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重点

政治学导论重点
政治学导论重点

政治学导论2011年——2012年期末测试重点题目

一、填空题

1、马基雅弗利是第一个使政治学获得独立、同伦理学彻底分家的人,是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4页)

2、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它的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15页)

3、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制度是选举制,有资格的选民介入了权力分配过程。(53页)

4、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党管干部原则下的选举与选拔相结合的权力分配制度。(56页)

5、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知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65页)

6、中国封建国家与西方封建国家的三点不同,可以从国家结构、土地所有制和意识形态上区分。(122页)

7、以政治治理形式或权力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划分,可以将国家区分为集权主义国家和分权主义国家。(127页)

8、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和“生存空间论”。(128页)

9、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263页)

10、政治参与的形式有自动参与、被动参与、动员参与。(292页)

11、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区别。(课件398)

因素与类型政治统治政治管理

行为主体统治阶级组成暴力为基

通常是政府或准政府组织行为客体多数人或少数人社会的多数成员

原则与要求秩序与稳定秩序与效率

目的与功能直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比较明显除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用方式有组织的暴力运用行政与民主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38页)

2、全民公决:在复决意义上,公民投票的作用在于影响国家政策,就政府某项决策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措施或全民重大决策由所在国的全体民众进行投票表决,这在现代世界称作全民公决。是直接民主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受舆论影响极大的政治活动。(课件421张)

3、政府:是国家的组织要素或政治机器,是体现、达到国家目的和行使、表现、执行、解释国家意志的机关。(150页)

4、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互益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民间性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202页)

5、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

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的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68页)

6、弹性化治理:是在批判传统的官僚体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模式,它主张政府机构不能仅仅依靠僵硬的政府组织、一成不变的制度条文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要在变革政府机构、放松僵化的制度,灵活、便捷地服务于地方社区。(279页)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有赖于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有限政府或宪政是政治参与的保障。(课件461,课本318页)

8、政治革命: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根据列宁的解释,政治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与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上层建筑。(课件469,课本323页)

三、简答题

1、国家和政府的区别与联系。(课件208、209)

答:两者的关系: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两者的区别:第一,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

第二,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是,并不等于国家

主权。

第三,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

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

第四,国家在特定社会中代表和实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和意志要求,但是,就其组织构成来看,国家却是统治

阶级和非统治阶级共同构成,而政府的组织构成并不包

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2、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222、223页)

答:(1)传播信息对政府来说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课件342)

(2)影响舆论舆论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也可以使政府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消弱或丧失合法性;(课件343)

(3)设置议程迫使政府解决议程中突出的问题,并纳入到自己的议事日程,许多研究表明,媒体的宣传报道与公众的观念及政府的行为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课件344)

(4)政治社会化对社会公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倾向与态度;(课件345)

(5)监督政府传递信息迅速、覆盖面广;相对独立和清白;有批评政府的传统。当然必须与民众及政治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课件346)

3、政治民主的特征。

答:第一、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条件;

第二、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第三、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第四、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原则;

第五、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第六、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4、利益因素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答:第一,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动力;

第二、利益是人们接受或拒斥、维护或改造特定政治文化的准则;

第三,利益还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利益又规定着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

第五,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利益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利益因素。

5、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课件448、449)

答:(1)、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将夯实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②、互联网将强化政治

参与的体制效用;③、互联网将塑造出全新的政治文化。④、互联网将使民主政治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

(2)、互联网对政治参与主体的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将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②、互联网将强化政治参与的心理动机;

(3)、互联网对政治参与方式的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将使政治参与结构不断分化;

②、互联网将使政治参与渠道更加畅通和完备;

③、互联网将使政治参与手段日臻完善。

(4)、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①、互联网可能导致“参与爆炸”;

②、互联网可能带来参与危机;

③、互联网可能造成非理性参与。

四、论述题。

1、传统型文化和现代型文化的区别。(课件11

2、113)

答: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一般认为,传统型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想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主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体系,认为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缺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领袖崇拜、宗教信仰往往成为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原则居统治地位,人们向往过去,缺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与此相反,现代型政治文化上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它具有下列几个特征:第一,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政治

