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编者:袁国正巫晓燕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目的:这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由于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学生与外界新生事物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实践少,阅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贫乏,就哲学这门课来说,高中是第一次接触,同学们涉及的资料较少,且那些哲理比较晦涩难懂,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哲学功底,特意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趣味哲学。

课程特点:这门选修课以一个“趣”字为线索,贯穿于这个课程之中,这个“趣味”融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趣为一体,相互渗透,使一门高深莫测、铭言晦涩并且枯燥无味的哲学学问趣味化,把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其通俗易懂化,就像《庄子》一样,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而是因为庄子的哲学尤其是一些精深的佛理,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明的,使人们对一个故事有所感悟。哲学也类似,虽不能如《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能准备板着面孔给学生讲原理。所以,本课程将突破往昔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趣闻的形式,希望能使同学们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能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适合对象:高中阶段各个年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选这门课有利于为哲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开阔他们在哲学的知识面,促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进度: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

1,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4课时)

2,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2课时)

3,第三讲读寓言,思哲理;(2课时)

4,第四讲诵谚语典故,悟哲学道理(2课时)

5,第五讲赏古诗,析哲理(3课时)

6,小结哲学学习歌(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10字教学法,即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这个教学模式的提出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

1. 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在阅读前先给学生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让学生来了解和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议论

学生通过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程度,为老师接下来的讲解提供参考。

3. 讲解

针对学生在读书时或者在议论时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通过典故、寓言、趣闻轶事的形式来阐述其中的哲理,在获得理趣之余又能享受情趣之乐,使学生找到获得知识的背景意向、途径和方法。若有不同看法者,允许反驳,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发展知识,主要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练习来体现,课后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去组织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每个专题之后,还会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这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讨论中吸取知识,促进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

总结这节课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帮同学们疏清脉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评价方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总体评价,通过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上的积极性高低,完成做业的质量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综合参考。

考试形式:主要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采取开卷的形式,结合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以小论文的形式(1000字左右)

以“挖掘生活中的小哲学”为题材,写一篇发生在自己身上活周围的事,揭示其中的生活哲理。考试成绩并不作为期末成绩,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中其中一个参考方面,最终成绩将是一个总体评价的结果。

目录

前言-----------------------------------------------------------------2

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2

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22

第三讲读寓言,思哲理----------------------------------------------26

第四讲诵谚语典故,悟哲学道理--------------------------------------28

第五讲赏古诗,析哲理-----------------------------------------------36

小结哲学学习歌-----------------------------------------------------41

前言

在许多人看来,哲学是一门高深而又枯燥的学问。究其原因,大概与哲学著作过分专业的表达方式有关,原汁原味的生活就这样被过滤掉了。哲学是智慧之学,离不开人的灵性,离不开人的自觉。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不能把智慧传给另一个人,一本书也不能。这本小书当然不可能像《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准备板着面孔给人上课。书中写了不少寓言、故事、趣闻,读者随手翻阅之余,也许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从而对平淡的生活世界多一份惊奇、多一份关爱。

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

什么是哲学,我们总觉得很玄。其实,哲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不信?请看下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哲学,生活使我们聪明,生活使我们明理。

凶宅的秘密

某村一座刚盖好的农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之为“凶宅”。在这期间,这家住户也曾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原因的。后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在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具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村子里的人对“凶宅”的认识是风水不好,其做法则是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的发生;而工作组的同志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了“凶宅”的秘密,终于真相大白。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终生受益。

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只有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

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辩证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不论你看见没看见,或承认不承认,它都铁一般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谁耍谁

星期天,妈妈带着明明去动物园看猴子。妈妈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起一跳接住糖块,然后剥开来吃。妈妈又拿出一切从严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

明明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不是一样吗?”妈妈说:“孩子,妈妈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猴子跳得多好看!这叫…人耍猴?。”

这边,小猴子也问猴子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跳那么高去接呀?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是一样吗?”猴子妈妈说:“孩子,如果妈妈不跳起来逗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吗?这叫…猴耍人?。”

究竟谁耍谁?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解释。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立场不同是造成人们意识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主观原因。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评价也就不同。为此,人们要正确认识和评论客观事物,首先就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错死了人?抄错了文?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住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条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秒一篇完事。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

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对待书本理论和客观实际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论的真谛和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对待书本知识的正确态度。与之相对的形而上学,则割裂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要么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要么夸大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则笑话里,表现为“唯书”是从,把书本知识看作是“万灵仙丹”,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吹友之力而包治百病,这是现实中的教条主义。

“哭婆”变“笑婆”的故事

禅海珍言中有这样的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天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鞋的,小的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我女儿的鞋一定没人去买。我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去想大女儿的鞋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想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末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一些人生活的内容差不多,可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却大不一样。有的乐观,整日笑呵呵的内心充满欢悦和满足;有的悲观,整天愁凄凄的,内心充满抑郁与烦恼。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观察生活的解度不同。对此,英国2伟大的剧作家肖伯纳说,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还有半瓶。”他看到的是半瓶酒,这个人便是乐观主义者。有人叹道:“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他看到的是半空,这个人便是悲观主义者。同是半瓶酒,只是观察它的角度不同,便人乐观与悲观之分,这足以说明观察生活的角度是多么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人们的利益不同、立足点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心境是一种由客观而导致主观的感受,虽说它离不开一定客观条件,诸如工作、际遇、交流、环境及个人对物质生活状况等,但主观的能动性常常对心境起主导作用,并且往往能够改变对客观的感受。“哭婆”因“顿悟”而心境变了,便变成“笑婆

为什么不关灯?

