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TCC_117-2013耐高温色牢度:干燥(不包括熨烫)

AATCC_117-2013耐高温色牢度:干燥(不包括熨烫)
AATCC_117-2013耐高温色牢度:干燥(不包括熨烫)

AATC C Technical Manual/2014

TM 117-2013205

Developed in 1966 by AATCC Commit-tee RR54; revised 1967, 1971, 1973;editorially revised 1981, 1983, 1985,1988, 2001, 2002, 2008, 2010; reaf-firmed 1976, 1979, 1984, 1989; editori-ally revised and reaffirmed 1994, 1999,2004, 2009, 2013. Partly equivalent to ISO 105-P01.

1. Purpose and Scope

1.1 This test method is intended for as-sessing the resistance of color of textiles of all kinds and in all forms to the action of dry heat, excluding pressing.

1.2 Several tests differing in tempera-ture are provided; one or more of them may be used, depending on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fibers.

1.3 When this test method is used for assessing color changes and staining in dyeing, printing and finishing processes it must be recognized that other chemi-cals and physical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results.

2. Principle

2.1 A specimen of the textile in contact with specified undyed fabrics is exposed to dry heat by close contact with a me-dium which is heated to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The change in color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staining of the undyed fabrics are assessed with standard gray scales.

3. Terminology

3.1 colorfastness, n.—the resistance of a material to change in any of its color characteristics, to transfer of its colo-rant(s) to adjacent materials or both, as a result of the exposure of the material to any environment that might b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testing, stor-age or use of the material.

4. Safety Precautions

NOTE: These safety precautions are for 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The pre-cautions are ancillary to the testing proce-dures and are not intended to be all inclu-sive. It is the user’s responsibility to use safe and proper techniques in handling materials in this test method. Manufac-turers MUST be consulted for specific details such a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and other manufacturer’s recommenda-tions. All OSHA standards and rules must also be consulted and followed.

4.1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should be followed. Wear safety glasses in all laboratory areas.

5. Apparatus and Materials (see 12.1)

5.1 Heating device providing even heat transfer at controlled temperatures by close contact to both sides of the speci-men (see 12.2).

5.2 Two undyed fabrics, each of a size adapted to that of the heating device. One piece to be of the same kind of fiber as that of the textile to be tested or that pre-dominating in the case of blends. The second piece shall be the second compo-nent of the blend or Multifiber Test Fab-rics (15 mm [0.6 in.] bands) containing acetate, cotton, nylon, polyester, acrylic and wool, or any other fabric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specified in the test report.5.3 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1) and Gray Scale for Staining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2) (see 12.3).

5.4 AA TCC 9-Step Chromatic Trans-ference Scale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8) (see 12.3).

6. Test Specimen

6.1 If the textile to be tested is fabric,place a test specimen of a size adapted to that of the heating device between the two pieces of undyed fabric (see 5.2), and sew along one side to form a composite test specimen.

6.2 If the textile to be tested is yarn,knit it into fabric and treat it as in 6.1 or form a uniform layer of parallel lengths of it between the two pieces of undyed fab-ric (see 5.2), the amount of yarn taken be-ing approximately equal to half the com-bined mass of the undyed fabrics. Sew along one side to hold the yarn in place and to form a composite test specimen.6.3 If the textile to be tested is loose fiber, comb and compress an amount ap-proximately equal to half the combined mass of the undyed fabrics into a uniform sheet of the required size, place the sheet between the two undyed fabrics and sew along one side to form a composite test specimen.

7. Procedure

7.1 Place the composite test specimen in the heating device and leave it there for 30s at one of the following temperatures:

I 150 ± 2°C II 180 ± 2°C III

210 ± 2°C

The temperature(s) must be specified in the report (see 10.1). The pressure on the specimen should amount to 4 ± 1 kPa.7.2 Remove the composite specimen and leave it for 4 h in air at the 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for testing;i.e., a temperature of 21 ± 1°C (70 ± 2°F)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65 ± 2%.

7.3 Assess the change in color of the test specimen and the staining of the un-dyed fabrics (see 12.4).

8.Evaluation of Test Specimens for Change in Color (Shade and Strength)

8.1 Evaluate each test specimen for change in color by comparison with the 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1), or using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7,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in Color of a Test Specimen, and record the numerical rating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appropriate one on the Gray Scale (see 12.3)

9. Evaluation of Multifiber Test Fabric for Stainings

9.1 Evaluate the staining of the Multi-fiber test fabric used in the test by com-parison with the Gray Scale for Staining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2), the AATCC 9-Step Chromatic Transference Scale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8)or 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Degree of Staining (AA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12), and record the numerical rating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appropriate one on ei-ther of them (see 12.3).