体系保障着广泛的政治参与。第二,大多数社会成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勇于革新与开拓,他们对政治体系的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流。第三,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2、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缺点。(195页)

答:两党制优点:第一,两党制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民可在两个可替换的政党中作出明确的选择;第二,两党制被看作是一种公平的体制,它鼓励政府更换,防止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地垄断行政权力;第三,两党制被看作是一个鼓励和平的、温和的政治活动的体制,因为两个竞争者都为赢得中间人士而竞争。(课件281)多党制缺点:第一,选民不决定政府,政府是各党讨价还价过程中决定的;第二,某些居支配地位的政党的支持对组成政府至关重要;第三,政党之间的斗争以观念为核心;第四经常导致政治不稳定,政府经常更换(课件287)。一般认为,多党制有一些劣势:(1)选民无法直接决定组阁政党;(2)关键政党影响力超出其选票;(3)多党制鼓励意识形态竞争;(4)多党制导致政治不稳定。当然,简单地将多党制与不稳定相联系也是不科学的(课件288)。

3、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相互影响。(301页)

答:政治参与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课件432)

(1)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变化而变化。

(2)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团体增加。

(3)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

(4)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职能。

(5)对于欧洲国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通常是通过民族国家的建构来实现的。

现代化进程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定与政治参与水平一一对应:(课件433)

(1)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决定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传统也起着重要作用。

(2)现代化是决策中心提升到全国一级,减少了面对面接触机会

(3)经济发展也意味着社会流动的增加,流动中的个人不会或很难有机会参与政治。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政治学导论汇总1

政治学导论 一、政治的性质 (一)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 “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3、政治博弈 类型:零博弈、非零博弈 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4、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研究路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5、从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看,西方政治学可以划分为: 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时期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6、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征是: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合一性 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 7、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本国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府与政治 行政管理们研究组织行为 国际关系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化 制度主义(特点) (1)在制度的含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上的政体论,即政治制度的好、坏问题。

(2)在制度变迁的方向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线性变迁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制度变迁。 (3)在变迁方式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4)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马克思反对把技术与观念的关系简约为技术决定论或观念决定论,而把社会进步看成是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的互动。 (6)在制度变迁的个人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是把偏好和信念看成是被解释变量,而不是相反。 9、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 基本特征: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 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 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理性选择主义(核心要素都直接来自行为主义,方法论是个体主义,核心命题是“经纪人”假设)包括: 社会选择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二) 1、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政治权力(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3、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 以性质划分:(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以组织划分:政府的公共权力、政党组织的权力、政治社团的权力 以层次划分:中央的权力上级的权力 地方的权力下级的权力 以功能划分: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 4、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关系: 价值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 5、权力转化为权威的条件: 合法律性 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陕西师范大学高起专政治学概论考试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高起专 一单选题 1. 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 A.机构体系结构 B.国家统治集团 C.国家政治体制 D.国家经济形式 2. 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 A.民族差异B.民族运动C.政治仇恨D.剥削制度 3.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 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是()A.政党B.利益集团C.压力集团D.社会团体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5.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A.民族问题的性质B.历史文化传统 C.自然环境D.经济结构 6. 中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7. 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8.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9. 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 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 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10.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A.直接利用宗教 B.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11. 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 C.等级制 D.官僚制 12. 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论列宁主义基础》 D.《共产党宣言》 13.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问题 B.权力问题 C.经济问题 D.文化问题 14. “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15. 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6. 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国际会议 B.国际条约 C.国际贸易 D.国际交往 17. 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

政治学导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名词及概念: 政治: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非零和博弈:是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答: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辅助理解: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二、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 性分配的过程。(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三、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第一,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第二,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 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关系的新范式:由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构成的总体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经济产权的基本形式即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决定了制度绩效。第三,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此外,即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四、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答:(1)政治哲学: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 什么”。(2)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究竟是什么。“科学”泛指知识的集合与掌握知识的方法。 五、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答:第一,制度中心论。第二,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第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六、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答:制度主义以各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国家宪法、国家政体、政府形式、权力分配结构等。虽然制度主义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政治学发展的制度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包含着丰富的制度主义方法论。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中所蕴含的制度主义方法论对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的制度主义的一系列概念,诸如作为技术的生产力、作为权力结构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突变方式的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作为最重要社会关系的阶级关系以及制度变迁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等,都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不可忽视的概念。 七、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流派:(1)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视为对行为起着建构作用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程序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14号考 第一章 1.政治的含义:⑴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⑵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学科创始人:亚里士多德 3.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⑴按照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⑵按功能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⑶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 ⑷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划分:静态研究动态研究 ⑸按照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⑴历史分析方法 ⑵经济分析方法 ⑶阶级分析方法 ⑷利益分析方法 5.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⑴社会学分析途径 ⑵经济学分析方法 ⑶心理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 1.利益的含义: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2.政治权力的含义:国家统治机关拥有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垄断性的公共权力.

