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文-早期肺癌影像诊断

早期肺癌影像诊断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教授&博导孙希文

Introduction

?从2013年9月开始,上海市市科委重大项目、基于影像学的上海地区肺癌筛查和早诊研究启动。推荐类似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螺旋CT分辨率高,四五毫米的结节也能够被发现。”

?肺癌早期筛查降低20%死亡率最好每年做次CT 。

一、早期诊断

定义?

常见影像学报告

?磨玻璃结节(GGN)

?部分实质性结节(PSN)

?实质性结节(SN)

常见病理报告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 ?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

AAH -影像上的诊断要领

?病理:细胞密集排列,所有细胞单纯地沿肺泡壁呈伏壁式(即鳞屑样生长方式)生长,既无肺泡塌陷,也无基质、血管或胸膜的侵袭。

?CT: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边缘光整,直径≤3 cm。

纯磨砂玻璃

磨玻璃结节

恶性率59%-73%(美国胸科医师协会2013)

AIS病理-影像上的诊断要领

?纯磨玻璃密度中出现实变影在病理上就属于AIS。

?肿瘤外血管生成期:在云雾状密度影中可见到其周边有微细血管进入内部。

?当然AIS一般均>5mm,这与AAH≤5mm 也是一个可鉴别之要点。

混杂密度磨玻璃

部分实质性结节

恶性率>93%(Chest,2013)

部分实质性结节

密度欠均

周边有微细血管

周边有微细血管

1024*1024靶扫描

胸膜牵拉

MIA病理-影像上的诊断要领

?微浸润腺癌: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5 mm 的小腺癌。

?肿瘤内血管生成期:在混合密度结节中可见到肿瘤内局部增粗血管可被强化。

磨玻璃中有血管

肺癌的分类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的类型包括: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两种类型。 (一)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按生长类型分为: 1、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 2、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管内型:癌肿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征。⑤癌瘤主要向支气管管外蔓延,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及结节,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失。⑥支气管体层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可见软组织肿块。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 2.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3.MRI表现: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或管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发现肺门区肿块。 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④肿块内发生坏死时,坏死区组织的T1和T2值均延长。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周围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信号强度不一,两者可以鉴别。⑥当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时,由于肿瘤与纵隔血管和脂肪间有明显信号差,且能横断、冠、矢状多方位显示,因此 MRI对纵隔受累的显示常优于 CT。⑦MRI检查易于发现

早期肺癌影像诊断对比

早期肺癌影像诊断对比 【摘要】通过早期肺癌在普通X线、MSCT以及MRI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从而找出肺癌早期诊断的最佳办法,以提高肺癌患者成活率及生活质量,以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同时探讨肺癌的设备使用,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关键词】肺癌;早期;影像诊断;对比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疾病,近50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现病死率已居世界癌症死亡原因之首。有研究发现若能及早发现直径≤3.0cm且局限于肺内的肺癌,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将>60%。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影像诊断作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一直为人所关注,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提高,在选择那种设备有时会存在困惑。因此,本人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体会。 1普通胸片在早期肺癌中的作用 传统性X线胸片在肺癌诊断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早期肺癌在胸片中一般都表现为小肿块,大都为圆形或椭圆形,通常的密度不是甚均匀,此时不易于炎症相鉴别,这就要从肿块的大小、形状、密度与生长情况、边缘情况并结合抗炎治疗后复查,若病变不吸收,反而增大,就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根据临床X 线观察,肿瘤生长先有密度增加,然后才有体积增大。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小细胞未分化癌生长最快,在1个月内就能明显增大,而鳞癌生长速度最慢,有时几年才有增长。另外在胸片上还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X线征象如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均是肿块恶性的表现,如发现上述征象,均应高度怀疑肺癌可能,无论肿块大小。近年来,随着X线设备的更新,特别是数字化摄影(DR)的出现,使图像质量大大提高,这些特殊的征象的发现更加有所增多,使普通胸片的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2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CT已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或肺癌的筛选,尤其是近年来新的设备的出现及新技术的普及,如螺旋CT、高分辨率CT、低剂量薄层CT等使肺癌早期的发现成为可能。 螺旋CT扫描时间仅为15-30秒,一次憋气就可完成,辐射剂量与一张普通胸片剂量相差无几,但却能发现小于2-3cm病灶。而低剂量薄层CT能发现0.6-2.0cm的小肺癌,这些病灶在普通胸片是很难发现的。HRCT能清晰反应肿块的支气管像,空洞、液化坏死、分叶和毛刺等肿瘤性特征征象。所以现在不少学者推荐CT作为胸部普查手段,尤其是对于肺内孤立的小结节,更应该进行CT追踪检查。

