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吴娟

摘要: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粮食储备政策制度和粮食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粮食形势,最后从粮食储备体系、承储主体、农户储备这几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粮食安全稳定。

关键词:粮食储备;功能作用;调控体系;市场价格;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2007年到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暴发的前夜,也暴发了粮食危机,当时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飚升至历史新高,海地及孟加拉等国家甚至还因粮食供给问题出现了小规模骚乱。在我国,2010年在粮食生产过去6年连续增产的背景下,因受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干旱而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7月份上涨42%的影响,粮食价格也出现了小范围的异动和上涨。在小麦收获季节,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粮食收储和市场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粮食安全。

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调控手段,它是在粮食增收和价格偏低的情况下,把粮食收购储存,以备粮食歉收减产和价格异动时供应的重要措施。近10年来,我国粮食储备在粮食安全及价格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受生产政策、价格、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自2000年开始的连续4年减产,总产下降到4.3亿t,相当于1993年的水平,等于倒退10年,人均占有粮食353kg,相当于1983年的水平,等于倒退20年,但因我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国内粮食供应依然充足,没有出现粮食短缺性的价格异动和不安全问题。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冰冻和大雪灾害,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逐月攀升,当时世界小麦价格较上一年上涨42%,大米价格翻番,玉米价格急剧震荡,而我国恰逢粮食连续5年增产,储备充足,不仅从容的应对了世界金融危机和冰冻雪灾,而且保持了粮食安全充足供给,价格平稳,社会安定团结。可见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体系。

1.1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

在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是基础,生产稳定则安全无忧。但是,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再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因自然灾害而减产在所难免。加之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极易发生自然灾害,季风异常来时涝退时旱,从公元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大水灾的次数1092次,较大旱灾的次数1056次,几近年年成灾[1]。

近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等种种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灾害性极端天气增多。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资料显示,近5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500亿kg左右,为粮食总产的10%[2]。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布的数据,1950年到2007年,全国农业每年因旱受灾0.217亿hm2,年均因旱损失粮食79亿kg,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60%以上。同时近期干旱有明显的逐年加重的趋势。全国年均因干旱损失的粮食,在20世纪50年代为43.5亿kg,90年代为209.4亿kg,2000年以后为300多亿kg[3]。

但是,如果从我国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长过程来看,我国粮食生产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增长,年际间变化很大,丰年增产与灾年减产(2009年与2003年)两峰值间的产量差额高达1001亿kg。这就为我们利用储备调节机制以丰补歉,防止因灾害性气候造成粮食减产进而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1.2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的冲击

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粮食市场和世界粮食市场逐步融为一体,世界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而且还会影响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及安全。反之,国内粮食供求形势也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世界经济观察研究所所长莱茵斯特·布郎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发表后,当时在经济理论界就有人喧啸,中国粮食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以致粮食需求增加,而生产粮食的耕地、水等资源会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减少,最终导致中国的粮食供应不足,无法自己养活自己,必须从世界粮食市场上购买粮食以满足需求。而中国巨大的需求缺口会把世界粮食市场上的粮食买光,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在这样的舆论感染下,当时的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就出现了以中国粮食进出口为晴雨表的现象,中国进

口粮食,世界粮食市场粮食就涨价,中国出口粮食,世界粮食市场粮食就降价。可是,时过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不仅较好的解决了13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而且再次续写了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波动,中国粮食价格稳定,世界粮荒、中国不荒的新篇章。2010年7月因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俄罗斯宣布禁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价上涨42%[4]。而在中国,9月2日粮食市场零售价,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1元,比8月2日分别仅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2元[2],基本稳定不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有充足的粮食库存,可以通过收储和开仓放粮而调控市场粮价及供求状况。当前中国有将近40%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2]。

1.3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供需状况在区域间极不平衡,历史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北方省区由于气候干旱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落后,一直属于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缺粮区,国家通过在南方省份收储粮食和实行南粮北调保证了全国的粮食供求平衡。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加强,我国粮食生产和供求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步向北方地区集中。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北方7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36.2%上升到2006年的42.7%,南方6个主产省的比重由36%下降到31.3%。2003- 2006年,全国粮食增产668亿kg,13个主产省增产量占93.5%,其中北方7省占63.4%[5]。昔日的南粮北调也随之改变为北粮南运。

我国南方省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进程中,在粮食供求方面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在粮食供给方面,耕地大幅度减少,粮食供给能力降低,另一个是城市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猛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储备及区域间调运来平衡供求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

2005- 2008年中储粮总公司累计跨省调运粮食1300万t,每年跨省采购或销售粮食750万t,初步建立起了东北与东南沿海的玉米协作,中原与华北、西北、东南的小麦协作,湖南、湖北、江西与广东等的稻谷协作储运通道[5],为通过储运手段调节区域供求平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 2008年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国24个省区积极开展托市收购和储备,年均分别收购了粮食产量的8%和商品量的16%的粮食[5],为通过市场价格偏低时收储抑制价格下跌,防止农民利益受损,市场价格偏高时开仓放粮,防止消费者利益受损起到了积极的稳定粮价、平抑市场价格的调控作用。

2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及影响因素

粮食储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粮食价格调控的基础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一旦缺粮和出现粮食价格异常波动,将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风险。据此,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粮食储备。

2.1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建设的成就

(1)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1949- 1952年,为了保证大城市粮食供应,平抑粮食价格和打击不法商贩,国家在大规模调运粮食的同时,提出了“储备粮”的设想,并开始在重要城市建立粮库。1952年中国粮食生产开始得到发展,中央确定在国家的粮食库存中留存20亿kg粮食作为粮食储备。195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粮食征购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为了应付灾害和各种意外,国家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此后,国家粮食储备开

