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核技术应用是和平利用原子能得一个重要方向,是当今蓬勃发展的重要的应用科学技术之一。它的特点在于:知识综合密集,技术先进并具有其他技术所无的、独特的优异性能。核技术的应用面很广泛,可为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提供很多方面的服务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为386亿人民币(其中核能约86亿,非核能部分约为300亿)。这说明,我国核技术应用,有着一个很大的市场和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核技术,加速推动其应用。

一、辐射加工作为原子能工业的轻工业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

辐射加工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并形成产业,年产值约为200亿美元,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增长,年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千分之一左右,用于辐射加工的电子加速器超过1000台,其总功率为45MW,Co60放射源的辐照装臵多于200座,强度已达一亿居里。

与辐射加工有关的反应是辐射交联、辐射固化、辐射接枝和辐射裂解。主要是高分子化合物的辐射化学反应过程,由于受辐照时发生化学反应量,在很宽的温度和剂量率范围内正比于吸收剂量,因此较容易做到控制聚合物中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程度。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质量为105以上,而在每一个高分子化合物中,平均只要有一个化学键发生了交联或解裂,就会对其物理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所需的辐照剂量并不大。

到2002年,我国用于辐照加工方面,有64座装源能力为30万居里以上的辐照装臵,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的41个市县中,实际装源量约为1700万居里,比1994年增长百分之183%,有56台功率为5KW的电子束加速器,其中进口33台,总功率为3532KW,有22台用于热缩材料的生产,34台用于辐照电线电缆,功率为5KW以下的工业用加速器8台,主要用于聚乙烯发泡、聚合物接技和涂层固化等生产。国际上,辐照加工业几乎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国内也发展迅速,中科院首家股份制企业,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热缩材料综合能力最强的企业,是中国热缩材料研究基地,控制着全国的热缩母料,2002年由科技部认定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精良的加工设备,专门从事辐射加工产业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年生产能力超过亿元,在辐射加工领域已形成雄厚的基础。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辐射加工产业差距较大,主要是产品品种少,产业规模小,许多重要的产业领域尚属空白,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辐照电线电缆为例,随着城市电网改造的加快,国内每年需要

1-10mm2的阻燃电线就达200万公里,航天航空、海上石油开采、通讯、核电等领域需要大量的特种线缆,而且在耐温性、耐环境老化、耐开裂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辐射交联后,其耐温性,耐化学试剂性显著提高,力学性能和耐开裂性也获得改善,电学性能也有好的变化。200万公里的线缆如果每米按5元计算,总产值约100亿元,其中一部分产值应算做辐射加工的贡献。

高分子聚合物的辐射交联的应用尤为广泛,聚乙烯、聚氯乙烯和橡胶经过辐照后,阻热性、防止化学腐蚀性和力学强度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下表列举了高分子聚合物的辐射交联的商业产品。

交联的阻热性的高分子绝缘线,已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工业、

电讯行业和家用电器,在日本、法国、美国、巴西、韩国、印尼都应用橡胶分子的辐射交联,显著改善汽车轮胎的物理性能。辐射交联后的价格要贵好几倍。

二、食品辐射有利于储藏和保鲜

1980年,FAO/IAEA/WHO在日内瓦开会宣布“任何食品当其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不超过10KGy时,没有毒理学危险,不再要求做毒理学实验,同时在营养学和微生物学上也是安全的”。目前全世界已有42个国家批准辐照食品200多种,年市场销售总量达30万吨,食品辐照加工已列为国际重点推广项目。

食品辐照与其他众多的食品保藏方法相比的优点在于:第一,可以杀菌、消毒,降低食品病原菌的污染。第二,食品的辐照处理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用于要保持原有风味的食品和含芳香性成分食品的杀菌和消毒。第三,能耗低,无毒物残留,无污染。第四,辐照鲜活食品可以促进早熟,抑制发芽,减少农产食品腐烂和损失。辐照相对于二溴乙烯化学保鲜方法有很大的优点,因为二溴乙烯会破坏臭氧层,在不久的将来将要被禁止使用。

