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对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内容提要历史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结合日常教学的经验,认为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哪种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崭新的教育理念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关键词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上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明确给出的定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两种定义的给出并不互相矛盾,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而所谓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中利用一定的学时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专题的研究。一般来讲,中学生的历史研究大多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其目标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的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对教师以往的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学生以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颠覆。

首先,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正确的指导和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扮演的只是一个“指导者”“参与者”“伴

奏者”的角色,不再是独霸课堂45分钟的“独裁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其次,历史研究性学习在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在改变着学生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在旧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笔者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和探究;有利于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认为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有两种方式:

1、课堂内历史研究性学习

一般来说,课堂内历史研究性学习是用一定的学时和课时安排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历史课堂教学,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采用“问题式”,取材也大多是围绕历史教材进行,是中学历史教材有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可以是已知历史结论的“再发现”,也可以是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课堂内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形式,如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

课堂内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课堂内历史研究性学习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境的设置要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②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搜集资料是为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依据。因此,问题提出后,就要进行搜集资料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在课前做,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定。教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起到了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筛选资料,找到有价值的资料的作用。

③成果交流。同学们根据已经搜集到的资料,分组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好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或者进行分组辩论或者以发布会的形式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发表个人见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参与自己的意见,开启学生的思路,适时进行点播。真正的参与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④进行评价。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成果交流后,要对学生的

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来完成,对学生的成果加以肯定或者补充;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评。

2、课堂外历史研究性学习

课堂外历史研究性学习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外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也多样化。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等,探究的内容不仅是已知历史知识的“再发现”,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课堂外历史研究性学习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课题。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选题。课题的选择既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也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课堂外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不局限于本学科内,可以跨学科综合研究。

②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无论是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还是课堂外研究性学习都离不开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资料的来源较课堂内历史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多样性。如实地考察、亲身实验、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等等。不同的课题类型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如在研究“文革中的红卫兵”这一课题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身边的老人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资料来源更具有可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资料的环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获得的大量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分类整理,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③成果交流。课堂外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的多样化,所以研究的成果也是多样化:可以是一个专题论文、一个调查报告、一种见解也可以是策划的一次活动等等。

④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取长补短,并培养和谐的竞争和协作意识。

无论是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还是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材料的搜集整理、学生之间的同力合作、成果交流和最后的相互评价,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管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导”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始终,研究课题的选定,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的点播,资料的搜集、整理,成果的展示等等,教师指导得法与否,是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历史研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题计划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历史研究性学习要求历史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1、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

者、占有者的权威地位切实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密切关注学科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教师不仅要了解过去的历史知识,也要了解现在的历史知识,比如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最新的学术观点。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不仅使自己的显性知识得到积累和提升,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隐性知识,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不断的更新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中游刃有余。

2、深厚的专业功底。

教师首先是一个“专业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健全的专业情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历史教学研究能力和精湛的多媒体网络应用技能。

参考资料

[1] 贾香花. 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现实意义.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虹俞祖华.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问题综述. 历史教学,2004-5

[4] 韩飞黄念章. 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2001-6

[5] 龙开才. 高中历史的研究性学习初探.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6] 黄俭周双宝.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及其教学策略摭谈. 学科教育,2003-2

[7] 张健.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践.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 韦汉军.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学科教育,2002-7

[9] 张肇丰. 试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教材·教法,2000-6

[10] 高连玉. 研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 理论研究,2000-10

[11] 李峻. 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学养目标. 山东教育,2003-10

[12] 霍益萍张人红.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 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