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

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
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

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

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力

摘要: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流派,它不是呆板凝固的锦囊妙计式教学法,而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它对传统教学法思想的超越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的再定义,以及教学经验理论化等新主张。

关键词:外语教学;后方法;Kumaravadivelu

一、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 pedagogy)也译作―后教学法‖,指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一种外语教学思想,其理论主张散见于Prabhu (1990), Stern (1983&1992), Allwright (1991), Richards (1990&1998), Pennycook (1989), Nunan (1991), Brown (1991), Freeman (1991&1996), Kumaravadivelu (1992, 1994, 2001, 2003&2006) 和Bell (2003&2007)等学者的论著中,其中以印裔美籍学者、加州San Jose 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Kumaravadivelu为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集大成者。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流派,它不是呆板凝固的锦囊妙计式教学法,而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它反对以往把外语教学简单化的种种做法,强调充分考虑外语教学的各种复杂情况,强调语境对教学的重要性,尤其强调社会、政治、教育制度等因素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后方法‖提出了―学习者自主‖和―教师赋权‖等核心理念,鼓励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理论化,将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化。它提出的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它也不谋求对―最佳‖教学法的追求,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context-based)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旨在帮助解决长期以来令全球外语教师困惑的难题:对各种教学法的选择。它对传统教学法思想的超越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的再定义,以及教学经验理论化等新主张。

二、“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

几百年来,全球应用语言学者和外语教育研究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理论思考、实证研究、方法创新和激烈争论,一个又一个新的外语教学法被推出,以期使外语教学更高效。然而,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某一种教学法必然优于另一种教学法。人们对各种教学法理论和程序的实践效果始终不很满意,对教学法局限性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比如Prabhu (1990) 梳理了以往的各种实证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和逻辑思辨,令人信服地阐述了不存在―最佳教学法‖的理由;Richards (1998) 指出,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法;Stern (1992) 认为,以教学法为中心来组织外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测试评价和师资培训的做法过度简化了外语教学这样一个涉及众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Allwright (1991)在分析讨论了导致各种教学法―相对无助‖的六方面原因之后,干脆得出认为―方法已经死亡‖的结论。

表面上看,形形色色的教学法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程序,但实际上相互之间存在很多重叠之处。一些看似全新的方法不过是原有方法的变形,用新的术语掩盖本质上的雷同(Rivers,1991)。很多声称具有革命性的教学理念,不过是先前教学思想和程序换了个角度重新命名(Kelly, 1969)。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教学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实证研究始终无法证明哪一个是最佳教学法,教学实践也表明无所谓最佳教学法,寻找最佳教学法的思路走不通。(2) 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支持、涉及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如果不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的环境因素而把教学法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指导原则,容易导致过度简化外语教学问题。(3) 教学法思想把教师假为成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这一定位割断了理论和实践固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4) 教学法概念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外语学习的秘密已经被人们掌握,只要按照教学法程序去做就会成功。事实上虽然多数教学法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它们普遍缺少实践基础和实证支持。大约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超越教学法概念的必要性成为外语教学领域的共识,―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应运而生。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给传统思维方式和学术研究带来了普遍和深刻的影响。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后一个实现批判性转向的学术领域,外语教学的后方法转向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具体表现为对单一方法有效性的怀疑,对方法多元性、开放性、相对性和特定性的强调,以及对那些曾经被忽略、而对课堂教学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如学习者身份、教师信仰、教学道德和当地文化等问题的特别关注。

作为标志,从―教学法‖到―后方法‖的转向发端于TESOL Quarterly杂志上发表的三篇论文(Spolsky,1988; Pennycook,1989; Prabhu,1990)。Spolsky在论文中提出:―任何一种倾向于单一教学法的二语习得理论都是错误的。‖Pennycook的文章认为:单一的教学法概念损害而不是提高了人们对语言教学的理解,因为教学发生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其中学生、教师和研究者处于不同的权力层次上。Prabhu的论文题目是《为什么不存在最佳教学法》,他强调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寻求促进和推动不同教师独特的、―可行性感觉‖的新途径,以结束对―方法‖的幼稚盲从和寻求―最好方法‖的幻想。受后现代思潮影响,同一时期的Stern(1992), Richard (1991&2001), Pennycook (1989), Freeman (1991&1996),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等学者也先后对―方法‖的概念提出各种质疑,其中包括Allwright (1991)借用后现代―主体死亡‖的类比而作出的―方法已经死亡‖的论断。