始形成。1962年,根据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开始建立农村集体储备粮和战备储备,农村集体储备的粮权属集体所有,战备粮中的“甲字粮”的粮权属国务院,“506粮”的粮权属于中央军委,实行军政共管。1990年开始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成立国家粮食储备局,负责粮食储备的管理工作[6]。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体制,2000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地方粮食储备、社会粮食储备三大粮权归属主体的粮食储备管理格局。

(2)粮食储备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储备能力不断增强。1992年国务院批准当时的商业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先后投资76.28亿元,建立了铁路中转粮库64个,农村吸纳粮库161个,具有粮食专用码头及粮库的内河港口6个、海港2个、服务性机构7个,使粮库仓容增加437万t,散粮港运吞吐能力扩大1500万t。1998年中央政府决定利用国债资金建设中央垂直粮库,先后分三批进行建设,共投入专项国债资金343亿元,在全国建设了1130个粮库,形成了5565万t的仓容[7]。经过机械化粮库项目、世界银行粮食流通项目、三批国家储备粮库项目的建设,粮食库存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到2002年底,全国共建设粮库项目2301个,投入资金402.2亿元,共新建6000多万t的有效仓容。再加上“八五”期间国家投资建设的500万t粮库,地方投资建设的500万t粮库,利用农发行贷款建设的1500万t简易粮库,目前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有效库容大约为8000万t,如果再加上粮食物流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的粮库,粮食加工企业的原粮库,粮食经济人私建的收纳粮库,估计我国粮库仓容超过2亿t。

(3)全面提高了粮食储存保护的科技水平。在仓储容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信息系统、技术装备、自动化控制和适用的储粮仓型,

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粮食储备系统。到2007年全国总仓容中约80%仓房可以实行散装储存;浅圆仓、立筒仓等便于散粮装卸周转的仓容已经达到3410.7万t,占有效仓容的11.9%,仓房的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改善[8],储粮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4)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组织管理体系。先后成立了国家粮食储备局及省地县粮食厅(局),挂牌命名了1300多个国家粮食储备库,建立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初步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县三级储备及价格调控的组织管理体系。

(5)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粮食储备结构。①在储备了相应的大米、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外,还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大豆、食用植物油,形成了较好的粮食品种储备结构。②除在粮食主产区建立了众多的国家粮库,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外,还在粮食主销区、自给区安排了足够的国家粮食储备,形成了较好的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结构。③除国家储备粮食外,还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物流企业及农民群众建库储备粮食,形成了国家专项储备、企业周转储备、民间择机储备的不同所有制粮食储备主体结构。为通过库存调节有效的调节粮食供求和粮食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2当前粮食储备调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建设成绩斐然,在粮食安全供给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1)对粮食储备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储备坚持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中央储备资金投入早已被列入到中央财政预算之中,但地方储备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误以为粮食流通和供给进入市场之

后,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而储粮意识淡薄,对储备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把粮食储备资金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之列,尤其是在县一级政府重视程度很差。储备制度不健全,储备粮资金利息补贴不到位,以致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有名无实。

(2)储备粮布局不合理,产区储量大,销区储量小,产区和销区之间因利益磨擦而往往影响粮食安全供给。尽管我国在历史上曾提出和执行过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粮食安全负责;曾组织过粮食产销区对接,鼓励销区政府在产区建设粮源基地和增强粮食储备能力,但是由于受本位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储备成本利益所制,当前的粮食储备仍然大部分集中在主产区。如产粮大省河南省就集中了全国近10%的仓容,而第一粮食消费大省广东的仓容仅有近千万吨,占全国仓容总量的不到3%[8],以致每到突发性粮食安全事件发生时,从产区向销区调运粮食成为政府处理应急事件的首要任务和压力。

(3)储粮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有效的改善了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但是目前平房仓和楼房仓的比例仍然很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强的圆筒仓型仍显匮乏,并且主销区一些重要港口、铁路站段和大型粮库粮食中转设施不足,粮食快速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散粮运输工具落后,一旦发生市场异常波动和紧急需粮事件,粮食调运困难,到港、到站接卸运输能力较差,直接影响政府对粮食市场及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能力。加之落后的包粮储备运输成本高,损耗大,全国性的粮食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以致粮食的储备和流通直接影响粮食供给安全。

(4)农户储备条件差,手段落后、损失多、批量小、品种杂、管理难度大。尽管农户粮食储备具有能有效弥补国家粮库库容小、储备能力不足、占用资金过大、账实不符、陈化粮不能及时轮换,且成本较低、离市场较近,在紧急情况下

能快速释放等特点。但是,由于农户储粮大多借助家庭住房的闭置空间,采用简易的囤储、袋装、堆放方式,因而技术相对落后,易受虫蚀、霉变、鼠害,每年因此遭受的损失率约为8%- 12%,有些地方高达30%。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国每年仅农户储存粮食损失达150亿kg- 200亿kg,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80亿- 240亿元,农户粮食储备损失严重[9]。同时,农户储备粮食生产什么储存什么,结余多少储存多少,在品种和数量方面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品种杂,单个农户的储存批量小,为国家调拨运输和宏观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5)粮食储备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常常在市场上形成磨擦,给国家宏观调控和粮食调运带来困难。我国每年粮食总产约5亿t,国家储粮约占1/4,企业商业性周转储备大体也占1/4,其余的一半为农户储备。这种多元主体参与收储粮食的格局,一方面打破了中储粮独家垄断政策性临时收储业务的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卖粮难、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问题。但是,多方收储,粮权必然从政府转入加工商和贸易商手中,从产权理论和经济人理论可知,当企业拥有了区别于集体所有权的私人所有权时,必然会利用各种市场机会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一旦粮食供应稍显紧张而趋向粮价上涨,企业必然会大肆囤积粮食,追求超额利润,这就可能导致原本紧平衡的粮食市场出现巨大的供给缺口或者价格异常波动。2010年夏粮收购时节,因俄罗斯宣布禁止小麦出口,世界粮食呈现价格上涨趋势,在我国的河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就出现了中储粮、中粮等多家企业抢购粮食,农民惜售暂储待价的局面。加上国家失去了部分粮食所有权,无法通过托市收购、顺价销售等措施来调控市场,直接影响储备粮对市场供求的调控能力和粮食安全。因此,在粮食收储问题上是采取国家委托中储粮独家收购还是放开市场允许多方收购是一个难以决断的两难问题。