10. Report

10.1 Temperature of test.

10.2 Numerical rating of the change in color of the test specimen, and the AA 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used (EP 1 or EP 7).10.3 Numerical rating of the staining of each type of fiber in the multifiber cloth used in the test (see 12.4).

10.4 AA TCC evaluation procedure used in 10.3 (EP 2, EP 8 or EP 12) (see 12.5).

11. Precision and Bias

11.1 Precision . Precision for this test method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Until a precision statement is generated for this test method, use standar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making any comparisons of test results for either within-laboratory or between-laboratory averages.

AATCC Test Method 117-2013

Colorfastness to Heat: Dry (Excluding Pressing)

Copyright ? 201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206TM 117-2013

AATC C Technical Manual/2014

11.2 Bias . The colorfastness to dry heat (excluding pressing) can be defined only in terms of a test method. There is no in-depend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rue value. As a means of estimating this property, the method has no known bias.

12. Notes

12.1 For potenti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is test method, please visit the online AATCC Buyer’s Guid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966750.html,/bg. AATCC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listing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sold by its Corporate members, but AATCC does not qualify, or in any way approve, endorse or certify that any of the listed equipment or material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in its test methods.

12.2 Heating device. One of the following devices may be used:

(a) A pair of electrically heated hot plates whose temperature is accurately controllable at temperatures over the specified range and which can be adjusted to provide a pressure on the specimen of 4 ± 1 kP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ressure specified in 7.1,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mposite specimen should be at a suitable relationship to that of the plates so that the four spring loaded pins acting against the housing of the upper plate is utilized.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using a small diameter rod—e.g., a small allen wrench—to push the upper protruding end of each pin down through the plastic plate and then moving it slightly to one side so that the pin remains engaged against the underside of the plate. These spring loaded pins, when in their normal up position, pro-vide a counter balance to the weight of the up-per plate and its housing so that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plates is 8.8 g/cm 2 as called for in AATCC Method 92, Chlorine, Retained, Ten-sile Loss: Single Sample Method. Other simi-lar devices providing identical test conditions and results may be used.

(b) Molten metal bath, in which a holder containing the composite specimen is im-mersed (see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 , V ol. 76, March 1960, p158).12.3 Available from AATCC, P.O. Box 12215,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27709; tel:+1.919.549.8141; fax: +1.919.549.8933; e-mail:orders@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966750.html,; web 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966750.html,.12.4 A shade change for the undyed fabric may be caused by factors other than the dye.To determine this, pieces of the undyed fabric similarly treated shall be given the same test by itself.

12.5 For very critical evaluations and in the cases of arbitration, ratings must b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Gray Scale for Staining.

Copyright ? 201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常用的纺织品染色色牢度标准: 项目名称相关标准概述 皂洗牢度(washing)aatcc 61 no.1a -5a iso105 c06 tes t a-e gb/t 3921. 1-5 gb/t 12490 tes t a-e 目的:模拟纺织品在实际洗涤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及对其他织物的 沾色情况。 原理式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式样通过与容器及不锈钢珠的碰撞作用模拟实际洗 涤,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 织物的沾色。 干洗牢度(drycle aning )aatcc 132 iso 105 d01 gb/t 5711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干洗的能力。 摩擦牢度(rubbin g/crocking)aatcc 8 iso 105 x12 gb/t 3920 目的:测定染色织物因摩擦而沾色的程度。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试样和标准摩擦小白布摩擦,用灰卡评定转移到小白布上的沾色程度。 适用范围:适合于纱线、色织、印染等纺织品。 光照牢度(ligh)iso b02 aatcc 16e gb/t 8427 目的:测试染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等对光、日晒的抵抗性。 原理:将试样和标准布一起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曝晒后评级。 汗渍牢度(perspiration)aatcc 15 iso 105 e04 gb/t 3922 目的:衡量染色织物耐汗渍的色牢度。 原理:试样和贴衬织物同时在汗渍溶液浸泡后,在有压力的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用灰色样卡评定有色试样颜 色变化和贴衬织物沾色的程度。 水渍牢度(water)aatcc 107 iso 105 e01 gb/t 5713 目的:测定染色、印花或其它有色织物的耐水渍牢度。 原理:当试样和贴衬织物在一定温度的水中充分浸泡规定时间后,夹在汗渍测试仪上,放置在烘箱内一定时间,评定试样的颜色变化和 沾色程度。 耐海水(sea-water) aatcc 106 iso 105 e02 目的和范围:本测试方法规定了各种有色纺织品的颜色耐海水浸渍能 力的测试方法。

