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REFlNlNG&PHRocHEMlsTRY强戳生r角

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朱和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世界炼油工业呈现十个特点:1)油品供需趋紧,炼油毛利走高,炼油能力较快增长,开工率提高;2)油品生产和消费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已超过北美,油品需求量即将超过北美;5)炼厂数量减少,规

模进一步增大;4)装置结构进一步调整,深加工能力增加,装置适应能力提高;5)发展中国家炼油能力仍将迅速

增长;6)燃料清洁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引领发展潮流;7)替代燃料发展迅速;8)原油呈现重质化、含硫化、

劣质化趋势,原油和石油产品供需存在区域问不平衡;9)国有石油公司地位进一步上升;lo)美欧大石油公司重

组整合全球性炼油与油品营销业务。世界石化工业有六个趋势值得关注:1)处于景气周期的高峰后缓慢下行阶段;

2)发展重心继续东移;5)高油价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促进石化原料的改变;4)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提

高产业集中度;5)大型石化公司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6)技术进步仍将是世界石化工业前进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世界炼油工业石化工业供需产能搜模投资资源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高油价、多风险、强竞争、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升级换代为主要特征的历史发展新时期。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仍在持续稳步地增长,市场上升的空间依然巨大,产业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仍有着很大的发展余地。

一、世界炼油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油品供需趋紧,炼油毛利走高,全球炼油能力进入较快增长通道

尽管受高油价的影响,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因2001年以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已连续5年低于石油需求增长,导致全球油品总体供应尤其是汽油供应趋紧(见表1),全球炼油开工负荷率逐步提高(见表2),2005年全球炼油开工率更创25年来新高。

表12∞3—2∞5年世界与亚太地区汽油供需平衡情况

单位:万桶,日年份

嬲力D啤嬲

需求206621272149

全球供应210421572155

供需平衡38306

需求366388395

亚太地区供应379398402

供需平衡13107

成,即:区域性管输费=原料气管输费+商品气管输费。

?支线输气管道(管网)

支线输气管道(管网)的管输费采用“邮票”式计费模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支线管道(管网)的服务对象是省或地区内的各类用户,建设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地区性特征,统一管输费率便于管理。由于是从长距离输气管道提取天然气,支线管道的运营模式通常是将管输费与天然气商品费捆绑在一起,下游用户从支线管道公司购买天然气,不存在购买管道容量并委托输气的问题,只需向管输公司按实际提取气量支付包括管输全部成本的管道使用费。支线管道(管网)的主干管道的输气距离不长,不宜再按输气距离划分费率区。

鉴于不同用户的用气负荷(日均用气量,日最大用气量)

差别较大,支线输气管道可按不同用户类别分别制定管输费率,如工业用户管输费和城市燃气管输费。

我国的天然气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制定规范、合理的管输费体系,将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l】马松平,马肮天然气价格机制与体制0M】jE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如加嘎【2】胡奥林.国外天然气管输费的构成与调控[J].国际石油经济.20∞(6).【3】西气东输价格研究课题组.西气东输项目价格研究与定价方法设计.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

收稿日期:2006—10一21

编辑:夏丽洪

37

20∞.12国际石碡经婿

 万方数据

1I氍’鬯l一营§●tEFlNlNG&PETRocHEMlSTRY

表21985—2005年全球及亚太地区炼油开工负荷率单位:%年份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全球75.9382.3982.3884.0884.2383.1884,9287.1486f34亚太72.4483.3383.9184.5684.3l83.1288.4092.3091.54表31998—2005年全球炼油能力变化情况单位:亿吨,年年份199819992000200I20D2200B200420(巧能力40.154840.775040.625840.583240.938841.027241.204542.5217

全球炼油能力摆脱五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开始进入较

快增长通道,2005年更出现了世纪之交以来第一个增长高峰

年(见表3)。

在油品需求强劲、过剩能力减少、油品质量升级及北美

频遭飓风袭击等因素导致油品供应紧张的推动下,世界各地

区的炼油毛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4),尤其是北美、亚

太、西欧等市场开放国家的炼油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2.全球油品生产和消费重心继续东移。亚太地区的炼油