2.3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因素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粮食产量。因为粮食储备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弥补粮食生产不足造成的供给不足和平抑生产在年际间的丰歉波动。换言之生产的粮食多,出现了增产和丰收,才有粮食可储;生产减产,出现了产不抵销,就需要释放储备粮,以保证供给。所以,生产是储备的前提和基础,对储备具有重要影响。

(2)粮食消费需求。粮食储备主要是为消费需求服务的,而粮食消费需求量的多少又会对粮食储备产生逆向影响。我们知道粮食储备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的等式是粮食生产+期初储备=粮食消费+期末储备。所以,粮食储备量的长消以及储备是吞入还是吐出完全取决于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之间的差额。如果生产大于消费则就应该增加储备,吸纳粮食入库,如果生产小于消费就应开仓放粮,减少消费。

(3)粮食价格。包括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以及粮食收储价格。粮食储备的一个重要目标及功能是平抑市场粮价,但市场粮价反过来也会影响粮食储备。一方面在粮食收储期,如果收储价高于市场价,农民会把粮食无所顾及的卖给收储企业,使收储企业的收储资金压力增大,粮食储备量增加,如果收储价低于市场价,农民会采取惜售的方式,使粮食收储困难,库存量下降;另一方面,当国际粮价偏高时,掌握了粮权的收储企业(中储粮总公司除外)会延长储存期,增加储存量,以便把粮食推向国际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当国际粮价低甚至出现降价的情况下,储备粮食的企业集团一般会逞机收储,增储待价。

(4)粮食储备政策制度。粮食储备政策制度是粮食储备的政策规范和导向,对粮食储备具有直接影响,如“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中对中央储备粮收购、动

用、轮换年限、销售价格的规定,不仅会影响储备量和收储及轮出时的价格,而且会影响到收储企业的行为和主动性。

(5)粮食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粮食形势。在市场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粮价和粮食的进出口贸易量都会对粮食储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粮食储备的轮换可以通过进出口的形式来进行;粮食的进口可以替代一定的储备粮而进入国内市场,粮食的出口可以替代一部分消费而影响粮食的储备。在美国,长期以来把粮食储备和国际市场作为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的调控器,当国内粮食增产和供大于求时,一方面按最低保护价大量收储,另一方面加价补贴出口粮食;当国内粮食减产和供不应求时,一方面开仓放粮,另一方面提高出口的限制条件和关税而阻碍粮食出口。

3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粮食储备及调控体系中的现状和问题,以及粮食储备的影响因素,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充分认识粮食储备对调控粮食供求和市场价格、稳定粮农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功能,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1)要优化粮食储备的粮权控制结构,在现有国家专项储备、企业周转性储备、农户储备多元储备格局状况下,合理确定国家储备、企业储备、农户储备的储粮比例,国家储备规模的合理把握更能够保证应急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粮食供应,更能够保证通过仓储吞吐平抑市场粮价。根据多年的经验,应该储备不低于粮食消费量25%的粮食。地方储备要侧重解决省内的粮食供求平衡,农户及企业的周转储备要能应付日常的粮食供应。

(2)要建立中央、省、地、县四级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地方储备,地方政府一定要明确粮食安全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同时,对于粮食储备和加工企业,地方政府一定要担负起动态监督工作,要协助中储粮对于为中央储备粮进行代储的企业进行储备规模、库容量、仓储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和信誉方面的资格审查,确保国家临时性储存粮食收购任务的完成和储粮安全。

(3)对参与粮食储备的企业加强管理,增强粮食储备的调控能力。目前一些储粮企业利益至上,在获得了国家储粮补贴的同时,而不服从国家对粮食储备调拨和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有的甚至逆向调节。国家要求开仓放粮时舍不得卖出,期望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有的大企业干脆搞“转圈粮”,甲库卖、乙库买,糊弄上级,套取国家储备粮补贴费用和管理费用;反之在粮价下跌时强调库存爆满,甚至推波助澜,清仓压库,逃避责任,完全失去了国有粮食储备的籴粜平准作用。为此,国家储备粮补贴的发放和储备企业资格的审定,一定要实现信息化,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监管,确保粮食储备对市场的调控能力。

3.2认真研究选择粮食储备的承储主体,科学确定粮食储备规模,搞好粮食储备的区域布局,提高粮食储备的安全保障功能

(1)推进粮食储备主体的多元化和储备调节的多元化。

目前,粮食储备的承储主体比较单一,一般只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有粮食承储企业,投资的主体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而企业、农民在内的社会储备粮成分非常缺乏,粮食储备的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比例也非常低,为此,一定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粮食储备体系,增加承储主体,真正实现粮食储备的竞争性和多元化,为通过市场机制调控粮食供求和价格奠定基础。

(2)科学确定粮食储备的规模。要针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及粮食生产波动情况和人口、自然气候变化等情况,根据粮食供给立足国内、自给为主;粮食储备能够保证应急、稳定市场;储备粮能够进行定期轮换、推陈出新的原则合理确定储备粮的规模,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储备规模是年消费量的18%,我国一些学者提出的安全储备规模是年消费量的25%或者35%,笔者认为我国在现行体制下,区域间的互补性和丰歉年的互补性还是比较强的,加之我国历史上长期推崇耕三余一的粮食安全观念,粮食储备规模控制在当年消费量的30%较为合适。