肺癌影像诊断(转)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蔡祖龙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工业化国家死于肺癌者,女性占全部恶性恶肿的1/5,男性则高达1/3。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以及辽宁省的城市,云南固旧地区,肺病的发病率和\或死亡率已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因肺癌确认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五年生存率较低,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肺癌予后,提高五年生存率是十分重要的。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肺癌的检出及分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肺癌的CT表现 (一)中央型肺癌 CT能显示中央型肺癌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有段以上支气管腔内肿块,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狭窄与阻塞,肺门区肿块等肺癌直接征象。继发性改变有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阻塞远端支气管扩张形成的粘液栓塞,以及病灶附近或(和)肺门的淋巴结肿大等;螺旋CT,特别是多层面CT,采用薄层扫描并冠状与矢状位重建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沿管壁浸润的早期肺癌。 CT平扫难以区分肿瘤与其远侧的肺不张,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实际大小与不张的肺。 (二)周围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在CT上显示有一定特征,即使小于2.0cm的早期肺癌,也多有明确的恶性征象。以下重点简述直径〈3cm的周围型小癌的CT征象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⒈肿瘤边缘征象特点:⑴分叶征:是周围型小肺癌最常见的基本征象。作者100 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肺癌分叶征的发生率为84%。绝大多数小肺癌呈深分 叶,(弦距与距长之比大于2/5。其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

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引起肿瘤生长受限并产生凹陷,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⑵边缘毛糙:可见细短毛刺,棘状突起或锯齿状改变。此为肺癌的常见征象,发生率约为80%-85%,这些表现是由于肿瘤间质,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周围蔓延所致。⒉肿瘤内部的CT表现特点多数周围型小肺癌的密度较均匀,但部分病例可有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蜂窝征以及磨玻璃征,少数病例尚可见到钙化。⑴空泡征:是指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其直径〈5mm,藉此与肺癌空洞区别。可单发或多发。如多个密集的小泡聚集在一起呈蜂窝状称蜂窝征。其病理基础为①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②未闭合的或扩张的小支气管,③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④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或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⑤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此征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腺癌,也可见于鳞癌。有时,空泡内因有粘液,脱落的肿瘤细胞等成分的存在,可使其CT值增高,近似水样密度。在肺窗上呈现为小泡状模糊低密度影,在纵隔窗上则呈现小泡状透亮影。⑵细支气管充气征:呈细条状,直径约1mm的空气密度影,或呈小泡状(直径 〈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病理上为扩张的细支气管。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⑶蜂窝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此征仅见于肺泡癌。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未封闭肺泡腔,腔内可遗留粘液使其扩张。⑷磨玻璃征:整个肿瘤结节或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磨玻璃状,而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一般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闭塞,内可有少量粘液或脱落的肿瘤,此征仅见于肺泡癌。⑸空洞:为大于5mm的圆形或类圆形空气样低密度影,作者100例周围型小肺癌内的空洞发生率为4%。小肺癌的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有壁结节。空洞呈中心性或偏心性发生。个别病例洞壁菲薄。肿瘤的边缘仍可见分叶与毛刺等改变。空洞多数系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物与支气管相通,排出后形成。⑹钙化:周围型小肺癌内可有钙化。文献报告HRCT上肺癌钙化的检出率可达到15.8%。作者100例小肺癌用薄层CT扫描检出了3例。钙化表现为细沙砾状、小结节状,分布弥漫或偏于一侧或位于中央。肺癌钙化主要见于鳞癌、腺癌。其病理基础是①营养不良性钙化,因肿瘤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3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5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6例。13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纵隔型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在鉴别中更有价值。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纵隔型肺癌是生长在特殊位置上的肺癌,影像诊断上极易误诊为纵隔占位,对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的13例纵隔型肺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对今后的诊断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病例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2岁~74岁,平均年龄58岁。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伴有胸痛3例,血痰者6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声嘶2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3例,1例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1.2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正侧位胸片及CT平扫检查。CT检查用GE bright speed16螺旋CT机,胸部常规螺旋扫描,层厚5 mm~10 mm,螺距1.0,部分病灶处行HRCT扫描,其中12例行CT增强扫描,非离子型造影剂Ioverl Injection 75 ml肘静脉注射,延时45 s~80 s,速率 2.5 ml/s~ 3.0 ml/s。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1.1 X线表现正位片13例均表现为单侧性上纵隔增宽,与纵隔无界线,局部弧形膨出8例,3例伴肺门增大,边缘光滑6例,边缘毛糙不清2例。肿块状突出8例,其中外缘有毛刺4例,浅分叶2例,光滑3例,肿块影与纵隔夹角为锐角9例,钝角4例。伴有阻塞性肺炎2例,代偿性肺气肿4例,气管向对侧移位3例,膈肌上移3例,胸腔积液2例。侧位呈条带状或不规则块状高密度影,其中5例位于中纵隔,8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伴肺门增大,9例主动脉窗观察不清。 2.1.2 CT表现平扫13例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间无肺组织,其中4例可见与纵隔间有脂肪影存在,9例无脂肪且横跨纵隔内外;肺窗边缘光滑3例,毛刺6例,毛糙5例,分叶2例。3例可见支气狭窄或截断并伴体积明显减小的上叶肺组织,12例可见伴发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气管旁,9例融合成团块状。肿块包绕肺动脉4例,包绕上腔静脉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边缘强化。1例见胸椎椎体溶骨性转移。 2.2 手术和病理 13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5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6例。 3 讨论 3.1 形成机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综合文献[1~3],其形成机制有以下几点: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同时向肺内和纵隔发展;从大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的支气管发生的肺癌;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使纵隔增宽,而病灶观察不到。本组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均符合以上机制解释。根据以上机制,其影像学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癌