(三)基础学科理论的进展

作为语言教学基础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纵深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语言观的多元性必然导致对语言教学的多维认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对传统语言教学思想也形成新的挑战,尤其是近20年来二语习得领域中社会派对曾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认知派提出的挑战,为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提供了新视角。

践原动力;后现代哲学思潮为―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宏观背景;而相关学科理论的进展则是―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产生的直接促动因素。

三、“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基本主张

在总结前人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Stern较早开始认真考虑外语教学涉及的诸多因素,以帮助教师发展他们自己的理论,使他们从教书匠发展为理论探索者。他在1985年提出的理论框架很快被学术界接受,成为―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先声。实际上在Kumaravadivelu后来整理出的―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的三个教学框架中,Stern的三维框架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是Allwright(1991)的实践探索框架(exploratory practice framework)和Kumaravadivelu的宏观策略框架(macro-strategic framework)。更具深远意义的是,Stern的主张引起了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使得随后的相关研究不断把这一思想向前推进。直到2001年,Kumaravadivelu发表了―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框架:一个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他在2003年和2006年出版的两本专著以及2006年发表的综述文章中,进一步调整和丰富了这一理论,使―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日趋系统和完善。

下面简略介绍Kumaravadivelu―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对三种身份的重新定义,三个基本参量(parameters)和十个宏观教学策略(macro-strategies)。

(一)三种身份的重新定义

一是教师的重新定义。教师实践理论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应当通过自我反思不断升华为教学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教学理论又通过教学实践的证实或证伪得以不断修正和发展。―后方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需要对教学中各种变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筹划方略并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依照某种教学法去纸上谈兵。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和检验各种理论,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吸纳新的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的概念和原则,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二是学习者的重新定义。―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下的理想学习者是自主的。他能在教师帮助下自我调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我潜力;他愿意与他人合作,在交流合作中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他承担责任并主动把握机会,与合格的外语使用者进行交流。三是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方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二)三个基本参量

―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放弃了以教学法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提出应该以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量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机构里教一组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它要求放弃任何既定的原则和程序,致力于寻求实施基于具体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之上适合具体环境的教学。它反对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使用相同的教学法。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实践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以及教师理论的形成,它拒绝把理论家视为知识生产者、把教师视为知识消费者的两分法,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创造理论,在实践中实施理论。它立足教师工作的具体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实践性,鼓励教师将自身的教学实践理论化并通过实践消除理论家与教师的隔阂。要求教师对有关思想理论持开放的态度,首先通过阅读了解理论,以避免因无知或一知半解而盲目接受或排斥,然后还要看在具体教学环境中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并结合实践加以修正。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运用直觉和洞察力并不断进行反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的认识,这些基于实践的认识是实用的、动态发展的。社会可行性(possibility) 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 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

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现实。它拒绝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主张开发利用带入课堂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量三位一体,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三)十个宏观策略

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创造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创意和积极参与;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进协商式的互动交流,鼓励使用目的语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四是培养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发现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五是增强外语语感,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借助语料库中抽取的范例,引导、启发学习者注意语法结构形式;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听、

说、读、写技能培养协调配合进行;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依赖性,语言学习只有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结合才能提高效益;十是提高文化意识,鼓励语言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积极创设学习机会,参与课堂交际。

