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理念与实施效果

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理念与实施效果
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理念与实施效果

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理念与实施效果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23:03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叶剑平张有会

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的顺利推进,主要得益于适时利用国家的方针政策,当地政府的资金充足的财政支撑以及华明示范镇本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综合分析天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的实施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指引土地综合整治按规划、有目的,科学合理的顺利开展。这些思想理念也是华明示范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走城镇化道路,

实现城乡统筹的特征表现。

一、价值层面

天津市东丽区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华明示范镇,从价值层面,一方面显化了农民宅基地的价值,实现了富裕农民,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经济的集约发展。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的

建设要求。

(一)宅基地价值显化,实现富裕农民,达到城乡统筹发展

华明示范镇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的口号是——使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其实质是一个价值等式,即“农民+农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城镇居民+城市土地+就业+保障+市民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图6-1)。

图6-1“宅基地换房”的价值等式

在前面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考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城乡均等化,具体包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生活均等化。而华明示范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充分表明了,土

地综合整治对这两方面的实现。

1.生活均等化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华明示范镇农民的家庭财产大幅增加:根据对天津

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农民置换前后的财产估价,农民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估价2~5万元,三口之家在示范镇置换一套90多平方米住宅,价值超过40万元,增值10~20倍,使农民家庭财产大幅增加,不仅如此,为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华明示范镇还确定了每人补偿7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指标,相当于每年实现至少3000元的收入。加上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实现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达到了城乡统筹发展。

另外,华明示范镇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过去在农村,农民生活用水是村子里的机井,做饭、取暖依靠烧煤炉子,村子里的道路、活动场地等条件都很差;现在搬进了楼房,自来水、煤气、地暖、太阳能热水一应俱全,每天吃完晚饭还可以在小区专门修建的活动场地扭扭秧歌、跳跳舞,实现了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华明示范镇的土地综合整治中,还包含重要的“土地换保障”思路,而这一思路才是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唯一可靠和可持续性的安置模式。只有失地农民用土地换回了生存权,就业权、发展权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华明示范镇为例,他们为换房的农民提供了社会保障和就业促进的各项措施。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征收补偿、土地出让金返还和市、区两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就业促进措施包括:面向全市企业推介、输送人才;在本区域企业安排物流、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设立新区居民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农民,开设驾驶、电焊、保洁等课程,提升农民工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这种

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对农民的利益做到全面的保护。

2.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大难题是农民众多且居住极其分散。因为农民居住十分分散,农村公共服务共享率低,致使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就非常高。如果能让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则可大大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率,从而极大地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而建设小城镇就是集聚农村人口的有效途径。为集中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口解决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问题,要比他们分散居住在农村提供相同的服务要节约许多倍。若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农村城镇化,将现有农村人口的一半吸引到城镇居住特别是到小城镇居住,那么为他们提

供公共服务就要容易得多。同时也为另一半仍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也需通过村庄整治相对集中居住)提供公共服务创造了条件。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将原本分散居住的12个行政村近5万农民集中居住在华明示范镇,并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物业管理,小区内从学校、医院、商场到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均十分完备,有的农民说,华明示范镇的居住环境要比天津市区的大部分小区还要好。居住在华明示范镇的农民享受到了比城市中心还要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再加上华明示范镇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学校的建设对于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非常重要,通过设立同城市相同的学校,这些农民的孩子可以有机会获得和城里孩子等同的教育机会,使这些下一代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化。

图6-2 华明示范镇规划图

(二)实现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自2001年8月农业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的通知》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下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小城镇的工业得到合理集聚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城关镇及重点镇从根本上改变了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步改变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结构,有效地破解了土地利用、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

华明示范镇作为天津市东丽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区,充分发挥了华明示范镇的自身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1.工业的集约化发展

华明示范镇南依津汉公路和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北靠北环铁路,东邻华明新家园和东丽湖旅游度假区,西接华明经济功能区。距北京市四环线120公里、天津市中心区10公里、天津港30公里、天津国际机场3公里。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华明示范镇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传统外,还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科学划分居住、服务、产业等功能区,形成布局特色,实现工业的集约化发展。

