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药品的生产环境技术

浅论药品的生产环境技术
浅论药品的生产环境技术

浅论药品的生产环境技术

天津市医药空气洁净检测中心主任李英杰

天津市医药空气洁净检测中心李晓光

文摘阐述生产环境技术特别是空气洁净技术对药品的生产的重要影响。洁净室已成为目前药品的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环境。

关键词生产环境技术洁净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洁净度级别交叉污染

生产环境技术(国外有的有称之为“生产环境污染控制”、“清净化技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尤其是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跨专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新兴技术。它的主要任务是:专门研究工艺生产与生产环境的关系,防止工艺生产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保护被加工产品不受有害物质和能量影响的专门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身净化、空气调节及净化、生产用水和各种气体、化学试剂的纯化及有害杂质的控制,以及生产环境中电磁、噪声、静电、振动等因素(有人又把这部分称为“工作环境”)的控制等等。而人身净化、空气净化这部分内容,现在又常被称之为“洁净技术”。

生产环境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宽,应用的范围亦很广。在电子、制药、医疗器械、包装材料、橡胶、化工、航天、核工业、食品、轻工业、精密机械、光学、冶金等很多工业,甚至在医疗卫生等非工业生产领域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仅就生产环境及其分类,以及各种生产环境对药品生产的影响等问题,做一探讨,但由于专业及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请各位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一.生产环境

这里所说的生产环境,主要是指制药企业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环境条件。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包括与产品工件直接接触的介质)及生产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率及生产效率的因素,通常称之为生产环境因素。

生产环境对药品生产的影响,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药品直接造成污染,影响药品的性能、可靠性及生产效率;或者通过干扰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及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间接的影响药品的性能、可靠性及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中本身亦会产生污染物质(如:粉尘、烟雾、挥发性气体、异味、湿气、振动、噪声等等)而对其他工序和产品产生污染和交叉污染,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自身,同时还会影响附近其他设备和操作人员不能正常工作,进而影响药品的性能、可靠性及生产效率。生产环境对药品生产的影响,可能是某一道工序、某一种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可能是几道工序、几种因素影响的积累。只要这些因素对药品的性能、可靠性及生产效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就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对生产环境影响因素的有效合理的控制,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空气

空气是生产过程中时刻与产品直接接触、影响最为直接和关键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有害气体以及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等都会对药品直接造成污染,或产生物理、

化学、生物、能量多方面的有害影响。

(一)空气洁净度

环境的空气洁净度对药品生产的质量影响极大,在洁净厂房内生产药品可是所生产的药品纯度高、杂质少、副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粒子、细菌、过敏性物质等都对药品的生产十分有害。如:注射用药如果污染了细菌,给患者注射后,轻则引起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可引起全身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污染了7~12微米的尘粒,尤其是静脉注射用药,可以引起抗原性反应、肺动脉炎、微血管拴塞、异物肉芽肿等疾病。即使口服和外用药也要对诸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外葡萄菌、活螨和螨卵、霉菌、及杂菌等进行严格控制。由于空气中的细菌是不能以单体形势独立存在的,都要附着在尘埃粒子上才能生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尘共存性。据有关资料报道,空气中的细菌一般附着在粒径为0.4~10微米之间,多数又在1微米以上的尘粒上。而高效过滤器对0.5微米以上的尘粒的透过率在0.01%以下,对1微米以上的尘粒的透过率在0.0001%以下,因此,采用洁净技术采用高效过滤器过滤对于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十分有效的。

为了保证药品生产质量,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对药品生产环境和空气净化提出了要求。该规范已被世界大多的国家所接受执行。

我国在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试行稿)”。1985年、1992年又两次对这个规范进行了修改后由卫生部重新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GMP”认

