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已定名的有110万种,至少占动物总数目的75% 。节肢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很广,海洋、湖泊、土壤、地面、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和气候。节肢动物的大小差异也很悬殊,小到几微米,大到几米,大多数节肢动物是营自由生活的,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节肢动物之所以种类多、数量大,这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身体异律分节,附肢也分节。

节肢动物身体异律分节现象高度发展,体节愈合,有些外表的分节现象消失。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动物分头胸部和腹部,有的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异律分节的结果,使身体明显地分为各个部分,器官系统趋于集中,机能亦相应地分化,身体各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分工。头部主要是感觉和摄食的中心,胸部主要是运动,腹部则与生殖关系密切。身体分工,使器官系统的构造更为复杂化,使节肢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是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进步性特征。

节肢动物的附肢不同于环节动物的疣足,它是分节的。不仅各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而且附肢与体壁之间亦有关节,这大大增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节肢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增强。附肢的原始类型为双肢型,进化过程中又发展出单肢型附肢。

双肢型附肢的基本模式单肢型附肢双肢型附肢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附肢又有许多的特化。

二、具外骨骼

环节动物具有角质膜,很薄很软;软体动物的贝壳为钙质,仅起保护作用而与运动关系不大。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与它们不同,从结构上看,它可以分为几层:

昆虫甲壳动物

上表皮层为致密的蜡层,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外表皮层因钙质沉积而形成坚硬的骨片,因而坚硬,内表皮主要含有几丁质,富有弹性。因此表皮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身体的体形,保护虫体免受化学或机械损伤。上皮为活细胞层,向外分泌外骨骼,向内分泌基膜。外骨骼不仅具有保护的功能,而且与节肢动物的运动

有密切的关系。节肢动物的肌肉附着在

外骨骼上,在肌肉收缩是起杠杆作用,

从而产生相应的运动。从功能上讲节肢

动物的外骨骼与脊椎动物的骨骼相类

似,但它来源于外胚层,而脊椎动物的

骨骼来源于中胚层。

由于外骨骼一经分泌形成就不能再继续扩大,这样造成了节肢动物生长的障碍。于是相应地出现了蜕皮现象。蜕皮:肢动物的身体长到一定的限度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在新皮未骨化之前,大量吸收水分和空气,迅速扩大身体。这种现象即称为蜕皮。蜕皮是在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两次蜕皮之间的生长期称为龄期,计算虫龄是蜕皮次数加1。刚刚孵化的幼虫为一龄期,蜕一次皮即为二龄幼虫。蜕皮时,上皮分泌一种酶,溶解掉具有几丁质的内表皮,使上皮层与上表皮和外表皮等外骨骼分开,同时上皮层又分泌形成新的表皮,并把旧皮裂开,虫体钻出,这时虫体大量的吸收空气和水,身体迅速膨胀生长。另外,蜕皮过程中,虫体的血压也增高,促进新皮层的生长,同时对维持体形也有很大的作用,蜕皮在幼虫期比较频繁,到了成虫以后,大多无蜕皮现象,这并不是说它已经停止生长,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在继续,虫体体积却不再增加。

具有几丁质外骨骼是节肢动物具广泛适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陆地上生活的高度适应,这是其它无脊椎动物所不及的。

三、肌肉系统

节肢动物的肌肉成束,而且互相拮抗(伸肌与屈肌),而且肌肉附在外骨骼上,这样的肌肉收缩有力迅速。蚯蚓的环肌收缩需要0.3-0.5s,甲壳动物的腹肌为0.195s,昆虫的飞翔肌则为0.025s。

四、混合体腔(mixocoel),也成为血腔(haemocoel)

已经学习过假体腔(原腔动物门),即为囊胚腔。真体腔(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在真体腔的发生过程中,也是按节由中胚层形成成对的体腔囊,而是形成生殖、肾和围心腔,囊外的囊胚腔与囊内的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mixocoel)。节肢动物为开管式循环,因此混合体腔中又充满血液,因此又称

为血腔(haemocoel)。

开管式循环具有较小的血压,所以在折断附肢时不会引起大量失血,遇到敌害折断附肢是节肢动物的本能。这也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很好的适应性。

第二节分类

有鳃亚门(Branchiata):多水生,用鳃呼吸,1--2对触角。

三叶虫纲,甲壳纲

有螯亚门(Chelicerata):水生或陆生,书鳃或书肺呼吸,无触角,第一

对附肢为螯状。

肢口纲,蛛形纲

有气管亚门(Trachnoida):多数陆生,气管呼吸,1-2对触角。

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第三节三叶虫纲 Trilobita

全部为化石种类(展示化石),生活在具今6亿--2亿年前的寒武纪—二迭纪,种类大约有4000种。

身体扁平,背部有两条纵走的背沟,将身体分为三叶,因此称为三叶虫。身体分头、胸和腹三部分,胸部和腹部节数不定,头部外面具有一个半圆形的头甲,其两侧各有一个复眼。除第一对须状触角和腹部最后一节无附肢外,每一节均具有一对附肢,为典型的双肢型(内肢节分为7节)。

三叶虫幼虫发育时,在头和已具有的几个体节之间不断增加体节数目,发育中要经过数次的蜕皮。

它在系统演化中有重要意义。根据他原始性的附肢、体节数不定而随发育增加来看,它是较原始的节肢动物。另外它的附肢内肢节分为7节,与某些甲壳动物相同,说明与甲壳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肢口纲动物发育过程中有三叶虫期,说明它与肢口纲又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对于地质学上地层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甲壳纲Crustacea

一、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1、外形:体长而侧扁,雌雄异体,雄小雌大。生活时体略透明,体壁下具有色

素细胞,幼体全身具褐色斑点,成虾具有淡棕色斑点。色素细胞的扩大或缩小可以调节体色,色素细胞扩大,体色加深,反之变浅。当加热时,组成色素的蛋白分解沉淀,而虾红素由于熔点高而不能熔化,因而析出,呈红色。

沼虾身体共20体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由13个体节(头5胸8)愈合而成,外被一坚硬的头胸甲;腹部由7节组成,各节之间有膜质关节将各节的外骨骼连接在一起,因此沼虾能够伸屈自如。最后一节无附肢,它与腹部第六节的附肢共同形成尾扇。

头胸甲的前端具有一额剑,上下缘均具有短棘(额剑很硬,食用时剪去,否则会刺破口腔),额剑两侧有一对复眼,其后接一可以活动的眼柄。

除尾节外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沼虾的附肢为双肢型。但由于适应不同的功能而有所变化。

头部具有5对附肢,第1、2对附肢为触角,第1对小触角司身体前部的感觉,其基部具有司平衡的平衡囊,此外小触角还有嗅觉的功能;大触角具一长的触鞭,司身体两侧和后部的感觉。沼虾的排泄器官触角腺位于第二对触角的基部。

三对颚,位于口周围,大颚坚硬,具有切齿臼齿,用来切磨实物;第一小颚原肢呈薄片状,很小,用来抱握食物;第二小颚的外肢节发达呈片状,用来煽动水流,利于呼吸和摄食。

胸部有8对附肢。3对颚足内外肢均存在,一般内肢节分5节,细长,上有刚毛,外肢节为薄片状;5对步行足细长,外肢很小,前2对步足末端呈钳状,后3对为爪状。步足具有捕食和运动的功能。胸部8对附肢均具有鳃的结构。

腹部附肢6对,前5对为游泳足,原肢节1节,内外肢发达,第6对内外肢均为片状,尾节不具有附肢,它与第6对附肢共同构成尾扇。

2、内部构造

1)1)体壁与肌肉:

外骨骼很坚硬,具有钙质沉积。

肌肉主要为伸肌和屈肌两大部分。互为拮抗,腹部屈肌特别发达,背部伸肌则不发达。沼虾前进是靠腹部附肢的划动,向后运动则依靠发达的腹屈肌,屈肌收缩时,沼虾快速屈体,尾扇把水推向前方,使身体快速后退,但伸直时却比较

慢,因为背肌不发达。

2)2)消化系统:分为前、中、后肠,其中前肠和后肠来自外胚层,中肠来自内胚层。前后肠由于外胚层内陷,具几丁质膜。

前肠:口:位于两大颚之间,前方有一上唇片,后方有二下唇片

食道:很短

胃:可以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前者壁上具有几丁质的齿,借肌肉与体壁相连,称为胃磨,后者具有刚毛,有过滤的功能中肠:有肝管开口,主要吸收,在胃和中肠之间有盲肠。

