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教学案例

根雕教学案例
根雕教学案例

魅力根雕

一、根雕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根雕艺术是发现和利用木本植物根部的自然美又加以艺术处理的、天人合一的造型艺术。它历史悠久,既实用又美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广大农村学校正可以就地取材。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相对滞后,有的地方甚至被边缘化,艺术课常常被其他学科所代替,更说不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因此开展简便易行的根雕创作活动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根雕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魅力根雕》是我们青湖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特色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以千奇百怪的树根为载体,联系自然景观、现实生活、艺术作品、影视故事、历史故事、寓言童话故事等,再通过树根进行砍、锯、削、磨、雕刻、拼接和上光等手段,创造出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各种艺术形象。具有根材资源丰富,收集便利,制作用具简便,教学场地灵活等优点。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六年级农村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他们对我们本节课的资源比较熟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天时”,学生

上手比较快。教师再选取一些美丽的根雕图片进行欣赏,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教学方式分析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自主体验根雕的制作过程,提出感兴趣问题,学生用脑思考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自主设计制作计划,独立尝试解决。课上共同协作,师生研讨,探究方法。

三、根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砍、锯、削、磨、雕刻、拼接和上光等手段,创作出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各种艺术形象。

2、在根雕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开展简便易行的根雕创作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四、根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根雕的制作方法,学会树根据树桩、根的外形特点,雕刻自己的根雕作品。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造型各异的根雕。

五、根雕教学准备

1、资源准备:学生利用周末收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根雕素材,强调素材不要太大并且自然晒干。

2、教具:小锯子、小斧子、美工刀、木锉子、木刻刀、沙纸等,美丽的根雕图片若干张。

六、根雕的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多组根雕艺术品图片,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

1、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感受

2、师: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有什么制作而成的吗?

学生自由猜想。(小组交流讨论,师由此引入什么是根雕?)

3、师:这些根雕作品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件根雕作品?

生:想。

师:板书课题:魅力根雕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喜欢观察图片活动入手,让大家在欣赏中进入今天的课堂,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根雕,探究根雕的制作过程。

1、师提问:看了这么多的根雕作品,你最喜欢的哪一件?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吗?

2、交流:教师先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和自己的组员说一说。

3、师:大家的选择是各有特色,那我们先选择一幅和你们小组搜集的树根形状相似的根雕图片,请同学们一起商议讨论一下,这件

作品应该需要哪些工具才能完成?

4、学生猜想,教师相机展示制作工具(小锯子、小斧子、美工刀、木锉子、木刻刀、沙纸)。

5、教师小结,了解根雕作品的制作方法(截枝、去皮、拼接、打磨、上光以及画龙点睛地雕琢等),并同时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树根的自然形态和纹理,少作雕琢,以免破坏树根的“天趣”。【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探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生活即课堂,使学生知道根雕的制作步骤,感悟制作技巧。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根雕作品。

1、师:知道了根雕的制作方法,我们下一步该干什么?(制作根雕)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根雕,比一比,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哪一个小组做的既形象又逼真?

2、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树桩、树根的外形特点,雕刻根雕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增强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展示根雕作品,感受快乐。

1、师:看到同学们开心的样子,老师也替你们高兴,根雕历史悠久,它实用又美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拿出来,我们开一场小小根雕艺术

作品展吧!

2、学生小组展示合作的根雕作品,谈谈作品的创作意图。

3、评出优秀的根雕作品,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美、评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小结收获,布置作业。

1、师:短短的四十分钟马上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一节课中,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2、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3、小结:时间是有限的,可探究却是无止境的,课下我们继续探究根雕作品的精细制作并独立完成一件根雕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课堂,继续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七、活动反思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将找来的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桩、树根,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树桩、树根的外形特点,雕刻自己的根雕作品,经过仔细刻磨后,一件件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各种造型各异﹑妙趣横生的根雕作品让人欢喜。

通过这次学做根雕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且给师生的课外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大学选修手工DIY结课论文

论手工制作艺术的美感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情趣。手工制作在我国历史中已有博大的渊源,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发展艺术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⒈手工制作概述 手工制作的兴起源于人们对儿时的怀旧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手工制作、创意DIY与其相关的周边产业正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让手工制作DIY融入生活。一些中国传统的手工制作项目如剪纸、手工布艺等深受外国人喜欢,也因此催生了国内手工行业的日益繁荣,一些手工制作小作坊不断壮大,很多做起了进出口生意,为提高国内就业率,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手工制作的立足点和宗旨在于形成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的手工课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 手工建造艺术是一种充实调悦耳的手、眼、年夜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缔造勾当,经由过程对人的心理刺激,激发年夜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勾当,挖掘缔造潜力培育缔造能力,是青少年“缔造能力”培育的最佳手段。为完成根基手艺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精采的道德情操;培育学生的不雅察看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缔造能力的教学方针,被西方发家国家基本美术教育普遍接管和采用的,能很好培育学活跃手能力、缔造能力。 ⒉我国特色的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⑴、中国结: 中国结算得上是我国比较久远的手工制作的代表。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它朴实无华,庄重雅气。 说起中国结可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