能力和需求量已经和即将超过北美

2005年,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达到11347亿吨,北美地

区的炼油能力为10.363亿吨,亚太地区已超过北美地区的炼

油能力。同时,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量也与北美地区基本相

当(见表5)。

3.全球炼油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厂规模与装置规模

进一步增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化建设为大势所趋

2005年,全球炼厂数较1998年减少了93座,同期炼油

能力却增加了2.4亿吨;全球炼厂平均规模达643万吨/年,比

10年前提高了100万吨/年(见表6),其中中东地区的炼厂

表41997—2005年全球炼油毛利单位:美元/桶

美国墨西哥湾

年份西得克萨斯

西北欧布伦特原油新加坡迪拜原油

含硫原油(焦化型)

(裂化型)(加氢裂化型)

19972.882.102.40

19982402.111.11

19991.281.20O,50

20003.893.352.1l

20014.862.24O,90

20022|371.040.57

20034.722.631.78

20047.154.284.93

200511.365.455.56

表52005年全球分地区石油需求及炼油能力

石油需求

地区炼油能力,亿吨/年

万吨占世界的比例,%

北美lO.36311.32629.5

亚太11.34711.16929,1

欧洲12.5159.63325.1

(其中东欧、前苏联5.097)

中东3.5902.7107.1

中南美洲3.3822.2335.8

非洲1.6561.2933.4

国际石袖经济2006.12规模达837万吨/年,西欧地区炼厂规模达727万吨/年,亚太地区炼厂规模达716万吨/年;全球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已达20座,而10年前只有11座。2005年,全球最大的炼厂——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炼厂的规模已达4700万吨/年,而10年前仅有3850万吨/年。

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25家公司占全球炼油总能力的比

例持续提高。1997年这25家公司所占全球炼油的比例为

49.3%(19.3亿吨/年),2004年为59.6%,2005年达到61.8%

(26.3亿吨/年)。

炼化一体化、基地化建设发展迅速。2005年,美国墨西

哥湾沿岸地区炼油能力占美国总能力的43.8%,乙烯产能占

美国总能力的95.1%;日本东京湾地区的炼油能力占国内总

能力的38.5%,乙烯能力占国内总能力的55.9%;韩国蔚山地

区炼油能力占国内总能力的32.1%,乙烯能力占国内总能力

的20.2%;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均占国内

总能力的100%。

4.炼油装置结构进一步调整,深加工能力增加,装置适

应熊力提高

(1)轻质油品需求的大幅增长和原油质量的变重,使轻重

质油品价差和轻重质原油价差拉大,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炼油

装置适应能力成为世界炼油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2003—2005年世界柴油需求量连续3年同比增量超过65

万桶/日,2005年同比增加80万桶/日以上;2004年世界汽油

需求增量超过60万桶,日,2005年又进一步增加20万桶,日。

而同期残渣燃料油需求量增量则从13万桶/日减至5万桶,日。

2002年,美国低硫柴油与高硫燃料油的价差是10美元/

桶,2005年达到30美元/桶;亚太地区低硫柴油与高硫燃料

油的价差2002年是5美元/桶,2005年达到25美元/桶。1999

年,轻质低硫原油与重质高硫原油的价差为2美元/桶,2004

年达到15美元,桶。

(2)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深加工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

比例明显增加

1999—2005年全球馏分油加氢、蜡油加氢和渣油加氢等

表61998—2005年全球炼厂平均规模单位:万吨/年

年份炼厂数,座炼厂平均规模

1998755532

1999756539

2000742548

200l732554

2002722567

加103717572

200467461l

加105661643

38

 万方数据

加氢处理能力平均增长2.6%,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已由42.3%升至47.3%。2005年,日本炼油业加氢处理能力占其原油总加工能力的比例为88%,美国为72%,西欧为63%,亚太地区为36%。

重油加工装置能力增长迅速,焦化装置能力由1999年的2.06亿吨/年(占5.05%)增长至2.4亿吨/年(占5.65%),年均增长率达2.6%;蜡油转换装置中的加氢裂化装置年均增长2.4%。日本1992—2005年加氢裂化能力增加了356万吨/年,增长69.8%;加氢处理能力增加3400万吨/年,增长19.7%。韩国1992—2005年加氢裂化能力增加4.5倍;加氢处理能力净增3616万吨/年,增加了2.6倍。印度1997—2005年加氢裂化能力从无到有,新增273万吨/年;加氢处理能力新增723万吨/年,增加了2.1倍。

