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之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之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之下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4月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黎友焕博士

经济危机之下

谈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中,珠三角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其区域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契机的重要问题和机遇,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和成本等多种因素刺激珠三角转型

珠三角地区曾以“世界工厂”闻名。如今,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上,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外迁是其面临的第一关,而“世界工厂”的名头抑或被转移。珠三角要转型的刺激因素很多,包括:前期对外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退税政策的变化、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化、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各种原材料价格快速提高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各种劳动生产要素价格和运营成本的提升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国际交易价格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市场疲软和竞争加剧,企业理所当然就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营运出现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在政策和成本的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要么倒闭,要么转型。

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观点,“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我们今天不转型,明天就会被市场淘汰。

高素质劳动力短缺是转型主要制约因素

或者转型升级或者迁移,这是内地中小企业的必经之痛。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困境,是高素质人才、高新技术缺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在珠三角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必然导致更高的劳动报酬水平,相应地,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在“民工荒”之后,珠三角将面临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即高素质劳动力短

缺,它将成为珠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是珠三角实现转型的制约因素。

外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

产业转型

珠三角要实现产业转型,产业外迁将是必然之事。随着成本优势的消失,珠三角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关闭或外迁,形成了产业转移,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这时更重要的是做好产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不会停止,只有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步伐,才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现在我们并不担心转移速度加快,而怕转移速度慢。如果出现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部分不迁移的局面,高新技术企业就不能进来补充,到时就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转型升级就等于空谈,甚至转型带来的阵痛会变为长痛。当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移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关系到珠三角产业升级能否顺利进行的整体布局。另外,珠三角在面对产业调整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鼓励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或把其在境外的总部搬迁到珠三角来,不

权威视点

应该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加工贸易企业都要搬迁;其次是,对不能升级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加快转移速度,政府要强势介入到产业转移的具体工作中,不能消极等待,既要加快和推动转移步伐,又要促使各地区的产业有序发展,不能放任转移。

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全世界其它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看,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将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目前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完善,已经是影响重构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因素。

珠三角要摆脱产业升级的尴尬,真正走出困境,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外源型企业单纯的来料加工生产模式,引来高新技术在本地孵化,让新的产业集群加速生成,形成数十甚至数百家企业的群落,进而形成产业分工或市场竞争,带来珠三角巨量产业规模。关键是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品,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珠三角产业升级进程。

四种渠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创新决策能力。广东政府应当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包括为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市场信息服务、技术与管理咨询、技术和产权评估、技术经纪、风险担保等服务机构;其次要加强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咨询机构;再次要组织协调国内外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本地区的产业化服务,协调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地区的企业界联合,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共同构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外围环境。

第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政策环境。从目前珠三角的实际情况来讲,政府必须进一步减少对企业内部事务的干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集中精力研究战略和政策问题,制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措施,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导向作用。

第三,面向市场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珠三角的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投入是关键,但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面向市场,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科技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科技体系过程中必须发挥强势的调控作用。

第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开展国际技术并购。长期以来,珠三角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科技人才贫困区域,改革开放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图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最好的捷径还是采取得力的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关键是要加快建立企业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珠三角完全可以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的优势开展这项工作,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快速引入珠三角,并转化为生产力。

另外,创品牌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走这条路。比如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如果有十万个品牌,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脱颖而出,小厂很难去创品牌。问题是珠三角的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小厂,要求他们走创品牌之路,很难推进。而有实力的大公司的出路,一定是走高端路线。

外向型企业最痛时期,危机第二波影响刚刚开始这场金融危机点燃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线。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经济互补关系,美国的过度消费拉动了中国的出口,中国的高储蓄率、廉价产品支撑着美国的高负债消费。因此,这

场金融海啸已经从金融和实体经济等多渠道对我国经

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与货币价格波动以及抽紧资金等

方式向实体经济领域快速扩散。

由笔者主持的广东省社科院《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外向型企业影响》课题研究表明,2009年初开始,珠

三角外向型企业就已经步入了最严峻的时期,由企业

倒闭引发的农民工失业将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

个调查还表明,此次经济危机传导到我国经济的渠道

是:美国金融市场——国际商品市场——我国外向型

企业——我国能源、化工、原材料——我国内源性企

业——我国金融服务业。这场经济危机将对我国经济

形成了全方位的冲击。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其面临的困难主要为:国际市场疲软、生产成本提高、资金