非遗工匠——根雕

非遗工匠——根雕 根雕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工艺起源 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 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创作工艺 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

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造型上的选择标准则 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在制做根艺作品时,根材表皮早已被剥去,韧皮上的纹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逝平。这两种特征不足以说明根雕作品的“人为”与“天成”的成份,根材内部的肌理绺花,却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日趋美丽,而这绺花与色调也最能证实其取材的部位,这也恰恰是根材的所有特征最难以仿制的部分。 根雕造型要具备足够的空间体量,完美的体面转换,流畅的曲线过渡。保证轴线的完全观赏面,作品要最大限度的体现“人文之精美”。根雕造型要体现材料的美,尊重根材的物质 结构,以凿刻的减量加时间将混璞开明物象。作品要独根成

根雕制作方法

根雕制作方法 根雕制作方法 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 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纸(布)、粗 细布、棉纱、绳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时,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时还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 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备。 用以根雕制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还有些辅助材料,如胶(水胶、乳胶)、石蜡、 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着色时,还要准备所需的颜料。 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具体 地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 曲张、窟窿、等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 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 世创作是至关重要。 根雕的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必须遵守这个原 则。在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形态尽量融为一全,不露雕琢的痕迹。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来得十分重要。 防晒处;自然干燥去、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白粉、六六粉等,可 将里面的虫菌杀死。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 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干剥:氢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以上工具肃,比 较省时、省力。许多根艺家都用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心拘泥于以上 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纳垢的朽烂部 分剔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材质的洁净和美感。更多文章请见大自然养生博客

建瓯的历史文化

建瓯的历史文化 芝城之母--练氏夫人 芝城告诉我们,母爱是孕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再造生命,延续人类。 唐天祜年间(904~907),章仔钧撰“时论三策”献给闽王王审知,得到王的赏识,任为西北行营招讨使,配给步兵5000人,屯守浦城西岩山.有一次,唐将卢某托言借路经过山下,到时却忽然擂鼓攻打营垒,包围营盘.章派边镐、王建封两名校兵往建州求援,两校兵因雨延误时间,按军法应当处斩。练夫人出面劝阻说:“形势危急,正是用人之时,怎好杀壮士?”于是,仔钧释放了两名校兵。后来,边镐和王建封投靠南唐。 南唐保大一年(943),闽国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次年,福州朱文进杀王延曦,自立为闽王。不久,王氏旧部又杀朱文进,迎王延政入福州为闽王,改殷国为闽国,国都仍设在建州。此时南唐乘王延政入福州之机,派兵进攻建州。以大将查文微为元帅,命王建封为先锋、边镐接应,并下令城破之日要将建州百姓杀尽。王、边二将听说章仔钧死后、练氏夫人迁居建州。此时建州危在旦夕,当设法保全昔日恩人生命财产安全。遂备金银财帛、解甲步行到练氏夫人家拜谢,并授白旗告夫人曰:“吾辈曾蒙夫人恩活,岂敢忘报。现唐兵将屠灭建州百姓,请植旗于门为号,当保全之。”夫人尽还金帛和白旗曰:“建州城中居民六、七万人,只有极少数是你们的敌人,郡等若记旧德,望保全此城。若必屠杀,则我家愿与城俱亡,不愿独生。”二将闻言,深受感动,遂令收回白旗,并告全城居民以植杨柳为记,当可保全。夫人令子孙家人连夜遍告州民。第二天,南唐大军进城,家家门前遍插杨柳,兵卒均不敢犯。结果只杀了36个将士,并在城外大州放了一把火,报称“火烧一大州,杀了36条街人”。全城百姓安然无恙。建州人民感念练氏夫人全城大德,在夫人辞世后,破城治不许建墓禁例,将练氏夫人墓建于州署后衙(今工人文化宫前),并题碑曰“全城众母”。每届清明节家家户户门前遍插杨柳,以志纪念,至今千年,不少人仍保留这一习俗。1990年,建瓯人民又在原墓址附近新铸练氏夫人铜像一座,并刻大理石碑记其传略。 建瓯饮食--吉阳四宝 吉阳镇土层肥厚,加上丰富的降水、适宜的光照和优越的热量条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小气候,非常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建泽泻、水蕹菜、仙人草被评为中国最优农产品,和建莲子一起被誉为“吉阳四宝”,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 说起“吉阳四宝”,她还与吉阳玉溪的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曾经轰动整个古建州且颇具传奇色彩的闽北第一寿星——葛应忠。葛老著有《清初建州大事记》一书,详细记述了其亲身所见所闻之事,内容包括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期间的灾异、兵灾、匪患、天灾、人祸等。葛老的传奇人生,也许鲜有人知,但是他的长寿却是乡邻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说来奇怪,他活了118岁,他的父亲活了108岁,玉溪村的百岁老人也很常见,这是为什么呢?据说他之所以能活这么久,就与他食用四宝有关。