我国食品辐照于1958年开始,先后批准了18种辐照食品管理方法,制定了17种产品的辐射加工工艺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累计辐照食品数量已近60万吨,年辐照的产品达10万吨左右,并且发展迅速,辐照食品已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板栗是中国出口量很大的一种农产品,但是每年发霉、生虫造成的损失达50%,用加速器对板栗进行辐照,可使板栗不再发霉、生虫,在板栗产区建立辐照中心,一个辐照中心就可使板栗每年增收260万元,而投资只要280万元。我国有600个种植板栗的乡镇,市场需求很大。比板栗产量大得多的红枣、核桃等农产品同样有霉变、虫害的问题,在农业方面辐照加速器有着很大的市场。据估计,它的发展空间相当于我国汽车工业产值总和。

三、核医学发展极为迅速

辐射灭菌消毒的医疗用品种类很多,包括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以及一次性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医疗用品等共计上千种,中西药与化妆品也都可以采用辐射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灭菌将取代常规的化学消毒方法,因为化学方法所采用的消毒剂环氧乙烷具有强的致癌效应,而要去掉这些残留物将大大提高成本,从而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美国从2000年开始停止使用化学消毒法,欧共体及其贸易伙伴自1991年起就明文禁止在医疗保健行业采用环氧乙烷、溴甲烷熏蒸法进行灭菌处理。我国也是1989年保护环境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约国。随着我国加入WTO,用辐射消毒彻底取代化学消毒灭菌法要在2005年完成,辐射消毒灭菌将成为主流,全世界医疗器械消毒年产值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5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中,医疗卫生用品的辐射消毒约占钴源装量的80%,而中国不足10%。2001年美国邮政部购买8台电子束加速器,每台价值500万美元,对每天通向政府重要机关的文件进行“杀毒”。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在“非典”发生期间,用紫外光和X射线来杀死SARS病毒已得到应用,美国已有单位研制出低能电子束加速器,它是可移动式,成本为几万美元,估计将来可降低为几千美元一台。

核医学产业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放射性药物,包括体内和体外的诊断药物和治疗药物。第二,放射性治疗和诊断装臵,包括加速器、钴源装臵、CT、NMR、PET等,诊断药剂约有10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同位素Tc-99m,1996年在美国市场销售额为5.31亿美元,2000年为7亿美元,估计2020年可达160

亿美元,核治疗药剂在美国1996年为0.48亿美元,2000年为0.62亿美元,预计2020年可达60亿美元。

根据国内主要几家放射性药物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数据统计,我国1998年核

诊断药物的产值为1.5亿元,治疗药物约为3000万元,这两项与美国相差30

倍以上。1995年全国正式注册生产和销售同位素的厂家有43家,生产70 多种核素的800多个品种(主要是放射性药品,放射免疫试剂盒,放射性示踪剂和放射源)。2002年产值为4亿元,其中放射免疫盒为2亿元。在放射免疫药盒市场中面临着国外企业的很大的竞争对手。例如美国DPC公司在天津的德普公司,专门从事免疫药盒的分装,年产值7000万元,占领了三分之一的国内市场,预计2003年该公司的产值将达到1亿元。

装源机(Brachytherapy)发展极为迅速,用于治疗癌症,将高比活度、小尺度的放射源(Ir-192,直径1mm)嵌入癌组织处,可以使治疗的时间从10-20小时减短为10-20分钟,并减少对其他正常组织的破坏。核医疗器械和装臵在发达国家中也在不断完善、增加和更新。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的装臵,在发达国家中大约为100万人平均有一到两台,全世界约有2000台Co-60装臵和6000台加速器,用于治疗处于人体内部深部位的癌组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大于20Mev的电子和X射线杀伤癌组织。最新的治癌方法是采用质子和重离子,它的优点是可以更有效地破坏癌组织和减少副作用。如,用C-14离子束治癌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日本放射科学国立研究所对1100个骨、肝、肾癌的病例进行治疗,都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据1990年统计,美国采用放射性药物的医院已有7000多个,共有γ相机和单光子断层扫描11000多台,每年接收放射性药物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为2000万人次。日本采用放射性药物的医院有1100多个,共有γ相机和单光子断层扫描1700多台,每年约150万人次使用放射性药物。我国使用放射性药物的单位约为1000个,共有γ相机和单光子断层扫描约120台,每年病人约有100万人次左右。在全世界每年耗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美国约占1/3、日本1/25、中国

