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条件和检测方法探讨

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条件和检测方法探讨
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条件和检测方法探讨

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条件和检测方法探讨Studies on Determination of 4-Am Inoazobenzene in Textiles

邵玉婉费国平

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轻化所检测二室

【摘要】对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pH值对4—氨基偶氮苯回收率的影响;对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线性范围、准确度、重复性、检出限。方法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值在60%~90%之间,3个加标水平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0%、3.10%、5.69%,方法的检出限为0.5 mg/kg。

【关键词】纺织品;4—氨基偶氮苯;检测方法

Abstract:The reaction condition was primary studied and the value of pH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4-am inoazobenzene was also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4-am inoazobenzene in textiles was studied by focusing on the linearity and working range, the accuracy, the precision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The recoveries of spiked samples were between 60% and 90%,the precisions were 13.60%、3.10%、5.69% for three spiked level ,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5mg/kg.

Key words: textile; 4-am inoazobenzene; determination

偶氮染料是指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这类染料具有色谱齐全、颜色鲜艳、色牢度较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品印染行业[1]。但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偶氮染料与人体作用后能够产生多种芳香胺类物质(如2—萘胺、联苯胺、2,4—二氨基甲苯等),经人体的活化作用后会使细胞的DNA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细胞癌变或畸变等病变[2],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因此,欧盟在2003年9月11日公布的第2002 /61号令中规定:凡是在还原条件下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都禁止使用。我国也将禁用偶氮染料的测试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重要检测项目,对于检测出禁用偶氮染料的纺织品,一律禁止生产和销售[3]。

目前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的芳香胺有24种,4–氨基偶氮苯(4–amino azo benzene,简称4–AAB)是其中的一种。GB/T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是对除4–氨基偶氮苯以外的其余23种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标准。此方法标准是先将染料在酸性缓冲溶液中还原成芳香胺,然后检测芳香胺以测定禁用偶氮染料[4]。而4—氨基偶氮苯在GB/T17592中的酸性条件下容易还原,会生成苯胺和对苯二胺,而苯胺和对苯二胺本身未被禁用,且是偶氮染料合成的基本成分,因此若检测出苯胺和对苯二胺,并不能说明使用了4–氨基偶氮苯染料[5]。所以,4—氨基偶氮苯不能使用常规方法检测。

GB/T23344—2009《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是在碱性环境下还原,此时,4—氨基偶氮苯染料不被分解,可以直接通过仪器测定[6]。本文初步探讨了碱性pH值对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反应的影响,同时对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性、重复性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热电DSQⅡGC-MS,毛细管柱,TR-5MS,30 m×0.25mm×0.25um;恒温水浴锅;振荡器;分析天平。

4-氨基偶氮苯标准品,固体粉末,纯度96.0%;蒽-d10标准品,固体粉末,纯度96.0%,均购自Dr. Ehrenstorfer GmnH 。无水乙醚、正己烷,氢氧化钠、氯化钠、连二亚硫酸钠,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用水均为超纯水。

标准储备液:4—氨基偶氮苯标准储备液,1000 mg/L ,溶解在叔丁基甲醚中;蒽-d10标准储备液,1000 mg/L ,溶解在正己烷中。标准储备液保存在密封棕色样品瓶中放入冰箱-4℃冷冻保存,保质期三个月。

标准使用液:4—氨基偶氮苯标准使用液,100 mg/L ,从标准储备液稀释所得,溶解在叔丁基甲醚中;蒽-d10,100 mg/L 内标标准使用液,从标准储备液稀释所得,溶解在正己烷中。标准使用液保存在密封棕色样品瓶中放置冰箱冷藏,保质期一个月。

1.2 样品前处理

将纺织品样品剪碎至0.5 cm×0.5 cm 以下,称取1.00 g 样品于反应器中,加入9 mL20 g/L 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反应器密闭,振摇使样品充分浸湿,然后加入1 mL 的200 mg/mL 的连二亚硫酸钠溶液,摇匀后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30 min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10 mL 无水乙醚、200 μL 蒽-d10内标标准使用液、7 g 氯化钠粉末,于振荡器剧烈振摇45 min ,上层无水乙醚相供GC-MS 仪器测试。

1.3 GC-MS 仪器条件

色谱柱:毛细管柱,TR-5MS ,30 m×0.25 mm×0.25 um ;载气:氦气,纯度≥99.999%,流速1 mL/min ;进样口温度:280℃;传输线温度:250℃;检测器MSD 温度:220℃;离子化方式:EI ;离子化电压:70 eV 。质量扫描方式:定性使用scan 模式,扫描范围为50 μ~300μ,定量使用sim 模式,监测离子为4氨基偶氮苯197μ,蒽-d10188μ。

柱温:50℃(0.5 min ), 25 ℃/min→280 ℃(5 min )。进样量:1μL 。进样方式:分流,分流比10:1。

在此仪器条件下,4—氨基偶氮苯和内标蒽-d10混标溶液的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如下: RT: 4.68 - 13.48SM:9G

R e la t iv e A b u n d a n c e

图1 4—氨基偶氮苯和蒽-d10内标物的总离子流图

#906RT:10.02AV:1

SB:210.07-10.09NL: 1.19E6

F:+ c Full ms [50.00-300.00]

R e la t iv e A b u n d a n c e

图2 4—氨基偶氮苯的质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pH 值对4—氨基偶氮苯还原反应的影响

配制pH 值为11.7、12.7、13.7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对4—氨基偶氮苯做空白加标试验,研究pH 值对4—氨基偶氮苯回收率的影响,见图3。由图可知,碱性的强弱对4—氨基偶氮苯的还原反应有很大的影响,碱性越强,4—氨基偶氮苯就越不容易被还原分解,当pH 值达到13.7(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 g/L )时,4—氨基偶氮苯的回收率达到76%,可以达到测试的要求。可见测试4—氨基偶氮苯的最佳pH 值为13.7。

