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三级道路设计说明

山区三级道路设计说明
山区三级道路设计说明

摘要

本道路位于广东省内,设计路段属于省内山区道路之一,设计速度40 km/h。本课程设计采用专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然后在1:2000地形图上确定两条备选路线,分别进行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最后对所定路线进行方案比选,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详细设计从确定方案中选取进行设计,前期工作较初步设计更具体化,此外还对路基,路面,排水进行了详细设计。

关键词道路等级;平曲线;竖曲线;排水;路基;

Abstract

This road is loc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design of a mountain road sections belong to the province, design speed 40 km/h. This course design using special topographic map, scale for 1:2000.

Then in 1:2000 topographic map sure two alternative route alignment respectively, graphic design, design of cross-sectional design, finally appointed route than scheme choice, choose the best solutions.

The detailed design select from a fixed design scheme, the prophase work is relatively preliminary design more specific, in addition to the subgrade, pavement, a detailed design drainage.

Keywords Road ranks; Smooth curves; Vertical curve; Drainage; Subgrade;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 (5)

1.1公路设计概况: (5)

1.2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5)

1.3路线起讫点: (5)

2 道路参数 (5)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5)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6)

2.3 控制要素 (6)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7)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7)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7)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7)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7)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8)

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8)

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10)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11)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11)

2.5.1选线的依据: (11)

2.5.2 选线的原则: (12)

2.5.3 两方案综述 (12)

2.5.4方案比较 (12)

2.5.5 两方案比选结果 (13)

2.6道路平面设计 (13)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13)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13)

2.7.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4)

2.7.2、最大纵坡 (14)

2.7.3、最小纵坡 (15)

2.7.4、坡长限制 (15)

2.7.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6)

2.7.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16)

2.7.7、纵面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7)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17)

2.8.1行车视距 (18)

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18)

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18)

参考文献 (19)

1 设计总说明

1.1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4500辆

设计年限:10年

设计车速:40km/小时

1.2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2+194.169,坐标起点高程:228.50米,终点高程:259.99米。

2 道路参数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经调查该地区近期交通量资料如下:

表2. 1 交通量资料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得小客车和中型载重汽车折算系数如下:

表2.2汽车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

小型车 1.0

中型车 1.5

大型车 2.0

托挂车 3.0

交通增长率:γ=5%

道路必经点:无要求

2.3 控制要素

(1)道路等级: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40km/min。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41所示

表2.3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m) 100

极限最小半径(m) 6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600 路拱%

0.2

≥800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6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

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 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 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 内的行驶距离。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规范》规定: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000Y X JD ,第i 个交点坐标为n i Y X JD i i i , , 3 , 2 , 1 , ),( =,则:

11 :

: : i i i i X X X Y Y Y L --?=-?

??=-?

=

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 arctg

: 0 , 0 : 0 , 0 : 180 0 , Y X

X Y fw X Y fw X Y θθ

θ?=??>?>=?=-?

0 : 180 0 , 0 : 360 :

i i i fw X Y fw A A θθα-?

?

?

?<=+???>?<=-?=-时当时转角 "" "" i i αα+-当为时路线右偏,当为时路线左偏

2.4.6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1) 圆曲线要素及其计算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得:)

(1272

h i V

R ±=μ

式中:V ---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h i ---超高横坡度。

(2) 主点桩号的计算

<1>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 (Y X JD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21 fw fw 和, 则:

11: cos (180) : sin (180)

Z H H Z Z H X X T fw H Z Y Y T fw =++=++点坐标点坐标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11 () cos (180) () sin (180) X X T ZH L fw Y Y T ZH L fw =++-?+?

?=++-?+?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

2

2 () cos () sin X X T L HZ fw Y Y T L HZ fw =++-??

?=++-??

<2>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 52

2

40s

l

x l R L =-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到)(HZ ZH 或点的曲线长; s L ——缓和曲线长度。

第一缓和曲线(HY ZH -)上任意点坐标

2

12

2

12

30 cos 30cos 30 sin 30cos ZH

s s ZH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

???

?????

=+?+ ??????? ?

????

