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检测题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检测题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检测题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选择题(下列1~8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9~10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1.人类历史上曾创造过多个辉煌的远古文明,但只有中华文明从未被中断地传承至今,这绝非历史的偶然或侥幸。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 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劫难而传承光大,是因为()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决定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C.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有深远的影响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2013年是“西塞神舟会”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四年。“中国端午节”申世遗成功,黄石的“西塞神舟会”功不可没,因为在端午节习俗中,“西塞神舟会”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它原汁原味地展示和传承了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

B.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C.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每当中国春节来临,世界各地就会跃动中国“春”意,中国春节已成为各国越来越不能忽视的节日。穿红衣、送红包、放鞭炮、舞狮子,喜庆又温馨的场面让春节走出了中国,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众乐乐”的节日。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世界各国文化已经没有任何差异

C.中华文化已经取代世界各国文化

D.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4.(2013无锡)某市在对中学生关于文化认同的调查中获得有关信息(见下图)。该图信息告诉我们()

A.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已刻不容缓

B.对外来文化要加以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外来文化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要坚决抵制

5.目前,全世界已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世界各国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汉语热”在全球升温说明()

A.中国文化已经取代世界文化

B.汉语在世界所有语言中是最容易掌握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6.(2013湖北)如今,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等舶来品,已为广大中国人所熟悉,它们甚至成了一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

①照搬照抄,全盘吸收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③尊重差异,平等交流④放弃自我,虚心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新华网上海2013年10月18日电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8日揭幕。走过十五载的艺术节渐入“青春期”,如同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充满自信和创新。它汇聚世界舞台佳作,包容多元文化,但更善于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舞台”,展示上海魅力、中国活力。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共迎来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7台剧目,逾15万观众走进剧场饱览艺术大餐。还有近3 000场群众文化活动预计吸纳观众450万人次,规模之盛不言而喻。在上述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A.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B.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C.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D.只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外国文化

8.(2013长沙)全国人大代表、湘菜大师许菊云每次去国外做烹饪表演,都会带上浏阳的豆豉、醴陵的辣椒、茶陵的大蒜,原汁原味的湘菜让老外们赞不绝口。这说明弘扬中华文化()

A.要保持民族特色

B.要发扬创新精神

C.要学习外来文化

D.要迎合外国口味

9.中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藏族的传统节日是藏历新年,傣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苦扎扎节,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这说明()

A.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B.它们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C.这些节日其他民族不能参与

D.它们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协贺词:莫言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其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莫言的获奖表明()

A.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肯定和认可

B.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融合交流中凸显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C.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面临挑战

D.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温家宝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感想。

12.距今1 000多年的隋代虞弘墓29件/组出土文物2013年7月18日装箱完毕,即日启程飞赴澳大利亚国立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展出,这是山西文物首次在澳洲亮相,展览从2013年8月22日持续至11月10日。

这是继2012年在美国纽约举办《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后山西博物院推出的又一个独立外展项目。展览以虞弘墓出土的石椁为主体,辅以北齐、隋两代部分出土文物精品,艺术再现了1 000多年前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发达的经济政治面貌以及繁荣的文化交流盛况。

(1)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一下,我国积极加强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原因。

(2)我国加强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1--2题。 D 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老的丝绸之路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B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A 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 D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D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D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B 7、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9、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s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 1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0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02 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0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02 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0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卡雀”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是独龙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腊月中,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庆祝年节( ) ①是独龙族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独龙族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体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疆阿勒泰库尔尕克托干的干沟村166户人家,只有何厚宾一家是汉族。最初村民们看何厚宾种菜都很不解:“你们怎么吃草呢?”如今同村的人说,现在我们都跟何厚宾老人学会种菜了。老人家对每一个村民都很好,我们也尊敬他。可以说,这是( )。 ①菜地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②村民之间传递温暖和友善 ③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

④各族同胞共同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④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完整版)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doc

高中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 角度内容例题 文化1、文化的内涵:(全国 2012-3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 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科技对于广大中以文化的作用。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 产品。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 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北京 2011-40)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 培养出来的。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 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 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 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山东 2011-29)1955 年 10 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 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建成投产。 2011 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 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 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高考语文作文——吴志瑶 亲爱的老师们,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越来越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优?想必你们心中已有答案,的确我们应该担忧。我们应该继承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我们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才能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大大超过流毒。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几大文明都已折经断脉时候依旧熠熠生辉。当最可悲的是,我们漠视的传统文化却被外人视作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名录时,国内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为《“去传统文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去传统文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失落的一代,而韩国江陵市的“端午祭”无疑将给我们很深的刺激,江陵从异国引进的文化经过本土的历程,成为本地不可缺少的文