AATCC耐摩擦色牢度

Colorfastness to Crocking: AATCC Crockmeter Method Copyright ? 2007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AATCC Technical Manual/2008 TM 8-2007 17 Developed in 1936 by AATCC Committee RA38; revised 1937, 1952, 1957, 1961, 1969, 1972, 1985, 1988, 1996, 2004, 2005, 2007; reaffirmed 1945; 1989; editorially revised and reaffirmed 1968, 1974, 1977, 1981, 1995, 2001; editorially revised 1986, 2002. Partly equivalent to ISO 105-X12. 1. Purpose and Scope 1.1 This test method i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lor transferred from the surface of colored textile materials to other surfaces by rubbing. It is applicable to textiles made from all fibers in the form of yarn or fabric whether dyed, printed or otherwise colored. It is not recommended for use for carpets or for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作业指导书) 1范围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采用GB/T3920-2008标准,其规定了各类纺织品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类纤维制成的,经染色或印花的纱线、织物和纺织制品,包括纺织地毯和其他绒类织物。 每一样品可做两个试验,一个使用干摩擦布,一个使用湿摩擦布。 2引用文件 GB/T 2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 615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 GB/T 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 7568.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衫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3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供了两种组合试验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 4设备和材料 4.1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具有两种可选尺寸的摩擦头作往复直线摩擦运动。4.1.1用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19mm×2 5.4mm。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运动为(104±3)mm。注:使用直径为(16±0.1)mm的摩擦头对绒类织物试验,再评定对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由于摩擦布在摩擦圆形区域周边部分会产生沾色严重的现象,即产生晕轮。对绒类织物试验时,使用4.1.1所述的摩擦头会消除晕轮现象。对绒毛较长的织物,即使使用长方形摩擦头评定沾色是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4.1.2用于其他纺织品:摩擦头由一个直径为(16±0.1)mm的圆柱体构成,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4.2 棉摩擦布,符合GB/T 7568.2 的规定,剪成(50mm±2mm)×(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4.1.2的摩擦头,剪成(25mm±2mm)×(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4.1.1的摩擦头。 4.3 耐水细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金属网。 注:宜注意到使用的金属或砂纸的特性,在其上放置纺织试样试验时,可能会在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染色情是纺织行业必须的生产项目,消费者身着绚丽的服装都是经过染色才能展示出来的,纺织品染色那么必然会存在掉色和褪色这一类情况的发生,而且纺织品的染色和褪色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多。 一、影响染色织物耐摩擦牢度的原因 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检验的一项,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指染色织物经过磨擦后的掉色程度,是考核染料对机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其原理是将规定尺寸的纺织试样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摩擦试验仪平台,再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最后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对照标准灰色样卡,共分5个等级,等级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很多,下面分析其中的几个因素。 1、织物表面形态的影响 由于未固着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在干态条件下,对于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织物,坚硬如麻类织物,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若进行干摩擦极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质磨下来,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纤维断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对磨绒或起毛织物而言,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2、活性染料化学结构的影响 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在进行耐湿摩擦色牢度实验时,引起颜色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时被转移到了摩擦织物上,使原样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二是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时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纤维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造成沾色。因此,可能影响活性染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活性染料自身的结构与特性;织物的性质;前处理效果、布面破损及表面光洁度等;染色工艺及染色后皂洗的效果;织物染色后的固色处理效果;染色织物后整理的影响等。