式中: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YH HY -):

()()1190902 sin cos 90902 sin sin s H Y

s H Y l L l

X X R fw R

R l L l Y Y R fw R R ξ

ππξππ?+????

=+?+???

??????

?+?????

=+?+?? ???????

式中:l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HY 点的曲线长;

ξ——转角符号,右偏时为“+” ,左偏时为“-” 。 ③第二缓和曲线(YH HZ -)内任意点坐标:

2

222

2230 cos 180 30cos 30 sin 18030cos H Z s s H Z s s x

l X X fw RL l RL x l Y Y fw RL l RL ξππξππ?

??=+?+-?

????

?? ??

???

????

=+?+- ?

?????? ?

????

式中:l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 点的曲线长。

(2)、曲线要素计算:

22

4

3

(m )

2

240 (m )

242688() tg

(m )

2

s s s s

s L L q R L L p R R

T R p q Ly R L αα=-

=

-

=++=- 2 () sec

2

2

s L Ly L E R p R J T L α=+=+-=-

2.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在路线选定和曲线计算完成之后,要将路线加桩,直线段为100米加桩,曲线段为20

米加桩。由于采用软件进行上述工作,本设计为20米加桩。

2.4.8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计算结果详见附表“直线、曲线转角表”。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2.5.1选线的依据:

(1) 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

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

工程造价。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2.5.2 选线的原则:

(1)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在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

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耕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

作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

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探,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

影响程度。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

等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耕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4) 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5)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影响。

6)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政策实施的可能性。

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

(1) 全面布局;

(2) 逐段安排路线;

(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

2.5.3 两方案综述

两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方案1(即既定方案)选择路线为,沿河自然布线,通过村庄,但基本不占用居民区,同时也尽量避免占用农田和破坏植被,最后展线至终点。

方案2(比选方案)穿过重丘区,起伏严重,施工难度大。同时占用太多良田,路线太长,而土石方量也太大。

2.5.4方案比较

方案1的优点:因为方案1基本避开了山丘高差大的地区而沿河走,所以减少了大量的挖方量;路线行进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视线通畅,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好;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有利于设置标准较高的纵断面,有利于行车;路线较短,有利于降低造价。

方案1的缺点:因为经过的是水田,需解决可能发生道路路基进水导致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故不宜以低填方通过,为了保持路基填土最小安全高度,不可避免的会有大的填方量;较高路基占用的水田面积较大。同时通过管线,需要设置相应的防治破坏措施,从而加大了造价和施工的难度。

方案 2 基本不过村庄,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同时也是沿等高线放线,有利于减少土石方量。

方案2的缺点:路线较直,长度较长,造价高因为经过重丘,开挖路基较多,施工难,不够经济,挖方量很大;施工难度较高;地形复杂,施工不便,施工速度较慢;路线沿线地面高差较大,道路坡度较大,纵断面不理想;路线在较长挖方段中通过时,容易出现视距不够、视觉压抑等问题;较大的挖方量和较高的挖方高度,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工程地质危害。

2.5.5 两方案比选结果

综合比较以上两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方案1为最终设计方案。

2.6道路平面设计

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沿着路中线竖向剖切、再行展开即得到了路线的纵断面。路线纵断面一般情况下是一条在竖向上有起伏的空间线形。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确定纵面线形的竖向位置与形状,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的目的

2.7.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规范》中的极限纵坡值,并留有一定的余地。

(3)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气候和排水等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及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5)山岭重丘区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纵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作为就近路段的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平原微丘区的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低等级公路,应注意考虑民间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2.7.2、最大纵坡

(1)概念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山岭重丘区,它直接影响着路线的长短、线形的好坏、道路使用的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等。

(2)最大纵坡的影响因素

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而确定的.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表2.5所示

表 2.5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2.7.3、最小纵坡

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注:干旱少雨地区的最小纵坡可不受此限制。

2.7.4、坡长限制

根据希望速度V1和容许速度V2,可以得出对应于V1的“理想的最大纵坡”i1和对应于V2的“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i2。

(1)小于i1的纵坡称为缓坡,汽车在缓坡上可以加速行驶;

(2)大于i1的纵坡称之为陡坡。

1)当i<i2的纵坡,汽车在其上行驶时,设初速为V1,则终速不会低于V2;