图3 pH 值对4—氨基偶氮苯回收率的影响

2.2方法的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指试样浓度与响应讯号之间保持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其中内标蒽-d10浓度均为2.0 mg/L ,4—氨基偶氮苯浓度分别为0.5 mg/L 、1.0 mg/L 、2.0 mg/L 、3.0 mg/L 、5.0 mg/L ,标准溶液进行GC-MS 分析,得到内标校正曲线。曲线的各标准

点浓度回读值及曲线线性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见表1,曲线如图4。本次试验分别对3条内标校正曲线进行了方法线性的验证。

表1 4—氨基偶氮苯标准曲线线性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及标准溶液浓度回读结果

标准溶液浓

度/ (mg/L) 标准系列浓度回读值及回收率

1

2

3

标准溶液回读

值/(mg/L) 回收率 标准溶液回读值/(mg/L) 回收率 标准溶液回读值/(mg/L) 回收率 0.5 0.523 104.60% 0.453 90.60% 0.506 101.20% 1.0 1.079 107.90% 0.975 97.50% 1.015 101.50% 2.0 1.894 94.70% 1.994 99.70% 1.873 93.65% 3.0 2.950 98.33% 3.164 105.47% 3.147 104.90% 5.0 5.055

101.10%

4.914

98.28%

4.959

99.18%

标准曲线线性方程 Y=-0.029279+0.171743X Y=-0.0205451+0.167772X Y=-0.0347363+0.102521X

线性相关系数R 2

0.9971 0.9967

0.9960

4-aab

Y = -0.0292791+0.171743*X R^2 = 0.9971 W: Equal

ppm

A r e a R a t i o

4-aab

Y = -0.0205451+0.167772*X R^2 = 0.9967 W: Equal

ppm

A r e a R a t i o

4-aab

Y = -0.0347363+0.102521*X R^2 = 0.9960 W: Equal

ppm

A r e a R a t i o

图4 标准曲线图

由R2及线性方程对标准溶液浓度的回读情况可认为此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因此,4—氨基偶氮苯在0.5~5.0 mg/L 的范围内线性较好。

2.3 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

方法准确性验证通过加标回收率体现。在待测样品中加入一定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混合均匀后,按照GB/T23344—2009方法进行前处理和仪器分析,计算回收率。回收率计算公式为:P =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 /加标量×100 %,因为本试验选择的是阴性样品进行加标试验,故试样测定值为0,所以P =加标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在本试验中,通过对阴性样品进行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试验计算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2。

方法重复性验证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复性的估算方法通过在同一实验室内,由同一实验人员用相同的实验设备至少做6次平行试验,测得的数据用统计的方法计算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本试验中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称取1.0g 阴性纺织品样品,分别进行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试验,每个水平进行6次平行试验,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体现方法的重复性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4—氨基偶氮苯3个水平加标试验及6次平行测定的结果

试验次数

加标水平/(mg/kg)

5.0 20.0

50.0

测定值

回收率 测定值 回收率 测定值 回收率 1 4.35 87.00% 14.71 73.55% 33.72 67.44% 2 4.22 84.40% 14.26 71.30% 32.56 65.12% 3 3.92 78.40% 14.09 70.45% 34.35 68.70% 4 4.27 85.40% 14.72 73.60% 30.73 61.46% 5 4.16 83.20% 13.83 69.15% 35.22 70.44% 6 4.10

82.00% 13.66

68.30%

30.77

61.54%

平均值/(mg/kg) 4.17 14.21 32.89 平均回收率 83.40% 71.06% 65.78% 标准偏差SD 0.15 0.44 1.87 相对标准偏差RSD

3.60%

3.10%

5.69%

由试验结果可见:在样品中添加水平分别为0.5 mg/kg 、2.0 mg/kg 、5.0 mg/kg

时,加标回收率值均在60%~90%之间,6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40%、71.06%、65.78%,均达到了GB/T23344—2009中对回收率60%~80%的要求。同时,3个

加标水平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60%、3.10%、5.69%,国标要求不

大于10%即可,可见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综上,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达到了检测方法要求。

2.4 方法的复现性

复现性是指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复现性的估算方法: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两个不同实验人员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做平行试验,测得的数据用统计的方法计算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由不同实验人员用同一实验设备对同一添加水平后的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进行测定,分别做双样,试验结果如表3。

表3 复现性试验结果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mg/kg)

人员1 人员2

1 2 1 2

4—氨基偶氮苯13.34 12.64 12.36 12.14 平均值12.99 12.25 相对标准偏差 4.15%

由试验结果可知,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15%,复现性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2.5 方法的检测限

通过对样品进行10次最低点加标试验,计算标准偏差,方法的检测限MDL以3倍标准偏差值表示,试验结果如表4。

表4方法的检测限

加标浓度/(mg/kg) 5.0

样品中4—氨基偶氮苯检测值/(mg/kg)

1 4.35

2 4.22

3 3.92

4 4.27

5 4.16

6 4.10

7 4.18

8 4.23

9 4.37

10 4.22

平均值/ (mg/kg) 4.20

标准偏差SD/ (mg/kg) 0.13

方法检出限3×SD/ (mg/kg) 0.39

由试验结果得知,本方法的检测限MDL为0.39 mg/kg,进位取值0.5mg/kg。GB/T23344—2009中要求方法的检测限为5.0 mg/kg,可见本方法的检测限小于5.0 mg/kg,说明本方法达到了国标中对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要求。

3 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测试4—氨基偶氮苯的最佳pH值为13.7,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 g/L;4氨基偶氮苯在浓度为0.5~5.0 mg /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6以上;方法的准确性验证试验中,样品加标回收率值在60%~90%之间,达到了GB/T23344—2009中对回收率至少在60%~80%的要求;方法重复性验证试验中,3个加标水平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60%、3.10%、5.69%,可见方法的重复性较好;方法复现性验证试验中,相对标准偏差4.15%,复现性良好;本方法对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限MDL为0.5mg/kg,达到了GB/T23344—2009中的检出限要求(5.0 mg/kg)。综上所述本实验方法能够满足GB/T23344—2009测试要求。

参考文献:

[1] 阿阳.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J].纺织科技进展, 2007(6): 7-10.