后肠:很长,后端在尾节处膨胀为直肠,有肛门

腺体:肝胰脏

3)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比较复杂。心脏位于头胸部的后半部分,有3对心孔,背方一对,两侧各有1对,心孔具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由心脏发出6条动脉,动脉分支为小动脉,然后后流入组织间的血窦,汇集到胸部腹面的胸血窦,通过入鳃静脉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由出鳃静脉进入围心窦,经心孔将血液送回心脏。由于沼虾的血液只含有血青素,故而血液是无色的。

围心窦心脏动脉

出鳃静脉(组织间)血窦

入鳃静脉胸血窦

4)呼吸系统: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鳃是由皮肤内突形成的半管状细微分支物,从结构上讲,沼虾的鳃称为羽状鳃,中央为一鳃轴,由此向两侧生长出分支状的鳃丝,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在鳃轴中通过。海水经鳃腔的游离端和附肢的缝隙进入鳃腔,与鳃接触进行气体交换。一般来说,水生生物都有使气体快速通过起呼吸器官的结构。沼虾第二小颚外肢颚片的拨动具有这一功能。

5)5)排泄系统:幼体与成体的排泄器官不同,幼体以颚腺进行排泄,在第二小颚基部。成体以触角腺为排泄器官,在大触角基部,由腺体部和膀胱部构成。由于腺体一般呈绿色(鸟氨酸),因此又称为绿腺。排泄孔开口在大触角基部的乳突上。

6)6)神经系统:沼虾的神经系统类似于环节动物,由脑、围食道神经、食道下神经、胸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不同的是神经节更趋于集中。

7)7)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可以从外形上确认:雌性在第4、5步足之间有一椭圆形的结构,当中有一纵开口,称为受精囊。雄性第二对腹部附肢的内肢节左右合抱形成一槽状的结构(为透明片状),为交接器。

雌性具有卵巢一对,位于身体背部,围心腔腹面,消化道上方,纵贯全身,

并在侧面下垂,最后由输精管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的雌孔。雄性具精巢一对,位置与卵巢相当,输精管细长,在近雄孔处膨大为一储精囊,雄孔位于第5对步足基部。

二、甲壳纲的特征

1、头胸部和腹部。

2、双肢型附肢。

3、鳃呼吸,颚腺或触角腺排泄。

4、发育过程经多种变态。

三、甲壳纲重要类群

枝角类水蚤:背甲包裹除头部以外的其他各部,夏季以孤雌生殖,冬季进行有性生殖.

桡足类剑水蚤:末端具尾叉,雌性腹部常挂一对卵袋.

蔓足类藤壶:体外具有石灰质的壳板,附肢可以伸出到壳的外面捕捉食物,多成群固着在岩石上。研究发现藤壶可以分泌由氨基酸和氨基糖合成的一种黏合剂,它黏着时不需要干燥和清洁的表面,可以粘合石块、木材和钢铁,但它的缺点是不能粘合铜和含汞的东西.所以常常在船只的外面的油漆上掺入汞的化合物,但这又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危害.科学家们正在计划制造一种无毒的防护漆.

十足类:

游泳生活类日本沼虾:为淡水虾,经济价值较高.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资源,因为在北方市场上常成对出售.

爬行生活类

长尾类龙虾:是现存虾类最大的一种,体长40厘米,体重1000~1500克,有的个体可达10000克以上,产于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螯虾.

短尾类三疣梭子蟹:头胸甲侧缘具有两个较大的棘,呈梭状,有三个突起,故得名,为海产的食用蟹

异尾类寄居蟹:俗名"白住房",为海滨的清道夫之一.身体一长大就换壳,数量多,经济价值不大.

第五节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

种类不多,分布狭窄孤立,为濒于灭绝的动物。经济价值不大,但由于该纲动物兼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因此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

以栉蚕为例:

1)身体柔软蠕虫状,体型不具有外骨骼,只具有角质层,并具有环纹。

2)胸部附肢不分节

3)肌肉不成束

4)后肾管按节排列

1)头部具触角一对和大颚,为附肢特化而来的

2)附肢末端具爪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心脏为管状,具有心孔。

4)气管呼吸

第六节第六节多足纲Myriopoda

身体呈蠕虫状,分节明显,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头部具有触角一对,集合眼一对(它由许多单眼丛生在一起构成的,不能视物,只能感光)。用气管呼吸,但没有气门这样的关闭结构。因此生活环境为潮湿的地方。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蜈蚣:体背腹扁平,头的触角较长。蜈蚣为肉食性,颚发达,具有大颚

一对,小颚二对,躯干部第一对附肢为颚足,十分发达,在基节上有齿,可以帮助咀嚼。它的足的顶端有毒腺的开口,用于杀死猎物。毒液可以入药,蛇药

的成分就有蜈蚣的毒汁。蜈蚣生性凶猛,即使遇到身体很长的蚯蚓也一口咬住,同时注入毒液,很快就能把蚯蚓杀死并吃掉。蜈蚣咬了人以后,可以引起伤口肿胀,十分疼痛。蜈蚣体节数可以从十几节一直到100多节,蜈蚣每一体节具有气

孔一对,附肢各节亦有一对(因此蜈蚣又称为百足虫)。躯干最后两节没有附肢。蜈蚣生殖腺为单个,生殖导管到身体后端分为2支,但开口只有一个。

马陆:体呈圆桶形,头部触角短小,大颚一对,小颚一对。马陆为植食性。

马陆躯干部又可以分为胸部和腹部,前4体节为胸部,第一体节无附肢,其余3个体节各具有一对附肢。腹部每体节有2对足,气门亦具有2对,生殖腺成对。

马陆不具有毒腺但其体内具有臭腺,遇敌害时,可以释放出难闻的气体,身体可以卷曲成球。

第七节昆虫纲Insecta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也是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类群,约占节肢动物的94%,已定名的约有100万种。而未定名的种类要高于这个标准3倍。昆虫分布很广,大多数种类可以飞行,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类群,有些种类可以迁徙飞行,因此,在生存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大多数昆虫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传播花粉,传播疾病,蜂蜜等),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研究得最为深入的类群。

昆虫纲的特征主要为: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附肢,因此昆虫纲又称为Hexapoda,Hexa-为six的意思,-poda为foot的意思。多数种类具有两对翅膀。

一、代表动物----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东亚飞蝗是典型的植食性昆虫,多危害禾本科植物,历年来造成过许多灾害。解放前3-5年就爆发一次蝗灾,蝗虫飞行时,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大片的庄稼仅剩一条光杆。蝗虫主要发生地为潮湿的沼泽地带,通过对飞蝗的栖息地的研究和合理化改造,破坏了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基本上控制了蝗灾。

1、外形:身体黄色或黄褐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雌大雄小。

1)头部:由6个体节愈合形成的,外面具有一坚硬卵圆形的头壳,头壳上有一些线和缝,把头壳分为以下几部分:唇、颊、额、顶。头部是蝗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头部的第一、三对附肢退化,第二对为触角,第四——六对附肢分别为口器的上颚、下颚和下唇。

①①触角:一对,位于两个触角窝上,触角分为三部分:

最基部的一节为柄节,支持着上面的各节,短粗;其余的部分为梗节和鞭节,蝗虫的触角为丝状,上下粗细变化不大,具有感觉的功能。蝗虫在前进时,触角不停地摆动。触角不仅可以帮助它探明食物和身体前面是否有障碍物,还有寻找配偶的功能。触角上有许多感受器,它可将兴奋经触角中的神经传到脑神经。

