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操作手册

分子克隆技术是指DNA的无性繁殖技术。分子克隆技术课程主要是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生及生物学类专业研究生而开设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涉及分子克隆的一些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巧,主要包括分子克隆和分子杂交两大部分:分子克隆技术:DNA重组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本实验利用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通过这个实验大家可以掌握质粒载体的抽提、外源DNA的准备、酶切、连接及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以及阳性克隆子的鉴定和验证等。

分子杂交技术:实验室常用的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有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及Dot blotting等。Southern blotting是通过用一种或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或其它来源的DNA,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大小分离酶切所得的片段,随后DNA 在原位发生变性并从凝胶转移到一固相支持物上(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DNA转移至固相支持物的过程中各DNA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用一定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 探针与固着在膜上的DNA 杂交,经X-光片自显影显现出与探针DNA互补的DNA电泳条带的位置,然后进行分析。本实验要求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质量检测、限制性内切酶操作、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转膜、探针的制备、同位素操作等方面的实验技术。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和了解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操作的重要内容。为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RNA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我们还列出Northern blotting的操作步骤以供选择。

目录

系列一分子克隆技术 4

实验一质粒的制备 4

实验二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5

实验三外源DNA片段在质粒载体中的克隆7

实验四感受态细胞的制备9

CaCl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步骤9

电转化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实验步骤10

实验五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11

热激法转化实验步骤:11

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操作步骤12

实验六PCR技术12

系列二Southern杂交技术14

实验一植物总DNA的快速少量抽提(CTAB法)14

实验二总DNA质量检测及酶切15

实验三电泳、转膜16

实验四Southern Blotting 18

系列三Northern Blotting 24

实验一RNA Extraction (mini prep) 24

实验二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26

实验三RNA的电泳,转膜和杂交28

附录试剂配方29

一细菌培养试剂30

二质粒抽提试剂30

三DNA操作试剂31

四RNA操作试剂34

Stock Solution: 34

Work Solution 35

系列一分子克隆技术

实验一质粒的制备

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主要载体,它在基因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质粒的分离与提取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实验技术。

质粒的提取方法很多,大多包括3个主要步骤:细菌的培养、细菌的收集和裂解、质粒DNA 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碱裂解法为例,介绍质粒的抽提过程。

实验目的:掌握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的原理、步骤及各试剂的作用。

实验材料:含有质粒pUC18载体的大肠杆菌菌液,克隆有水稻外源片段的BAC的大肠杆菌菌液。

实验原理:在pH 12.0 ~ 12.6碱性环境中,细菌的线性大分子量染色体DNA变性分开,而共价闭环的质粒DNA虽然变性但仍处于拓扑缠绕状态。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存在及低温的条件下,大部分染色体DNA、大分子量的R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然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然后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实验步骤:

1. 取含有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液于LA培养基上37℃过夜培养;

2. 用无菌牙签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有Amp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37℃摇床~250 r/min 过夜培养;

3. 吸取1.5 ml菌液,12000 g离心2分钟,收集菌体,倒掉菌液;吸取1.5 ml菌液,再次收集菌体,尽量将菌液倒干净;

4. 加入300 l溶液I振荡打匀,重新悬浮细胞,震荡混匀(注意:应彻底打匀沉淀或碎块);

5. 加入300 l溶液II,轻柔颠倒混匀,放置至清亮,一般不超过5分钟;

6. 加入300 l溶液III颠倒混匀,放置于冰上10分钟,使杂质充分沉淀;

7. 12000 g离心10分钟;

8. 吸取800 l上清液(注意:不要吸取到飘浮的杂质)至另一Eppendorf管中,加入2/3体积的异丙醇,室温下放置5分钟;

9. 12000 g 常温离心15分钟;

10. 倒尽上清,加75%乙醇浸洗除盐(放置片刻或离心3分钟后倒去上清);

11. 室温放置或超净台上风干DNA;

12. 加40 l灭菌超纯水或TE溶解;

13. 质粒、BAC的质量检测,于-20℃保存。

附注:质粒检测

电泳检测:质粒电泳一般有三条带,分别为质粒的超螺旋、开环、线型三种构型

吸光值检测: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260nm、280nm波长吸光值,若吸光值260nm/280nm的比值介于1.7-1.9之间,说明质粒质量较好,1.8为最佳,低于1.8说明有蛋白质污染,大于1.8说明有RNA污染。

实验二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琼脂糖凝胶电泳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已成为分离和鉴定核酸的常用方法。

实验目的: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

实验材料:质粒DNA、BAC、植物总DNA或它们的酶切产物。

实验原理:在pH值为8.0~8.3时,核酸分子碱基几乎不解离,磷酸全部解离,核酸分子带负电,在电泳时向正极移动。采用适当浓度的凝胶介质作为电泳支持物,在分子筛的作用下,使分子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泳动率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核酸片段检测其大小的目的。核酸分子中嵌入荧光染料(如EB)后,在紫外灯下可观察到核酸片段所在的位置。

实验步骤:

1.用胶带将洗净、干燥的制胶板的两端封好,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

2.调整好梳子的高度;

3.称取0.24 g琼脂糖于30 ml 0.5×TBE中,在微波炉中使琼脂糖颗粒完全溶解,冷却至45-50篊时倒入制胶板中;

4.凝胶凝固后,小心拔去梳子,撕下胶带;

5.将电泳样品与溴酚蓝混合后将样品依次点入加样孔中;

pUC18 5祃+ ddH2O 3祃+ 溴酚蓝2祃共10祃于0.5ml tube中混合后点样;

6.将制胶板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液,打开电泳仪,使核酸样品向正极泳动;

7.电泳完成后切断电源,取出凝胶,放入0.5 礸/ml的溴化乙锭(EB)溶液中染色10-15 min,清水漂洗后置于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电泳结果,并照相记录。

附注:

1.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

1) DNA分子大小迁移速率U与logN成反比(N为碱基对数目)。分子大小相等,电荷基本相等(DNA结构重复性)。分子越大,迁移越慢。等量的空间结构紧密的电泳快(超螺旋>线性DNA)

2) 琼脂糖浓度:logU=logU0 Kr 胶浓度,U为迁移率,U0 为DNA的自由电泳迁移率, 为胶浓度,Kr为介质阻滞系数。不同的凝胶浓度,分辨不同范围的DNA Agarose:0.5%:1-30 kb;0.7%:0.8-12 kb

1.2%:0.4-7 kb; 1.5%:0.2-3 kb.

3) DNA构象:一般迁移速率超螺旋环状>线状DNA>单链开环。当条件变化时,情况会相反,还与琼脂糖的浓度、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及EB含量有关。

4) 所加电压:低电压时,线状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使分辨效果好,凝胶上所加电压不应超过5V/cm

5) 碱基组成与温度:一般影响不大4 -30 ℃

6) 嵌入染料的存在:降低线性DNA迁移率,(不提倡加在电泳液中)

7) 电泳缓冲液(0.5×TBE)的组成及其离子强度影响DNA的迁移率,无离子存在时,核酸基本不泳动,离子强度过大产热厉害,熔化凝胶并导致DNA变性,一般采用1×TAE,1×TBE,1×TPE(均含EDTA pH8.0)。

2.溴化乙锭(EB)为致癌剂,操作时应戴手套,尽量减少台面污染。

3.电泳指示剂:核酸电泳常用的指示剂有两种,溴酚蓝(bromophenol blue, Bb)呈蓝紫色;二甲苯晴(xylene cyanol, Xc)呈蓝色,它携带的电荷量比溴酚蓝少,在凝胶中的的迁移率比溴酚蓝慢。

实验三外源DNA片段在质粒载体中的克隆

DNA重组技术包括载体及外源DNA片段的酶切消化、目的片段的获得及纯化、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体外连接、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等内容。DNA片段的克隆技术是分子操作的核心部分。

实验目的:学习DNA的酶切、纯化及外源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将BAC克隆所携带的外源DNA酶切片段亚克隆到pUC18载体上。

实验材料:外源片段来自一个含有水稻DNA片段的BAC克隆的酶切片段;克隆载体为PUC18。

实验原理: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特定位点并切割DNA产生粘性末端或平端的外源片段,经DNA的纯化处理后用于连接反应;选择克隆载体pUC18多克隆位点上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防止载体自连;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外源片段连接到载体上,实现外源片段的克隆。

实验步骤:

1.载体pUC18和外源DNA片段的限制性酶切:

(50 l反应体系,用1.5ml tube,冰上操作):

DNA 30 l

R.E 1 l

10×buffer 5 l

ddH2O 14 l

37℃反应1hr,分别取8 l 外源片段酶切产物和5 l PUC18酶切产物于1.0%凝胶检测酶切是否完全;按2-5步纯化、回收DNA

2.加入ddH2O 150 l (扩大体积),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颠倒混匀,12000g 离心10 min;

3.吸取上清,加1/10体积3M NaAc和两倍体积无水乙醇,-20℃放置15分钟以上;4.12000g 4℃冷冻离心15分钟;

5.倒去上清,用75%乙醇浸洗沉淀,风干后外源DNA溶于10 l ddH2O(0.5ml tube

中),PUC18溶于20 l ddH2O(1.5ml tube中);

6.按以下反应去除载体PUC18的5’磷酸基团,50℃反应30 min 以上

DNA 20 l

CIAP(TaKaRa)0.5 l

10 buffer 4.0 l

ddH2O 15.5 l

7.70℃水浴10 min, 使CIAP失活;

8.按2-5步纯化载体,溶于10 l ddH2O;

9.连接反应(15 l体系):

DNA 10 l

pUC18 2.5 l

5 buffer 1.5 l

T4 ligase (3U/ l) 1 l

16℃水浴过夜

10.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11.转化子的鉴定

附注:

1. 根据试验目的和外源片段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载体,采用不同粘性末端的双酶切可实现外源片段的定向克隆。

2. 克隆中用到的几种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一个活性单位(1U):指在50 l反应体系中,37℃下,经过1小时的反应将1 g DNA完全切割所需要的酶量。

限制性内切酶的star活性:限制酶在某些条件下使用时对DNA切割的位点特异性可能降低,即可以切割与原来识别的特定DNA序列不同的碱基序列,这种现象叫限制酶的star活性。它的出现与限制酶、底物DNA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2)碱性磷酸酶