华明示范镇选址在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加工区附近,并为二、三产业发展留出足够空间,沿津汉公路一带预留了130公顷的经济功能区,建设运输物流服务园区,为今后产业立镇、产业兴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全镇八大支柱产业,包括包装、食品、通讯电缆、电控柜、化工、编制、造纸、汽车销售及其检测维修,涌现出华明集团、有容帝

康线缆公司等数家年产值上亿元的大企业。

2.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华明示范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前,许多农户已经不再以粮食生产作为生活来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出效率不高。根据规划,华明示范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后的宅基地复垦将进行设施农业的建设。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必然要求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12月20日,东丽区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区开工。该复垦项目将在华明示范镇的原胡张庄、永和村这两个村原址上建设一座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园。这也是天津市首个宅基地换房地块正式恢复耕地的项目。

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将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该园区位于津汉公路两侧,占地2126.7亩,拟建二代节能温室573栋,智能连栋温室2栋,形成生态景观带、水景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观光区、设施种植区、农产品加工配送区和设施葡萄区“一带五区”的新格局。园

区计划于2010年4月建成投产,预计总投资1.66亿元。

(三)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城镇化提供支撑

方面的维护。因此,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时,必须保护好农民各项权益。华

明示范镇在这一方面的举措十分完善。

首先在项目前期,华明示范镇政府便充分考虑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并组织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政府坚持自愿的原则,绝不强迫农民搬迁。到2008年10月,华明示范镇已迁入村民39860人,入住村民占全部农民的比例达到85%,这说明华明示范镇的这项举措是深得百姓们的满意的。

同时,华明示范镇政府对进城的农民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首先,对接受搬迁的农民给予合理的补贴,以降低他们进城后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其次,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使村集体有自主经营的实体经济,农民在产权量化的基础上取得股权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并且,华明示范镇对于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也高度重视。目前实行的“四金”(薪金、股金、租金、保险金)政策,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华明示范镇还建立了财政供养为主,集体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帮扶为辅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建设区级敬老服务中心,力争全区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现在全镇从16岁至55岁的适龄人员中已有88%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剩余农民因还有部分耕地,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00%的农民上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达到规定的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可以享受到平均每月470元的社会保障金。80岁以上的可享受平均每月570元的社会保障金。

全方面、多角度保护农民权益的措施有效而有力地提高了进城农民的生

产、生活水平,也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先行,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规划先行,就是要保障项目不滞后、不落后,使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

华明示范镇政府为了全面提高其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确保中心镇规划落到实处,实行了总规划师制度,由区政府聘任的总规划师统筹安排并全权负责中心镇规划编制、实施以及建筑、环境、市政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并且以文件(《天津市中心镇总规划师制度》)的形式规定了总规划师制度的具体要求,如聘任条件、总规划师职责、有关单位职责及奖励办法等。

由于规划和实际操作的衔接紧密,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的宅基地换房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较短,项目从施工到完工,只有一年零三个月(2006

年6月到2007年9月),完成了5.618平方公里区域的基础配套工程,建设

农民还迁住宅及公建设施155万平方米。这也从建设进度上保证了土地综合

整治工作的成功。

(三)政府主导,市场化操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华明示范镇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前期的规划、资金的融通,到之后的小城镇建设,都是政府主导,这样可以使政府统筹各个环节,并能根据每个阶段的进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东丽区政府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综合考虑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在土地综合整治的融资、建设、管理等环节积极引入市场化操作,减轻了自身管理和财政的负担。这样,既在实现各方利益主体财富最大化的情况下,也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

图6-3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新房一景

东丽区华明示范镇的土地综合整治巧妙地避开了“征地”这一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敏感问题,通过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的方式实现城镇化。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充分尊重民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让农民了解政策内容,通过拆迁还迁申请、宅基地换房合同、房屋置换协议等6份法律文件)进行自愿申请,达到90%以上的申请方可启动项目。对于不理解、不愿意的村民,也绝不采取过去的强拆、强搬的方式,去留自由。这就保证了政策符合村民利益,具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