综合实践主题报告

目录

长兴县2016年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展示评奖活动推荐表

[内容摘要] 根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中,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我们长兴也有许多民间艺人和根雕爱好者,默默传承着根雕这一传统文化,水口的东方梅园也在筹备根雕博物馆。为了让长兴的孩子更多地了解根雕,学会基本制作根雕的方法,我们开展了“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综合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从寒假一直延续到今年3月份,过程漫长,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初期,同学们广泛调查与根雕相关的资料,拜访了根雕艺人,参观了根雕博物馆。活动中期在开展了一系列探究、考察、采掘、制作、拓展、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后期进行了反思和成果展示。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寻根、挖根、制作根雕的过程,还对根雕作品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不仅促进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将传统文化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走进根雕世界,聆听文化回音”主题活动报告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 1.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且具有一定的活动意义。根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为世人所喜爱。为了传承根雕艺术,认识根雕的类型,学习根雕的制作工艺,拓展我们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实小303的孩子们以根雕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前的调查表显示出:同学们对根雕很感兴趣。而且根雕的创新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有意义的作品,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都将吸引孩子们将实践进行下去。 3.根雕的实践活动中有很多操作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信息搜索和整理的能力。在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根雕展示的活动可以让社会上的人们增加对根雕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制作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根雕的文化背景和选材需要。 2.了解根雕的制作工艺和选材要求。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学会根雕的制作过程,能制作简单的根雕艺术品。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并能对根雕制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学习的态度。 3.激发探究的热情,培养探究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发动倡议阶段 活动时间:1周 一、活动的前期准备 1.讨论实践的课题。

根雕茶几的制作方法

根雕茶几的制作方法 所谓根雕茶几,就是利用老树根或树桩的形体,经过系列工艺程序后制作加工成具有装饰效果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的茶几,也有人称为根雕茶桌、根雕茶台。其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造型,发挥人的智慧,变废为宝,做成集实用、装饰、收藏价值于一体的特殊艺术产品,供喝茶时用,可以说每件产品都是唯一的。随着茶文化的迅猛发展,根雕茶座以其独特的魅力,集实用、艺术、欣赏、收藏于一体,深得名界名人雅士的喜爱,是收藏界的新宠。 一、根雕茶文化 好的根雕茶座是淡泊优雅的山水墨画,是激越典丽的唐诗宋词,是天人合一的道家修行,是参禅顿悟的佛门要义,是对我们生存的世界和大自然的心灵感悟和美学概括。选用千年古树根的茶桌泡茶,配以精巧的茶杯,配套根雕凳子,根雕靠背椅,置上古雅的紫砂壶,在自然精致的环境中,把茶闻香,回味人生,把茶性发挥到淋漓尽致。使人能品出"茶味人生",品味出忘我和归真,品出虚怀若谷,才思泉涌。品出神定气清,怡然自得,天地大同。达到"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二、根雕茶几的特点 1.取材的特殊性,珍贵性。一般均是上百年至上千年珍贵的树根,上等的树种。 2.天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融根艺与木雕之所长。 3.唯一性,每件作品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 4.无法合成,仿冒性。 5.大自然的精华,天地间之灵物。 三、根雕茶几材料 自然界可供选择的根材是很多的,有乔木、灌木、藤萝、竹子等。古人进行根雕创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晰,适宜进行艺术加工。现代根艺家拓宽了用材的品类。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可供选择的根也不同。 福建根雕茶几原料以老杉木、樟木为主,缅甸黄金樟、红豆杉、鸡翅木、花梨木、酸枝木等目前开始大量广泛应用在根雕茶几的制作中。普通根雕茶几茶桌的材料为闽北老杉木、杉木瘤、江西樟木为多。比较上档次的有楠木、鸡翅木、花梨木、黄金樟木等。档次开始往中高档发展。 四、根雕茶几的制做过程 根艺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创作的根材,主要是两个来源一是从山坡上、道路旁、梯田边拣;从农家的柴火堆和园林丢弃的桩头、废根中挑选。二是从市场上选购。寻找根材的过程,是运用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但寻觅根材也不能没有重点。根艺家的共同经验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长在环境最险恶、最艰苦的条