1/200。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全世界已接近1万台,美国有900多台,每年创造产值180亿美元;日本有2000多台;我国目前大约有400万癌症患者,拥有医用直线电子加速器尚不到100台;医学专家估计,我国至少需500台。核医疗器械至今还在继续发展,γ刀用于肿瘤的切除,手术精度可达到0.1mm。核医疗器械的国内市场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情况会更为严重

四、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辐射育种:即利用γ、X、β射线或中子流等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处理植物的器官,使细胞内产生不同类型的电离作用,进而诱发产生可遗传的突变,从中选择和培育符合生产需要的新品种。辐射育种与常规育种比较,其主要特点为:①变异率高。一般可达1/30,比自然突变高100倍以上,甚至可达1000倍。②变异范围广。诱变产生的变异类型常超出一般,甚至会产生自然界中未曾出现的或罕见的新类型。其中有的具有利用价值,已为作物提早成熟、植株矮化、增强抗病性、提高蛋白质、糖分、淀粉的含量等创造了丰富的育种原始材料和基因资源。③变异稳定快。由辐射处理产生的变异,一般经3代即可基本稳定,而有性杂交大多要经4~6代才能稳定。辐射处理的方法分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指被照射的种子或植株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方法简便、安全,可以大量处理。内照射是将辐射源引入被照射种子或植物某器官内部,常见的有放射性同位素浸种、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在茎、枝条、芽或子房部位施用放射性同位素肥料供植物吸收)以及向植物供给14CO2、使之通过光合作用同化到代谢产物中去诱发突变等。辐射处理的材料包括种子、花粉、子房、营养器官和整体植株。此外,还可照射愈伤组织,用于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研究领域(见诱变育种)。

辐射不育治虫:原理是通过对防治对象(雄虫)某个虫态的辐照处理,使其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造成不对称组合,导致显性致死;而受照射的体细胞基本上不受损伤。由于辐照后的昆虫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寻找配偶,将经过辐照处理的不育昆虫在虫害地区连续大量释放,就可使其同正常昆虫进行交配而不产生后代。经过几代之后,自然种群因不育而数量减少,以致有可能完全消灭这一地区的虫种。此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畜和天敌无害,防效持久,专一性强,对消灭螟虫、棉铃虫等钻进植物体内隐蔽、药剂和天敌很难触及的害虫效果尤佳。γ射线、X射线、β射线及中子束都可用于照射,而以60Co放射源的γ射线最简便有效。但用高剂量辐照造成的不育昆虫因无法和自然种群争夺配偶,因而影响灭虫效果。近年来,改用亚不育或半不育剂量处理的害虫,可提高受照射昆虫竞争配偶的能力,通过遗传将辐射导致的细胞染色体易位变化传递给下一代,使95%以上的下一代害虫丧失生育力。如玉米螟雄虫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其子代可比亲代更为不育。此法虽不能在当代根除害虫,但可减少不育虫的释放量,使防治成本降低。因而在成虫期不危害作物的条件下释放半不育(其子代完全不育)雄虫,一般可比释放完全不育的雄虫取得更好的效果。世界上约有1/3的国家对上百种昆虫从事辐射不育的研究,已知有30多种害虫进入了中间试验或应用阶段。螺旋蝇、地中海果蝇、红铃虫等一些重要害虫用不育方法防治,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核农业技术的发展会成为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高新技术,也是使我国农业发展走上和环境更为友好,又能增加产量的路子。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核能的进一步和平利用,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核技术是建立在核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现代技术,因而泛称核科学技术。核 科学技术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 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发现与核反应堆的建造为核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科学技术在军事 领域的突破体现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即技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技术化。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显示了核能释放的巨大威力,开创了本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定向发展的新格局,即动用国家一级的权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精心规划部署, 全面推进核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核技术领域应用发展趋势 一、核技术的前世今生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随后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1899年至1900年α、β和γ 射线的发现以来,人类对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核科学。核技术在医学、生物、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 高科技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配套的军民两用核动力与核燃料循环科研开发工业 体系,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中小型核电站的能力和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生产能力, 核技术(包括核供热、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多个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 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开发、设 计和工程建设队伍。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某些技 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核技术的应用 (一)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技术与核辐射技术两个方面。同位 素示踪技术的应用,是直接将作为示踪剂的示踪原子的核素,利用其易于探测的 核物理性质和同位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原理,建立同位素示踪法和同位素 分析法,将该方法作为研究T.具或实验手段,应用于农业科学中.的作物营养生理、土壤肥料、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和畜牧兽医等各个方面。核辐射技术的应用,则 是将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利用射线对物质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 生物效应,对生命物质进行改造,创造新的生物资源。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中 主要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害虫防治、食品贮藏保鲜和辐照刺激生物生长等各个 方面。 (二)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射线和粒子束技术在医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是核医学成像,另 一“个是肿瘤的放射治疗。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和正 电子断层成像(PET)。根据统计学方法的研究结果,SPECT可以比X2CT提前3个月 诊断出癌症,PET--般比SPECT还要早3个月诊断出癌症。核医学成像技术不同于X 射线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成像,在显像之前必须注射相应的 放射性药物作为显像剂,其影像反映的是显像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核医学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在体外获得活体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器官的生 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细胞活动信息的方法,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