3.政治权力的主体:国家统治机关 4.政治权力的性质:垄断的公共权力 5.政治权利的范围:特定区域 ⑴政治权利都是有作用范围的 ⑵政治权力如果超出自己的作用范围,就会与别的政治权力发生碰撞 ⑶政治权力碰撞的结果是冲突 ⑷政治权力在自己的范围内不发生作用就是失职 ⑸在相邻的政治之间的范围内的空白地带管理难度增大 6.政治权利的特性:⑴强制性 ⑵垄断性 ⑶自力性 ⑷扩张性

7.消极权利:个人要求国家不得侵犯只能消极的不作为的权利。 积极权利:个人要求国家积极行为的权利 8政治权利的内容:⑴自由权 ⑵参政权 ⑶述愿权 9.名词解释:①自由:一般意义上是指免于外在的强制;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指的是除法律规定禁止以外主体行为皆被许可的一种状态。 ②权利: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做活不做的某种行为的自由;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指的是法律规定并加以保护的自由。 10.权利与权力的区别:⑴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由,是不受侵犯的正当性;权力则是一种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强制力。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一、比较和比较研究 二、政治与政治学 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 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 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

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 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 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 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 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 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 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 一、学科主流的影响 二、主流学科的影响 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 2.人类学与社会学 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 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 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 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1.后实证主义

2.批判理论 3.建构主义 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 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 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 二、激进主义范式 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 2.结构研究方法 3.行为研究方法 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 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 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 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 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 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 A.总统制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 A官僚等级制 B.分权制 C.帝国制 D.分封制 13.A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产阶级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2017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讲义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第七章政府 关键词:政府体制、政府职权、政府行为、行政机关、官僚部门 本章重点:国家是一个兼具实证性与规范性的概念,而政府是国家的实际代表,执行国家的具体职能。本章应重点理解政府体制的基本知识、行政机关的不同类型和官僚部门的行为及影响。 第一节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理论 1.政府是国家的组织要素,广义上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和官僚机构。 2.不同国家政府设置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阶级性质与国家职能。 3.政府机构是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4.两种政府体制学说:

(1)分权制衡: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波里比阿的制衡观念;西塞罗立法与行政分立的思想;洛克对英国体制的阐发;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的系统论述。 (2)议行合一:卢梭的思想启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批判;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苏维埃俄国的政治实践;苏联体制的变迁;中国的议行合一。 二、政府职权理论 1.新古典学派。政府的作用应只限于保护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具体而言: (1)制定法律,维护秩序; (2)界定产权,保护财产; (3)监督合同执行; (4)维护本国货币价值。 新古典学派基本沿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职能观,但是其缺点在于: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无法应对市场失灵。 2.福利经济学派。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具体而言: (1)提供公共物品; (2)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减少经济外部性; (4)限制垄断; (5)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6)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福利经济学派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在成熟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 3.转型国家中的政府作用。在中国这样的转轨国家,政府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除了以上所陈述的政府职能以外,还包括: (1)界定和保护产权,政企分开; (2)培育市场,建立市场机制; (3)提供其它公共物品。 总之,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政府行为理论: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 1.基本主题: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政党政治、官员政治等。