[2] 鲁生业,官志文.衣服面料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

志,2002,19(5): 55-357.

[3] 时连,林斌,杨民.有关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检测问题的探讨[J].中国纤检,2006,(6): 25-26.

[4] GB/T 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

[5] 曹锡忠,蔡建和,徐鑫华等. 4—氨基偶氮苯检测中的还原条件[J].印

染,2008(21):35-39.

[6] GB/T23344—2009《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S].

原文发表与《中国纤检》2011年1月下,总第370期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 毒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082-29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概述 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沸点高,一般为无色或黄色或棕色,加热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呈脂溶性。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工业上用作染料、香料、制药、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固化剂)、油漆、塑料、显影剂、合成纤维等生产原料或中间体。 主要引起血液及肝、肾等损害,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属高毒类。进人体内的苯氨基(硝基)化合

物直接(或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不同程度紫绀。此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中间产物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而致红细胞膜脆性增加,有的还能直接与红细胞中珠蛋白巯基结合,使珠蛋白变性形成珠蛋白包涵体(即变性珠蛋白小体),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苯的硝基化合物还可导致对肝脏的直接(或继发性)损害。该类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害。其他损害还包括5-氯-邻甲苯胺等可引起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等可导致眼白内障,长期接触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性中毒系短期内大量吸人或经皮肤吸收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Z》第2次作业与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有机化学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中能与多伦(Tollen)试剂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A. CH 3CH2CH2CHO O B. CH 3CH2C CH3 O C. CH 3CH2CH 2C CH2CH3 O D. CH 3CH2CH2CH2CH2CH2C CH3 2.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C, D A. (CH3)2CHCH2CH2CH2CH2OH B. CH3COCH2CH3 C. CH3CH2CH(CH3) CH2OH D. CH3CHClCOOH 3.丁烷的构象中,能量最低的是: C A. 全重叠式 B. 部分重叠式 C. 对位交叉式 D. 邻位交叉式 4.下列化合物中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是:B, D A. CH3CH2CH2CH2CH2CH2Cl

B. CH3CH2CH2CHO C. CH3CH2CH2CH2CH2CH2CH3 D. CH3CH2CH2CH2CH2OH 5.顺反异构体的表示方法是: B A. +/- B. Z/E C. R/S D. D/L 6.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B, C A. HCHO B. CH3CH2CH2COCH3 C. CH3CH2CH2CHOHCH3 D. CH3OH 7.与卢卡斯(lucas)试剂发生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B A. (CH3)2CHOH B. (CH3)3COH C. CH3CH(OH)CH2CH2CH3 D. CH3CH2CH2CH2OH 8.与卢卡斯(lucas)试剂发生反应速度最慢的是: D A. (CH3)2CHOH B. (CH3)3COH

化妆品中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的检测方法

附件6: 化妆品中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的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的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粉、霜、露、膏、乳、油、液类化妆品中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的测定。 本标准的浓度适用范围为0.5 mg/Kg~10 mg/Kg,4-氨基偶氮苯及联苯胺的检出限(3σ)均为0.5 mg/Kg,定量下限(10σ)分别为2.0 mg/Kg、2.5 mg/Kg。 2 原理 试样在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 = 9.5)中经叔丁基甲醚超声萃取后,使用硅胶-中性氧化铝混合填充的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叔丁基甲醚为淋洗液,浓缩后进样,经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测定,使用保留时间、待测组分特征离子丰度比双重模式进行定性,外标法对各组分定量离子峰面积进行定量。 3 试剂及材料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标准物质:4-氨基偶氮苯,纯度≥99.0%。 3.2 标准物质:联苯胺,纯度≥98.5%。 3.3 正己烷:色谱纯。 3.4 甲醇:色谱纯。 3.5 叔丁基甲醚:色谱纯。 3.6 无水硫酸钠。 3.7 氯化铵。 3.8 氨水:25%。 3.9 氯化钠。 3.10 硅胶:100~200目,使用前于160 ℃下烘12 h。

3.11 中性氧化铝:100~200目,使用前于180 ℃下烘12 h。 3.12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称取13.4 g 氯化铵、量取18.5 mL氨水于250 mL 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移至500 mL容量瓶,定容,配制成pH=9.5的缓冲溶液。 3.13 标准溶液 3.13.1 4-氨基偶氮苯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10.0 mg 4-氨基偶氮苯准品于10 mL 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甲醇溶解,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溶液浓度为1 mg/mL。将标准溶液转移到安瓿瓶中于4℃保存。 3.13.2 联苯胺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10.0 mg联苯胺准品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甲醇溶解,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溶液浓度为1 mg/mL。将标准溶液转移到安瓿瓶中于4℃保存。 3.13.3 混合标准中间溶液:取一定量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的储备液,用甲醇稀释成混合标准中间溶液,溶液浓度为0.1 mg/mL。将混合标准中间溶液转移到安瓿瓶中于4℃保存。 3.13.4 混合标准工作液:用甲醇将一定量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混合标准工作液。将混合标准工作液转移至安瓿瓶中于4℃保存。 4 仪器和设备 4.1 气相色谱-质谱仪。 4.2 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 4.3 超声波振荡器。 4.4 离心机。 4.5 氮气吹扫装置。 4.6 玻璃固相萃取柱:内径1 cm,长度10 cm。 4.7 圆底螺口玻璃离心管:50 mL。 4.8 滤膜:0.45 μm有机相滤膜。 4.9 分液漏斗振荡器。 4.10 K-D浓缩瓶:30 mL。 5 分析步骤 2