证工作,在这之间全国有相当数量的制药企业按“规范”的要求新建、改建了药品生产车间,新建或改造了许多药品生产用的净化厂房。使药品生产环境得到了控制和改善,药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其中有些企业通过了“GMP”认证。为在我国制药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行“GMP”认证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999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令正式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1999年6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布了“国药[1999]168号”文件,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附录》,这两个文件做为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的基本要求于当年8月1日起施行。这两个文件统一规定了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对各种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做了明确规定。按这两个文件药品生产洁净室(区)的空气洁净度被划分为四个等级,详见附表一:

附表一.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另外,上述两个文件还规定了进出洁净车间的人流、物流净化程序和措施,防止各个工序生产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等。使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生产环境状况有了保证。国家规定在2004年6月30日前所有的制药企业必须企业通过“GMP”认证,否则,不允许继续从事药品的生产。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对生产环境尤其是洁净室内的洁

净度对药品生产的重视。

(二)空气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高低及变化大小,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感觉和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某些药品的质量和某些生产设备、仪器的正常工作亦有很大的关系。用于药品生产的洁净室内空气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要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生产工艺无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室内温度如果偏高操作人员就会容易出汗,而汗液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杂质和细菌,这是药品生产环境尤其是洁净环境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污染物质。室内温度如果偏低操作人员也会觉得不舒服。这都会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而且,有一些药品生产工艺本身就对生产环境有温度要求,如粉针剂冻干车间、软胶丸生产车间等。所以对药品生产环境的温度必须加以控制。

与室内温度一样,室内的相对湿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同样重要,室内的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不但都会使操作人员产生烦闷、焦躁情绪等,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一些药品生产工艺本身也对生产环境有相对湿度的要求。如软较丸生产车间、无菌注射剂分装车间等。而且,相对湿度过高,细菌也容易生长繁殖。故对药品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必须加以控制。

(三)静压差

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第十六条规定:“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区(室)

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的低级别洁净区(室)的空气进入到高级别洁净区(室)内而影响高级别洁净区(室)的洁净度。而且,为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洁净区(室)内的某些房间与相邻的其他房间要保持相对负压。如:洁净区(室)内的设置的称量室和备料室;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的分装室;固体制剂的粉碎室、过筛室、制粒室、压片室等。故对药品生产环境的静压差应按要求加以控制。

三.工作环境

在药品生产中,工作环境(如:建筑条件、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整洁程度、照明质量、环境噪声、环境和设备的色彩等)的好坏,亦是药品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整齐、洁净的工作环境,舒适的劳动条件,可以使操作人员身心愉快,精力集中,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产品的质量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反之,就很有可能使操作人员的情绪低落,产品的质量和劳动效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中,对厂区的环境、总体布局、主要工作室的照度等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特别要提到的是,操作人员长期在整洁、舒适、经过美化的环境里工作和劳动,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劳动效率,有利于生产,有益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使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劳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培养文明生产、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提高操作人员精神文明的修养水平和企业的凝聚力。

关于工作环境对生产的影响这也是一个专门的科学,是随着现代科学、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有人把他称为“工业美学”,也有人把他称为“生产美学”或“技术美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环境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也正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已引起了不少管理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药品生产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生产环境技术更是必须引为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德琨,“生产环境技术浅说”《洁净技术》1984年第4期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附录》

4 许钟麟,沈晋明编著《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GMP药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之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管理详解