水费电费涨了,妻子一再叮嘱丈夫出门前,一定要记得关灯,关水龙头。但是有一天,妻子下班回家,居然发现灯亮着,水也流着。更气的是,丈夫却坐在一旁无动于衷。丈夫看到妻子回家了,慢条斯理的说:今天是你最迟离开家的,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现场。

丈夫的回答是一种教条主义,没有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出发,于是就有这笑话

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

一提起哲学,学生和老师都头疼:学生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其实,哲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尤其是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俗谚俚语、古语成语、诗词对联、寓言神话、当代漫画中都可以发现哲学的影子。下面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笑话,笑一笑,然后,想一想。

这是什么

年轻的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后,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这是什么?”

“屁股!”学生们齐声答道。

女教师哭着跑出了教室,并把状告到校长那里:“真是,学生们嘲笑人。”

校长来到教室里,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而且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点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画的苹果确实像屁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则认为学生们欺负她。还好,校长的最后一句话无意中肯定了学生们的看法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这才洗刷了学生们“欺负老师”的不白之冤。

各有解释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对“打人与被打”,历史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教导主任的知识构成有所差别,都从各自的角度加以解释,但他们的反映又都是正确的。

求爱“傻话”经典

数学老师:你是正数,我是负数,我们是天生的一对!

几何老师:以你为圆心,以我为半径,划一个圆,那就是我俩的小天地……

物理老师:你是阴极,我是阳极,我们一接触,便产生吸引力。

化学老师:你是氢原子,我是氧原子,我们若是结合了,便是纯净的水分子。

音乐老师:你是曲谱,我是歌词,我按你的旋律确定我热情的高低。

气象员:我从你脸上的表情,便知道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刮风还是下雨,同时也可以预报出我们以后几天的变化。

交警:我一直为你亮着绿灯,而不许别的车辆通过。

航海学家:你是指南针,有你在身边,我永远不会搞错航向。

糕点师傅:愿你的脸如奶油一样白,唇如蜜一样甜,脾气如面团一样柔软,而我对你的爱,则如烤炉一样火热。

建筑工人:你是水泥,我是沙,和你在一起,任何人也无法使我们分开。

篮球运动员:你是篮球,我是球网,我时时刻刻盼望你投入我的怀抱。

厨师:你简直如味精一样不可缺少,有了你,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

【点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同样是求爱,不同职业的人说得都不一样,各有千秋,但都表达出了同样的主题。

苹果没洗

一位雍容华贵的太太在水果店里挑选水果,她的哈巴狗趁她不注意,用舌头舔着架子上的苹果。店主很不高兴,但还是以礼貌的态度请太太注意她的狗。这位太太以严厉的口吻对她的狗喝道:“杰西,不准再舔!这些苹果还没洗过呢。”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论也会不同。狗舔苹果会影响水果店生意,店主从自己利益的立足点出发,当然不高兴。可笑的是这位太太竟然以苹果没洗喝斥她的哈巴狗,爱狗之心,溢于言表,完全是从自己利益的立足点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

妙答

一名游击队员正在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他忽然向一个12岁男孩提出问题:“科诺普卡,假如你是游击队的指挥员,为了不让敌人使用铁路,游击队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科诺普卡站起来大声回答:“必须迅速占领售票处,并烧毁全部车票!”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从客观方面来讲,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游击队员和孩子们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一样,在12岁孩子科诺普卡的眼里,不买票就不能坐火车,就不能使用铁路。因此当游击队员问他如何不让敌入使用铁路时,他就如此“妙答”。

把柄

丈夫喝醉酒回家,蹑手蹑脚地摸进盥洗室,找来一些橡皮膏,对着镜子,往自己酒醉闹事留下的伤口上贴,然后悄悄爬上床。

第二天早上,他被妻子摇醒了。妻子叫嚷道:“你说再不喝酒了,可仍然说话不算数,昨日又喝醉酒了。你瞧盥洗室里的镜子上,横七竖八地粘了多少橡皮膏?!”

【点评】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所有醉酒闹的笑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醉酒的人的大脑被酒精麻木,无法产生正常人的意识,也就无法具有正常人的言行。

逃跑

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敌人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被截掉了,他也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再后来他的左腿也被截肢,这一次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

他很不明白,问敌人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而这次就不行呢?敌人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逃跑。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此战俘的手脚因病而被截掉,被截掉的手脚也就失去了手脚的功能,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身体的一部分。而敌人却否认整体是由部分有机构成的,并“郑重”地认为脱离了整体的部分还具有部分的功能,这与现实产生强烈地反差,因而搞笑。

婉转一些

妻子出国留学,由于学业繁忙,写信较少,这天她打电话回家,向丈夫嘘寒问暖,最后问道:“亲爱的,我那只可爱的小猫怎么样了?”“死掉了。”“天啊,这消息太可怕了!这样悲伤的消息你怎么不婉转一点告诉我呢?比如说,小猫爬上大树去捉小鸟,不小心滑了下来,去了天堂,明白了吗?”“我懂了。”

“亲爱的,老家有消息吗?我妈**病好些了吗?”

