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序列教育

德育序列教育
德育序列教育

介休五中90班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

段艳霞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和《中学德育大纲》精神,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按照每个阶段的德盲目标要求,通过由浅入深的主题系列活动,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素质全面、特长鲜明、关心热爱集体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之目的,特制定此德育工作序列化实施细则.

二、德育工作序列化特点

初中阶段侧重行为养成教育和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八大习惯”和健全人格.序列化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在学校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上共性和个性特点,并结合常规教育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系统教育,它具有教育的超前性、渐进性、科学性及针对性强,内容全面等特点.庾岭中学的德育序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如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思想道德的发展,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安排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三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看电视、讲故事、讨论、劳动、春游、参观、体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道德准则,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感.

三、初中阶段德育目标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识的常识.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创新工作模式

化大为小工作模式.我们每年都在“六一”“十一”“元旦”等特殊日子开展大型示范性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实际上参加的还是部分学生,而且是好学生,德育效果值得商榷.针对这一点,我们把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放在了升国旗、晨会、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一是早安排,在期初德育计划中即将本学期升国旗、晨会、班会的时间、内容、主题一一安排,让班主任心中有数,提前准备.二是加强检查,及时通报.在升国旗、晨会、班会时,除了学校领导进行检查外,辅导室还要进行检查,看老师的准备是否充分,看学生参与是否积极,看效果是否突出,并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

1、道德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现代文明方式和交往礼仪的教育以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观念教育.

2、劳动教育.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拨草以及必要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

精神和有关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由总务处安排,班主任和班委协助做好组织工作.并给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任务,进行劳动技能比赛.

3、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课和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特长.此项教育由学校团委、校医、心理教师组织实施,班主任密切配合.

实施德育序列化充分落实了德育的首要位置,改变了过去“课内教书活动育人”、“科任教师教书班主任育人”的现象,有助于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消除了以往德育工作考核年终“秋后算账”、“一锤定音”的弊端,使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更加充分、条件更加成熟,增强了德育考核评价的经常性、过程性和可操作性.德育序列化适应了学生需要,找准了学生易感点,体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互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熏陶.

德育工作分层次系列化教育体现教育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执行上述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各学年的差异,认真实施各自的德育内容,又要看到学年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三个学年的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循序渐进、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小学德育序列化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序列化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德育序列化工作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德育工作总结 庄立小学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组紧紧围绕 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 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德育队伍 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学校 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 的整体素质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 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 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 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 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 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

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 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 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 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小学德育获奖论文

德育论文 题目:以德而立姓名: 单位:

以德而立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发展性教育下观念下德育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学校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而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人无德不立”,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认为: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学校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会让所有的学生齐唱国歌并敬礼,行注目礼,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撒下爱国的种子。但德育是枯燥的,口头说教一百遍,不如学生动手做一做,也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把我们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为此,学校还开展了“感恩党、跟党走”演讲比赛,“光辉的旗帜”征文比赛等活动。只是现在的孩子,大多

是独生子女,认为别人对他(她)关心是理所当然的,以自己为中心,因此,当别人需要他们献出爱心的时候,以各种理由推脱。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要求每位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事无大小,只要做了就行,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德育不能是挂在墙上的,也不是个别人的事。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与教师。那么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在德育工作上,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德育的效果才能凸现出来。于是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地上有废纸时,老师弯腰捡起来,让他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爱护环境卫生的;有时下课,故意把教本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每天老师要穿戴整洁,剪好指甲,让他们知道从小就要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产生很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生活的德育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小学生。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实的或未来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并超越现实的生活,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道德基础状况,这样的道德基础是在什么样的现实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教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要敏感,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要敏感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变化,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尴尬、压力和恐慌,并在这种把握中寻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佳生长点,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让德育走进社会,“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生活道德教育理念或者说回归生活的理念是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脱离生活——像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理想化、泛政治化、成人化等是造成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差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生活经验、生活过程之外进行道德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鲜明的生活教育理念。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还有一些不甚明确的问题,比如到底应如何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否意味着完全以生活取代道德教育,回归什么样的生活,还要不要道德知识的传递和道德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怎样的转变等等。在这里,本文拟结合课改实际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误区,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一、道德教育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回归道德教育到底应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一是要直面真实的生活,让儿童了解生活的真实面貌,不可对生活进行任意涂抹或者掩盖,应该让儿童知道生活中不仅有真善美,还有假恶丑,不仅有欢笑和快乐,还有泪水和痛苦,生活中不仅有种种幸福的体验,还有各种艰难的磨砺;二是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生活经验,(本