2009年4月?www.miechina.com?35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紧张、出口价格下降、政策调整(主要是新《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汇率影响。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正在经历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的最痛苦时期,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倒闭。春节过后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缩小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急速减少。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如果国内外振兴经济行动有效,珠三角最快也在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有转机。

基于对当前外向型企业减少用工的判断,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状况是,危机第二波影响刚刚开始,我国外向型企业所受冲击最大,其次是房地产企业以及与外向型企业密切联系的相关企业和行业,由于外向型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明年开始金融机构很可能受到牵连。现在开始一般的民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也可能被波及。经济危机对珠三角产业的影响是大范围的。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制鞋企业,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有的已经倒闭,对于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来说,现在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外迁的问题,而是怎么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收缩问题。

面对经济危机,唯有积极面对

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外向型企业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严峻形势是企业无法逃避的,更不能有期待好转的侥幸心理,最好的对策是积极面对。

首先,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认清挑战和压力,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把金融风险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近年来,珠三角出口企业加速优胜劣汰,依靠低附加值生存的企业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而经济危机导致的消费低迷更是恶化了这种形势,无论经济危机是否发生,这类企业都必须转型。

其次,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和合作伙伴的发展动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态势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国际合作伙伴的监控跟踪,维护合法权益。

再次,开拓多元化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出现明显滞胀的形势下,多渠道开拓新的市场方向,寻求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要乘我国最近加强与周边国家良好关系的机遇,重点开拓周边国家市场。

珠三角电子企业觅到出路的四点启示

珠三角多数电子企业以外贸出口订单的OEM外源性经济为主,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靠加工费生存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珠三角电子企业找到出路很难,以下四点可作为启示。

第一,履行劳工保护的社会责任。珠三角电子加工企业特别是外贸型电子企业,在经历经济危机后,面临着订单的大量减少,企业不得不做出裁员的准备。实际上,之前在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众多珠三角中小电子企业中,已经有不少倒闭或大规模裁员,

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能因顾及社会影响,大多选择分批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应对目前的危机。经济危机中,政府已经在宏观面上不断的鼓励大家恢复信心,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并提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举措。在微观层面上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职工工资收入、不降低职工福利。提供就业岗位是企业为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之一,员工是企业的重要成员,只有注重员工权益的企业,才能够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得到员工的支持,反过来促进企业更快的摆脱困境,所以企业在面临“裁员”时,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这其实也是在为企业做广告。

第二,并购。电子企业是受此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许多企业面临资不抵债、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产品严重过剩的危机,企业价值下降,此时较有影响力的电子企业可尝试海内外收购,在适当的价格之下形成良性并购,不但有利于企业扩大客户、扩展销售渠道、减少市场竞争、增加市场份额,渡过经济危机,而且对企业以后的海内外发展都将形成有利因素。

第三,转内销。建议那些品牌知名度较差和资金实力稍弱的外贸型电子企业尝试转型,从外源性经济向内源性经济转变,转向国内市场。国内相对来说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将领先于其它国家走向复苏,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容忽视。当然转内销首先是要拓宽渠道,增加销售队伍,不仅要保持纯粹的产品上下游关系,还要善于突破这个限制。

第四,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做大做强不但要做好以上三点,还要求企业从长远的战略管理思维出发,一手做研发,一手做品牌。给别人打工永远都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品牌和研发才是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基础因素。找出自己与竞争者的差异点,有目的有目标地去研发,利用品牌优势培养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做大做强不但是企业走出经济危机的必然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力量的重要表现。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4月

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以东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例(上)

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 ——以东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例(上)王先庆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各位学员好!我是广东财经大学王先庆,今天由我给各位讲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主要是以东莞的中小企业为例。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七个方面来讲: 一、当前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问题 首先我们要从当前的背景下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生命力这个话题,因为我们谈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时候,经常都只是从产业、产品、技术某一个方面来讨论的。其实这一系列问题都只是企业某一个领域的问题,而企业的核心问题、整体的问题是指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力,所以我们要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的这个角度来谈转型,就更有力度或者说更能把握大的方向。 (一)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生命周期,这个大家一听都很明白,就是我们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它有它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期。我们讲企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指按照它的不同阶段怎么样的去跨越,比如你从一个少年期向一个青年的变化,性格、使命和行为方式,都会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那一个企业当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从量变到质变就必须有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就是转型升级。所以只有这样理解企业的转型