GMP药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之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管理详解\药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如:注射剂中存在未杀灭的细菌、毒素可导致患者的病情的复杂或者引起新的感染和毒害作用,甚至导致死亡。眼用制剂污染了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等。 1卫生管理的分类 环境卫生 人员卫生 生产工艺卫生 本文着重讲解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方面的管理 1.1环境卫生 药品生产环境是指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气、水源、地面、生产车间、设备、空气处理系统、生产介质等。 GMP对生产外环境(厂区)要求是: (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环境; (2)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3)生产、行政、生活和生产辅助区的总体布局要合理,人流物流分开,人、物分别从规定通道进入,不得乱穿行,不得互相防碍。 规范第九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防碍。 规范第十条: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生产区内无动物,无灰尘。 1.2人员卫生 药品生产过程中始终有人的操作活动,所以说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污染源,占80%。 从事药品生产的人员在入厂前必须进行全面体检,每年还要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传染病患者、皮肤有伤口者要立即调离药品生产岗位。在此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也应如此。广东百益生产的血液制品给人体注射后,丙肝检查呈阳性,导致企业破产。 1.2.1个体卫生 手的卫生:药品生产人员不得使用化妆品和佩带首饰;生产操作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一直保持手的卫生;在无菌生产区,为达到无菌生产要求还必须戴无菌手套。 口腔、鼻腔、头发的卫生:洁净区(对药品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尘埃粒子、微生物等进行控制的区域)内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戴口罩和帽,以防止口腔、鼻腔、头发等散发的污物对药品造成污染。

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doc

----------------------- Page 1----------------------- 第三章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品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第三节药品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 Page 2----------------------- 本章结构提示 科技人口 环境环境 社会中介顾客政治 文化竞医药法律环境争企业公众环境 者 供应商 经济 自然 环境 环境

----------------------- Page 3----------------------- 学习目标 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 理解医药环境机会和威胁的两种分析方 法; 掌握医药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的构成,并了解这些构成因素对医药企 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 Page 4-----------------------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 Page 5-----------------------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概念及特征 (一)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

营销环境就是影响企业的市 场和营销活动的不可控制的 参与者和影响力。” 药品市场营销环境 影响和制约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 动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 ----------------------- Page 6----------------------- (二)药品市场营销环境特征 1 客观性 2 差异性 3 相关性 4 不确定性 5 不可控性 ----------------------- Page 7-----------------------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方法 ——机会和威胁分析法 环境机会是指营销环

2021年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论文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论文 本文结合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有关概念,探讨了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实施条件及应用。 风险管理;药品;质量;生产 随着国内药品生产的发展,我国药监局和各省局大力推进GMP (xx年版)的实施,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已逐步建立了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以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生产操作和监控,最大化减少产品的质量风险,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本文探讨了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条件及应用,为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 质量风险管理存在于产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是对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整改与跟踪的过程。通过风险控制,我们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事实、数据,预判性地推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以避免发生。 (1)清晰定位质量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潜在风险的审查与预控,保证药品生产有序进行。因此,应首先明确质量风险在整个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位置,这有助于保证实施过程中没有 ___障碍。

(2)建立整体的 ___架构: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立质量受权人,建立适用的 ___架构,并保证各部门权责分明,以确保风险管理有效运行。 (3)执行恰当的程序性文件:质管部门应对即将实施的质量风险管理建立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有助于风险控制小组准确评估风险点,实现风控流程的规范化。 (一)质量风险的评估 应用风险管理理念进行质量管理,首先应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识别、分析、评价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并按照风险控制方法评估风险等级。 (1)风险识别: ___“什么可能出错”,运用已有的信息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辨别质量风险产生的环节,识别可能出现的结果。 (2)风险分析:对潜在危 ___生的可能性与伤害的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定量或定性伤害的能力。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制度 1 2020年4月1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修订) 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令第79号) 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修订)>已于 10月19日 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经过,现予以发布,自 3月1日 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起施行。 第三条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 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 部长陈竺 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 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二○一一年一月十七 的药品。 日 第四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坚持诚实守信,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 1 2020年4月19日

2 2020年4月19日 第一节 原 则 第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第六条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 第七条 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 质量保证 第八条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第九条 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 (一)药品的设计与研发体现本规范的要求; (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三)管理职责明确; (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 (五)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 (六)确认、验证的实施; (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 (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适当措施; (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第十条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制定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