中学德育教育理论依据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6230377.html, 中学德育教育理论依据探究 作者:张发宽 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8期 摘要: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性地加强引导青少 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能够在身体、心理健康积极的成长,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才可能有效的开展,不断的传承。 关键词:学校德育;政策依据;理论支撑;思想传承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当今社会各种传媒及网络传播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从而使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较大的污染与冲击。因此了解与掌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成长成才,这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要做的事。而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才可能有效与深层次的开展。因此,我们开展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学的理 论与技巧,熟悉德育理论与国家政策的结合,更好的使教育工作有效的发展。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政策依据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4〕8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期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德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都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 一、生活的德育 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自从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之后,狄尔泰、海德格尔、赫勒、哈贝马斯等人又从多个角度阐发了传统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当代人回归生活世界的迫切性。生活的德育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

是真实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了德育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德育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 二、生态的德育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盲目破坏行为。生态德育的这样一种追求已经成为21世纪道德发展的新境界。 三、关怀的德育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大量实证研究资料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智慧的德育 完整的德育应该是智德统一的,而不能分离,智德分离的德育,责权利就无法统一。智德分离的德育,是一种被动的、盲从的德育,是一种弱者的德育。这种德育导致行善的人,不能保护自己,不敢创造,也不能承担责任。智慧的德育是追求智德统一的德育,它有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尊重和张扬师生个性人格的德育。这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德育,是生机勃勃的德育,是使学生成为生活主人的德育。它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清醒的理性能力,对公正、正义的判断能力,也注重对内心情感体

分片教研活动德育课程教研的一种好方式

"分片教研活动":德育课程教研的一种好方式 小学德育课程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 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两门课程 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 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为了遵循课程标准,提高教研 活动的有效性,近年来,我们采用“分片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了品德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现将把我们“分片教研活动”的一点做法和体会梳理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分片教研活动”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片而开展的教研活动 所谓“分片教研活动”就是在一个区域内按一定要求划分成若干片,并以片的形式开 展教学研讨活动。我县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针对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在学校 教师中是个“小科”的现实,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就近结合的原则,把全县分为三个片:县城教育基础好的三座小学为一片;把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东部农村学校为一片;把 经济发展较快和办学比较集中的西部农村学校为一片。各片由参加品德学科新教材教学的 教师组成,每片选出1~2名片长,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通知教师活动时 间和地点,记录教师出勤情况以及活动中的表现。活动地点实行片内乡镇学校轮流制,这 样便于学校教师参加活动。 二、“分片教研活动”有利于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有一次,我分别参加县城片和东部农村片的教研活动中,他们上课的内容同是《品德 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册《上超市》这一课,县城的教师充分利用县城课程资源,在上课前 就组织学生上一次超市,用10元钱买自己或家里需要的小购物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 根据课前上超市购物和平时跟父母上超市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通过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反思,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购物知识和方法,从而学 会文明购物,按需购物。而农村片的教师上《上超市》这课时,在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的儿童上超市购物的机会不多的情况,增加了“如何在农村的小商店,小摊点上 购物”的内容。在城市超市里的商品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质量大都有保证,可在农村买东 西常常需要“砍价杀价”,还要注意“三无”商品,“过期”商品,以防受骗上当,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货比三家”的活动,就同一种商品,比较谁买的价格最便宜, 就同一种价格,看看谁买的商品质量最好。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格意识”,初步学会了擦亮眼睛选“价廉物美”的商品。以上两堂课的教学既依据教材又不拘 于教材,结合各自学生实际和本地课程资源灵活地进行,使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一 种有机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学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促进了学生 发展。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有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 尼尔·诺丁斯 B. 科尔伯格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马卡连柯 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 A. 班杜拉 B.苏霍姆林斯基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D) A. 托马斯·里可纳 B. 威廉·贝内特 C. 爱德华·怀因 D. 尼尔·诺丁斯 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 A. 威尔逊 B. 麦克费尔 C. 科尔伯格 D. 纽曼 5.以下那一著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 A.《道德教育论》 B.《德育鉴》 C.《训育论》 D.《德育原理》 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著的《价 值与教学》的出版。 A.拉思斯 B.萨沙 C.科尔伯格 D.诺丁斯 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 A.对自我的关怀 B.对思想的关怀 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D.对世界的关怀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 A.综合课程形式 B.活动课程形式 C.隐性课程形式 D.螺旋式结构 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课程模式 D. 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的基础之上。 A. 自然论 B. 实践哲学 C. 神学 D. 儿童心理学 13.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非习俗水平 14.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是下列哪种态度(B) A、权威主义 B、中立主义 C、调合的立场 D、儿童中心主义 15.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6.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知与情的矛盾