②②单眼3个,复眼1对。复眼是由无数的小眼组成的。小眼的外面为集

光部分,包括角膜、晶体、以及角膜色素细胞。角膜和晶体是集光的两

个透镜,用来透光和折光。小眼的里面为感光部分,有视杆、视觉细胞和

网膜色素细胞构成。感光部分将集光部分收集到的光线传到神经,色素

细胞吸收多余的光线,防止小眼之间相互干扰。这样,每个小眼可以形

成点的影像,一个个点的影象嵌合成完整的象。蝗虫的复眼不能调节焦距,

因此只能分辨近处的目标,但由许多单眼构成的复眼可以根据目标从一个

小眼到另一个小眼所需的时间判别运动物体的速度。

单眼的构造与小眼的构造不同。

③③口器为咀嚼式口器,由五部分组成。

上唇:一个,与唇基相连,为口器的上盖,内壁具有毛和味觉器,可防止食物外落。可以上下活动。

上颚:一对,坚硬,分化为齿状的切齿和磨盘状的臼齿。取食时先用切齿切碎食物,后用臼齿磨碎食物。上颚可以左右活动。

下颚:一对,由内颚叶、外颚叶和外颚须等组成,内颚叶可以帮助上颚撕碎食物,外颚叶可以阻止食物滑落以来抱握食物,颚须可以感触食

物。

下唇:一个,为口器的底板,可阻止食物的滑落。下唇须可以活动,能感触食物。

舌:为狭长的囊状结构,上面着生有许多毛和感觉器,司味觉,并有搅拌的功能,舌底部有唾液腺的开口。

取食时,上下唇形成一个空腔,上下颚可以活动——切碎和咀嚼食物,然后在舌的帮助下将咀嚼碎的食物送入肠内,下颚须和下唇须不断活动来感触食物。

2)胸部

由3个体节组成,分为前、中和后胸三部分。每节着生一对足,分别称为前、中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部分别着生1对翅,称作前翅和后翅。胸部的外骨骼可以分为背部的背板、侧面的侧板和腹面的腹板。前胸背板十分发达,呈马鞍形,两侧向下延伸,侧板则退化为一小片。中胸和后胸的外骨骼中,背板常分为几小块,侧板正常,腹板中、后胸愈合。胸部具有两对气门,第一对在中胸侧板与前胸连接的薄膜上,为前胸背板遮盖,第二对在中胸足的基节窝上方。

①翅: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静止时,膜翅折叠,藏在前翅下面。翅是体壁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囊状外突,只是在发育过程中两层完全愈合并且沿气管增厚形成翅脉。

②足:足为单肢形附肢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胫节上具有棘,跗节分为3节,底部具有肉垫,前跗节有一对爪和一个肉垫。前、中足腿、胫节细长,适应于步行。后足腿节粗壮,胫节细长,为跳跃足。跳跃时胫节藏于腿节下方,然后突然伸直,跃起时可达体长的十几倍。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背腹板发达,侧板退化为连接背腹板的膜质部分,附肢退化为外生殖器。各节之间以膜相连,所以腹部可以伸缩、弯曲。第1腹节两侧具一对薄膜状的结构,为听器。腹部1-8腹节各具有一对气孔,加上胸部的2对,共具有10对气孔。10、11节之间有一对尾须,由第11节附肢形成。9、10节背板变狭,第11节背板盖在肛门上,成为肛上板,其下为侧板。

雌性第8腹板延长,末端形成沟状弯曲弯向背面,称为导卵器。体末端具产卵瓣,有背、腹和内瓣构成,很坚硬。产卵之前可以挖穴,然后腹部伸长插入穴内产卵。

雄性9腹板延长形成下生殖板,在下生殖板的背面还包着阴茎和抱雌器,平时不外露。

2、内部解剖

表皮外表皮

1)体壁:内表皮

上皮

基膜。

有的体壁向内突,形成所谓的“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和支持其它器官。头部表皮内突,支持头部的口器,同时支持消化管前端;前胸背板内陷,与翅的飞翔有关,胸部腹板内陷,为足的肌肉提供附着点(骨骼肌,细胞与组织的实验)。

2)2)肌肉:为横纹肌,收缩力强。(头部有134束肌肉)。

3)3)消化系统:飞蝗为杂食性,消化系统发达,

前中后肠

口、咽、食道、胃回肠(大肠)、结肠(小肠)和直肠。素囔和砂囔(前胃),贲门瓣

唾液腺、

砂囔肌肉发达,具几丁质的齿,可磨碎食物。可以防止粗大食物进入胃内,另外也可以防止中肠食物倒流。中肠是消化和吸收的地方,具有6对胃盲囊。

4)4)呼吸系统:气管呈网状,遍布全身各处。气管是体壁内陷形成的,因此其结构与体壁相似,只是内外层次相反。气管具有几丁质的螺旋丝,可以起支持作用,保持气管的形状,使气流通畅。蝗虫的气管在身体两侧有一个纵行的主干,上面有10对气孔开口到体外。气孔具有关闭装置,胸部气孔进气,腹部气孔出气。由主干发出分出侧支,侧枝又不断发出分支,最后伸到身体的各个角落,气管的末端为盲端,在有些部位,尤其在消化道背部,气管膨大为囊,里面无几丁质丝,容易膨胀收缩。既可以储存气体,又可以调节浮力,昆虫的氧气运输不需要血液参与,而是由气管直接输送到全身各处。这是由于昆虫体积小、气管发达,这种输送方式完全可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5)5)血腔和循环系统:混合体腔为两个肌肉质的隔膜分割为三部分,里面常充满血液,背血窦有心脏和动脉,称围心窦。围脏窦有消化管、生殖腺、

马氏管等。腹血窦有神经通过,称为围神经窦。为开管式循环,在围心腔中有一条背血管,分为大血管和心脏两部分。心脏位于身体腹面,共有8个心室,每一心室有心孔一对,心孔上瓣膜。在心室之间围心腔两侧有翼状肌,控制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心室收缩,心孔关闭,血液流向大动脉,流入头部,然后再流向胸部、腹部。由于腹膈的波动,大部分血液进入腹血窦,经腹隔上的孔隙进入围脏窦,经背隔上的空隙进入围心窦。开管式循环的血压和大气压差不多,附肢丢失后不会失血太多。

6)6)排泄系统:为外胚层来源的马氏管。马氏管因种类不同而在数目上有差异,一端开口在中、后肠的交界处,一端游离在空腔中,收集废物,经直肠排出体外,排泄物为尿酸,这也是适应于陆生生活的。

7)NS:

a)CNS:脑、围食道N、食道下N节、胸N节、腹N索构成。胸部第3对N节是由胸III、腹I-III愈合形成的,因此比较大。腹部共有5对,分别位于腹2、4、6、7、8腹节上。脑部有一对视叶,很发达,由它发出N到复眼和单眼,脑还发出N 到触角。

昆虫的交感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也比较发达。

b)感官:

机械:触角(触觉)、听器

化学:化学感觉末梢(触角嗅觉、外激素)、舌;等

光学:单眼、复眼

8)生殖系统:

雌性:卵巢一对,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由许多卵巢小管组成,每一卵巢小管的背端具一端丝,汇合成长的悬韧带向前伸,在中、后胸之间与体壁相连,用来固定卵巢的位置,卵巢小管的腹端开口到侧输卵管,侧输卵管汇合为中输卵管,末端连于阴道,开口于导卵器基部。在阴道背面有一个受精囊管,末端膨大成受精囊,可以储存精液,在每一侧输卵管的前端具有一个弯曲的管状腺体,为副性腺,能分泌粘液把卵结成卵带。在产卵的季节,侧输卵管的前端往往膨大形成卵萼,是贮存卵的地方。

雄性:精巢一对,亦具有悬韧带,输精小管----输精管----射精管,在射精管的前端有一对贮精囊和两束副性腺丛,副性腺分泌物有利于精子游动。

雌雄在8月交配,在受精囊贮存并完成受精。雌性将产卵器插入土中产卵,一般70个左右的卵结在一起形成卵带,第二年春天孵化出蝗蝻,在7、8月份产卵,9、10月份死亡。

二、昆虫纲分类:

1、基本依据

1)触角有三节组成:柄、梗、鞭。柄节可以在触角窝内转动,鞭节可以分为

十几到几十个亚节,同一种类的鞭节数目是一定的,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司触觉和嗅觉,触角上有很多嗅感觉器,能够嗅到各种化学物质从不同距离散发出来的气味,以此来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产卵的场所。触角的类型很多,如:

丝状:蝗虫

羽状:蛾

念珠状:白蚁

刚毛状:蜻蜓,柄、梗节粗,鞭节纤细

锯齿状:叩头虫,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出形成三角形,似锯齿

球杆状:蝴蝶,似棒球杆,鞭节末端的几节膨大

具芒状:蝇类,只有三节,柄节一,膨大,具有刚毛状构造。

鳃片状:触角端部3-7节向一侧延展成片状,金龟子

环毛状:雄蚊子,鞭节各节有一圈刚毛

2)2)口器各种昆虫因为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种种不同的类型。

昆虫的食性非常广,几乎是一切有机物,包括活的、死的以及腐败的动植物尸体。

但不同的昆虫食性差异很大,使得各种昆虫可以在竞争不太强烈的环境中发展和繁衍。

从食性上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的为吸收式,吸收式又可以分为把口器刺入动物身体内的刺吸式(蝉)和吸食物体表面液体物质的舐吸式(苍蝇)和虹吸式(蝴蝶),还有取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的嚼吸式(蜜蜂)。

嚼吸式

刺吸式

口器吸收式虹吸式

舐吸式

咀嚼式

各种口器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的。

a 咀嚼式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

b 刺吸式口器:上、下颚特化为针状口针,下唇延长形成喙。前肠的前端形

成咽喉唧筒的抽吸结构。例如蚊子:下唇延长成喙,喙的背面有一个凹槽,里面包藏着6根口针,是由上唇、上颚(2)、下颚(2)和舌特化而成的,上唇还向内凹陷形成食物道。取食时,用针刺破皮肤,用舌将将唾液注射到体内防止血液凝集,然后再通过上唇形成的食物道将血液吸入肠内。

c 虹吸式口器:大部分退化,仅下颚的外颚叶发达。外颚叶极度延长,内壁

凹陷,左右合抱形成食物道,整个结构称为喙,平时象发条一样卷曲在头下,取食时依靠血液的压力伸直,取食花蜜或外露的果汁。

d 舐吸式口器:上下颚退化,下唇特化为一短小的喙,可以伸缩,下唇亦具

有一个凹槽,上唇盖在上面,里面包藏着扁长的舌。在喙的前端有两个由唇须演变来的唇瓣,表面为膜质,但上面具有许多环沟,称为拟气管。取食时唇瓣平展成盘状贴于食物上,依靠抽吸作用将液体食物经环沟的缝隙进入沟,再进入食物道。固体食物经唾液溶解以后再吸入。

e 嚼吸式:上唇和上颚保持着咀嚼式口器的形式,可以咀嚼花粉,筑巢,其

他部分(舌、下颚一部分、下唇的一部分)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用于取食花蜜。

3)3)足的类型

a 步行足各节均细长宜于行走

b 开掘足胫节扁宽,外缘具有象钉耙一样的齿。如蝼蛄。

c 跳跃足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如蝗虫

d 捕捉足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嵌入其内。如螳螂。

e 携粉足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花粉篮,第一符节特别而宽,上边有硬毛,用以收集毛上黏附的花粉储存于花粉篮中,称为花粉刷。蜜蜂的前足还有净角器,胫节末端有一距,跗节上有凹陷。

f 游泳足后足各节延长,变扁平,边缘有长毛。如仰蝽。

g 攀缘足跗节一节,前跗节为一大的沟状爪,胫节外缘有一指状突起,当爪向内弯曲时可以钳状构造。虱子

h 前足跗节膨大形成吸盘状,在交尾时抱握雌体。如龙虱

4)4)翅的类型

a 膜翅透明,翅脉明显可见。

b 复翅质地如皮革,用来保护后翅

c 鞘翅坚硬如角质,用来保护后翅和后背

d 半鞘翅基半部为角质,端半部为膜质。

e 鳞翅质地为膜质,上面有许多鳞片

f 毛翅质地为膜质,上面有许多毛

g 缨翅膜质,无翅脉,周缘有许多长的缨状毛

5)5)变态类型成体和幼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的情况。

a 无变态外形,生活方式,内部结构只有大小和多少的差异,幼体生殖腺未发育成熟

b 不完全变态

渐变态成体和幼体在外部形态、生活方式上很相似,但幼虫只有翅芽而无翅。幼虫成称为若虫。蝗虫

半变态成体和幼体形态、生活方式都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幼虫称为稚虫。

c 完全变态经历一个不吃不动的蛹期。

2 分类有2亚纲,34个目,现将2亚纲及重要目介绍如下。

1)无翅亚纲无翅无变态

缨尾目咀嚼式口器,具有长的尾丝。衣鱼和石

弹尾目咀嚼式口器,腹部有一个跳器。跳虫

2)有翅亚纲有翅,多有变态

蜉蝣目:幼虫1-3年,成虫1-2天

蜻蜓目:复眼发达(10000-30000小眼),翅痣,稚虫水chan,半变态

蜚蠊目:前胸背板很大,遮住头部,前翅牛皮纸状,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螳螂目:前胸很长,前足为捕捉足,头三角形,可以自由转动,前翅为复翅

直翅目:如后足不为跳跃足,则前足必为开掘足

等翅目:白蚁

革翅目:前翅为小复翅,体末端具有一对尾铗

虱目:足为抱握足

半翅目:中胸背板向后延伸形成三角形小盾片,刺吸式口器着生于头前端

脉翅目:

同翅目:刺吸式口器着生于头后

鞘翅目:前翅为鞘翅,咀嚼式口器

膜翅目:后翅以小沟与前翅相连,咀嚼或嚼吸式口器

双翅目:后翅为平衡棒

鳞翅目:

第八节肢口纲Merotomata

全部海产,共有6种。我国只有一种——中国鲎(Tachypleus fridentatus),在我国分布于东南沿海.

鲎在海底穴居生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腹部末端具有一尾刺。

头胸部具有6对附肢,第1对为螯肢,第2对为触须,后4对为步足,其基部内侧具齿,在口两侧形成咀嚼面,肢口纲因此而得名。

腹部也具有7对附肢,第一对为相当于昆虫的下唇,称为唇瓣,第二对左右合抱形成生殖厣,盖着生殖孔.后5对附肢均为双肢型,并由外肢向后方体壁外突形成书鳃。

以基节腺为排泄器官.

雌雄异体,在繁殖季节雄性伏在雌性后边一起游泳,雌体产卵后,雄性将精子撒在卵上完成受精。幼体发育经过三叶幼体,说明它与三叶虫纲有亲缘关系。

鲎的血液为绿色,这是由于血液中含有Cu元素;鲎的血液遇到细菌马上凝固。鲎的复眼结构也很特殊,在光线不好时,眼可以突出眼眶。

第九节蛛形纲Arachnida

一、代表动物----园蛛Aranea

1、外形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面已经看不出分节现象。头胸部具有坚硬的背甲,头部具有8个单眼,4个一排,眼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蜘蛛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腹部第一节变细似细腰,称为腹柄。

附肢为单肢型,第一对附肢位于口前部,称为螯肢,可以分为膨大的螯基和螯爪,螯基中有毒腺管穿过,开口在爪的尖端,第二对附肢称为须肢(脚须、触肢),功能似触角,雄蛛的须肢的最末一节特化为交接器,用来把精液送至雌体内,头胸部其余4对为步足,可以爬行。

腹部各节愈合节,同时附肢也退化,只留有十、十一节的痕迹——3对纺绩突。

2、内部构造

1)1)消化系统:

园蛛的取食对象为昆虫,但它不能直接取食固体食物,对粘在网上的昆虫,先用螯肢分泌毒液将其杀死,然后再将由中肠来的的消化酶灌入猎物体内,中肠周围有非常发达消化腺,吸取汁液,弃去其坚硬的外壳。适于这种生活方式,前肠具有一囊状的吸吮胃,在其上有背腹肌肉连于背腹甲上,当肌肉收缩,吸吮胃膨大,汁液吸入。吸吮胃的后面为中肠,它向两侧前端伸出一对盲囊,并在头部互相连接,每一盲囊又分为4支分别伸入4对步足,当连接吸吮胃的肌肉舒张时,吸入的汁液由胃压入中肠的盲囊内贮存起来,这样的中肠盲囊和蛭类的素囊盲囊有些类似。对于柔软、小型的昆虫则一面分泌消化液,一面吞咽。

2)2)呼吸系统:书肺1对,气管2对,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但主要以书肺呼吸为主。(陆栖动物的呼吸器官内陷,水生的外突,为什么?)