升级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轻松、很自然的找到这种转型升级的理由。我们谈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种常态,它不是忽然的出现,也不会是偶然的现象,因为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这个演变来说,会不断的、经常的出现这种转型升级的行为。 比如从它的青年期,一个企业的青年期高成长期,然后向一个中速成长也就是壮年期转型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一种变化。所以企业生命周期是我们理解这个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线索或这个突破点。这是第一。 (二)企业的生命力 第二个就是企业的生命力。正如一个人一样,它的生命力如何、活力怎么样,企业的活力怎么样?就跟人的激情和人的状态、精神状态怎么样是一样的。所以有的企业蓬勃的发展,面对困难,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仍然能高成长,这种情况就表明这个企业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有的企业一旦面对市场或者说产业环境发生变化,很快就要死不活,或者说生存困难,这种情况就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生命力比较弱。 所以我们看一个企业的好坏可以从企业的生命力的旺盛程度来判断。当一个企业活的好好的,那表明它的状态就非常好,那就不必进行转型升级,它就按照现在这个状态去发展就可以了。 我们讲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因为那个状态它已经活的不好,或者说它已经觉得精疲力竭、成长衰竭或者怎么样的一种情况。所以企业的转型升级第一就是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跨越的时候,它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升级为国家战略 2008-12-19 07:26:31新快网-新快报“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于1994年。按照官方统计,珠三角指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该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占广东国土面积的14%。2007年,珠三角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通过,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珠三角改革发展“国家级”蓝图浮出水面。昨日,一份规划期至2020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由国务院通过并发布。分析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义出台该纲要,意味着呼吁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将再次加速。 该《规划纲要》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调研广东,同意了广东制定《规划纲要》的请求。随后,省委书记汪洋密集调研了广东各市、区。今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近200位各部委官员、学者组成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广东展开了密集调研。 然而,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特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增速,从2003年起开始超越珠三角,双方差距渐呈扩大之势。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方案中,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未能列入中央级规划,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可能于近期出台。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 关键词:广州市产业转型措施 前言: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亚运等各种大型项目活动的刺激下,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积极的向前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而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更是在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广州市更是加大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扩大内需,使广州市保持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的优势地位。 什么是产业转型? 要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的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州市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大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倒下,而是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总体上来看,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在三产业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之前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相当大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2009年,广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38.94:59.02变为1.89:37.25: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而2010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保障煤电油及生活必需品

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小微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工业的重要后备力量,近期,盐城调查队在全市开展了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现状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了部分小微工业企业,了解小微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小微工业企业正通过自身努力来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但对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动力不足,在提高研发能力和竞争力方面投入不足,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给企业更多支持。 一、调查总体情况 此次专项调查共抽取全市247家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300人以下或者销售收入未达万元的工业企业)作为样本,范围覆盖全市十县(市、区)。 二、了解的现状 1、技改投入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上半年,82家调查企业的技改投入较前两年有所增加,占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44.1%的企业技改投入较前两年变化不大;18.2%的企业技改投入较前两年有所下降;4.5%的企业没有技改投入。 2、环保和资源利用水平继续提升 环保方面,15.8%的企业环保水平较前两年大幅提高;51.8%的企业环保水平较前两年有所提高;30%的企业环保水平较前两年变化不大;1.2%的企业不存在环保问题;1.2%的企业环保水平下降。资源利用方面,17.4%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较前两年大幅提高;50.6%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较前两年有所提高;26.3%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较前两年变化不大;5.7%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较前两年有所下降。总体上来看企业生产更注重环保,资源利用率更高。 3、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调查样本中的八成企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42.1%的企业装备水平较前两年大幅提高;36.8%的企业装备水平较前两年有所提高;18.2%的企业装备水平较前两年变化不大;2.9%的企业装备水平较前两年有所下降。 4、半数以上的企业体制、机制有创新 资料显示:11.3%的企业体制和机制较前两年均有所创新;41.7%的企业体制或机制进行了创新。两者占调查企业的53%,超过半数。 5、七成企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18.6%的企业产业结构做出重大调整,全面进入新产业;53.5%的企业产业结构做出一定调整,部分进入新产业;27.9%的企业产业结构未做出调整。调查样本中的七成企业产业结构做出调整。 三、存在的问题 1、仅有半数多企业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全市247家样本企业中仅有半数多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的发展有作用,30.4%的企业认为重要,23.5%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6.5%的企业则认为不重要,多达39.7%的企业认为很不重要。由此可见相当比例的盐城小微工业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作业的层面,从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2、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动力不足 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风险收益评估是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前的必备工作,调查显示当前盐城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动力不足。38.1%的企业选择只要