化遗产。由此,我们更应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不能一味的继承,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人恰好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在弘扬本国文化同时,也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加以创新。想当初,我们崇尚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后来猛攻外语,再后来狂学经济,MBA泛滥成灾。我们做事太过一窝蜂,仿佛打太极飘忽不定。缺乏文化根基的巩固,而盲学习外文化。因此,我们只有在吃透自身文化同时,然后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立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符合当今乃至以后的中国发展先进性文化。 甘地所言:“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巩固本国文化之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精品】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频考点9: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1、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百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目的正在紧张进行。2018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称,通过发据和比对,初步推断遗址距今8万至10万年,该遗址为凌云县首次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该遗产能展现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该遗址是凌云县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址是汉民族的伟大历史创造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说:“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文化 ③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民族文化是支撑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40届会议,对今年的26处申遗遗产地进行审核。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中国有望成为继意大利后,第二个世界遗产50+俱乐部(世遗数量≥50)的国家,赶超意大利(51处)指日可待。 世界之所以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通俗易懂、博大精深C. 贴近民众、雅俗共赏D.全面进步、世界领先 2.2015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各级文化部门准备了2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各级公共文化场所节日期间免费开放,让群众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文化年。其做法的主要意义在于()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B.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C. 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保证每一位公民都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3.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大运河”、中国南方喀斯特等申请报告获得批准。中国获准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7个,位列全球第二。这说明() A.中国对世界文明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B.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源泉C.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晨D.中国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4.2014年9月26日,省文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财政厅举办“广东省文化金融合作发展对接会”,推动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推进广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此举表明()A.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B.广东释放发展活力,建设文化强省 C.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D.深化改革,提升广东科技实力5.在教育部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A.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B.全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 C.在社会生活中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 6.“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省分会场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徒弟活态技艺展演,通过交流互动,让老百姓共同关注岭南文化家园的艺术瑰宝。这一活动最恰当的主题是()A.文化流动贴近民众 B.传承创新抛弃保留 C.传统文化全面继承 D.文化产业雅俗共赏 7.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有一百多项发明和发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加如此——我们欧洲科技成就,乃至世界科技成就,或许中国科技成就是不可缺的。这说明()

文化传承和创新哪个重要

孔子学院古有天圆地方,女娲造人的传说,今有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科学,古有孔孟儒家之道,传授百千弟子。今有孔府学院,兴儒学之风,名扬海外。走创新发展之路,扬我华夏文化于世界,展我泱泱大国之雄风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永葆活力的源泉,二者缺一不可。在文化多样性日益消失的今天,似乎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创新才是推动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究竟二者孰轻孰重,且看双方辩手如何针锋相对。4月11日晚,中国海洋大学第13届大学生辩论赛半决赛第一场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再起烽烟。进入半决赛的队伍自然实力不俗,双方唇枪舌战,均为获得决赛的通行证全力以赴。 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首先明确了文化和传承的概念,提出所谓传承并不是墨守陈规,而是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衡量二者谁比较重要时,应该评判谁比较贴近文化的精髓。然后她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己方观点:只有传承才能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是文化生存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让我们更贴近文化的核心。反方一辩则指出对方将“必要性”等同于“重要性”,并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比作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二者缺一不可。反方一辩将“例论”结合,用儒家文化的创新支撑观点。她指出就文化本身而言,创新更能保持文化生命力和内涵;就人类发展而言,创新是人们更能深入地认识文化,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文化。 质询中正方二辩首先发问,她从自己VB课程的算法创新出发,提出“到底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文化创新”的问题,接着又提出肯德基的中式早餐其实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反方二辩则以佛教的大胆创新为例,指出文化的创新需要时代来检验,而不是传承。二轮质询中,正方三辩抛出“如何用创新使濒临灭绝的文化传承下去”的问题,并且提出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反方三辩则抓住“文化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更为人所接受”来论证。 比赛进入最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正方一辩针对上海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危机的情况发问:“在这种极缺文化传承的情况下难道您还要说创新比传承更重要吗?”而反方一辩则以“要以创新的形式使之得以发展,去粗取精”回应,随后借以遗传变异、生命发展等专业知识来类比文化发展,“如果文化没有创新,我们是不是现在还要穿着兽皮钻木取火呢?”之后正方二辩针对质询环节中正方提及的“创新的基础”发问时反方二辩以“基础就是创新”回应,引起现场阵阵唏嘘。反方四辩继而抛出如果不通过创新产生新文化那将无可传承之物的观点,却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正方关于“变异是否有方向”的问题。随后正方二辩对该问题作出解答,且以此类比创新也有不定向性,反方一辩则回应不定向性变异终有有定向选择来使之适应。辩论赛激烈程度随着时间前进水涨船高,正方四辩指出文化是一个长远的积淀,不能以标新立异来衡量创新,此时正方时间到,反方依次抛出“创新也是积淀”“周杰伦把创新和传承结合才能诞生风靡大地的《青花瓷》”等论据,自由辩论在掌声中落幕。 结辩中反方四辩首先从逻辑学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否定了正方“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文化的存在”的观点,其次指明传承是途径,创新可以促进传承而非为了传承,并列举中国四大发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才得以真正服务人类的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练习