细菌碱性磷酸酶(BAP)和牛小肠碱性磷酸酶(CIAP)都能催化水解DNA、RNA、dNTP 和NTP上的5’-磷酸残基。比较而言,CIAP更常用,因其可在70℃10’内加热灭活或通过苯酚抽提而变性失活,同时CIAP的活性比BAP的高10-20倍。它主要用于:(1)克隆时去除载体的5’-P,以防载体自连;(2)在用Kinase进行5’末端标记前,去除DNA 的5’-P。

(3)连接酶

体外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使用两种酶:大肠杆菌连接酶和T4噬菌体连接酶,但几乎在所有的克隆中T4噬菌体连接酶都是首选的酶,因其能在正常的反应条件下能有效的将平端连接起来。

3. 氯仿对眼睛、皮肤、粘膜及呼吸道都有刺激作用,它是致癌剂并可损伤肝脏和肾脏,操作时需戴手套、安全镜并在通风橱中进行。苯酚是强腐蚀剂,能引起严重烧伤。操作时应戴手套、安全镜、穿防护服,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四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体外连接的DNA重组分子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才能大量增殖。为了提高受体菌摄取外源DNA的能力,提高转化效率以获得更多的转化子,人们摸索出了不同的方法处理细菌,使

其处于感受态。目前主要采用电转化法和CaCl2法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中,并需要相应地制备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和CaCl2感受态细胞。

实验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过程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DH5 或DH10B

实验原理:电转化法是利用瞬间高压在细胞上打孔,因而需用冰冷的超纯水多次洗涤处于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胞,以使细胞悬浮液中应含有尽量少的导电离子。转化效率为109~1010 转化子/礸DNA;对于热激法,是利用冰冷的CaCl2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可以诱导其产生短暂的“感受态”,易于摄取外源DNA。转化效率为106 ~107转化子/礸DNA。

CaCl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步骤

1.前夜接种受体菌(DH5 或DH10B),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过夜(约16小时);

2.取1ml过夜培养物转接于100ml 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约2.5-3小时(250-300rpm);

3.将0.1M CaCl2溶液置于冰上预冷;以下步骤需在超净工作台和冰上操作

4.吸取1.5ml培养好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在冰上冷却10分钟;

5.4℃下3000 g冷冻离心5分钟;

6.弃去上清,加入100 l预冷0.1M CaCl2溶液,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在冰放置20分钟;

7.4℃下3000 g冷冻离心5分钟;

8.弃去上清,加入100 l预冷0.1M CaCl2溶液,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9.细胞悬浮液可立即用于转化实验或添加冷冻保护剂(15% - 20%甘油)后超低温冷冻贮存备用(-70℃)。

电转化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实验步骤

1. 前夜接种受体菌(DH5 或DH10B),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过夜;

2. 取2ml过夜培养物转接于200ml 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至OD600=0.6(约2.5-3小时);

3. 将菌液迅速置于冰上。以下步骤务必在超净工作台和冰上操作

4. 吸取1.5ml培养好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在冰上冷却10分钟;

5. 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6. 弃去上清,加入1500 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7. 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8. 弃去上清,加入750 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9. 4℃下3000g冷冻离心5分钟

10. 加入20 l冰冷10%的甘油,用移液器轻轻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

11. 立即使用或迅速置于-70篊超低温保存。

附注:

影响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细菌的生长状态:实验中应密切注视细菌的生长状态和密度,尽量使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一般通过检测OD600来控制。DH5 菌株OD600为0.5时细胞密度是5×107/ml);

2) 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和冰上进行;

3) 经CaCl2处理的细胞,在低温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转化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4小时达到最高,之后转化率再下降(这是由于总的活菌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造成的);

4) 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或还原剂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5) 所使用的器皿必须干净。迹量的去污剂或其它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大大降低细菌的转化效率;

6) 质粒的大小及构型的影响:用于转化的应主要是超螺旋的DNA;

7) 一定范围内,转化效率与外源DNA的浓度呈正比;

实验五质粒的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

质粒的转化是指将质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将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实现重组克隆的增殖,便于后续分子操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筛选和鉴定目的克隆。

实验目的:掌握热激法或电转化法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及转化子的鉴定方法。

实验材料:外源片段与载体的连接产物;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实验原理:(1)热激法:大肠杆菌在0℃CaCl2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殖。在被转化的细胞中,重组子基因得到表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挑选所需的转化子。

(2)电转化法:外加于细胞膜上的电场造成细胞膜的不稳定,形成电穿孔,不仅有利于离子和水进入细菌细胞,也有利于孔DNA等大分子进入。同时DNA在电场中形成的极性对于它运输进细胞也是非常重要的。

热激法转化实验步骤:

1.制备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在融化的250ml LA培养基中250 l Amp(100mg/ml),250 l X-gal (20mg/ml),25 l IPTG (200mg/ml),混匀后倒入灭菌培养皿中;

2.取出3管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放在冰上融化;

3.每100 l感受态细胞加入约20ng质粒DNA,3管分别加连接产物、标准超螺旋质粒DNA(阳性对照)及不加入任何DNA(阴性对照),用移液器轻轻吸打均匀,在冰上放置30分钟;

4.热击:将离心管放置42℃水浴,热击90秒,注意:勿摇动离心管;

5.冰镇:快速将离心管转移至冰浴,放置1-2分钟;

6.复苏:每管加400 l SOC培养基,在37℃摇床温和摇动温育45分钟,使细菌复苏;7.布皿:取适当体积均匀涂布于含有IPTG、X-gal、抗生素(Amp)的LA平板;8.培养:倒置培养皿,于37℃培养12-16小时即可观察到蓝白相间的菌落(其中白色菌落为含有外源插入片段的转化子,蓝色菌落是载体自连的转化子)

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操作步骤

1.制备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在融化的250ml LA培养基中250 l Amp(100mg/ml),250 l X-gal (20mg/ml),25 l IPTG (200mg/ml),混匀后倒入灭菌培养皿中;

2.取出制备好的感受态细胞,放在冰上融化;

3.每管感受态细胞加入1 l连接产物,用移液器轻轻吸打均匀,置冰上;

4.电转化仪选择1800V作为输出电压;

5.将要转化的混合物加入预冷的1 mm的电转化杯中,立即按下按纽电击;

6.立即加1ml SOC培养基到转化杯中重悬细胞;

7.将细胞转入合适的培养管中37篊培养1小时;

8.吸取合适体积的菌液涂布已倒好的选择培养基平板;

9.37篊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附注:

1.利用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时,用转化细胞铺平板的密度要低(90mm平板上不得超过105个菌落),同时37℃培养不应超过20小时,具氨苄青霉素抗性的转化体可将 -内酰胺酶分泌到培养基中,迅速灭活菌落周围的抗生素,从而导致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卫星菌落的出现。

2.鉴定转化子中是否含有外源DNA片段常用的方法有:

1) 互补;

2) 杂交筛选;

3) 插入失活(一些老质粒如pBR322等);

4) 小量提取质粒酶切检测、PCR检测

实验六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系统,是分子克隆技术中的常用技术之一。PCR具有反应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

实验目的:掌握PCR原理,学习PCR操作过程

实验材料:转基因水稻叶片总DNA,外源基因的特异引物

实验原理:PCR是在模板DNA、引物和dNTPs的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步,经过一定的循环,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DNA片段得到大量扩增。

实验步骤:

1. 调整模板浓度至10 ng/ l;

2. 按下列体系配制反应混合液,混匀,加一滴矿物油,离心5秒

Template DNA 2 l (20 ng)

10 buffer 2.0 l

MgCl2(25mM) 1.5 l

Primer F (10礛) 0.2 l

Primer R (10礛) 0.2 l

dNTPs(2mM) 2.0 l

Taq(5U/ l)0.2 l

Add ddH2O to 20 l

3.PCR反应循环条件设置:

95℃3#39; 1 cycle

94℃1#39; 55℃1' 72℃1'30" 35 cycles

72℃8#39; 1 cycle

4℃forever

4.检测:加2 l溴酚蓝,混匀,短暂离心,取15 l反应产物点样电泳;

5.在1%的琼脂糖凝胶上点样电泳;EB染色,紫外观察。

附注:

1.引物设计应具有特异性,依靠引物设计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引物分装成多管,不宜反复冻融多次;

2.PCR反应的各种成份不能遗漏,操作应戴手套,冰上操作;

3.根据引物的Tm值和扩增片段长度以及PCR仪的特性来设定PCR循环条件;

4.注意分析电泳检测PCR产物时出现拖带或非特异性扩增带、无DNA带或DNA带很弱的可能原因。

系列二Southern杂交技术

Southern杂交,通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或其它来源的DNA,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大小分离酶切所得的片段,随后DNA在原位发生变性并从凝胶转移到一固相支持物上(一般是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DNA转移至固相支持物的过程中各DNA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用一定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与固着在膜上的DNA 杂交,经X-光片自显影显现出与探针DNA互补的DNA电泳条带的位置。

实验一植物总DNA的快速少量抽提(CTAB法)

DNA分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材料,依不同的实验目的可采取不同的抽提方法获取数量和质量不等的DNA。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DNA抽提的主要方法,掌握CTAB法快速抽提水稻DNA。

实验材料及试剂:水稻叶片,1.5×CTAB,氯仿/异戊醇(24:1),95%乙醇或无水乙醇等

实验原理:植物DNA的抽提常采用两种方法:

(1)SDS法:离子去污剂,过程长,纯度高;

(2)CTAB法:该方法简便、快速,DNA产量高(纯度稍次,适用于一般分子生物学操作)。CTAB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植物材料在CTAB的处理下,结合65°C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DNA被释放出来。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经离心弃上清后,CTAB-核酸复合物再用70-75%酒精浸泡可洗脱掉CTAB。再经过氯仿/异戊醇(24:1) 抽提去除蛋白质、多糖、色素等来纯化DNA,最后经异丙醇或乙醇等DNA沉淀剂将DNA沉淀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

1. 采集适量幼嫩叶片,用液N2研成粉末,0.4 g装入1.5ml离心管中(-20℃预冷)。

2. 预热1.5×CTAB到95℃,加1ml到装有叶片粉末的离心管中,混匀(防止冻融)。

3. 立即置于65℃水浴30min,每5分钟,上下颠倒1次。

4. 12000g离心5分钟。

5. 吸取上清液约600祃,加入等体积(600祃)氯仿/异戊醇(24:1),上下颠倒数次,至下层液相呈深绿色为止。

6. 12000g离心5分钟。

7. 取450祃上清于一新1.5ml离心管,加入1ml 95%乙醇和45祃10M NH4AC),混匀,室温放置10min。

8. 12000 g离心10min,去上清,用75% EtOH浸洗沉淀,自然干燥约30 min。

9. 加入50祃1/10 TE或无菌水(含20礸/RNase),置于4℃过夜,待DNA溶解后,检测DNA浓度及质量。

注意事项:

1.尽量取材幼嫩叶片,如太老,酚类物质多,必须用10 mM的β-ME处理

2.研钵预冻,粉末至加CTAB前不要融化

3.24:1的氯仿/异戊醇抽提时动作应轻柔,转移用的枪头最好是剪宽了的

4.所用试剂必需灭菌,手套

思考:(1)DNA降解的可能原因

(2)提高DNA产量的措施

实验二总DNA质量检测及酶切

实验目的:了解掌握检测DNA 质量的方法以及DNA定量的方法;了解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速率的因素;训练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及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操作。实验原理:参见系列一中实验二;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见“基因操作原理”。

实验材料及试剂:水稻总DNA或BAC克隆DNA,琼脂糖,限制性内切酶DraI,EcoRI,EcoRV,HindIII

实验步骤:

1.取10祃DNA于0.8% 凝胶检测;

2.将DNA调节浓度至300-400 ng/祃;

2.仔细阅读将所用的任何一种酶产品说明书,熟悉反应条件及酶切的贮存浓度(10U-50U/祃)厂家配套试剂;

3.计算据反应条件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准确用量:(0.5 ml tube中)

DNA(3-5礸) 10祃

10 buffer reaction 1.5祃

Enzyme (15 U/祃) 0.8祃(冰上)

ddH2O 2.7祃

混匀,短暂离心;

4.37℃温浴1-2 hrs (纯DNA) 或10 hrs(粗制DNA);

5.加入上样缓冲液终止酶切反应,也可65℃加热10 min使酶变性失活;

6.电泳检测酶切效率:

每个样品取1/10量用琼脂糖电泳检测,制胶及点样方法同上。

结果分析

若水稻DNA呈现均匀连续分布的一片,则酶切效果好,否则需重做;

DNA被切烂:DNA降解,重新提DNA;

DNA切不动:杂质多(多糖,蛋白质,酚类,有机溶剂等),重新纯化;

若是BAC克隆DNA,酶切后应出现多条很清晰的不同大小DNA带。

思考:

什么是酶星活性?如何避免?

影响酶切效率的因素?

EB指示剂原理?

实验三电泳、转膜

转膜是把D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一般是尼龙膜)上固定,是进行各种后续研究(如RFLP分析,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等所有涉及分子杂交的研究)的前提。

实验目的:掌握Southern blott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1. 转膜的方式:

向上的毛细管转移

向下的毛细管转移

同时向两张膜转移

电转移

真空转移

2. 固相支持物的种类及选择:

硝酸纤维素膜:非共价结合,易脆,易丢失DNA,< 500 bp的DNA无效,转膜前的工作(从提高转膜效率,利于转膜后使用等)

尼龙膜(带正电荷的)高强度,不易破损,具有较大的DNA结合容量,它能够吸附变性DNA,核酸以共价结合方式不可逆的结合在尼龙膜上。尼龙膜两边均有同样吸附DNA功能,无论用哪边均可以经久耐用,可反复利用10次以上(10-20次),经毛细管(毛细吸附)作用,把DNA从凝胶上转到膜上。DNA转到膜上是复制胶上的带型,在80-100℃真空干燥2-4 hrs,即可固定DNA。

3. 转移缓冲液(transfer buffer)的选择:

带正电荷的尼龙膜:可用高盐离子强度(SSC),但不能充分发挥膜潜能;0.4N NaOH,共价结合DNA是最大优点。

硝酸纤维膜:高盐离子强度促进DNA与膜结合(20×SSC),低盐离子强度导致小片段DNA 在转移过程中丢失,pH>9,DNA不能与膜结合。

4.转膜时间(duration of transfer)约12 hrs

取决于毛细管系统,DNA大小,胶厚度(<5 mm)及浓度(<1%)。

DNA分子量大小决定时间长短,部分去嘌呤减小DNA,碱转移2hrs大部分结合到膜。DNA转移的效率较难判断,只有在转膜结束后,通过EB染胶,及分子杂交才可以鉴别效

率高低,但已无补救措施,因此,每一步应严格操作。

实验材料及试剂:酶消化好的DNA样品,尼龙膜,0.2N HCl,0.4N NaOH等

实验步骤:

1.0.8%琼脂糖电泳

制胶:注意琼脂糖的质量,胶的浓度,厚度(<5mm)及均一性。一般大电泳槽配制250ml 0.8%琼脂糖凝胶,采用42孔梳子(经济,高效)

制样,点样:DNA样品中指示剂量稍多

电泳:一般1-1.5V/cm的电压,使DNA迁移到适当距离,一般指示剂约移动10-11cm (大电泳槽:40V×12-15hrs,小电泳槽30V×4-5 hrs)

2.转膜前的准备:

依胶大小每块凝胶准备两张比胶稍大的滤纸(11×12.5 cm),两张用作盐桥的滤纸,一张与胶同样大小的尼龙膜(10×10.5cm),两个玻璃盘、两块有机玻璃板、一根玻璃棒,比尼龙膜稍大的一叠吸水纸等。

3.一玻璃盘中加入足量的0.4N NaOH,放上洗净的玻璃板,按图示搭制盐桥(操作示范)。4.凝胶的预处理:

a) 从电泳槽中移出凝胶置于塑料板上,用切胶板把胶切成适当大小,切去右上角(最后一个样品的最前端)作为电泳方向记号

b) 把凝胶翻面,放入加有足量的0.2N HCl玻璃盘中,轻轻摇动10min,使指示剂变黄色为止(脱嘌呤)

c) 倒去HCl溶液,加蒸馏水漂洗凝胶

d) 倒去蒸馏水,加0.4N NaOH中和

e) 同时在盐桥滤纸上洒些0.4 NaOH,立即将胶放在盐桥上(忌气泡)

5.胶的四周用塑料片与胶紧紧相连,防止短路(吸水纸与盐桥相接)

6.在胶面上倒足够量0.4N NaOH,小心放置膜(预湿0.4N NaOH)使膜覆盖整块胶(要求一次成功,不能移动)

7.膜上放2张滤纸,滤纸大小为15×12cm

8.放不少于5cm厚的吸水纸,放上玻板,其上压约500g的重物,转膜12 hrs左右

9.转膜完毕,用2×SSC漂洗膜两次,各五分钟。用EB染胶以检测转移效果。

10.用两张滤纸包住膜,置于80-10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rs。

思考:

(1)为什么转膜前要对凝胶预处理?如何处理?

(2)怎样提高转移效率

实验四Southern Blotting

对于大的基因组,DNA酶切图谱凭肉眼是分辨不开的(EB染色),因为大小不等的分子呈现弥散分布,只有借助灵敏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化学发光物质),将靶DNA在凝胶上(膜上)的带型通过特定的探针与之杂交,转换成X光片上直观的带型,才能进行相关分析。另外如果需要鉴定或寻找与已知DNA同源的DNA片段如:染色体步查、基因组文库的评价和利用、阳性克隆的分析鉴定、转基因拷贝数分析等也都需进行DNA的分子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同位素的操作及防护方法;掌握预杂交、探针的标记及分子杂交技术

实验原理:依据碱基配对原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与固着在膜上的靶DNA 杂交,经放射自显影,确定靶DNA的位置。

1.预杂交:膜上有许多没有结合DNA分子的地方,若不在杂交前用一些封闭剂结合位点,加入探针后,探针DNA分子将会结合在这些位点上,导致杂交背景深,预杂交的目的是用非特异性DNA分子(鲑精DNA)及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封闭剂)将待杂交膜中的非特异性位点封闭,从而减少杂交背景。

2.探针的标记:体外标记DNA或RNA的方法有多种,如:末端标记,随机引物标记,缺刻平移(nick translation),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及各类PCR等。这些方法有的是在特定位置标记核酸(5’或3’末端),有的标记核酸分子内部的多个位点。有的产物是标记单链,有的产物是标记双链。有的方法产生一定长度的标记产物,有的得到的是长短不一的标记产物。

随机引物标记: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寡核苷酸通过与单链的模板配对可以启动DNA 的合成。如果寡核苷酸序列是不同的(heterogeneous),引物中包含所有可能的随机序列(如6碱基引物则有46=4096种),可以与任意模板序列相配对在许多位置形成杂交链,四种核苷酸底物中有一种是用同位素标记的,因而可产生均匀一致高比活放射性探针。同位素标记的探针DNA 的平均长度与引物的浓度成反比,The klenow fragment去除了E.Coli DNA polymerase I 的5’→3’的外切酶活性,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

Primer:可通过用DNase I消化牛胸腺DNA,DNA合成仪合成或直接从公司购买。同位素标记的探针DNA的平均长度与引物的浓度成反比[=k/(lnPc)1/2,Pc是引物的浓度],一般可产生约400-600 bp的标记产物。

模板DNA:线状双连DNA。环状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线状,再标记。用纯化的DNA 片段作模板标记的探针与用完整的质粒作模板比较,可减少背景。

dNTPs:其中一种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3.杂交:将标记好的探针,加到杂交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条件下,使探针与膜上的DNA杂交。

4.洗膜:用不同组成及离子强度的(严谨度)溶液,洗去膜上的封闭剂及非特异性杂交的探针

实验材料及试剂:已转移上DNA的尼龙膜,32P标记的dCTP,随机引物,20×SSC,10%SDS,X-光片,显影液及定影液等

实验步骤:

1. 预杂交:将尼龙膜在2×SSC中浸湿,放入杂交袋或杂交管中,加入适量杂交液(杂交液浸没膜),赶气泡,封口,放入65℃的杂交箱或恒温摇床中,预杂交3个小时以上,一般6-12hrs。

2. 标记探针:

反应体系:1-2blots(19.5×9.5cm2)

DNA 100ng

DNTP 2.0祃

Random primer 5.0祃

Klenow (1u/祃) 1祃

- dCTP* 1.0祃

add ddH2O to 17.0祃

按先将水和DNA 按反应体系所需的量取至一1.5毫升离心管中,混匀,短暂离心至管底,放至100℃干浴中变性10 min,变性探针迅速置于冰浴上5 min,按反应体系将反应混合液(dNTP,Random primer,Klenow )加入变性DNA中,在同位素操作台上,加入32P标记的dNTP( -32P dCTP*,放射性比活>3000Ci/mmol),30℃温育3小时以上。

3. 杂交

将标记好的探针,补加300祃杂交液,100℃变性(or 0.4N NaOH变性),加入杂交袋(盒)中(忌直接加于膜上)。杂交前作标记效率测定,>25%以上可以往下做杂交,过夜杂交。杂交效率受杂交速率及杂交稳定性影响。

4. 洗膜:从低严谨度到高严谨度冼膜液(具体情况而定):

1×SSC/0.1%SDS洗膜两次(冷5min,热65℃,15min) 检测信号强度

0.5×SSC/0.1%SDS 热冼65℃, 15min 依情况可有改动0.2×SSC/0.1%SDS or 0.1×SSC/0.1%SDS。

5. 包膜:膜从洗膜液中捞出,在滤纸上晾干,膜表面无可见水膜为止(注意:不能太干,以防探针难以洗脱影响再次使用),用保鲜膜包膜,压X-光片,置于-20或-70℃3—7天(依据信号强弱掌握曝光时间)

6. 冲洗X-光片

在暗室红灯下取出X-光片,置入显影液中至杂交带显现出来(显影时间依据信号强弱及曝光时间长短可由几秒钟到2分钟),转入清水中漂洗,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至清亮(约10分钟)。自来水冲洗干净后,晾干,读片。

7. 膜上探针洗脱

再次使用膜前,必须洗去上次探针!