2)当i>i2的纵坡,应对其长度进行限制。

a.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布设竖曲线的要求考虑的。《标准》,《城规》规定,各级道路最小坡长应按表2.6选用。

注:在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的匝道以及过水路面地段,最小坡长可不受此限。

表2.6 最小坡长限制

b.最大坡长限制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的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也将越大。

所谓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见下表2.7

表 2.7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m)

2.7.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连续性,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安全舒适的行车。道路线形不应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为此,要避免在视线所及的路段内,出现转折、错位、突变、遮断等不好的线形。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和心理方面保持协调。

在保证有足够视距的前提下,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平原区二级公路,驾驶员在任意点上所能看到前方平面线形弯曲一般不应超过两个、纵面起伏不应超过三个。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设计时要注意纵坡不要接近水平状态;同时,应避免形成合成坡度过大的线形。

(4).注意与道路周围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

(5).良好的组合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适宜的景观设计还能起到诱导视

线的作用。

2.7.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1)平包竖。

(2)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关系曲中点与变坡点相重合最好;错开不超过平曲线的1/4 时较好,超过其1/4时很差;竖曲线起终点分别置于两条缓和曲线上。

(3)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不宜重合。

(4)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匀。

(5)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一般最大合成坡度不大于8%,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2.7.7、纵面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除V<40km/h避免凸凹竖曲线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避免竖曲线与反向平曲线的变曲点相重合。

(3)在长直线或长平曲线内,尽量设计成直坡线。

(4)避免片面上的变向点比拟面上变坡点多。

(5)避免小半径竖曲线与回旋曲线相重合。

(6)避免小半径竖曲线与回旋线相重合的线形。

(7)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长的下坡凹形曲线路段。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条件受限制不得已而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

(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高速公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

(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宜保持等值。当中间带的宽度增减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100。

(4)整体式路基分为分离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汇合为整体式路基时,其中间带的宽度增宽或减窄时,应设置过渡段。其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

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2.8.1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安全与速度,它是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规范》规定,三级公路设计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对于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停车视距S t 取40 m ,超车视距S c 一般值取200m ,低限值取150m 。

2.9土石方量计算及调配

横断面设计完后,就要计算各桩号的土石方量。表面0.25m 为腐植土,不能利用,所以单独计算。在进行土石方调运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考虑本桩利用。

(2) 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

当运距超过500m 时,考虑采用外借的方式。

土石方调配,首先按教材所述要求,将有关数据计算出,然后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上进行图示法调配,调配中要用公式: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进行闭合核实,调配完成要进行闭合验算,公式为:

填缺=远运利用+借方 挖余=远运利用+废方

2.9.1土石方数量计算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1221()2

,)V F F L

V F =

+-3

3

1式中:—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 ) F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 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

计算结果详见附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参考文献

1裴玉龙. 公路勘测设计.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交通部公路局编著.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4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编著.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5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编著.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6同济大学编著.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7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编著.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著.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著.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编著.基价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1孙家驷 .道路设计资料集1(基本资料)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2孙家驷 .道路设计资料集2(路线测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3孙家驷 .道路设计资料集3(路基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4孙家驷 .道路设计资料集4(路面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5吴夯张颖 . (道路勘测设计)CARD/1应用教程 .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0