生物药品生产环境要求

生物药品生产厂房环境要求 摘要:药品生产环境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本文对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生产厂房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根据GMP对厂房环境的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药品,环境,洁净室,GMP 1. 引言 药品,鉴于它治病救人的特殊作用,在生产环境中除了对非生命污染物—微粒要加以限制外,还必须对有生命的污染物—微生物做出必要的规定。它们对药品的污染要比微粒更甚,不加以控制则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消除混药和污染,或将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必须要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及与所生产医药用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这包括规范标准化厂房以及相配套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照明、通风、水、气体、洗涤与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这里讲的制药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 因为厂房与设施是药品生产的根本条件,是实现《GMP》的“硬件”,WHO及各国的GMP中均有厂房设施专门的章节;我国的《GMP》2010年修订版亦对厂房与设施条件做了具体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防止来自各种渠道的污染,采取了多方面的污染控制措施。普遍采用洁净技术,并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洁净技术体系作为洁净室的主要组成部分。空气净化是极为重要的,它与洁净室的建筑设计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纯水及高纯工业气体也是经常遇到,它们虽各有其可以安置在洁净厂房外的独立制备工艺,但往往由于生产中的种种特定条件,其使用点一般均在洁净室内。 2. 厂房总体要求 制药企业厂房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是实施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的最大硬件。实施GMP的目的在于保证药品的安全和优良品质,必须涉及到药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控制生产全过程中所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1999年国家制定了一些有关对制药企业厂房设计的标准。也就在制定标准前后,从1999年至2010国家对医药企业的厂房洁净室系统质量与GMP管理全面进行了监测,1999年监测60间洁净室,不合格率为38%,2010年监测241间洁净室,不合格率为37%,不合格率如此高,将近三分之一,发人深省。因此对制药企业厂房洁净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GMP的要求来设计。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1 中国医药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以下特点对医药行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城乡消费较快增长带动医药市场消费规模2010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886 亿元,同比增长 22.0%,比上年同期加快 6.1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3165 亿元,增长 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 24721 亿元,增长 20.6%。在医药需求刚性化、社会人口高龄化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医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获得极大的提升,医药行业的总体规模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CPI 涨幅继续放缓,PPI 涨幅出现回落 2010 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7.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2.9 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 0.9 个百分点。9 月份,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2.6%,其中,西药价格上涨 1.3%,中成药价格上涨 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 0.1%。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的放缓导致医药行业价格涨幅有限。 2010 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6.9%(9 月份上涨 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8.3%(9 月份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0 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5.6 个百分点。 (3)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带来医药行业成长空间。2010 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48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70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04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65 元,同比增长 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971 元,增长 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0%。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3.2 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

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药物分析方法进展 摘要: 药物分析的发展已从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关键词药物分析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属于商品,但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较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全面保证、控制与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然而,现代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分析,从体外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发展到联用技术,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 具体一点的讲,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化学的进步,尤其是近年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为药物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在药学各个领域中,对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不同来源和组成的样品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检出、鉴别和测定。药物分析发展的主要趋向就是如何能够简便、快速地从复杂组成的样品中,灵敏、可靠地检测一些微量成分。 药物分析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等,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 1、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 光谱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法、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法以及X 2射线衍射谱法等,方法较多。近年来发展虽不如色谱那么迅速,在药典中所占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出现了很多新方法,如二维核磁共振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以及色谱光谱联用技术等。在新的世纪中,这些方法会有更快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药学科学各领域中。电化学部分分别为化学传感器、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动力电化学方法与应用。近几年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成为电分析化学中活跃的研究领域。微电极技术是一种新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在活体分析中,微电极用作电化学微探针,检测动物神经传递物质的扩散过程,成为微柱液相色谱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电化学检测器。在将来药物分析的发展中,将会显示出光辉的应用前景。 复杂样品中微量成分的检测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问题。色谱法对复杂样品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药物及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以及中药成分分析,已成为当今药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分析技术 212 药物分析技术主编李家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分析技术》编委会主编李家庆副主编孙轶梅陈静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晓洁(湖北省医药学校)孙轶梅(河南省医药学校)张玮芳(上海市医药学校)肖海燕(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李家庆(湖北省医药学校)李婷菲(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陈静(江西省医药学校)彭先芬(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蒋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医药校区)内容简介本教材由模块-项目-任务组成,有三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药物分析技术基础知识”.“模块二药物分析技术专项技能”和“模块三药物分析技术综合技能”。在“模块二”和“模块三”中,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片来表达真实的工作情景。“模块三”收载的15个药物案例包含原料药和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膏剂.滴眼液.口服液.眼膏剂.粉针等多个剂型,药典中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尽量得到体现。增加了结果的评价和判定内容。为了满足中职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不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将较深的知识放在知识拓展栏目中,知识链接栏目收集了一些有趣的知识,目标检验栏目中的题目尽量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本教材层次分明,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时数的多少来使用本教材。也可作为生产企业的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 编者 xx年3月前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需要大量的经过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随着新版药典和新GMP的实施,随之带来的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教材更新迫在眉睫。 值此时机,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几所从事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对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编写。 本教材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纲要,紧扣《中国药典》(xx年版)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xx 年版),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强调理论知识“够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能的“适用”。 本教材力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即:能力观课程结构来源于对工作过程的分解;结果观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展开教学。