物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672828.html, 物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作者:金仲辉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0年第02期 读者小马问:“金老师好,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均在家中务农,我想向您请教一下,物理知识在农业上都有哪些应用?”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其中核技术在农业上可以说是最为完善和成熟的应用之一.并且已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核技术的核心在于放射性元素的应用.自然界中存在着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元素,那些不稳定的元素就是放射性元素.它们可以自发放射出某些高能量的粒子,然后转变成某种稳定的元素,这种现象称为衰变.(本部分内容可以参阅本刊2017年11月号-2018年7-8月号《聚焦核电》栏目系列文章) 50余年来,我国的核农技术已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建立在核衰变时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粒子的基础上.现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植物辐射育种 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射出来的射线照射作物种子,可诱导作物种子产生基因突变.可通过实验选择产生突变的最佳放射性强度和照射时间.从而育成一种具有良好性能和高产的新品种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处1995年的统计显示,利用辐射,全世界在158种植物基础上,育成和推广了l932个品种,其中我国育成品种为459个,约占24%.辐射诱变育种为我国农业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2.食品輻射储藏保鲜 利用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γ射线照射农产品可以抑制农产品发芽,延迟农产品成熟,还可以杀虫、杀菌,防止农产品霉变,从而达到保鲜或长期储存的目的,由于利用辐射储藏保鲜具有节能、方法简便、效率高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形成了一项新兴的辐射加工产业.我国已对200余种食品进行辐射保鲜、改善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并成立了中国农 产品辐射加工联合开发集团,以推进食品辐射储藏保鲜的商业化进程. 3.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是核裂变能的简称,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重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所谓轻核聚变是指在高温下(几百万度以上)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重核裂变相比,轻核聚变发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 (1)能量巨大。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例如,铀-235的裂变反应,将0.1%的物质变成了能量;而氘的聚变反应,将近0.4%的物质变成了能量。 (2)资源丰富。重核裂变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铀,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使用几十年;而轻核聚变使用的是海水中的氘,1升海水能提取30毫克氘,在聚变反应中能产生约等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即“1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数百亿年。而且地球上锂储量有2000多亿吨,锂可用来制造氚,足够人类在聚变能时代使用。因此受控核聚变的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成本低廉。1千克氘的价格只为1千克浓缩铀的1/40。 (4)安全、无污染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万一发生事故,反应堆会自动冷却而停止反应,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实现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为了使2个原子核聚变,必须使两个原子核的一方或双方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彼此之间的静电斥力,满足这样的条件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摄氏度的高温。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托卡马克的研究热潮。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核聚变研究,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有几十个。 最近,由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合作计划(ITER)因其最终选址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热核反应堆,不仅因为13万亿日元的巨大投资引人关注,更因为如能在未来50年内开发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世界能源格局,使人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的洁净能源。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我国也已正式加盟。根据计划,世界首座热核反应堆将于2006年开工,2013年前完工。这预示着在能源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核聚变能开发和利用的曙光已出现,核能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目前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仍处于绝对优势,但此种能源不仅燃烧利用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它燃烧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容易造成 "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年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加速土地沙漠化过程,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与核安全 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9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核技术的贡献分不开的.仅以诺贝尔奖为例,1931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为此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英国科学家Cockcroft和Walton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压加速器并用其完成了首次人工核反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还有八项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是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而获得的.在探测器方面,威尔逊因发明云室探测器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其后布莱克特因改进威尔逊云室实现自动曝光而获1948年诺贝尔物理奖,鲍威尔发明照相乳胶法并用其发现π介子而获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之后格拉泽因发明气泡室使粒子探测效率提高1000倍而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阿尔瓦雷兹因改进气泡室并用其发现共振态粒子而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沙帕克因发明多丝正比室和漂移室而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在核分析技术方面,1948年美国科学家利比建立了14C测年方法并为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因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核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核技术为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敏而精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建造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大型科学工程,如大型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大型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等,其造价动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发布研究报告"未来科学的装置",列出了今后20年重点发展的28项大型科学工程,其中基于加速器的有14项,占了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辐照和放疗用电子加速器,大型集装箱探测装置,辐射加工和同位素生产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 1 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的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利用60Co源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合,交联和 1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医学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医学中的应用 年级姓名: 2015级郜苏徽 学院专业:经管经济类 学号: 2015014481 课程名称:核技术安全与应用 任课教师:吕金印 日期: 2015/11/28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医学中的应用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类郜苏徽 2015014481 核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核技术视为科技制高点,并进行大力开发应用。通常人们将核技术划分为核武器技术、核能技术和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随后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1899年至1900年α、β和γ射线的发现以来,人类对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核科学。核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在此就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和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1、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工业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运用:工业辐照、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工业射线探伤。 1.1工业辐照 又称辐射加工,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辐射加工通常包括γ辐射加工(钴60和铯137为辐射源)和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电子束和X射线)。我们常用辐照装置进行物质的消毒,例如说医院对医疗器械、血液样品、药物产品等的消毒,食品加工产对食品保鲜等等。 1.2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 核子仪是一种测量装置,由一个带屏蔽的辐射源(具有放射性或能放出X射线)和一个辐射探测器组成。射线未穿过物质或者与需要分析的物质相互作用,为连续分析或过程控制提供实时数据。因此核子仪在工业中运用十分广泛,例如说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我们常用的几种核子仪如:①核子密度计,它的用源一般采用铯137(其活度范围一般在1.85GBq,50mCi左右),对大直径的管子的测量用钴60较多,而对几厘米直径的细管用镅241源。在烟草行业中,用β射线源测量连续卷烟机中烟草的密度。②测厚仪,利用γ射线对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厚度进行测量(其测量范围为:镅241放射源,0.15~4mm;铯137放射源,2.5~60mm;钴60放射源,4~90mm)。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经常采用表面保护和表面精加工技术。③料位计,它的作用的对物料位置高度进行测量,主要采用γ射线源。对堆积密度小的物料(如泡沫塑料)或少量物料(如管中牙膏)的测量,用β射线源。