“她老人家也爬上了大树……”

【点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生与死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位妻子想回避它,迫使丈夫说话婉转一点而闹出笑话。

高速公路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专为顾客制作主页的网络公司里工作。

一天,他去一个大公司找生意,向那位老总讲了一个小时有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广告的重要性,当然还不忘把Internet狠狠夸了一通。

老总很感兴趣,最后拍板时问:“不过,你们到底是在广深高速公路还是在广汕高速公路上放我们的广告?”

【点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已是信息时代,这个大公司的老总竟然连信息高速公路都不懂,闹出这样的笑话。这则笑话充分说明人的思想不能僵化,不能静止,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体会

一位哲学系师兄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点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这位哲学系师兄,把大一时的懵懵懂懂到大四时清醒地认识自我,用几句幽默的话高度精确地加以概括,确有“渐入佳境”之妙。

少了两公斤

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公斤。”

“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化妆。”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

当心葡萄

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果园时边走边吹:“我们国家的水果可棒了,桔子像足球,香蕉像铁塔,菠萝像……”

正当他得意洋洋时,突然绊倒在堆积如山的西瓜上。一位果农大声叫道:“先生,当心我们的葡萄!”

【点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这位外国游客所说的桔子像足球,香蕉像铁塔,他不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是违背客观规律,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而果农的妙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了外国游客的夸大其辞。

眼力

警察:“你说有辆车把你撞了就溜之大吉?你看清那辆车的车号了吗?”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牌子?”

女士:“没看清。”

警察:“什么颜色?”。

女士:“没看清。”

警察:“开车的司机是什么穿着?”

女士:“下边穿的什么我没看见,上身穿的是铁锈红纯色雅茄呢新潮高领套头衫,脖子上戴的是镶宝石粉红三环珍珠项链,浅棕色哈罗兹公司精致高档貂皮披肩,头上戴了一顶俏式福特南垂边帽,帽上头还缀着好些花儿……”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那么,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体。如果主次颠倒,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在车祸中,对被撞者来讲,看清肇事车的车牌号是主要的,司机的穿着是次要的。而这位女士竟然出事后将开车人的穿着记得清清楚楚,把一些重要特征却忽略了,岂有不被笑之理!

习惯用语

小弟弟从电视上学得一句话:“是,老大!”颇能应付日常生活之用,如爸爸叫他端杯茶,他说:“是,老爸!”姐姐请他拿支笔,他说:…是!老姊!”

一天,外婆从乡下来看我们,带来了大包小包礼物,叫小弟帮忙,他爽快地回答:“是,老外!”【点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办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否则就要闹笑话。此笑话中的小弟弟不管称呼什么人都在前面加一个“老”字不就是“—刀切”、“一风吹”的典型吗?

文化差异

萨姆在美国一家驻中东广告公司工作。他设计的一则甜饮料广告真是棒极了,可是却因此丢了饭碗。

朋友不解地问:“你是怎么设计的?”

萨姆说:“我用三块图板加以说明。第一块板上是一个人站在沙漠中,大汗淋漓;中间的板子是他把我们的饮料一饮而尽;第三块板上他神采奕奕,笑容可掬。”

朋友说:“这很好嘛!”

萨姆说:“可是,我并不知道阿拉伯人是从右往左看的。”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同样是三块图板,从左往右看,广告能很好表达出人们饮用此甜饮料后的神清气爽;从右往左看,广告所表达的意思却截然相反。这就是排列组合上的奥妙。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萨姆之所以丢了饭碗,就是因为他没有具体分析阿拉伯人的特殊性,没有注意到阿拉伯人看东西时顺序与别人不一样。

我也是

亚洲某国元首即将访美,想用简单的英语对克林顿打招呼,于是向秘书求教。秘书指点道:见到克林顿您就说“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肯定会说“I?m fine,and you?(我很好,你呢?)”,而您只需回答一句“Me too.(我也是。)”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翻译去处理好了。

专机降落在华盛顿,元首对着克林顿笑容灿烂,竟出口说“Who are you?(你是谁?)”。

克林顿吃了一惊,但他很快镇静自若,正好讨好身边的夫人希拉里,便微笑答道“I?m Hillary?s husband.(我是希拉里的丈夫。)”。

只见元首微笑着看了对面的希拉里一眼,然后冲克林顿点了点头,无比坚定地说“Me too!(我也是!)”