文化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树立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②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成就 ③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通道上,中华文化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柏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技术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及技术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障。这说明 ①科技、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②科学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了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打造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有温情。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引发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它 (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情感 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间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等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活动,机关大楼的“风水”现象 ①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②异化和扭曲了传统文化 ③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与传统文化相关主观题汇编

2018高考政治复习传统文化篇12题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根据教育部要求,从今 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古诗词比例,新增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出,优秀文化进校园要针对各个学段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优秀的传统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中华文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2)某班级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每条不超过20字。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意见》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为此,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位学者认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对接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掀起了文化遗产热。那些“高大上”的国宝一个个都“活”了起来。有人说这是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5分钟一集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这纪录片有点用力过猛,情感渲染有点多,干货少;还有人说5分钟,怎能讲好一件“国之重器”的故事?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对文创产业来说亦复如此。《人民日报) △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代相依相存,用创新去赋予传统文化更好的内涵,文化遗产才能得以有效发展保存。------著名影视演员奚美娟 △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罗兴连 《上新了故宫》让故宫“高而不冷 近两年,“故宫”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热词。匠人精神与故宫博物院中充满历史气息的藏品,引领了阵阵文化风潮。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让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IP变得愈发年轻。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故宫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温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即将过600岁生日了,在我的眼里,故宫正青春。”原本那些“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故宫藏品,在文创方面发力后成为可以在人们手中把玩、赠送好友的佳品,而故宫文创也在“画风突变”的路上越走越欢快,越走越主流。为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大型文化季播节目。这档节目通过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带领观众在节目中探索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引爆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创新和销售。截至2018年12月18日,(上新了·故宫)的文创单品众筹已经突破千万。这正应了节目中的一句话:“故宫的文创新品,除了传递厚重的时光,也必须有喜欢故宫的人能感受到的温度。” 灼见:接地气但不俗气,融入新时代文化又不丢失传统文化元素是故宫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激活了文物所独具的生命力,也使文创产品紧贴时代。 千年文物表情包:让更多的人物关注传统文化 2018年8月,一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形象为蓝本绘制的表情包受到网友追捧,表情包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美术老师王骢颖。王骢颖一直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因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发现一些文物神态有趣,便进行了二次创作。在她的笔下,形态各异的文物纷纷化身为骑着“皮皮怪”、跳着“海草舞”的卡通形象不少网友将这组卡通形象称为“千年文物表情包"。 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的,但通过二次创作,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去关注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千年文物表情包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样,都是让文物讲故事,进而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灼见:千年文物跨越时空,与当下流行的“表情包融合在一起,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组文物表情包是一种个性文化解读,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文物,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小黄鸭遇上伦敦伞 2018年7月初,大英博物馆漂洋过海,在天猫开了首家旗舰店,卖起了文创衍生品。神秘祭司玻璃杯,“纸莎草文献”橡皮擦,打扮成狮身人面像、古罗马形象的小黄鸭玩具等仅半个多月时间,就已售罄。小黄鸭是承载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便成为英国的一种流行文化元素。英国普通家庭的浴缸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新添加的题型 1.二百多年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的。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京剧艺术家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的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积极吸纳融汇其他艺术之长,为我所用,创造体现当代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让京剧这一国粹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二、单选题 2.2017年7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现留存有931座展现本土和国际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网络。“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能够申遗成功在于 ①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标识 ②它能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③它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④它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世界文化差异的“沟壑”。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 ①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尊重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平等交流,全面吸收对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题文)“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社会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5.(题文)“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工匠精神”热度不减,利好举措相继出台。这些“网络热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流行语,在于它们 ①反映社会呼声,满足了人们诉求②顺应时代变迁,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继承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觉④体现文化创新,引领了社会思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7.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并为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持,力争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并驾齐驱。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丝绸之路原本就是一条贸易之路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大于文化意义 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65)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 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2018年,广西将完成三江侗族村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和三江侗族村寨申遗文本编制,并与湖南等侗族村寨联合申遗省区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力争列入国家2020年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做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研究侗族文化的演进 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这直接表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D.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4、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景。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杭州市的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②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是(见教材30页) ①泰山②武夷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④黄龙寺风景名胜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 ( )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 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7、下列属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是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大力推广网络教育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基本内涵相对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开放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题协商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是加快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质量形势依旧严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2018年,中国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3)班级召开“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主题班会,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分析“中国制造”质量的情况,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又要看到不足;还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主流,部分领域质量不高,是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部分领域质量不高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工匠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