摩擦色牢度比较

耐摩擦色牢度 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为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中美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比较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是测定纺织晶的染色牢发方法之一.是纺织品染色牢度的重要考核指标。其目的是测定纺织品的颜色对摩擦的耐抗力及对其他材料的沾色.通过沾色色差评级来反映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质量的优劣。 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标准摩擦白布的含水率和测试仪器类型等测试参数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耐摩擦牢度测试方法对于同一测试样布会有不同的结果。虽然有时只有0.5~1级之差.但对于判断耐摩擦牢度是否达到合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对中美两国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标准进行了比较: 1 中美测试方法标准比较 1.1 取样 GB/T 3920-2008规定.若被测纺织品是织物或地毯.必须裁取两组不小于50 mmx200 mm的样品.每组2块.一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用于经向的干摩和湿摩:另一组其长度方向平行于纬纱。用于纬向的f摩翻湿唪?j若被测纺织品是纱线.将其编织成织物.并保证试样的尺寸不小于50mmx200 mm.或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 而AATCC 8-2004规定.试样至少裁成50 mmxl30 mm.合理地放置试样在仪器上.并保持长度方向和经纬向或纵横向成斜角(45°)。纱线可以织成织物并保证尺寸至少为50 mmxl30 mm.或将纱线缠绕成50 minxl30 mm形式.纱线沿摩擦方向拉紧。AATCC 8-2004的试样是斜向裁取的.斜向裁取的样品弹性较大.放置在摩擦试验仪上时较难放平.而且在AATCC摩擦仪上试验时.常会出现摩擦白布沾色不均的现象。在受摩擦头垂直压力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大的织物会有一定的伸长.从而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GB/T 3920-2008在取样时是顺着织物的纹路去裁的.做摩擦试验时也是顺着织物的纹路去摩的,所以沾色较重一点. 1.2调湿 AATCC 8-2004规定.试样和干摩擦方布应进行预调湿和调湿.且每个试样都应在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条件下调湿4 h以上。而GB/T 3920-2008则在具体操作中没有规定须进行调湿。 1.3标准摩擦白布含水率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或沾色等情况, 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最容易掉色。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 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退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他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

境条件。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 染化料的选择 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 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染料,才能谈及下一步问题。 2.1.1 根据纤维的特性选择染料 不同种类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形式不同,结合键的牢固程度也不同。在染料种类确定了以后,再选择染色性能高的染料。比如,染羊毛织物时,同样是强酸性染料,国产的就不如进口的强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好,不仅色泽不好, 其结合的牢固程度也不如后者好;或者同样是国产强酸性染料,不同的染料与羊毛结合牢度及染色鲜艳度也不同。如用弱酸染料染羊毛纱的色牢度就比强酸性染料高;而纯棉织物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类织物,则既可以用直接染料, 也可以用活性染料;蚕丝类织物除可以用弱酸性染料、某些活性染料外,还可用个别直接染料。 2.1.2 根据颜色深浅选染料 在确定了染料的大类以后,就要根据所染颜色的色系和深度进一步确定具体使用哪种染料。第一,尽量选用色光与所需颜色接近的染料,如有偏差,再用别的染料调色。第二,看所选染料自身的色牢度指标。染料自身色牢度就差,通过工艺最多可提高半级色牢度。第三,看染料上染的饱和度能否达到所要求颜色的深度。如果选上染率很低的染料,即使经过加工能临时达到所需要的高深 科技·前沿 Science & Front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Several Factors to Effect Textile Color Fastness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GB/T 5711-1997;ISO 105-D01:1993;BS EN ISO 105-D01:1995; DIN EN ISO 105-D01:1995;EN ISO 105-D01:1995; AATCC 132-2004; 9. 《纺织品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GB/T 6152-1997;ISO 105-X11:1994;EN ISO 105-X11:1996; DIN EN ISO 105-X11:1996;BS EN ISO 105-X11:1996 AATCC 133-2004 10. 《纺织品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测试》