珠三角各城市工业介绍

各城市工业发展情况 中山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 22°C,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 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 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 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 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 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 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 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0.14 亿元,工业总产值20**.4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77.2 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97年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江门 江门市区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后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解放后,江门改为省辖市。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国有经 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了增强“创新力”的要求。这是中央对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作 出的重要部署,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 重要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增强国 有经济创新力”,既是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优势、履行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 产业变革新趋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当好排头兵,率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 能力建设,通过系统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另一方面,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国有企业要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矛 盾和问题,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只能走创新这一条路。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以 全方位的创新促改革、以系统性的创新谋发展,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 动的根本性转变,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要认识到的是,国有企业增强创新力,不能简单地将创新作为一种手段,局限于 技术创新或者专利发明,而是要聚焦国有经济的发展定位,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 基因,嵌入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组织架构、团队文化中,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动力和组织能力。总的来看,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国有企业 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就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自主创新,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创新之路。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关键。国有企业应努 力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 视渐进式技术创新,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断改进技术,推动制造工艺、装备与 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也要充分发挥国 企资金、规模优势,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在颠覆性技 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下大力气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是以管理创新为基石,打造激发创新的组织模式。管理创新是基础,最终目标 是通过稳定的创新体系保障,形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可持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才能继续发展壮大。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2-0016-0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中发展最快、也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随着土地、电力,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背景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的转型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2011年超过5 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了经济转型期,今后我国将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继续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二)资源环境约束迫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而这种增长主要依赖的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而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却相对偏低。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的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节能减排的政策,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压缩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的生存空间,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高成本压力推动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东莞时报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朱小丹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韩国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

像头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ca302265.html,/ 2013年7月1日 10:04 东莞日报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关于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区国有企业的特点与作用;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思路;推动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供我区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就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供我区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区国有企业的特点与作用 我区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引领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区内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相比,我区国有企业由于身份特殊,存在无法替代的比较优势:一是融资能力比较强。我区国有企业成立较早,业务制度健全,经营合法合规,管理相对完善,财务规范,银行信用等级也比较高,企业融资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二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大。我区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承担了促进地区就业、做好地区公共服务等社会职能,又是本地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因而更容易得到政府政策、资金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较完善。目前区内各国有企业均依照《公司法》要求组建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成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健全。四是监管工作较到位。随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我区国有企业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不断提高。 我区国有企业对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一是承担基本建设。我区国有企业承担了区内重点基本项目建设和交通、轨道、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营造我区好的创业、投资、居住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提供基础生产要素。我区国有企业承担了区内供电、供水、供气及市政管理等基础生产要素的供应及维护管理职能,为完善我区创业投资环境、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扩大社会就业。我区国有企业已成为本地重要的社会就业渠道之一,为促进地区就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提供公共服务。我区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并提供第三产业的各类公共服务,为推动地区经济结构改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而尽责尽力。五是取得较好的经营绩效。我区国有企业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国有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已成为我区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与此同时,与区内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相比,我区国有企业一般成立较早,经历各种改制与重组,存在一些历史包袱,人员较多,管理层级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二、我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心得体会: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最新)

