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作者:陈希天[教育部高职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概念

教育评估(评价)是教育科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教育评估研究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评价研究)之一。近五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评估(评价)的理论研究与评估实践活动发展很快,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专业领域,在许多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中作为国家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政策工具,在保证与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教育评估(评价)还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不尽相同,目前还有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在概念的使用上,有人主张用“评价”(评定价值),有人则主张用“评估”,有人认为评估和评价是近义词,把对比较简单的对象的价值判断直接称为评价,如学校内部的教学评价;而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就称为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步较晚,1984年,我国正式参加于1961年成立的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委员会》(简称IE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著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点支持,办得不好的学校要整顿以至停办。” 1985年11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正式起步。到1990年10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标志着高等教育评估开始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我国广大学者和高教界的领导、专家对教育评估(评价)的本质己经基本取得共识,即教育评估的本质是价值判断。具体地说,教育评估的本质是对教育价值实现程度的判断。什么是教育价值?教育工劳动者、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其成效大小关系国家的兴衰和持续发展,关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关系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满足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代表公众利益的国家的需要,这育工作效果实现教育价值的程度,也可以说是对其满足社会、国家和学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就是价值判断。由此可见,是否满足社会、国家、学生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大小,是判断教育效果的根本标准,也可以说是价值标准。

高等教育评估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专业领域,和传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检查、教育评比以及教育测量学所研究的教育测量等活动和概念不同,(略)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可以给出高等教育评估概念的定义:高等教育评估是以高等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判断其教育效果价值的过程。

高等教育评估是以一定的目标和标准为准绳的判断过程。但是,目标总是抽象的,笼统的,直接用以评估,难以得到实际、具体和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系统,在此基础上,由目标向指标转化。

围绕目标(标准),经过分解并转化而成的指标的群体及各项指标权系数(权重)的集合(权集)称为指标体系。指标的权系数是其对达到目标(标准)影响程度的惊讶,表明了各指标同评估结果之间的确定关系。因此,指标体系的权集便成为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关系集。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对实现目标都有价值,权集则明确规定这些指标的价值有多大。各项还表示出各指标间的关系。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指标体系权集的影响。权系数的大小自然也反映了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程度,权系数大的指标必将受到大家的重视。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为指导、监督各个实施高等教育的组织改进教育服务和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工具。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是一套具体的,行为化、操作化的,标明等级的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标准。从学校的微观管理来看,一套指标体系就是一套具体的管理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又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为改进学校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线索。一方面,我们可以对照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所积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资料,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另一方面还要依据指标体系,制订规划或计划,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特别是注意抓住关键与薄弱环节,有步

骤地加以改进。

建立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评估的核心问题。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就无法进行评估工作,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则依据指标体系开展的评估工作必然会因“先天不足”而走向误区,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做好评估工作,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可信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组成指标体系的各类指标的构成方式称为指标体系结构,包括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形式结构分为一级指标(直线)结构和多级指标(树状)结构,多级结构一般以包括三级指标为宜。

内容结构可分为目标(绩效、成果)指标、过程(状态)指标和条件(资源)指标。三者不可偏废,应该相互结合,其结合点是绩效(目标)评估。估对零水工与质量本质特征的指标,现。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实际上主要是对学校的教育服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评估,目标绩效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较好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因而,过程指标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条件)指标是反映实现目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借用社会资源在内)的指标,是办好学校必不可少的因素。由于过程和条件都受目标(绩效、成果)制约并为其服务,所以,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以绩效(目标、成果)评估为主体的,以过程和条件评估为基础的,相互结合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才能为实现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前提条件,也才能对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产生更大的效应。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实施组织

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对象本质和特征的集中反映,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作为评估对象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组织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和理解《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依据法律规定,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大典》的编制不仅可以作为劳动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且对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开展与相互衔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典》对职业、职业分类两个基本概念给出了明确的阐述:酬为目的: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揭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4.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职业分头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大典》把我国的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职业发展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各种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加快了国家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的步伐,截至2003年底,国家已颁布职业标准近200种。国家职业标准一般实行五(四)级制,分等级对职业的活动领域、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水平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在结构、模式和内容方面对职业标准进行了改革,更加适应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就业工作的需要。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将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上,应该以国家职业分类为主导,以职

业标准作为学校的技能训练标准,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还要看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面对我国的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实际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应针对更多的职业岗位开设一些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利于学生在就业环境比较严峻时,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的流动加快,一个人一生接受一次教育、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所以,也要适当注意兼顾学生终生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1)职业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它的职业针对性(就业性)。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和传统的学术型高等本科教育比较如表1表示。

(2)大众性

精英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的学问”。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外延拓展,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或高技术领域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造就专家、经理人才,因而是大众性高等教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知识经济的临近,由于企业知识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所有社区学院、短期大学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企业的“高级蓝领工人”或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从我国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就业的大众(平民)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表1 高等职业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本科教育比较

(3)产业性

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产业性特点。而高等职业教育比起高等本科教育,由于其担负着对学生和社会的职业培训任务而使其产业性更强。目前,高教界对产出什么和顾客是谁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可将这两种不同看法分别概括为“产品观”与“服务观”。产品观的顾客概念指的是社会用人单位,服务观认为顾客是学生。应该看到,学生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比高中阶段毕业更好,收入更高的工作,他们对服务的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或者说是人力资本的增值过程,学生的顾客即作为学校的顾客的顾客或最终顾客仍是社会用人单位。产品观的内部顾客首先是学生,只有学生满意率高和学习质量高,才能保证教育产品的高质量。所以产品观与服务观的差别是表面的,就其实质来说却是统一的。我们也可以说,高等学校教育产出是人才产品与教育服务的整合。