(1) 0.1%SDS,0.1×SSC 10min

(2) 0.1NaOH,0.2%SDS 2-3min

(3) 0.2M Tris.HCL,0.2%SDS,0.1×SSC 20min

只洗去探针,而不影响膜上的靶DNA(因为DNA与膜是共价键结合,而DNA与探针的结合是氢键结合)。

附注:

1. 杂交效率的影响因素

a) 杂交温度:双链DNA分子,T=Tm-20—25℃可达最大杂交率,DNA-RNA杂交分子则低于Tm 值10-15℃。

b) 离子强度(1.5M/L NaCl杂交率最高)

c) 双链长度(形成杂交物长度) :杂交率与双链长度成正比

d) 探针的复杂程度(重复性探针可以增加杂交率)

e) pH5.0-9.0基本无影响。

2. 影响杂交稳定性(影响解链温度的)因素

a) 离子强度在0.01-0.4M NaCl之间, 每 10×单价阳离子,Tm 16.6℃

b) 碱基组成AT

c) 去稳定剂(destabilizer)DNA-DNA杂交分子,每1%formamide,Tm 0.6℃;6M urea 可降低Tm30℃

d) 碱基错配:每1%的错配可使Tm降低1℃

e) 双链长度(探针杂交物)>500bp基本无影响

3.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保证转膜质量;

2) 操作规范;

3) 提高杂交灵敏度(信号强度);

a) 探针量及标记量(探针变性);

b) 比活(性)度>=108dpm/u(<108弱);

c) 靶DNA量(绝对量,酶切转膜决定;相对量,靶DNA相对于探针过量时,完全配对杂交,探针过剩时,完全配对和非严格的完全配对均有发生);

d) 有惰性聚合物增加灵敏度;10%(w/v)500,000(mw)dextran sulfate或8%(w/v)PEG6000。对于单链探针,可以增加10-fold杂交信号,dsDNA成100-fold地增加杂交信号

4) 提高特异性:

a) 高盐溶液促进探针与靶序列的碱基配对20×SSC 3M NaCl/0.3M Na3Ci

b) 杂交后洗膜温度T Tm

c) 杂交后洗膜液浓度组成,高严谨度洗膜液使不完全配对的杂交失去稳定,致使探针脱落

d) 杂交时间8hrs 以后,DNA探针逐渐退火,少量自由与靶DNA杂交.

e) 探针长度(>1000bp)过长,高严谨度下难洗脱非完全配对杂交探针。

4.放射性同位素:

1) 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主要有:

粒子:外照射,一般能量的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射程短,危害性小,稍加防护即可(如手套);内照射,电离密度大,危害大。

粒子: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外照射危害比α粒子大,可引起皮肤的放射损伤。

射线:穿透能力很强,外照射时危害性很大,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

2) 放射性活度及单位:

放射性活度A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时间间隔dt内发生自发核衰变数dN与此时间间隔的比值。即A=dN/dt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Becquerel(贝克勒而),简称Bq。

1Bq=1个衰变/秒;1居里=3.7×1010Bq

其不表示放射出射线的多少(如60Co一个原子衰变防出1个 粒子和一个 光子,而一个32P原子只衰变出一个 粒子),也不表示射线能量的大小。

3) 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确定性效应(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除外), 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降低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从而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促进放射工作的发展。

4) 放射防护的原则:

a)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生产必须,医疗必须,科研教学必须

b)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即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诸因素之后,使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的多少和不确定发生的照射事件的发生概率可合理达到的低水平。

c) 个人剂量限制:为了保证每个人不致受到不合理的危害,必须制定一个个人剂量限制值,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制: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当量剂量限值H全身=50mSV; 不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E不应超过H全身。

5) 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a) 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随着离开电离辐射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b) 时间防护:在剂量率不变时,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即操作时间越短,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越小。(要求放射性作业应操作熟练、操作步骤应尽量简单易行,尽量减少在辐射场所逗留的时间。)

c) 屏蔽防护:利用射线通过物质时,与物质相互作用使其能量被物质吸收而逐渐减弱的原理,可以设置一定的屏障物来进行防护。常用的材料有水、砖、大理石、混凝土、重金属铅等。

d) 利用衰变:可利用放射性物质存在自发衰变,其活性随之减少的原理进行外照射防护。如:半衰期小于15天的放射性废物,允许放置10个半衰期后作一般废物处理。

6)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吸入

防止放射性物质食入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体表进入

系列三表达检测

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和了解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操作的重要内容。Northern 杂交可以测定总RNA或poly(A)+ RNA 中特定mRNA分子的大小和表达丰度,RNA分子在变性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按其分子的大小分开,然后将RNA转至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过体外铰链固定,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与之杂交,放射自显影后即可以得到待测基因RNA表达水平的情况;RT-PCR以mRNA 反转录生成的cDNA作为PCR的模板进行扩增,比Northern杂交更灵敏,对RNA的质量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它是在转录水平上检测基因时空表达的常用方法。

实验一RNA Extraction (mini prep)

RNA的制备与分析对于了解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调控和cDNA的合成都是必须的,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对于Northern blot,RT-PCR和cDNA文库的构建等分子生物学实验都至关重要。RNA分离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尽量减少RNA酶的污染

方法一:氯化锂沉淀法

实验目的:学习RNA的简易制备过程,通过RNA电泳带评价RNA质量

实验材料:水稻幼嫩叶片

实验原理:SDS是一种去污剂,可以抑制内源RNA酶的活性,它不但可解聚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还可与蛋白质带正电荷的侧链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而沉淀。4 M LiCl 可选择性沉淀RNA。

实验步骤:

1. Harvest fresh leaf discs in 2 ml eppendorf tubes and freeze quickly in liquid nitrogen and store at -80篊until use.

2. Grind leaf discs using a steel bar (precooled in liquid nitrogen) that perfectly fits the eppendorf tube. Keep the plant material frozen allows easy grinding to a fine powder.

3. After grinding , add 500 l of hot extraction buffer (80℃) and phenol (1:1 ) (250 l of each). (Extraction buffer: 0.1 M LiCl, 100 mM Tris.HCl pH=8.0, 10 mM EDTA, 1% SDS)

4. Homogenized the mixtures by vortex for 30 seconds, and add 250 l chloroform/isoamylalcohol (24:1) and vortex.

5. Centrifuge for 5 min, remove the waterphases and mix with one volume of 4 M LiCl.

6. Store RNAs at 4℃overnight and centrifuge for 10 min.

7. Dissolve the pellets in 250 l DEPC water, add 0.1 vol. of 3 M NaOAc (pH 5.2), and precipitate the RNAs with 2.5 vols of ethanol.

8. Centrifuge for 10 min for 4℃, wash the RNA pellets with 70% EtOH and dry the pellets.

9. Dissolve the pellets in 15 l DEPC water.

(Routinely between 25 and 50 g of total RNA is obtained from 100 mg tobacco, tomato or potato leaf tissue)

方法二:Trizol法

实验原理:Trizol 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而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在氯仿抽提、离心分离后,RNA处于水相中,将水相转管后用异丙醇沉淀RNA。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总RNA中蛋白质和DNA污染很少,可以用来做Northern,RT-PCR,分离mRNA,体外翻译和分子克隆等。

实验步骤:

1.液氮研磨样植物叶片,每1.5ml tube分装0.1克样品;

2.每管加1毫升Trizol 试剂(样品体积不超过Trizol 试剂体积的10%),迅速混匀(若样品较多可先将混好的样品置于冰上);室温下净置5-10分钟以利于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解离;

3.加200 祃的氯仿,用手剧烈摇荡15秒,室温下静置5分钟左右;

4.2-8 ℃,12000×g 离心10-15分钟;

5.将水相(上清)转入一新离心管,加0.5ml 异丙醇室温下沉淀10分钟;

6.2-8 ℃,12000×g 离心15分钟;

7.弃上清,加1ml 75%乙醇清洗RNA,振荡片刻后(务必使沉淀悬浮起来,以确保洗涤干净),7500×g 离心5分钟,小心弃上清;

8.室温静置5-15分,使RNA沉淀恰好干燥,加入20 祃DEPC水溶解,取2 祃琼脂糖电泳检测RNA质量。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将样品保存于-70 ℃超低温冰箱中备用。

注意事项:

抽提及操作RNA中要谨防RNase的污染,因此操作RNA的试剂及器皿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RNase-free water:Draw water to RNase-free glass bottles. Add diethylpyrocarbonate (DEPC)to 0.01% . Let stand overnight and autoclave.