5.炼油投资欧美以改扩建和深加工为主,亚太、中东地区则以新建和改扩建为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炼油能力仍将迅速增长

过去10年,欧美炼油业处于结构调整期,炼油毛利一度低下,炼油投资走低,对重质原油加工成轻质产品的装置投资更低,有限的投资侧重于油品质量升级达标上。美国国内由于环保呼声较高,其炼油投资以改扩建和增加深加工能力为主,在2005年前的近30年中,美国都没有新建炼厂。

以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以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炼油工业,使产能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深加工能力明显落后于欧洲和美、日等发达国家。

随着全球油品需求的增长和许多国家采用低硫规格的燃料,世界需要更多先进的、具有较高的加工不同原油适应能力的炼油能力。预计今后新增炼油能力将以亚太(尤其是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为主,美国将会有一些新增炼能,但总体上欧、美仍将会以改扩建和增加重质高硫原油加工能力与深加工能力为主。

到2010年,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能力增长预计如下:1)中东地区达到4.13亿吨/年,能力增长主要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和沙特。2)亚太地区除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炼油能力将达到9.18亿吨/年,能力增长主要集中在印度(占新增能力61.6%)、印尼(占15.2%)、巴基斯坦(占9.1%)、越南(占7.3%)、泰国(占3%),韩国和日本的炼油能力将不再增长。3)北美将在2005年10.363亿吨/年炼油能力的基础上新增5625万~6000万吨/年。其中,美国炼油能力将新增5610万~5700万吨/年。4)非洲地区将达到1.89亿~2.08亿吨/年,新增能力主要集中在南非(1500万吨/年)、苏丹(500万吨,年)、阿尔及利亚(450万吨/年)、牙买加(90万吨/年)和尼日利亚(75万吨/年)。5)欧洲因受环保、地方法规对发展炼油业的限制,加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该地区炼油能力在2005—2010年增长

REFlNING&PETRocHEMIsTRY酬r角

缓慢,年均增长率仅为0.4%。

从总体上看,预计到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可能会出现过剩,在此之前炼油毛利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6.燃料清洁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引领发展潮流

(1)欧美地区已成为全球油品质量最高的地区

欧盟28国所销售的汽油质量都巳达到欧IV标准要求,硫含量低于50ppm,苯含量低于1%,芳烃含量低于35%。车用柴油硫含量已降到50ppm以下,正进一步降到10ppm以下,奥地利、丹麦、芬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瑞典等已完全使用含硫10ppm以下、十六烷值5l的柴油。

北美地区汽油硫含量已降至20~80ppm,苯含量降至0.5%~1.1%,烯烃含量降至5%~12%;车用柴油硫含量已降至50~300ppm,芳烃含量降至18%~32%(v),十六烷值45~50。

(2)亚太地区油品质量也在大幅提高

2005年,亚太地区无铅汽油平均硫含量已降至220ppm以下,苯含量降至2%,芳烃含量已降至35%。柴油平均含硫量降至309~2400ppm,十六烷值46~48。

(5)未来全球燃料清洁化的总趋势

汽油:低硫、低烯、低芳烃、低苯和低蒸汽压;柴油:低硫、低芳烃(主要是稠环芳烃)、低密度和高十六烷值。低硫和超低硫已成为今后清洁燃料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正在面临新一轮降低汽油和柴油硫含量的浪潮,发展中国家的燃料规格也将趋严,尤其在都市地区。预计未来短时期内全球约有60%左右的汽油含硫量将低于100ppm,到2015年,北美、西欧和日本的汽油硫含量都将降至50ppm以下。汽油除硫含量外,对芳烃、苯和烯烃含量的限制也将日益严格。全球柴油硫含量到2020年将下降75%以上,2005—2010年发达国家将降至10~50ppm以下,发展中国家正向350~500ppm迈进,2010—2020年将降至50ppm以下。