从以上基本主张不难看出,―后方法‖外语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的动态理论。虽然表面上看它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折中主义‖教学法有相似之处,但折中主义并没有超越教学法概念,更没有提出根据什么原则去择优,实践中容易成为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和感觉―随意选择‖教学方法的借口。―后方法‖外语教学的宏观策略框架和原则参量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十种宏观策略提出的是大原则,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三个参量和具体教学语境,转化成特定的教学措施才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它不直接给外语教师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推动基于对当地的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确理解之上的―语境语言教学‖(context-sensitive language education)。

四、国内外语教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一)普遍规律与特色实践的统一

首先,应该承认普遍规律的存在。教学实践的特定性、实用性和社会性并没有否定普遍规律的存在和价值。中国外语教学的特殊性不妨碍借鉴国际上研究比较成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若非要抛开别人的研究另起炉灶,就可能多走冤枉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中的宏观策略对各种情形下的外语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因此带有普遍性。当然,这些宏观策略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教学实情,以三个参量为基础进行调整,衍生出特定的微观策略。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学-思-行‖的循环是实践―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的有效途径。

其次,对理论要先了解后评价。盲目接受或排斥一种理论往往是由于对理论的一知半解、片面理解或曲解。因此,在评判某具体理论之前要先去全面学习和了解。同理,要对教学法进行理性选择和合理创新,前提是首先细致了解外语教学史上各种教学法的产生背景、适应对象、优势和局限性等等。

再次,借鉴外来经验需要本土化。经过学习、了解和鉴别后,对那些对国内外语教学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方法,如Immersion,Task-based, Content-based, Project-based等,可以积极研究引进。但大规模推广之前,本土化的研究、实验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数可以作为本土化过程的基本依据;实验的抽样应该照顾到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实证研究需要加强针对性,对教师语言水平、教学资源、班额大小等因素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结合特定教学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最后,摆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后方法‖外语教学不否定教学法,不意味着各种教学法退出教学舞台。只要外语教学实践不停止,对教学法的探索也不会停止。新情况、新问题、新手段、新技术、新理论、新认识都会促进新方法的出现,教学法―工具箱‖里的―工具‖会越来越多。立足实践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同时挖掘传统方法中的新价值,经典和现代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成为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方法本无优劣之分,现代与传统是相对概念,传统不等于落后,现代也不等于先进,选择方法的依据是实践中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实践中不能僵化保守,理论研究也不能厚今薄古。

(二)实践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的两个前提

中国的教育历来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辨证思维传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信条与―后方法‖外语教学的很多理念更是不谋而合。正是立足国情和教学实际,国内许多学者如戴炜栋(2006),张正东(2007),桂诗春(2004),刘润清(2000),胡壮麟(2002),束定芳(2005), 董金伟(2008),胡亦杰(2006),屈菲(2007),张思武(2005)等曾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对中国特色外语教学体系的探索,这些探索和努力可以看作是―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要实现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学体系的目标,目前阶段至少有两个紧迫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其一是对各地教学实情的系统调研。―制约中国英语教育途径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环境,而中国外语教育环境的特点决定了从国外引进一两种教学法来推进英语教育并非良策‖(张正东,2007)。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外语教学的地区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差异明显影响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不可能在不同地区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回顾外语教学中近期的一些争论和分歧,比如外语学习起始年龄、小学音标教学、

英语课堂的母语使用、语法教学的比重和形式、任务型教学的实施等问题,都与教学实情联系在一起。如果不结合特定教学条件来进行分析,就不容易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实践中如果仅从理念出发统一要求,对某些地区的师生就有失公平,最终不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笼统地谈中国特色还远远不够,而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教学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但目前对各地外语教学的具体情况还缺少大规模的系统调研数据,所以,在积极改善中西部地区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培养的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教学实际进行特定的(particular)、实际的(practical)和可行的(possible)调查研究,是目前的紧迫任务之一。其二是外语教师教学素养的普遍提高。无论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要改善外语教学的效果,最终必以教师素养的普遍提高为前提。在职业素养的各要素中,外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和应用语言学修养是目前教师培训和师范教育中尤须加大力度的两个方面。这些是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没有一定数量的、受过良好应用语言学训练的外语教师,任何外语教育改革终将是徒劳的。―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来说,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培养外语师资是发展我国外语教育的头等大事;而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来武装外语教师更是刻不容缓‖。帮助教师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素养,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长期的艰苦努力。

参考文献:

Allwright, R. L. 1991. The death of method. (Working paper #10) [A]. 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Center,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Bell, D. 2003. Method and post-method: are they really so incompatible [J]. TESOL Quarterly, (37).