研钵处理:0.4N NaOH 浸泡过夜,DEPC水洗涤3遍;

应戴口罩和手套,环境洁净;玻璃器皿180篊烘烤3hrs以上;塑料制品DEPC水清洗,蛋白质变性剂处理;一次性用品如tube,tip等用新的,高温高压消毒。

实验二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实验目的:学习RT-PCR的原理及其操作过程。

实验材料:水稻叶片的RNA。

实验原理:目前PCR技术只能扩增DNA模板,对RNA模板不能直接扩增。mRNA 反转录生成的cDNA可作为PCR的模板进行扩增,这种在mRNA反转录后进行的PCR扩增称为RT-PCR。RT-PCR比Northern杂交更灵敏,对RNA的质量要求较低,操作简便,它是在转

录水平上检测基因时空表达的常用方法。

本实验以水稻叶片RNA为材料,检测β-actin基因的表达。实验中设定2个阴性对照:一个不加模板RNA,另一个不加反转录酶,主要是消除DNA及PCR试剂方面引起的假阳性;同时以叶片DNA为阳性对照,检验PCR试剂和扩增过程是否有问题。

实验步骤:

RNA Preparation

1. Prepare the plant total RNA by TRIzol Reagent.

2. Dilute the Total RNA to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 g / l by DU640.

3. Combine the following in a 0.5 ml sterile eppendorf tube:

Total RNA 0.5-1 g

RNase-free DNase 1 l (1u / l)

10× DNase buffer 1 l

DEPC-treated ddH2O 5 l

4. Incubate at 37℃for 15 min, then 70℃for 10 min.

Reverse Transcriptase Reaction

1. Add 1 l 500 g / ml oligo (dT) 15 primer, mix the contents of the tube by gently vortexing and collect the reaction by brief centrifugation.

2. Heat the mixture at 65℃dry bath for 10 minutes, then plac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0 minutes. Add the following contents:

5 × first strand buffer 4 l

0.1 M DTT 2 l

10 M dNTP 1 l

3. Mix the contents of the tube by gently vortexing and collect the reaction by brief centrifugation. Place the tube at 37℃water bath for 2 min.

4. Add 2 l 200 U / l 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Mix gently and incubate at 37℃for 1 h. The total volume should now be 20 l.

5. Inactive the reaction by heating at 70℃for 15 min, then add 20 l ddH2O and the first strand of cDNA can be used as a template to amplification in PCR.

6. To remove the RNA complementary to the cDNA, add 1 l (2 units) of RNase H and incubate at 37℃for 20 min.

PCR Amplification

1. Prepare the mixture containing the following on ice:

cDNA first strand 1 l

TaKaRa Ex Taq (5 u / 1 l) 0.5 l

10 × Ex Taq buffer 5 l

dNTP mixture (2 mM) 4 l

Primer F (10 mM) 2 l

Primer R (10 mM) 2 l

ddH2O 35.5 l

2. Commence PCR program

94℃60℃72℃4℃Cycles

Step 1 3 min 1

Step 2 1min 1 min 1 min 30-40

Step 3 5 min 1

Step 4 forever

3. The β-actin i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for each RT-PCR, DNA contamination in the RNA sample is tested by replacing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with water in the RT-PCR.

Reagents

5 × first strand buffer (GIBCO Part No.Y00146)

100 mM DTT (GIBCO Part No.Y11147)

200 U / l 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GIBCO Part No.28025-021)

500 g / ml oligo (dT) 15 primer (Promega Cat. No. C110A 9362612)

10 mM dNTP mix

RNase-free DNase (TaKaRa Code No. 2215 CA)

5 U / l Ex Taq polymerase and 10 × buffer (TaKaRa Code No. RR001D CA)

10 l M gene specific Primer F and R

Sterile ddH2O

Mineral oil

实验三RNA的电泳,转膜和杂交

实验原理:基本同Southern Blotting,但因RNA是单链分子,必须消除局部区域形成的二级结构,在电场中泳动的距离才能反映它本身的大小,因而需使用变性胶进行电泳;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RNA的降解。

实验材料:经检测质量好的RNA样品

实验步骤:

1.制胶:

Agarose 1%-1.2%,1×MOPS buffer。

用灭菌的DEPC水定容,加热融化,冷却至70℃加甲醛,使终浓度为2%,通风橱中放1hr。2.准备电泳液:1×MOPS buffer(小号槽约配500ml,中号槽约配900ml)

3.制样:测好浓度后按以下体系加样

15 g RNA + 灭菌的DEPC水10 l

Sample buffer 8 l

loading buffer 2 l

EB (10mg/ml,专用于RNA) 0.03 l

65℃水浴变性10 min,立即放冰上,直至点样

4.点样:点样要仔细,不要漏出,并记录点样顺序。

5.电泳:中号槽: 电压100V电泳1hr左右,至溴酚兰离点样孔约3.5-4cm(凝胶在紫外灯下可看到28S和18S刚好分开即可)

6.转膜:转膜液用500ml 4×SSC加27ml 37%甲醛(终浓度为2%);转膜步骤同Southern。注意加溶液后一切操作均在通风橱内进行,以避免甲醛对人体的伤害

7.照相:将胶及膜取下,分别在凝胶成像系统下看胶上RNA是否有残留,膜上RNA 效果是否完好。

8.风干: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

9.固定:于紫外交联仪内以1200 ENERGY照一次约半分钟,再重复一次,再在超净工

作台上吹干。

10.杂交:在杂交管内加约50ml杂交液,将膜卷起放入,注意RNA面朝内,于64℃预杂交1-4hr

11.探针准备:预先挖胶回收的PCR产物或酶切产物(better),测浓度,跑胶验证后,按以下体系加入

DNA 3 l(约200ng)

ddH2O 10 l

DNTP(1.67mM) 4 l

杂交Buffer 10 l

Klenow Fragment 2 l

α-dCTP* 5 l

先加入DNA 和ddH2O,100℃变性10min,冰上放5min,再加入DNTP和杂交primer,加酶时注意低温操作,先加在管壁上,立即到同位素室加同位素,混匀离心,于室温下反应半小时。

12.探针纯化:在原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

ddH2O 66 l

NaAc 10 l

无水乙醇250 l

混匀离心12000rpm 5min,倒去上清后加500 l无水乙醇洗,离心2 min,12000 rpm,倒去上清,检测信号,达103-104较好,加40 l ddH2O和400 l杂交液之后混匀离心,于100℃变性10min,冰上放置5min

13.13探针:取出杂交管倒去杂交液,加入15ml杂交液,将探针加入,盖紧,于64℃杂交过夜

14.洗膜,压片:将杂交管中液体倒出,先加少量洗膜液Ⅰ,冷洗5min,倒出,再多加些洗膜液Ⅰ,冷洗10min,将膜取出测信号,根据信号大小决定是否热洗,若信号高,用洗膜液Ⅱ,Ⅲ继续洗,直到信号值达到适宜值为止,即膜上某一区域信号强,而其他区域信号弱代表杂交上了,然后包膜压片,放于-20℃或-80℃3天左右即可洗X片。

15.结果观察与分析

附录试剂配方

一细菌培养试剂

LB培养基

NaCl 10 g

Yeast extract 5 g

Peptone 10 g

Add dH2O to 1000 ml

Aliquot to 500ml flasks (250 ml per flask). Seal with sealfilm

and autoclave them. Store at room temperature.

LA固体培养基

分子克隆全过程

本文以大肠杆菌DH10B为例介绍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全过程 克隆步骤包括:模板制备(基因组DNA提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PCR-纯化回收-酶切-连接-转化-挑菌摇菌-质粒抽提-酶切鉴定-测序 1) 基因组DNA提取(以家蚕为例) 1. 取家蚕五龄后部丝腺约0.5g,于10ml匀浆器内,加2mlDNA抽提缓冲液,在 冰上充分研磨,转入5ml的离心管; 2. 加入RnaseA(10ul)至终浓度20ug/ml,37℃水浴1h; 3. 加入ProteinaseK(25ul)至终浓度100ug/ml,55℃水浴2h; 4. 分装到1.5ml eppendorff管,0.6ml/管; 5. 加入等体积的平衡酚(pH8.0),充分混匀,5000g,15min,取上清; 6. 重复5,再抽提1次; 7. 用等体积的酚/氯仿(1/1,v/v),氯仿各抽提1次 8. 将上清移入新离心管,加入1/10体积的3mol/L NaAc(pH 5.2),2倍体积的 无水乙醇,充分混匀,4℃过夜 9. 用牙签将絮状沉淀物挑出。用75%冰酒精洗涤3次,37℃控干; 10. 200μl 0.1 TE(pH8.0)溶解DNA; 11. 检测OD值; 12. 做好标记,以供进一步实验之用。 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 -20℃冻藏的DH10B甘油菌在LB平板上复苏(划板),37℃,8-12小时; 2. 用灭菌牙签挑取单菌落,放入3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3. 取100μl过夜培养物接种到另一3 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2.5 h, 使OD值在0.6左右(把握好浓度,OD值可以不用测);将菌液分装到1.5ml EP 管中(在超净台完成) 4. 5000 g离心4 min收集菌体,将菌体重悬于800 μl 75 mmol/L冷CaCl2中, 冰浴30 min;(CaCl2要用高纯度的,切记!) 5. 4℃,5 000 g离心4 min,弃上清; 6. 加入200μl 75 mmol/L冷CaCl2,轻轻敲打管壁,使混合均匀,冰上放4 h 后用于转化,或加0.1倍体积甘油混匀,-70℃保存备用。可以保存至少6个月。 3) PCR 1、PCR反应体系: ddH2O 37.7 μL 10×PCR buffer 5 μL (25mM) dNTP 4 μL 引物1/2 1μL/1μL Taq酶 0.3μL 模板 1μL PCR反应体系总体积 50 μL 充分混匀,稍离心。 2、PCR反应条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论文撰写要求

论文撰写要求 1.题名 准确、精炼、清晰,充分反映论文的基本内涵与特色。中英文题名内容应一致,英文题名通常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整个题名只有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专有名词除外);禁止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写词、外来语、代号和商品名。 2.作者姓名及单位 中英文作者姓名顺序应一致,通信作者请用“*”标识,作者英文名为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大写,双名只首字母大写,如,WANG Dawei。作者单位请准确写出全称,不能简写。 3.摘要 中文摘要:摘要是对正文主要内容高度浓缩的简短论文,与论文具有同等的信息量,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句首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名中的信息。目的、方法、结论要简炼,结果的内容要具体。方法部分须有试验材料和主要设计;结果部分应突出原创性工作,着重反映出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只叙述新信息和发现及主要数据。缩写或代号首次出现必须加以说明。摘要不宜太短,500字左右。 英文摘要:所有论文都必须有500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与中文摘要对应,结果部分可以详细些。研究目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写出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的内容尽可能详细,即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包括试验材料、试验设计、测定方法等),研究结果部分重点描述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的论证和数据;结论应明确。 中英文摘要的数据必须与正文的数据一致。 摘要模板: 摘要:[目的] ×××××××××××××。[方法] ×××××××××××××。 [结果] ×××××××××××××。[结论] ××××××××××× ××。 Abstract:[Objective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 ××××××××. 4.关键词 尽量选用主题词,如果自由选词,选词的关键在于要精选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可列出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既要意思一致又要顺序一致。 5.中图分类号 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查找,自查。 6.引言 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即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及研究目的。