【点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一风吹”。非洲元首闹笑话,秘书“功不可没”。本来几句简单的英文能对付过去,偏偏情况变了,非洲元首却不知道,还是生搬硬套,真是不想闹笑话都难。

错觉

边境线上有一个缉私队,队员们天天早上都看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捎一捆柴到邻国去。一天,队员们叫住他,检查了那捆柴,搜了他的身,但没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放他走了。那人照样天天去邻国。队员们认定其中有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这批队员该换届了。他们忍不住又叫住他,说:“我们知道你在走私,可一直不知道走私什么。现在我们该走了,你说出来,我们不会把你怎么样。”

“其实也没什么,”那人说,“我只是一天卖一辆自行车。”

【点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象和本质是密切相关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此笑话中,走私分子的手法如此巧妙,以至于把缉私队员蒙蔽了这么长时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犯罪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手段越来越巧妙化,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的必要性及尝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的必要性及尝试 广州市铁一中学蒋茂霞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与新课程要求一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结合学科模块特点,精选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把推荐读物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巩固、拓展教材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业水平成绩。 关键词:推荐读物;新课程标准;高中生认知特点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普遍只给学生推荐教辅读物,以教材讲解和习题演练为主,旨在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然而此种单一的方式并未能开拓学生除课本之外更广阔的视野,也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结果往往是扼杀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热情。理论性强本身就是高中政治的特点,假如脱离了生活,限制了拓展和运用,学生就不能做到真正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课本知识,运用课本知识,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并形成自觉的行动,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然而与各模块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林林总总,学生受认知能力和精力的限制,通常不能作出有效选择。所以教师有必要自身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然后结合学科模块特点,选择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是必要的、可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与新课程要求一致。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课程构建了多个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推荐课外读物,有利于巩固、拓展教材知识,使学生怀抱常识原理走向更广阔的认识天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大大提高理论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这完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开放化、实践化的特点。 (二)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准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分配好时间,处理好课外课内的任务;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观察能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对一般性的常识读物已能做到深刻理解;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强烈,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下,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被大大激发;此外他们的理想、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使我们不得低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求知欲望,。 笔者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的基础上,于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中做了一些推荐课外读物的实践尝试,与同行商榷。 (一)必修四册推荐书目表 (二)选择依据和推荐理由 1、《生活中的经济学》是一本广受赞誉的经济学普及读本。作者茅于轼教授曾说:“我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是一本“家常式”的经济随笔,紧扣生活的日常琐事,阐发市场经济的运作规范及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学业繁忙的学生,只需片刻闲暇,就可以读上一两篇,有时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篇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发现丰富的图形世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的几何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议一议] (1)教室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2)教室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圆柱和圆锥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找出教室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找出教室中与课本P3中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

城市广场中心的喷泉池是圆形的. 城市大楼是长方体.… 我们飞到中间那一个大楼的楼顶去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变化? (在它的前方和上方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结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建筑物,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 用一句古诗来描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真妙!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图形,课题: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立体图形呢? 下面我们就乘坐这辆小公交车开始我们的“几何之旅”,在出发之前,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生]老师,车身是长方体,轮胎可以看作圆柱体. [师]很好,你观察很仔细.那么就由你来当今天的“小司机”,带领大家去旅游吧. [生]老师,我再找一个“导游”和我一块合作. [师]你的想法很好.老师提个建议,你可以参照课本第2页的导游图,也可以自己再选择. (生甲和生乙合作,商量了半分钟后,我和同学们乘坐上了他们的旅游车)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几何之旅”——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生甲]同学们,坐好了,我们现在就出发。 [生乙]我们现在到了公园,同学们请下车,我们有秩序的走进去,今天,我们不是来观赏花草树木,而是来找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几何体,谁发现了,赶快告诉我。 [生]我发现了亭子的顶端是圆锥,下面的支柱是圆柱. [生]公园大门的门柱是长方体,公园里的石凳、石桌有长方体,有圆柱,还有棱柱. [生]公园里有垃圾桶,有的垃圾桶上面设计了一个足球,足球是球体. [生]在公园里我还碰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公园里玩沙子,它堆起的沙堆是圆锥. [师]这些同学的想像力真丰富,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在咱们的旅途找到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生甲,我们还准备去哪儿? [生甲]我的车可以插上翅膀,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去看一看人民大会堂(可以看课本第3页的图),到站了.下车吧,这儿的几何体可不少,谁来找一下. [生]人民大会堂中间的建筑是长方体,两边的是正方体. [生]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柱.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旗杆是圆柱,路灯的电杆也是圆柱,灯

趣味哲学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目的:这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由于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学生与外界新生事物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实践少,阅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贫乏,就哲学这门课来说,高中是第一次接触,同学们涉及的资料较少,且那些哲理比较晦涩难懂,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哲学功底,特意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趣味哲学。课程特点:这门选修课以一个“趣”字为线索,贯穿于这个课程之中,这个“趣味”融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趣为一体,相互渗透,使一门高深莫测、铭言晦涩并且枯燥无味的哲学学问趣味化,把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其通俗易懂化,就像《庄子》一样,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而是因为庄子的哲学尤其是一些精深的佛理,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明的,使人们对一个故事有所感悟。哲学也类似,虽不能如《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能准备板着面孔给学生讲原理。所以,本课程将突破往昔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趣闻的形式,希望能使同学们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能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适合对象:高中阶段各个年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选这门课有利于为哲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开阔他们在哲学的知识面,促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内容进度: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 1,第一讲听故事,体趣味,明哲理;(4课时) 2,第二讲讲笑话,辨哲理;(2课时) 3,第三讲读寓言,思哲理;(2课时) 4,第四讲诵谚语典故,悟哲学道理(2课时) 5,第五讲赏古诗,析哲理(3课时) 6,小结哲学学习歌(1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10字教学法,即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这个教学模式的提出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 1. 读书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在阅读前先给学生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让学生来了解和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议论 学生通过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程度,为老师接下来的讲解提供参考。 3. 讲解 针对学生在读书时或者在议论时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通过典故、寓言、趣闻轶事的形式来阐述其中的哲理,在获得理趣之余又能享受情趣之乐,使学生找到获得知识的背景意向、途径和方法。若有不同看法者,允许反驳,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发展知识,主要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练习来体现,课后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去组织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每个专题之后,还会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这不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愉快、兴奋的讨论中吸取知识,促进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审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审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审查。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自然负责。1 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涉及风