蜘蛛的肺是由腹面的皮肤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囊的前壁又向囊腔突出几

十、上百的页状薄片,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称为书肺。蜘蛛从空气中直

接吸取氧气,这是适应其陆生生活的结果,蜘蛛的气管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但不发达。

3)3)排泄系统:以马氏管和基节腺为排泄器官。园蛛成体的基节腺位于第一对步足基部,退化,失去排泄功能。主要以马氏管作为排泄器官。马氏管为内胚层(肠上皮)来源(昆虫的为外胚层来源),位于中、后肠之间,收集血腔中的代谢废物,以鸟嘌呤为代谢的终产物排入后肠。

4)4)循环系统:心室血管血腔

围心窦书肺静脉

5)生殖系统: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大。

雌性:卵巢(一对,上有许多卵泡似葡萄)——输卵管(一对,很短)——子宫(一个)——阴道——雌孔。在阴道两侧有一对受精囊开口到体外。

雄性:精巢(一对)——输精管(一对)——贮精囊——雄孔

园蛛的交尾方式较为特别,交尾前,雄蜘蛛先结一个小网,称为“精网”,将精液射在网上。再用触肢(第二对附肢)将精液吸入交配器内,然后寻找配偶。接近雌体后,伸出触肢敲击雌蛛腹部,然后把精液注入到受精囊中,交配之后,雄体如逃跑得慢,就会被雌体吃掉。受精卵产出后,用蛛丝包裹,形成卵袋(也称为“卵茧”),每个卵袋内的受精卵数目不同,一般为几十个,最多可达3000个。受精囊在卵袋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孵化,直接发育。5)搭网:蜘蛛通过丝腺分泌骨蛋白结网。搭网时,蜘蛛先居高临下放出游丝,随气流飘荡粘到另一处,搭上桥,然后往返几趟使之加固,然后把外围的支架搭好,再搭经丝(放射丝),然后从中心开始做一螺旋线固定经丝。再由外向内搭纬丝,纬丝具有粘性。当食物撞网时,蜘蛛可以通过震动来判断食物的方位和大小。

二、蛛形纲的主要特征:

多陆生,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以书肺或气管呼吸。无触角。头胸部具有六对附肢。大多数具有纺绩器或丝腺。马氏管或基节腺为排泄器官。雌雄异体,直接发育。

三、蛛形纲分类

1、蝎目:约有650种,身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头胸部较短,具有

头胸甲,前腹部较宽,后腹部狭长,其末端带一剑尾,其尖端为毒腺的开口(蜈蚣开口于第一对颚足),有些地区的种类可以蜇死人。巴西洛贝城一年中有874个病例,其中100人死亡,可以用碱来中和缓解。由于夜间出来活动,其第二对附肢——须肢十分发达,有婚舞现象(互相拉扯,雄产精荚于地面,将雌性拖过来,让起雌空接触精荚,精荚中的精子进入雌体内),司触觉作用。往往雌雄交配后雌性咬死雄性,卵胎生,直接发育,在雌蝎背上生活一段时间后,离开雌体。

2、蜘蛛目:25,000种,适应于不同的生活习性。如穴居、结网、游猎等,还

有的发展为次生的水生生活(体表密布纤毛可以携带空气)。大多数蜘蛛对人是有益的(杀死害虫、入药),但部分蜘蛛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蜘蛛在繁殖期好战。有害的蜘蛛可以分泌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细胞毒素等,另外蜘蛛身体上带的病菌也可以对人造成危害。

3、蜱螨目:50,000种,本纲最大的一个目。头胸部和腹部完全愈合而不分节。

身体前端有附肢形成一个假头——仅司摄食,没有脑、触角、眼这些结构。

气管或体表呼吸,发育有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蜱:吸取脊椎动物的血液,不仅使血液大量流失,引起炎症和溃疡,而且还传播许多种疾病。蜱可以分为软蜱和硬蜱,软蜱只是在吸血时才爬到寄主身体上,吸完血后离开;硬蜱则一般不离开宿主。专门吸脊椎动物的血,对人、畜、禽危害较大。

螨:严重危害人和作物,是许多疾病的媒介和作物的害虫。如棉红蜘蛛,

生活史个时期均危害,吸吮绵叶的汁液,严重时使得棉花苗只剩下一个枯杆。一年可以繁殖10~20代。人疥螨,打隧道进入人体内(有时可以深达1cm),造成疥疮,由于瘙痒可引起脓疮。尘螨,不常打扫的褥子、沙发上,人呼吸后易得哮喘,小儿得过敏性皮炎。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 贝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 肺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蝗虫的结构特点与其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运动能力较强。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羊、牛为哺乳动物,青蛙为两栖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 4.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C选项只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群的特征,而其 他节肢动物如虾、蜘蛛等不具有此特征。 5.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A.足和鳃 B.外套膜和足 C.仅仅是足 D.外套膜和它以内 的器官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 【答案】D 【解析】软体动物可食用的部分是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等。 s();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节肢动物的分类和演化

万方数据

2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1卷第3期 计2目:①蜉蝣目(Ephemeroptera),②蜻蜓目(Odona.ta);(B)新翅下纲(Neoptera):计26目:①横翅目(Ple.coptera),②等翅目(Isoptera),③蜚蠊目(Blattodea),④螳螂目(Mantodea),⑤蛩蠊目(Grylloblattodea),⑥螳蠊目(Mantophasmatodea)(2002年命名的新目),⑦竹节虫目(蚺目)(Phasmatodea),(9纺足目(Embiidina)(Em—bioptera),⑨直翅目(Orthoptera),⑩革翅目(DerIIIapter-a),⑩缺翅目(zoraptera),⑩啮虫目(Psocoptera),⑩虱目(Phthiraptera),⑩缨翅目(Thysanoptera),⑩半翅目(Hemiptera),⑧脉翅目(Neuroptera),◎广翅目(Mega.1叩tera),⑧蛇蛉目(Raphidi叩tera),⑩鞘翅目(coleopt—era),⑩捻翅目(strepsiptera),①双翅目(Diptera)延≥长翅目(Mecoptera)延≥蚤目(siphon印tera),⑨毛翅目(Tri—ch叩tera),⑧鳞翅目(Lepidoptera),⑧膜翅目(Hymeno—ptera)(Gullan&Craston,2005)。 不过,一般在教科书中采用六足亚门内分2纲的系统:把原尾、弹尾和双尾3类仍保留在“目”一级的水平,安置在内颚纲(Entognatha)内(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以内颚纲(口器内颚式,即口器的基部隐藏在头囊内)与昆虫纲(口器外颚式,自头囊伸出,暴露在外;其他30目)并列。但由于内颚纲可能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故此分类系统并不恰当。顺便提一下,旧的系统中的昆虫纲(广义的,相当于现在的六足动物亚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无翅亚纲包括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Thysanura)(广义的,现分为石炳目和衣鱼目);有翅亚纲(Pterygota)则包括上列其余各目。1。4多足亚门体分头和躯干部:头部有触角、大颚、第1小颚(或愈合)和第2小颚(不同程度的愈合,或无)等4对附肢;躯干部长,由许多相同的节组成,各节有1。2对足。约12000种,全为陆生种类。分4个纲:1)倍足纲(Diplopoda)(马陆);2)唇足纲(Chil叩oda)(蜈蚣、蚰蜒);3)少足纲(Paumpoda)(蝎虫戋;4)综合纲(Symphyla)(幺蚰)。 2节肢动物的起源 学者们普遍认为与节肢动物近缘的是缓步动物(Tardigrade)(熊虫)和有爪动物(Onych叩hora)(栉蚕)。形态学的研究和近30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支持节肢动物和缓步动物是姐妹群.这两类然后又与有爪动物构成姐妹群的关系。学者们把这3类合称为泛节肢动物(Panarthropoda)(图1),对构建这3类亲缘关系的共同衍征并无多大的争议。 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泛节肢动物是否与环节动物(Annelida)来自同一祖先尚有争议。泛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享的衍征包括:有一与众不同的“脑”以及按体节排列的神经节;心脏长管状。位于背方,系由一纵血管演变而来;有4~5束纵肌;朗基因(en舯iledgene),体节极性基因(segmentalpolaritygene)在早期的分节过程和神经发生时,按体节双重复表达。泛节肢 动物的体腔被认为是由它们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祖先的成对的体节腔变化而来.因为这两大类的体节的端细胞发育和最终造成身体的分节根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可以认为是同源的,这被认为是强有力共同衍征。由于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在1817年为这些类群创立了“Articulata(关节动物)”一名,所以也称为“关节动物假说”。但在1999年,Aguinaldo等人基于18SrDNA序列资料的分析提出另一种假说,把节肢动物、缓步动物、有爪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这些已知“蜕皮”的后生动物归在一起.称之为“蜕皮动物(Ecdysozoa)”。蜕皮动物中不包括环节动物,所以与前说是对立的。不过有许多学者对此假说提出种种质疑,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详细说明。 图1节肢动物和近缘类群f泛节肢动物)的亲缘关系 (蝗虫图仿自堵南山,1988;熊虫、栉蚕和蚯蚓图 仿自Hickman拼aj.。1997) 国外的化石资料表明:节肢动物可能在寒武纪已成为种类数量占优势的类群.在晚寒武世发现的种类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占总数的1/3以上。在瑞典奥斯坦(Orsten)的上寒武世的沉积物中发现的大量甲壳类的化石,有许多与现代的甲壳类如头虾类、鳃足类非常相似。由于保存完好,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种类体节和附肢的细微构造。它们具备现代甲壳类的所有属性,如:复眼、头盾、无节幼体(有用于运动的第1触角)、第2触角和大颚两肢型。我国学者也发现早在5.2亿年前已经有类似现生甲壳动物的不同的体躯分化,占据了不同的生境(Chenef“.,2001)。 3节肢动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和演化 多年来.多数学者在探讨昆虫起源时,都认为六足类与多足类最近缘。例如颚肢亚门、单肢亚门和缺角类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的。但近年来学者们在特征分析中得到1个“六足类+甲壳类”的分支,从而提出“泛甲壳动物(Pancnlstacea)”的概念。他们认为六足类不是与多足类,而是与甲壳类最近缘。这一观点得到来自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形态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资料(如12SrDNA、28SrDNA、EF一1仅、POLII、Hox基因、中枢神经系的发生等)的强烈支持。而且研究还表明:甲壳动物实际上是1个并系类群.即现在的甲壳亚门并没有把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 都包括在内。泛甲壳动物的观点就是说:“昆虫是陆生  万方数据