(3)搞好粮食储备的区域布局。长期以来我国把粮食仓储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主产区不仅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责任,而且还要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储备责任,还要承担粮食储存的资金压力,以致出现了产粮大省、经济穷省的不合理现象,加之东南沿海发达省区工业化、城市化迅猛推进,粮食主产区的北移,使中西部和北部经济本来就欠发达的省份因粮食安全责任的承担而经济差距与东南沿海进一步拉大。现在中央已经明确了自身的粮食安全责任,粮权属于国有的储备粮的收购资金、储备管理等费用都由中央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政府储备粮食不再是经济负担而是一个获利的经营项目。为此,建议从粮食战略储备和西部大开发的角度考虑,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增建扩建一些国家储备粮库。同时,考虑到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粮食需求旺盛、交通便利,粮食流通速度较快,可以考虑由其投资在主销区建立自己专用的粮食储备库,以便在紧急状况下和中央储备形成两轮驱动,迅速平抑粮食市场价格及处理粮食不安全事件,形成调控粮食市场及保障供给安全的更大能力。

3.3加强农户储备粮的管理,提高农户储粮的技术水平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民是长期以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农户储备粮占了我国粮食储备量的1/2以上,所以加强这一部分粮食的管理,防止仓储的虫害、鼠害和霉变损失,保证其能够服从国家的调运和调控十分重要。①充分认识农户储备粮食的重要性,借鉴美、日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制定农户储备的补贴政策,把粮食储备时间与收购价挂钩,对于农户储备给予补贴,对于受补贴的粮食进行释放期控制,以便加强对农户储备的管理。②研究和改进民间储粮的新技术,积极创制民间储量的新储具,以防止储备中的损失。③完善和规范民间粮食银行,在认真审察其储粮条件和资格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真正保证农民的粮食储得进、取得出、储存质量有保障,粮权归农户,储备保管质量有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承,陈芳,张旭东.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N],经济参考

报,2010- 09- 10.

[2]林艳兴,李倩倩.世界粮价波动,中国再显从容[N],经济参考报,2010-

09- 03.

[3]董振国,陈钢,李钓德.旱灾频发恐成我国粮食安全主要威胁[N],经济参考报,2010- 07- 23.

[4]肖莹莹,艾思思.世界性粮食危机难料再现[N],经济参考报,2010-08- 12.

[5]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粮食改革开放三十年[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53- 260.

[6]周慧秋,李忠旭.粮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0- 61

[7]孙宏岭,张大利.中国粮食物流60年[J].中国粮食经济,2010(3):39- 42.

[8]杨海鹰,郭志涛.中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31- 33.

[9]吕建华,张来林.中国储粮害虫防治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5(1):35- 37.

作者简介:吴娟(1980-),女,湖北天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粮食安全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市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

市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 办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枣庄市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 枣庄市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全面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根据《枣庄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储备粮库存管理、代储管理、安全管理、仓储设施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即:市粮食局对全市的地方储备粮实施监管指导,并对市直储粮单位储存的市级储备粮实施直接监管;区(市)粮食局对本辖区内各储粮单位储存的地方储备粮实施直接监管;各承储库点对本单位所储存的地方储备粮实施具体管理。储粮单位的地方储备粮承储资格,由市局、各区(市)局参照《山东省省级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鲁粮储[2005]49号文下发)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实施。第二章库存管理 第四条地方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保证我市随时调得动、用得上。 第五条地方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 (一)“一符”是指帐实相符,即统计帐、会计帐与保管帐相符;保管帐与分仓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粮食实物相符。 (二)“三专”是指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帐记载。 1、地方储备粮实行“专仓”挂牌储存,不得与其他性质的粮食混存。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仓房要在仓外醒目处悬挂地方储备粮专牌,非储存地方储备粮的仓房不得悬挂此牌。如需调整地方储备粮专仓,须报主管部门批准。 2、地方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行岗位责任制。 3、承储库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地方储备粮保管总帐”(见附件2),即:“专账”、“专卡”。保管帐和专卡要准确、真实地反映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及轮换情况。仓房调整、地方储备粮轮换或数量有变动时要及时调整地方储备粮保管帐和专卡,旧帐、旧卡由承储库存档备查。 (三)“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储存地点落实。 在同一区(市)内地方储备粮总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区(市)局可根据管理需要,调整承储库点及储粮数量。 第六条各区(市)的地方储备粮需要轮换和销售,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报市粮食局备案。正常情况下,保持地方储备粮库存数量不得低于总规模的70%(包括成品粮),该批次轮换的粮食轮空期不得超过4个月,超过轮空期的要报经同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七条地方储备粮的出入库流程参照《中央储备粮出入库流程基本规范》(附件10)执行。地方储备粮出入库要按规定期限完成,并及时、如实上报实际出入库完成情况。

2018年国家粮食储备库仓储工作总结

2018年国家粮食储备库仓储工作总结S u m m a r y o f w o r k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o n l y 姓名:XXX 职务: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018年国家粮食储备库仓储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岁岁年年,转眼间时光已进入XX年,回首走过的XX年,仓储部作为粮库的主要部门,在库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始终围绕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用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库内交给的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 一、敢打敢拼,顺利完成*万吨储备粮的入库任务[网文章- 为了圆满完成此次入粮任务,仓储部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入粮预案,针对工作人员新,工作量大,缺乏大规模入库经验等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并进行了多次入粮演练,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影响入库粮食质量和入库进度的问题,做到了xxxx到位:所需化验、入粮器械准备到位,仓房设施管理到位,工作人员迎接硬仗的心理调整到位,每个人的岗位责任落实到位,质量压倒观念树立到位,工作纪律强调到位。在入粮的**多个日日夜夜,仓储部职工表现出极高的素质和极强的责任心,作风顽强,工作积极主动,不怕脏、累,肯于吃苦,为了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有的撇下备战中考的孩子不管,有的家里老人住院也顾不上照料,多人带病坚守岗位,一天24小时吃住在库内,随时来车,随时化验、检斤、入库,最多时日接粮达到多吨。胜利的果实包含着一线工作人员辛劳的汗水。现场接粮人员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在尘土气扬的恶劣工作环境中认真复检,多车不符合入库标准的粮食被拒之库外;监督装卸工清杂,安全操作,时刻注意 第 2 页共 7 页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对策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 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表述与界定。 ①1974年11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②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世界粮食的新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了修改,确定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够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 ③1996年11月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以上三个不同的表述,表达了在不同时代人们对粮食安全由低到高的不同要求。1974年概念的要求最低,只强调数量供给上的满足;1983年概念从买得到(数量供给满足)和买得起(购买能力具备)两个方面来衡量粮食安全状况,说明在考虑粮食是否安全的问题时,已加入了低收入人群经济购买力的因素,比1974年的概念要全面。1996年概念则在上述基础上又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以上变化也说明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总的来说,我们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角度一: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三个层次的完整概念,这三个层次既紧密相连,又呈递次发展。其中家庭粮食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目标;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是一国粮食安全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宏观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是家庭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县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