(4)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社会性是不言而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大众性、产业性决定了它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校园内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或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来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必须向社会开放。依托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和职业工作环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服务求支持,与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健全产学合作教育机制,发挥地方行业企业在办学全过程中的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的主要是地方的企业,学校还要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对社会做贡献又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使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应该是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的职前教育和非全日制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防止与克服单纯追求学历的学历主义倾向。

2.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织——高职高专院校和专业

高职高专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分专业进行的。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结构的基本单元。从多学科视角理解专业,对建立和理解评估指标体系是有益的。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人类的职业分为两类:一般职业和专业(专门的职业,也称专业性职业)。专业性职业是全部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对专业性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从教育学的视角看,专业是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是按照职业岗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开发设计的,不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活动范围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课程来满足。课程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教育内容、目标(标准)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计划和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都不能按学科设置,而要以职业技能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落实、实用、实践、实干、实训、实效”的原则设置。即要根据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群)职业活动范围的实际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把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上。

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看,专业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制约。这里所说的市场主要指人才(就业)市场,也包括学生来源市场。只有那些毕业生在现实与未来具有有效需求(有目标市场)的专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高职专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培训服务性产业,必须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把顾客要求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输入,通过培养过程的实现使自己输出的产品为顾客所满意(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工作称职),必须不断强化专业建设与改革,精心培育自己的专业品牌,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看,专业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单元。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包括对院校的质量管理和对专业的质量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是院校教育质量的基础,院校所设各专业教育质量的总合就是院校的教育质量。因此,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际上是对学校所设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评估。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评估都包括对院校的评估和对专业的评估两种。

从学校管理的视角看,专业既是学校培养人才和学生学习的专门领域,也是一个由人员和设施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组织和实体。在我国近些年开展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许多高院校都成立了由试点专业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组成,并实行组长(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小组,这个工作组既是学校组织(学校都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一个下属单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其职责是高质量地完成本专业试点工作和人才培养任务。在学校的组织体系中,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按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组织起来的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的教学组织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是对高等教育满足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学生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而这个满足需要的程度正是质量概念的基本内涵。所以,作为评估本质的价值判断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教育评估实质上是对教育质量的评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评估。于是,对质量的概念、影响质量的要素、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和规律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在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正确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作用。

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集中52个国家100多位质量管理专家学者经过10年的研究,于1987年正式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或称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共6项,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8年12月发布了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的GBffl0300质量管理系列国家标准)。此标准先后于1994年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我国也及时发布国家标准等同采用修订后的国际标准。2000年12月15日,ISO发布了被称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总计4个核心标准中的3个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Zth)(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gthe: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另一个核心标准是后来发布的ISO90ll:2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与上述国际标准等同的三个2000版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ryl900(k--2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ryl991—2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I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2000版ISO9000族标准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及时反映和充分体现了被广泛接受的质量管理实践的科学成果与思想,可以引导组织推进和深化全面质量管理,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管理思想的精华。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与内容和以前发布的国际标准相比较,能更好地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内容通俗易懂,尽量用非技术语言说明专业概念,易于理解和实施。标准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在总结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也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达到改进总体业绩的目的。

标准的广泛通用性及其所体现的质量管理最通用、最基本的一般规律,使我们认识到,标准对高等职业教育这个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服务性产业的适用性是毋庸质疑的。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我们应该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组织独

立的管理职能;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改进的可能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实践中,我们必须实行如下一系列转变:从把“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内容,向把“质量”提升为组织的独立职能和自最高管理者到学校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转变;从满足国家、学术发展需要,向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国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转变;从满足既定标准为中心管理质量,向追求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质量转变;从输入质量和输出质量为主,向以活动过程的改进和质量形成为主转变;从官方、权威检查到引导、激励、帮助组织成员自觉为履行质量管理职能实现职责而努力:从自我说明质量向用事实展示质量转变;从行政性的教学检查向建立健全专业性的评估制度,并使其成为组织学习的主要工具转变;从建立一般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向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转变。

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借鉴ISO9000族标准及其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教育规律建立质量保证(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使教育消费者(政府、社会、家庭和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培养质量感到确有保证而建立的。由于“只有内部保证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所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由内部保证和外部保证两部分构成,二者联袂履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功能。内部保证包括高校建立并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教学评估和学校教育工作整体的自我评估活动;而外部保证则是在高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由校外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专家组织或中介机构)对高校教育质量所进行的评估活动。

2.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育质量形成的要素和过程

ISO9000族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由于对过程的各要素进行了管理和控制,可以获得改进的和可预测的结果,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应用时,还要从增值的角度来考虑过程,即一个产品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过程出发,我们认为,一个专业的一个生产周期教育产品实现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要素(过程)之间是一个链式联接关系(过程网络),由于这一周期是从人才市场顾客要求调研开始,到毕业生在人才市场选择顾客就业,并通过市场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和顾客要求结束,通过对顾客反馈信息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顾客对产品新的要求,把这些要求作为输入,进行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优化设计,开始进入了下一周期(年级)的人才培养过程,即链的首尾相接形成为环,并且是一个周期接一个周期的循环。所以我们将其称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的质量环。其主要内容和程序如图所示。

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环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们提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形式结构为6项一级指标(另有一个附加指标)、15项二级指标、36个主要观测点构成的树状结构。