幼儿园大班艺术:树根的艺术

大班艺术:树根的艺术 活动目标 1、欣赏根雕作品,感受根雕艺术之美。 2、体会根雕艺人“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智慧,提高环保艺术和创新 艺术。 3、大胆尝试变废为宝,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根雕制作视频、幼儿用书《树根的艺术》、幼儿收集的枯树枝、树叶、废旧物品、剪刀、胶水、胶布、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根雕制作视频,感受根雕的神奇魅力。 ——出示根雕制作视频中未制作前的图片,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它像什么? ——播放根雕制作视频,感受根雕艺人将树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师:小朋友,一根普通的树根,在艺术家的手里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作品,是不是很神奇呢? ——教师小结:这门神奇的艺术叫根雕,是用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根据它原来的形状,经过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的作品。

二、欣赏根雕作品,感受根雕艺术之美。 ——出示根雕图片,请幼儿欣赏。 ——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做的?你觉得它们美吗?美在 哪? ——这些聪明的艺人能把丑陋的、奇怪的、没用的树根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小朋友可以怎样向艺人学习呢? ——师:根雕艺术源于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艺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小朋友可以学习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把废旧物品善加利用,变废为宝哦。 三、集体创作,尝试变废为宝。 ——师:由于树根比较难收集,所以,我们用收集的树叶、树枝和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请你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组合,变成一个新的作品呢?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制作与其他幼儿不同的作品,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四、作品展示。 ——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幼儿相互介绍。 ——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制作过程。 活动应变 可根据幼儿的能力确定创作的方式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

如何制作根雕艺术作品

如何制作根雕艺术作品 一、树根的材料选择 根雕艺术取材广泛,作品表达方式有几种:一是根艺造形艺术;二是根艺雕刻艺术,我们通常称为根雕艺术。 广大业余爱好者应根据获得不同的树根材料的形状、特征进行创作。我国的资源辽阔,只要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挖掘多年生树根、木质坚硬的树根,通过构思、创作就是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在选择时应多注意根盘缠绕或多枝杈的根为主或表面由于多年风化而形成的空洞为佳。这些多年老根大多数由于人们每年采伐,上部主枝不能正常发育,而根部逐步生长而形成的根杈体形,这些被采集后,适合于根雕创作。有些多年生长在石体中的树根具有盘根缠绕的形状,便于造型或根雕工艺品的制作。根艺爱好者应根据树根的形状进行修整,通过构思、处理,一件根雕作品展现在案头。现将选材品种、修整、去皮、工具等前道工艺简单介绍,共大家参考。 1、根材的选择。根材的选择比较广泛,多数采用硬质杂树型木质,凡木质坚硬,不易开裂的树种都可以制作,如榆树、檀树、枣树、黄杨之类等坚硬的树种。这些都必须在山中采集,或者在山区农家采购,根艺爱好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2、修整。根材被选择后脑中必须有一定的概念,该树根能否制作什么样的造型或雕刻,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道工序先作简单的修整,但不易随便去除枝杈,给造型创作带来人为的遗憾。 (1)首先去除基本没有作用的部分 (2)根据构思将树根大致形象表达出来,部分太长的杈根去除掉一截,使摆在案头平稳 3、去皮方法:树根去皮有多种方法如浸泡去皮法和刀具切削法。浸泡去皮法,不会造成木质纹理的破坏,而切削方法容易伤害木质纹理。

(1)浸泡去除法:将树根浸泡在容器内,用重块压住树根使树杈不露出水面,浸泡时间大约10-15天为宜,视树根根皮厚薄的程度而定,多观察。待树根表层腐烂后,采用小锒头轻轻打击使表层皮自然脱落,这种方法不损坏纹理。另一种方法是浸泡后待晒干,使表面一层皮自动起壳,用刀轻轻撬起,外层皮就自然剥离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皮质较厚的树种。 (2)刀具切削法:一般情况下待木质干燥后,采用刀具削去表面皮层,但速度较慢且容易破坏木质纹理,在操作过程中手感要轻,避免损伤纹理。 4、树根干燥方法:树根采集后必须待干燥后方可制作,便于修整、打磨,所以在干燥过程中宜阴干为主,树根不宜在太阳中爆晒,则会造成树根开裂影响质量。如果希望根艺能达到古色古香的效果,可采用草木灰熏烤的方法进行处理。方法:(1)将草烧尽后,利用草灰余热将树根埋入灰中进行熏烤,待干燥后取出剥去表面皮层。去皮后内表层为灰黑色,经表面处理上色后使作品古色古香形似古董。 5、根艺雕刻工具:(1)采集工具:锯、斧头、锹、榔头等。(2)刃具:平面刀、斜角刀、圆凿、半圆凿等。(3)磨砂工具:什锦锉、半圆锉、砂纸等。 二、根艺作品的构思 根艺作品造型艺术,此种艺术比较抽象,讲究的是“形和势”巧妙地结合起来。根艺雕刻艺术,注重的是“形和神”,形是形状,神为神韵,应根据树根的题材而定。因此,一件完美的根艺作品,必须注重构思技巧。 根艺作品的构思不要求急求成,要反复地进行观察、多琢磨,待构思成熟后再动刀、动锯也不迟,否则无法弥补人为的损坏。 1、根艺造型 根艺造型是利用大自然采集回来的根系,通过构思、剪切、修整、和组合的工艺过程,巧妙地运用天然的根源,不作大面积的有意雕刻,保持原有自然形状,达到某人物、动物、物品挂件或书法等造型,让人欣尝后确实感到“形势”别真。如图示2《蛇》通过头部的修饰,神态自然栩栩如生。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 我国著名de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de教育是心心相映de 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de,才能打到心de深处。”从先生de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de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de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de教学方法潜移默化de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de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de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de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de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de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de习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de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de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de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de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de美感和劳动de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de情操,净化了他们de心灵,美化了他们de生活。 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de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