核技术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核技术及应用概述 1、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 1.灵敏度高。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定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放射性示踪 7、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 10、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一篇核技术基础知识 1、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2、结合能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 3、7.476Mev 4、结合能是:2.224 Mev 比结合能是:1.112Mev 5、γ衰变特点:

核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运用 核技术在工业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运用:工业辐照;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工业射线探伤。 工业辐照,又称辐射加工,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辐照加工通常包括Y辐射加工(钴60和铯137为辐射源)和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电子束和X射线)。我们常用辐照装置进行物质的消毒。例如说我们医院对医疗产品、血液产品、药物产品的消毒;食品厂对食品保鲜;杀虫;还有西斜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核子仪是一种测量装置,由一个带屏蔽的辐射源(具有放射性或能放出x射线)和一个辐射探测器组成。射线未穿过物质或者与需要分析的物质相互作用,为连续分析或过程控制提供实时数据。因此核子仪在工业中运用十分广泛,例如说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我们常用的几种核子仪如:1.核子密度计,它的用源一般采用137Cs(其活度范围一般在1.85GBq,50mCi左右),对大直径的管子的测量用60Co较多,而对几厘米直径的细管用241Am源。在烟草行业,用β射线源测量连续卷烟机中烟草的密度。2.测厚仪利用γ射线对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厚度进行测量。(其测量范围为:241Am放射源:0.15~4mm,137Cs放射源:2.5~60mm,60Co放射源:4~90mm)。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经常采用表面保护和表面精加工技术。3.粒位计,它的作用是对物料位置高度进行测量,主要采用γ射线源。对堆积密度