16于人杰 . 道路工程造价手册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发表时间:2015-06-15T14:09:08.82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威[导读] 众所周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中,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杨威(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本文就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值得注意的要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思考的因素和细节,提出一些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建议,以供相关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交通 众所周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中,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理清设计思路,进而才能够设计出科学的、具有艺术性特点的高效设计方案。因此,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人员而言,需要对这些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一、交通分析以及安全设计交通分析包括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的系统考虑。道路等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如果仅给出个规划红线,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会出现新路修好了,拥堵随后又出现了,设计人员也成了头疼一头、脚痛医脚的工程医师。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够协调有关,所以,充分重视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区域的主干道和或快速路应选择6-8 个车道,主干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公交通行,因此应置于最外侧的车道,这样更便于停靠车辆,但是在路口转弯处,行驶的车辆是要穿越多个车道的,这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车道的宽度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而当车道的宽度不大于3.5m 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不会超过40km/h,车道越宽车辆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同时应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植根到道路设计中去。安全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不同道路的服务功能区别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和原有道路设计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道路周边建筑的使用性质,合理确定该道路的行驶速度,而不是教条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而制定;注重路段平曲线和道路竖曲线的组合和衔接,特别是注重交叉口的节点设计,避免在交叉口出现大的纵坡段;要考虑到道路护栏、中分带合理宽度以及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同时还要考虑到车辆交汇和临时停靠预留空间;根据道路两侧商业建筑和人群密集程度,合理、恰当地设置行人过街设施,设置醒目的引导标示,标示信息尽量全面,同时在人流过于密集路段,合理设置人行道护栏,正确引导人群安全、快速通过。 二、关于道路的线形设计城市道路的质量及性能会受到线形设计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线形设计,在确保交通安全通畅的同时,还应兼顾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有效地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道路线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交通的安全因素,其次是道路两侧的景观。 对于主干路应尽量减少弯道的出现,从而可以充分的保障较好的通过性。而对于非主干道路则可以使用较为舒缓的曲线,使道路两侧的城市景观逐渐发生变化,使乘客以及司机在路途中可以保持心情愉悦,从而缓解在乘车过程中由于景观单一所造成的疲劳与枯燥,进而确保交通安全。在生活性道路的设计中人为地将道路的线性设计成锯齿形或是蛇形,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这样虽说可以达到降低车速、减少车辆驶入、增加趣味性和丰富景观的目的,但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且间接地增加了路面的横向宽度导致人行活动空间减小,有时也会影响道路两侧某一地块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宽度的确定在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宽度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规范40km 及40km 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 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一般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考虑,预测15~20 年日平均和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六车道、八车道(双向),次干道则采用四车道、六车道(双向);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四车道、六车道(双向),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1―2.5m。 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没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根据多年工程经验,大中城市主次干道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3m,生活性支路宜采取2.5~3m,交通性支路也不宜小于2m。小城市的人行道根据实际行人需求采取合适宽度,不一定拘泥于规范要求,但宽度也不宜小于2m。人行道还可以结合周边建筑的场地铺装设置。 四、道路的横断面设计现如今随着机动车的日益增多和非机动车的逐年减少,机非混行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多块板断面的优势不再明显。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交通需要,适当减小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来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干路设计时应更多的考虑采用两块板的布置形式并汲取多块板的优点,我们可以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成等高,利用高差和绿化带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离,进一步提高非机动车的安全性。 考虑道路建设的工程造价,我们在纵断面设计时通常尽可能的使填挖方平衡,并使设计线和原地面线吻合,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横断面设计。例如:要在室外地坪高差较大的两排建筑间新建一条道路。 为了确保不让低建筑‘下窖’,我们同样采取‘就低’原则,但与此同时又不能让高建筑散水高出人行道过多。应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尽可能的加宽中央分隔带或绿化带的宽度,利用其相对较大的横坡来消除高差,如果还有较大高差存在,我们还可以将双向行车道均做成坡向低建筑的单向坡。为使高差相对最小,必要时横坡坡度可取最大值2.0%,使横断面平均坡度与现状地面横坡度大致吻合。这样道路两侧建筑可与人行道顺利衔接,不仅达到了相对经济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路面排水,整体效果美观和谐。 五、交叉口内部的交通设计现状交叉口内部往往既无渠化设施又无标线,车辆在交叉口内部行驶无最佳轨迹可循, 随意性很大, 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影响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所以, 建议在交叉口内部作适当的渠化,或通过标线明确标出交通流的最佳行车轨迹。特别对于左转交通流和不规则的交叉口, 其效果将是明显的。另外, 当交叉口内部面积较大时, 应该尽量将车辆按正常轨迹行驶以外的区域, 用标线标出, 或设置交通岛, 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交通流有序行驶的作用, 另一方面交通岛可以用作行人过街的安全岛, 或用作绿化, 起到美化交叉口景观的作用。交叉口各进口道的停车线位置之间若能具有协调的关系对于降低交叉口通行时间的损失, 提高通行能力同样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流混行的条件下, 停车线的协调设计更为重要。研究表明, 减少通行时间损失, 并不是简单地缩小交叉口的通行空间, 关键是协调设计各停车线的位置。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行车道为2?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山区道路设计与施工 发表时间:2009-05-14T10:33:25.857Z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周巧霞[导读] 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 【摘要】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要考虑山区各种复杂的因素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山区的道路建设的经济和安全。