Bell, D. 2007. Do teachers think that methods are dead [J]. ELT Journal, (2).

Brown, H. D. 1991. TESOL at twenty-five: What are the Issues [J]. TESOL Quarterly, (25): 245-260

Brown, H. D. 2002.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Postmethod" era: Towards Bett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Assessment [A]. In J. C. Richards & W. A. Renandya (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 anthology of current practice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reeman, D. 1991. Mistaken constructs: Re-examining the nature and assumptions of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A]. In J. Alatis (ed.).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991: Linguistic and

Language Pedagogy: The State of the Art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reeman, D. 1996. Re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research and what teachers know [A]In K. Bailey & D. Nunan (eds.) Voice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lly,L.G.25 Centuries of Language Teaching[M].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69. Kumaravadivelu, B. 1992. Macro-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Kumaravadivelu, B. 1994.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1).

Kumaravadivelu, B. 2001.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35).

Kumaravadivelu, B. 2003. 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J].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 (22). Kumaravadivelu, B. 2003.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umaravadivelu, B. 2006. TESOL methods: changing tracks, challenging trends[J].. TESOL Quarterly, (40). Lam, A. 2003.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Policy changes and learners' experiences [J]. World Englishes, (21). 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ennycook, A. 1989. The concept of method, interested knowledge, 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J]. TESOL Quarterly (23).

Prabhu, N. S. 1990. There is no best method – why [J]. TESOL Quarterly, (24).

Richards, J. C. & T. Rodger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ed.)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1990.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rix [M].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1998. Beyond trai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2sity Press.

Rivers, W. M. 1991. 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M]. Illino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polsky. B. 1988. Bridge the Gap: A General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SOL Quietly, (3).

Stern, H. 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ion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rn, H. H. 1992.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戴炜栋, 王雪梅. 2006.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外语界[J]. (4):2-12.

董金伟. 2008.《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介[J]. 现代外语, (1).

桂诗春. 2004. 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 (1).

胡亦杰. 2006. 后教学法与教学法: 继承和超越[J]. 深圳大学学报, (7).

胡壮麟. 2002.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 外语研究, (3).

刘润清, 吴一安. 2000. 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屈菲. 200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影响[J]. 北方论从, (3).

束定芳. 2005. 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 外语界, (6).

文秋芳. 2008. 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 中国外语, (3).

张思武. 2005. 英语学习过程诸因素探讨.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张正东. 2007.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J]. 教育研究, (7).

Post-method Pedagogy in EFL Teaching

(CHEN Li,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fter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post-method theory in TESOL in western EFL teaching,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framework of Kumaravadivelu's

"Post-method Pedagogy" and its implication on EFL teaching in Chinese context.

Key words: post-method; historical background; Kumaravadivelu; framework; EFL in China

(本文选自: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第3期)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方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英语教学方法: 1、大小声:我读大声,你读小声 2、举一反三:我读一遍,你读三遍 3、单词拍拍拍:(①、②、③、④、⑤)拍这几就读出来 4、炸弹:练习单词时,把一个炸弹放在一个单词上,在读单词的过程中,不能把放有炸弹的单词读出来 5、手心手背:伸手心读,伸手背不读 6、金手指:几根手指就读几遍 7、麦克风:以采访的形式来提问学生,练习单词、句子 8、击鼓传球:传球老师击鼓喊停时,谁最后拿到球就站起来读单词或句子,读对时,老师输,学生是胜利者,然后老师表演动作,如:兔子跳、贴墙、眨眼睛、表演大茶壶 9、抢椅子:读单词或句子同时,绕着椅子转,当老师说停时看谁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椅子,抢到者加分 10、木头人:如:I can fly I can jump 读句子的同时表演出动作,老师说停,不论你什么姿态,都不能动,老师挑选一名学生去逗表演的学生,看谁懂了谁犯规 11、说反语:I say sit down You say stand up