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6-11-08T14:48:08.55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作者:邹永平 [导读] 观察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湖南省新化县中医医院 4176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验证的3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周围性肺癌18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为毛刺征、分叶、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钙化、血管集束征、空洞等。肺癌的毛刺征、分叶、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比其他疾病要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球环形、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假瘤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占比叫较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患者病变发生的部位分别为12例右上叶,7例右中叶,5例右下叶,4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肺癌的常发生部位为肺右上叶前段,有6例占比为33.3%,其次为右中叶,有4例占比为22.2%,肺结核的常发生的部位为右上叶后端,有3例占比为37.5%。结论:定期的进行健康体检是早期预防肺癌的关键,CT诊断能将肺内孤立性结节充分显示出来,能用作区分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办法。 【关键词】肺内孤立性结节;早期肺癌;影像诊断;鉴别诊断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肺内单发的结节出现病变,是肺内单个直径小于3cm的圆形肺实质病变,而肺癌是占比最高的病变[1]。该病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结核球、周围性肺癌、炎性假瘤、机化肺炎、错构瘤、肺不张等,临床鉴别和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该病的诊断也有了较大的突破,诊断水平也得到提高[3]。影像学成了发现和诊断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同时对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在5年内的生存率[4]。本文为了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和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我院经病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验证的3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2.5±5.7)岁,所有患者全部经过病理证实,病理结果为周围性肺癌18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2例。 1.2诊断方法 CT设备为美国GE 16排Brightspeed螺旋CT机,本组患者全采取CT平扫层厚为10mm,间距为10mm,扫面方式为从肺尖直接扫面到肺底,32例患者全部做薄层增强扫描,层厚与间距大约在1.25mm~3.75mm之间。5例患者进行增强靶扫描,层厚与间距全为1.25mm。 1.3统计学办法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全部使用x2和t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患者不同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 本组32例患者中周围性肺癌18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为毛刺征、分叶、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钙化、血管集束征、空洞等。肺癌的毛刺征、分叶、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比其他疾病要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球环形、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假瘤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占比叫较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错构瘤的CT特征为爆米花样的钙化。详细见下表1. 2.2 病变的部位 本组患者病变发生的部位分别为12例右上叶,7例右中叶,5例右下叶,4例左上叶,4例左下叶,肺癌的常发生部位为肺右上叶前段,有6例占比为33.3%,其次为右中叶,有4例占比为22.2%,肺结核的常发生的部位为右上叶后端,有3例占比为37.5%。详细请见下表2. 3、讨论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圆形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实质病灶,此种类型病灶的影像基础复杂,病理多样,形成的病因可达到几十种,正确的诊断对于肺内孤立性结节非常重要,正确的区别良恶性肿瘤,就能有效的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5]。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查方法为X 线胸部平片,能有效的发现早期的病灶,能了解到一定程度的病灶边缘情况,通过对比相邻的组织进行比较,从而起到评价病灶的性质,但是由于重叠的影响较多,其他组织的影响会造成干扰,对于部分肺癌的特征显示较低,对于直径小于1.5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对于病灶的性质鉴别仍比较困难[6]。CT检查能够提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关系、空间关系,使病灶的形态、边界等充分显示,对于以下小的病灶也能充分显示出细微的结构,特别是薄层CT能将病灶的边缘和内部微小的结构显示出来,从而根据病灶的密度和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发表时间:2012-12-21T14:38:16.