有机合成题1[1]

合成题 1、由苯和苯酚合成: N O 2N N OH 2、.由甲苯合成: CH 3NO 2 3、由苯和乙醛合成: N CH 3 4、由丙二酸二乙酯,甲苯及其它试剂合成: CH 2CHCH 2OH CH 3 5、由甲苯合成: CH 2CH 2NH 2 6、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合成: N C H 3CH 3 7、以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COOH 8、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由苯、苯甲醛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9、由丙烯醛合成2,3-二羟基丙醛。 10、由苯酚及三个碳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CH 2CH 2CH 3 OMe 11、以环己醇和不超过两个碳的有机物合成: O O O O 12、由苯酚和不超过三个碳的化合物合成: OH OMe OH 13、由环己醇合成: Br Cl Cl 14、由硝基苯合成4,4′-二溴联苯。 15、由甲苯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OH O 16、.由苯合成1,2,3-三溴苯。 17、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和甲苯为原料合成: NH 2 CH 2 18、用苯胺为原料合成:

Br Br Br 19、由甲苯合成2-溴-4-甲基苯胺。 20、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个碳的有机物合成环丁基甲酸。 21、由苯合成4,4′-二碘联苯。 22、以苯为原料,经重氮盐合成: NO 2 Br Br 23、由苯甲醛和苯乙酮经羟 醛缩合反应制备(CH 2 ) 3 24、由苯甲醛和苯乙酮制备 O 25、由制备COOH 26.用丙二 酸二乙酯制备Ph Ph COH O 27、由OH 合成 OH Br 28、由CH 3 合成 CH 3 NO 2 Cl 29、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五个碳的化合物为原料 合成CH3 O 30、以苯甲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31.由 H C H 3 合成 D C H 3 CH 2 CHC O 3

高教第二版(徐寿昌)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6章

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N 2HSO 4 2. CH 3 CONH N 2Cl 3. CH 3 N=N OH 4. 6. .CCl 2 . 二氯碳烯 二、 当苯基重氮盐的邻位或对位连有硝基时,其偶合反应的活性事增强还是降低?为什么? 解:偶合反应活性增强。邻位或对位上有硝基使氮原子上正电荷增多,有利于偶合反应。 N N + N =N + N =N + + OH N =N OH 三、 试解释下面偶合反应为什么在不同PH 值得到不同产物?

H 2N OH + C 6H 5N 2 + PH=5 H 2N OH N=NC 6H 5 H 2N OH N=NC 6H 5 解:PH 等于5时,氨基供电子能力强于羟基,偶合反应在氨基的邻位发生。 PH 等于9时,为弱碱性,羟基以萘氧负离子形式存在,氧负离子供电子能力大于氨基,偶合反应发生在羟基的邻位。 四、 完成下列反应式:

2. OH OCH 3+ CH 2N 2 3.CH 3 3(CH 3)3COK CH 3 Cl Cl 4.CH 3CH 2CH 2 C=C CH 2CH 2CH 3 H H + CH 2 ..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 H 五、 指出下列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和偶连组分。 解: 重氮组分 偶连组分 1. N=N HSO 3 N(CH 3)2 HSO 3N 2 + N(CH 3)2 2. N=N N=N OH N=N N 2 + OH 3. CH 3CONH N=N CH 3 OH CH 3CONH N 2 + HO CH 3 4. NaSO 3N=N HO NaSO 3 N 2 + HO 5. SO 3H NH 2 N=N SO 3H N 2 N=N NH 2 SO 3H N 2 ++ NH 2 六、 完成下列合成: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苯胺和硝基苯是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的代表物。苯胺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成棕色,稍溶于水。硝基苯纯品是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二者均与乙醇、乙醚或苯混溶。 苯胺主要用于制染料、药物、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其本身也用于染黑色和测定油的苯胺点等。硝基苯用途甚广。如用于制苯胺、朕苯胺、偶氮苯、染料等。在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是有机合成的良好溶剂。 事故案例 某化工公司染料厂苯胺车间的生产工艺是采用铁粉还原法,且是连续性生产。由于还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还原釜内的冷却管流动水把热量带走。1968年12月5日11时,该车间突然停水,还原釜的热量无法导出,致还原反应越来越剧烈,最终造成还原釜爆炸、着火。烈火和剧毒的浓烟充满整个车间及周围的厂区。几百名人员奋战1个多小时才扑灭大火,但是参加救火的绝大多数人发生急性苯胺中毒,124人因中毒而住院抢救.其中重度中毒病人59人,中度中毒病人65人。有少数病人住院半年以上,有的一年以后还有后遗症。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染料、制药、橡胶、炸药、合成树脂、油漆及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吸入高浓度此类化合物以及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都会引起中毒生产设备或包装容器跑、冒、滴、漏.此类毒物污染地面再挥发,