县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工作,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储备粮油承储单位。县粮食局有责任协助县级储备粮油承储单位做好县储粮油库存管理工作。 第三条:县级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和县政府急需时调动方便。 第四条: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一符”是指“账实相符”;“三专”是指“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第五条:县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库点管理、出入库管理、账卡牌管理、台账管理、安全保管、质量管理、离任交接管理、风险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储备原粮、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的储备管理。 第二章库点管理 第七条县级储备粮油库点布局的原则:在交通便利、库容集中、轮换方便的库点,不得分布于低洼易涝等水患库点。 第八条县级储备粮油实行指定库点和仓库储存。才储存库点由县粮食局确定。 第九条:县级储备粮油必须存放在专门仓库,不得于非储备粮混存于同一仓库。

第十条:库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调整,必须报县粮食局批准。 第三章出入库管理 第十一条县级储备粮油的出入库(收购、调入、销售出库等)要以县粮食局下达的文件和《县级储备粮油出入库通知书》为准。 第十二条承储单位在接到有县粮食局字号的出入库通知书后,方可按要求组织出入库。 第十三条对推陈储新时的出入库手续,根据县粮食局下达的轮换计划办理。 第四章账卡牌管理 第十四条承储单位要做到仓外有专牌,仓内有专卡,储粮有专账。帐卡牌的格式由县粮食局统一制作。 第十五条《储备粮油专卡》一式四份,仓内挂一份,储粮油单位、保管员各执一份,县局保存一份。专卡要根据仓库调整,推陈储新、定期检测的情况及时记录和变更。变更后的旧卡要由承储单位存档备查。 第五章台账管理 第十六条承储单位要按照县粮食局的要建立实物台账,与储备粮一一对应。 第十七条承储单位要将所储县粮油每个货位、数量、质量、品种和储存数据等如实填报到库存实物台账上。 第六章安全保管 第十八条承储单位要有专职人员负责县储粮油的安全保管。保管人员

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粮食储备库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粮食局 注册地址:**省** 项目负责人:** 项目拟建地点:**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 (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 (4)**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市**粮食储备库的请示的批复。 (5)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之《一般工业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6)《粮食仓库建设标准》

(7)我国现行粮库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等。 (8)有关“三废”方面的国家标准,如: a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b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c 《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等。 (9)有关卫生规范,如: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程》等等。 (10)有关安全规范,如: a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b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有关工业企业设计规范和标准。如: a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b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拟建地点 ***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拟建粮食储存规模5万吨,一期3万吨仓储规模及其配套设施,并以仓储规模为依托,配套实施100吨/日大米加工厂及粮食交易市场(规划),将**粮食储备库建设成为集仓储、加工、贸易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中心粮库。 1.2.3项目投入资金及经济效益情况 1.2.3.1根据项目内容及规模,结合当地市场主要材料价格,参考类似工程建设经验,完成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工程所需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为3500万元。由于粮食储备库项目是政府重点的粮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其粮食的收储所需的流动资金为地方政府政策性贷款解决,故不考虑在本项目投资之中。 征地费:800万元 原厂房拆迁费用:10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来源:自筹,争取部分上级部门资金。 1.2.3.2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从财务分析的计算结果来讲,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13%,项目投资回收为5.81年,项目财务净现值为3301万元,投资利税率26.96%,投资利润率19.04%。项目财务评价是可行的,应推荐实行。

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

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 来源:办公室11-12-10 浏览(231)字体:大中小 一、企业概况 南京铁心桥国家粮食储备库石埠寨库区由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而来。企业本着“资源合理配置,功能重新调整,发展科学定位”的指导思想,抓住重组的机遇,突出粮食安全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两大主题,通过抓调整、强实力、拓经营、提素质,实现“主业突出、规模突出、控制力突出、带动力突出、绩效突出”的发展战略。改革改制后,投资4600万元逐年改扩新建,主要建设7幢高大散装平房仓,新增仓容6.5万吨,现仓容量达8万吨;新建了5.5万吨食用油脂罐;紧靠长江的独特优势,新建3000吨级长江浮动码头;新建低温循环烘干6套机组,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新建和改造了中心化验室、地磅房、药品库、器材大棚等配套设施;新建了中转罩棚和机械棚库等设施,配备了完整的电子测温、地上笼、环流熏蒸等粮食日常保管先进设施。企业现有员工132名,在岗员工中大中专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80%以上,有国家粮食局评定的粮油保管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及粮油检验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31人。成为首批省级示范粮库。初步实现了“具有三级储备粮存储资格,集粮油储备、粮油加工贸易中转、期货交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粮库”的目标。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稳步提高。2009年,我库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市级农业产业化后备龙头企业;顺利通过全国清仓查库,被评为全省清仓查库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粮食局授予首批“江苏省示范粮库”。 二、着力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企业重组后,我库重新制定并执行了《储备粮油管理制度》、《储粮安全责任制度》、《粮油出入库制度》、《粮油检查制度》、《粮油品质检化验制度》、《化学药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含防火、防汛、防震、防盗、防事故等),《环境卫生制度》、《仓储管理奖罚制度》、《仓储设施维修管理制度》、《仓储器材采购制度》、《科学保粮制度》、《储粮害虫防治制度》、《业务学习培训制度》等各项企业规章制度,实行了岗位责任制。 (二)加强粮情检查和质量检验,确保粮食安全 1、严格落实查粮制度。我们建立了仓储经理、总保管、保管组长、防化员周会制度,保管员逢周二、五的查粮制度,保管员逢每月“五”粮情汇报制度,及时组织保管员检查粮情,发现问题防化员到现场办公,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库成立了科学保粮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粮情分析会,绘制三温曲线图,准确掌握库存粮食的安全情况。 2、严把粮食入库关。我库建立了严格检化验制度。收货时,检化验必要时包包扦样,包包吐散,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同时,定期对库存粮油品质进行复化,做好质量排队表,建立粮食质量档案,为科学保粮和经营轮换提供依据,确保了储粮的安全并提高了经济效益。