三、生态层面

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得以良好发展的同时,若想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忽略生态效应的重要性。华明示范镇的口号是构建的是生态、和谐、宜居的小城镇,它在生态方面也积极推出多项举措。

华明示范镇在新居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特色。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华明示范镇结合原有湿地,规划建设了街景公园和景观湖,保留了原田埂的数千株旱柳和果树,形成特色田园,园区绿化率平均达到40%以上;并且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和燃气能源以实现低碳节能环保,扩大雨水、中水利用,实施垃圾不落地管理,采用地热温泉集中供热。开辟清洁能源使用渠道,推广节能环保型建材,从而使社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并且华明示范镇还建立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湿地文化博物馆,使居民在享受新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重温了浓郁的地域文化。

图6-4 生态、和谐、宜居的华明示范镇

天津市东丽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是在广泛征求农民意愿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业转移,明显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文明程度,享受城市化成果,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根据以上分析华明示范镇土地综合整治理念的三个维度,可以看出华明示范镇的项目运作坚持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它是对实现城乡统筹道路而进行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突破。东丽区所做出的成绩也为许多正处在城镇化改革迷雾中的中国小城镇指明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

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内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7年-2010年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农地整理(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从检索结果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 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所获检索文献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地整理文献研究评述 农地整理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以合并地块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而后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农地整理活动和理论研究。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方法就农地整理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最近十年农地整理领域国外、国内研究进行总结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9年-2010年学术论文, 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等。检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4篇(2003-2009);博士学位论文11篇(1999-2009);硕士学位论文138篇(1999-2009);检索到外文期刊(SSCI来源刊)学术论文26篇(1997-2010)。从检索结果中提取相对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综述用到的文献作简要评述。 1 国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 国外的农用地整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较早。例如德国土地整理起源最早,在1250年巴伐利亚州进行以地块合并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德国农地整理的目标随社会经济发展,从单纯零碎地块归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向追求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变。俄国的农地整理起于18世纪,并设计专门学校研究农地整理的技术和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农地整理工程技术体系。澳大利亚的土地整理发端于矿山复垦,侧重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西欧国家的农地整理重视对农地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本文将国外关于农地整理的文献按研究内容来划分,比如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农地整理的目标和方法论、农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综述。 1.1 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 农地整理是改进土地耕作效益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工具(Petr Sklenicka,2006)。【1】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碎化,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我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 我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津政发〔2011〕2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发挥民间投资重要作用 (一)深刻认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民间投资规模已达到2664亿元,居各投资主体首位,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仍然较低,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区县、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观念,把扩大民间投资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二)加快确立民间投资主体地位。除政府投资发挥主导作用的