本文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山区道路建设考虑的因素做了探析。【关键词】山区道路;设计;施工Study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Highway of Mountain Areas Zhou Qiao-xia (Xiji highway management segmentXijiNinxia756200) 【Abstract】We must consider the complex condition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this paper we study on factors we must consider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highway in mountain areas. 【Key words】Mountain areas highway; Design; Construc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路越来越成为山区经济腾飞的基点,我国山区有很多等级低、路况差的道路需要进行改建和和新建。山区道路建设中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必须考虑山区本身的复杂多变的等众多因素。 1. 山区道路建设受山区特点的影响山区的公路大部分是在原有的简陋山路上扩建改建而成,新建的道路是通过桥梁或隧道等工程穿越复杂得地形。因此山区的地形复杂的特点对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来看一下山区建设道路的特点。 1.1山区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切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1]。 1.2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山区道路线形通常较差,在改建的过程中要进行重新选线,既要充分结合原有道路,又要利用好大型的桥梁或隧道等构筑物。这样必须要求勘测人员有高的勘测水平和勘测经验,并熟悉道路的地形地貌。 1.3山区河流洪水猛、流速大、冲刷凶、水位涨落和河弯冲高的幅度都很大。设计洪水位时,既要考虑河道上下游断面的变化,又要考虑公路修筑和施工弃渣后造成淤积、改变流向等影响[2]。山区如有较大河流,在设计时注意河流对道路的影响,保证道路的正常和安全使用。 1.4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 2. 山区道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2.1山区道路选线方面。山区道路线路的选择必须熟悉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把握道路的性质和用途,综合个方面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公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山区原有的道路一般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标准。首先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对原来的道路进行裁弯,合理的进行平曲路的布设,其次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在改建线路的工程中,对线形较好的路段进行拓宽,使其宽度符合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对原来线形较差的路段重新进行符合上述要求的选线。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考虑多种因素[3]。 2.2桥涵构造物的建设方面。山区复杂曲折的地形使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桥涵构造物。因此山区道路桥涵构造物一般密度较大。一般情况下修建的桥涵构造物在跨径方面都满足要求,但在疏通河水方面的抗灾减灾方面需要掌握当地的水文情况,设置足够的涵洞、排水沟等设施,加强挡土墙、护坡、驳岸等附属工程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公路达到预期的目的,安全正常的使用。 2.3工程造价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选线时经常遇到填切较大,建设高挡土墙和进行当地居民的拆迁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的进行比较,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勘测人员在勘测选线遇到高档土墙和大开挖师多做比较分析,这对控制工程的造价和以后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比较有利的;居民的拆迁等问题,也要合理的根据当地情况妥善处理,防止拖延工期,影响后续施工,间接的增加工程造价。 3. 山区道路施工中考虑的因素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在具体施工中级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杜绝工程事故,因此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使工程按期完工,保质保量。 3.1在地形复杂山区施工,没有宽广的场地,通往施工地点的道路稀少,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中断,影响施工的进度,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3.2山区的情况复杂,道路建成后的维修等相对困难,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道路的维修的频率,提高铺装层等的耐久性,延长道路的寿命,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这样必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各工序和工作面进行充分的合理布局,统一部署,充分考虑填挖结合等,在现场加强监督和检测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做好各种预防保障措施。 3.3山区道路要做好安全和文明施工,在现场设有专职的安全员和交通管制人员,并在各施工段设立明显标志;在使用大型的机械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机械施工手册,由专业操作手操作;各种水电、爆破等施工,必须保证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做好各种宣传措施,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4. 小结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山区具体的特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建路任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规模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本段改移道路长度为125.5m。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说明 (一)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段路基采用双车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5米,其路幅构成为:0.5米(土路肩)+)+7.50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8.5米。 (二)路拱横坡 一般路段,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原则上横坡可采用既有路面横坡,以便以平顺衔接。 (三)路基横断面加宽、超高方式 本段路线采用三类加宽值在曲线内侧加宽。 本段线路采用左、右不同超高渐变率的过渡方式。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超高起点一般位于路线ZH或HZ点,超高终点位于缓和曲线内或者圆曲线起、终点。左、右行车道同时开始绕中心线独立旋转。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渐变。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大于1/125,并不得小于1/330。 三、路基设计说明 (一)、一般路基设计 1、边坡坡度 路堑边坡:本段边坡不高,土质路堑边坡根据高度坡率采用1:0.75,石质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0.5。 路堑边坡的坡脚、坡顶采用圆弧过渡,以贴近自然地貌。 (2)护坡道和碎落台 碎落台:边沟外侧一般设置0.5m碎落台。 2、坡面防护 由于该段边坡不高,边坡稳定,不考虑坡面防护,坡面绿化让其自然恢复。 (二)路床处理 帮宽部分路面的路基基底必须碾压密实,若为黏性土,应换填0.2m碎石土。 (三)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土石方情况 土石方计算已经考虑路面结构层厚度46cm。 本段土石方数量:挖土方1338立方米,弃方1338立方米。弃土运至附近弃土场。 取土场须做好水土保持。 四、排水 (一)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与前后段排水设备合理顺接,考虑右侧设置C20混凝土边沟:沟宽0.5m,沟深0.5m。 边沟均为矩形沟,壁厚均为0.2m。 (二)路面排水 1、路面表面水: 本段道路路面表面水均采用分散漫流的排水方式,路堑段路面表面水汇入边沟后,通过涵洞 排出。 2、路面结构层排水: 路面下渗水通过级配碎石层排出。 五、路面 (一)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结合规范和路面筑路材料实验,取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如下表: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表-1