排放含该品的热性废渣、废水时,其高浓度蒸气短时间被大量吸入;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此类毒物污染了作业人员的衣物、皮肤而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多在工作中或下班后几小时内发病,班后热水浴和饮酒易诱发中毒并使中毒加重。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嗜睡。口唇、耳廓、舌及肢端出现轻度紫绀。一般在24小时可恢复正常。中度中毒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有的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皮肤粘膜紫绀明显。可有尿频、尿急,尿液呈葡萄酒色。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步态不稳,抽搐甚至昏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可消失。重度紫绀波及全身,皮肤粘膜呈深蓝或铅灰色,有的出现少尿、蛋白尿、血尿甚至无尿。有的肝脏肿大,有压痛: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二甲基黄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甲基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基黄 化学品俗名:甲基黄,对二甲氨基偶氮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 yellow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吸收进入体内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紫绀。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本品列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的致癌剂。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七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 第部八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桔黄色叶状晶体 熔点(℃):116(分解) 分子式:C14H15N3 分子量: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油类、苯、氯仿、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作醇溶黄和PH指示剂。 第部九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酸类、酸酐、氧化剂。

氧化偶氮苯

氧化偶氮苯 Azoxybenzene 摘要: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在制备染料、指示剂和液晶材料方面有广泛应用。本文列出几种氧化偶氮苯的合成方法,并着重介绍几种阶段性的合成方式。略微分析了氧化偶氮苯的前景。 氧化偶氮苯 分子式:C12H10N2O 分子量:198.22 性状:黄色针状晶体 熔点:36℃ 相对密度:1.1590 折射率:1.652 可溶性:溶于乙醇、乙醚、石油醚,不溶于水 溶解性:易溶于无水乙醇和粗汽油,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 偶氮苯中由于氮上有一堆处于sp2杂化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和一个苯基,所以存在着顺反异构。在通常情况下,反式偶氮苯比顺式偶氮苯稳定,商品偶氮苯是反式偶氮苯。反式偶氮苯在光的照射下能够吸收紫外光形成活化分子市区过量的能量生成順式和反式偶氮苯的混合物。生成混合物的组成与所使用的波长有关。其合成方法有: 还原硝基苯: 在反应锅内投入硝基苯、氢氧化钠溶液,升温至60℃,慢慢加入葡萄糖液,在65-75℃下保温1h,即反应生成氧化偶氮苯。实验室制备实例:在带回流装置的500ml烧瓶中,加入30g氢氧化钠和100ml水配成的溶液,再加入20.5g纯的硝基苯,在水浴中加热,温度保持在55-60℃。在搅拌下分多次加入总量为21g的无

水葡萄糖,约1h加完。在沸水浴中加热2h。然后将热的反应物进行水蒸气蒸馏,除去未反应的硝基苯和反应副产物苯胺。当馏出液呈澄清时(约蒸出1L),将剩余物倒入烧杯中,冰浴冷却。反应物很快凝固,将其研碎、水洗,在滤纸上晾干,得13g纯品,熔点35-35.5℃,产率79%,有乙醇重结晶,熔点为36℃。 BiO(OH)-NaBH4还原法制备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 称取5.0 g BiCl3 ,加少量浓HCl使其全溶,再加20 mL蒸馏水配成BiCl3溶液。将BiCl3溶液控温60 ℃,边搅拌边滴加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至pH值为6~7,有大量沉淀析出。加热煮沸110 h,冷却,抽滤,滤饼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得Bi (OH) 3 ,将其于120 ℃干燥4.0 h,得B iO (OH) ,备用。以化合物4b制备为例:在室温下,将0.343 g(2.5 mmol)化合物1b, 0.05g B iO (OH)和5 mL甲醇加入平行合成仪,开始搅拌,于0.5 h内分批加入0110 g (2.6 mmol) NaBH4 ,室温下再反应约1.5 h,用G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充分洗涤催化剂,滤液合并,旋转蒸发除溶剂,浓缩产物冷至室温后用GC定量(峰面积归一化法) ,产物中各组分的结构由GC2MS分析确定。将浓缩产物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滤,真空干燥得粗品。所得产物用无水乙醇重结晶,真空干燥后得淡黄晶体化合物4b,mp 55~57 ℃。 在β-CD/NaOH 复合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 在安装有电磁搅拌、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100 mL 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1. 36 g( 1. 2 mmol)β-CD 及20 mL 20%的NaOH 水溶液,于室温搅拌至溶液澄清.再加入1. 0 mmol 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加热至80 ℃左右,用TLC 监测反应至原料消失,终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过滤,所得固体依次用稀盐酸和水洗涤至中性,常压烘干得到粗产品,用无水乙醇重结晶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的氧化偶氮苯类化合物.

北京化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有机化学》(II)期末考试试卷(A)

北京化工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有机化学》(II)期末考试试卷(A) 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化合物,必要时标明构型(R/S,顺/反或Z/E)。每题1分,共12分。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15分。适用于应化、化工、高材专业重修生) 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是() A. 苯甲醚 B. 硝基苯 C. 乙苯 D. 苯酚 2. 芳香族伯胺发生重氮化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 A、强酸性 B、中性 C、碱性 D、强碱性 3. 下列化合物中能与土伦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A. 葡萄糖 B. 果糖 C. 苯乙酮 D. 丙酮 4.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是酸酐() A. B. C. D. 5.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最多的是:()