景名胜区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监督。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以下简称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监督,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通过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宣言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继承人类共有的珍贵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促进有序发展。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相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二)申报项目保护管理计划的编制; (3)按程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2 (四)依法划定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场所;(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其中,第(3)款所述的纳入程序应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初步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的相关要求执行。

趣味物理实验

有趣的惯性实验 同学们,当你快速跑步时,让你马上停下来,你能做到吗?当你推动一个物体时,是不是刚开始用的力气要更大一些呢?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物体有惯性的缘故。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就给我们演示了几个惯性的实验,大家一起跟我来看一看。 第一个实验开始了。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八个象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举得高高的,微笑着说:“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动。”什么?要取出最下面那个棋子,而上面的却能做到不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该不会是在吹牛吧?同学们也将信将疑望着老师。只见老师将直尺紧贴着桌面,迅速地朝最下面的象棋敲去。啊!奇迹发生了!只听见“啪”的一声,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真的稳稳当当地叠在桌子上!太神奇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 还有更精彩的呢!第二个实验开始了,老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饮料瓶和一张纸条,然后将瓶子倒扣在纸条上。“同学们,如果我将纸条抽出,瓶子会不会倒啊?”“会!当然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请认真看喽!”老师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只见她弓着背,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抓着纸条。同学们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眼睛一眨不

眨的,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一、二、三!”老师将纸条猛地一抽,那瓶子像个醉汉一样晃了晃,却渐渐地平稳下来了,没倒!耶!成功了!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第三个实验是将硬币放在饮料瓶的盖子上,然后在硬币下压一张纸条,要将纸条抽出,而硬币却依然留在瓶盖上。这个实验同样十分精彩,老师也做得非常地成功。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啊?”同学们都迷惑不解。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原理——“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就像汽车,开始的时候,即使是急刹车,也会继续再向前行一段路,才会停下来。棋子、饮料瓶、硬币原先是不动的,当迅速地取出下面的物体时,仍旧会保持不动。”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恍然大悟。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长大后,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揭开生活中一个个的“谜”。 简易显微镜制作 一、制作方法: 简易显微镜是由镜头、镜筒、镜柱、反光镜四部分组成。 1、镜头 将一种聚光手电筒的电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钳子把玻璃球周围玻璃片夹掉。选厚为2毫米的硬纸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块。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为佳,再用粘合剂把三片硬纸板粘在一起。

第1课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 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探索、发现、讨论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立体图形模型、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内容: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有关立体图形的图片,然后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 教学中,可以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的现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足球是球形”,“超市里的蒙牛牛奶的包装

盒是长方体”,“铅笔的形状是棱柱形的”……从具体的模型到生活中的实物,学生的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二)、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活动1:教师展示图片,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活动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P2的问题串: ⑴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⑵书房中哪些物品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在房中找出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品? 目的: 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辨认出特征鲜明的几何体,认识到几何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不同几何体、区别不同几何体的钥匙,意识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几何体大到古代建筑、小到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就在的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注意事项与效果: 教学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图片,但务必注意这些图片中包含相对丰富的几何体,而且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比较鲜明,具有代表性,从而便于学生识别;此外注

有趣的哲学故事

趣味哲学 1.如果马和狮子也能造神的话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嘲笑人们把神描绘成人的样子,并抨击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把人类的种种丑行和罪恶强加到神身上。他说道,如果马和狮子也能够塑造神的话,那么它们就会造出马形和狮形的神来。 2.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 斯宾诺莎注意到"一般的信仰中都把上帝描绘成男性而不是女性",他认为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世间妇女屈从于男子的状况。有人曾为此写信反对他的观点,他回信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你说如果我不承认上帝能看、能听、能观察、思维等等,你就不会知道我的上帝是个什么样子。对此我并不奇怪,因为我相信,一个三角形如果能说话,也会以同样的口吻说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而一个圆圈也会认为神性是一个出色的圆圈;这就是说,每一种事物都会把自己的属性加在上帝身上。" 3.有比较才有鉴别 赫拉克利特曾这样说道:"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象一只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4.一次还是两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走下同一条河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这句名言描绘了世界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画面,也成为西方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克拉底鲁则走向了极端,提出了"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完全否认了事物在变化之中的相对静止状态,这一命题就成了哲学画卷中"画蛇添足"的败笔。 5.牛的幸福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诙谐地说道:"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6.乌龟与飞毛腿阿基里斯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悖论:"如果让乌龟先爬出一段距离,那么即使是飞毛腿阿基里斯也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当阿基里斯追到乌龟原来所在地时,乌龟却又爬出一段距离,阿基里斯再追,而乌龟也再爬. 所以他断言,阿基里斯只能无限地迫近乌龟,却永远追赶不上乌龟。 7.好驭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的呢?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友呢?" 8.人类是禽兽的小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早在他那个时代就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41号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 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