药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GMP培训教材)

药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上海仁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陆进方 2008年11月

药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我们在以前的培训中已经讲过,药品是一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殊商品。药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更有其特殊性。药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药品所具有的专属性、两重性、时效性和质量控制严格性等四个方面。正因为如此,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药品的生产环境提出特殊的要求,药品生产环境必须符合所生产药品的工艺和质量特性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药品生产对其生产环境究竟有何特殊要求。 我们主要分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厂址选择、药品生产环境的一般要求和各剂型产品对生产环境的特殊要求三个部分来讨论。 第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厂址选择 2001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新版的《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作为工业生产用洁净厂房设计的国家统一标准,标准对工业洁净厂房的环境选择进行了规定。同时,《制药企业GMP实施与认证指南》中,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厂址选择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厂址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1、应在大气含尘量小、含菌浓度低、无有害气体、自然环境好、对药品质量无有害因素、卫生条件较好的区域。 表1 大气中含尘浓度 表2 大气含尘浓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5μm,pc/L)

2、应远离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如化工厂、染料厂及屠宰厂等)、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振动和噪音干扰的区域。如不能远离严重空气污染区,则应位于其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表3 天津地区的大气含尘计重浓度 3、排水良好,应无洪水淹没危险。 4、目前和可预见的市政区域规划,不会使厂址环境产生不利于药品质量的影响。 5、水、电、燃料、排污、物资供应和公用服务条件较好或所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和今后发展时能有效、妥善地解决。 在根据上述原则选择厂址的同时,应当经过技术经济方案的比较论证后,才能确定最终厂址。 第二部分药品生产环境的一般要求 一、药品生产企业的总平面布置: 药品生产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药品生产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遵循国家有关工业企业总体设计原则外,还应按照不对药品生产产生污染,营造整洁的生产环境的原则确定。 2.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3.生产厂房应布置在厂区环境清洁区域,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4.药品生产厂房与市政交通干道之间距离不宜小于50m。 5.对于兼有原料药和制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考虑产品的工艺特点和防止生产时发生交叉污染,合理布局、间距恰当。 原料药生产区应置于制剂生产区的下风侧,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的生产厂房的设置应严格考虑与其他产品的交叉污染。