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机制(第1项一级指标,表述为“1.办学指导思想”)、资源(或称条件,第2、3项一级指标,分别表述为“2.教师队伍建设、3.教学条件与利用”)、过程(教育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过程,分别表述为“4.教学建设与改革、5.教学管理”)、效果(表述为“6.教学效果”)4个方面。

(1)教育效果指标(输出产品质量)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固有特性的实现状况,可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状态作出判断;二是质量管理要求的实现状态,即最终顾客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和生源市场顾客(新生)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可将毕业生就业率、工作称职率和录取新生报到率作出判断依据。所以,该项一级指标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6.1 知识能力素质”和“6.2 就业与社会声誉”。

(2)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机制指标

在某种意义上说,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机制也是教育资源,而且是极为宝贵的资源。由于这两个指标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指标体系把它们作为和资源、过程、效果并列的一大方面单独列出,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即:“ 1.l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和“ 1.2产学研结合”。

(3)教育资源指标

一是人力资源指标(这里主要指教师队伍指标)。教育质量依赖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由于教育服务对象的主体性,必须把学生摆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关注的核心地位,他们是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对人才培养质量进步承担着特殊的责任。教师是教育服务的主体、教学的主导力量、教育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教育质量的主要创造者,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责任意识强、教育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会有可能实现。鉴于此,指标体系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一级指标的地位,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即“ 2.l结构”和“2.2质量与建设”。

二是物力财力资源指标(指标体系表述为“3.教学条件与利用”)。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即:3.l 教学基础设施——主要指校园土地、建筑物、教学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教学仪器设备。3.2实践教学条件一一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能力训练的具有职业氛围的软硬环境,因为它在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作用突出,所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单独列出。3.3教学经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必不可少的资金投入,用以保证教育培训和质量管理活动的开支。

(4)教育产品实现过程(指标体系表述为“4.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是专业与培养计划设计(指标体系表述为“4.专业”)。即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社会要求作为输入转化为产品要求,并界定产品品种(专业)、特性(培养目标规格,包含质和量两方面),以及作为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设计与审定。这是教育活动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设计质量有缺陷,按照设计实施的后续过程和产品必然也是有缺陷的。

二是培养计划实施。这是一个历时最长的过程网络。指标体系设3个2级指标,分别是:4.2课程教学——以知识、智能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服务实施;4.3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职业技能和能力训练、职业资格鉴定实施;4.4职业素质教育——公民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培养实施。

(5)质量管理过程(即对产品实现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步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指标体系表述为“6.教学管理”)

包括两个二级指标。一是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指标体系表述为“ 6.l管理队伍”;二是质量管理实施,指标体系表述为“ 6.2质量控制”。至于就业服务与指导,即通过就业市场调研选择建立并逐步扩大目标市场和就业信息网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指标体系未单独列出,包含在“6.l管理队伍”中,权重系数为0.5。

(6)附加指标(特色或创新项目)

对合格学校不作要求,但对优秀学校,特色又是必备的特控指标。

四、评估指标内涵的把握

准确把握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是做好评估工作的首要环节。作为评估工作直接依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对各项指标的内涵和等级标准作了明确的揭示,这里仅就评估实际工作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一些说明。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世纪国家教育方针中,对“办学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高职高专院校,怎样办好这样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深层次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办学治校、改革建设管理等发展过程中的指引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的系统化(或一系列)的带有根本性的指导原则。这些根本指导原则,经过长时间办学实践的经验积累、持续创新和深入研究,可以提升为独特的办学理念。

办学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也不是书面文章,而是一种客观存在,体现在办学行为和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考察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不仅要看这项一级指标下的两个二级指标,还要看其他二级指标,并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

办学指导思想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道路、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效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和对社会贡献率(表现为毕业生就业率及其工作称职率)的提高、办学特色和学校或专业品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办学行为中得到落实的先进的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理念),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会指引学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形成特色,不断超越,以卓越的办学业绩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对办学指导思想必须给予特殊重视。

《方案》对这项一级指标设计了“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和“产学研结合”两个二级指标。

(1)学校的定位与办学思路

一是看学校定位。要观察学校及其全体师生员工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在办学行为和各项教学活动中是否体现了就业导向这一定位,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是就业能力本位还是学科本位或升学本位甚至是学校升格本位,是否突出了校内外职业能力训练与考核(含职业资格鉴定),是否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超常规发展,前提是找准正确方向,科学定位……教育的高水平应该而且可以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上,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能办成一流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人才,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要把‘专升本’作为主要目标”。

二是看学校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及其实施状态是研究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要看有没有规划,规划对学校定位的表述,办学目标的确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各项措施的安排是否全面实际,更重要的是每年的工作计划是否和规划相衔接,每年的工作总结所反映的计划(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所体现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有没有偏离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的办学宗旨。

三是看“教育思想观念”。要看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发挥教育思想改革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先导作用,是否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教育思想学习研究活动;要看学习研究效果,即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是否树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要从多方面的实际工作中研究高职教育思想在指导教学、管理、服务行为(活动)方面的表现和效果,或全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要求;要看学校有没有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的研究人员,是否有研究成果。

四是看教学中心地位。高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创造者和责任人。研究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一要看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是怎样承担起来的,是否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和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学工作:二看学校能否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在出现矛盾时到底是谁服从谁;三看教学经费支出在学校各方面工作支出中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四看非教学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是否主动为教学育人服务;五看教师在学校教职工群体中的地位,学校各项政策是否向教学、教师倾斜,同时看教师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对教师的考核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六看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各部门、教职工、校园环境、教学生活设施、各项工作是否为学生学习成长成才服务,育人工作是否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职责,关注学生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

