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山东烟台一中王忠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 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自制CAI课件。

2.盆栽天竺葵(先将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

遮住,再用曲别针夹住,放在光下几小时)、银边吊兰。

3.材料用具: 大烧杯、小烧杯(小锥形瓶)、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碘液、

酒精、清水、黑纸片(或其它能遮光的材料)、曲别针等。

学生:

查找有关光合作用的资料,预习实验步骤,提出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

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体自养的营养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

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

作用。

(二)新授

探究实验过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审视探究课题,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设置对照,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然后, 各

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如:

a.以光作变量进行方案设计(选择天竺葵作材料)。

探究:绿叶只有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以绿叶作变量进行方案设计(选择银边吊兰作材料)。

探究:植物的绿叶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有光的情况下银边吊兰的银边(无绿色)部分是否也进行了光合作用。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

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

2.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组织讨论,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的方式,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通过对计划的讨论和完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树立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4)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精彩自我的舞台。

5)教师多元评价,适时评价,为学生找到一个亮点,给学生一颗自信的种子,一个伸展的空间,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来也许他能变成一棵参天大树。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实验。

a.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特别提醒:

1)实验时,要胆大心细,注意安全。

2)实验开始,要先放好实验装置,再点燃酒精灯。

3)实验结束后,要先撤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将大烧杯连同内部装置一起取下。

4)使用酒精灯不能近距离围观。

b.录象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

c.学生分组实验:

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

2)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

d.各组派代表公布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相应的结果填入表格内。

实验材料暗处理照射时间结果:

天竺葵暗处理4小时:

天竺葵不处理4小时:

银边吊兰暗处理4小时:

银边吊兰不处理4小时:

e.不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

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3)天竺葵和银边吊蓝的绿色部分均能变蓝,银边吊兰的白边部分没有变蓝.说明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绿色部分(即含叶绿体部分)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

(三)小结

1.描述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2.对于本实验步骤的设计你还有哪些建议?

3.教师引领学生再一次审视实验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从十个字中体会光合

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4.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概念。

五、趣味分析题

1.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1)选一盆银边天竺葵, 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不透光的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 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 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A、B、C三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

2)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 经热水浴脱色。

3)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4)将漂洗过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 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某溶液是____________。

(2)在A、B、C三个圆片中,变蓝的是_________,不变蓝的是_____。

(3)为了证明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A、B、C中的哪两项?

光合作用需要光:_________,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______。

(4)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的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_______。

(5)A叶圆片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2.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 然后再测量植物对每种光的

吸收值,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下光合作用效果好?原因是什么?

(3)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变为_________。

(4)根据统计表分析,大棚生产时,为了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采用了人造太阳光具,应选择含________和_______较强的光具。

3.进一步探究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

么影响呢?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联想:韭菜是绿色的,为什么韭黄是黄的?马铃薯块放在光下颜色会变吗?

六、教学体会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讨论、完善实验计划直至最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是由过去的“台前”走到现在的“幕后”,做一个“导演”,安排好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观众变为实际参与者。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还关注起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导的原则。

2.在教师宏观调控下,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

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转变了满堂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光合作用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5章绿色开花动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 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说起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接受科学素质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容的组

光合作用过程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此部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的一小节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对比及联系。首先教材通过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写出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进而引起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式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观察光合作用过程。根据需光与不需光分为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且分别根据物质的来源及去路重点介绍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教材中通过还原氢与ATP将光反应与暗反应链接起来,而且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了解更清楚的将反应过程呈现出来。这一小节的内容虽然很少,但是在本节乃至整个高中阶段都是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学生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材内容衔接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节第一部分介绍光能的色素实验及叶绿体结构的之后,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再通过光合作用的原理及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进而引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的内容安排也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体现了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论证,解决问题才可以有新的进步。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生物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这节的内容还是比较困难的、之前的学习也没有更深层次的去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都比较费劲。但是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而且学习本节之前也学习了细胞的呼吸。所以,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利用板书和现代媒体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讲解分析、图示步骤,能描述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2.通过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学习,能理解掌握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对比与联系。 3.通过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学习,能掌握其中的物质与能量的代谢。