心得体会: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最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已在我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推动和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X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围绕这一课题,市委党校组织调研组,在市工商联支持配合下,深入曲周县、永年区的6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多种方式摸情况、找问题、寻对策,形成了X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一、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基本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达到了37.1万家;完成增加值2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6%;实缴税金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3.5%。总体看,我市民营企业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一)高质量发展措施有力。近几年,X市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促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陆续制定和实施了《关于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实施意见》、《“绿美X”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市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X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市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日益健全的政策支持、制度规制和服务保障。 (二)高质量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市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当前经济形势和新发展理念,广大民营企业家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达成了思想和行动自觉。他们深刻认识到,企业面临诸多挑战,要想生存得好、发展得好,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有“高、精、尖、特、新”产品,在技术创新上大做文章、下真功夫;面临严峻的环保形势和严格要求,经营企业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经行不通,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效益;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民营企业必须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和模式2011年,珠三角常住人口4725万人,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50%;GDP总 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三次产业的结构2.5∶51.4∶46.1。 近几年来,随着外部市场空间压缩、环境容量约束以及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积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将有助于稳步提升珠三角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1.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一)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而且也表现在第 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产业的发展层次比较低,突 出表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中也指出,珠三角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人均GDP为5000 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007年,珠三角人均GDP已超过7000 美元,也超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46.6%,距 率先实现现代化标准还有3.4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任务相当艰巨。 其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看,2007年,第一 层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6%,高出第二层次(11.1%)3.5个百分点, 表明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如加上香港在本地的运输业,其比 重还要高些;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相对滞后。这种结构与亚洲四小龙相比, 发展进程也明显落后。 (二)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首先,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有关统计显示,广东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 77.3%是通过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订单在粤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的关键核心技 术和设备如CPU、集成电路、通用软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其次,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珠三角9市中,除深圳外,其它地区高技术产 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不高。即便在统计上称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大部 分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第三,研发投入不足。2007年,广东省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仅为1.3%,低于1.49%的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和 浙江等省市。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在投入的结构上, 中间环节投资仍然不足。 (三)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首先,行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在珠三角37个行业中,平均规模超过10亿 元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 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资源性产业和垄断性行业。平均产值规模没有达到1 亿元行业有17个,占全部行业的45.94%。在珠三角初步形成的电子信息、电 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 制品等几大产业集群中,除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外,纺织 服装、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平均规模都在1亿元以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2)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像头

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据了解,东莞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贴牌代工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发展内销市场,比如以纯服装、小猪班纳等。

珠三角产业升级,工业地产如何配套

珠三角产业集聚需强化纵向延伸 文/特约记者辛未 3月底,两个规模空前的重工业项目选择落户珠三角:一是“胎动”廿载的千万吨钢铁项目——宝钢将在湛江投资设立;二是广州南沙的中船龙穴300万吨造船基地开工生产,而且首艘造的船就是国内最大的30万吨VLCC油轮。 投资规模空前的一大批重工业正在珠三角形成新的产业集聚。 所谓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分为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 顾名思义,横向集聚指的就是同一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而纵向集聚往往是在一个地区,由一两个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在周围成长起了一系列为其配套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集群,并形成了上下游、产前、产中、产后相关联的产业链条。 虽然珠三角产业集聚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暴露了不少弊端,其中缺乏纵向集聚,缺少纵向关联性,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是最需解决的问题。 遭遇环境资源瓶颈 佛山南海罗村的制革业久负盛名,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和废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虽然大部分制革企业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但废水排放还是难以达标。 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对环保的要求和制革行业的长远发展,罗村要求皮革企业加大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并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强行的关、停、并、转措施。但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当地大部分皮革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根本不可能承担高额环保设备的成本,只能搬迁、关闭,或者转行生产其他产品。一番治理过后,罗村制革企业所剩无几。连基数都保证不了,何谈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这其实是与循环经济的宗旨不谋而合的。 今年年初的珠三角企业倒闭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只是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却折射出珠三角产业集聚的一些弊端: 一、就目前而言,参与珠三角的产业集聚的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能耗高、技术含量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摘要 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专业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珠三角乃至全国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文章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及对策,以期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及其他地区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传统产业;新塘 ABSTRACT With the changing urba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 from speed to quality ,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PRD specialized town. XinTang is a town which the denim industry clusters has the most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production is the world's largest. The denim garment industry’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XinTang plays an exemplary role in t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even nationwi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remedial measures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XinTang’s denim garment industry and othe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city integrat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XinTang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推进“三旧”改造、促进广州城市更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Z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ZD154。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4.06.08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4)06-0084-04 作者简介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40);2 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助理工程师&通讯作者,电子邮箱:1479289690@https://www.360docs.net/doc/ca302265.html,(广州,511300) 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和改革开放先行的两大优势,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发展形成了众多以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皮具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专业镇,珠三角镇级经济成为主要发展模式[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珠三角城镇(专业镇)发展的必然要求。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如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界定[2]、不同区域尺度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研究[3-6],但对具体产业和典型专业镇的产业转型却少有研究。 新塘镇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牛仔产业集群基地。牛仔服装产业作为新塘镇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推动新塘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3年新塘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51亿元,其中牛仔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42.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3.96%。然而“民营资本主导下的内源外向性经济”的特性及长期以来政府对产业治理的缺失,使得新塘牛仔服装产业深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的分散式发展态势之中,带来较多社会发展问题。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汇率上涨,劳动力、原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为例,在分析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转型 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 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Town in PRD:A Case Study of Xintang 刘 卫1 凌筱舒2 Liu Wei Ling Xiaoshu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