耐摩擦色牢度 iso 105

耐摩擦色牢度iso 105-x12:2001 2010-01-17 22:12:31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范围 1.1.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1.2.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1.3.每一样品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干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a01:199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份﹕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份﹕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 iso 13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供两种测试条件﹕一个用于绒类织物﹐一个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设备 4.1.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具有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 19mmx25.4mm。摩擦头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注1﹕当用16±0.1mm直径的摩擦头测试绒类织物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一个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对于其它各种纺织品﹕摩擦头是由直径为16±0.1mm的圆柱形组成的﹐直线往复动程为104±0.3mm﹐垂直压力为9±0.2n。 注﹕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技朮手册中描述了一个合适的设备﹐aatcc8使用4.1.2﹐aatcc165使用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中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清楚。 4.2.摩擦用棉布﹕退浆﹑漂白﹑不含任何整理剂的棉织物﹐剪成50mmx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圆形摩擦头﹐或剪成25mmx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长方形摩擦头。参见iso 105-f09。 4.3.防水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滴水网。 注﹕使用不锈钢丝或砂线时﹐要注意可能会在织物上留下印迹影响最终的评级。测试纺织品时最好使用砂纸。 4.4.灰卡:评定沾色用﹐应符合iso 105-a03。定期确认测试的操作和校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用一块内部试样或已确定的摩擦试样﹐进行三次干摩擦试验。 5.试样准备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外相关标准介绍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外相关标准介绍 在纺织品的理化检测项目中,耐日晒色牢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对纺织品耐日晒色牢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纺织品耐日晒色牢度的相关测试标准、方法及技术要求,以利于保证产品质量,使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国外相关标准: 1.1 我国耐日晒色牢度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GB/T8426—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日光》(eqv)ISO 105—B01:1994代替GB/T8426—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颜 色耐日光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的原理是将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不受雨淋的规定条件下进行日光曝晒,然后将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 国标GB/T8430—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氙弧》(eqv)ISO 105—B04:1994代替GB/T8430—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除散纤维外各类纺织品颜色耐氙灯试验仓内人造气候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可用于测定湿光敏性纺织品;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和八个蓝色羊毛标准按规定条件在氙灯试验仪内进行喷淋曝晒,同时八个蓝色羊毛标准要用玻璃遮盖以防喷上雾水,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如果测定湿光敏性纺织品,则不需曝晒蓝色羊毛标准,而用灰色样卡作出对比评定。 国标GB/T1699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光色牢度:氙弧》(eqv)ISO 106—B01:1992,该标准范围是适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人造光源代替天然日光作用以及同时耐热的作用的能力;规定有三种不同曝晒条件,都采用D65光源,该标准特别考虑到纺织品的颜色受机动车内部产生的光和热的影响。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曝晒,当试样曝晒至规定的辐射能量后,将试样与所用的蓝色羊毛标准或灰色样卡进行对比,评定试样的耐光变色程度。 国标GB/T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eqv)ISO 105—B02:1994代替GB/T8427—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颜色耐相当于日光(D65)的人造光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亦可适用于白色(漂白或荧光增白)纺织品,该标准可使用两组不同的蓝色羊毛标准,所得结果并不完全等同;该标准的原理是将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色牢度;对于白色(漂白或荧光增白)纺织品,是将试样的白度变化与蓝色羊毛标准对比,评定色牢度。 国标GB/T8429—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气候色牢度:室外曝晒》(eqv)ISO 105—B03:1994代替GB/T8429—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除散纤维以外的各类纺织品颜色耐室外气候曝晒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暴露于天然气候中,在不加任何保护的规定条件下进行露天曝晒,同时在同一地点将八块蓝色羊毛标准放在玻璃罩下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色牢度;由于室外曝晒的气候条件变化很大,故需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内进行重复曝晒试验,然后取其平均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 解决办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纺织品色牢度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何控制纺织品色牢度可直接购置色牢度检测设备进行直接的色牢度把控。 服装面料染色牢度(统称纺织品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色牢度检测是必要的。如纺织品面料生产商在连色牢度上过不了关,是留不住客户的。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 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耐摩擦色牢度检测设备:干/湿摩擦色牢度测试仪用于检测染色织物在干/湿状态下,经摩擦力作用下的脱色性能。 原理:使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一定的行程内与白棉布反覆摩擦规定的次数,经过将白棉布与染色牢度沾色灰色样卡对比评定脱色等级,为改良织物染色提供依据。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水洗色牢度检测设备:不锈钢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用于衡量洗涤对有色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不仅可测试水洗色牢度还可进行干洗色牢度测试。 原理:试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试样通过与洗涤剂及不锈钢珠的搅拌作用完成,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耐日晒色牢度不合格。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日晒色牢度检测设备:用途:适用于纺织品、油漆、、、橡胶、塑料、木地板以及纸张等材料的耐光色牢度、耐气候色牢度、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及光老化试验。 4.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汗渍色牢度检测设备: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可测定纺织品对耐水和耐汗渍的色牢度。本仪器提供1个不锈钢样品架,可容纳20个10cm×4cm试样。试样之间为丙烯腈分隔板。本仪器还提供BS、ISO和AATCC标准压重物,要求使用高精度烘箱。