小的物料(如泡沫塑料)或少量物料(如管中牙膏)的测量,用β射线源。 工业射线探伤是对一个部件或产品进行非破环性检验过程。例如CT技术、康普顿散射成像技术、数字射线照相技术、辐射数字成像技术。我们常用的工业探伤辐射元主要来自:X射线机、密封放射源和粒子加速器。当窄束单能射线穿过物质时,通过的射线按指数规律减弱。而射线的减弱能力与透射方向上的尺寸、其线减弱系数与物体的线减弱的差别、散射线的控制情况有关。由此我们便可得到被检测物的形状等从而确定是否含有危险物。X射线多运用于被检查的部件较薄,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保管方便,射线强度调整快捷,无需像放射源那样随时间衰减而更换等优点,因此我们常用在铸件、焊接件、电子元器件、结构上。γ射线源,可以产生高能光子,并具有特定能量,有利于图像重建。常运用在焊接件监测和铸件上。 放射性测井是根据岩石和介质的核物理性质,研究物质剖面,寻找油气、煤等矿产油井工程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煤田、铀矿勘探和石油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常用γ射线测井和中子测井。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核技术在工业上越来越重要。引导着工业的进步。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技术选修课作业 核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 摘要: 作为核技术和平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技术农业应用已被公认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核技术广泛应用于诱变育种、农产品辐照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保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核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农学;展望 一、核农学进展 1.诱变育种与作物改良 经过4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诱变育种已成为核农学中最成熟的领域。全国有50多个研究所一直从事诱变育种研究.并形成了完善的(全国性)研究协作与学术交流网络。 20世纪60年代初期.育成并推广了第一批突变品种。截至2001年.通过辐射或辐射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中国已在42种植物上育成了625个突变品种约占世界突变品种(系)总数的四分之一。所涉及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以及其他经济作物。诱变育种为中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棉花和油料的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种植突变品种年增产粮棉油36-40亿公斤年经济效益约33亿元口在过去的十年中,主要农作物的诱变育种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无性繁殖植物、经济作物以及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同时.育种目标也由突出高产转向品质产量并重。为了获得更高的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及提高突变体的选择效率.还对诱变方法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包括辐射敏感性、原始材料、不同诱变剂的效果及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评价等方面。 随着核技术与空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诱变剂(如离子束、电子束、磁化处理以及空间处理)被用于诱变育种实践。运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已在水稻、小麦、蔬菜、油料作物以及微生物上获得60多个突变体,其中20多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利用可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深入研究了空间环境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利用该技术已在水稻、油菜、红小豆、甜椒、黄瓜、马铃薯、蘑菇上获得了20多个突变体其中包括小麦和水稻不育系.大果甜椒和大粒红小豆等。 2.食品和农产品辐照 经过40多年的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超过50个装源量在10万居里以上的辐照设施,分布在24个省的36个城市,全国有200多个单位从事相关的食品辐照研究。主要辐照产品包括:大蒜、脱水蔬菜、调味品、香料中草药以及保健食品。近年来,辐照食品发展迅速2002年辐照食品量达到10万吨。官方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辐照食品的接受程度高达7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辐照食品生产者之一。 近年来,为了达到辐照食品相关国际法规的要求中国加强了对辐照食品的管理。1996年颁布了经过修订的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迄今为止.中国卫生部已颁布了6大类辐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共计有18种辐照食品获得批准.包括马铃薯、洋葱、大蒜、米、花生、蘑菇、香肠、苹果、包装鸡、花粉、杏仁、番茄、猪肉、荔枝、柑橘、马铃薯酒和熟肉制品。此外.也已颁布了有关设施和剂量的一系列

核技术应用

核技术的应用 ——工业、农业、医学

作为核专业的学生,我们简称自己的专业为核工,而总是忽略后半部分——核技术,我们在关注核电站等工程的同时似乎对核技术有些忽视。鉴于这种现象,我们组的主题是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三方面的应用,希望以点带面,以此提高大家对核技术科学方面的重视,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5年,美国核技术应用GDP贡献4.7%,是核电的3.67倍,而我国2003年核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才仅为可怜的0.4%。95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在2009年核技术应用产值总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是核技术分别在三个方面应用的介绍: 一、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配套的军民两用核动力与核燃料循环科研开发工业体系,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中小型核电站的能力和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生产能力,核技术(包括核供热、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开发、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辐射加工:即利用γ射线和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被加工物体,使其品质或性能得以改善的过程。辐射加工可以获得优质的化工材料,储存和保鲜食品,消毒医疗器材,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是20