12、小手枪:指着谁,谁读单词的下一个单词 13、寻宝藏:选一名同学背对着大家,把卡片或别的东西藏到一个学生哪里,大家开始读单词或句子,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越近读声越大 14、萝卜蹲:用单词代替学生的名字一个接一个蹲 15、顶卡片:读句子单词的同时用头来顶卡片 16、互动记名字:给学生一个新名字(课中的单词)来互相提问及回答 17、警察抓小偷:选一名同学背对着大家,挑出两个学生,大家一起读单词,这两名同学读单词时不发音 18、单词转转转:人站词下,每个人代表一个单词,读到哪个单词,就迅速动一下,反应慢就下去换另一个人 19、加一法:我读一,你读二,我而你三,依此增加,练习单词句子 20 、拍图片:把制作好的单词图片贴在黑板上,拍到哪一个读哪一个 五部教学法 Step 1----Revision复习 Step 2----Presentation输入 Step 3----Drilling操练 Step 4----Practice练习

英语教学法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I.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is language?Textbook P307 Appendix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1. Language is a system. 2. Language is arbitrary. 3. Language is vocal. 4. Language is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I. Views on language ①Structural view ②Functional view ③Interactional view Textbook PP3-4 ●Structural view: Language is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phonology, morphology, lexicology and syntactics. To learn a language is to learn its vocabulary and structural rules. (P3) Ferdi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 ●Functional view: Language is a linguistic system as well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Learners learn a languag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do things with it (use it). To perform functions, learners need to know how to combine the grammatical rules and the vocabulary to express notions that perform the functions. (P3) professor M A K Haliday ●Interactional view: Language is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Learners need to know the rules of a language and where, when and how it is appropriate to use them. (P3) Attention Your view of language determines your way of teaching. What will be your focus in teaching? ●Structural view–knowledg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entence patterns) ●Functional view–communicative categories, communicative ability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Interactional view–to communicate appropriately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cultural awareness, etc.) Reflection Please reflect on you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ry to think about how they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III.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What is learning?