A、B、C、D、 6. 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A. 苯胺 B. 三乙胺 C. 乙酰苯胺 D. 氨气 7.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大的是() A. 邻硝基苯酚; B. 间硝基苯酚; C. 对硝基苯酚; D. 苯酚 8. 不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A、甲醛 B、苯乙酮 C、2-丁酮 D、环己酮 9. 下列负离子亲核性性最大的是( ) A、B、C、D、 10.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CH3CHO B. CH3COOH C. CH3CH(OH)CH3 D. CH3COCH2CH3 11. 下列化合物发生醇解反应活性最小的是() A. 乙酰氯 B. 乙酸酐 C. 乙酰胺 D. 乙酸乙酯 12. 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发生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叔丁醇 B、1-丙醇 C、2-丙醇; D、苄醇 13.能使三氯化铁溶液变成蓝紫色的是() A、乙酰丙酮 B、甲醇 C、丙酮; D、苯甲醇 14.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结构中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A. B. C. D. 15. 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A、苯甲醛 B、丙烯醛 C、丙醛 D、丙酮 三、完成下列反应(每空1分。应化学生答第1-14小题,共30分;高材、化工重修生答第1-8及第15-22小题,共36分)

偶氮苯的制备1

偶氮苯的制备21 1实验目的 了解偶氮苯的制备及光学异构的原理。 掌握薄层色谱分离异构的方法。 2实验原理 偶氮化合物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多数偶氮化合物可用作染料,称为偶氮染料,它们是染料中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合成染料。 3偶氮化合物:N 原子是以sp2杂化,偶氮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体可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重氮基中间断开,生成两个氨基 制备偶氮苯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镁粉还原溶解于甲醇中的硝基苯。反应为: 硝基化合物易被还原,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 、Zn 、Sn 和盐酸)或催化氢化为胺。 硝基苯在酸性条件下用Zn 或Fe 为还原剂还原,其最终产物是伯胺。 硝基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还原一般经历以下过程,还原产物为一级胺,但不能将 中间物分离出来。以硝基苯还原为例: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若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使硝基苯生成各种不同的还原产物,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变。 NO 2NH 2 2H 2 亚硝基苯N-羟基苯胺 (苯基羟胺)

若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可使硝基苯还原成各种不同的中间还原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采用此法时要注意镁粉不能过量并控制反应时间,以免在过量还原剂存在的情况下,偶氮苯进一步还原产生氢化偶氮苯。偶氮苯也可通过氢化偶氮苯的氧化反应来制备。 偶氮苯有顺、反两种异构体,通常制得的是较为稳定的反式异构体。反式偶氮苯在光的照射下能吸收紫外线形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失去过量的能量回到顺式或反式基础态,得到顺式和反式异构体。 生成的混合物的组成于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有关。当用波长为365nm 的紫外线照射偶氮苯的苯溶液时,生成90%以上的热力学不稳定的顺式异构体;若在日光照射下,则顺式异构体仅稍多于反式异构体。反式偶氮苯的偶极距为0,顺式偶氮苯的偶极距为3.0D 。两者极性不同,可借薄层色谱把它们分离开,分别测定它们的 f R 值。 4三、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9mL (0.018mol )硝基苯,46.5mL (1.1mol )甲醇和一小粒碘,装上球形冷凝管,振荡反应物。加入1g 除区氧化膜的镁屑,反应立即开始,保持反应正常进行,注意反应不能太激烈,也绝不能停止反应。待大部分镁屑反应完全后,再加入1g 镁屑,反应继续进行,反应液由淡黄色渐渐变成黄色,等镁屑完全反应后,加热回流30min 左右,溶液呈淡黄色透明状。趁热将反应液在搅拌下倒入70ml 冰水中,用冰醋酸小心中和至pH 为4~5,析出澄红色固体,过滤,用少量水洗涤固体,固体用50%乙醇重结

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p-dimethylaminoazobenzene 中文名称2:甲基黄 英文名称2:benzeneazodimethyl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645CAS No.: 1960-11-7 分子式: C 14H 15N 3分子量:225.2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吸收进入体内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紫绀。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将本品列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的致癌剂。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为致癌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干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小心扫起,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60-11-7

2009_2010(2)有机化学课后复习题答案.

医用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009) 第1章 绪 论 习 题 7 指出下列结构中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解: 第2章 链 烃 习 题 1 用IUPAC 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取代基。 解:(1)3,3-二乙基戊烷 (2)2,6,6-三甲基-5-丙基辛烷 (3)2,2-二甲基-3-己烯 (4)3-甲基-4-乙基-3-己烯 (5)4-甲基-3-丙基-1-己烯 (6)丙烯基 (8)2,2,6-三甲基-5-乙基癸烷 (9)3-甲基丁炔 3 化合物2,2,4-三甲基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各属于哪一类型(伯、仲、叔、季)碳原子? 解: CH 3 C CH 3 CH 3CH 2 CH CH 3 CH 2CH 3 1° 4°1° 2° 1° 3° 2° 1° 1° 4 命名下列多烯烃,指出分子中的π—π共轭部分。 解: (1) 2–乙基–1,3–丁二烯 (2) 2–乙烯基–1,4–戊二烯 (3) 3–亚甲基环戊烯 (4) 2.4.6–辛三烯 sp sp 2 sp 3 sp 2 sp 2 sp sp 2CH 3CH=CH 2 sp 2(1) (2) (3)CH 3CH 2≡ CH (4)CH 3CH=CH-OH CH 3CH 2OCH 3 sp 3sp 3 sp 3 sp 3