药品管理论文

药品及药事管理调查报告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 关键字:药品管理安全质量管理分类管理处方药非处方药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等方面。那么药品的安全性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下面,主要从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几方面来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一、药品分类管理 1加强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 依据有关资料,200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总共收到超过80万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报告,而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则占绝大多数的比重,其数据高达97.40 %,其不良反应与严重程度远远大于非处方药,其重要原因是非处方药的滥用,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类药。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制定了药品分类管理的办法,不断加强对麻醉类的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放射性药品进行另行的管理,同时也强化医院与零售药店关于药品分类的管理,确保处方药的监管工作达到有效控制。为有效消除及避免出现不合理或者滥用药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关于药品的法律法规,在进行药品采购时,必须加强对药标签的核对工作,仔细检查其使用说明书与内外包装的标识,如果非处方药上没有明显标明非处方药专用的标识,则不可以采购。 2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品的凭处方销售 如今抗生素药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导致很多病菌出现耐药性,促使很多患者也出现针对抗生素的抗体,造成一些抗生素类药品的药用效果逐渐减弱。因此,国家采取一些措施,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没有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类药物要凭借处方进行销售。然而,某些药店,为了追求利益,泛滥的销售或者变相销售抗生素类药品;部分医生由于诸多原因,滥开抗生素药物,导致患者用药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检查,对于违规销售抗生素类药品的单位或药店与不按照有关规定滥开抗生素类药品处方的医生进行严厉的惩罚。药事工作者要有很高职业道德,高度重视药品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凭借处方销售抗生素类药品的规定,如果遇到不符合有关制定的要求,必须严厉拒绝,同时要对患者不合理用药给以科学的解释,确保抗生素类药品安全流通。 3、药检部门加强对于药品广告的管理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要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关于药品广告审核的相关的,对药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进行认真确认,禁止恶意进行隐瞒或宣传,不可以利用一些医药科研单位、相关学术机构、医疗研究机构、专家、医生或者患者的名义作为药品的证明。对已经获得批准的药品广告依然进行继续监督与管理,防止出现篡改经过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而实施虚假宣传。经过检查属于违法的药品广告,应及时撤销其药品广告,并通知工商行政 部门进行处理。 药品分类管理是一项科学的合理的药品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分类管理的有效全面管理及实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这需要全体社会地不断努力,加上众多药事工作者的不断参与与努力,药品分类管理必定能早日落到实处,为众多患者提供有利保证,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药物分析