7.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以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为主的替代燃料发展迅速,但目前其产量占油品产量的比例仍很低美国由于环保原因而禁止在汽油中添加MmE,改为添加生物乙醇。2005年,美国的生物乙醇产量为1660万立方米,超过巴西而居世界第一位。但鉴于粮食乙醇的成本较高,目前美国正由粮食乙醇向纤维素乙醇方向转变。美国已开始了生物炼厂战略计划。根据计划,至2020年,美国将建设以玉米、稻草、木屑等为原料,生产化工品、生物燃料和电力的工厂10座,使美国液体燃料的10%由生物乙醇提供,有机原料和材料的10%也由生物质替代。美国还正在积极推进生物降解塑料的进展。

欧盟的生物乙醇产量将从2005年的100万吨增至2009年的1500万吨,生物柴油产量将从2005年的400万吨增至2009年的1100万吨。欧盟要求车用燃料中生物燃料掺混量2010年达到5.75%,2015年达到8%,2020年为20%。

39

2006.12国际石油经济

 万方数据

炼化r营鲁REFlNlNG&PETRocHEMlSl絮Y

广大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等)也都在积极发展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巴西、中国已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第三大生物乙醇生产国。‘

2005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量约4000万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21.2%。其中,生物乙醇产量占90%,生物柴油占10%。目前,全球生物乙醇的产量不到全球石油产量的0.5%。预计2006—2020年全球生物乙醇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6.5%,2020年达到1.2亿立方米。同期,世界生物柴油产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

8.原油资源品质重质化,含硫化.劣质化,原油和石油产品供需存在区域间不平衡

全球石油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但存在区域间不平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炼油能力分布不平衡

全球炼油能力以亚太、北美、西欧为主,其次为东欧、中东、中南美和非洲等。

(2)石油需求分布不平衡

全球石油需求以北美、亚太、西欧为主,其次为东欧、中东、中南美和非洲。北美、亚太是全球油品主要缺口区。

(3)各种油品的供需也存在区域性的不平衡

汽油缺口地区主要是北美和中东地区,其次是非洲和拉美地区;可供出口的地区主要是欧洲和亚太地区。

喷气燃料缺口地区主要是欧洲地区,其次是北美地区;可供出口地区主要是中东地区,其次是亚太和拉美地区。

柴油缺口地区主要是欧洲地区,其次是北美和非洲地区;可供出口地区主要是俄罗斯、中亚国家,其次是中东。

石脑油缺口地区主要是亚太,北美和欧洲略有缺口;可供出口地区主要是中东,其次是前苏联、非洲和拉美。

燃料油缺口地区主要是亚太,其次是北美l可供出口地区主要是俄罗斯、中东、拉美,其次是非洲、欧洲。

LPG(液化石油气)缺口地区主要是亚太,其次是北美、欧洲和拉美;可供出口地区主要是中东,其次是非洲。

9.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放,国有石油公司在改革重组和竞争中做强,地位有了进一步的上升,国内市场控制力有所加强

2005年,在20座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的炼厂中,有8座属于国有公司,而2004年为5座,10年前仅有2座;在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25家石油公司中,有12家为国有公司,在亚太地区的8大炼油公司中,第一、二、六和八位均为国有公司。

与此同时,近几年大规模的炼厂新建和改扩建也大多由国有石油公司在进行。

10.美欧大石油公司积极进行全球性炼油与油品营销业务的重组整合和战略调整

近年来,美欧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开拓全球炼油与油品销国际石油经济2006.12

售业务,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取得了不小进展。其主要发展战略体现在: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为炼油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证和市场支持.实施低成本战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获利能力;调整工艺装置结构,提高炼油水平和深度加工能力,以适应生产清洁燃料和原油品质劣质化的新形势,并抢占发展先机;发展非加油业务和便利服务,提高加油站效率,合理和优化配置组合市场,进一步改进油品营销;抓住市场开放机遇,进入世界新兴市场地区;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进一步向深度、高度发展提供支撑。

二、世界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世界石化工业仍处在上升发展期,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科技革命、新材料革命、信息革命和“绿色”革命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种发展不单体现在数量的增加,更多地体现在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

世界石化工业涉及面宽,不同领域又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很难一概而论,但总体上有以下六个特点需要格外关注。

1.世界石化工业处在景气周期高峰后的缓慢下行阶段,但盈利状况仍较好。由于投资总体趋于理性,预计新的景气周期将呈现与以往周期不同的特点

世界石化工业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上升通道,2004年末、2005年初达到高峰后,开始出现下行态势。以2005年世界乙烯产能增幅3年来首次高于需求增幅为标志,也受国际油价持续高企的影响,世界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等主要石化产品的供需态势发生变化,需求增幅减缓。