50个趣味小实验

50个趣味小实验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烧不坏的手绢 思考: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 材料:手绢、玻璃杯、铁丝、酒精、火柴、水 操作:1、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 2、将手绢从杯子里取出,稍微拧一下水,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 3、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燃烧后的手绢完好无损 讲解:1、玻璃杯里盛着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手绢很快地燃烧了 2、酒精很容易从手绢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绢上,保护着手绢。 3、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花布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手绢不会被烧着。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讲解: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神奇墨水 思考:空无一字的白纸,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图案就会显现出来,你会制作这种隐形墨水吗? 材料:毛笔1支、打火机1个、糖水1杯、白纸1张 操作:1. 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字或画图 2. 晾干后,看字形、图案如何 3. 用打火机稍为烤一烤,观察有什么变化 讲解:1. 干后,字形、图案会消失。 2. 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创造:试试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 再现指纹 思考:用手指肚在纸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纸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怎样才能看见你留下的指纹?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蜡烛、白纸、火柴 操作:1、在白纸上印上指纹。 2、看一看白纸上并没有指纹的印迹。 3、用少量碘酒放进铁盒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练习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填空题 1.立体图形的各个面都是__________的面,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 2.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物体的形状似于圆柱的有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圆锥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球 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4.围成几何体的侧面中,至少有一个是曲面的是______________. 5.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 6.圆柱,圆锥,球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 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8.圆可以分割成_____个扇形,每个扇形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一个七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七边形分割成__________个 三角形. 二.选择题 10. 从一个十边形的某个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 )个三角形 A. 10 B. 9 C. 8 D. 7 11. 图1-1是由( )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A B C D 图1-1 13.图1-2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 ) 图1-2 A B C D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负责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

胜区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的初审,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申报项目的初审;负责本行政区域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监督工作。 第四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以下统称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监督等工作应当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等以捐赠、技术支持、志愿者等方式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 第二章申报 第六条申报世界遗产应当以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珍稀遗产资源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有序推进。 第七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一)满足《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突出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有关标准、条件和要求;

趣味哲学读后感

读《趣味哲学》有感 某日中午,去朋友办公室小座。不经意间觅得此《趣味哲学》,信手翻来,不知不觉间竟读了进去。 “哲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专业并且枯燥的学问。究其原因,大概与哲学著作的表述习惯有关,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把哲学思考弄得象玄妙天书,而原汁原味的生活却被过滤得干干净净。本书恰在这方面做得别具特色,在每一个哲理的前面,几乎都有一个趣味的小故事。故事和哲理相映成趣,以事说理、以理动人,这也是让我一鼓作气将全书看完的原因。 有人说:哲学从仰望苍穹开始。是的,每个人都会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抬头仰望星空。在广袤的苍穹里,人类何其渺小,一种孤独油然而生。也只有在这种孤独中,人类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在思考生命意义的沙漏里,哲学便诞生了。由此可见,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哲学,也是普罗大众的哲学。我们每一位凡夫俗子无时不刻浸淫在哲学的美酒里。这也是本书《认识世界》部分的主题——哲学到底回答什么问题。 哲学到底回答什么问题?其实,在中国璀璨的先秦文化中,至今仍有许多哲学大家在历史的长河里绽放光华——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墨子、荀子等一长串名字。这其中,尤以庄子的哲学天分为最高。庄子用“蜗牛角上的国家、展翅高飞九万里的大鹏、以50头牛为饵钓上来的大海鱼、会说话的骷髅乃至化为蝴蝶的庄子”等向我们提出了众多的哲学命题,可谓是探讨哲学究竟回答什么问题的先行者。与他差不多时代的大家们,更是百家争鸣,提出了蔚为大观的诸多哲学命题。窃以为,先秦时期是我国哲学智慧最辉煌的时期,此后,时断时续,高低起伏,但颠峰时刻无疑再不能重现。因为不久前刚看了《墨攻》的缘故,阅读《墨子的兼爱》篇章时,尤为用心。对墨子的印象,可以用“兼爱、非攻”两个词来概述,兼爱指普遍平等的爱,即不分血缘亲疏和等级的贵贱而给予无差别的爱。兼爱作为社会理想体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对弱者的关怀。一般的教科书也就到此为止了。而本篇作者纵横阡陌,向我们揭示了其中错缕关系。原来,墨子之所以提出兼爱是为了反对儒者那种有差别的爱,而儒者又对墨者从功利主义出发的互惠平等原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期望得到回报)进行了抨击。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活生生的历史,令人忍俊不禁。 而本书中展示的哲学幽默更是可被读者“拿来主义”。《白马不是马》篇中,公孙龙牵马过关,守关的士兵说:“牵马的人不许过关”。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守关士兵无奈放行。这种偷换概念的黑色哲学幽默,联系到今天还有司机醉后被警察逮住勒令罚款,该司机辩解说:“我喝的是啤酒,不是酒”。另一则小故事也充满幽默情趣。有一张姓盐务官回家途中被一妇女拦轿告状,说丈夫整天在外拈花惹草,盐务官听了笑着说“我是卖盐官,不管吃醋事”。在会心一笑中,哲学到底变得轻松些。 哲学是智慧之学,离不开人的灵性,离不开人的自觉。古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不能把智慧传给另一个人,一本书自然也不能。书中的寓言、故事、趣闻,辅以精美的插图,使读者在信手翻阅之余,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从而对平淡生活世界多一份惊奇,多一份关爱,作者的初衷莫如是吧?