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一、选择题 1.种类最多的动物门是()。 A.节肢动物门 B.软体动物门 C.脊索动物门 D.环节动物门 2.下列哪个无脊椎动物类群中具有能飞翔的种群? A. 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棘皮动物 D. 鸟类动物 E.软体动物 3.在下列无脊椎动物中,完全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A.宽跗陇马陆 B.日本沼虾 C.中国鲎 D.大腹圆蛛E. 水蚤 4. 东亚钳蝎属于节肢动物门()。 A.多足纲 B.昆虫纲 C.蛛形纲 D.甲壳纲 E.原气管纲 5. 下列不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为()。 A. 颚腺 B. 触角腺 C. 马氏管 D. 基节腺 E. 气管 6. 下列哪种动物产的卵鞘可入药,称为桑螵蛸()。 A. 蚱蝉 B. 大刀螂 C. 家蚕 D. 蟑螂 E. 蝗虫 7. 下列哪一器官不是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 A. 鳃 B.书鳃 C. 书肺 D.气管 E.马氏管 8. 昆虫纲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特征之外,还有()。 A.体壁突起 B.口器 C.生殖器 D.听器 E.化学感受器 9. 下列动物的附肢分节的为()。 A.蚯蚓 B. 水蛭 C.沙蚕 D. 蜈蚣 E. 蚂蝗 10. 下列动物具有坚硬的外骨骼为()。 A.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棘皮动物 D. 环节动物E.线形动物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A.有分节的附肢 B.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具有外骨骼 D.链状神经系统 E.开放式血液循环 12.节肢动物的肌肉为()。 A.横纹肌 B.斜纹机 C.平滑肌 D.环肌 E.心肌 13.蜚蠊目的重要药用动物是()。 A.美洲大蠊 B.大刀螳螂 C.中华蜜蜂 D.牛虻 E.斑蝥 14.在无脊椎动物中,()因运动的增强,有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类似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狼蛛 节肢动物(Millipede) arthropod 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著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提供附著面。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因而称节肢动物。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已记述879,000种以上,其中约86%是昆虫。据估计,总数有1,000万种以上。分成四个亚门︰ 1. 三叶虫亚门(Trilobita):三叶虫类(Trilobites),在约5.7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的海洋中占优势,在 2.8亿年前的二叠纪灭绝;体卵圆形,背腹扁平,分头、胸和尾节三部分;纵分为三叶。长 3.5~75公分。 2. 单肢亚门(Uniramia):头部有触角、大腭和小腭。胸部附肢单肢或双肢。腹部有的与胸部不分,具附肢;或与胸部分开,附肢有或无。(1)烛纲(Pauropoda):极小的多足类。两对附肢变为口器,8~11对步足。触角4节(极少6节),末端分枝,并有多节的长鞭。体长最多为1.9公釐。(2)倍足纲(Dip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腹部各节由两节合成,每节有两对足和气孔。头有大腭;小腭愈合成腭唇;有时有单眼;触角短,锤形;胸部是4个单节,生殖孔在第3节。体长0.3~28公分。(3)唇足纲(Chi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有许多明显的腹节,各有一对足,第一腹节的附肢变为毒腭;生殖孔在末节。体长约0.5~26.5公分。(4)综合纲(Symphyla):小型多足类,有3对口器,12对步足和一对後纺器,生殖孔在第4躯干节。体长最多为8公釐。(5)弹尾纲(Collembola):昆虫状小节肢动物,分布广。口器外腭式;触角通常4节;眼简单;3个胸节有足;腹部6节,有分叉的弹器;通常无气管;无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体长最多5公釐。(6)昆虫纲(Insecta):三对附肢形成口器;头由6节组成,有一对触角,常有侧眼和中眼;胸部3节,各有一对足,在第2、3节有的具翅;腹部由11节组成,成虫无附肢;生殖孔在後。体长0.25公釐到33公分。 3. 甲壳亚门(Crustacea):多数性;鳃呼吸;外骨骼坚固;有触角、大腭。 4. 有螯亚门(Chelicerata):前体部无触角,但有钳状的螯肢和触肢(或称脚须); 胸部有单肢型步足;腹部如有附肢,则高度特化。(1)肢口纲(Merostomata):大型海产种类,有书鳃(gill book); 前体部完全被背甲覆盖;後体部有一长刺。(2)蛛形纲(Arachnida):前体部与後体部以一窄的腹柄相连,或两部愈合。前体部有螯肢、触肢和四对步足;後体部通常无附肢。以书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节肢动物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 A.昆虫纲、唇足纲 B.蛛形纲、昆虫纲 C.蛛形纲、甲壳纲 D.甲壳纲、昆虫纲 E.蛛形纲、唇足纲 2.溪蟹和蝲蛄属于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4.口器舐吸式的昆虫是 A.蝇 B.蟑螂 C.蚊 D.白蛉 E.蚤 5.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疥螨 D.尘螨 E.恙螨 6.目对病媒节肢动物综合防制中常用的防制方法是 A.环境防制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防制 E.法规防制 7.下列哪些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8.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9.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 A.机械携带 B.发育式 C.增殖式 D.发育增殖式 E.经卵传递式 10.在蚊体内既发育又增殖的是 A.疟原虫 B.丝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鼠疫杆菌 E.普氏立克次体 11.疥螨的交配在下述哪两者之间进行 A.雌、雄成虫 B.雄成虫与雌幼虫 C.雄成虫与第一期雌若虫 D.雄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E.雌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1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 B.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 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 D.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E.以上均不是 13.疥螨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粪便涂片法 B.血液涂片法 C.培养法 D.免疫学试验 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 14.蠕形螨感染最的部位是 A.胸部 B.腹部 C.颜面部 D.颈部 E.四肢 15.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 A.上皮细胞内 B.皮肤隧道内 C.外周血液中 D.淋巴系统内 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 16.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 虫 17.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 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 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 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 E.以上都不是 18.检查蠕形螨最常用的方法是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Volume 1 teaching design of arthropod 3 and 3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造物体及人 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本教案 根据自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 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四类 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 础上,教材最后介绍了人类对虾和蟹的利用,体现了人和动物的 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节课拟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展开: 1.利用求同比较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寻找它们的 共同点,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2.利用求异比较法,请学生寻找各种动物的不同点,进行整 理归类,得出最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