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de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de就是如何使学生de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de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de变废为宝de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de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de 教学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过de那样,“当教育de目de被学生发现了,你de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de话题,要想调动学生de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de“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de艺术品打动学生de心灵de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de过程中,潜移默化de实现环保教育de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e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de方式方法很多, 40 分钟de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de艺术思路de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de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de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de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

“根雕”的设计灵感

"根雕"的发展史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避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明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在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根雕艺术的地区差别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根艺发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艺作品就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这些作品风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 根雕艺术的派别 <一>根材的不同。由于各地区自然气候的差异,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种和大小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取材有着千差万别,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不同。地区差异使得各地人们的性格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的观点和情趣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现在我国主要的根艺派别有:北京根艺、上海根艺、福建根艺、吉林根艺、浙江根艺、湖北根艺、安微根艺、云南根艺等。 根艺创作过程 根艺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根的选材主要是从根的材质和形态两方面着手。材质是指根的品种及坚硬程度,一般地说根材要选坚硬一些的,过于腐烂松软的根没有太大的创作价值。根的形态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体现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要选一些形态比较复杂的根材,这样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题。 <二>构思:根艺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的创作必须尊重根的自然形态,发掘它得自然美,尽量不要人为的破坏它的自然形态,在些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最能体现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 <三>加工:构思明确后,就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枝叉剪掉或锯掉,然后在去掉树皮,用沙纸把根材打磨光滑。注意,要把锯口打磨光滑。

根雕制作过程

根雕艺术制作过程 根材的干燥 根艺作品在制作前,为避免根材变色、变形、腐朽和开裂,需将湿度较大的根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这是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材的干燥方法,大体上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 人工干燥办法很多,如火烤法、蒸气烘干法、水煮法、电热烘干法、炉烘干法以及物理辐射烘干法等等。特别是业余作者因受家庭条件限制,为了使根材干燥适度,尽快达到制作要求,一般都采用水煮法,并且可与根材除皮同时进行,它适用于可放入容器内的小型根材。水煮的时间大约5小时左右。经过水煮的根材,不仅得到了干燥,同时也能去掉表皮,有助于杀菌灭虫。采用烘干法,可在地面上挖一个1.5米深的坑,坑内放5厘米厚的锯末木屑,并用火点燃,让锯末形成“死火”(不能成明火燃烧),再将根材搭在距离锯末“死火”约9厘米高处的坑沿上,码成网状,根材上遮盖一层湿苫布或湿苇度。当坑内锯末木屑“死火”燃烧热气上升,烘烧根材约2小时之后,揭开遮盖物将根材翻动后再烘,经过几次检查和翻动,直到根材被烘烤均匀为止。在烘烤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根材被烤坏或起火。这种办法适合较大型根材的干燥。 自然干燥法,是将根材放置在露天或仓库,以及温室、地道、走廊、车棚或墙后等处,在大气中进行干燥。应防止雨淋和日晒,一般都放置到背阴通风处,空气要流通,但又不能使空气流通过于剧烈。干燥过速,容易使根材出现裂纹和变形。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干燥的时间要根据根材干湿程度而异。总之,自然干燥是根艺作者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易的方法,只要把寻觅来的根材放在通风阴凉处,让其慢慢地自然阴干即可使用。 根材的去皮 根材在制作时,为了满足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有的需要除皮,将根材的的自然纹理、色泽和质感显露出来,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根皮的特点 由于根材的种类不同,根皮的构造也各异。一般根皮可分为内皮和外皮两部分。内皮位于根皮的内层,是细胞有生长机能的部分。根艺作者从根材皮的厚度、质地、内皮构造和根皮内层表面的木射线情况,可看出黄柏椤、桂皮栎等根皮较厚,松木、云杉等根皮较薄;落叶松根皮质地较脆弱,红松根皮则呈纵向条沟状或凹点状,木荷则呈棕色、白色相间的蓝麻点状等等。有的根木表面平滑,如白兰、木荷等;有的根木表面是凹凸的槽棱,如元木、梨木等;有的表面呈现波状起伏,如白克木等。在去皮时应注意识别观察根皮的外皮颜色、开裂情况与形态、剥落类型与结构等特征。 2.根材去皮方法 根材在自然干燥前去皮,其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采用水泡法,使根皮膨胀后脱离木质。有些树种的根材一般水泡2~10天后,用刀除去外皮,再水泡一天后用钢丝刷在水中刷洗,直到完全将皮除净为止,再放到背阴处晾干即可。在福州地区,有人采取腐烂法去皮。将根木放在活水中或埋在泥土中4~6个月,可使根皮腐烂,并能防止裂纹、虫蛀。浸泡时要注间翻动检查。浸泡时间的长短,以根皮腐烂到可以脱落为止。湿皮去掉后,放到阴凉处阴干即可。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阳光下曝晒。阴干后的根材纹理清晰,木质色彩美观。还有人采取火烧法去皮,

