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作者:杨光云 转贴自: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08-2-4 文章录入: admin



在校园里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他们的学习基础差、有的甚至达不到小学毕业的水平,上课少精无神、不注意听讲,平时厌学贪玩、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对自己没有任何约束与要求,学习上钻劲不足、惰性有余、不勤于思考、急功近利、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以前中职生的形象相差甚远。中职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厌学情绪或倾向,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中职教育教学首要攻破的重点与难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是教育者主观愿望的结果,必须在学习动机形成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作为人类行为的动机之一,是指直接引发、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里我们走访了几位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几点感想: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引发学习动机
中职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有的即使教师再三强调其内容十分重要,关键之处音高八度,也无济于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虽千辛万苦,付出很大,学生却收效甚少。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变化的东西、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因而教师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从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形式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增进学习动机
中职生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努力学习。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增加学习兴趣。正如美国的盖茨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而学生最直接的成功体验则来自教师的信任与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表扬和鼓励这些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要循循善诱,多用启发式,建立他们的自信心。首先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暂时的失败所带来的内心痛苦,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鼓励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另外,多赏识和激励学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让他们在理解、信任与赏识中主动学习,感受知识的奥妙、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学习动机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很多学习习惯都会带到中职来,如按部就班,对老师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自觉主动性等。当他们进入中职阶段的学习后,就会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有所不同。例如,中专的教师一般课后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外作业,布置了以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等,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觉性。这对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既然这样,就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如何自觉学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坚毅的学习精神,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努力进取,获得优异的成绩,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希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达到的目标,学生努力达到了,就会满足学习需要,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更为持久。
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强化学习动机
中职生由于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讨厌学习而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把学生差的原因归结为接受能力差、脑子笨等等,严重的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惯于把学习中的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差,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最终变得不思进取。实际上中职生并不是因为笨而读不好书,而是缺乏兴趣,缺少鼓励,缺少成功的体验,而一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会获得巨大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学生的学业成败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长处和存在问题,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多鼓励、少职责,多理解、少处罚,多帮助、少唠叨,多赏识、少批评。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归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过来,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地强化学习动机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变化,找准

工作的着力点,惟其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蓝维.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范源清.职校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1,(11).
[3]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J].湖南教育,2002,(14).

【作者简介】杨光云(1973-),女,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