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一)

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一) 内容提要本文阐释了梁启超趣味范畴的特定理论内涵,探讨了梁启超趣味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研讨了其趣味美学思想的中西思想文化渊源及其个性化创构,论析了其趣味美学思想的独特的理论特质与价值。 梁启超是中国美学思想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美学思想近现代转型期的重要人物。他对“趣味”范畴的阐释和趣味美学思想的建构,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图谱中,极具特色,需要我们认真解读与发掘。 梁启超关于趣味的思想与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于20世纪20年代《“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学问之趣味》、《为学与做人》、《敬业与乐业》、《人生观与科学》、《知命与努力》、《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等专题论文、演讲稿以及给家人的书信中。本文将以这些相关文字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趣味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哲学根基。趣味主义构成了梁启超哲学观与美学观的互释,也成为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1922年4月10日,梁启超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讲演。他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1)对于趣味和人生的关系,梁启超主要两个方面来界定。其一,他认为趣味对于生活具有本体意义。即趣味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趣味。他说,为趣味而忙碌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有价值”的生活;(2)无趣“便不成生活”。(3)其二,他认为趣味对于生活具有动力意义。“生活的原动力”就来自于趣味。(4)“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5)在梁启超看来,合理而自然的人生状态就是趣味的状态。从本体与价值、动力与功能两个方面着眼,梁启超把趣味放置在对人生具有根本意义的本体论兼价值论视阈上。那么,在人生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趣味其具体内质又是什么?对于趣味的内质,梁启超通过对两个互为关联的问题的阐发,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梁启超对无趣的生活作了界定。他认为趣味的反面就是“干瘪”与“萧索”。因此,他界定的无趣的生活有两种。一是“石缝的生活”。其特点是“挤得紧紧的,没有丝毫开拓的余地”。(6)一是“沙漠的生活”。其特点是“干透了没有一毫润泽,板死了没有一毫变化”。(7)梁启超否定了这种无趣的生活,认为这不能叫“生活”,而是人生的禁锢与退化。在这里,梁启超运用否定之 (一)、否定的思维方法,通过对无趣特点的否定,而达成了对于趣味(生活)内质的两个厘定: 与无趣之缺乏生气生命相较,趣味是生命的活力。(二)、与无趣之泥滞禁锢相较,趣味是创造的自由。其次,梁启超通过对趣味发生条件的探讨,进一步厘定了自身对趣味内质的界定。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由内发的情感和外受的环境交媾发生出来”的(8)。因此,趣味既在主体,也在客体,是主客的会通与交融。就主体言,趣味是与情感相联系的。情感作为主体心理基础,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9)趣味构成了生活的动力源,情感构成了趣味的动力源,这一思想链条是梁启超趣味思想的一条基本脉络。没有情感的激发,就没有趣味的萌生;没有趣味的实现,也就没有理想的生活。情感与生命活力、创造自由一起,构成了趣味内质的三大要素;其中,情感又是生命活力与创造自由的前提。情感激扬、生命活力、创造自由在趣味的发生中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成为趣味实现的共同前提和条件。其中,情感具有最基础最内在的意义。因此,在梁启超这里,趣味(生活)的内质表现为这样三个层次:底层——情感的激扬;中层——生命的活力;顶层——创造的自由。这三个层次互为因果,共同构筑了通向趣味之境的理想之路。简而言之,梁启超的趣味就是由情感、生命、创造的融和所呈现的生命意趣及其具体实现状态。趣味之境既是特定主体之感性达成,也是主客之间的完美契合与主体生命的最佳创化。

趣味化学小实验(三例)

趣味化学小实验(三例) 1.果皮爆气球 (1)实验器材:气球、橘子皮 (2)实验步骤:将气球吹鼓,向气球上挤出橘子皮汁,观察气球(3)实验原理: 橘子皮皮的汁液中含有植物性芳香油类物质等可以溶解橡胶,从而使气球爆裂。 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接下来要为大家演示的实验叫作橘子汁爆气球,大家看一下,这是这次实验所用到的道具,橘子皮和气球。你们可以想到这两者之间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吗?将橘子皮的汁液挤到气球上,它就会爆炸,眼见为实,请大家稍微往后站一点,仔细观察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当气球沾到橘子皮的汁就爆炸了。 是不是感到很诧异呢,这个实验现象包含了一定的化学原理的,我们都知道气球的主要成分是橡胶,而我们橘子皮汁的主要成分则是酯类,当这种化学物质遇到气球时就会将橡胶溶解,这时呢我们的气球就会变薄,所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球就会爆炸。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演示的实验,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一定不要让他们在吃橘子的时候玩气球,会存在危险。希望这个实验会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哟~