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管理实施细则

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管理,根据《广东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储备粮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以下简称动态储备粮)是指通过动态轮换实现常储常新的省级储备粮。动态轮换是指在符合本细则规定条件的前提下,承储企业根据省有关部门下达的动态储备粮承储计划,自主选择轮换时机进行轮换的行为。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动态储备粮的计划、收储、轮换、财务、动用、退出、监督等管理活动。 第四条动态储备粮粮权属于省人民政府,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五条动态储备粮管理遵循确保安全、自愿承储、市场运作、费用包干、自负盈亏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动态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工作,会同省财政厅拟定动态储备粮规模、品种结构、总体布局、动用计划等,对动态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等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条省财政厅负责动态储备粮的财政财务管理,安排和审核、拨付动态储备粮费用补贴,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八条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省储备粮总公司)负责动态储备粮的具体管理,建立健全动态储备粮日常管理制度,监督承储企业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动态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责。 第九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农发行),包括各地分支行、办事机构等,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发放动态储备粮所需贷款,并对其发放的贷款实施信贷监管。 第十条动态储备粮承储企业包括省储备粮总公司(直属库)、省粮油储运公司、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等省属企业,以及非省属企业。承储企业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省级储备粮有关管理规定和承储合同约定,认真做好动态储备粮的承储工作,自觉服从省有关部门(单位)的各项工作指令,对承储的动态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负直接、完全责任,确保动态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第三章计划落实 第十一条省粮食和储备局会同省财政厅根据省级储备粮规模、布局、品种结构,结合管理运营需要提出动态储备粮计划,联合省农发行下达实施。省储备粮总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动态储备粮承储计划,定期向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财政厅报告计划执行落实情况,及时提出计划调整建议,并抄送省农发行。 第十二条省属企业的动态储备粮承储计划,由省储备粮总公司研究提出建议报省粮食和储备局,经省粮食和储备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发行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非省属企业申请代储动态储备粮的,应按规定向省储备粮总公司报送申请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申请数量应与企业自有总有

粮食储备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修订版

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粮食储备库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粮食局 注册地址:**省*** 项目负责人:*** 项目拟建地点:*********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126号)。 (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 (4)***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市***粮食储备库的请示的批复。 (5)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号文之《一般工业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6)《粮食仓库建设标准》(2002年修订本)

(7)我国现行粮库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等。 (8)有关“三废”方面的国家标准,如: a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b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1990; c 《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4554-1996等等。 (9)有关卫生规范,如: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程》GB14881-1994等等。 (10)有关安全规范,如: a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1995; b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440-1998; (11)有关工业企业设计规范和标准。如: a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b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条文说明)》GB50033-1991; c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 d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e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1981; f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1985等等。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拟建地点 ********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拟建粮食储存规模5万吨,一期3万吨仓储规模及其配套设施,并以仓储规模为依托,配套实施100吨/日大米加工厂及粮食交易市场(规划),将***粮食储备库建设成为集仓储、加工、贸易等三位一体的现