(2)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基本道路。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学校与企业以产学研为纽带合作培养人才,努力使更多的社会用人单位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订单教育的预订者,甚至发展成为和学校相辅相成的办学主体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对于这个重要指标,一要看学校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对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程度;二要看学校和各专业都与哪些企业、行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是否有组织、有协议、有工作计划,双方的主动性如何,合作到什么程度;三要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进展状态和成果:学校为企业做了些什么,教师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职工培训的情况和效果,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训练的情况和效果;企业及其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从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专业开发与培养目标设计,到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接受学校毕业生或实行订单教育)、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状态和效果;四要看有多少专业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机制,尤其是企业的需求动力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包括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科研培训需求、开展“订单教育”需求和其他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

两个二级指标为“结构”与“质量与发展”,综合起来就是考察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兼职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两支队伍的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满意率)和发展态势(建设规划、机制与政策、教学梯队)。《方案》对内涵和标准规定得很清楚,在《指南》中根据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要求的具体掌握做了补充说明。评估工作还要注意根据《指献附件1《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第二条规定的标准(“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人数应与专业设置、在校学生人数相适应。”、“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2人;每门主要专业技能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对学校实际的师资队伍状况进行复核。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学校,按照文件规定,“视为不合格学校”。

3.教学条件与利用

本项一级指标主要是考察学校的硬件条件及其使用效益。把《方案》和《指南》结合起来很容易把握所属二级指标以及观测点的内涵和标准。评估时,再注意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图书资料是否达到《指南》附件中所引用的有关规定要求。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学校,文件规定“视为不合格学校”。

4.教学建设与改革

本项一级指标包含“专业”、“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素质教育”4个二级指标。如果说第一项一级指标是考察学校投入的智力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和开拓扩大人才市场,第二项一级指标是考察学校人力资源状况,第三项一级指标是考察学校财力、物力资源及其利用的话,本项一级指标则主要考察利用资源进行的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生产过程。

评估本项一级指标,在对各项二级指标及其观测点分别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建议按照评估原则中“三个符合度”的要求,对前两个“符合度”——学校设置的专业和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是否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实际状态是否符合(有可能达到)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结合前三项一级指标资源配置与使用情况,做出综合判断。

5.教学管理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管理中,最核心的管理就是教育质量管理,其关注的焦点是保证与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增进顾客满意。因此,建议在根据《方案》的二级指标及观测点考察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对“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1)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当前可包括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质量管理原则建立目标管理(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管理(教学、学生、招生、就业服务)体系、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体系、督导评估体系、信息反馈调控体系、政策激励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而且体现在文件中,有工作记录。

(2)由于毕业生就业率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龙头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在许多院校,它已经不只是一项工作、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的任务,还是人才培养活动和形成质量的组成要素。社会人才市场信息采集、选择建立和不断扩大目标市场(就业渠道网络)、学生全学程的生涯管理指导、就业观念教育、就业择业咨询、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学校提供质量信息和新的人才需求信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等,都是就业服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学校如果既通过人才培养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又通过开拓扩大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再指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三者结合起来就可以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6.教学效果

这项一级指标实质上是考察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两项二级指标中“知识能力素质”是从学生的发展进步(价值增值)和符合顾客对产品固有特性要求来分析判断人才质量,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有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社会声誉”则是从社会对学生的选择和评价来判断质量。后者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否适应社会需要的事实表现,也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除按《方案》逐项指标考察外,还要对照三个“符合度”中的第三个“符合度”即学校毕业生是否符合(达到)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7.特色或创新项目

对“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确认,建议把握四点:()独特性;(2)有效性(表现为效率高、效益好);(3)可借鉴性;(4)认同性。评估中可结合对“三个符合度”的分析判断来进行。

五、有关问题的说明

1.指标体系的权集问题

对指标权系数确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由于它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凝结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确定工作又比较繁杂,因而需要通过评估实践检验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课题组经过研究认为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暂不确定权系数,只对观测点(三级指标)在其所在的二级指标内给出权系数。

在列入指标体系的指标都应作为评价依据的前提下,根据指标在实现教育效果中的作用和评估中收集证据工作和可测性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指标体系将15个二级指标分为8个重要指标和7个一般指标。一般指标中除对成果影响作用相对较小一些的指标以外,也包括与重要指标具有相容性的指标,还包括在形成成果中的作用很大,但由于其难测性或证据难以收集的实际情况(例如第一项二级指标)而难以作出准确判断的指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力求评价公正客观,绝不说明这个指标“不重要”。

本指标体系对一、二级指标权系数的处理办法是将二级指标分成上述两类,并将两类指标评估结果等级的不同组合作为确定学校人才培养工评估结论等级的标准。课题组认为,这种处理办法比起建立完整的权集,最后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出量值的办法简易可行,可以避免走向用最后分值比高低的误区。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同专家组成人员对判断标准的掌握总会有某些差别,数字的精确性可能并不反映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合格标准是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指标体系把合格标准放在基础地位,并且某些指标观测点等级标准的内容要求在不同等级之间并不一一对应。所以,对任何一所未通过合格评估的学校的评估,在按指标观测学校的实际情况时,都要先对照合格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只有在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判断其是否达到良好或优秀标准。