1.应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片的含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A. 水相pH 2.《中国药典》规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应检查的特殊杂质是()C. 对氨基苯甲酸 3.具有6-氨基青霉烷酸母核的药物是()A. 青霉素钠 4.具有7-氨基头孢菌烷酸母核的药物是()B. 头孢拉定 5.为了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焦亚硫酸钠对测定的干扰,可在测定前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使焦亚硫酸钠分解() D. 盐酸 6.常用的去除血液样品中蛋白质的试剂是() B. 甲醇 7.中药制剂中产生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有()D. 以上均是 8.现行版《中国药典》检查硫酸庆大霉素C组分的方法是()B. 高效液相色谱法 9.下列药物中,具有酚羟基的是() A. 对乙酰氨基酚 10.平均片重0.30g以下片剂重量差异限度为()B. ±7.5% 11.对于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的反相色谱系统,流动相中有机溶剂比例通常应不低于()A. 5% 12.检查药物中硫酸盐,以氯化钡溶液为沉淀剂,为了除去CO32-、C2O42-、PO43-等离子的干扰,应加入() B. 稀盐酸 13.适宜中药制剂中遇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方法是()B. 浸渍法 14.头孢氨苄中有关物质检查采用的方法是()D.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国内外药典关于吩噻嗪类药物及其盐酸盐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常采用的方法是() B. 非水溶液滴定法 16.磺胺甲噁唑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为()D. 草绿色 17.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共热后,再加稀硫酸酸化,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 水杨酸 18.下列物质中对配位滴定法产生干扰的是()B. 硬脂酸镁 19.直接碘量法测定的药物应是()B. 还原性药物 20.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时,若供试液管与对照液管所呈硫氰酸铁的颜色较浅不便比较时,可采取的措施是()D. 正丁醇提取后比色法 21.《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为()部 C. 3 22.下列药物中,能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进行鉴别的是()B. 盐酸普鲁卡因C. 对乙酰氨基酚D. 苯佐卡因 23.药物制剂中含有的硬脂酸镁主要干扰的含量测定方法有()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配位滴定法 24.现行版《中国药典》规定,对乙酰氨基酚应检查的特殊杂质是()B. 对氯苯乙酰胺C. 有关物质D. 对氨基酚 25.体内药物分析中可选用的体内样品有()A. 胃液B. 血浆C. 尿液D. 唾液 E. 组织 26.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查药物中杂质的方法有()A. 外标法B.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C.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D. 面积归一化法 27.黄体酮的鉴别试验方法有()A. 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C. 与异烟肼反应D. 红外分光光度法 28.地西泮的鉴别试验方法有() A. 紫外分光光度法C. 与硫酸的显色反应E. 氯化物的反应 29.能直接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有色配位化合物的药物有()A. 羟苯乙酯B. 水杨酸C. 阿司匹林 30.药物制剂中含有的硬脂酸镁主要干扰的含量测定方法有()B. 非水溶液滴定法C. 配位滴定法 31.中药指纹图谱的特点是()B. 整体性C. 模糊性 32.喹啉类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有()A. 弱碱性B. 紫外吸收特性D. 旋光性 33.对乙酰氨基酚及制剂可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E. 高效液相色谱法 34.药物中杂质限量的表示方法有()A. 百分之几E. 百万分之几 35.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包括以下哪些环节()A. 药品经营B. 药品使用D. 药品研制E. 药品的生产 36.某些苯乙胺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邻苯二酚或酚羟基结构,可与重金属离子配位呈色()× 37.酰胺类药物中酰胺键具有水解性,利用其水解反应或水解产物的性质可用于鉴别()A.√ 38.由于异烟肼分子结构中有还原性的酰肼基团,中国药典中异烟肼原料药和注射用异烟肼的含量测定均采用溴酸钾法。()A.√

如何控制好药品质量及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点

如何控制好药品质量及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点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对自身质量就有特殊要求,概括说药品质量既要安全有效,又要均一稳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药品安全的诉求已上升至健康权的高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制定了管理规范。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药品安全事故以及虚假药品等问题,特别是自09年以来相继发生的齐二药假药案件、欣弗不良事件、明胶事件等,使人民群众对用药安全的需求药品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也使医药行业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药监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空前压力。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首先要保证药品质量,众所周知,药品产品质量是药企生产活动的成果,药品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要控制好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企业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 一.应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首先应增强质量意识,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控制药品质量从而保证药品质量既是药品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对药企的强制要求。因此,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狠抓质量,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好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企业还应建立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将要出现的质量风险和已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针对性和拓展性解决方案,在实施后观察效果,在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前,不得进行生产,确保生产出来的药品无任何潜在的质量隐患。即使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也要及时总结,检查既定生产工艺是否需要改进和提高,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充实和完善,达到尽善控制好药品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充分理解药品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深刻内涵。质量管理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以得到符合既定质量标准的产品。药品生产是复杂的过程,从原辅料的进厂到药品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放行,涉及到许多工序和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质量关,把质量不合格的因素和引起质量异常的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环境状况分析知识讲解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环境状况分析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医药经济增长的前提,××年宏观经济环境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的调控中,将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医药行业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步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上升阶段,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必须对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近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年医药市场环境作出如下分析预测: 一、医药分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将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进,其影响将在××年充分显现。此外,高举“价格”大旗的平价药店在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来看,人气极旺的平价药店在××年对药价的市场抑制作用将更加强化。卫生部明确表示,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价格将会是××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中心任务之一,这预示着药品降价风潮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中延续。因此,企业只有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入世,外资、外企不断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参与竞争,我国医药分销企业将在规模、资本、网络、业态、效率、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受到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医药分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应当主动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二、重组将是制药行业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 近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未来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逐步降到—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会由目前的的水平逐步下降。通过改革与重组,企业组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我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其生产经营集中度、利润集中度将进一步凸现。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正处于并购、重组的高峰期。虽然我国现已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远非制药强国。在现有多家制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余家,还有几百家企业存在亏损。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情况普遍,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生产成本高。这些情况导致了制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因此,我国