根雕工艺

根雕工艺品系列主要分类 根雕工艺是我国的国粹,全国南北根雕工艺从业者颇多,专业的,业余的,爱好的。作品各有特色,风格各有不同。 但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归类: 大类主要分:根雕家具,根雕茶具,根雕文具,根雕灯具、根雕装饰,根雕艺术品等, 细分则根据不同的功能特点来定, 一、根雕家具: 1、根雕平桌, 2、根雕果盘, 3、根雕沙发(包括其他椅子), 4、根雕衣架 5、根雕屏风 二、根雕茶具: 1、根雕茶几 2、根雕茶盘 三、根雕灯具: 1、根雕台灯、 2、根雕壁灯、 3、根雕立灯, 4、根雕挂灯 四、根雕文具: 1、根雕笔筒, 2、根雕笔架, 3、根雕笔插, 4、根雕书架, 5、根雕笔挂 五、根雕装饰: 1、根雕花架、 2、根雕花瓶, 3、根雕花篮, 4、根雕字画, 5、其他摆件, 六、其他根雕: 1、根雕手杖, 2、根雕烟灰缸, 3、根雕果盘

七、根雕艺术品: 按大小:1、大型根艺收藏品,2、中型根艺收藏品,3、小型根艺收藏品 按艺术风格:1、形象根雕艺术品,2、抽象根雕艺术品。3、意象根雕艺术品 其他可能还有小部分没有在归类里,但主流根雕工艺品基本已经归类在此,可以给根雕爱好者,从业者一个参考。 根雕艺术是利用自然界的根材进行创造美的艺术,其主要手法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开拓一种天人合一的形象与意境。其创作过程和步骤分为: 〈一〉选材: 根的选材非常关键,好的根部材料将可能被雕塑成一件上好的根雕艺术作品。根的选材主要是从跟的材质和形态两方面着手。材质是指根的品种及坚硬程度,一般地说根材要选坚硬一些的,过于腐烂松软的根没有太大的创作价值。根的形态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体现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时要选一些形态比较复杂的根材,这样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题,创作出更多赋予自然生命的根雕艺术。 〈二〉构思 根雕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的创作必须尊重根的自然形态,发掘它得自然美,尽量不要人为的破坏它的自然形态,在此基础

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根雕

活动目标 1、欣赏根雕作品,感受根雕艺术之美。 2、体会根雕艺人“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智慧,提高环保艺术和创新艺术。 3、大胆尝试变废为宝,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根雕制作视频、幼儿用书《树根的艺术》、幼儿收集的枯树枝、树叶、废旧物品、剪刀、胶水、胶布、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根雕制作视频,感受根雕的神奇魅力。 出示根雕制作视频中未制作前的图片,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它像什 么? 播放根雕制作视频,感受根雕艺人将树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师:小朋友,一根普通的树根,在艺术家的手里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 作品,是不是很神奇呢? 教师小结:这门神奇的艺术叫根雕,是用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 根等)根据它原来的形状,经过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 形象的作品。 二、欣赏根雕作品,感受根雕艺术之美。 出示根雕图片,请幼儿欣赏。 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做的?你觉得它们美吗?美在哪? 这些聪明的艺人能把丑陋的、奇怪的、没用的树根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小朋友可以怎样向艺人学习呢? 师:根雕艺术源于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艺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小朋友可以学习 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把废旧物品善加利用,变废为宝哦。三、集体创作,尝试变废为宝。 师:由于树根比较难收集,所以,我们用收集的树叶、树枝和废旧物 品进行手工制作,请你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组合,变成一个新的作品呢?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制作与其他幼儿不同的作品,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四、作品展示。 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幼儿相互介绍,并说说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制作过程。 区角活动 美工区:投放树枝、树叶、废旧物品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 科学区:投放根雕原型与作品的图片,让幼儿进行配对。 环境创设 教师打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根雕图片,张贴在主题墙内,供幼儿欣赏。家园共育 1、有根雕藏品的家庭,可以引导幼儿欣赏。 2、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欣赏一些民间根雕艺人的根雕作品,开拓视野。随机教育

