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色度图

CIE色度图
CIE色度图

CIE色度图

颜色视觉是视觉系统分辨光的不同波长特性的能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根据2°视场匹配光谱色的实验结果,制订了1931CIE-RGB色度图。由于用来标定光谱色的原色有时出现负值,计算不方便又不易理解,后来推荐用新的国际通用标定系统——1931CIE-XYZ系统。CIE 色度图是根据颜色匹配原理,而不仅仅根据颜色的表观现象来说明颜色混合现象。它用匹配某一颜色的三原色的比例来规定一种颜色。

一、CIE-XYZ色度图的基本结构

各种色调根据其波长沿着马蹄形的色度图周边排列,形成光谱轨迹曲线。连接400nm和700nm的直线是光谱上没有的,由紫到红的颜色,由多种波长的混合而成。R(红),G(绿),B(蓝)三原色经过数学转换后,变成了虚拟的X、Y、Z心理三原色。根据X、Y、Z心理三原色在颜色匹配中的比例,表示为x、y、z。色度图的横坐标为x,x=X/(X+Y+Z);纵坐标为y,y=Y/(X+Y+Z);图中不能表示z的色度坐标,z=Z /(X+Y+Z);因为x+y+z=1,所以z=1-x-y。因此,只要知道两种颜色的比例,便可得到z的值。中央区C是等能白光,由三原色各1/3产生,坐标为x,y,z=(0.3333,0.3333,0.3333),其相当于中午阳光的色温6774K。马蹄形的色度图内包括了所有物理上能实现的颜色,三原色点(红原色点:x=1,y=z=0;绿原色点:y=1,x=z=0;蓝原色点:z=1,x=y=0)均位于这一区域之外。因此,原色点的色度是假想的,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同理,马蹄形色度图以外的颜色,也是不可能由真实光混合产生的。

二、CIE色度图的视觉特点

在图上,任何颜色都占有一确定的位置。假设A、B两种颜色,A的x=0.16,y=0.55,B的x=0.5,y=0.38。由中央C过A作一直线与光谱轨迹相交,交叉点的波长即为A颜色的主波长,相当于绿色调。颜色越靠近C点,饱和度越低。通过颜色的混合,可以得到中间色。A、B两色混合,A、B连线上的颜色即为按不同比例混合所得的中间色。假设连线上有一点D,由C通过D抵达光谱轨迹上对应光谱色的波长,则为A、B色混合成D的主波长。靠近长波末端 700~770nm的光谱波段,具有一个恒定的色度值(0.7347,0.2653,0)。因此该波段内任何两种颜色调整到相同明度时,人眼看来是一样的颜色。光谱轨迹540~700nm这一段是一条直线,其色度坐标是x+y=1,而z=0,即该波段内任何光谱色(单色光)都可通过540nm和700nm 两种波长的光以一定比例相混合产生。

在色度图上可以确定任何一对光谱色的补色波长。从光谱轨迹的一点通过C 点连一直线抵达对侧光谱轨迹的一点,直线与两侧光谱轨迹的相交点就是一对补色的波长。在380~494nm之间的光谱色的补色在570~700nm之间,反之亦然。但是,在 494~570nm之间的光谱色的补色只能由两种以上波长的光混合产生(一个取自光谱轨迹长波段,一个取自短波段)。由此可见,CIE色度图准确地表达了颜色视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混合的一般规律,因而色度图也可以称为混色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