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结课论文

如何加强我国药事管理建设 目录 摘要:.......................................................... - 1 - 一、引言 ...................................................... - 1 - 二、药事管理的概念 ............................................ - 1 - 三、对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 .............................. - 2 - (一)发挥药物经济学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的作用................. - 2 - 1、遴选新药及基本用药目录的制定........................... - 2 - 2、以药物经济学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2 - 3、正确指导患者正确选择药物,有效降低治疗成本............. - 3 - 4、指导新药的研发与生产................................... - 3 - (二)加速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应............... - 3 - 1、制剂的制备应逐渐由保证供应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 - 3 - 2、配置过硬的硬件......................................... - 4 - 3、加强医疗机构制剂室软件建设............................. - 4 - 4、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 5 - 5、拓宽思路、积极发展中药制剂............................. - 5 - (三)大力发展我国临床药学,完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体系........... - 5 - (四)健全制度、注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 - 6 - 四、加强药事管理专业师资建设 .................................. - 6 - 五、药事管理的展望 ............................................ - 7 - 六、心得体会 .................................................. - 7 - 七、参考文献: ................................................. - 8 -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药物分析专业-正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药物分析专业-正高级)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专业知识(一) 本专业知识 1. 熟练掌握药物分析专业理论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解析、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2. 掌握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分析方法所依据的有关理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质量平衡理论。3. 掌握常用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官能团)、理化性质、存在状态与分析方法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熟悉药物及其有关物质或体内代谢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和原理。(二) 相关专业知识1. 熟悉相关专业理论基础(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药物化学、药学统计学、药理学)。2. 了解中药、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常用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3. 了解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分析理论(PAT)。高级卫生职称考试

频道为大家推出【2021年高级卫生职称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通过资格评审梦助力! 【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二、专业实践能力1. 熟练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研究开发药物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2.熟练掌握各类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3. 熟练掌握光谱法、色谱法、比色法、比浊法、旋光法、电位滴定法和容量滴定法等分析技术的操作原理和测定方法。4. 熟练掌握与专业工作有关的各类计算方法、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误差来源的分析和减免方法。5. 熟悉新药申报中有关药品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熟练掌握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和实验方法;了解并掌握药物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不同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分析方法。6. 熟练掌握药物杂质检查及其限量、定量计算方法。7. 掌握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方法和药品稳定性研究的原则及稳定性考察方法。8. 掌握《中国药典》的结构、内容与使用方法, 熟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的内容与使用方法, 熟悉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与标准操作规程。9.熟悉各类药物的通性,典型药物的特性及其法定分析方法。10. 熟悉

药品生产厂房与设施要求

药品生产厂房与设施要求 第1条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2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第3条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 第4条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 第5条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第6条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7条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第8条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第9条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第10条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第11条洁净室(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 第12条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医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医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人目不暇接,而所有改革的落脚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增强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更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问题的关键。2010 年一季度,《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陆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 的总体设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政策框架,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并将对医药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 2、经济环境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 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我国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这“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随着历史变化而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风格随着社会结构改变而不断改变,社会结构影响消费基础,社会风格影响消费习惯。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格的变化对我国现代医药制造业的影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传统中国人主要消费中药到近代的西药引进,都体现了中国社会消费风格的一种改变。 传统历史上,我国是个典型的封建制农业国家,社会阶级主体就两种: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对立性使得社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再加上整个社会医药文化的影响,当时社会主要以传统的中药材为主。直到近代,西药才作为一种泊来品渐渐出现在中国富人家庭,由于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无法消费,需求量很小,也不容易为传统中国居民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