领域外,其他领域尤其是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尽快确立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使民间资本成为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主体,在大多数行业发挥重要作用;要确立民间投资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使民营企业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体。“十二五”期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46%。 (三)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发展环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推动民间资本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外向发展,不断提高竞争力。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财税扶持和融资支持,营造各类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各类载体和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为民间投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四)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确立民间投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对民间资本依法开放;凡是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投资设置任何附加条件。 (五)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地方铁路、轨道交通等项目。鼓励直接投资河道治理,并可享有旅游经营权。鼓励参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火电站及热电联产项目建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土地整治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进程,并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及城乡统筹管理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基于以上因素,对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及展望,旨在切实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进程;展望 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的工作重点就是协助各类工程对土地资源中土壤、水文、道路及林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治理,从根本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因此为切实发挥出土地整治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认清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土地整治管理机制,提升土地整治的效率及质量。 1、我国土地整治研究进展分析 1.1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增长,对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部分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实践与推广。而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将宅基地与承包土地分开,并将搬迁及土地流转等置换为城镇房产的两分两换模式[1];第二,结合农村发展实情的都市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第三,拆旧建新土地整治模式;第四,滚动发展归村并点、村庄内部改造及城中村等综合土地整治模式;第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小块并大块模式等。 1.2土地整治规划的研究进展 土地整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及复杂性的长期工作,其对于土地关系、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调整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对土地整治的实际工作进行实时的引导及调整。就目前来看,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所积累的经验无法解决土地整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将严格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升土地整治执行力度作为当前重要发展战略,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监督,促使土地整治规划朝向系统化与政策化发展。 1.3土地整治评价的研究进展 现阶段土地整治评价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物元分析理论,构建起关于土地整治下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第二,在农户中采用调查及分析年鉴数据的方法,对土地整治模式实行以来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及评价[2];第三,采用多层模糊分析法,以更好的构建起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系统;第四,采用理论分析及专业咨询分析的方法,制定出明确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第五,应用各序结构分析法,建立起模糊环境中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 1.4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为从根本上发挥出土地整治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构建起一系列集工程化、标准化及信息化的土地整治技术方面的[3]。同时为积极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在土地整治技术研究过程中,还设计出了农地整理灌排沟渠生态化建设及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并从中央、省级及县级入手,构建起了土地整治三级监管信息管理机制,通过结合现阶段较为成熟

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全市2015年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指示,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紧扣永昌县实际,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将土地整理和村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工程相结合,按照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整理,是永昌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要求。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缓解人地紧张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水源镇北地村,东临朱王堡头沟村,南靠永宁村,西至永宁村,北连东沟村,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导致项目区耕地零散,交

通不便,水利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只有将土地加以开发整理,配套基础设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该项目本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渠(井)路、林、田、电综合配套,从而达到增加耕地总量、提高耕地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项目区概况 1、位置与范围 永昌县位于东经101”04’35”-102“43’27”,北纬37。47。ZI。-38。39,58。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接民勤县,西邻山丹县,北接金川区,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东南与武威市为邻,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接壤。东西长144.1km,南北宽97.1km。总面积5876.7km2.约8815029.9亩。 项目区位于位于东经102”39’35”-102”40’23”,北纬38O 19I 04。-38。181 05”,位于水源镇北地村,东临头沟村,南靠永宁村,西至永宁村,北连东沟村。水源镇距武威市32公里,距金昌市46公里,属于武威和金昌两大经济板块交汇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金武公路、永民公路横穿全境,镇域面积470.84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汉沽大田示范小城镇项目框架协议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大田示范小城镇项目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管委会 天津市汉滨投资有限公司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二0 —年二月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大田示范小城镇项目 投融资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管委会 乙方: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丙方:天津市汉滨投资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汉沽区大田示范小城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二)本项目需获取的行政许可及支持文件: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该项目建设的批复、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项目立项的批复、天津市规划局对该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影响报告的批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 (三)建设地点:汉沽区大田镇。 (四)建设周期:以甲方批准的乙方工程进度计划确定的标准工期时间为准,暂定为36个月。 项目建设范围: 1、还迁区及非经营性公建的建设,占地面积为42.57公顷(合638.6亩),其中还迁住宅区占地32.77公顷,非经营性公建占地9.8 公顷,总投资约165641万元。 2、项目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总投资约131679万元。