2.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评估指标体系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和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集体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经过对一所学校的试评进行一些修改后,教育部高教司决定用来作为在26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的试行方案。经过评估试点实践的检验,参加评估的专家和各校领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修订稿,教育部高教司又召开专门会议经过研究后定稿,供今年开展评估工作使用,以便通过更大范围的实践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使其向更科学的指标体系趋近,为今后搞好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大面积的评估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课题组全体成员热切地期待着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广大同仁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关于评估指标内涵把握问题,由于修改后的试行方案表述得很清楚,又有经评估试点实践修改后的《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和《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与之相配套,本文只是对一部分指标做些说明。由于个人水平所限,一些理解和看法的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敬请课题组的同仁和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同行不吝指教。(本文作者系长春工程学院研究员)

高中历史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民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课标要求 例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剂机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评价与影响2)引导和启发学生养成运用具体史实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意识与习惯 3)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分析进行人物分析,分析罗斯福能够当选的原因 2)运用讲述法、比较分析法分别讲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分析新政从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原因 3)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对新政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文明的含义与其多样性。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在“讲求实力、实效”、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改革创新才是一国保持独立自主地位、发展强盛的出路所在。 3)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教材分析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及影响意义 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回顾法、问题法、启发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比较法 五、教材教法分析 1、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例证。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第一部分为临危受命,我将该部分改为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工程重点 1、征地拆迁工作 本工程为市政工程,位于城区,占地范围比较大,受影响的房屋、街道比较多,征地拆迁工作量大、难度大,征拆工作如期进行是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的重点。 应对措施: 项目经理部设置征拆部配合发包人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协助区征拆实施单位开展征拆补偿谈判、收集和编制征拆补偿资料、核销征拆预付款等。 2、主线高架桥施工本工程工期控制的重点 主线桥梁左幅共22联,长2.203km,右幅共23联,匝道桥共15联,长2.311公里,匝道桥共15联,长1.137公里。本工程桥梁数量多,工序多,且设计跨度多样,跨度大,包含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等施工内容繁多,如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快施工进度,是本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旋挖钻成孔,冲击钻辅助桩基施工;承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明挖法开挖承台基坑;墩身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施工。上部结构现浇箱梁一般地段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跨越路口部位采用梁柱式支架结构,预留车辆通行口。桥梁工程量大,施工时分两个

区段进行施工,一次性投入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模板。开工后,投入足够的钻孔设备,加快桩基施工进度,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3、跨既有道路的砼连续箱梁施工 本工程位于既有城区,主线跨增槎路、跨潭村涌、跨石潭路、跨规划路、跨石槎路、跨棠新路,且地面交通比较繁忙,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道路交通影响比较大。 应对措施: 为保证各联之间施工互不干扰,各联箱梁施工按各自独立施工作业考虑。一般地段采用常规的封闭交通满堂支架施工,交通繁忙地段采用与既有道路平交道口设置横向门式钢管支墩,支墩上设置横梁,形成支撑平台,再在平台上搭设满堂支架。 4、跨石井河砼连续箱梁施工 跨石井河桥,上部结构左幅采用(40+58.442+40.3m),右幅采用(43+59.258+38.6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本桥为斜弯桥,受通航、防洪、地下管线以及规划道路制约,桥梁跨径组合极不规则,而且桥梁位于曲线段,因此桥梁施工采用悬臂施工难度极大。 应对措施: 下部结构采用插打钢管桩,搭设钢便桥、桩基钻孔平台,承台采用钢板桩围堰;上部结构采用水中段插打钢管桩并搭设临时支墩,架设贝雷梁支架,现浇上部结构的方法。 5、软土地基的路基工程施工 桥下道路施工地质条件较差,与既有公路的拼接处容易发生差异

最新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精品文档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8、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10、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 往的过程? 11、胃亡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 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1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8课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测试题

第18课 1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A 调节农业生产 B 调整工业生产 C 整顿财政金融 D 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纽约股票交易所”、“道琼斯的股票行情”,由此可以判断出是美国的财政金融状况得以好转。与此有关的是C。 2 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改革中指的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实行国有化 C 以工代赈 D 稳定农产品价格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失业现象,这比单纯“救济”要“英明”很多,故选C。 3 罗斯福说:“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新政中为应对危机“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的措施不包括() A 整顿银行业 B 颁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D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明显不对,符合题意。 4.到1940年,美国65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200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20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市政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96018

一、工程重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一)工程重点分析 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填方路段的路基填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如果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导致路面下沉,影响使用功能。 2、道路结构层厚度及压实度,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结构厚度及压实度如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可降低使用功能。 3、排水管道为无压管道,管道坡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导致排水不畅通,甚至倒流水。 4、管道沟槽施工,一般存在槽底超挖、沟槽坡度小等质量通病。槽底超挖可导致管道下沉、断裂影响使用功能;沟槽坡度小可产生塌方隐患。 5、管道接口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如果接口不严密,出现渗漏,不仅影响使用功能,甚至会引发重要环境事件。 6、构筑物是主体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砖砌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满足不了施工规范要求,可影响主体工程使用功能;砌筑砂浆及混凝土强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直接影响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7、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材料供应又和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如果材料供应滞后,会导致停工待料,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因为窝工、浪费人力资源,增加工程成本。 (二)工程重点的对应措施 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填、碾压,并经检测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道路结构层在大面积摊铺前,应进行首段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段的虚铺厚度,确定大面积施工的虚铺厚度,确保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道路结构层及路面,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碾压程序及碾压遍数。砂石