小学德育理论

小学德育理论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既爱与和影响。在对家庭家庭教育侠义或广义的界定中,大部分是针对家庭对象而言的。 2、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4、德育方法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总体印象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先明确测评任务或要求,再回想与综合对学生业已形成的印象作为总体价值评定。 3、写实测评法,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

生活德育访谈记录

德育生活化访谈提纲 B0904 廉长豪 11号 访谈过程: 访谈对象:彭秀丽,蛤蟆塘小学副校长。 采访者: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廉长豪。 访谈方式:面谈 访谈时间:2012年12月08日 访谈话题:关于小学生德育生活化 一、你认为小学德育工作做的怎么样? 二、在你的学校,你知道小学生存在哪些道德缺失现象?有哪些原因? 三、你认为什么因素对小学生的道德起决定性影响? 四、小学生在校外的道德缺失情况明显多于校内,你是怎么看的? 五、有些孩子在学校的道德表现和校外的道德表现不一致,你是怎么看的? 六、对于班级中出现的不道德的行为,你是怎么处理的?(比如丢铅笔) 七、《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授课方式都有哪些?学生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的收获有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访谈对象:宋女士,学生家长。 采访者: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廉长豪。 访谈方式:面谈 访谈时间:2012年12月08日 访谈话题:关于小学生德育生活化 一、你的孩子的哪些好的道德行为是从学校学来的? 二、你平时是怎样对你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三、你的孩子孝顺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学生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都有哪些收获?学生的收获有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五、你喜欢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方式? 六、你喜欢在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吗?