3、项目区的绿化,总投资约3365万元。 3、以上数据仅为初步测算,实际数据以实际发生为准。 4、项目区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征地拆迁费用约为81,000万元。 二、合作方式 (一)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上一条的建设范围所列内容,暂定 总投资约47.69亿(暂时按调整后容积率1.8计算,具体估算见附件1 )。 (二)本项目由丙方和乙方联合成立项目公司。丙方占项目公 司股权的40%,乙方占项目公司股权的60%。后期项目实施中根据资金需求情况,双方陆续出资本金。并且乙方保有按甲方出资额受让丙方所持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的权力。 (三)本项目范围内的征地拆迁由甲方负责包干,除征地拆迁外的全部工程由乙方施工。项目建安工程费测算按天津市相关专业工程预算基价及配套文件基础上取费,施工过程中市场价格信息参照施工当期天津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天津市工程造价信息》中的基准价和当期天津市有关文件进行调整计取。造价信息价格中未包括的,以甲、乙双方共同确认的市场价格为准。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甲方负责协调天津市发改委调整规划条件,包括:调整项目概算,由原来的26.24亿调整到47.69亿。出让区的总体容积率调整到1.8以上;出让区原规划居住用地调整为住宅及配套商服用地性质;假日酒店21.65公顷调整为高档住宅区15 公顷,酒店6.65公顷。以及调整出让土地分块:原规划居住用地109.9 公顷(1648.5亩)分割成16块地出让,每块地6.87公顷(103亩), 建筑面积约12.4万平米。并负责协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之研究 在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农村居民点废弃导致的大量废弃土地、生态景观风貌受损、土地污染等。土地工程是通过工程手段,把未利用地变为可利用地或把已利用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当前土地整治施工中更多地关注新增耕地数量,而作为配套工程之一的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相对被忽视。本文对于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途径进行了研究,希望为以后的具体工作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标签: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农田生态 一、生态景观建设土地整治的生态景观 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沟渠以及道路等要素构成的农田景观,从生态景观学来看,实质上是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的有机构成。耕地等斑块是物种的聚居地,其大小、形状等特征对区域景观构成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沟渠道路等廊道对于构建生物迁徙通道或者形成迁徙屏障起到很大作用。在实施工程过程中会对项目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景观。例如轻视生态系统循环作用,致使本来担任生态景观功能的各种廊道被过度硬化,阻碍了生物的迁徙途径等。 田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如下。 农田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田块,其承载了作物种植、生物居住等诸多功能。田块布置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农产品产量,农用机械的有效使用,排水灌溉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动物昆虫的栖息与迁移,土壤中微生物的演替,土壤肥力保持等。因此,土地整治中,田块的生态景观建设至关重要,包括田块形状、方向等要素。田块的长边方向通常是播种和耕种管理的主要方向,也是末级灌排渠道、田间道路以及防护林带的方向。田块方向选择关系到作物的日照、灌排条件、机械作业方便与否等。根据土地整治经验,田块方向确定的几个要求: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田块方向应保证作物从早到晚一天当中能吸收尽可能多的光热。方便田间机械作业,特别注意坡度对机械作业的影响。对水土保持和排水有利,如尽量让田块方向沿着等高线配置,保护地表水流和土肥。对防风有利。风害地区防风是重点,应该在田块长边方向沿线配置主林带,沿田块短边方向配置副林带,构建护田林带。 二、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应对策略 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进程,实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以景观生态化的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土地整治正当其时,除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前述研究提出的生态景观化建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

唐家湾镇会同村实验基地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员:周皓1104010082 徐朝晖1104010047 叶子健1104010068 陈淑华1115010016