第六年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条件。(※)2.记住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养成爱护植被的意识。(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请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该实验最终证明了哪两个问题?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观察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放在光下后,会发现金鱼藻的周 围有气泡往上冒,气泡中的气体是什 么? (2)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 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仔细观看《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海尔蒙特只用纯净的水浇灌小树苗,5年后重量增加 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说 明了什么问题? 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装置在光源下照 射一段时间后,采集相内二氧化碳浓度会, 说明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四)光合作用的应用:观察两幅图,回答: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总结出了哪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达标检测] ()1.用盛水的烧杯装一些活的金鱼藻,放在暗室里一个月后,这些金鱼藻将A.正常生活 B.生长得很好 C.休眠 D.全部死亡 ()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 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片内的淀粉储存到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淀粉B有机物C二氧化碳和氧气D有机物和氧气 ()4、鱼缸中的金鱼藻的表面在阳光下会放出气泡,气泡中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空气 ()5、养鱼爱好者喜欢将一些新鲜的水草放在鱼缸里,其作用是 A增加鱼缸里的养料 B增加鱼缸里的氧气 C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 D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各种材料用具;提早栽培好天竺葵;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课前培训实验小组长;对学生进行实验中的安全教育。 学生准备在老师组织下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照射几小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老师指导下按小组分别进行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后照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把目光聚焦大屏幕,把你看到的数据大声地读出来。准备好了吗?(大屏幕上依次出现5,50,500,5000,5000亿) 这5000亿不是人民币,也不是美元,但是它比美元、人民币都更有价值。它是什么呢?那就是每一年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约为5000亿吨。这5000亿吨有机物是什么?据前面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设计意图用数字5000亿引入课题,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一、合作探究 (一)提出问题 ①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 ②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二)作出假设 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进行假设。对于探究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对于探究②学生因为对有机物认识不够,作出假设遇到了困难。所以我引导学生复习了有机物的种类,然后联系生活,做出假设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三)制订计划 关键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设置对照。二是控制变量。一方面将实验原则和备选的实验用具提示在实验单上;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淀粉?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吗?→不行→为什么?→叶绿体色素的颜色会干扰碘与淀粉显示的蓝色→怎么办?→去除叶绿素→怎样脱去叶绿素?→溶解于酒精→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能加快叶片脱色的速度?→加热(由于碘分子难以进入叶的活细胞用煮沸的酒精可以杀死叶片细胞,促进碘分子进入脱色叶片)能将叶片放在酒精中直接加热吗?→不能,不安全→怎么办?→隔水加热→要脱色到什么程度?→待叶片黄白色时(酒精变绿) 2.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寻找实验中的变量。 3.引导学生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重点分析如何遮光更合理。 方案一用黑纸片遮盖了两株天竺葵中两片不同的绿叶。 方案二用较大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的一片叶片,形成同一株植物遮光叶片与见光叶片的对照。 方案三用相对小的黑纸片遮盖了一株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形成同一株植物同一片叶片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的对照。实验还需要进行黑暗处理,但是学生在此很难想到这一点。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并不做过多提示,而是先放下这一步。接着往后讨论展示的方案。 4.学习小组对照课本,归纳整理实验方法和流程黑暗处理→选叶遮光→阳光下照射→摘下遮光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漂洗→观察叶色。 设计意图对这些问题,想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方案,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步形成实验方案。 (四)实施计划 根据前面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为了保证实验在一内做完,黑暗处理和遮光照射由老师在课前完成,学生继续完成脱色及检验。为了缩短酒精脱色的时间,提前准备热水供学生隔水加热时使用。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酒精加热的安全,老师准备湿毛巾,并将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标注在课件上和试验单上。同时老师加强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规范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 (五)得出结论 引导各组,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将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对于实验不成功,却依然能如实记录结果,认真分析误差的小组,老师大力表扬他们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练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练习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要求及练习 【第2课时】 (一)知识点要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B)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 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原料条件产物 2.植物的呼吸作用(B) (1)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 (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着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 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题(八年级)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依次是 A.氧和有机物、光能和叶绿体、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光能和叶绿体、氧和有机物 C.光能和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D.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氧和有机物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黑纸对叶片进行遮光,经处理过的叶片遇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3.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5.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6.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运

走、耗尽。 (2)此实验将和作为一组对照,来探究光合作用进行是否需要 (3)把经过照光处理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后,滴上一滴碘液,叶片将变色。 7.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B 6. (1)淀粉(2)照光、遮光,光(3)蓝 7. 答案:(1)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2)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至少答出2条) (3)光合作用的原料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 2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教案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学习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4、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导管的作用是运输__;筛管的作用是运输______。(书P64) 2、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书P52) 3、淀粉的特性是遇碘会变成_________色。 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课本P116--118) 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________,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 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___________ 中合成_________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合作探究】(参考课本P116--117实验) 研学问题一: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1.? 2._______________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 作出假设: 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_______________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方法步骤: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_________处一昼夜。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__________起来。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光去片:移到太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____的小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洗:用________________漂洗叶片。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学教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案 一、回归教材 (一)必修1 P52—P58、P72—74,选修P26—P37,完成下列问题: (1)提取色素的原理:。(2)分离色素的原理:。(3)方法步骤:→→→→。(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取材要求; 加SiO2和CaCO3的目的依次是; 研磨要迅速、充分,滤液收集后需将试管口塞紧的原因是; 滤纸条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画滤液细线要求; 分离色素时,应注意。4.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及意义:(1)总反应式① ②(生成葡萄糖)(2)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3)意义:。5.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掌握) 部位: 条件: 物质变化 (1)光反应 能量变化 部位: 条件: (2)暗反应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6.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完成表格和相关曲线图)

(1)植物的遗传特性:如在高温、光照强烈、干旱、低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 光合作用的强度 光照强度 (3)二氧化碳的供应光合作用的强度 二氧化碳的含量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光合作用的强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 (5)水分光合作用的强度 水分的含量 (6)其它因素(如温度、土壤的PH) 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度 7.生物固氮 (1)生物固氮的概念: 。