料基础及水稳混合料基层碾压,还应控制含水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应控制初压及终压温度。 3、排水管道敷设,必须用水准仪跟踪测量。管道基础、管底高程测量,要求每5m设一点,复测每10m设一点。经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机械开槽挖土,应安排人工配合清底。机械挖土接近槽底标高时,预留200mm~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施工中一旦槽底超挖,应撼砂处理;沟槽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开槽前,应计算出沟槽上口宽度,并用白灰画出开挖边线,机械应按边线开挖。 5、管道接口应安排专技工操作,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管道接口完工后,应经过水压试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6、构筑物施工,应由专业技工与力工合理搭配,混凝土及砌筑砂浆,材料配比均安重量比配比,砂石料及水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砌筑砂浆,一律采用搅拌机。 7、材料采购应货比三家,材料规格型号及材质应满足设计要求;材料进场时须有出厂合格证,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材料检查验收,最终报请工程监理验收。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场内,以免不合格材料误用在工程中。另外,在施工前应制定材料进场计划,在施工中,应随着施工进度的调整,及时调整材料供应计划,以免造成停工待料。 二、施工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 (一)施工难点分析 1、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较多,作业面分散,给现场安全、环境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另外本工程沟槽沿线长,又给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2、本工程与第三方交叉作业、施工场地重叠、并且存在立体交叉施工,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时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介绍了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最终帮助美国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并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AVxbx7Wygk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中国历史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进行探究学习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AVxbx7Wygk 五、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民意测验,评选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你知道是哪三位吗?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林肯率领美国人民消灭了黑人奴隶制,那富兰克林·罗斯福究竟为什么深受美国人民爱戴呢?引入本课内容。AVxbx7Wygk 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炉边谈话。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201 年第学期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层次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3、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理论,最不适宜做会计的是()类型人。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人类行为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方面。 A动机 B 活动目的 C 目的与动机的区别D目标选拔的标准 5、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D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6、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A交往关系大小B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C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D交往动机 7、领导者的任职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导岗位的德才要求,下列不属于才的方面的是()。 A政治思想作风品质B基本的知识素养C良好的人际关系D身体素质 8、考察领导干部的方法很多,()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产生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 A 情境模拟法 B 360度测评法 C 关键事件法 D 目标考核法 9、关于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中,()是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A从众行为倾向B社会标准化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助长作用 10、()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支配别人,自信而精力旺盛,有冒险精神”。 A社交型B传统型C企业型D艺术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及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 3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这两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及理论,被誉为。 三、判断题(请在各题中作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若错误则打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自然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 2、知觉的恒常性消失,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去确定性。() 3、对角色行为标准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采取不同的角色行为。() 4、能力和知识技能只有区别而不会有联系。() 5、气质是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在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必修二62罗斯福新政学案

必修二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学案知识扩展1、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882年0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1928年任纽约州州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八个、基地。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0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1941年12月0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08日开会,四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0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0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0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0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他获得广作为政治领袖,一般人都承认: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 尽管偶尔有混乱许多专家认为: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现

市政路桥工程特点 难点 关键点及措施

一、针对本工程特点、难点、关键点的认识及应对措施 本工程是路、桥、地下管线市政工程及临时施工便道,地址在台州东部新区启动区块聚洋大道、聚海大道、甲南大道、三山路区域七条道路六座桥。东西方向五条道路,南北方向两条道路;主干路二条(宽50m),次干路五条(宽度30m、36m)道路总长。路基材料采用石渣,路床(结构底0~80cm)范围内粒径不超过100毫米;路堤(结构底80~120cm)范围内粒径不超过150毫米;路堤(结构底>120cm)范围内粒径不超过500毫米,且不超过层厚的2/3。桥梁上部采用3*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桥台采用桩接盖梁轻型桥台,桥墩采用矩形盖梁柱式墩,φ1.2m钻孔灌注摩擦桩基础。搭板长6m,人行道采用花岗岩栏杆,桥头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桥面4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层+100mm厚C50混凝土桥面基层。人行道结构:3cm厚花岗岩+3cm厚水泥砂浆+10cm厚C30混凝土预制板。 (一)、本项目的特点分析和应对措施 本项目地处市区且工期要求比较紧,路、桥、地下管线施工周期、施工难易程度、顺序安排尤为重要,因此本工程施工的协调任务重,协助业主单位、总承包单位。做好施工调度工作,从而保障工程进度,是监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此监理机构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理顺施工顺序:先地下后地上;影响进度的关键工程先开工; ②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段,施工区域,实施流水作业; ③协助总承包单位作好各专业工程间的链接。要求总承包单位作好搭接网络计划,监理机构进行审核,促进计划完善。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保障进度计划实施。 ④监理机构积极配合隐患工程验收,确保及时进入下一道工序,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二)、本项目的难点分析和应对措施 1、本项目的道路地下未知因素比较多,施工时可能会遇到河塘、淤沟、淤坑,都要做清除、回填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排查不遗漏和处理得当是路基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 ①审核《清表专项施工方案》; ②清表前要求施工单位分段绘制需要清除、回填部位的标示图,清表后增