访谈报告 通过对一位小学校长和一位家长的访谈,我了解到如今的德育工作很大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脱离的联系。 小学时期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个别访谈,从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在调查中我发现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与理想中的道德目标有了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淡薄理想:许多同学在父母身边想当经理、老板、歌星、影星。而对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 二、缺乏感恩:许多学生在家就是“小霸王”“小公主”“小太阳”,父母成了新时代的“牛”和“马”,与父母沟通少,缺乏感恩之心。怕苦怕累,很少帮父母做家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三、讲究攀比:在同学间常攀比谁家房子大、谁家最有钱,攀比风较为严重。 四、不讲诚信:许多学生都讲过谎话。小学生的知与行存在严重脱节,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不吻合,道德观念滑坡。学生中不诚实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厌倦读书:许多学生沉迷于上网游戏,作业抄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以致厌学。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道德取向偏差,少数学生还有逆反心理,道德判断能力的差异,严重阻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极不相称,并且有许多小学生在说和做上都是背道而行,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德育作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日益成为我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人的一生包含着诸多方面的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品德教育是众多教育体系范围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种教育,对人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之一,是道德养成的基石,因此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小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日益提上工作日程,同时呈现出了诸多围绕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和论述。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中,小学德育生活化出现了德育与生活脱离的现象,过分注重单向灌输,轻视双向互动,重视小学生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得德育生活化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地使理论的道德教育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如何提高德育的生活化, 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难题。 因此推动德育课程形态“生活化”,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至关重要。《德育》新课程标准设计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等四个生活维度,提出了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六大生活主题,充分体现了生活德育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必要求德育课程像文化考试科目一样,每周安排多少节课,也不必要求像文化课一样有统一的考试,我们需要的是保障一定的时间,通过相关的活动形式,依托生活,融入社会,引导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我们需要设置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校园里,在社会上,都可看到学生“懂得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

德育系列化方案

白桑中学德育系列化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与内容及细则》。 2、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三大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与养成教育。 3、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德育格局。 三、具体措施 1、德育工作制度化管理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处罚条例》、《学生管理量化打分标准》、《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加分标准》、《实施德育大纲细则》等制度体系,德育工作制度化。学校建立四面(养成教育、文明、卫生、纪律)流动红旗”的量化实施方法,激励学生求知进取,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良好的教育氛围。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德育领导队伍

由学校校长为领导,由政教处、团支部、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等处室主要人员组成。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德育领导队伍,正确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努力探索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学风等。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每学期开学前,校领导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安排班主任。 2、新老班主任结队。 3、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水平,建立了班主任培训制度,聘请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传授班级管理经验。 4、制定《班主任考核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学生会、共青团的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会、少先队的作用,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政教处和团支部、少先队负责指导和培养学生干部。对学生会工作,我们主要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对重大问题把关指导。 对学生会成员和学生干部的培养措施: 首先,由班主任推荐本班优秀学生干部为学生会成员候选人人选,然后进行公开的学生会竞选,择优录用为学生会成员。 其次,政教处给学生会成员讲解各种制度执行方法,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具体分工,讲解学生会的责任和工作方法。 第三,对学生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另外,

精选-中小学德育教研工作计划范文

中小学德育教研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德育教研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学生个体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进步德育工作实效,努力培养具有健全品格、举止文明、注重礼节、心理健康、富有责任感的学生。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德育教研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看你喜欢。 中小学德育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20xx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坚持;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组织课题研究与实验,探索我校德育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德育水平的进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xx;德育科研在我校有序、均衡发展,突出德育科研在促进进步我校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奠定良好基础。组织;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推动;专题研究;。 二、重点工作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进步。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2、进一步实现科研的规范性治理,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巩固、

推广和发展。 3、在进修校德育部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网络环境下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4、以德育课题的研究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5、辅导课题组成员撰写实践案例,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编写。 6、完善科研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三、常规工作 1、做好各级各项科研论文的指导、送评。 2、继续组织教师每月撰写随感,针对题目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3、组织学校科研小组对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科研融进教学中。 4、组织好的课题核心组活动,开展一周一节的研究课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研究性课程活动。 5、积极参加科研工作的培训与学习。 6、继续充实学校科研网站中的各个板块。 四、月份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上报20xx德育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对课题核心组成员进行网络德育理论培训和指导。 3、科研组会议,布置科研工作。 4、开展每周一节的研究课。