英语教学法的8大流派归纳图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19世 纪末40年代) 情景法(50年 代) 听说法(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 间) 认知法 交际法(功能 法20实际70 年代初期) 全身反应法 (詹姆斯.阿 谢尔70年代) 任务型语言教 学模式(7、80 年代) 目标语(外语)看成 是一个规则系统语言学习被视为智力活动(规则学习、规则记忆和以大量翻译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口语第一性,学生 应学习日常使用的 目标语。语言学习 过程可用联想心理 学解释 口语是基础,结构 是说话的核心。学 习语言的过程:接 受语言输入,重复 操练记住和在实际 练习中使之变为个 人技能 语言是一个系统。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 作其理论基础,以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 论作其依据。语言 技能获得过程:刺 激-反应-强化 语言不是一套习惯 的结构,而是一套 受规则支配的体 系。四个原则:1、 活的语言是受规则 支配的创造性活 动;2、语法规则有 其心理的现实性; 3、人类所特有的学 习语言机制;4、活 的语言是思维工具 在语言教学中,学 习者不但要学会 结构,更重要的是 要学会使用结构, 掌握语言功能。特 点强调交际中意 义的传递、语言的 使用 阿谢尔把刺激-反 应看做语言教学方 法的学习理论。我 们认为全身反应法 体现了以语法为基 础的语言观和行为 主义语言学习观 以多种语言模式作 其语言理论,语言学 习观与交际法一样。 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实际全面运用外语 培养学生外语的 交际能力 掌握初步听说能力 使用外语交际和做 事能 把课文逐句把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活动。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教师会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逐句翻译和语法讲解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活动除了课文朗诵和学生用英语来进行翻译外,绝大部分是在用母语教学。阅读理解练习多半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外语词语应该同它 所代表的事物和意 义直接联系起来。 特点:1、全外语教 学。并广泛使用实 物、图画、手势、 表情等直观手段对 外语的词义和句子 作解释;2、模仿、 朗读和问答是主要 的教学活动形式; 3、教师要求学生在 提问或对教师的问 题作答时,均以完 整的句子说出问句 或答句。句子被视 为口头交际的基本 单位。 新概念英语的教学 活动可以概括为: 提出情景,学习语 言:听说领先,反 复操练:书面联系, 巩固结构。 教授活动可以归纳 为:教授对话,听 说领先:跟读模仿, 句句复述;强化训 练,掌握句型;巩 固口头,读写跟上。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 的方式进行表演。 句型操练可以说是 听说法很有特色的 一个训练项目。特 可以是替换句型, 也可以是句型转换 型。听说训练完成 后,教师才让学生 拿到或看到所学对 话的书面形式。 教学过程被分为三 个阶段:及语言理 解、语言能力和语 言运用。语言规则 的教授可采用发现 法,引导学生发现 和总结出语法规 则。语言能力,必 须在理解语法规律 的基础上,通过有 意识、有组织、有 意义的操练来获 得。 科特尔伍德在 1981年出版的《交 际法》一书中描述 了交集法教学活 动的类型。准交际 活动是为真是交 际做准备而设计 的教学活动,可以 是句型操练、对话 等项目。真正的交 际活动应有的三 大特点:信息沟、 选择性和消息的 反馈。交际法另一 特点是教师会尽 量使用真实的材 料近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活动是教 师发命令和学生对 命令作出反应。口 头操练结束,学生 们可以学习阅读和 书写。当然,阅读 和书写都是口头练 习过的祈使句。 教学中都包含两种 活动类型:任务型语 言学习活动活动。强 任务派的任务型活 动是真实交际活动 和结构性交际活动, 其他语言学习活动 或称使能性任务都 不能算任务型活动; 而弱任务派任务则 包括所有的交际活 动。 重视词汇和语法的 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强调口语第一性 口语第一性,文字 第二性。强调听说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听说读写从头就 练 侧重听说,强调对 语法结构和词汇的 掌握 培养交际能力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导读:本文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课题名称:《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预期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02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

八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法

十八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少儿时期是学英语的最好时光,所以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很重要,作为少儿英语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英语教学方法! 1.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情景教学法 Fresh English 新鲜美语是我们英语日常用语专题部分。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3.音乐,律动教学法 Happy Melody 和 Motion Chant是我们课本里的英语歌曲和小诗歌。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昂立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作特点,有机地与英语发音和节奏配合起来,易学易跳,协调的动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 4.直拼教学法 Funny phonics是一套根据英文字母本身的音源,总结出的一套,学生不学就能“看单词能读,听单词能写”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我们还给每一个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小手势,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 5. 联想教学法 Magic Structure是重点巨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

国内外外语教学法著作

国内外外语教学法著作 No Title Author Publishing House 1《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英语教学成功之道》Paul Davies(英), Eric Pearse(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语言教学矩阵》Jack C. Richards(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程晓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 Cheryl Moen、Bob Adamson 9《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David Nunan(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书名:《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英文书名:Research Method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编著:刘润清 编写语言:该书用中文编写 语言难度:中等 出版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年10月 教材背景:本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研究丛 书”之一。 ◆◆教材内容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第一章第一章引言:为什么要讲外语教学科研方法第二章第二章什么是科学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科研” 第二节第二节科研与常识的关系 第三节第三节何时得出结论 第四节第四节研究的分类 第三章第三章外语教学科研的模式 第一节第一节理论模式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三节第三节归纳法和演绎法 第四节第四节对研究环境的控制 第五节第五节数据的性质和数据的收集 第四章第四章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定性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定量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第四节两种方法之间的连续体 第五章第五章起草科研申请报告 第一节第一节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节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第三节科研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报告的其他部分 第五节第五节科研申请报告的评估 第六章第六章定性研究:设计与调查手段第一节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第二节观察 第三节第三节访谈 第四节第四节笔记和日记 第五节第五节录音和录像 第六节第六节口头自陈 第七节第七节文卷 第八节第八节数据分析 第九节第九节实例介绍 第七章第七章描述性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第二节个案研究 第三节第三节小组研究 第四节第四节勘查法 第五节第五节发展研究法 第八章第八章相关关系研究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基本特征