生物固氮过程简介(反应式)。 (4)生物固氮的意义 ①维持自然界的氮循环:氮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和返回大气的途径? a.根瘤菌拌种 b.作绿肥 c.基因工程将固氮基因导入农作物 8.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①概念:。 ②实质:。 ③意义:。 (2)有氧呼吸 ①概念:。 ②反应式:。 (3 ①概念:。 ②反应式:。 第一阶段 ③过程 第二阶段 (二)思考题: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能力。 初步领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的愿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的有意渗透,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倡导学生热爱保护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说出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光合作用的发现图片资料,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植物吗?为什么喜欢呢? 生答一般能说出植物可以清新空气、给人类提供食物、防风固沙等。 (当学生说到植物能清新空气时,师提示植物之所以能清新空气,除了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能释放氧气。 当学生说到提供食物时,告诉学生食物给我们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而有机物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 师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将因为没有氧气和食物而死亡。可以说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没有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存在。但是植物在地球上默默地进行光合作用已经由三十多亿年了,而人类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只有几百年时间,那么是谁第一个发现光合作用的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想 师就让老师带领你们穿越时空隧道,看一看是谁发现光合作用第一人呢?(创设穿越时空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17世纪,科学家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基地,这是一个简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练习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要求及练习 【第2课时】 (一)知识点要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B)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 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 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植物的呼吸作用(B) (1)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 (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

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 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2)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减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在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常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延长种子、果实和蔬菜的贮藏时间。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 (5)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提高大棚中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①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②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③适当降低夜间的温度 (6)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解释某些地区水果甜度高的原因: ①光照强度大 ②昼夜温差大 (7)运用呼吸作用的原理保存种子、水果、蔬菜的方法: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氧气含量 (二)练习 1.下列植物不含有叶绿素的是() A. 青椒 B. 黄瓜 C. 韭黄 D. 蒜苗 2.将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加养料 B. 增加氧气 C. 保持水清洁 D. 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3.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组生物是() A.地钱和蘑菇 B. 松树和柳树 C. 草履虫和酵母菌 D. 细菌和各种昆虫 4.生产上常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B.增加氧气的浓度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D.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5.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把盆栽天竺葵在实验前一昼夜置于暗处目的是( )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 4.说出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复习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难点: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突破: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利用典型题例,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七年级上册课本、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案的材料等。教法和学法 1.梳理知识法、构建知识网络、讨论法、探究法等。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 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三副图片一道美食醋溜藕片、一份莲藕和荷叶。 师: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美食醋溜藕片,原料是什么?莲藕中的有机物来自哪里? 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其他同学写到学案的相应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从而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多媒体出示考点扫描 学生对照考点扫描,通过阅读课本相关知识梳理考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 三. 生展示交流,师补充完善 师引导生总结出检验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方法步骤: 1.黑暗处理一昼夜; 2.设置对照实验,照光若干小时; 3.摘叶,酒精脱色; 4.清水漂洗; 5.滴加碘液; 6.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四.师再次引导生回到光合作用表达式,让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通过分析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构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加深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理顺光合作用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索的技能、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现象,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要点回扣(学生预习并完成下列提纲) 1 叶绿体结构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和色素主要分布在,酶主要分布在。 2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__ ②条件:光、色素、酶; ③过程:水的光解:2H 2 O→4__ +____(为暗反应供[H]) 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为暗反应供能) ④能量变化:_______能→_________能 (2)暗反应阶段: ①部位:________ ②条件:多种_______ ⑨过程:C0 2的________:C0 2 +_______→2______ C 3的 ________:2C 3 →________+_________([H]做还原剂,消耗________)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利用学生的乐于动手实验的特点,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中获得探究实验设计的经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能力方面:会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方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知识。 三、教学重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 2、设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四、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2、探究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经过暗处理和光照以后的叶子、酒精灯、大小烧杯、三角架及石棉网、培养皿、碘液 七、课件设计思路: 利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为主线贯穿始终。 八、教学过程: (一)运用生活事例,引出学习课题 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大家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所展示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台头二中:张鹏然 一.教学目标: 1.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感悟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调动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理解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淀粉)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三. 教学策略 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实验,画实验。学生也不能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1. 课前准备 (1)给学生留下思考题:在这个实验中,你要弄清楚哪些问题?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利用各种渠道如书籍、网站等寻找答案。 (2)将班级分成小组,每小组四个人。各实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将实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建议、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植物,如天竺葵、蚕豆、银边天竺葵、秋海棠、锦葵等。 (4)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找出实验指导中的疑难。

实验之前,各小组进行交流。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进行实验之前,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3、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示注意酒精灯的安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通过今天的实验,你就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1、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 2、做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先请同学们展示他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前期准备材料:经过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的绿色植物叶片。 继续下面的实验步骤。 学生取来自己准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解决下面的疑难问题。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选做实验用的植物进行暗处理? ②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③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④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随着实验的进行,再依次解决如下问题: ⑤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区别吗? ⑥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⑦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2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