(5) –甲基–1.3–环己二烯 (6) –甲基–2.4–辛二烯 8 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 解:(3)>(2)>(1)>(4) 9 按稳定性增加的顺序排列下列物质,指出最稳定者分子中所含的共轭体系。 解:(1)d >b >c >a (2)d >c >b >a 12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现象?若有,写出它们的顺反异构体。 解:(1)无 (2)有 C=C CH 3 H H C 2H 5 C =C CH 3H H C 2H 5 (3)有 C =C H C =C H Br Cl C 4H 9Br Cl 4H 9 (4)有 CH 3 C =C Br Cl H CH 3C =C Br Cl H (6)有 C =C C 2H 5CH 3 C 2H 5CHCH 33 C =C C 2H 5CH 3 C 2H 5 3CH 3 14 经高锰酸钾氧化后得到下列产物,试写出原烯烃的结构式。 解:(1)CH 2=CH —CH =CH 2 (2) (3) (4)CH 3CH 2CH =CHCH 2CH 3 (5) 3 CH 3C CH 23 CH 3CH 2C CHCH 2CH 3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编号:SM-ZD-95310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 毒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概述 常温下为固体或液体,沸点高,一般为无色或黄色或棕色,加热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呈脂溶性。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工业上用作染料、香料、制药、橡胶(抗氧剂、硫化促进剂)、炸药、农药、合成树脂(固化剂)、油漆、塑料、显影剂、合成纤维等生产原料或中间体。 主要引起血液及肝、肾等损害,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属高毒类。进人体内的苯氨基(硝基)化合物直接(或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不同程度紫绀。此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中间产物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而致红细胞膜脆性增加,有的还能直接与红细胞中珠蛋白巯基结合,使珠蛋白变性形成珠蛋白包涵体(即变性珠蛋白小体),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苯的硝基化合物还可导致对肝脏的直接(或继发性)损害。该类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肾脏损害。其他损害还包括5-氯-邻甲苯胺等可引起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等可导致眼白内障,长期接触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膀胱癌。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性中毒系短期内大量吸人或经皮肤吸收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多在工作时间或下班后几小时发病。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试题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1 题.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工人工作期间,每年要定期体检一次,体检时要特别检查肝功能、血液系统及眼晶状体。 A. √ B. × 答案:A 第2 题.苯胺和硝基苯的蒸气属于血液窒息性气体,短时间大量吸入可致口唇、指端及耳垂等部位呈蓝灰色发绀表现。 A. √ B. × 答案:A 第3 题.苯胺和硝基苯为高铁血红蛋白的直接形成剂。 A. √ B. × 答案:B 第4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和消失的速度、溶血作用的轻重等与赫恩小体的形成和消失平行。 A. √ B. × 答案:B 第 5 题.生理情况下使少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的主要途径为还原性辅酶Ⅱ-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系统。 A. √ B. × 答案:B 第6 题.美蓝可作为联苯胺中毒的解毒剂。 A. √ B. × 答案:B 第7 题.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蒸汽或液体的形态存在,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的皮肤吸收。 A. √ B. × 答案:A 第8 题.二硝基酚、联苯胺中毒后不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A. √ B. × 答案:A 第9 题.轻度苯胺中毒的病人可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 5.0g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溶液80~100ml加维生素C 2.0g静脉注射治疗。 A. √ B. ×

第10 题.赫恩氏小体(Heinz body),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其变性并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的。 A. √ B. × 答案:A 第1 1 题.轻度苯胺中毒的病人可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 5.0g静脉滴注,或50%葡萄糖溶液80~100ml加维生素C 2.0g静脉注射治疗。 A. √ B. × 答案:A 第1 2 题.在生产条件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蒸汽或液体的形态存在,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的皮肤吸收。 A. √ B. × 答案:A 第1 3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硫血红蛋白的形成不可逆,故因其引起的发绀症状可持续数月之久。 A. √ B. × 答案:A 第1 4 题.所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致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的强弱一致。 A. √ B. × 答案:B 第1 5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后,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治疗,因其属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酶还原系统。 A. √ B. × 答案:B 第1 6 题.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工人工作期间,每年要定期体检一次,体检时要特别检查肝功能、血液系统及眼晶状体。 A. √ B. × 答案:A 第1 7 题.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慢性中毒患者应调离工作岗位,避免进一步的接触,并进行积极的治疗,主要的还是对症治疗。 A. √ B. × 答案:A 第1 8 题.赫恩氏小体(Heinz body),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其变性并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的。 A. √ B. ×

薄层色谱-偶氮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层析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掌握薄层的制备、点样、展开、显色的操作; 3、了解紫外灯检出斑点及常用的薄层展开系统、显色剂; 4、了解值Rf 值的意义及计算。 (二)实验内容: 应用薄层层析分离顺反偶氮苯 1、制备薄层 2、配制展开剂 3、检出斑点 4、计算Rf 值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 名称 线路或示意图中符号 规 格 实验室编号 备注 薄板 载玻片 2块 硅胶G 青岛海洋化工厂AR CMC 0、5-1%浓度 偶氮苯 尺 层析缸 环己烷 AR 苯 AR (四)实验用详细线路图或其他示意图: 点样 薄层层析展开

(五)实验有关原理及原始计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 薄层层析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具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既可用于少量样品(0、01微克)的分离,也可用于 制备分离,应用极为广泛。 R f 值是衡量物质在薄层上分离及鉴定的一个数值,R f 值彼此相差较远, 说明物质分离较好 O B R f 值=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AO/BO 偶氮苯的光化异构体 N N C 6H 5 C 6H 5 hv 活化分子 N N C 6H 5C 6H 5 N N C 6H 5 C 6H 5 + 反式 偶氮苯最常见的形式是反式异构体,反式偶氮苯在光的照射下能吸收紫外光形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失去能量会回到顺式或反式基态 (六)实验数据记录: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克硅胶于8毫升1%CMC 溶液中,调成糊状,用研钵的杵在薄板上 涂布均匀,用手轻轻振动,使其成平整薄层,平铺在玻板上,空气下干燥。 2克硅胶可铺8块载玻片。 2、点样 待薄层干燥后,进行点样,先在薄板底线1-1、5厘米处画一条线,将待 分离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中,用毛细管点样,样品斑点要小,点样间距1-1、5 厘米。