目录 1项目简介 (4) 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4) 2.1项目背景与意义 (4) 2.2项目的必要性 (7)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 四.项目区条件分析 (9) 4.1自然条件 (9) 4.1.1地形地貌 (9) 4.1.2气候 (9) 4.1.3自然资源 (9) 4.1.4自然灾害 (10) 4.2区位条件 (10) 4.3基础设施条件 (10) 4.3.1农田水利设施 (10) 4.3.2交通设施 (10) 4.3.3生态设施 (11) 4.4社会经济状况 (11) 4.5现状概况 (11) 4.5.1用地现状 (11) 4.5.2限制性因素 (11) 4.5.3 水资源平衡分析 (12) 五.项目规划 (15) 5.1规划原则与目标 (15) 5.1.1整治规划原则 (15) 5.2整治规划定位 (15) 5.3建设目标 (15) 5.2 土地平整方案 (16) 5.2.1土地平整工程方案 (16) 5.2.2农田水利工程方案 (17) 5.2.3田间道路工程方案 (18) 5.2.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 5.2.5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18) 5.2.6土地权属调整 (18) 5.3土地平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田块内部平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坡改梯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农田水利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输配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电力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田间道路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6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 (18) 6.1项目投资分析 (18)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5673139.html,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者:赵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摘要:当前土地整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整治不仅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评价大纲;监测跟踪 中图分类号:D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整治作为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利用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活动进行安排与协调。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环评法、规划环评条例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国策的需要。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对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环境状况。 1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较规范的决策过程,可以从规范决策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在决策过程中贯穿规划的相关评价活动,这样才能协调规划环评的程序。规范性决策学要求按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来制定决策,决策的制定过程分为确定问题所在,提出决策的目标、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和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3个阶段。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拟定备选方案是决策的基础,方案的选择则是决策的关键[1]。根据上述理论,可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分为4 个阶段:制定评价大纲、 评价实施、评价总结和监测跟踪。 1.1 制定评价大纲 1.1.1 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包括对土地整治规划的层次性、目标、作用对象、涉及领域、实施区域与时段等进行初步研究。 1.1.2 规划区域内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现场调查 收集规划区内以及可能影响到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需要时进行现场调查。1.1.3相关规划的类比与分析包括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内容,了解该规划编制的目标、背景等情况。

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土地工程的研究进展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对土地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不同的称谓,如土地整理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同的称谓所指代的意义不同,或者说具体的工程内容有所联系和差别,但是在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土地工程”。1886年,巴伐利亚(现属德国)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签署的第一部土地整理法律中提出了“土地整理”概念,这是土地工程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 一、国外土地工程研究进展 (一)德国 德国的土地工程历史悠久,始13世纪。最初只是局部的,如对河流进行改造等,到16世纪,开始进行如合并农地、改造河流、迁移农庄等工作。1886年制定第一部土地整理法,为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行了合并分散的田块及调整田间道路。从整体看,20世纪前德国的土地整理的目的主要是小块并大块,以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1918年德国颁布了农地整理法,以保证农业生产用地和提供建筑用地。从20世纪30年代起,高速公路及公共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准备土地及规则地块。1937年德国统一制定了土地整理法。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7月14日颁布了联邦第一部《土地整理法》。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地整理的目标逐渐提高,内容不断增加。1972 年明确提出土地整理的内容,增加了村镇改造、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土地整理研究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乡镇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来实施其发展计划。进人20世纪90年代,土地整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乡村生产条件,如通过田块调整、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在克服和减轻土地利用中的结构性障碍,降低农林经济的生产费用和劳动消耗的同时,协调农业利益与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持的要求,改善乡村的生存条件和景观环境。在技术研究方面,德国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理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并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通过土地整理,改善经济条件、居住条件、保护环境、保护景观,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其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胡振琪,2007)。 (二)俄罗斯 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措施可追溯到15世纪,莫斯科王国时代(15世纪到17世纪)按照职位分配土地;1765年开始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与划界;1789年,为了适应当时土地整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土地整理大学,即现在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土地管理大学,培养了大批的土地整理人才;19世纪上叶,俄罗斯实行了土地特别丈量,促进市场上土地“周转”的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集约化;在1861年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的土地整理,主要目的是由国家掠夺农民的土地,渔利于地主;1905年革命以后,实行了斯托雷平土地整理。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920年,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把没收来的地主、官僚和寺院的土地转交劳动农民使用;1921?1927年,在175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培训讲义[详细]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培训讲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

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示范小城镇试点建立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发文字号】津发改区县[2008]933号 【发布日期】2008.12.08 【实施日期】2008.12.08 【法规类别】城乡建设【唯一标志】17083083 【全文】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示范小城镇试点建立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指导意 见》的通知 (津发改区县〔2008〕933号) 各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办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总体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农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在总结一批、二批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示范小城镇试点建立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示范小城镇试点建立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二ОО八年十二月八日 关于示范小城镇试点建立规范的 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示范小城镇项目建设管理包括征地、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移交等阶段,管理目标包括投资、质量、安全、进度等,整个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科学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统筹和协调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华明镇等先期开展试点的单位,在这方面探索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为了规范示范小城镇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将农民安置住房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廉洁