世纪70年代的一门新技术,也称辐射工艺。目前在高分子材料辐射改,性、食品辐照保藏、卫生医疗用品的辐射消毒等方面,已有一些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商业化。辐射加工技术具有下列特点:①辐照过程不受温度影响,可以在低温下或室温下进行,因此辐照对象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②γ射线或能量高的电子束穿透力强,可均匀深入到物体内部,因此可以在已包装或封装的情况下进行加工处理;③容易控制,适于连续操作;④不必加其他化学试剂和催化剂,保证产品纯度;⑤反应速率快,形成高效生产线。 由于辐射加工的独特优点,辐射化学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在高分子辐照交联、辐射裂解、辐射接枝术,辐射聚合以及有机物的辐射合成等方面已有几十种产品。特别是高分子辐射改性方面,产品最多。其中聚乙烯绝缘层的辐射交联,已应用于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中。这种辐射交联电线耐热、耐腐蚀性能好,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使之小型化;已广泛用于航天、通信、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中的配线材料。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薄膜、薄板和管道,已用于包装材料、电缆接头等。用电子束辐照装置对木材、金属、纸张等表面涂层的固化有很多优点,如节能、无公害、占地面积小、生产速度快、涂层性能好等。辐射接枝可以改善层压制品的粘接性。例如,聚乙烯粉末辐照后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将接枝物压成薄膜再与铝箔层压,可作瓶盖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浸渍过的木材,辐照后加工形成木材-塑料复合材料,在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强度、抗霉防腐、表面物理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可用于制作地板、工艺品、

核技术应用复习

核技术:是指在原子核物理现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原子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粒子探测器等各种核物理设备和核实验方法为各个部门服务的一门新兴技术。 核武器——核变(裂变、聚变) 及生化效应 目前的分类核能与核动力(核工程)——反应堆、热工(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简称,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一门学科,如反应堆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能的传递等。) 核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核农学核农学主要研究核素和核辐射及相关核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核医学核医学—将核素(包括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标记的示踪剂用于医学和生物医疗和研究用途的学科。 核分析 (工业)核检测 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广义的辐射加工包括一切利用粒子、光波和射线来从事辐射化学及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等。 食品、卫生 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β、X、γ、n)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吸收、散射或活化反应等现象,通过测定射线的强度或能谱的变化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基本物理(或化学)量(如:密度、浓度、厚度(高度)、水份、流量、挥发分等)。 特点 现场、非接触、无损(无破坏性); 可在线、载流连续监测; 抗干扰能力强。 安全、无污染(无废气、废液排放); 经济、高效。 相对测量——标定难、测量精度容易受物料成分变化的影响。 问题 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精密度和准确度; 非线性问题与校正技术; 多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 辐射与安全; 认可(认证)与推广; 规范化、标准化 核子密度计 各种料液浓度的在线检测和控制。也可通过密度而间接测定出料液中某种成分的含量、以及两种物料的本比等。核子(皮带)秤 利用物料对γ射线的吸收原理。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穿过穿透输送机上的物料后,强度减弱,物料越多,减弱的程度越大,探测器接受的射线强度也减少,根据探测器输出脉冲数变化,就可以测出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如果同时测出输送速度,则物料对速度之积分就是单位时间传送物料的重量。 测量原理 放射源稳定的放出射线。在支架构成的范围内呈扇形,照射到输送机上,输送机上的物料吸收一部分射线,其余的照射到探测器上,因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为常数,因此探测器探测的射线的多少,可反映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 基本应用测量工业输送系统、测量管道和斜槽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的物流的质量流量 料位计及料位开关 原理: 检测γ射线穿透料仓或管道中物料后的强度,根据射线强度的变化来计算、判断物料的料面水平,控制物料的输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人防五队风水专业乔亚鑫3382011515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原子核科学技术。1919年卢瑟福利用天然α射线轰击各种原子,确立了原子的核结构,随后又首次用人工方法实现了核反应。但是用天然射线源能够研究的核反应很有限,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各种粒子束的装置,于是粒子加速器应运而生。同时,为了探测各种射线和核反应的产物,还需要有辨别粒子种类和能量的探测器及相应的电子学设备。在研究核物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放射性一方面可能造成人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在医学、工农业和其它方面有许多应用。于是相应地,辐射防护技术与射线应用技术也发展起来。此外,核物理的研究还导致了许多放射性核素的发现。它们的半衰期长至数千万年,短至不足1秒。在不同场合下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可以做示踪剂、测年工具或药物使用。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技术(或称为同位素技术)。上述粒子加速器技术、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射线和粒子束技术、放射性核素技术等,通常统称为核技术。概括而言,核技术就是利用放射性现象、物质(包括荷能粒子)和规律探索自然、造福人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射线、荷能粒子束和放射性核素的产生、与物质相互作用、探测和各种应用的技术。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核技术及应用”属于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核技术还包括核武器技术与核动力技术(或称为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 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核技术应用