2005年,世界乙烯产能为1.17亿吨,需求量为1.07亿吨,产能增幅近4%,是新世纪以来首次较大幅度的增长;而需求增幅仅为1%,比上年减少近5个百分点。因此,世界乙烯装置负荷率自2001年连续4年上升,并在2004年达92%的高点后,在2005年略有下滑,达到90%。石化产品获利水平增幅放缓或有所下滑,但总体仍处于本次石化景气周期的较好水平;乙烯与石脑油的价差较上年大幅减少22%,是2004年达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后价差的首次大幅下滑。

从未来石化工业的发展来看,受能力增加、油价高企、石化下游需求增长趋缓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07—2009年全球石化市场景气状况将有所回落。2005—20lO年全球乙烯新增产能预计为3900多万吨/年,到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将从2005年底的1.163亿吨增至1.55亿吨,年均增长约6%,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东亚地区;而同期乙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4.3%。但由于乙烯装置成本增加、地缘政治不稳定、资源争夺激烈、缺乏熟练技工、油价和原材料价格高而不稳等因素,加之投资商普遍持有的观望态度以及对前三次景气周期

40

 万方数据

中投资过热教训的理性思考,估计部分乙烯项目可能延后建成,这使这一次景气周期在高峰之后会出现一个平台形的平稳缓慢回落过程,低谷时间也可能延至2010年左右。届时世界乙烯开工率将由现在的90%逐步降至85%。

2.世界石化工业发展重心继续东移,亚太.中东地位上升。总体格局将有所变化。世界乙烯生产将出现亚太、北美、中东、西欧四分天下的局面

(1)世界主要地区或国家201o年前乙烯供需变化情况

美国由于原料成本问题造成乙烯的竞争力丧失,20lo年前无新装置建设计划,2009年可能成为乙烯净进口区;南美地区有一些乙烯装置的建设计划,但2009年可能也成为乙烯净进口区;西欧地区几乎没有新的乙烯装置建设计划,1998年后持续进口乙烯,2010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亚太地区以中国等为主有新项目建设计划,但今后仍有缺口;中东地区将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石化(乙烯)生产地区。届时中东聚乙烯等乙烯衍生物将大量向亚太、西欧、北美出口。未来全球乙烯主要生产区域产能构成变化见表7。

(2)未来中东地区将有大量新增乙烯产能

中东地区2006—2012年有21套新建乙烯装置投产(见表8),总投产产能约2300多万吨/年,占全球同期新增产能的45%,投产时间集中在2008年和2010年。新增产能集中在沙特、伊朗、卡塔尔三个国家,占中东地区全部新增产能的86%。

(5)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生产消费重心东移随着乙烯生产格局的变化,以及以中东地区和中国、印度等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生产消费重心已经并且正在东移。2005年,亚太地区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能占全球的38.1%;合成橡胶产能占全球的37.4%;亚洲(不含中东)的合成纤维产能占全球的80.2%(其中中国独占全球的50.3%)。

3.高油价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正在促进石化原料的改变2005年,世界乙烯原料的构成为:石脑油53%,乙烷28%,丙烷8%,瓦斯油5%,丁烷2%。预计未来乙烷将是增长最快的乙烯原料,2020年所占比重将达36%左右,而石脑油作为表7全球乙烯产能区域构成变化情况%年份199920052010

北美33.930.023.0

亚太25.828.433.0

西欧22.222.916.O

中东6.29.617.O

表8中东地区新增乙烯产能

国家装置数量,套产能,万吨,年

沙特8890

伊朗7764

卡塔尔3340

科威特185

阿曼1100

阿联酋l140

REFiNlNG&PETRocHE鹩《ls节RY’匿化r-营鲁

乙烯原料的比重将有所下降。

随着中东大规模天然气田的开发,凝析油产量将由2003年的177万桶/日增至2013年的近600万桶/日,中东、亚洲(日本等)出现了以凝析油为原料,分离轻石脑油生产乙烯、丙烯,分离重石脑油等生产Px和苯等石化产品的项目投资计划。