工程、名符其实的示范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建立运转高效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 示范小城镇项目建设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由区县政府组建的投融资建设平台,承担项目甲方的各项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高效,保证工程的统一指挥。要集合经验丰富的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精诚团结,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同时,要强化公司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有管理程序和流程可以控制,有管理记录可以查询和追溯,各项事务都有专人管理落实。 (一)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项目建设管理遵循的原则和指南,是项目管理执行和控制的基础。为规范、强化项目管理,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管理的范围和深度,让建设单位人员掌握自身职责范围和权限,参建单位人员了解建设单位的管理方式和措施。 (二)有序可控 规范项目管理程序和流程,明确各方职责和具体事务操作方式、次序。建设单位应结合实际,对项目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细化,明确责任部门和交接界面,做到部门各司其职,交接界面清晰,流程有序可控,尽量避免日常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三)有据可查 在明确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项目管理有效载体(主要是管理表格),加强记录,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追溯机制。建设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工作管理资料,做到行为有记录,管理可追溯。其内容应包括业务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如有效文件目录、变更台帐,下发的各项通知、检查记录以及各部门协作记录、要求等。 (四)有事必管 建立作业分解和责任到人机制,建立职责范围分配表,明确管理范围和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落实,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奖优罚劣。 二、落实好相关技术标准 示范小城镇要严格遵守国家和我市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一)落实住宅设计标准 小城镇项目的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执行好相关技术规范,落实好住宅面积、采光等要求,本着从实际出发,结合农民的生活习惯特点进行设计,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正常生活。 (二)落实建筑节能标准 按照住宅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建节能设计标准,我市从2005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住宅项目实行建筑节能65%的标准(三步节能),2005年10月1日起,公共建筑实行节能50%的标准(二步节能)。示范小城镇建筑要继续严格按照我市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三)禁止使用粘土制品 为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在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示范小城镇要继续坚持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制品,推广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四)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土地整治是目前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土地整治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布局和提高整治效率的前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基于2010-2016年间土地整治相关的文章,参照土地整治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对比土地整治的适宜性评价的不同形式和,对评价方法中应用的模型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揭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土地整治;适宜性;展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大型、特大型城市不断向周边附属区域扩张,城镇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加剧了人地矛盾的演变。土地整治是目前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主要手段。随着土地整治活动的大规模推进,以耕地整理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农用地质量尤其是耕地质量必将成为未来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此,针对耕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基于2010-2016年土地整治适宜性方向的文章,通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集中论述基于不同类型用地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同方面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主要以年代顺序和观点比较相结合的综述方式,对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予以分析预测,研究结果以期揭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各地政府及相关技术单位做土地整治适宜性分析提供参考。 1、国外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 21世纪以来,土地适宜性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GIS技术在适宜性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其中地质适宜性评价、农地适宜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景观评价等国外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GIS的基础之上,随之采用多指标决策方法、人工智能方法、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方法等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多指标决策法其优点是大大降低了人为工作量,可以有效的整合数据;其缺点是,决策者对指标选择的喜好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适宜性评价的全面性。 德国最早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致力于改进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整治时期、致力于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时期、多目标土地整治实施阶段,Dokic Vladan等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土地整理对西班牙加利西亚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土地整理对农地农用起到很好的效果。Homero等提出在土地整治实施前开展景观生态效应的预测性评价有利于土地整理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整理方法的改进。Demetrio Munoz Gielen等人也认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摘要: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从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相关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现在的研究进展,继而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综述、研究展望 literature review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gripper and platform that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mod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an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prospec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1-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时开展土地整治现状研究,关注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使之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土地整治是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土地整理、开发及复垦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土地整治已经由自然性工程转变为综合性社会工程,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节约优先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1.1 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国外开展土地整治实践的历史比较悠久,相关的模式研究也比较成熟,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