道路路线设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贵州山区公路改造边沟优化设计论文.

贵州山区公路改造边沟优化设计论文2019-05-02 摘要:本文结合几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公路改建工程排水设计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改建工程边沟优化设计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新建了几条高等级公路及高速公路,而且还对原有的国省道及县乡公路进行了大力改造,从2000年实施3000公里改造以来,累计改造(建)里程达到13000多公里。使得贵州的公路面貌大大改观。 1、目前公路改建设计现状 在公路改建设计过程中,由于资金紧张,公路从设计到开工周期短,设计任务较重,设计经费较少,公路设计深度较浅。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公路改造施工经验,对山区公路改造工程边沟设计谈几点看法。 公路改建设计中,大多依据原有公路状况和地形条件,充分考虑交通保畅和尽量利用原公路作为改建后的路基,尽量节省工程投资为原则进行设计。 目前公路改造工程的边沟设计大多只考虑了横断面的情况,对挖方路基地段填筑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基地段均设置加固边沟,而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很多没有设置边沟。设计没有结合路基平面线型、纵断面情况及自然条件,使得需要设置边沟的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地段没有设置,部分满足上述条件但边沟作用不大的地段却设置了边沟,因此造成了边沟设置不合理,路基排水系统不完善。 2、贵州公路的特点 贵州共现有各种公路3万多公里,其中等外公路占总里程的60%。近几年改建的公路大多是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等级低,多为泥级碎石路面,边沟多为土边沟,未经任何加固处理,抗灾能力弱,遇雨季水毁特别严重。 根据路线经过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公路的路线分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各种路线在贵州公路中均有分布。由于贵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腰线及越岭线大约占总里程70%。 路基横断面形式上有填方路堤、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在山区公路路基中尤其以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堑形式居多,特别对于50~70年代修建的公路,路堤形式很少。 3、边沟优化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在经 济中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加,逐渐变得明显。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道路工程的中心环节,它对道路工程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以及居民生活都具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首先概述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主要形式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技术要点 进行了论述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设计思路;技术要点城市道路在设计之时,其通畅会对这个城市的建设规 划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理想的道路交通设计应当满足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在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其具有十分复杂和综合性较强的特性,因为其复杂的程度,所以要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眼界放宽。以下就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概述在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中,城市道路不仅与城 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工作中,由于