生物乙醇一乙烷一乙烯路线和煤制烯烃路线已开始引起世界的关心和重视,但要实现工业化和规模替代,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4.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当今和未来世界石化工业的主要趋势

以乙烯为例,2005年,世界10大乙烯生产国的乙烯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67%,10大乙烯生产商的乙烯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63.2%,260套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从1996年的37.1万吨/年提高到了45.1万吨/年。近年来,世界乙烯装置规模已上升至80万吨/年以上,中东地区在建的乙烯装置规模基本上为100万~130万吨/年。目前,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装置的世界级规模为90万吨/年;以乙烷为原料的世界最大乙烯装置规模为127万吨/年。

5.大型石化公司出现了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大型石化公司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在向有市场潜力的亚太地区和资源丰富的中东等地区发展的同时,正向高收益、高附加值领域大力拓展,出现了公司专业化、高端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公司在保持和扩大常规石化核心技术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绿色石化技术,大打差异化战略,以便在新世纪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中依靠技术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世界石化工业总体上出现了大宗石化产品生产重心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高端、差异化、功能化石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向跨国大公司和专业化工公司集中的“两极分化”趋势。

6.技术进步仍将是推动世界石化工业前进的主要动力

未来石化工业的常规技术将不断提升,高端石化品技术将加紧与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融合。石化工业技术进步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大型化生产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新催化剂、新工艺技术,绿色化学技术,替代能源和替代石化原料技术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生物化工技术,催化新材料与纳米材料开发应用,化学工程新技术等。

通过对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炼油工业还是石化工业的发展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已呈现全新的市场格局。对环境变化和市场格局的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基础。

41

收稿日期:2006—11—10

编辑:夏丽洪

2006.12国际石油经济

 万方数据

世界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朱和, Zhu He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刊名:

国际石油经济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年,卷(期):2006,14(12)

被引用次数:3次

引证文献(3条)

1.沈殿成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对策[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10(10)

2.张广本.闫红霞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9(2)

3.吕建中.戴家权.陈蕊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内因及影响[期刊论文]-国际石油经济 2007(11)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1717487.html,/Periodical_gjsyjj200612009.aspx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在小企业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当前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即小企业做大了就是成功。报告认为,小企业是一种企业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生存规律,从国内外历史上看,家庭作坊也有百年老店,证明小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只是一种变化,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大企业也有倒闭的,企业的规模与其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复杂,往往是由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面对客户,所以经营者的素质就等于是企业的素质。小企业主未必都有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并不重要),但一定都有多盈利的愿望,政府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应以帮助小企业盈利为出发点,抓住这个要 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小企业繁荣和成长的良好局面。政府不需要设定某种企业模式,也不需要设定企业成长的某种指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就是企业自我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可以听到抱怨说小企业不注重品牌,不讲求信誉,报告认为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少数,从一般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

的短期行为通常是由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引致,所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前后一致。 应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方向性政策中,不管是提供市场准入和提供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很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在个体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体制上的不配套、程序设置上的不到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未完成。以体制 为例,中国的金融体系原来完全服务于国有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自身的商业化改造中,也是注重于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和提高盈利能力,还没有来的及改革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各大银行均表示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完成整个面对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安排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先生在十六大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明确了中国金融系统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预示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改善,但在现行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是中国新生的经济门类,政府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必然是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地制定、修改、完善和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边制定边修改的情况,这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上 述,小企业的特点就是人数比较少,不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政府相应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因此,小企业在忙于自己生意的同时,就难于拿出许多时间奔波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跟得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小企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占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1.5%。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投资领域、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中也相当活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投资占30%以上,其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占18.3%,外商投资企业占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6%。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中,非公有制法人企业数量占72%,从业人员占59.8%。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2000年,据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抽查,全国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5.3%,而集体民营企业合格率仅为42.6%,低于平均水平32.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有企业的79.6%,合资企业的80.2%。80%的民营企业从事简单加工业和商业流通业,企业产品合格率与其生产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民企大多是人工劳动和简单的技术,企业提高利润的手段只能在时间和劳工上大做文章。企业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大劳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80年代提升为%,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工业增长率为%,第三产业增长率为%。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较第一季度的%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现状-(204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私立教育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下文是对。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巨大,公共教育资源早已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 教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已从我国教育体系的补充部分发展成为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此过程中,关于民办教育的理论准备和政策贮备都相对 滞后,一些“瓶颈问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比如,学校法人属性问题,举办者合理回报问题,公共财政资助 问题,学校产权归属问题,税收减免问题,教师身份界定及权益保障 问题等。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主体十分复杂,有公民个人办学、社 会团体办学、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学、私营企业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政府与民办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企业与个人联合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举办者的办学诉求、价值选择多样,各地民办学校发展 差异较大。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透露,到2017年年底,我国民办教育资产总量扩大到5000多亿元,节约财政公共事业投入经费1000多亿元,提供了300万个就业岗位。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