制作根雕教材内容

平方子中心小学 《根艺》课程实施纲要 一、授课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程类型:必修类 三、课程介绍: 我校校本课程《根艺》一书,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简单易学,把艺术教学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根雕制作与加工的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课程在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团队活动时间上课,每周1课时,由专业教师任教。 四、课程开发的目的(背景分析) 我乡地处山区,山场资源丰富,能够因地制宜,学生对于根雕很有兴趣。它能运用其形象特点、丰富的联想等因素来展示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多年的实践活动证明,如果把艺术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老师教讲,学生听,不但很难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其情感内涵,加深对艺术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所以我校提倡“艺术进课堂”,把根艺教学与实践操作、作品欣赏、学生评价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整个教育的教学效果。又考虑到根雕艺术简单易学,学生自身投入又不高,因此开发了《根艺》这门校本课程。 五、课程开发原则 《根艺》课程开发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作为首次尝试的这一校本课程,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制作技能、审美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程目标 总目标:激发学生对本项课程的学习兴趣,发展动手操作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亲历生活的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制作和加工,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小组学习实践,增强学生对雕刻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 3、了解根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根艺发展历史。

阳春根雕雅石艺术

我的故乡阳春 阳春根雕雅石艺术 阳春的根雕雅石艺术源远流长。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形态各异的雅石,2万多人从事根雕雅石活动,先后参加省、阳江市、全国或国际大型展览230多次,获奖609个。凭借根雕雅石文化艺术的雄厚实力,阳春最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春的根雕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得益于一批根雕爱好者辛勤汗水的浇灌。廖正炎、张英祥、邹基友、刘文枢、黎新恺、王建容等成为根雕艺术的佼佼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根艺作品在爱好者的培育下有了新的突破,廖正炎的根艺书法和刘文枢的根书、根画问世,更增添了根艺新颖的品类。1988年廖正炎的根书、根艺品参加珠海民魁陶艺根艺展览;1991年参加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办的“中华百绝”展出,他的根艺作品响誉羊城,轰动海内外;1991年,廖正炎、张英祥等8人的根雕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媒体大力宣传,这次展览为今后根雕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4月,廖正炎、张英祥、邹基友、刘文枢等4人选送48件根书、雅石作品,组团赴广州参加“首届广东省雅石根艺珍品展览会”暨“广东省盆景协会雅石根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参展,阳春的根艺雅石在省内业界引起极大反响,推动了根石文化的健康发展。1994年12月,我市成立了“阳春市根书雅石协会”。近年来,协会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根艺雅石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会员150多人,从事根石活动人员达2万多人。如今,根艺雅石成为颇具特色的强项品牌产品,销量遍及全国及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地。

近年来,协会会员和根石爱好者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国际或全国各地举办的博览会,每年参加展览达20多人,获奖600余个。其中国际级106个,国家级196个,金牌总数106个,国际特别金奖2个。阳春的根雕雅石艺术誉满神州,被行家称为“全国根艺大户”,根艺书法被誉为“华夏一绝”、“天下一绝”。阳春孔雀石被誉为“南国明珠”和“中华瑰宝”。1998年2月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根雕雅石艺术)之乡”荣誉称号;1994年4月和2003年12月分别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单位”、“中国孔雀石之乡”称号。 阳春主要雅石资源有:孔雀石、黄蜡石、彩蜡石、青石等。根雕呢是一种艺术,它是利用各种乔木、灌木及竹、藤等废根为原料进行适当的修整或雕琢而成。 阳春的根雕雅石主要集中在两条街,一是阳春的一中奇石街,二是阳春东湖的求知路。此外在阳春公路局首层还有一家较大型的神州奇石馆。 一中奇石街和东湖求知路,摆卖根雕雅石的商铺共有百余家,配座店铺十余家。主要经营阳春产孔雀石、蜡石还有其他全国各地石种。 一中奇石街大概于2001年形成规模,为更多外地石商、石友所熟悉。“孔雀石博物馆”、“乐石苑”、“允石轩”、“醉石斋”、“孔雀石屋”等都值得一去。