分子克隆技术试卷

分子克隆技术 一、填空题 1.PCR反应中加入矿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克隆实验中外源DNA和载体片段连接之前,要对载体进行去磷酸化处理,我 们在本次试验中去磷酸化使用的碱性磷酸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α互补筛选转化子是,带有外源片段的菌落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4.Southern杂交中进行与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凝胶糖凝胶电泳时加入loading buffer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PCR反应体系中都有哪些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2.为得到质量较好的水稻RNA,抽提前应做如何准备?RNA抽提过程中、RNA的 保存及以后对RNA的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什么? 3.简述为防止放射性同位素外照射及内照射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操作放射性同位素 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护? 4.简述影响电转化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5.质粒抽提时用到的SolutionI,SolutionII,SolutionIII及异丙醇分别起什么作用?操 作时应注意什么? 三、分析问答题 1.描述并图示pUC19载体DNA及其在HindIII位点克隆了外源DNA片段的质粒DNA 和水稻总DNA及它们的HindIII和BamH1酶切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时的带型。 2.利用质粒载体克隆外源DNA片段主要包括哪些步骤?涉及到哪些工具酶?要获得 理想的结果,各步骤操作中应主要注意哪些事项? 3.在Southern杂交实验中,同一根杂交管内的膜曝光的····(原卷此处不清晰)冲 洗后,有些组X光片信号很强,有些组信号很弱,有的样品点样孔附近有较强的 信号,但是有的地方信号较弱,请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4.下面是本次课生物技术班某组β-active基因RT-PCR(反转录前没有对总RNA进 行去除DNA 的处理)试验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凝胶上共点了6个样,PCR使用 的模板从左至右分别是:该组提取的水稻总DNA,该组提取的水稻总RNA,该组 的4个反转录产物。(原卷本题图不清晰) 请问: 提取的RNA的质量如何? RT-PCR是否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分子克隆——主要步骤

笔记3(分子克隆2——主要步骤) 分子克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将靶DNA片段与载体在体外进行连接————重组DNA分子转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重组子的扩增。 1.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获得: 可以用限制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再配合使用其他实验手段得到待定的DNA片段,可以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出具有特定核苷酸组成的DNA片段,可以用mRNA做模板,用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即cDNA,也可以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合成一段DNA。 2.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重组DNA分子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源DNA,即目的DNA片段,另一部分是载体DNA。用作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或病毒DNA。它们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独立复制。如果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这两种DNA,则它们的末端完全相同,由于有互补的单链末端序列存在,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就可以形成重组DNA 分子。在没有互补单链末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酶学方法造成一个互补单链末端之后再进行连接。

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和重组克隆的筛选: 重组DNA分子必须进入宿主细胞中,才能得到扩增和表达.这个过程叫做转化。大肠杆菌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宿主细胞。除此以外.其他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也可作为宿主细胞,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加以选择。在被转化的宿主细胞中,不同的单个细胞(在平板上表现为单个菌落,亦称克隆)中可能含有不同的重组质粒或非重组质粒,因此必须进行筛选,以便确定哪些是重组克隆。筛选可以使用抗菌素抗性或其他方法,依载体的性质而定。 4.特定重组克隆的鉴别: 由于重组克隆往往是较多的,而在某一克隆实验中,我们感兴趣的目的克隆只有一个或几个,所以需要进一步鉴别。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杂交法和免疫化学法。 此外,找出了目的克隆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进一步弄清目的克隆中外源DNA片段上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有酶切图谱的制定,基因在DNA 片段上的精确定位,确定是否有内含子,DNA序列分析,离体翻译实验,外源基因在某些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产物的提纯等。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是根据DNA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解链行为的不同而导致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片段大小相同而碱基组成不同的DNA片段分开。具体而言,就是将特定的双链DNA片段在含有从低到高的线性变性剂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随着电泳的进行,DNA片段向高浓度变性剂方向迁移,当它到达其变性要求的最低浓度变性剂处,双链DNA形成部分解链状态,这就导致其迁移速率变慢。由于这种变性具有序列特异性,因此DGGE能将同样大小的DNA片段很理想地分开,它是一种很有用的分子标记方法。 DGGE最初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并证实了这种技术在研究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差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后十年间,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亲缘关系鉴定、基因突变检测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能够提供群落中优势种类信息,并同时分析多个样品,具有可重复和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于调查种群的时空变化。而且可通过对条带的序列分析或与特异性探针杂交分析,鉴定群落组成。DGGE通过逐渐增加的化学变性剂线性浓度梯度,可以把长度相同但只有一个碱基不同的DNA片段分离。 作为一种突变检测技术,DGGE具有如下的优点:(1)突变检出率高。DGGE的突变检出率为99%以上。(2)检测片段长度可达1kb,尤其适用于100~500bp的片段。(3)非同位素性。DGGE不需同位素掺入,可避免同位素污染及对人体造成的伤害。(4)操作简便、快速。DGGE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5)重复性好。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而且合成带GC夹的引物也比较昂贵。 DGGE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DGGE不是将分子量不同的DNA分开,而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变性剂浓度梯度的不同,将序列不同的DNA分开。该方法的原理是根据DNA 的解链特性,不同碱基组成的DNA双螺旋发生变性所要求的变性剂浓度不同,混合双链DNA在变性剂浓度呈线性梯度增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当泳动到与DNA变性所需变性剂浓度一致的凝胶位置时,相对应的DNA发生解链变性,导致电泳迁移速率降低。由于泳动受阻DNA分子在凝胶中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

分子克隆基本操作 一、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体系 实验成分加入量(ul)终体积 模板DNA 0.1 dNTP 0.4 上游引物(P1)0.5 下游引物(P2)0.5 20 ul 10×Taq Buffer 2.0 TaqDNA聚合酶0.1 ddH2O 16.4 PCR全过程是由变性、模板与引物结合(复性)及引物延伸3个步骤组成的不断重复过程: 反应条件 PCR反应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周期1940C预变性5min 1 2940C 1 min 50~570C1 min 720C 1 min 25~35 3720C 5min (反应结束后,样品可与40C暂存) 二、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1.1%琼脂糖凝胶配制: 配胶:将卡子放于制胶器孔中; 称取0.3g琼脂糖溶于30ml 1×TAE之中置于微波炉中煮沸三次; 倒胶:待温度降低600C左右时(手感容器能耐受),在凝胶中加入EB 至终浓度0.5ug/ml(30ml凝胶1.5ulEB),摇匀后缓慢倒入制胶器中。避免产 生气泡,尤其注意梳子周围不能有气泡,若有气泡可用吸管吸去。 凝胶条件:在室温中放置30~45min.。 拔梳子:小心垂直拔出梳子,保持点样孔完整。 2.加样: 凝胶完全凝固后,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液面应高出凝胶表面1mm。将PCR产物与6×加样缓冲液,混合均匀加至加样孔中。同时,根据待分离片段的大小选择不同的DNA分子量标准作对照。加样孔处于电泳槽的阴极端。(加样是勿碰坏凝胶孔壁,否则DNA带型不整齐。) 3.电泳: 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观察正负两极是否有气泡出现,且负极比正极气泡多,设置电泳电压及电泳时间(电泳时间视具体样品而定,一般15~30min)。 4. 拍照: 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根据图片用途调整焦距及灯光。 三、DNA切胶回收 1.切胶: 于紫外灯下确定欲回收的DNA片段,取干净EP管称重m1标记,用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I 一、植物总DNA的小量提取 方法1:提取吸附法。无须巯基乙醇、氯仿等有毒物质,产物无须Rnase处理。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溶液 A,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将所有溶液移至1.5ml离心管 中,55℃水浴30min; (2) 高速离心去杂质。10,000rpm离心5min,取约600ul上清至新1.5ml离心管; (3) 核酸吸附。往上清液中加入1倍的异丙醇,轻轻混匀,再加入总体积1/4已混匀的 溶液B,静置3min; (4) 低速离心沉淀。5000rpm离心1min,轻轻倒掉上清,并用吸水纸轻吸离心管口, 再用移液枪吸走大部分残余液体; (5) 75%乙醇清洗。加入1ml75%乙醇,5000rpm离心30s,轻轻倒掉上清,用吸水纸稍 吸离心管口。重复该步骤一次,再5000rpm离心30s,然后用移液枪吸走管底的残 液,晾干5min; (6) 核酸洗脱。加入约55ul TE(PH8.0)至管底,轻轻重悬硅土,静置3min,10,000rpm 离心1min,用小枪头轻轻吸取出50ul管底溶液,冷藏。 方法2:CTAB法,此为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经过摸索改进,提高了得率,减少了污染。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 CTAB 提取液,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移至1.5ml离心管,65℃ 水浴30-60min。 (2) 氯仿抽提。10,000rpm离心3min,取约600ul上清。加入1倍的氯仿,轻轻混匀, 10,000rpm离心3min,取上清再抽提1遍。 (3) 核酸沉淀。加入预冷的1倍异丙醇或2倍乙醇,轻混匀,6000rpm离心3min,弃 上清。 (4) 清洗沉淀。轻加入1ml 75%乙醇,再吸掉上清,重复一次,倒置于吸水纸或横放于 离心管架上晾干5min。 (5) 溶解DNA。加50ul含Rnase A(约10ug/ml)的TE,常温下放置30min。取约3-5ul 电泳检测后,低温冷藏。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

