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最新模拟题81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

研政治试题.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高三年级

政治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16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得3分,错选的0分。)

1. 201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西吕梁考察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党

A. 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 紧紧盯住脱贫攻坚——这是我们党近期的中心任务

C. 牢牢抓住山西吕梁——这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地区

【答案】A

【解析】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A项符合题意;我们党近期的中心任务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项说法错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要牢牢抓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这一关键,但不是指山西吕梁地区,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

A. 决定权

B. 监督权

C. 立法权

【答案】C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C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如何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通过法律的是立法权;表决通过国家大政方针的那是决定权;表决通过国家机关人事任免的是任免权;表决通过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的是监督权。

3.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民主集中制

C. 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解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C项符合题意;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A项与题意不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

1949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国家政权,通常是指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政权机关行使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

4. 以下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是

A. 2018年起我国将从部分地方试点运行逐步推行电子车牌

B.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歌法

C. 我国为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提出“中国方案”

【答案】B

【解析】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法制,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社会建设,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经济建设,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5. 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上述观点表明了

A.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一个中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C. “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答案】B

【解析】材料观点表明了“一个中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符合题意;AC项均不能准确诠释题目观点;正确选项为B。

【点睛】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即国务院。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两者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才能

A.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C.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答案】A

【解析】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的必要性,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2)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军队建设。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军队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积极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的形势下,我军的建设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推进军队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 建设强大的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也是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

①要努力增强国防观念。要从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强大巩固

国防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使命感,自觉履行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②要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③要积极履行公民的国防义务,用实际行动参与国防建设。

我国《宪法》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我们青年学生要从加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高度,自觉地履行公民的国防义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

7. 2017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APEC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着

A. 国际社会的管理者和国际争端的调节者的作用

B. 国际集团安全机制和多边安全体系的核心作用

C. 对国际经济、科技等协调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C

【解析】APEC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着对国际经济、科技等协调和发展的积极作用,C项符合题意;APEC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不能发挥国际社会的管理者和国际争端的调节者的作用,A项说法错误;APEC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政治性组织,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1) 国际组织是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的目的和任务,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的一种常设性议事机构。

(2) 各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从绝大多数国际组织来看,它们是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交往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8. 2017年11月13日,李克强总理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时表示,中韩日前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一些共识。妥善处理“萨德”问题,扫除中韩关系发展的障碍是两国的共同意愿,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可见,国际关系从本质上看是由

A. 国家利益决定的

B. 共同利益决定的

C. 大国利益决定的

【答案】A

【解析】妥善处理“萨德”问题,扫除中韩关系发展的障碍是两国的共同意愿,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可见,国际关系从本质上看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A项符合题意;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上的平等权,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变化,有多方面的因素,从本质上看,国家利益是决定性的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要的是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中包括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基同的利益,也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不同利益则是国家问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9. 2017年1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以弥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国务院此举体现了国有资本

A. 保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 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C. 都按市场的“工作原理”运作

【解析】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此举体现了国有资本保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A项符合题意;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单位和个人,B 项说法错误;国务院此举体现了国有资本服从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人民利益的需要,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我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引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经济力量。

②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③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国有经济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的经济分析离不开()等一系列工具。

A. 边际分析

B. 经济数据

【答案】B

【解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的经济分析离不开经济数据等一系列工具,通过数据的分析调节国民经济运行,B项符合题意;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故A项与题意不符;科学抽象不属于经济分析的系列工具,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经济数据是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在于

A. 抓紧粮食生产

B. 转移富裕劳动力

C. 解决“三农”问题

【答案】C

【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C项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2.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主要表现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A.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B. 生产关系、地缘环境和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领土主权和人口因素

【答案】A

【解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主要表现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A项符合题意;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同A。

【点睛】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3.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系统而存在的。各个器官之间在病变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只有从整体上去分析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出病根,辩证施治。中医学采用系统方法医治疾病符合唯物辩证法

A.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B.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 要抓住关键性部分

【答案】A

【解析】中医学采用系统方法医治疾病符合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是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看问题,A项符合题意;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我们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好局部,特别要抓住关键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

14. 作为思维方式,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A. 部分与整体、系统与要素之间关系

B. 个性和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C. 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作为思维方式,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A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归纳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原则,获得对一般事物的认识;演绎就是运用一般性原理、原则,推导出新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活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是人类的认识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15. 以下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是

A. 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这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

B. 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民族生活的实际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行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选择

【答案】B

【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民族生活的实际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C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16. 党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A.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社会变革

B. 占人口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农民群众

C. 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项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而不是起作用的人们,A项说法错误;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人民群众的范围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并不是指农民群众,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第17-20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得3分,次佳答案得2分,错选得0分。

17.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因为

A. 价值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B. 价值观引导着人们选择人生道路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传统美德

【解析】材料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价值观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选择,B项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并不就是传统美德,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是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新目标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A.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答案】A

【解析】“分两步走”的新目标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的变化,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A项符合题意;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事物无限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19.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18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2018年1月选出。以下对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认识正确的是

A. 参加民主选举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

B. 从政治参与的形式来看,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程序民主

C.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权力的实现程度

【答案】B

【解析】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从政治参与的形式来看,属于程序民主,B项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对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认识,C项强调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在人民普选基础上产生的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人民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如下特点:(1)人民代表权力的源泉在于人民;(2)人民通过人民代表掌控国家权力;(3)人民与人民代表权力委托关系的成立必须经过法定程序;(4)人民对人民代表的权力委托是有期限的。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每届任期5年。实行任期制,可以不断更新人民代表队伍,使其永葆青春活力,也有利于加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和淘汰不称职的代表。

20.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B. 提供了健全的法制保障

C. 维护了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答案】A

【解析】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A项符合题意;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这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中心,中国方案唱响全球,取得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运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知识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

(2)消费、投资、外贸出口被称为拉动需求、推动GDP的“三驾马车”。其中,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有人认为,伴随着外贸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会使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注: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答案】(1)上升(增长)趋势。

实现对外开放政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又能满足多方面需要,使进出口贸易双方都得益。

因此,要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

(2)上述观点正确。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充分重视内因的基础上,创造和利用(外因)为事物发展创造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根本原因。所以,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减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出口(外需)是推动GDP的动力之一,我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为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甚至偏高的现象,是以内需为基础的,增强我国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力。

因此,立足(内因)内部需求,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基础上,发挥(外因)外部需求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它们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对外开放为情景,综合考查哲学与经济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内因与外因关系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知识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本题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由图中可以得出上升(增长)趋势;第二小问,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可以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我国会过多依赖别国,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三、论述题(共20分)

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小米: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

在“创新驱动发展”已经以文件形式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增长点、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