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⑴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⑵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⑶德育过程观。 ⑷偶发因素。 10.社会环境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主要有哪些? ⑴提供成长基地;⑵创造内在的需求;⑶左右运作模式。 11.简述对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认识需要注意的问题。 ⑴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其一是学校德育不仅为政治服务,而且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平衡等均有重要作用。其二是要求对每一项具体的德育功能必须有全面的理解; ⑵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⑶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中的中介。 12.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 ⑴道德教育的内容仍然强调不够; ⑵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省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性把握和尊重不够。 13.依据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学校德育内容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层次? ⑴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⑵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⑶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 ⑷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信德)的教育。 14.列举中国专门道德教育学科课程的主要问题。 ⑴课程内容的安排与教学处理问题。 ⑵教材内容的稳定性问题。 ⑶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5.简述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矛盾。 ⑴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⑵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⑶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德育原则? 德育因材施教: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耶尔克斯·道得逊定律,任务容易,增强动机效果提高,而不断增强任务的难度,最佳动机水平就会减低);应当做到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2.如何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 ①学校角色的正确定位:学校德育主动直接地参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学校德育应作为个体德育成长社会环境网络中最能动的力量去主动连接其他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和教育应在体系内进行改造,努力形成适应和超越学校环境的中介机制,使学校德育社会环境中的正面德育影响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德育影响,同时促进社会环境中德育影响有序化,开发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现实空间。 ②政府功能的正确发挥: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系统发展的自觉力量;引导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建设;聚合社会环境子系统形成德育影响的合力。 ③社会精神实体的重构:首先要处理好系统和过程的关系;处理好适应和超越的关系。只有全社会建立起较为充分的

道德教育理论及其问题

道德教育:理论及其问题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本文从“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出发,讨论了图瑞尔、纽希关于道德与习俗二分的域论。在此基础上,对皮亚杰、柯尔伯格、吉利根关于道德发展阶段说及其批判的德育意义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关系、互动的角度对德育的一般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作者认为,美德可教;需要一种“互动式”的“教”。在这个互动关系链上,教者同时也是学者。 关键词:道德;习俗;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3)01-0021-06 Moral Education :Theories and Issues ZHOU Zuo -yu (School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 A bstract :Tracing back to the classical question with regard to whether morality can be taugh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mora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the theories by Turiel ,Nucci ,Piaget ,Kolber gh and Gilligan .It gives a positive answer to the classical question in the terms of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In practice ,it is asserted that those who teach ar e to learn in the same time . Key words :morals ;convention ;mor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02-10-14 作者简介:周作宇(1964— ),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对当前道德状况的估计应持两点论:从道德生成的知性上看,理性的解放和复归使道德认知在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 达成成为可能。而作为道德同一层次概念的价值观问题,也因人们的理性的复苏而变得可讨论。道德不再是可以随意灌输、盲目接受的东西。由于一切都在理性面前暴光,同样,道德教育也在理性面前暴光,这就使道德律令成为可辩论的东西。从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旧有的道德范式、范畴内已走向对立面,即所谓的滑坡。这既是道德重建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的道德规范建立的必然过程。 关于道德和德育讨论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虽然文献在日渐增加,但德育低效的呼声一点也没有 因为理论界的关注甚至介入而降落。实践中的问题虽不能完全由理论加以裁决,但跳出实践的多重约束和裹挟,反思诸问题所卷入的人和思想,对思考一些终极性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道德和德育这样古老的问题,我们既拥有丰富的理论资源,也不乏丰富的实践资源。比之于实践来,理论具有跨越历史和跨越文化的性质。对理论的梳理,对反思德育实践、探索实践出路无疑是必要的。 一、道德与习俗 学校德育背后的一个基本的假设是:美德是可 教的。对美德的教授是学校应有的职责。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输出,学生的道德状况是一个基本的衡量指标。由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道德不景气现象反推①,判定学校德育没有尽责似乎是自然的归因理路。 人是环境的函数。人的状态如何,可以从其所有经历中找到相关的自变量。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假设确实有道德不景气的现象存在,那么,学校教育也只是这种现象出现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变量。退一步说,由于学校本身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使命,比之于其他因素来,学校教育在道德教育上的职责更专门。为此,可假设学校在个人道德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问题就成为:从途径上说,学校 第1卷第1期2003年1月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Vol .1,No .1Jan .2003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主体性投入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的兴起,正改变着社会形态、社会理念等方方面面,体现在谁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就意味着谁掌握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意味着谁就能在21世纪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对学校教育及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成绩是可喜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德育体制简单化。一是以管代导。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服从管理,遵守制度,出了校门便“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二是主客体颠倒。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三是目前的德育工作还基本上以学校包办为主,家庭和社会没有和学校形成有机的德育工作体系,尤其是社会环境没有充分净化,所以往往造成“在校教育三年,出校变坏三天”的现象屡屡发生。(2)德育内容过于传统和陈旧。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一是在确定德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提出适度的要求,缺乏可接受性,尤其是缺少一些高品位且又使人信服的权威读本;二是不能把握德育内容的基础性,不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守法和用法意识,自学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三是不能坚持德育内容的一贯性,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3)德育方法和途径单一和生硬。德育实施者只局限于用一种单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去要求受教育者,把对某些现成的道德规范的掌握等同于德育的全部。以“注入式”为主的教育方法和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只能是迫使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受到挫伤甚至消失。(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不仅要继承传统德育内容,还要结合时代特征拓宽德育空间,深化德育内容 在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可以突出以下主要内容: (1)开展系列教育,推进终身全面素质教育。针对目前中学基本实行封闭管理的实际,可以进行“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治,人格自尊,精神自强”的“五自”教育,确保教学生活学习秩序正常进行;在我校