试论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差异

试论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差异 南丰第一中学邓蕾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综观国外的外语课堂教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寻求适应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则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使人们从外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外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外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各种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双更加实际的眼睛,一对接受能力更强的耳朵,一条更加灵活的舌头,一颗更加专注的心和一个反应更加灵敏的头脑"。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中小学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奠基工程。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

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由于这些原因的出现,使我对外语教学的差异产生兴趣。 二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我把外语教学分别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来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教学方法的差异,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古人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推而及至教学即教师应该致力于激发、培养、维持学生的情趣,只有这样才能教给方法,使之能学,传输动力,使之愿学,培养能力,使之善学。小学英语教学应激情、导趣,把传授知识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尝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中寓教于趣。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②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

英语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英语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很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 (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 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开题报告

编号:_____ 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开题报告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7 页

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开题报告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预期完成时间:XX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 第 2 页共 7 页

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 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 英语课。 第 3 页共 7 页

英语教学方法之直接教学法

英语教学方法之直接教学法 缘起(Origin) 顾名思义,直接教学法提倡在教室中直接以第二语或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来沟通或教 学。传统的文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往往过度强调母语在第一语 学习时的重要性,并且过于强调文法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的记忆。在这样的学习方 式下,学生常常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的字汇或文法知识来沟通。直接教学法特别针对文 法翻译法的缺点,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学生听说口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拒绝填鸭式的文法 规则教学,强调语言的自然学习。因此,本教学法又叫做Anti-grammatical Method。 教学原则(Teching principles) 直接教学法认为第二语学习要成功就要遵循母语(第一语)的学习模式。因此,就听说读写的学习顺序而言,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强调学习第二语时,听说能力的培养应优先 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学习母语时,也是先学会听说,再去学习文字的读写)。也就是说’学生对一个字的发音很熟悉之后,老师才让他们学习如何认字阅读和书写。因此

对直接教学法来说,四种语言技巧的学习顺序应该是:听→说→读→写。精确发 音的养成在一开始就很重视,若同时强调四种技巧的练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这样的思考也表现在课堂活动的操作上,如听写活动(dictation)是直接教学法常用的 教室活动之一。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写”之前,先专心听一次内容;念第二次时再写下 他们所听到的课文内容。 此外,为了让第二语学习环境更接近母语学习环境,直接教学法还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 点具体建议。第一,课堂中禁用母语。母语学习者因为没有其他语言的干扰’母语的学 习才能如此成功。因此,直接教学法的支持者认为第二语的学习也应将学生其他语言(母语)的千扰减到最低:老师不用母语来解释、翻译或分析。若老师允许学生遇到沟通困难时就依赖母语,那就剥夺了学生学习以第二语沟通的机会。 第二,就文法而言,外语学习应避免文法规则的解释或记忆’因为在母语的学习环境中’即使不特别去记忆或是分析文法规则,也能从单纯的自然接触中习得母语的文法规 则。因此,在学习第二语时,老师也应以同样的方式介绍文法: ●提供学生大量的范例(examples)和语料(input materials)’让学生自然而然从每天所接 触的语料资讯中直接归纳出文法(inductive way of learning grammar)。第二语学习