有机化学各章习题

有机化学各章习题 第1章 绪论 1、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2、 按照开库勒及古柏尔等所提出的经典有机化合物结构理 论,写出下列分子式的各种可能结构式 第2章 烷烃 1、 命名下列化合物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名称 三、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2,3,3—四甲基戊烷 2. 2,3—二甲基丁烷 3. 3,4,4,5—四甲基庚烷 4. 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6. 2,5—二甲基己烷 7. 2—甲基—3—乙基戊烷 8. 2,2,4—三甲基戊烷 9. 3,4—二氯—2,5—二甲基己烷 10. 5—(1,2—二甲基丙基)—6—甲基十二烷 第3章 烯烃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四乙基乙烯 2. 对称二乙基乙烯 3. 不对称甲基乙基乙烯 4. 2,3,3,4—四甲基—1—戊烯

3、 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的结构式 第4章 炔烃和二烯烃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4—甲基—2—戊炔 2. 3—甲基—3—戊烯—1—炔 3. 二异丙基乙炔 4. 1,5—己二炔 5. 1—溴—1—丁炔 6. 乙烯基乙炔 7. 4—十二碳烯—2—炔 8. 3—甲基—3—戊烯—1—炔 3、 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的结构式 第5章 脂肪烃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环己基环己烷 2. 二螺[5,1,6,2]十六烷 第6章 芳香烃 1、 命名下列化合物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间二硝基苯 2. 对溴硝基苯 3. 对羟基苯甲酸 4. 2,4,6—三硝基苯酚 5. 对氯苄氯 6. 3,5—二硝基苯甲酸 3、 完成下列反应式 4、 以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偶氮苯

化学与环境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薄层层析 【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离鉴别有机化合物的操作方法。

2.了解值Rf值的意义及计算。 【实验原理】(包括反应机理) 1、薄层层析的原理和柱层析一样,属于固一液吸附层析的类型。通常是把吸附剂放在玻璃板上成为一个薄层,是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实验时,把要分离的混合物滴在薄层析的一端,用适当的溶剂展开,当溶剂流经吸附剂时,由于各物质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以不同的速率随着溶剂移动。展开一定时间后,让溶剂停止流动,混合物中各组分就停留在薄层析上显示出一个个色斑的色谱图。若各组分无色,可喷洒一定的显色剂使之显色。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2、最典型的薄层色谱法是在一块洗净干燥的玻璃片上均匀铺上一薄层吸附剂,制成薄层板。用毛细管将样品溶液点在起点处,把此薄层板置于盛有溶剂的容器中,待溶液到达前沿后取出,晾干,显色,测定色斑的位置。由于层析是在薄层板上进行,故称为薄层层析。 记录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 距离,计算此移值(R f): R f =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混合物中各物质在薄析上随溶剂移动的相对距离称为比移值(R f值)。 3、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具有一定的R f值。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R f值。因此,可利用R f值对物质进行定性鉴定。但物质的R f值常因吸附剂的种类和活性,薄层的厚度,展开剂及温度等的不同而异。所以在鉴定的样品时,常用已知成分作对照试验,在同一个薄层板上进行层析,然后通过R f值的比较,对物质作定性

0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Acute Aromatic Amino- and Nitro-Compounds Poisoning 2002-04-08发布 200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8788-1988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高浓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以发生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为保护接触者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并及时诊断及处理中毒患者,对GB8788-1988作了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本着既与职业性急性中毒各总则标准相衔接,又突出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本身特点的原则,根据国内外近十年临床研究进展,对原标准中的诊断、诊断分级和治疗原则进行了修改与补充,使其更为明确、合理、便于应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院、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高浓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致的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伴有溶血性贫血,以及肝、肾损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职业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8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59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GBZ75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3 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接触高浓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职业史,出现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排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接触反应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胸闷,高铁血红蛋白低于10%,短期内可完全恢复。

有机化学II复习题共11页

有机化学II复习题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相应结构式 1、2、3、8-羟基喹啉4、对甲基氯化重氮苯 5、溴化三甲基苄基铵 6、烟酸 7、4-甲基咪唑 8、α-萘乙酸 9、10、2-甲基顺丁烯二酸酐11 12、溴化三甲基苄基铵13、β-萘乙酸14、异烟酸 15、5-甲基咪唑16、 17、氯化三甲基苄基铵18、异烟酸19、5-甲基咪唑20、α-萘胺 2122、23、24、 2526、草酰氯27、3-溴喹啉28、4-甲基-4’-羟基偶氮苯29、30、N-甲基苯磺酰胺31、32、 33、34、2-丁酮苯腙35、NBS 36、 3738、顺-2-丁烯酸39、阿司匹林40、 41、42、β-吡啶甲酸43、对硝基苯基重氮盐酸盐44、 45、46、47、氨基脲48 49、氢氧化三甲基苄基铵50、γ-吡啶甲酰胺51、光气52、 53、54、55、2,4-二硝基苯肼56、β-苯乙醇 57、2,4-二硝基苯肼58、对硝基苯基重氮盐酸盐59、60、 61、62、63、正丁醚64、 65、α,β-吡啶二甲酸66、67、N-甲基-2-乙基吡咯 68、69、70、ClCOOC2H5 71、 72、己内酰胺73、(R)-2-溴丙酸74、(E)-2-氯-3-甲基-2-戊烯酸75、溴化二丙基铵76、苯丙氨酸77、78、79、80、苄胺 81、82、83、三乙胺 二、完成下列反应式或填写反应条件 1、 2、 3、 4、 5、

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