分子克隆技术步骤 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种纯化和扩增特定DNA 片段的方法。常含有目的基因,用体外重组方法将它们插入克隆载体,形成重组克隆载体,通过转化与转导的方式,引入适合的寄主体内得到复制与扩增,然后再从筛选的寄主细胞内分离提纯所需的克隆载体,可以得到插入DNA 的许多拷贝,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 克隆在生物学中其名词含义系指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性状,常称无性繁殖( 细胞)系;其动词(clone,cloned,cloning) 含义指在生物体 外用重组技术将特定基因插入载体分子中,即分子克隆技术。 将DNA 片段( 或基因)与载体DNA 分子共价连接,然后引入寄主细胞,再筛选获得重组的克隆,按克隆的目的可分为DNA 和cDNA 克隆两类。 cDNA 克隆是以mRNA 为原材料,经体外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cDNA) ,再与载体DNA 分子连接引入寄主细胞。每一cDNA 反映一种mRNA 的结构,cDNA 克隆的分布也反映了mRNA 的分布。特点是:①有些生物,如RNA 病毒没有DNA ,只能用cDNA 克隆; ②cDNA 克隆易筛选,因为cDNA 库中不包含非结构基因的克隆,而且每一cDNA 克隆只含一个mRNA 的信息; ③cDNA 能在细菌中表达。cDNA 仅代表某一发育阶段表达出来的遗传信息,只有基因文库才包含一个生物的完整遗传信息。 1. 方法: (1) DNA 片段的制备:常用以下方法获得DNA 片段: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高分子量DNA 切成一定大小的DNA 片段; ②用物理方法( 如超声波) 取得DNA 随机片段;③在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情况下,用人工方法合成对应的基因片段;④从mRNA 反转录产生cDNA 。 (2) 载体DNA 的选择: ①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DNA 呈环状,大小为1-200 千碱基对(kb) 。在细胞中以游离超螺旋状存在,很容易制备。质粒DNA 可通过转化引入寄主菌。在细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紧密型”;二是“松驰型”。此外还应具有分子量小,易转化,有一至多个选择标记的特点。质粒型载体一般只能携带10kb 以下的DNA 片段,适用于构建原核生物基因文库,cDNA 库和次级克隆。 ②噬菌体DNA :常用的λ噬菌体的DNA 是双链,长约49kb,约含50 个基因,其中50% 的基因对噬菌体的生长和裂解寄主菌是必需的,分布在噬菌体DNA 两端。中间是非必需区,进行改造后组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载体分子。λ载体系统最适用于构建真核生物基因文库和cDNA 库。 M13 噬菌体是一种独特的载体系统,它只能侵袭具有 F 基因的大肠杆菌,但不裂解寄主菌。M13DNA(RF) 在 寄主菌内是双链环状分子,象质粒一样自主制复,制备方法同质粒。寄主菌可分泌含单链DNA 的M13 噬菌体,又能方便地制备单链DNA ,用于DNA 顺序分析、定点突变和核酸杂交。 ③拷斯(Cos) 质粒:是一类带有噬菌体DNA 粘性末端顺序的质粒DNA 分子。是噬菌体-质粒混合物。此类载体分子容量大,可携带45kb 的外源DNA 片段。也能象一般质粒一样携带小片段DNA ,直接转化寄主菌。这类载体常被用来构建高等生物基因文库。 (3) DNA 片段与载体连接:DNA 分子与载体分子连接是克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方法有:①粘性末端连接,DNA 片段两端的互补碱基顺序称之为粘性末端,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 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可恢复原样,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不同顺序,却能产生相同末端。②平头末端连接,用物理方法制备的DNA 往往是平头末端,有些酶也可产生平头末端。平头DNA 片段可在某些DNA 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起来,但连接效率不如粘性末端高;③同聚寡核苷酸末端连接。④人工接头分子连接,在平头DNA 片段末端加上一段人工合成的、具有某一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就会产生粘性末端。 连接反应需注意载体DNA 与DNA 片段的比率。以λ或Cos 质粒为载体时,形成线性多连体DNA 分子,载体与DNA 片段的比率高些为佳。以质粒为载体时,形成环状分子,比率常为1∶1。 (4) 引入寄主细胞:常用两种方法:①转化或转染,方法是将重组质粒DNA 或噬菌体DNA(M13) 与氯化钙处 理过的宿主细胞混合置于冰上,待DNA 被吸收后铺在平板培养基上,再根据实验设计使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重组子,通常重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1313072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68 课内实验时数:18 学分:3.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为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熟练掌握DNA的结构与功能、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密码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本质;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从事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涵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课程有交叉,《生物化学》是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创世说与进化论[1];细胞学说[2];经典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3];DNA的发现[2]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简史[1]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3];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概念[3];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 第四节展望 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1];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1] 重点: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类别 专业课 2、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如:质粒(植物/动物)DNA的分离及纯化、植物总R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3、教学内容 本门课教学主要以某一基因为主线,从基因的分离、纯化、克隆、及鉴定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和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可能的情况下同时提供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准备实验,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 4、教学方式 以实验操作为主,配合原理教授、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5、考核内容及方式 实验操作 30%,实验结果 30%,实验报告 30%,考勤 10%。参照以下几个方面评定成绩。 (一)认真预习实验并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二)实验态度认真,操作规范,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三)按规定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准确; (四)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6、本课程授课时间(学期),总学时数。 本课程在三年级开设,总计36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学时数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技能,包括DNA 提取、PCR 扩增等。通过学生的独立实验设计和实践,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对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 2、教学内容(分章节描述)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 1.主要内容碱裂解法提取载体质粒。 2.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方法和技术。 实验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1.主要内容(1)电泳基本知识介绍(2)琼脂糖凝胶的制备(3)质粒的定量。 2.教学要求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实验三植物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1.主要内容(1)RNA的提取(2)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和纯度。 2.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组织中提取R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方法。 实验四动物总DNA的提取 1.主要内容(1)总DNA的提取(2)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和纯度。 2.教学要求掌握动物组织中提取总D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方法。 实验五 PCR基因扩增 1.主要内容(1)PCR基本原理(2)PCR溶液体系的制备(3)PCR仪使用 2.教学要求掌握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分子克隆及细胞培养基本实验方法 1.载体构建实用操作技术 1.1菌种的保存—20%甘油菌 2体积菌液与1体积70%的甘油混合后,储存于-20℃或-70℃备用。(甘油菌中甘油的浓度为20-30%均可) 1.2甘油菌复苏、培养 方法一、挑取甘油菌一环,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固体培养基上(活化菌种),37℃培养过夜(约16小时);挑取一个菌落转接在含100ug/ml Amp 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方法二、直接吸取10~20ul甘油菌,接种在含100ug/ml Amp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约12~16小时)。 1.3小规模制备质粒DNA(QIA miniprep kit ) 适于从1~5ml 菌液中制备20ug高拷贝质粒 ⑴收集菌液,离心1000rpm,1分,弃上清 ⑵以250ul P1重悬细菌(P1中已加RNase) ⑶加入250ul P2,颠倒4~6次轻混,约2~3分(轻混以免剪切基因组DNA,并免 长时间消化) ⑷加入350ul N3,迅速颠倒4~6次轻混;离心10分,13 000rpm ⑸上清入QIAprep柱,离心30~60秒,滤液弃之 ⑹加入0.5ml PB洗,离心30~60秒 ⑺加入0.75ml PE洗,离心30~60秒,弃滤液,再离心1分 ⑻换新管,加入50ul EB,静置1分(EB 37℃预热),离心1分。 1.4酶切反应 ⑴体系构成(反应体系尽可能小!) pGEM3ZF-huCTLA4-Ig(ul)pAdTrack-CMV(ul)

①dd.H2O 17 17 ②10×NEbuff 2 3 3 ③10×BSA 3 3 ④底物DNA 5 5 ⑤内切酶HindⅢ 1 1 XbaⅠ 1 1 Total : 30 ul 30ul ⑵37℃水浴1~2小时,必要时延长酶切时间至12小时 ⑶酶切2小时后,取5-10ul 电泳观察酶解是否完全 ⑷65℃灭活内切酶 ⑸-20℃保存备用 1.5回收目的片段(QIAquick Gel extraction Protocol) ⑴胶,尽可能去除多余的胶,称重; ⑵加入适量buff QG(300ul QG /100mg胶);>2%的胶,应加大QG用量(600ul QG /100mg); ⑶水浴50℃,10min,每2-3min混匀一次,使胶完全溶解!必要时延长水浴时间, 胶完全溶解后混合物颜色应为黄色,与buff QG 相似; ⑷当DNA片段在<500bp或>4kb时,应加入异戊醇100ul/100mg胶,以提高产物 量。此步不离心。DNA片段在500bp~4kb时,加入异戊醇并不能提高产量; ⑸结合:将混合物转入QIAquick柱,离心13000rpm,1min;(柱容量800ul/次); ⑹洗:0.75ml buff PE,离心13000rpm,1min;(DNA用于盐敏感操作时,如平 端连接、直接测序,加入PE后静置2-5min);弃离心液,再离心13000rpm, 1min,以去除剩余的乙醇; ⑺将QIAquick柱置于一清洁的1.5ml Ep管,加入30~50ul buff EB或H2O (滴 于QIAquick 膜上!),静置1min,离心15000rpm,1min; ⑻-20℃保存备用。 1.6连接反应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目录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 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 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卡那霉素。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培养采用标记试管),无菌牙签挑取单克隆至试管中,于37℃,220rpm 培养。剩余培养基做好抗性和日期标记,置于4℃保存。

感受态细胞转化操作步骤12.8

感受态细胞转化 (一)实验准备: 1.Amp母液: 称取氨苄青霉素100mg溶于1ml dd H2O中。0.22μm滤器过滤除菌,用EP管分装后储存于-20℃冰箱. 2.X-Gal溶液(2%,m/v) 称取20mg X-Gal溶于1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用玻璃试管或聚丙烯管分装后储存于-20℃冰箱,装有X-Gal溶液的试管须用铝箔包裹以防因光照而被破坏.(无须过滤) 3.IPTG(20%,m/v,0.8mol/L) 称取IPTG2g溶于8ml dd H2O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用EP管分装成1mL一小份后储存于-20℃冰箱. (二)操作步骤“ 质粒pBS SK(-)的转化 1.取感受态细胞置于冰浴中,待感受态细胞融化后,分别在100μl 感受态细胞悬液中加入下列DNA质粒或水,轻轻摇匀后冰上放置30分钟。 感受态细胞+pBS SK(-)质粒2μl (含量不超过50ng,体积不超过10μl) 感受态细胞+无菌水2μl (阴性对照) 2. 热击:42℃水浴中热击90秒(注:精确计算时间,过长将对细胞造成伤害),热击后立即置于冰上冷2-5分钟(禁止摇动)。