英语教学法流派简介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 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 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 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 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外语教学方法之语法翻译法、直接发、听说法、交际法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比较(一) 摘要:外语教学法是研究、教授和学习外语规律的科学。本文旨在选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影响较大的四种外语教学方法做一比较,对其做出评价,辨析利与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直接法(DirectMethod), 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自觉主动地驾驭各种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向同行们介绍一下各种教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及其评价,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法理论的的认识和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翻译法(TranslationMethod) 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法体系是近一百年的事。 中世纪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欧洲盛行,拉丁语是当时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说的国际语言及教会和官方语言,当时的教学方法就是翻译法。到十八、十九世纪,英语、法语兴起,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法语等现代语言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就自然地沿用教授希腊、拉丁语等古典语的翻译法。 翻译法,也有称它为语法翻译法,它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所学外语经常并用。例如:老师说“apple”,学生马上说出“苹果”。 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它培养了大批符合当时社会需要掌握阅读外语能力的人材。它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3、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著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础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课堂教学过程比较好控制,选择对学生的测试方法也比较容易。

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流派 ————读书笔记 在研读了以下书目的基础上,我完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基础》: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 2 Understanding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外语教育心理学》:第1章外语学习理论和模式 第10章外语教学法学派与心理学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外语教师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改革

外语教师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改革 ——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困惑之— 夏谷鸣 夏谷鸣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英语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会员。从事一线英语教学工作22年,积累了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撰写论文近60篇,交流、获奖共17次,其中5篇论文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获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另外,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教学辅导材料30篇(部)。 一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已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浙江省也有三个市、区于2002年9月加入国家级实验,至今已进行了一年。在这一年的英语课程改革中,通过学习有关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文献理论,特别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参加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转变。他们认识到学科的教学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他们在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探索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途径,试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培训、反思、研究,他们继续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经过一年的实验,很多教师也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误区。虽然困惑往往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所引起的暂时现象,误区常常是事物发展进程中的曲折表现,但是新课程实验的深化取决于教师解开一个又一个的困惑,走出一个接一个的误区。因此,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之前,我们有必要总结阶段性工作,研究行动上的困惑,反思实践中的误区,并重新解读《标准》,调整思路,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年来,我们对实验区的教改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课堂上,学生频频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表演”,但不明确语言目标;在交谈中,教师津津乐道自己如何组织课堂活动,但不提怎样输入语言;在研讨时,大家念念不忘各自所掌握的时髦“术语”,但回避“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两字。他们认为,让学生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就是“任务型”教学,而进行各种语言操练就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误区,从教师只讲授语言知识的一个极端,走向让学生无序使用随意性语言的另一个极端。表面上,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语言的“运用”,但实际上,学生的语言实践是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 Task-Based Language T eaching,即TBL 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 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到的会话含义的基础就是会话者要遵循会话准则。三、语言习得研究证明,掌握交际工具在互动中掌握比较有效。互动就是合作行为。 学生在一块儿学习不一定就是合作学习,比如,在双人组、四人组的形式下,也许不能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共同学习的一个原理是,学习者要在学习中相互依赖,这样才够得上合

自考 外语教学法第一章课后附答案

第一章 1-What are the function and result of the two controversies in ancient Greece? 古希腊两个著名论争的功能和结果? One controversy was between the naturalists and the conventionalists. The naturalists argued that the form of words reflected the nature of objects. The conventionalists thought that language was conventional and there was no logic connection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of words. The other controversy was between the analogiata and the anomalists on the regularities of language. The analogists claimed language was regular and there were rules for people to follow. The anomalists maintained there were no rules . Their debate roused people’s interest in language and led them to the detailed study of Greek. The direct result was the appearance of a book of Greek grammar. 2 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传统语言学的主要特征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was practical in nature. People made a study of language in order to read classic works. Traditional linguists believed that the written form of language was superior to spoken form. They tried to set up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people to use language correctly. 3-What are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Franz Boas, Edward Sapir and Leonard Bloomfiel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tructuralism? Franz Boas, Edward Sapir and Leonard Bloomfield对美国结构主义发展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