政治学导论

一:如何理解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 答:(1)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 运行。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合法性不仅是一个权力问题,它还涉及到权力和权 威的基础。(2)实现合法性权力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信仰体系为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础,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势力不超过法律。(3)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权力是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支持。人们 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对权威的安排则属于认同,服从不等于认同,权力可能使人服从,但却得不到忠诚。(4)权力和权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权威被所有人当作正当法则接受,权威的行使既为同意者认可,也为反对 者容忍,面对权力人们反对或支持,对权威则是服从。(5)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是关键。它要求: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绩效的有效性;合法性 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6)权威虽然在合法性上产生,但有独立性,反过来会促进合法性的稳固性。 二:如何认识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答: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但这种媒介可能会扭曲公众舆论,公共舆论 并不总是可靠的。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意识并获得政治 立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中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大众媒体在政治社会化中处于何种地位,是一个基本没有悬念、能很快达成共识的论题,那就是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政治教育功能日渐式微,而大众传媒凭借无与伦比的社会穿透力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机构。换而言之,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大众媒介以其超强的渗透性和独有的信息传播效果,对社会成员政治知识的获取、政治信仰的巩固、政治态度的改变以及社会政治文化传承产生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播 较传统的传播方式更能适应政治活动的要求。1.传递政治信息,引导政治舆论2. 影响政治态度,激发政治参与3. 提高政治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4. 树立价值判断标杆,提高受众 思想政治素质。 三:如何认识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的关系?现实政治中有哪些国家形态? 答:(1)国家类型是根据国家基本权力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稳定 性的政治形态,对国家的政治过程和人们的政治观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即使在同一种类 型的国家中,如所谓的自由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还必须分析国家的具体形态。(2)失败国家、依附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自主性国 家。 四:官僚制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认识官僚制与官僚主义的关系?

【自考真题】最新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最新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 本大JK共20小題,毎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列出的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題干】“权威性价值分配说”是以下哪位政治家的观点?()。 【选项】 A.亚里士多德 B. 31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马基雅维里 【答案】C 【解析】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o戴维?伊斯顿的“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考点】政治的含义 2.【题干】无为而治是下列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选项】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道家,老子和庄子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所谓的“无为而治” .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实现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3.【題干】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 【选项】 A.《共和六论》B,《君主论》C.《社会契约论》D,《政治学》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4.【題干】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中,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是()。 【选项】 A.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商人阶级的产生 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答案】C 【解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人阶级的出现。恩格斯称其为“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考点】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的区别 5.【题干】神权论认为国家起源于()。 【选项】 A.神的意志 B.阶级矛盾C,暴力D.人们相互订立契约 【答案】A 【解析】神权论一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考点】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6.【题干】封建社会的四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是()。 【选项】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白耕农占有制 D.国家占有制 【答案】B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地主制经济允许土地买卖:西方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考点】封建制国家 7.【題干】从国家结构方面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o 【选项】 A.中央集权制 B.官僚等级制 C.地产权利等级制 D.分封割据制 【答案】D 【解析】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政治人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治人 一、名词解释 1.政治人(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研) 答: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人总是要处于社会关系之中,但人并不必然要进入政治关系中。一方面,政治制度不发达会限定某些人作为政治人的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即使享有政治权利的人并不必然去享用属于他们的政治权利。政治人指的是进入到政治关系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2.市民社会 答:市民社会是指基于权利观念的平等主体——个人、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所组成的,相对于国家权力拥有自己独立自治空间的共同体,强调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这种共同体是一种具有内聚力和广泛包容性的较为持久的社会组合。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①内部各主体平等;②外部与国家相对独立;③与国家的关系依法双向互动,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国家的权力与市民社会的权利可以相互作用,任何一方都不应当、也不可能将对方置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两者的关系应当统一于有利于整个社会健康存在和发展的有机平衡的状态之中。 3.政治选举与政治投票(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