光照色牢度ISO 105-B02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抗人造光的色牢度。 2.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一块测试样与蓝色羊毛比对样(蓝卡)一起置于人造光中。色牢度评级是通过把试样与比对样进行对比,得出结果。 3.设备 3.1空冷或水冷的氙弧灯 测试样和比对样都暴露在其中一种类型氙弧灯光线中,光线强度区间应不超过试样和比对样的平均值的+/-10%。 从试样到灯的距离应和比对样到灯的距离一致。 3.1.1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空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相关色温为5500到6500K的氙弧灯。 b)滤光片,置于光源和测试样及比对样之间,能稳定地减少紫外线光谱。玻璃的传递性能至少需在90%(380到750nm)和0%(310到320nm)之间。在滤光器工 作2000小时后,一般需要更换。 c)滤热片,氙弧光谱含有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可以通过滤热片降低到最小值。滤热片需要经常清洗,以防灰尘附着。在工作500小时后,应更换。 d)黑板温度应为60℃。黑板温度计应由一块至少4.5x10cm的金属板组成,金属板的温度由中间的温度计或热电偶测定,并且与黑板接触良好。面向光源的一面应 是黑色,并且光谱中小于5%反射率到达测试样,背对光源的一面需要不导热。 氙测试X150和X450已经经过测试。其他能够给出相同测试结果的设备亦可使用。 3.1.2由以下部件组成的水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氙弧灯。

b)滤光片,内外绿光玻璃片都包含水,并能引导水流。使用耐热玻璃(硼硅酸盐)的内滤光片和透明玻璃(碱石灰)的外滤光片,这样能使测试样受到的辐照具有 较低的光谱截断,和普通玻璃下的情形接近。内滤光片400小时更换,外滤光片2000 小时更换。 c)滤热片,在内外滤光片玻璃之间循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流经光源组件,然后通过热交换部件时冷却下来。 d)曝光条件,带恒温控制系统的风机对黑板63+/-1℃的温度进行调节,里面有恒量的空气,其相对湿度在通过调解室时,由一个电控的喷头工作,增加空气湿度。 测试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5%。 Atlas 气候仪Ci35和Ci65已进行过测试,其他能给出相同结果的仪器亦可使用。 3.2不透明纸板,或其他不透明的材料,如薄铝板或带铝箔的纸板。 3.3黑板温度计,由7x1 4.9cm的不锈钢板,上有20格刻度(0.91mm每格),双金属 不锈钢温度计元件组成。刻度应在黑板中间。黑板前面应为黑色,低于5%的反射率能到达测试样,背面为不导热。 3.4灰卡,STD 1026.8201标准中使用的色牢度评级卡。 4 测试样 4.1 使用空冷氙弧灯仪器,测试样大小应为20x45mm。测试样应固定在白色纸板上。进行曝光和不曝光的区域都不应小于20x15mm。 4.2 使用水冷设备,试样夹应能夹持7x12cm的试样。如有需要,不同尺寸(最小为20x45mm)的试样应用不同的试样夹。罩子应和不曝光区域的表面紧密相合,这样测试样和比对样上曝光和不曝光之间的分界线会比较明显,但是力度以不挤压试样为准。如有需要,测试样也可以直接放置在白色纸板上。 4.3 测试样和比对样应是同样的尺寸和形状,这样能避免因试样和比对样大小不一致而产生的曝光区域不一致,从而避免视觉错误引起的评级不准确。 4.4 在对长毛织物进行测试时,比对样与光源的距离应和测试样表面与光源的距离一样。比如,可以在比对样下面垫卡片。罩子也不应挤压长毛织物的表面。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耐洗涤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aundry. 耐洗涤色牢度,变色至少应3~4级,沾色(Staining)至少应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标签标明“仅干洗”或者类似产品(对于此类标志的产品,其范围与正常实际使用情况相同)、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不可洗涤的家具织物。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C06(单洗,以产品上标注的温度,使用过硼酸盐洗涤剂)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 Color fastness to acid perspiration / alkali perspiration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至少应3~4级(变色和沾色)。 但是,对于深色织物(标准深度>1/1)以及由再生羊毛制成,或者组成成分中含有超过20%的蚕丝的织物,也允许3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家具织物、窗帘或用于室内装饰的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E04(酸汗和碱汗,与多纤维贴衬织物对照)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湿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wet crocking/ Rubbing. 耐湿摩擦色牢度至少应2~3级。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2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干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dry crocking/ Rubbing.. 耐干摩擦色牢度至少应4级。 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和用于室内装饰的窗帘或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光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ight 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耐光色牢度至少应5级;其他产品耐光色牢度至少4级。 但是,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的颜色较浅(标准深度<1/12)时,以及组成成分中有超过20%的羊毛,或角蛋白纤维,或蚕丝,或亚麻,或其他韧皮纤维时,也允许4级。 本要求不适用于床垫套、床垫防护物或内衣。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B02试验的试验报告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