《管理心理学(Ⅰ)》第一次答案

完成日期:2020年06月16日12点0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起源上,管理心理学深深植根于()。 A.政治组织活动 B.科技组织活动 C.文教组织活动 D.生产组织活动 2.最早使用“管理心理学”这—术语的是()。 A.闵斯特伯格 B.莉莲·吉尔布雷斯 C.李维特 D.巴斯 3.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20世纪() A.20、30年代 B.40、50年代 C.初叶 D.50、60年代 4.“社会人”的观点主张员工的积极性取决于()。 A.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 B.机会均等的社会竞争 C.社会福利条件的改善 D.相互友好信任的人际关系 5.提出群体动力论的管理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弗鲁姆 C.勒温 D.赫茨伯格 6.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是()。 A.梅约的霍桑实验 B.莉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管理心理学》 C.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理论 D.雪恩的组织心理研究 7.飞行员飞行中突遇机械出现重大故障,其所处情绪状态是()。 A.绝望

B.激情 C.应激 D.应急 8. 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对人知觉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9.个人依据自己能力大小对达到具有重要价值的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称为()。 A.效价 B.期望值 C.激发力量 D.激励值 10.个人工作绩效带来的报酬()。 A.与满足无关 B.会直接导致满足 C.与满足成正比 D.不能直接导致满足 11.在激励理论中,波特和劳勒提出的是()。 A.需要层次理论 B.综合激励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 12.动机是由()产生的。 A.明确意识到的愿望 B.未明确意识到的意向 C.明确意识到的需要

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 A.持续时间比较长 B.波及很多国家 C.社会矛盾加剧 D.影响众多领域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实施新政 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 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有感-最新文档

《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有感 今年5月,我开设了一节对外教学研讨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为了让课堂四十 五分钟既充实饱满,又轻松生动;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饱含时 代气息,我在课前着实下了一些工夫。例如,重点考虑历史情境 的创设、相关史料的呈现、历史问题的预设等等,希望通过这些 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新政”,感悟“新政”。 一节课下来,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握、层次的厘清、内容的呈现、细节的关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正是老师们的这些建议,以及课后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引发了我更深入思考,深深 地体会到了这堂研讨课的不足和遗憾。 一、与其面面俱到,不妨以点带面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本课的重 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该重点,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法,希望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在史料中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 息,认识“新政”的措施,探究措施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探究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创新、探究意识。 二、既要能力提升,也要夯实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学开展的互动性、预设生成的引导性,最终也基本达成了让学生如“剥洋葱” 般层层领悟,难关个个迎刃而解的目标。课后,我与学生针对该 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几次谈话,发现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思维力度”,“有挑战性”。 但在知识掌握层面,学生却说“貌似懂了”,老师一深究,发现 概念模糊、内容漏缺、表达不科学不准确。显然,在多番史料、 问题“轰炸”之下,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确有锻炼与提 升,但基础知识却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为防止知识点的漏缺,我特意抽出自习课时间与学生共同整理成一张表格,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内容包括: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实施(包括①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② 特点,③实质),新政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制度)。 虽然通过表格的设置,我及时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但同时我也认真、深入地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首先,《罗斯福新政》这课,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我展示了 丰富的材料: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一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 中,接受了大量信息,却也出现了“笔记来不及,重点抓不住” 的困惑,因而老师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就尤为重要。其次,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首先就是“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并重,只有通过对基础的夯实,加深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而课堂中,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工序分析

根据所总结的工程特点和难点,我们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施工技术难点、质量控制难点以及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了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如下: 1道路工程质量控制难点分析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主要存在以下几项质量控制难点:①市政道路道路施工时,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很难完全阻断交通,人流穿梭也无法控制,加上如排污、自来水、煤气、有线电视、电信、电力等管道相互交叉,导致施工现场作业面过于狭窄,也使得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面临连续性差、量大、点多、零散等问题。②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多位于城市内部,费用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为了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进度要求较为严格,严禁出现工期落后的情况。工程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不可避免的要对原有施工计划进行修改,这也会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③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经常会出现不能确定电信、电力、煤气、给水、供热管线等位置的问题,此时若随意施工会导致管线的中断,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而且会对道路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困难。④市政道路污水排水、雨水等工程施工时,如果施工现场土质差、地下水位高,不得不进行深井或者井点降水,在地下水位下降到适宜高度后方可施工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2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强化工程施工测量控制2.1 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施工时一般采用复合导线的方式进行平面控制点布设。由于城市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高、地下管线铺设较为复杂、地上构造物和建筑物较为密集,在平面测量时要求确保测量精度,以防止市政道路配套管线出现擦边或碰头现象。在进行市政道路高层控制测量时,通常采用复合水准路线进行布设,一般可将水准点布设成临时性和永久性水准点两种,永久性水准通常布设在终点、线路起点以及需要进行长期观测的工程附近,此时要求水准点使用方便、牢固、标志明显,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计算,依据二级复核程序的要求对测量进行控制;测量结束后要对测点采取必要的保护,交由监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审查、签收。 2.2 加强原资料质量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所用材料样式较多,而当前市场同种材料的样式繁多,容易对采购员造成误导。为此,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市场的走向,及时获取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质量以及供货情况,尽可能选用社会信誉度高、资金雄厚、生产技术过硬的原材料生产厂家;所购买的机械设备、构配件、半成品、成品、原材料必须具备复试报告、出厂检验报告、质量合格书,并在外包装上标明原件存放点、经办签名、进场日期、数量、规格以及使用项目名称。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进行抽样检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无误后方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注重路基工程施工管理2.3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哪种选项不是韦伯的科层体制特征( D ) A.不讲人情 B.职位阶层 C.专职分工 D.传统的权力 2.某个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根据得到的信息是(一致性低,一惯性高,区别性低)你认为应归因于( B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D ) A.促进与阻碍性 B.积极与消极性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与社会性 4、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首先提出并倡导Y理论与反对X理论的是( B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马洛 5、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B ) A.激励 B.人际关系 C.团体结构 D.领导影响力 6、某职工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中,其信息特点是(一致性高,一惯性低,区别性高),你认为应归因于( A ) A.他人(领导) B.自己 C.环境 D.自己与环境 7、在《组织心理学》中,全面提出四种人性观与管理理论的学者是( A ). A.雪恩 B.麦格雷戈 C.梅奥 D.莱维特 8、下列哪种选项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围?( C ) A.工商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下心理学 9、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中,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中度控制情境?( C ) A.“好、明、强” B.“好、不明、强” C.“差、明、强” D.“差、不明、弱” 10、赫尔的行为模式中SHR代表(C )