的民办教育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进入21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较早较快的沿海地区,率先遇到了不少体制性障碍,导致发展停滞, 甚至倒退。 上海、浙江等民办教育标志性省份,民办学校总量在不断萎缩。 据上海《解放日报》,2017年至2017年间,上海民办学校三年萎缩三成,由202所萎缩到134所,个别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近50%。 尽管民办教育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在增加,但实际上新增的多为相对规模投入较少的民办幼儿园,而非中高等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行业改进之途民办教育遭遇到的发展瓶颈,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目前,《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 干意见》在去年底已完成起草工作报送国务院审定,《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修订稿也已通过国务院的会议讨论。 其中明确提出了全方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实行非营 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扶持制度和政策,重点解决民办学校在法人属性、财政扶持、教师社保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不平等的问题。 我们认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 中的作用,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构

基于印度国情下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演讲者A 成员介绍:第10小组 贺佳盈:吴家莉:李彩彩:卢少仪:李雪欣 演讲主题:基于印度国情下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主要围绕其产生的背景、现状、企业文化和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演讲者B 背景 印度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印度对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视也反映在一些报告中,如《印度科学报告》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友好之间的重要桥梁,是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当前,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虽然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达国家”。 演讲者C 现状 1.印度科技人力资源平均水平在周边国家中要强于巴基斯坦,但不及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印度科技部统计显示,2002~2003年度全国的研发投入为1,800亿卢比,在科研经费的各种来源中,中央政府投入最大,地方政府占8.5%;国营企业占5.0%;高等教育部门占4.2%。 中央政府的研发投入去向比较集中。中央政府的研发开支中有84.1%用于生物技术部、科学技术部、医学研究委员会、信息通信技术部等12个主要的科学研究机构,其中国防研究发展组织的研发开支占中央政府研发投入的30.2%。 3.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科技人力资源增加了,就可能有更多的人从事科技研发工作,也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对科技、对科技人力资源提出更大的需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事实表明,印度科技人力资源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其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且其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4.比如从地域分布看,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都最多的北方邦,其科技人力资源确位列全印各邦第三。而且,科技人力资源在各邦的分布很不平衡,数量占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比例超过10%的只有西孟加拉邦、马哈拉斯特拉邦和北方邦。前五名邦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之和占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 5. 符合教育资格的科技人力资源中只有约35.2%的人选择了与科技研究相关的工作,而从事与科技研究相关的工作人员中也只有约52%的人符合教育资格。因此科技人力资源所受教育水平并非很高,而且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很好解决。 演讲者D 印度的企业文化 1、在印度,无论哪种经济,哪怕是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都是私营企业占多数。印度企业与中国企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印度对美国贸易情况分析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学号: 201 024053 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于贸易 指导教师: 指导成绩: 2017年10月04日

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20150240539 王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印度国情简绍 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二、印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