为方式。政治选票是政治选举的一个方式与途径。它们同属政治参与的方式。 二、简答题 1.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 答:政治参与的历时类型是从纵向历史发展所作的划分,而其共时类型则是从横向表现形态方面所作的划分,其划分标准在于公民是否对于自身权益具有行为能力以及是否作为。 (1)根据这种划分标准,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主要有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等三种。自动参与是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动员参与是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消极参与指的是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 (2)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在政治现实之中并不像在政治理论上那么容易分辨。任何国家实际的政治参与状况,都是动员参与、自动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共时类型的混合,所不同的是三种类型在不同条件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合方式。一般情况下,民主程度高的国家自动参与作用的范围就大于其他类型,民主程度低的国家消极参与的作用范围就大些,而在介乎二者之间的转变过程中的国家动员参与的作用就比较突出。 政治参与的三种共时类型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关系。最初是属于消极参与行为状态的,在他人或政府的劝说或诱导之后,会转变为动员参与行为,动员参与又会逐渐转化为一种自愿地表现公民责任的方式,即内化为一种自动参与行为。反之,最初是自动参与的行为也可能因受到操纵而成为动员参与,当动员参与失败或者参与者责任感遭受打击之后,还可能继续下降为消极参与,如政治冷漠行为。当然,这三种类型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不影响三者作为(3)政治参与类型的内在规定性。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对于分析各国的政治参与状况是很有用处的,它们比单一的投票率分析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共时类型的分析能反映出政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 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 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 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8.弹性化治理的定义。 P219:弹性化治理是在批判传统的官僚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模式,它主张政府机构不能仅仅依靠僵硬的政府组织、一成不变的制度条文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要变革政府机构、放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概念题 1.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 答:(1)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 (2)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2.案例研究法 答: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案例研究法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前者是对该事实本身进行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检验或发展理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3.定量研究法 答: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4.形式模型 答: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的运用最为普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描述、演绎和验证。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用形式模型说明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5.诠释法 答:诠释法是指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事实中蕴含的主观因素,包括: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事实中体现的行为体的意图与观念,这种意图与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建构,文本作者所处环境和自身观念对其诠释的影响等。 6.证伪方法 答: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珀。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

政治学概论真题2012.1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张“无为而治”的流派是( B )1-14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 2.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这句话表明国家是( C )1-22 A.在历史上存在过 B.还会在未来存在 C.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D.国家总会被消灭的 3.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 C )3-66 A.国家形式问题 B.国家结构问题 C.国家的分类问题 D.国家的政体问题 4.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 A )3-75 A.购买 B.分封 C.赠予 D.强占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于( B ) 4-101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6.实现公民权利的最重要形式和保障是( B )5-127 A.法律 B.民主政治 C.权力结构 D.国家机器 7.邓小平理论形成于( D )5-136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办法是通过( A )3-72 A.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资本主义改革 9.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想出划分标准的是( C )6-148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布丹 10.指出国体是“社会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A ) 6-144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列宁 D.马克思 11.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 C )7-184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国家机关是( C )7-179 A.国家元首 B.议会 C.中央政府 D.最高法院 1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B )8-225 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14.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C )8-202 A.剥削制度 B.民族压迫 C.民族差异 D.民族矛盾 15.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未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 C )9-242 A.参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非法政党 16.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 C )9-246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7.亨廷顿认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 B )11-316 A.贵族掌权 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一般大众参与政治 18.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核心是( C )11-328 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B.社会舆论的改变 C.国家政权的改变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 19.南北关系矛盾是指( A )12-399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人大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 课堂笔记精华版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关键词: 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 本章重点: 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含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1. 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 (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 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政治博弈的要素: 局中人(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 政治博弈的规则: 宪法与法律。 3. 政治博弈的类型:

政治学导论重点题

政治学导论重点题 1-1什么是政治?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1-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2-1什么是政治权力? 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 1原则: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 2:实现机制:一人一票的自由选举制 3国家和社会的二元论造成了新的矛盾,形式上政治平等,实际上经济不平等 4实现形式:代议制与选举制相结合 2-3我国国家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 1社会主义民主 2议政合一 3党管干部原则下的选举于选拔相结合的权力分配制度 4民主集中制 3-1什么是政治文化? 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2政治文化的功能是什么?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4-1当代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 3新自由主义 4新保守主义 5社群主义 6民族主义 4-2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什么? 1政治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2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固化和精华。政治文化只有固化为意识形态时,才有稳固的结构体系

《政治学概论》试卷答案

备考重点 相关习题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的含义 识记: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根源的是经济;政治的实际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 的利害冲突。 2.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3.政治的利益性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 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认为:政治主要是指国家的活动。 5.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指统治的意思,主要讲治国之道。 6.对政治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类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 方政治学者的解释;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有五种观点:一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纳为伦理道德;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和智慧的政治领袖来进行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二是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三是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四是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 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五是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简记:道德法律权术公事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