A.反应势能 B.生物迫力 C.习惯强度 D.前提变量 11、在非确定条件下乐观的决策人作出决策时,将根据哪种准则?( A ) A.极大化最高准则 B.极大化最低准则 C.极小化最高准则 D.机会均等准则 12、效用曲线中哪一种是保守者的曲线?( A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A+C 13、意见正式沟通网络中,解决复杂问题以哪种沟通网络的效果最好?( D ) A.轮式 B.链式 C.Y式 D.全渠道式 14、决策类型与组织层次的关系中,对常见的、例行的、重复与定型的问题进行决策,较多表现在哪层次管理人员的身上?( A ) A.基层 B.中层 C.上层 D.最高层 15、官僚模型是谁提出的组织理论?( B ) A.斯科特 B.韦伯 C.霍曼斯 D.利科特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 美国学者罗宾斯将团体分为工作团体与工作团队.前者只是信息资源共享、协调性差、个人责任、随机的机能,团体绩效小于或等于个体绩效的总和;团体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的总和;两者的区别:目标不同、协调配合不同、责任不同、技能不同。前者如同田径队;后者如同足球队。 2、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主要指企业内环境因素中的个体、团体、组织与领导系统。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发展简史、人性观与管理理论);个体行为(社会认知、个性差异、激励、态度与心理保健等);团体行为(团体概述、凝聚力士气与效率、信息管理、人际关系、团体决策、竞争合作与冲突);组织行为(组织概述、组织理论、组织改革、组织发展);领导行为(领导概述、素质结构影响力、领导理论研究、领导选拔与测评等)。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特点? 古典管理理论即指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全面管理、韦伯的官僚模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采取传统的管理职能、外部激励和专制集权的领导体制;

最新-立体设计2018高考历史 10.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后限时作业 精品

【立体设计】2018高考历史 10.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 )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它从侧面反映了( ) A.垄断资本失去发展的活力 B.资本主义盛极必衰的规律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 D.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作用 【解析】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力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的状况 下,只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销售的 矛盾,促成危机的解决。 【答案】 C 3.1930年华纳公司赔本800万美元、福克斯公司300万、雷电华公司550万。……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 ) A.互联网的发展 B.经济危机 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 D.经济“滞胀” 4.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

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 C 5.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胡佛总统救济农民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 6.《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7.“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 C 8.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

工程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案(市政景观)

市政工程 一、工程重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一)工程重点分析 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填方路段的路基填土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与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如果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导致路面下沉,影响使用功能。 2、道路结构层厚度及压实度,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结构厚度及压实度如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可降低使用功能。 3、排水管道为无压管道,管道坡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导致排水不畅通,甚至倒流水。 4、管道沟槽施工,一般存在槽底超挖、沟槽坡度小等质量通病。槽底超挖可导致管道下沉、断裂影响使用功能;沟槽坡度小可产生塌方隐患。 5、管道接口是管道安装的重要环节,如果接口不严密,出现渗漏,不仅影响使用功能,甚至会引发重要环境事件。 6、构筑物是主体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砖砌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满足不了施工规范要求,可影响主体工程使用功能;砌筑砂浆及混凝土强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直接影响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7、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安全性;材料供应又和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如果材料供应滞后,会导致停工待料,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因为窝工、浪费人力资源,增加工程成本。 (二)工程重点的对应措施 1、路内管沟回填、撼砂及路基填土,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填、碾压,并经检测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2、道路结构层在大面积摊铺前,应进行首段试验,然后根据试验段的虚铺厚度,确定大面积施工的虚铺厚度,确保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道路结构层及路面,在碾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碾压程序及碾压遍数。砂石料基础及水稳混合料基层碾压,还应控制含水量;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应控制初压及终压温度。 3、排水管道敷设,必须用水准仪跟踪测量。管道基础、管底高程测量,要求每5m设一点,复测每10m设一点。经自检合格后,申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机械开槽挖土,应安排人工配合清底。机械挖土接近槽底标高时,预留200mm~3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施工中一旦槽底超挖,应撼砂处理;沟槽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开槽前,应计算出沟槽上口宽度,并用白灰画出开挖边线,机械应按边线开挖。 5、管道接口应安排专技工操作,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管道接口完工后,应经过水压试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6、构筑物施工,应由专业技工与力工合理搭配,混凝土及砌筑砂浆,材料配比均安重量比配比,砂石料及水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砌筑砂浆,一律采用搅拌机。 7、材料采购应货比三家,材料规格型号及材质应满足设计要求;材料进场时须有出厂合格证,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材料检查验收,最终报请工程监理验收。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场内,以免不合格材料误用在工程中。另外,在施工前应制定材料进场计划,在施工中,应随着施工进度的调整,及时调整材料供应计划,以免造成停工待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