蛛形类。 3.通过人人动手画甲壳类动物虾和蟹的洄游规律的示意图,使知识变得形象、简单。 二、课时按排 本节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 3.了解虾和蟹的洄游规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2.初步接触作图法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使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节肢动物

外部形状编辑 1、一般均为两侧对称,身体是异律分节,即身体的若干体节分别组成不同的部分,如分头、胸、腹3部,或节肢动物门。 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也有头、胸、腹3部分整个愈合在一起的。 2、体节可能消失,各部机能不同。如头部司感觉和摄食,胸部司运动,腹部司代谢等。 3、除身体分节外,附肢也分节,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各部分的附肢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分化,分别用于摄食、御敌、行走和游泳。 4、水栖种类的头部附肢甚至躯干部的附肢有能从水中滤取食物的功能。附肢也能起攻击、防卫或辅助交配的作用,有的可通过附肢表面交换空气。有的附肢分化为很特异的结构,如蝎的栉状板和蜘蛛的纺器。有的附肢已经退化或消失。 2结构特点编辑 1、外骨骼和肌肉: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外骨骼分成不 节肢动物门 同的骨片,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 2、每体节的角质层基本上分成4块:1块背板、1 块腹板和两块侧板。通常由于次生性的合并或分割而有不同的变化。附肢的管状外骨骼在各分节之间也有关节膜相连,关节也可活动。多数节肢动物体节间的关节膜折叠在前一个体节外骨骼后缘的下方。某些节肢动物有脊椎动物球窝式的关节。外骨骼有时向体内突出形成内突,作为肌肉的附着点;或内部组织骨化成游离的骨片,供体内肌肉附着,外骨骼由其下方的一层上皮细胞(称上皮或下皮)所分泌。

3、外骨骼可分3层:自内向外依次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紧接上皮,是外骨骼中最厚的一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几丁质的复合体,无色而柔软,具有延伸性和曲折性。 4、外表皮位于内表皮的外侧较薄,在主要成分蛋白质和多糖几丁质中沉淀有钙盐,或富含骨蛋白,是外骨骼中最坚硬的部分,一般在节间膜和其他膜质区,由于此层不发达,因而显得柔韧。上表皮位于最外层,薄,通常含有蜡质。 5、有的节肢动物外骨骼薄且无含蜡的上表皮,使水和空气可以透入。角质层一般有纤细的孔道,使角质层下方的腺体的分泌物可以通出。角质层不完全局限于体的外表面。胚胎时期外胚层内陷部分的上皮亦能分泌角质层,因而象前肠、后肠、气管、书肺以至生殖器的一部分,内面衬有角质层,蜕皮时也要脱去。上皮层向内分泌形成基膜,基膜是一层无定形的颗粒层。肌肉呈束状,由肌纤维组成,两端无肌腱,着生在外骨骼的内壁或内部突起上。 6、无生命的角质层不能象脊椎动物骨骼那样生长,所以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蜕皮前,上皮与外骨骼分离,分泌形成一层新的上表皮。上皮再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酶,通过新的上表皮把旧皮中的内表皮腐蚀掉。接着上皮层再分泌新的外表皮和内表皮。此时动物体外包着新旧两层皮。旧皮沿着预定的某些线裂开,身体蜕出,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甲壳动物一生中连续蜕皮多次,性成熟交配繁殖后还能再次蜕皮。 3形态特征编辑 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与胸部愈合 节肢动物门 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例如:昆虫纲(蝗虫)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动物身体分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动物身体分头部、躯干部。身体的分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 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与节肢的比较见下表: 疣足节肢 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外骨骼 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 1.身体: ①体节:异律分节,体节常愈合,一般由头(感觉和取食中心)、胸(运动和支持中心)、腹(营养和繁殖中心)三部分构成(昆虫纲),或头+胸部=头胸部(甲壳纲、蛛形纲),或胸部+腹部=躯干部(多足纲)。顶节:身体最前一节;最末一节:尾节,又称肛节。这两节不是由胚带分节形成,不是真正的体节。 身体左右对称,具附肢(每一体节一对),增强运动能力和灵活性。 ②附肢:成对的腹侧体壁外突。附肢各节之间以及附肢和身体之间都有可动的关节。 功能:a.运动b.咀嚼c.呼吸d.感觉e.生殖 基本类型: ⑴双肢型:由原肢(2~3节。前基节+基节+底节)、内肢(由原肢顶端的内侧发出。一般为5节,分别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指节)、外肢(由原肢顶端的外侧发出,节数较多)构成 ⑵单肢型:由双肢型附肢演变而来。外肢完全退化。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节肢 1)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 2)形态划一形态多样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 4)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 部位序号名称功能 头胸部 1 螯肢捕食 2-5 步足具颚基,咀嚼食物 6 步足具颚基、扇叶能激起水流,利于呼吸 腹部 7 唇状瓣捕食 8 生殖厣 9-13 游泳足具书鳃 ③骨骼:几丁质外骨骼 外骨骼出现的意义: ①保护内部器官,防止身体受到伤残。 ②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适应于陆地的干燥环境。 ③参与运动,其突起成为肌肉的附着点。 外骨骼的两个特点: A.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节间柔软,利于运动. B.蜕皮. ④肌肉:横纹肌(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9-1节肢动物复习题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节肢动物附肢本身以及附肢与体躯之间( )可动的关节。 A.都不具有 B.都具有 C.前者具有 D.后者具有 3.日本沼虾的头胸甲前端有一突起称为( ),是虾类的攻防器官,在其两侧各有一个( )眼。 A.剑突/复 B.剑突/单 C.额剑/复 D.额剑/单 A.单眼 B.复眼 C.脚须 D.感觉毛 7.( )寄生于人体皮肤内,形成脓泡,患者奇痒难忍。 A.鸡蜱 B.牛蜱 C.疥螨 D.棉叶螨 9.下列动物中,不使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 A.蜈蚣 B.蜘蛛 C.蚊 D.寄居蟹 10.下列动物中,( )为蠕虫形的陆生节肢动物。 A.马陆 B.蝎 C.棉蝗 D.虾 11.( )的触角为具芒状,( )的触角为膝状。 A.蚊/蝇 B.蝇/蜜蜂 C.蛾/蜜蜂 D.蝇/蝉12.昆虫小眼的感光部包括( ) A.角膜和晶体 B.晶体和视杆 C.视觉柱和视杆 D.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 13.( )式口器具有一个既能卷曲又能伸展的喙,如钟表发条一样盘卷在头部前下方,用时可伸长。 A.咀嚼 B.刺吸 C.舐吸 D.虹吸 15.下列动物中营卵胎生的是( )。 A.络新妇 B.钳蝎 C.人疥螨 D.对虾 18.棉蝗的前翅为( )翅,金龟子的后翅为( )翅。 A.覆/膜 B.鞘/半鞘 C.覆/鞘 D.鞘/鳞 19.( )的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飞行时起平衡作用。 A.跳蚤 B.白蛉子 C.瓢虫 D.臭虫 21.( )可以分泌保幼激素。 A.脑神经分泌细胞 B.前胸腺 C.咽侧体 D.心侧体 22.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飞到另一个地区的特性,可称为( ) A.趋性 B.群集性 C.迁移性 D.自卫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_______为第二大门。 2.节肢动物门可分为昆虫纲、_______、甲壳纲、_______、_______、蛛形纲和_______。 3.节肢动物的体壁通常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非细胞结构,有辅助运动的功能,故又叫做_______。 7.蟹、鲎、蜘蛛、蝶分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进行呼吸。 8.在节肢动物体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均为与_______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可排泄代谢废物。 11.日本沼虾的附肢共_______对,其中头部5对,依次为_______2对、_______1对、_______2对。 14.沼虾的胃分两部分,其中贲门胃内具有三个钙质齿组成的_______,作用是_______,在幽门胃内布满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9.在沼虾胃的两侧,有一对大型消化腺叫_______,兼有消化食物和_______的功能。 22.甲壳动物的神经中枢仍属于_______状神经系统,它包括_______、围咽神经、_______和_______。只是在不同种类,神经节有集中和愈合的趋势。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蛰、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昆虫泛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它们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包括直接危害(骚扰、刺蛰、吸血、致病、毒害及寄生等)和间接危害(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疾病)两方面。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 体表骨骼化。 循环系统开放式,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1、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触角一对,具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 2、蛛形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合为一体,即躯体。具足4对,无触角。 3、甲壳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步足5对,多数营水生生活。 4、唇足纲: 5、倍足纲: 6、五口纲: 生活史 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需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如有蛹期为全变态,没有蛹期为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昆虫经历四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如蚊、蝇、蚤等;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有三个期:卵、若虫和成虫,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虱、臭虫。 在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需蜕皮若干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期。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蚊、蝇 2、刺螫和毒害: 毒蜂、桑毛虫。 3、过敏反应: 节肢动物的涎腺、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都是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4、寄生: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疥螨寄生于皮下引起疥疮。 二、间接危害: 病原体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扩散,引起各种传染病,即虫媒病。传播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1、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数量和形态均不发生变化。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 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繁殖而成为感染阶段,传播到新的宿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发育而无繁殖,即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变化,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如丝虫在蚊体内。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繁殖,数量增多,但无形态变化。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不仅有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增加。如疟原虫在蚊体内。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有感染性。如森林脑炎病毒在全沟硬蜱。 在生物传播过程中,节肢动物不仅为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发育繁殖的场所,而且起到长期贮存病原体的作用。 昆虫纲 昆虫纲为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要特征: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又称6足纲。 概述 头部:感觉和摄食。触角一对,司嗅觉和触觉;触须一对,复眼一对。口器分三类:咀嚼式,如蜚蠊;刺吸式,如雌蚊;舐吸式,如家蝇。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的背侧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 腹部:11节,最后2节雌虫为产卵器,雄虫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异,为分类依据。 蚊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本文由zengdongmei512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医学节肢动物 病原生物学 实验内容安排 一、自看标本 三属蚊幼 人头虱 印鼠客蚤 硬蜱 二、示教标本 常见蚊蝇 人蚤 软蜱 疥螨 中华白蛉 阴虱 恙螨幼虫 昆虫纲 蚊 掌握三属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点,并能初 掌握 步区别。 认识蚊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 认识常见的重要传病蚊种,初步学习使用 检索表。 成蚊的区别 按蚊:体灰,翅大多有黑白斑,触须与口 器等长,♂触须末端膨大。 库蚊:体黄褐色,翅大多无黑白斑,触须、 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伊蚊:体黑有白斑,翅无黑白斑,足有白 环,触须、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中华按蚊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成蚊的区别 1头部 成蚊的区别 2翅 成蚊的区别 3足 成蚊的区别 4停落方式 卵的区别 按蚊 单个分散浮于水面(舟形、浮囊) 单个分散浮于水面(舟形、浮囊) 伊蚊 单个分散沉于水底(橄榄、长圆) 单个分散沉于水底(橄榄、长圆) 库蚊 集合成堆浮于水面(圆锥、长圆) 集合成堆浮于水面(圆锥、长圆) 幼虫的区别 伊蚊 呼吸管, 呼吸管,倒挂水面 库蚊 呼吸管, 呼吸管,倒挂水面 按蚊 呼吸孔, 呼吸孔,贴于水面 蛹 Aedes albopictus Anopheles spp. 白蛉 认识白蛉成虫的形态特征。 了解白蛉生活史各期形态。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白蛉 蚤www.yunshare.com 掌握跳蚤成虫的形态特点,能认识 掌握 常见蚤种。 了解蚤生活史各期形态的主要特点。 致痒蚤(人蚤) 致痒蚤(人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蚤 虱