2.维生素C的检测 (1)实验药品:淀粉、碘酒、水果汁、维生素C溶液 (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 (3)实验步骤: 先在4个烧杯内加少量淀粉溶液,分别滴入2~3滴碘酒。向一个烧杯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余烧杯内分别加入不同的水果汁,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 (4)实验原理: 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白色。 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生活中我们喝的酸酸甜甜的果汁不一定都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的哦!真正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他的名字叫做“维生素C”,小朋友们听过吗?今天,哥哥就要教大家怎么去辨别果汁的真假哦!大家每天都要吃饭,那你们知不知道吃饭吃的是什么吗?(拿起淀粉)吃的就是哥哥手上的这个东西——淀粉。现在哥哥要往淀粉中加入水,制成淀粉溶液,然后把它平均的倒到面前的四个小烧杯中。然后,噔。。。(拿起碘酒),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吗?没错,它叫做碘酒,受伤时医生会用它来帮大家清洗伤口的。现在哥哥也把它平均倒到面前的四个小烧杯中。小朋友们告诉哥哥,他们现在是什么颜色呢?对,这是蓝紫色。那好,现在哥哥要

东港一中课改总结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东港一中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东港市第一中学 2010年2月20日

课程改革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了,回顾走过的改革之路,可谓步履维艰,但收获颇丰。下面就我校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未雨绸缪,做好改革的准备工作 早在2003年,学校就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亲自领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为了稳步实施课程改革,从2003年开始我校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课程改革、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新课程标准、教育信息技术等内容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2006年暑期,我校选派主管校长和所有中层领导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教材培训。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对将要实施的课程改革有一个深刻的、系统的认识,做好课程改革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 同时,我们还做了其他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做好新课程所需的物质准备。我们扩建了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建了12个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2个学生机房,为所有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引进了光纤宽带,配备了5个多媒体教室,购臵了大量的用于分组教学的体育器材,为教师订购了各类学习材料。第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改革之前我校就进行探索性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有效教学的实施,打造各学科的教学模式特色,进行双语教学和学科与多媒体整合教学专人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改革学生评价体系,等等。第三,大胆探索校本教材的编写与施教。2003年我校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该方案下的校本课程主要是各学科内容的外延,每个学科开发一门,共编写出讲义12本。2007年4月,我们根据试用情况调整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6月份已经

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模式解析

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模式解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各大景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经营者们高喊着“对世界遗产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已发现过度商业化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破坏。如何在这种发展与破坏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成为值得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尝试从经常学的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以谁为管理主体,构建怎样的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性建议,以期在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过程中,使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原则切实得到实施和体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遗产混合体三种类型。为了让这些天地造化和文明遗存在受到威胁之前就得到很好的保护,1972年11月16日,76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公约》,闻名世界的长城、故宫、泰山在1987年就先后进入首批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4年底,中国已跻身为仅次于西班牙(37处)和意大利(36处)的第三大世界遗产国。 为什么各地对申报世界遗产如此积极?作为全人类的世界遗产,除了可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以外,利益驱动应该是一地参与的动力主因, 一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势必会提高知名度,吸引众多的游人。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理查德所言,以丽江为例,其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地自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的旅游业的发展;山西平遥古城、江苏周庄等世界遗产地的客流量剧增,都证明旅游业可以给居住在世界遗产地及附近的社区的人民带来无可比拟的经济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人流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旅游业也会给遗产地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破坏,甚至使世界遗产地消失。 尽管从理论角度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科学的管理,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并非截然矛盾。然而事实却是:一方面经营者们高喊着“对世界遗产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已发现过度商业化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破坏;一方面游客们在谴责企业和地方政府对世界遗产地的过度开发,另一方面游客们却仍然一批批地涌向世界遗产地。表面上看,这是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实质上往往反映出国家、部门、地方和公众等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发展”似乎仅仅是一种理想。 如何在这种发展与破坏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成为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究竟属于何种物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以谁为管理主体?在世界遗产管理过程中,如何使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原则切实得到实施和体现?这些都是在世界遗产管理工作

趣味哲学大课堂

趣味哲学大课堂 --- 妙语集锦彰显人生哲理 从某种意义上,哲学不是知识,而是方法、观念和思想。对于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向他们灌输多少原理和方法论,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们闪着智慧的灵光。纵观中外哲学史,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善于讲故事的好手,他们借用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来阐发他们所要表达的深邃的哲学思想。弟子们在聆听中产生了疑问,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哲学家产生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认为哲学教学中要秉承这一理念,作为一个学生的启智者,奋力前行。下面是我搜集的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格

言、名句、俗语专题。这些成语、格言、名句、俗语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富于哲理,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大脑。让我们共同感悟、体验和提高。 1 .按图索骥: 成语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 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2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3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4 .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5 .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 .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8.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9 .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 .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11 .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