国家粮食储备库吨粮保管费用情况总结

北京**国家粮食储备库 吨粮保管费用情况总结 为贯彻集团储备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粮食库存及损耗管理,按照集团两增两减的工作目标,我库领导高度重视,特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吨粮保管费用降低情况实施。 一、成立组织 **国储库为确保此项工作开展顺利,成立吨粮保管费用管理领带小组。 组长:穆险峰 副组长:牛春来金怀生刘立明昝凤鸣孙振清 成员:吴志军 **祥杨炳生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强化员工责任心教育,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牢固树立年度控制费用、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严格粮食出入库、储存环节手续,认真执行仓储物流企业内控制度,为企业扭亏为盈夯实基础。 2、做好仓储费用预算。做好各部门、各环节的零基预算;做好考核工作,责任到人,实行各部门领导最终负责制,严格执行预算。 3、装卸费用节约。根据企业2014年储备粮轮换计划安排,合理规划仓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争取一次装卸到位,减少粮食装卸环节,从而节约装卸搬倒费用。 4、运输费用节约办法:根据区局出入库任务的总体安排,选择垂直的运输路线,缩短运输距离,在保障车辆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核载吨位,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5、机械维修费用节约办法:严格执行机械作业操作规程,严禁机械带病作业,发现问题及时修理,降低机械设备损坏风险和次数;继续执行采购询价制度,避免人为提高机械设备成本。 6、水、电费用节约办法:在职工中广泛宣传粮食系统的十个一精神,为企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根据仓储任务的轻重缓急,选择作业的最佳时段,从而利用峰、谷、平的最低电价,降低企业的水电费用。 7、药剂使用节约办法: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药剂入库及领用制度,按照科学保粮的总体要求,选择最佳时间最佳用量投药,充分发挥药剂在科学保粮中的作用。我库在推广绿色储粮的方面积极使用惰性粉储粮害虫防护技术,该项技术实现绿色储粮的同时还大大的减少了费用。 8、仓储环节费用节约。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季节,对粮情具体分析,尽量减少机械通风、搬倒等措施,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与翻倒粮面相结合的办法,对粮堆进行散热散湿,避免因机械通风不合理造成粮食水分流失,减少粮食损耗和搬倒的费用增加;必须通风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通风方案,严格按照通风操作规程执行,确保粮食安全。 9、近几年来吨费用情况: 2013年28.59元/吨,2014年15.39元/吨。 通过按照以上实施方案进行监管操作,截止2014年11月吨费用15.39元,同比上年减少了46%。经分析,通过与前一年情况比较,造成吨费用减少的主要因素是:1)运费、杂费有小幅增加,运费增加83603.28元、杂费增加24799.6元。 2)装卸费减少291914.22元。 3)保管费用减少505398.15元。 4)2014年与2013年同期即截止11月底两年的平均库存增加了75730.535吨,运费、杂费有小幅增加,装卸费、保管费用的减少,造成2014年吨粮保管费用大幅减少了46%。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七项部署的首位,并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 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和淡水资源约束趋紧、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数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过去10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 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成、肉类增加了3成、水产品增加了6成、奶类翻了两番。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我国耕地面积数量存在下降的趋势,制约着粮食总产量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建设占 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 等因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减少。1998-2007年九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降至1.38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全国有666个县(市、区)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预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今后每年还要征占一定的农业用地,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耕地的减少直接制约着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3、淡水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粮食生产。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54%的耕地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降水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80%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地区,每年农业生产缺水约300亿立方米。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近年来,一些地方河湖干枯,水库蓄水减少。为解决浇地问题,只好打井灌溉,结果是机井越打越深,地下水超采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干旱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已达2亿多亩,占总量的10%,主要的污染来自三个方面:工业污染物排放、农业化学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环境问题已经并将长期对粮食生产和供给构成严峻挑战。 4、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的加大,总收益减少。目前,我们的农业是一种石油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梁淑英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粮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 13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 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0)04-0101-03 收稿日期:2010-06-07作者简介:梁淑英(1963- ),女,山东聊城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 济理论与区域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2010年7月第11卷第4期 Jul ,2010Vol.11No.4 101··

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市级储备粮的管理,保证市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市级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储备粮,是指市人民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市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市级储备粮的储存、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市级储备粮的所有权归市人民政府。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市级储备粮。第五条市粮食管理部门是市级储备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订市级储备粮规模总量、品种、总体布局和动用的意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市级储备粮各项管理制度,对市级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市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负责安排市级储备粮的费用和贷款利息补贴以及轮换价差补贴,对市级储备粮财务执行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市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市级储备粮所需贷款,对发放的市级储备粮贷款实施信贷监管。第二章市级储备粮的计划第六条市级储备粮的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由市粮食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市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粮食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市农业

发展银行根据市级储备粮的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下达市级储备粮收购、采购、移库、销售计划。第七条市粮食管理部门根据市级储备粮的品质情况和入库年限,于每年三季度末以前提出下一年度市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并于每年年底前会同市财政部门、市农业发展银行共同下达下一年度的市级储备粮轮换计划。第八条市级储备粮承储企业应当将市级储备粮收购、采购、销售和轮换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市粮食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和市农业发展银行。第三章市级储备粮的储存第九条申请市级储备粮承储资格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同一库区具有有效仓容2.5万吨(含2.5万吨)以上质量良好的仓房及其配套设施,或者具有容量300吨(含300吨)以上质量良好的油罐、油库。仓房条件应当符合国家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和安全防范要求。仓房位置及环境条件应当符合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 (三)具有与粮油储存功能、仓型、进出粮方式、粮油品种、储粮周期相适应的粮油装缷、输送、清理、计量、储藏、防治、消防等设备; (四)具有一定数量的专职粮油保管、压滤机滤布厂家防治、检验等管理技术人员,且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五)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粮油质量等级和储存品质必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和场所,具备检测粮油储存期间粮油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等条件,具有粮情测控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和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其他保粮手段;

新建5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新建5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况 (6) 1.1 项目提要 (6) 1.2 项目建设的背景 (8) 第二章项目建设方案 (13) 2.1 建设方案设计的依据 (13) 2.2 建设地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 (14) 2.3 建设规模 (17) 2.4 建设方案及容 (18) 第三章公用设施 (25) 3.1给排水 (25) 3.2供电 (25) 3.3道路 (26) 第四章环境保护 (27) 4.1编制依据及标准 (27) 4.2环境影响分析 (27) 4.3 污染防治措施 (30)

4.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2) 第五章消防 (34) 5.1 设计依据 (34) 5.2 消防设计 (34) 第六章节能 (35) 6.1 设计依据 (35) 6.2 节能措施 (35) 第七章组织机构 (37) 7.1企业组织机构 (37) 7.2劳动定员 (38) 7.3人员培训 (38)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 (40) 8.1 建设项目招标组织计划 (40) 8.2 建设项目招标方法 (40) 8.3 建设项目招标容 (41)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 (42) 第十章项目总投资估算 (43) 10.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43)

10.2 项目投资估算 (43)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49) 11.1 资金筹措 (49) 11.2 资金使用计划 (49)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52) 12.1 财务基础数据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52) 12.2财务偿债能力分析 (53) 12.3 财务的评价结论 (53)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54) 第十四章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56) 14.1 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 (56) 14.2 风险分析及控制 (57)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及结论建议 (59) 15.1 综合评价 (59) 15.2 结论和建议 (59)