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的。 2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交通设计早已无法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运用道路线形设计提高设计水平。道路线形设计对 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个好 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的乘客路途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2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通常当人们 在面临交通拥堵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形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问题更加严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主要形式 3.1交通性道路。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 务作为主要的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为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

三级公路设计

... 1 绪论 1.1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省市,位于市西南部,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 研究主要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路基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路基设计按JTJ 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道路类别:四级公路 路幅全宽: 6.5m; 设计车速:20km/h; 荷载:公路-II级。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加宽及超高方式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采用双向2车道设计。路幅全宽为6.5m。其中,行车道6m,土路肩 0.5m。 行车道横坡为2%(双侧排水),土路肩横坡为3.0%。 本道路所有曲线地段,路基面均设置加宽加宽详见加宽表。 三、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四、路基排水及加固防护工程 本路段路基排水采用道路外侧边沟排水。 在挖填方路段设置截水沟等措施 五、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时,应清除地表松土,路堤边坡高小于8m时按1:1.5填筑,大于8m时应留2.0m 宽平台后按1:1.75坡率填筑。路堑开挖坡率应参照既有边坡施工,但弱膨胀土土质边坡不得陡于1:1.5,软质岩层边坡不应陡于1:0.75。 对稻田、水塘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淤、回填素土,再进行路基压实施工。 路基施工应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办理。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定办理。 六、用地 本路段路基用地按边沟或截水沟外缘以外1.0m征地。 第二部分:路面设计说明 一、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本路段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根据使用要求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2、设计规范、规程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 JTJ 016-93 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8-9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3、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车速: 20km/h; 3)设计标准轴载: 4)路面结构类型:混凝土路面 5)设计使用年限:20年 6)自然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 2 区,即四川盆地中湿区。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构造物多,桥梁隧道总长占路线长度的比例大,有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高达70%-80%。所以要设计成功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好其中的桥梁部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 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地形地质复杂。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受此影响,路线布设时平纵横三个方面都受到约束,一般就是平曲线多,平面半径小,纵坡大,桥梁比例高,横坡陡,半边桥和高挡墙多。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也相应具有上述特点,弯坡桥多,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设计中必须协调解决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之间的关系。 2、桥梁与路基的关系 2.1 桥梁跨越方案与高填方路基方案的比较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很多不受水文控制而只受地形控制,因不宜采用路基方案而设置为高架桥,路桥设置界限问题,一直是难以把握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公路造价的问题。路基规范强调,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时,宜和桥梁做方案比选。,项目实际运作中,往往由于工期紧,或认为桥梁跨越方案安全省事,就直接考虑桥梁方案。实际上,对于地质情况较好,虽然填方中心高度为30m,但收敛较快的v型峡谷,且桥隧相连地段,为消化隧道

废方,考虑路基方案可能比桥梁方案更安全更经济,因为这样的地形架桥,场地局促,难度大,横纵坡陡,极易引发边坡不稳; 而对于宽而平缓地段,虽然填方高度只是20m左右,但如果需跨标段借方,且运距远,填方基底还需花大量资金处理的路段,反而考虑桥梁方案可能更安全更经济。 所以笔者认为,山区高速公路路桥界限,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填土高度超过20m的路段,应根据地形、地质、前后构造物、前后路段的废方量、工程造价等进行综合比选后决定是否设置桥梁。不能图快图省事,直接考虑桥梁方案。 2.2 半边桥与挡墙的关系山区高速公路地形横坡陡峭,虽然可以通过设计为左右幅路基不一样高的错台路基来处理,但有时由于左右幅路基横向交通要求,需要设置转向车道,错台式路基方案不易实现,这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半边桥。当最低一侧填土高度15m左右时,应综合地形、地质将加筋挡墙,锚杆挡墙、弃土方案与半边桥做综合比较后决定是否设置桥梁。 3、结构体系特性 为了保证行车舒适,结构耐久适用,山区高速公路标准跨径大中桥一般均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或墩梁固结的连续一刚构混合体系。全刚构体系由于一座桥梁墩高相差较大,需通过调整桥墩的线刚度来改善桥墩受力,这样一来,桥墩尺寸种类就比较多,美观性降低,施工相对麻烦一些。全连续结构联长不能太长,舒适性差,墩台水平位移较大,墩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docx