医学节支动物练习

第六章医学节肢动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学节肢动物 2. 媒介节肢动物 3. 虫媒病 4. 全变态 5. 半变态 6. 机械性传播 7. 生物性传播 8. 生殖营养周期 9. 生理龄期10. 蝇蛆病 二、填空题 1. 节肢动物门中与医学有关的主要为纲、纲。 2.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是、、。 3.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概括为和。 4. 医学节肢动物的直接危害有、、等。 5. 虫媒病的病原体有、、、、、等。 6. 医学节肢动物的变态分为和。 7. 医学节肢动物寄生于人体的有、、、。 8. 昆虫纲成虫有足对,蛛形纲成虫有足对。 9. 属于全变态的节肢动物有、、、、、,属于半变态的昆虫有、、。 10. 三属蚊虫分别为、、属。 11. 昆虫纲成虫的口器为、、三种类型。 12. 蝇幼虫的孳生地可分为、、、四种类型。 13. 舐吸式口器的蝇类取食时有边边边的习性。 14. 我国的蚊媒疾病有、、、等。 15. 蚊传播丝虫病的传播方式为,丝虫在蚊体内只有而无。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主要传播媒介是。 17. 蚤传播和疾病。 18. 寄生于人体的虱有两种,即和,前者又可分为和。 19. 虱有怕、怕、怕的习性。 20. 鼠疫杆菌在蚤体内有,但无。 21. 寄生人体皮肤的螨有、、。 22. 人疥螨寄生在人体的,可使人感染,经传播。 23. 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和,经传播。 24. 在蛛形纲内,能传播疾病的有和两大类。 25. 硬蜱和软蜱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 26. 硬蜱传播的病毒病,在我国有、。 27. 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28. 病原体在蜱和螨体内经卵传递的有、、、等。 29.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包括、、、、、。 30. 防制医学节肢动物的治本措施是。 三、选择题 1.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最重要的危害是: A. 寄生 B. 毒害 C. 引起过敏反应 D. 传播疾病 E. 骚扰

节肢动物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已定名的有110万种,至少占动物总数目的75% 。节肢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很广,海洋、湖泊、土壤、地面、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和气候。节肢动物的大小差异也很悬殊,小到几微米,大到几米,大多数节肢动物是营自由生活的,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节肢动物之所以种类多、数量大,这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身体异律分节,附肢也分节。 节肢动物身体异律分节现象高度发展,体节愈合,有些外表的分节现象消失。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昆虫分头、胸、腹三部分,甲壳动物分头胸部和腹部,有的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异律分节的结果,使身体明显地分为各个部分,器官系统趋于集中,机能亦相应地分化,身体各部分有了进一步的分工。头部主要是感觉和摄食的中心,胸部主要是运动,腹部则与生殖关系密切。身体分工,使器官系统的构造更为复杂化,使节肢动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是在同律分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进步性特征。 节肢动物的附肢不同于环节动物的疣足,它是分节的。不仅各节之间以关节相连,而且附肢与体壁之间亦有关节,这大大增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节肢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增强。附肢的原始类型为双肢型,进化过程中又发展出单肢型附肢。 双肢型附肢的基本模式单肢型附肢双肢型附肢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附肢又有许多的特化。 二、具外骨骼 环节动物具有角质膜,很薄很软;软体动物的贝壳为钙质,仅起保护作用而与运动关系不大。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与它们不同,从结构上看,它可以分为几层:

4.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医学节肢动物学概论 一、一、填空题 1.医学节肢动物主要包括、、、和五个 纲。 2.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分为和。 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危害是。 4.作为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有、和。5.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包括、、和。 6.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有和。 7.医学节肢动物生物性传播的方式分为、、和。 二、二、单选题 1.蚊属于医学节肢动物的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2.蜱和螨属于医学节肢动物的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4.蚤传播鼠疫杆菌的方式属 A.发育式 B.机械性传播 C.经卵传递 D.繁殖式 E.发育繁殖式 5.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6.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属

A.发育式 B.繁殖式 C.发育繁殖式 D.经卵传递 E.机械性传播 7.在蚊体内既能发育又能繁殖的寄生虫为 A.疟原虫 B.丝虫 C.旋毛形线虫 D.猪巨吻棘头虫 E.杜氏利什曼原虫 8.以经卵传递的方式传播疾病的医学节肢动物是 A.蚊 B.蝇 C螨 D.白蛉 E.虱 9.判定一个地区某种节肢动物是否为病媒节肢动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生物学证据 B.流行病学证据 C.自然感染的证据 D.实验感染的证据 E.以上都是 10.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原则为 A. 环境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和法规防制 E.以上都是 三、名词解释 1.医学节肢动物 2.机械性传播 3.生物性传播 4.虫媒病。 四、问答题 1.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包括哪些方面? 2.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性传播方式有几种?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