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志伟李梦龙[导读]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 刘志伟李梦龙(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寿光 262700)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05-01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0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周围型肺癌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肿块,其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于增强4min后病灶CT至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熟悉并掌握周围性肺癌的影像学征象是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率的关键,在利用影像学征象进行肺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以防误诊。【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X线胸部平片螺旋CT 诊断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腺癌、鳞癌多见。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群的增长,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日益严重。因此,熟悉肺癌影像学征象,了解鉴别其诊断特征,对肺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收集整理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周围型肺癌的共性及个性特点,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25例,咳血丝痰15例,胸痛1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7例。发病部位:左肺24例(上叶13例,舌叶2例,下叶9例);右肺26例(上叶18例,中叶2例,下叶6例)。组织学分型:腺癌36例,鳞癌12例。 1.2 方法 X线检查:站立位,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平片(CR或DR)检查。CT扫描:螺旋CT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扫描机,平扫技术参数:电压120V,电流90mA,层厚7.5mm,层距7.5mm,螺距1.375;对病变部位高分辨率CT扫描参数:电压120V,电流250mA,矩阵512*512,层厚1.25mm;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 2.5ml/s经肘静脉注入优维显100ml,在注射对比剂1,、2、3、4、6、8min分别对病灶进行连续扫描,测定结节中心层面3-4个区域的CT值,取其平均值为结节CT值。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本组60例周围型肺癌经X线平片及CT扫描45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缘较清,可见短小毛刺,15.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缘模糊。周围型肺癌结节浅分叶5例,深分叶21例,边缘呈锯齿状和小棘状突起19例,11例病灶内部有点状透亮影。9例结节影有条状血管影相连,11例有胸膜凹陷症。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51例,周围性强化9例。于增强4min后病灶CT至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21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7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5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 2.2 X线与CT表现 X线表现 ①癌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甚均匀,边缘不清,极易误诊。②癌瘤早期,瘤体较小,亦可呈小结节状。此阶段难以确认。若随访结节进行性增大有可能识别。③瘤体直径达1~2cm者,边缘多清楚,分叶可不明显,甚至部分边缘欠清。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可能确诊。④瘤体直径大于3cm者则呈边缘清楚之肿块,密度均匀,无钙化,呈分叶状。分叶征虽非肺癌独有,但仍作为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⑤瘤体边缘可出现细小毛刺,使其呈毛糙状,以腺癌多见。⑥空洞以偏心性,壁厚而不规则,无或少有气液平面为特征。但也可见壁薄似囊肿者。⑦周围型肺癌晚期可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膈神经受累等。⑧双原发肺癌少见。同时发生的双原发者更为少见。可以同型,亦可不同型。 CT表现 ①早期肿瘤呈小结节影,CT发现较常规平片敏感,但定性有困难。结节有无钙化及密度测量有一定参考价值。②肿瘤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③肿瘤边缘不规则,常有多发棘状突起,薄层面扫描有助显示,其代表肿瘤浸润性生长。④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更为明确,其代表瘤内坏死组织。⑤2%~4%肿瘤发生空洞,内有气体,洞壁厚而不规则。⑥直径小于2cm肿瘤内可见细小充气的细支气管影,病理上为瘤组织所包绕的正常或轻度扩张的细支气管。⑦少数肿瘤内可有偏心性钙化,为肿瘤所包绕的钙化性肉芽组织或肿瘤坏死发生的营养不良性钙化。⑧肿块周围可有血管集中表现,然判断较难,动态增强CT有助鉴别血管与棘状突起。⑨邻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皱缩征,表现为连接肿块外缘与胸膜间的线状影,其胸膜端呈小的三角形。⑩邻近胸壁受侵,发生骨质破坏,常见于肋骨,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胸膜受累或发生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晚期,发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 增强扫描:一般认为肺癌增强后CT值高于良性结节而低于活动性炎性病变。肺癌的增强CT值比平扫增加20Hu以上,最大到达100Hu 以上。目前认为肺内较小孤立结节增强后HRCT扫描显示最大增强值为20~60Hu时,有助于肺癌诊断。 3 讨论 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借助于胸部平片和CT检查,X线胸部平片是检查周围型肺癌最普通和简便的方法,但密度分辨率明显低于螺旋CT。因此对于X线胸部平片阴性,而临床怀疑者,不应轻易否定,应做CT扫描,必要时强化扫描。在利用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进行肺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分析,以防误诊。 参考文献 [1]马大庆.早期周围型肺癌的MS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5,20(4):283-285. [2]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全国放射学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34.