3. 复苏:向每管中加入400μl LB液体培养基(注:不含Amp),混匀后37℃轻摇培养1~1.5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mpr )。 涂布平板筛选转化质粒 方法一(《分子克隆实验指南》标准方法) 1.将溶化的顶层琼脂分装于17*100mm试管,将试管置于45℃的加 热块槽内备用。 (90mm培养板用3mL顶层琼脂;150mm培养板用7mL顶层琼脂)2.从加热块取出一支试管,快速加入活菌含量不多于3000(90培养基)或10000(150培养基)的细菌悬液0.1mL。盖紧试管盖颠倒数次。以使细菌在琼脂中混匀。 3.按下表加入: 4. 快速将溶化的顶层琼脂倾入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凝固琼脂板的中部,旋转培养板使琼脂散匀。 .注:含Amp的LB固体培养基倒板 (1)配制:100ml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 (2)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应使培养基降温至50℃,方可加入Amp,按每100ml培养基加10mg/ml Amp溶液1ml,使其终浓度为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讲义2016.3(最终版)

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讲义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6年3月 甜菜M14品系BvM14-glyI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了解目的基因克隆与鉴定的过程和方法。 2、学习和掌握质粒、T载体的特点。 3、学习和掌握TA克隆的连接体系及操作要点。 4、学习和掌握XcmⅠ酶切制备T载体的过程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6、学习并掌握热激法转化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7、学习并掌握重组子鉴定和筛选的原理及蓝白筛选的原理和方法。 8、学习并掌握碱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相关知识 (一)T载体的制备 pMD18-T Vector是一种高效克隆PCR产物(T-A Cloning)的商业化专用载体,由pΜC 18载体改建而成。在pΜC 18多克隆位点处的XbaⅠ和SalⅠ识别位点之间插入了Eco RⅤ识别位点,用Eco RⅤ进行酶切反应后,再左两侧的3′端添加“T”而成,可以大大提高PCR产物的连接、克隆效率。 相关知识点:(1)质粒的提取;(2)酶切;(3)PCR等。 (二)DNA的重组与连接(PCR产物的克隆) 把DNA片段从某一类型的载体无性繁殖到另一类型载体中,例如从某种质粒克隆到另一种质粒,这个过程称为亚克隆。所谓重组,就是把外源目的基因“装进”载体的过程,即DNA的重新组合。为了将目的基因重组于载体分子中,需要将载体DNA和目的基因分别进行适当处理,一般采用内切酶法将载体DNA分子切割成可与外源基因连接的线性分子,使其与相同酶切过的载体分子相互连接,彼此成为配伍末端(compatible end),以产生末端连接。现在一些生物公司也开发了针对不同插入DNA片段的专用载体,如专门用于克隆PCR产物的载体,大大方便了实验操作。 相关知识点:(1)克隆与亚克隆;(2)DNA重组;(3)内切酶;(4)粘性末端与平末端;(5)连接酶;(6)连接酶的分类及功能等。 (三)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外源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成重组体DNA分子后,需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得到大量、单一的重组体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或称为克隆。受体细胞也叫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宿主菌是目前基因工程最常用的受体细胞。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是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具有接受外源DNA能力的大肠杆菌,只有发展了感受态的细胞才能稳定地摄取外来的DNA分子。 相关知识点:(1)克隆;(2)宿主细胞的定义及分类;(3)感受态细胞定义及其功能;(4)转化定义及方法(DMSO、MnCl2、TB aq、PEG)等。 (四)重组DNA的转化及重组子的鉴定 将外源DNA分子导入某一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把重组DNA分子导入到细菌中产生克隆有两个目的,一是大量产生重组DNA分子,在完成连接反应后,重组DNA分子往往只有纳克级的量,不易操作和进行下一步的分析,若把重组DNA分子导入到细菌细胞中,细菌细胞可分裂多次产生克隆,克隆中每一个细胞都含有很多个拷贝的重组DNA分子,这样重组DNA分子的量就多了;二是对重组DNA 分子进行纯化,在构建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体系中不污染其他的DNA分子,连接过程完成以后体系中有多种分子存在,除了需要的重组DNA分子以外,还含有没有连接上的载体分子、没有连接上的DNA片段、自身环化的DNA分子和连接上污染DNA片段的重组DNA分子,未连接上的载体和DNA片段对实验影响不大,因为它们即使导入细菌细胞,因为不能复制,很快就要被细菌细胞中的酶降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 一、 常规分子克隆实验流程: 二、 分子克隆实验标准步骤(含实验编号): 1. PCR 扩增目的基因(编号Clone SOP-1) 以本实验室常用酶KOD-Plus-Neo (TOYOBO )为例 体系(50ul ): 10×KOD buf 5ul dNTP(2mM) 5ul Mg 2+ 3ul Primer1 1ul Primer2 1ul Template50-200ng KOD0.5ul ddH 2O up to 50ul 程序: 95℃2min 98℃10s 58℃30s 35cycle 68℃2kb/min 68℃7min 12℃∞

2.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编号Clone SOP-2) 琼脂糖溶液的制备:称取琼脂糖,置于三角瓶中,按1%-1.5%的浓度加入相应体积的TBE或TAE缓液,将该三角瓶置于微波炉加热至琼脂糖溶解。 胶板的制备:①取有机玻璃内槽,洗净、晾干;②将有机玻璃内槽置于一水平位置模具上,安好挡板,放好梳子。在距离底板上放置梳子,以便加入琼脂糖后可以形成完好的加样孔。 ③将温热琼脂糖溶液倒入胶膜中,使胶液缓慢地展开,直到在整个有机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 的胶层。④室温下静置30min左右,待凝固完全后,轻轻拔出梳子,在胶板上即形成相互隔开的上样孔。制好胶后将铺胶的有机玻璃内槽放在含有0.5~1×TAE(Tris-乙酸)或TBE(Tris-硼酸)工作液的电泳槽中使用,没过胶面1mm以上。 3.试剂盒回收DNA片段(编号Clone SOP-3) 以本实验室常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天根)为例 使用前请先在漂洗液PW中加入无水乙醇,加入体积请参照瓶上的标签。 ①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μl平衡液BL, 12,000rpm(~13,400×g)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请使用当天处理过的柱子) ②将单一的目的DNA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尽量切除多余部分)放入干净的离心管中, 称取重量。 ③向胶块中加入等倍体积溶液PN(如果凝胶重为0.1g,其体积可视为100μl,则加入100μlPN 溶液),60℃水浴放置,其间不断温和地上下翻转离心管,以确保胶块充分溶解。如果还有未溶的胶块,可继续放置几分钟或再补加一些溶胶液,直至胶块完全溶解(若胶块的体积过大,可事先将胶块切成碎块)。 注意:对于回收<300bp的小片段可在加入PN完全溶胶后再加入1/2胶块体积的异丙醇以提高回收率;胶块完全溶解后最好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再上柱,因为吸附柱在室温时结合DNA 的能力较强。 ④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加入一个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室温放置2min, 12,000rpm(~13,400×g)离心30-6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A2放入收集管中。 ⑤向吸附柱CA2中加入600μl漂洗液PW(使用前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 12,000rpm(~13,400×g)离心30-60sec,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A2放入收集管中。 ⑥重复操作步骤⑤。 ⑦将吸附柱CA2放回收集管中,12,000rpm(~13,400×g)离心2min,尽量除尽漂洗液。将吸附 柱CA2置于室温放置数分钟,彻底地晾干,以防止残留的漂洗液影响下一步的实验。 ⑧将吸附柱CA2放到一个干净离心管中,向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适量洗脱缓冲液EB或 ddH2O,室温放置2min。12,000rpm(~13,400×g)离心2min收集DNA溶液。 4.酶切反应(编号Clone SOP-4) 以本实验室常用酶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s(Thermo)为例 双酶切体系(若是单酶切则只用加一种酶): 10×FastDigest? buffer or 10×FastDigest? Green buffer 5ul 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 1 0.5-1ul FastDigest restriction enzyme 2 0.5-1ul DNAN ddH2Oupto50ul 酶切体系混合均匀后置于37℃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应大于30min,若是载体(2-3ug)至少酶切2小时。 5.酶切产物的回收(编号Clone SOP-5) 以本实验室常用Axygen?AxyPrep?PCRClean-UpKit(Axygen)为例 ①在PCR、酶切、酶标、或测序反应液中,加入3个体积的BufferPCR-A(若BufferPCR-A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流程图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流程 RNA干扰载体主要用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RNA干扰技术已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和传染性疾病及基因治疗领域,进行RNA干扰实验首先是构建RNA干扰载体,本文以pRI系列载体为例论述了干扰载体的构建的实验流程。 产品技术背景 pRI系列载体是基于III类rna聚合酶启动子:人类H1启动子的专用于哺乳动物细胞RNA干扰的载体。H1启动子在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类似siRNA分子的小分子RNA。由于H1启动子有精确的转录起始位点和终止信号,H1启动子转录产物精确生成人工设计的shRNA,shRNA 经过RISC剪切后形成有2个U突出末端的成熟siRNA。由于H1启动子对转录产物长度的严格限制,基本上杜绝了非特异性干扰片段的产生,将载体转染细胞后对其它基因的影响降到最低。 pRI系列载体已经成功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的RNA干扰。本系列中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用于稳定表达siRNA,可以在更长时间对基因表达抑制后的细胞功能和生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插入寡核苷酸设计

pRI系列载体的使用需要将人工设计的寡核苷酸片段插入pRI系列载体中特定的酶切位点之间,寡核苷酸片段中包含了针对目标基因的mRNA设计的长度为19nt的干扰片段。 合成时需要化学合成正向和反向两条寡核苷酸。正、反向寡核苷酸退火后与载体连接,插入载体XhoI,BglII位点之间,位于载体上H1启动子下游正确的位置上。连接后的载体转入哺乳动物细胞在H1启动子作用下转录产生shRNA。 1. 选择干扰序列 在RNA干扰实验中,RNA干扰序列的选择会显著影响RNA干扰效果。我们建议您按照以下几点指导原则选择RNA干扰序列: 推荐长度为19 nt,采用21 nt序列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RNA干扰序列中不包含大于3 nt的连续相同碱基。 RNA干扰序列的GC含量为低到中等水平(推荐GC含量在35%到50%之间)。 不要将RNA干扰序列设计在已知的RNA-蛋白质结合位置附近。 确保RNA干扰序列与其它基因没有较高的同源性。 方向:在编码mRNA的正义链上选择RNA干扰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