差闭合差? ①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是指水准测量观测值与重复观测值之差。 ②高差闭合差计算: 三等水准测量: ()mm L f h 12±= 四等水准测量: ()mm L f h 20±= 普通水准测量: ()mm L f h 40±= L 为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的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5、 用DS3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 6、 水准测量中设置转点有何作用?在转点立尺时为什么要放置尺垫?何点不能放置尺 垫? 7、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高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和高程。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 学生指导

第二章学生指导 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关键期。 2.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属于小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3.小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4.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提出人是威特金。 5.美国心理学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 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 7.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易变性、可塑性、摇摆性。 8.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9.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在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10.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或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教学目标是形成价值观念。 11.基本的信任感是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由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13.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14.认知内驱力以知识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15.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16.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1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①前习俗水平(0-9岁):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②习俗水平(9-15岁):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普通伦理取向阶段。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8.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是低。倒U关系。 19.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0.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流派。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21.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22.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从范例中学习。

第二章水准测量.doc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3.用水准仪测量地面点高程,在一个测站可以测量多个未知点的高程。 (√ ) 4.在水准测量中,后、前视距大致相等的目的是消除十字丝横丝不垂直竖轴的影响。。(×) 7.地形图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 1、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 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B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4、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号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2.水准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望远镜、水准器 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D.照准部、水准器、基座 7.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为安置仪器、________、瞄准、________和读数。 8.在水准测量中,若两点高差为负值,则说明前视点比后视点________。 1.设水准点A的高程为H A=23.058米,欲测设B点高程为24.670米,将水准仪安置在A、 B两点中间,读得A尺上读数为2.152米,试计算B点前视应读数,并说明测设方法。12.管水准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f h= f h容=±12n 3.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为( ) A.安置仪器、精平、读数 B.安置仪器、粗平、读数 C.安置仪器、粗平、瞄准、读数 D.安置仪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2.水准仪上的管水准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圆水准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3.三、四等水准测量时,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是为了消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3.在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32.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观测程序如何?每一站应读取哪些读数? 2.测定地面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所用的仪器为____________,工具为____________和尺垫。 3.水准路线是进行水准测量的测量路线,其基本布设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闭合水准路线和支水准路线。 5.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一条_________视线来测高差。 2、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二章水准测量 单选题 1、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A)。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B)。 A.高于前尺点B.低于前尺点C.高于测站点A.等于前尺点 3、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什么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A ) A.水平视线 B.倾斜视线 C.横轴 D.视准轴 4、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 1.124m,前视读数为 1.428m,则B点比A点( B )。 A. 高 B. 低 C. 等高 D.无法判断 5、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的(A)能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 A. 视准轴 B. 水准管轴 C. 横轴 D. 竖轴 6、水准测量中,A,B分别为前、后视点,后视读数为1.235m,前视读数为1.450m,则h BA=( A )。 A.-0.215m B. 0.215m C. 0.140m D. -0.140m 7、水准测量中,A,B分别为后、前视点,H A=25.000m,后视读数为1.426m,前视读数为 1.150m,则仪器的视线高程为(D)。 A. 24.724m B. 26.150m C. 25.276m D. 26.426m 8、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则AB的高差为(C)m。 A. +0.188 B. -2.614 C. -0.188 D. +2.614 9、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B尺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B)m。 A. 22.401 B. 22.213 C. 21.812 D. 20.812 10、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0.425m,B尺读数为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B点高程为(C)m。 A. 15.976 B. 16.826 C. 14.024 D. 13.174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课程组织 1、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合成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2、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课程评价之父 1、确定目标(目标) 2、选择经验(内容) 3、组织经验(方法) 4、评价结果(评价)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关注过程 鼓励探索 3、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1、纵向和横向组织由浅入深打破界限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关注学科关注人 3、直线式和螺旋式前后知识是否重复出现 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2)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校

概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 作用: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 排 构成: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中心、核心)、学科 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设置 概念: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 作用: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 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构成:前言、课程目标(中心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 议、附录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和分科展开 3、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 概念: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 视听材料 作用: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首要原 则) 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 4、课程评价

(1)概念 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预期目标,关注计划关注预期 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关注实际关注非预期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