国家粮食储备库规章制度

主任职责 一、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郑州分公司和市粮食局的领导下,主持全库行政的全面工作。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执行政策、确保安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十六字工作方针,把握全库工作的正确方向。 三、负责制订和实施全库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处理好行政、党委、工会之间的关系,增强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好中央储备粮的购、销、调、存工作,并注意抓点带面,推广先进经验。 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科技兴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七、负责处理各种突发性事性,及时向分公司和当地政府请示汇报,以求及时、准确、妥善解决问题。

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规章制度 党支部书记职责 一、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正常工作。 二、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结合单位情况,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安排支部工作,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思想、文化、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协调单位内部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抓好党建工作,增强班子团结,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及五好党组织创建工作,抓廉政,带作风,改革创新,转换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六、抓好支委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生活会,加强一班人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集体领导作用。 七、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 势预测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

杭州仁和粮食储备库建设工程监理.doc

杭州仁和粮食储备库建设工程监理1 杭州市仁和粮食储备库建设工程监理 监理招标文件 (综合评估法) 招标编号:余监公开18087 工程名称:杭州市仁和粮食储备库建设工程监理 招标人:杭州市仁和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招标代理机构: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2018年8月日 备案机关: 投标须知前附表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杭州市仁和粮食储备库建设工程监理 2 招标编号余监公开18087 3 建设资金来源 及落实情况 自筹100%

4 投标资格要求具备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或者工程监理综合资质的独立法人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专业:房建专业)资格 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1、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5 监理业绩要求近年来承担过类似工程监理业务,信誉良好 6 招标答疑投标人经自行现场踏勘以及理解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中产生的疑问,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时间前以不署名的形式在余杭区建设工程招标网上向招标人提出。 7 投标文件份数正本壹份、副本壹份(中标单位在中标公示结束后再递交与正本内容一致的投标文件副本五份) 8 投标担保金额1、须从投标单位基本账户汇出投标保证金,金额10万元(币种为人民币,拒收现金,截止时间:2018年9月4日) 收款单位(户名):杭州市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保证金专户)

国家粮食储备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 (5) 第四章施工准备 (6) 第五章施工部署 (9) 第六章主要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12) 第1节土方工程 (12) 第2节基础工程 (14) 第3节组合砌体工程 (19) 第4节预应力拱板屋盖预制工程 (21) 第5节吊装工程 (25) 第6节防潮防水工程 (27) 第七章施工计划及说明 (29) 第八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29) 1

第九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4) 第十章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38) 第1节对"场容场貌"的规定 (38) 第2节对"工地卫生"的规定 (39) 第3节对"文明建设"的规定 (40) 第十一章环保、环卫管理,文物保护 (41) 第十二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41) 第十三章附表 (42) 第1节附表7-3主要材料需用计划表 (42) 第2节附表7-4主要施工机械需用计划表 (44) 第3节附表7-5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46) 第4节附表7-6节约计划表 (48) 2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某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书 1.2 设计图纸、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1.3 国家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1.4 施工调查纪录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性质及作用 本工程为某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建工程,设计粮食总容量为0.4亿斤,是确保国家正常粮食储备的工程之一。 2.2 建筑结构特点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平房仓两栋及仓库周边道路。两栋仓库总建筑面积5006m2,建筑结构设计完全一致。仓库跨度24.0m,建筑总高10.6m,长度为102.0m,由两个廒间组合而成,一廒间长54.0m,另一廒间长48.0m。仓库外墙装饰颜色明快,具有现代气息:檐口勒角为蓝色涂料,其余部分为白色涂料。内墙 3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镇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特形成如下报告: 一、xx市粮食生产的历史比较 xx市是xx粮食主产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xx农 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 xx市耕地面积 xx市耕地面积1985年为252.46万亩,1994年为245.37万亩,减少7.09万亩,年均减 少0.788万亩。1995年、1996年两年土地普查分别为272.37万亩和278.32万亩,分别 比1994年多27.0万亩和32.95万亩。2020年为245.98万亩,比1996年减少32.3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59万亩,耕地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如扣减1996年耕地普查面积比1994 年增加的32.95万亩,2020年耕地面积为213.03万亩,比1985年减少39.43万亩,减幅15.62%。 xx市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2020年,xx市粮食播种面积22年年均379.06万亩,最多为1998年的413.48万亩,比年均面积增34.42万亩,增幅11.20%;最少为2020年的342.11万亩,比年均面 积减36.95万亩,减幅9.95%;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71.37万亩,差幅20.83%。 水稻播种面积。1985年至2020年,xx市水稻播种面积22年年均305.38万亩,最多为1990年的353.70万亩,比年均面积多48.32万亩,增幅15.82%;最少为2020年的 283.77万亩,比年均面积少66.61万亩,减幅21.81%;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114.93万亩,差幅48.55%。 xx市粮食总产 1985年至2020年,xx市粮食总产22年年均126.94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44.1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7.16万吨,增幅11.90%;最低为1986年的107.58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9.36万吨,减幅15.25%;最高年与最低年差距36.52万吨,差幅33.94%。2020年比1985年增20.19万吨,增幅18.42%。 水稻总产。根据xx市统计年鉴,1985年至2020年,xx市水稻总产22年年均113.88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25.22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1.34万吨,增幅9.95%;最低为 2020年的100.36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3.52万吨,减幅11.87%;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24.86万吨,差幅24.77%。2020年比1985增0.51万吨,增幅0.48%。 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和市、县、乡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观影响,统计数 字失真幅度较大。以2020年为例,早稻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40.0万亩,而生产第一线的 技术干部估计实际面积不会超过20.0万亩。各种旱杂粮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102.86万亩,实际面积估计不会超过60.0万亩。由于相当多的山垅田抛荒,中稻实际播种面积与 统计面积亦有1/5左右的差距。 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基础,如果扣除虚报面积,2020年的粮食总产和稻谷总产均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2020年早稻情况和晚稻播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