摩擦色牢度仪ISO_105_X12标准测试方法 1.0范围 1.1 ISO 105这部分标准规定了各种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及其它绒类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染色或印花的纺织品,包括纺织地毯、织物及纱线。 每一试样需做两个试验,一个用于摩擦布,一个用湿摩擦布。 2.0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1:199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1部分:试验通则 ISO 105 A0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A03部分:评定沾色用灰卡 ISO 105 F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F09部分:棉摩擦布的规格 ISO 105 X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X16部分:耐摩擦色牢度一小面积。 ISO 13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0 原理 将试样分别用一块干摩擦布和湿摩擦布摩擦。通过改变摩擦测试仪摩擦头的两个尺寸,可以提高两种测试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染色或印花类织物。 4.0 设备

4.1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该设备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摩擦头以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摩擦。 4.1.1对于绒类织物,包括地毯等﹕ 一个19mm x 25.4 mm长方形表面的摩擦手指,摩擦手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 mm。 注一﹕当绒类织物与16毫米直径圆型摩擦指摩擦时,评定棉摩擦布的沾色程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沾色区域的周围沾色很严重,如有圆晕。在4.1.1中描述的摩擦头可以避免测试大部分绒类织物时出现圆晕。 注2:SDC(英国染色工作者学会)的定期刊物87 1971,155 88 1972,259中,描述了适用于绒类织物的仪器。 4.1.2其他织物 (16±0.1 mm圆柱形直径) 摩擦指垂直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行程为(104±3)mm。 注解: AATCC(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学会)的级数手册中描述了合适的设备,AATCC8中的4.1.12,AATCC165中的4.1.1.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设备,只要与用条款4描述设备的测试结果相同。但这两个测试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还不明确。 4.2 纯棉标准摩擦布,已进行褪浆、漂白但不含任何整理剂棉织物,剪成一块50mm x 50mm±2mm的正方形大小。(符合ISO 105-F09) 4.3 软防水摩砂纸或20mm间距1mm直径粗度的不锈钢网。 注意:应注意支撑试样的格网或砂的特性,因为它们通过织物会留下印痕,这可能导致错误的分级。对于纺织品最好用砂纸。 4.4使用沾色灰尺评级。(符合ISO 105-A03) 定期确认测试的操作和校准设备,保证结果的正确。用一块内部试样或已确定的摩擦试样,进行三次干摩擦试验。 5.0 试样准备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AATCC 8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摩擦仪法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标准用来测定带颜色纺织原料上的颜色通过摩擦转移到摩擦白布上的程度。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纺织原料,不论是以纱线还是织物,不论是染色还是印花或其它着色方式。本标准建议不要用在毛毡织物或当其印花块面很小的印花织物,这种印花织物请采用AATCC 116测试。1-2 测试程序采用白色方形棉布,可以以干燥或用水浸湿的方式测定。 1-3 由于经过洗涤、干洗、缩水、熨烫或整理等会影响原料颜色的转移程度,这样测试前或后可经过上述处理后再作测定。 2. 原理 2-1 在规定条件下,将一白色摩擦布在一带颜色的测试样上来回摩擦。 2-2 颜色转移到白色摩擦布上的情况可通过和沾色灰卡或9级彩色沾色灰的比较而定一个级数。 3. 术语 3-1 色牢度:材料抵抗颜色变化的能力,包含本身的颜色变化和沾到相邻布上的情况,这种可能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测试、储存及使用过程中。 3-2 摩擦:通过摩擦行为将带颜色的纱线或织物上的着色剂转移到相接触的另一织物的表面。 4. 安全措施 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 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 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5. 仪器和原料 5-1 AATCC摩擦仪(见13-2); 5-2 测试白布:剪成50mm的方形样品(见13-4); 5-3 9级彩色沾色灰 5-4 沾色灰卡; 5-4 AATCC 白色吸水纸; 5-5 摩擦仪试样夹持器。 6. 校验 6-1 测试仪器的校咽确认应定期进行并且其结果应保持较长时间。以下正确的操作行为是很重要的,并且能避免错误的测试结果,另外一些不正常的摩擦图像会影响并导致最终的 评级结果: 6-2 采用内部已知耐摩擦色牢度很差的织物作为校验试样,并做3块干摩测试。 6-2-1 测出的摩擦沾色图像不是很圆并且沾色不均匀,这表面摩擦头表面不平整。 6-2-2 摩擦沾色图像拖长并形成类似椭圈表明夹样金属套环夹。 6-2-3摩擦沾色图像拉长并伴随有条状表明摩擦白布成斜对角夹持,其经向应平行于摩擦仪 的长度方向夹持。 6-2-4 测试试样的边缘有擦痕,表明夹样金属套环的位置太低,应高一点,防止夹样金属套