1绪论 1.1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 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 2 0.5 米,行车道为 2 3.250 米。设计速度为 30Km/h ,路线总长1981.451 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 6 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 个变坡点,5 个凸形竖曲线,3 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 1800、 4700、 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 米。 1.3线自然地理特征 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 47,′东经 104° 05~′104° 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 1.4研究主要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 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 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 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 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 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1.4.3排水设计 1.4.4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 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 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

三级公路设计资料

三级公路设计 1 绪论 地理位置图 (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米,行车道为2 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米,起点桩号K0+,终点桩号为K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线自然地理特征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吉林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

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 研究主要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 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 排水设计 设计文件 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设计图纸 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

解析城市街道设计的各个要素

解析城市道路设计的各个要素 城市街道占据了80%的城市公共空间,现实情形往往是在满足人们在街道上安全的驾驶、骑自行车、乘坐公交、步行以及交流的需求上还没能做的很好。组成城市街道设计各个部分,从人行道、车行道到车站,在有限的空间内总是处于一种争夺关系。好的城市街道设计就是要寻求灵活合理的组合方式来塑造安全、舒适、美观、和谐的街道环境。 车行道(Lane width) 车行道的宽度分配是首要的,需要根据需求分配不同的宽度给机动车、自行车以及一些专用车道。道路宽度影响着车辆的形式速度,越宽的道路越容易行驶较快,较窄的道路,可以降低行驶速度,虽然增加了驾驶难度,但却在整体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对于大部分的车辆,10英寸的道路宽度技能保证驾驶的舒适度,又能降低驾驶速度,相对比较高效合理。 人行道(Sidewalks) 人行道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的台阶,除了提供步行交通,还是承担社会、经济活动的公共空间。尤其在积极鼓励步行、提倡慢行系统和用地集约化的今天,人行道的设计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阵地。满足两个人并排行走的最小尺度是5英尺,很多城市都选择了更广泛的标准8英尺,具体要根据行人数量、街道的功能、绿化、设施来调整。人行道可分为建筑延伸区、通行区、设施绿化区及道路缓冲区。 路缘的扩展(Curb Extensions) 路缘的扩展是个很巧妙的技巧,可以局部的缩小道路,又可以作为视觉提示,提高人行的安全性,还可以提供城市家具和绿化的布置空间。在不同的位置,路缘的扩展区有不同的作用和设计形式。 门户位置(Gateway)

中间处(Pinchpoint) 转弯处(Chicane) 公交车站处(Bus Bulbs) 路面竖向设计(Vertical Speed Control Elements)

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一)设计依据 1、现场勘测资料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业主相关要求、现场勘测资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二)工程背景及规划条件 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作为全县重要的交通要道,是连接xx街道办事处与xx镇的一条主要通道。本道路的建设极大方便了两地居民的出行,同时给两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平台。 (三)工程位置及现状 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起点为xx路与xx路交叉处,终点为xx镇xx路,沿途经xx街道工业园区、xx镇xx村、xx村、xx村等村庄,全长约为5.2km。全路段既有老路改造,又有新修路段,沿线地形较为复杂,并且涉及较多拆迁,因此路线平面设计是本设计方案的重点。 二、设计标准 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其主要主要技术指标为: 1、道路等级:公路三级; 2、计算行车速度:30km/h; 3、交通等级为:中; 4、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6、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8年; 三、路线平面设计 根据区域地形特点及业主相关要求,在广泛征集各方业主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设计方案供参考,具体详图见《路线平面设计图》。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为: (1)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路基宽度不足路段尽量单侧加宽。 (2)本着少拆迁、少占地的原则,在既有道路平面线形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灵活运用直线、圆曲线等线形要素,构造顺适、均衡、协调的平面线形。 (3)充分考虑现状情况,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沿线地形地貌进行路线设计,使路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4)符合xx路远期规划及广饶街道工业园区规划的要求。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