xx中学德育工作序列化实施方案

源西中学德育工作序列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精神和我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德育理念,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按照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通过由浅入深的主题系列活动,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守纪守法、热爱劳动、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关心热爱集体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之目的;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序列化和科学化,强化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德育目标 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序列化和科学化,建立多层次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守纪的校园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常规教育,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杜绝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园无邪教、无吸毒,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组织管理 本方案由班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各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方案的目标要求,按照本方案提供的活动内容或另选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步骤,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局面。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同年级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活动。因此,同一内容的活动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上的灵活性,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的余地,达到既教育自己又锻炼自己的目的。活动结束,班主任将主题班会教案上交到年级长。年级长要深入到活动之中去,对本年级活动情况要能够给予中肯的评价,年级组长转呈主题班会教案给政教处。政教处根据全校情况及年级组长意见及时对活动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纳入《创建文明班活动》中。 四、初中生生理、心理、品德和思想发展的特点 (一)生理特点 1、年龄:一般为13—16岁。 2、神经系统的特征:脑重量已接近成人,神经机能的分化也达到了成入通常所具有的水平,两种信号系统由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转到了由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但兴奋和抑制功能还不能充分自觉地协调一致。 3、生理发展:生理上处于一个生长高峰期。男女性别差异日益明显,身高、体重发生急剧变化。女孩成熟早些,并出现“第二特征”。 (二)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由于智力发展和视野的扩展,思维能力提高转快,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生活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但发展不平衡。 2、兴趣爱好:逐渐形成兴趣爱好,并随智力发展和知识面扩大而形成对某些学科活动的兴趣,但缺乏稳定性,兴趣转移炔,易产主偏科现象。当学习上出现困难时,易产生苦感、厌恶等消极情绪,引导不当,易酿成严重后果。 3、个性发展: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个性特征逐步形成,自我意识有较快

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1)

小学品德与社会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单位: 时间:20xx年5月18日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主讲人:各位教师 课题:1、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 2、如何才能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任选其一) 活动形式:专题研究 记录内容 课题下发时间:20xx年4月30日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5月18日 一、主持人发言: 新课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

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天请大家把自己平时教学时的好方法,相互交流一下,来提高我们整个一区的综合成绩。 二、各校老师代表开始发言: 八小老师代表周元朝发言: 我针对《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谈一下我的见解。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是: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辩别是非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举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文里讲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认识范围比较远,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就需要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经常见到或经常听说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作为课前的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