中国民营图书公司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营图书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数量 要确切统计出民营图书公司的数量,很难。他们从事的是政策较为敏感的图书出版,许多公司非常低调。甚至有些相当有实力的公司,如果不在行业多年,都难以获知他们的情况。 以北京市为例,笔者调研的途径包括: 1.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年检数据。 2.新华书店和民营分销商的民营供货商数据。 3.行业资深从业人士的估计。 在北京新闻出版局的年检数据中,涉及图书编辑、策划、发行的公司共有3000多家。其中有的公司只做发行不做出版。同时,还有一些公司未到新闻出版局注册而从事图书策划与出版。 在当当网的图书供应商数据中,北京地区有700多家民营图书公司与当当网有业务关系,由于当当网极少文教类图书的采购,许多教辅类公司及只做策划不做发行的图书公司不包括在内。 综上所述,北京市有2000家从事图书策划与出版的民营图书公司并不为过。这一数据也得到多位行业资深人士的认可。 同时要指出的是,还有一些没有注册的工作室,以及大量个人图书策划商,这部分数字无法统计,而且为数不小。 二、规模 每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统计数字,主要是国有出版发行单位的统计数据,缺少民营的数据。虽然地方新闻出版局有年检统计,但许多公司上报的销售额、利润数据与实际情况均有差距,有的相差巨大,可达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虚报的背后,一是追求利润和抵消书号费用,通过偷税漏税手段降低成本;二怕政策风险。所以,年检数据根本不能反映民营公司的实际规模。 表1 部分民营文化公司年检登记数据与实际情况对比

注:这是2005年的数据。“数”表示5以上,“几”表示5以下。因资料涉及公司商业信息和社会声誉,特将公司名字隐去,并将数字模糊处理。同时注意,销售码洋不等于销售额。 笔者根据企业的员工数量、年出书品种、销售码洋,大体将民营图书公司的规模分为三个层次: (一)大型规模 通常有员工上百人,年出书品种在数百种,甚至上千种,销售码洋在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出版社。他们多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通常编印发一条龙,产业链比较完整。通常拥有一系列主导产品品牌,算是民营图书公司的主导力量。 这样规模的公司以经营教辅类图书为主,部分较有积累的大众图书类图书公司也位列其中。仅在北京地区,据笔者可数的,销售码洋上亿元的民营图书公司至少有30家。 (二)中等规模 一般有几十人,年出版几十种到上百种图书,销售码洋约几千万元,相当于一家中小型出版社的规模。这样规模的公司主要经营大众类图书,一般有5年甚至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有一定知名的产品品牌。 (三)小型规模 在图书策划的大军中,存在相当多的小工作室,他们年策划10本左右的图书,年销售码洋约几百万元。这些小文化公司一般有三五个人,办公地点不固定,多为民房或商住两用的公寓,或就在家中办公。还有大量的作为自由职业、兼职或爱好的个人图书策划者,他们较为灵活,同时其生存也很不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是民营领域变数最大的一个群体。

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和展望 13级建筑1班余勇 2013301130119 新中国成立65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许多多的科学领域当中,中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着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但是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多方面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步入了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满足于过去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着眼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新问题和它的未来趋势。 中国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是为国人所瞩目的,其中最受关注的,比如,航天技术、生物医学研究、物理研究、交通技术、信息建设等,都不断有新的突破。 比如在航天技术方面。从03年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不断有新的突破,05年的神舟六号、08年的神舟七号,都证明了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在一步一步的前进。还有目前运行中的天空一号,在任务中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又比如在信息建设方面。下一代互联网研究重大突破,并在产业化方面有所进展。这种更快、更安全也更方便的互联网,将进一步的加快所有的信息交流,使得更多的产业发展更加迅速;此外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也是另一重要成果,作为中国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高性能、高效率、高密度、高性价比、低功耗以及广泛适用等特点。 还有像交通技术方面。起始于2004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并于09年8月正式开通,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4年10月26日,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自主研制AJR21支线飞机首飞成功。作为中国的第一种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飞机,AJR21系列将会为国际国内的单程短距离航行提供更多的便利。目前AJR21正在完成国内外适航取证,并且即将投入民航运营。 我国的各级成果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可喜的,而与此同时我们仍需要冷静的对待这些过往的成就,反思发展历程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9.7%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但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实力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并且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经济运行的质量却还不高,这会导致科技发展水平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更快的发展。 还有中国许多行业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而是科学技术能够有所突破的必要能力。 对于中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想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我认为可以再这样的几点上做更多的投入。 一是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将创新的意识植入新一代人的思想里面。在中小学中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更有许多高中选择了牺牲所有副课的时间来补充主课的时间,以备高考。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说没有好处,但是在另一方面约束了学生的思想,对一个唯一的“答案”变得依赖。当然,就人才的筛选方式上,高考统一化的标准是最容易的,而我认为即使不纳入高考考核科目内,我们可以让学生必修来参加创新教育性质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