影像诊断题库及答案

《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原发综合征 2、肺门 3、支气管扩张 4、支气管气像 5、中央型肺癌 6、横S征 7、法洛四联症 8、人工对比 9、CT值: 10、心胸比率 11、主动脉窗 12、心腰 13、靴形心 14、双房影 15、龛影 16、胸膜凹陷征 17、蠕动波 18、食管裂孔疝 二、填空题: 1、肺纹理就是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____ ____及淋巴管组成,主要就是_________分支。 2、支气管扩张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不完全性支气管阻塞的结果可引起_________,完全性支气管阻塞可 引起________。 4、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表现的“三均匀”,就是指__________均匀, __________均匀,__________均匀。 5、成年人肺结核常见好发部位就是________,______。 6、根据肺癌的发生的部位可分为_____型,____型,____型。 7、按纵隔肿瘤好发部位,胸腺瘤好发于___;淋巴瘤好发于_____。 8、胸部CT扫描,肺窗主要观察_____,而纵隔窗主要观察_______。 9、中央型肺癌可出现:阻塞性____,阻塞性____,阻塞性___。 10、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11、1998年新的结核病分类法将结核病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正常成人的心胸比值不应大于___,右下肺动脉宽径不应大于____。 13、心及大血管对食道的压迹有_______、______与_____。 14、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15、立位检查左心房的最佳体位就是________。 16、肺动脉高压指________,肺静脉高压指________。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doc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2.1.2 CT表现平扫17例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间无肺组织,其中7例可见与纵隔间有脂肪影存在,10例无脂肪且横跨纵隔内外;肺窗边缘光 滑4例,毛刺6例,毛糙5例,分叶2例。3例可见支气狭窄或截断并伴体积明显减小的上叶肺组织,15例可见伴发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气管旁,9例融合成团块状。 肿块包绕肺动脉4例,包绕上腔静脉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强化。1例见右肩胛骨溶骨性转移。 2.2手术和病理位于纵隔旁右上肺 7例,左上肺4例,4例位于右肺门,2例位于左肺门。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 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 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 3讨论 3.1形成机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 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综合文献】1?3],其形成机制有 以下几点: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同时向肺内和纵隔发展;从大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的支气管发生的肺癌;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 使纵隔增宽,而病灶观察不到。本组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均符合以上机制解释。根 据以上机制,其影像学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癌多见,少数显示鳞癌为主,本组资料鳞癌和小细胞癌例数相差不大。 3.2临床表现有人认为早期呼吸道症状对诊断纵隔型肺癌有着重要意义] 4],对早 期临床症状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的误诊因素。纵隔型肺癌与普通肺癌一样,好发于40岁以上 的男性,早期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干咳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当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出现一些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少数出现异位内分泌症状,而纵隔肿瘤早期多无呼吸道症状异位内分泌症状更为少见。本组资料均有呼吸道症状,尤以早期刺激性干咳最为多见。 3.3影像学表现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纵隔旁肿块,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状或光滑。其他可见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升高等间接征象。由于癌肿压迫侵犯肺供血减少,致局部肺纹理稀疏,而纵隔肿瘤一般无此表现。侧位位于中、前纵隔多见,常见主动脉窗消失。中央型纵隔型肺癌致纵隔增宽,同样也有中央型肺癌的一般 X线表现。胸膜下周围 型纵隔型肺癌所引起的纵隔增宽,与邻近纵隔缘常成锐角,钝角时X线定位较为困难。隐 匿型肺癌仅表现为纵隔增宽而看不到原发灶,诊断更为困难。本组资料与上述表现相符, 2 例隐匿型肺癌术前全部误诊为纵隔肿瘤。CT检查较X线具有明显优势,可清楚显示肿块的 特征,内缘与纵隔无界线或间隔以纵隔脂肪影,外缘表现多变;多与纵隔呈锐角相交,基底部往往小于肿块的最大径线;可见受累支气管改变及管腔内外的软组织块影;肿瘤侵及邻近 结构情况、转移征象常显示清楚,增强后肿块强化一般强化无特征性改变,有时可显示一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