国标法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试验方案

国标法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试验方案 摘要:在纺织品色牢度质量检测中,耐摩擦色牢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其检测结果可用于鉴别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的染色牢度。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如何按照不同国家的要求标准进行测试,并进行结果评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基于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标准,介绍了织物耐摩擦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实验所需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结果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摩擦色牢度仪,测试方法 1、标准依据 GB/T 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将一块白色摩擦布放在待测试样上反复摩擦,使其颜色转移到白色摩擦布上,通过与沾色灰卡的比较来评定色牢度等级。 2、试验设备及材料要求 GB/T 3920等效采用ISO 105 X12标准,采用耐摩擦色牢度仪试验仪(图1),摩擦头直径16±0.1mm,压力9±0.2N,往复动程104±3mm,摩擦次数为10。 左:G238AA手动式耐摩擦色牢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供应 右:G238BB电动式耐摩擦色牢度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供应

3、试验方法与评价 GB/T 3920-2008(修改采用ISO 105 X12)的取样方法:50mm×130mm,长度方向与垂直方向平行。 试样和摩擦布在测试前需在20±2℃、65%±2%的条件下至少平衡4h;摩擦测试过程最好在标准大气下完成,经纬向干湿态下各测试一块;沾色评级时,在摩擦过的标准白布下垫三层标准摩擦布;测试报告中需注明对摩擦头形状,样品含湿量、样品和摩擦布在标准大气下平衡时间的长短等测试条件的内容描述。 4、结论 本文基于GB/T 3920实现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方法,介绍了其试验原理、实验所需仪器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结果评价等方面。

JIS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学振形)的适用标准归纳

JIS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学振形)的适用标准归纳 学振形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是由日本学术振兴会提出的弧面形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区别于以往的ISO 标准和AATCC标准。JIS学振形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主要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 L 0849 II设计,通过对不同附件(摩擦头,载重)的选择以适用于多种标准。本文对其所能适用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归纳,希望能提供参考。 JIS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 1. JIS L 0849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1.1 测试目的:该标准规定了染色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1.2 测试方法:分为干磨和湿磨:用未染色棉布摩擦试样,即摩擦头上紧系摩擦棉布,试样贴于试样台(防水砂纸的作用是放在试样台与试样中间,防止摩擦过程中试样滑动) 1.3 评价方法:通过一定摩擦次数(100次)后评价沾色的摩擦棉布沾色情况或者采用仪器评定等级。 2. JIS L 1084 静电植绒织物的测试方法 2.1测试目的:JIS L 1084 静电植绒织物的测试方法规定了静电植绒产品的植绒牢度的测定方法。 2.2测试方法:分为干态条件,湿态条件和有机溶剂的三种条件。测试方法分为a.边缘法(1.5R法和45R法):用试样摩擦摩擦棉布,即将试样紧系于摩擦头,摩擦棉布贴于试样台进行测试;b.平面法:用防水砂纸摩擦试样,即防水砂纸紧系于摩擦头上,试样贴于试样台进行摩擦。 2.3 评价方法:不断摩擦直至植绒层脱落,记录植绒层脱落所需要的摩擦次数(五次取平均值)。 3. JIS P8136 纸板耐磨强度试验方法 3.1测试目的:用于测试纸及纸板的耐磨强度。 3.2测试方法:不使用摩擦棉布和砂纸,依靠纸张与纸板间的摩擦实现,分为两个纸板间纵向和横向的摩擦。 3.3 评价方法:不断摩擦直至达到纸板出现的某个现象(或损坏破裂、或表面纤维凸起)而停止。(6次取平均值) 4. JIS K5701-1印刷油墨制品-第一部分四色标准油墨的测试方法 4.1 测试目的:用于测试油墨用纸的耐摩擦性能。 4.2测试方法:用未染色棉布摩擦试样,即摩擦头上紧系摩擦棉布,试样贴于试样台进行摩擦。 4.3评价方法:通过一定次数(测试者自行规定,标准没有说明,但要记录在结果中)的摩擦后,评价试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