根雕制作之材质去皮

根雕制作之材质去皮 根材在制作时,为了满足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有的需要除皮,将根材的的自然纹理、色泽和质感显露出来,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根皮的特点 由于根材的种类不同,根皮的构造也各异。一般根皮可分为内皮和外皮两部分。内皮位于根皮的内层,是细胞有生长机能的部分。根艺作者从根材皮的厚度、质地、内皮构造和根皮内层表面的木射线情况,可看出黄柏椤、桂皮栎等根皮较厚,松木、云杉等根皮较薄;落叶松根皮质地较脆弱,红松根皮则呈纵向条沟状或凹点状,木荷则呈棕色、白色相间的蓝麻点状等等。有的根木表面平滑,如白兰、木荷等;有的根木表面是凹凸的槽棱,如元木、梨木等;有的表面呈现波状起伏,如白克木等。在去皮时应注意识别观察根皮的外皮颜色、开裂情况与形态、剥落类型与结构等特征。 2.根材去皮方法 根材在自然干燥前去皮,其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采用水泡法,使根皮膨胀后脱离木质。有些树种的根材一般水泡2~10天后,用刀除去外皮,再水泡一天后用钢丝刷在水中刷洗,直到完全将皮除净为止,再放到背阴处晾干即可。在福州地区,有人采取腐烂法去皮。将根木放在活水中或埋在泥土中4~6个月,可使根皮腐烂,并能防止裂纹、虫蛀。浸泡时要注间翻动检查。浸泡时间的长短,以根皮腐烂到可以脱落为止。湿皮去掉后,放到阴凉处阴干即可。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阳光下曝晒。阴干后的根材纹理清晰,木质色彩美观。还有人采取火烧法去皮,把根皮烧焦再剥,尤其那些根节凸凹的腐朽部分,通过火烧后再除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刀或其他工具去皮,应注意不要损伤根木表面纹理。根艺生产工厂常采用机械去皮法,这种方法是将干透的根木用喷砂机或滚砂机去皮,效率较高,去皮也快,适合于根艺实用品批量生产。有些树木的根材则是在干燥后去皮。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去皮前都应考虑到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根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根材去皮,应区别于一般木材加工法。木材加工去皮,主要是利用木质部分,将其加工成各种实用的木制品,而各种根材去皮,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根艺美术作品来。所以不宜将一般木材的去皮法用于根材去皮。

根雕艺术概述

肃根雕艺术概述 薀 螀根的艺术,俗称根雕,简称根艺。即人利用根的自然美,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 袇根艺的基本特征是,奇巧结合,天人同构。根材是天然生成的,并不十全十美,或凸凹疤节,或扭曲迂回,或残缺洞窟??。然而,在人的审美视野里,越发显示出残而不废、缺而不亏、雅而不俗的特色。正是这种奇异局限的、似与不似的物态,给人提供了一个巧籍天然的创作空间,使每一件作品在世界上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造型,倍受人们青睐。 蒄根艺,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文化历史的不断进步,逐步萌生发展的。 节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存最早的根艺品,应是战国时代的“辟邪” 。1982年湖北江陵一号楚墓出土的“辟邪” 和几年后荆门二号楚墓相继出土的“角形器”,这两件根艺品的出土,不仅印证了其历史的悠远,更佐证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发展和制作工艺的完美。 蕿有文字说,根艺始于战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不过,根的艺术在历史上,由于人们的审美理念、艺术创作的自由化程度,以及社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创作面是很窄小的,特别是理论方面的记载很是少见,根艺作品除少数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品赏之外,人民大众与之无缘。正如著名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说:“根艺的历史,虽则久远,但在旧社会里,认识这门艺术的并不很多。”

羇根雕艺术的真正掘起,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根雕热,根雕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象山花烂漫,竞相开放在祖国大地。 袅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极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运转,高科技服务的氛围,都市化的繁荣,给人们寻找自然的心理带来了失落。于是产生了向往自然,回归自然,寄情于山河天地之间的欲望。随之,旅游事业发展了。城市里力求挽回失去的自然,着力解决发展与自然的矛盾而设置公园,楼堂馆所里也造作园林趣味。然而,旅游必竟不是人人、天天的事,园林趣味也只是盆景。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根、石自然美的艺术品供置于自己的厅院、卧室,看到它仿佛就像拥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品赏之余,向往大自然的心灵无疑得到了慰藉。 蝿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给根雕艺术带来了众多观赏群体和巨大的创作空间,这也许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吧! 莈现如今的根雕艺术,已不再是昔日的寥若星辰之状,它简直像春天盛开的百花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从业队伍之大,艺术佳作和名师高徒之多,创作技巧之精美,史无前例。正如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在2005年纪念中国根艺20年大会和中国根石美术精品展览开幕式上讲到的:“ 1985年建会初期,只有会员32人,现已发展到1500多人和40多个团体会员单位,拥有基层会员上万人,全国根艺爱好者已达数十万人。”“20年来,共评定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31名,一级高级根艺美术师38人,二级高级根艺美术师141人,根艺美术师255人。”20年来,仅此一家一级学会共颁发“刘开渠根艺奖”约2072人,其中金奖267枚,银奖561枚,铜奖1244枚。 肇昔日,根雕艺术被视为雕虫小计的民间把玩,如今,犹如阳春白雪,走进了千家万户,登上了祖国的艺术殿堂。在国内被人们称为“神奇的艺术”,在国际上被誉为“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