核技术应用读书笔记 核技术是建立在核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现代技术,因而泛称核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发现与核反应堆的建造为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突破,体现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即技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技术化。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显示了核能释放的巨大威力,开创了本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定向发展的新格局,即动用国家一级的权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精心 规划布署,全力推进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的一体化。 核 器 主 和 的 、 截 电 建 个 , 技术可望从实验室走向实用,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干净能源。威力很大的核爆炸将为工程建设、改造环境和开发资源服务。核动力将在交通运输及星际航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核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大。 核科学与核技术在二十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仍然是现代科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沿领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在高新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核科学与核技术发展的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对物质层次结构、宇宙起源等的探索不断深入,另一方面在能源、人口与健康、环境、信息、材料、农业、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核探测技术在地学中主要应用于放射性勘查。放射性勘查是一种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它是以岩石或矿石在一定的几何空间造成的放射场的差异为基础的。通过专门的核探测仪器测量射线强度和放射性核素含量,以达到寻找矿产资源和地质工程勘探的目的。 放射性勘查方法很多,按其测量对象不同,可分为Y测量、Bn及其子体测量。其中Y测量又分航空Y测量、航空Y能谱测量、地面Y测量和地面Y 能谱测量。Bn及其子体测量又分射气测量、径迹测量、。卡测量、活性炭测量和’,。Po法测量等等。本节将对地面Y测量、射气测量和径迹测量等放射性勘查方法给予介绍。 转民”的序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核技术应用产业方面,我国目前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科研开发与产业化体系。据报道,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开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产业规模为年总产值4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国内开展核应用技术产业化较早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经营性收入,已由1980年的400多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2.4亿元。为了进一步加速核应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国家“十一五”期间支持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高技术产业化的目标,即加快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推动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促使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在5年左

核技术应用(复习题)

第一章核技术及应用概述 1、什么是核技术? 2、广义地说,核技术分为哪六大类? 3、核能利用与核武器主要利用的什么原理,其主要应用有哪些? 4、什么是核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5、什么示放射性示踪技术,有哪几种示踪方式?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利用的核技术的哪个方面? 7、什么是核检测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8、辐射照射技术的定义是什么,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 9、写出以下核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XCT NMR-CT PECT SPECT CST 10、什么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二章核技术基础知识 1、何谓核素和同位素? 2、什么是结合能,什么是比结合能? 3、已知M(1H)=1.007825u, M(n)=1.008665u, M(14N)=14.003074u,14N的比结合能是多少Mev? 4、已知M(1H)=1.007825u, M(n)=1.008665u, M(2H)=2.014102u,求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是多少Mev? 5、γ衰变的特点? 6、何谓半衰期? 7、应用14C进行考古,已知自然界中为14C/12C 1.0×10-12,某生物化石中为14C/12C 3.5×10-15,求其死亡时间? 8、什么是韧致辐射? 9、什么是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10、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及它的表达式? 11、电离辐射的来源有哪些? 第三章核能利用与核武器 1、什么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 2、裂变反应堆又哪几部分组成? 3、试述反应堆的分类? 4、说明核电站工作原理? 5、什么是有效增值系数或再生系数,什么是临界状态? 第四章(1)活化分析技术 1、什么是核分析,分哪几类? 2、中子探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n,γ)中子活化分析,分哪几步? 4、中子活化的中子源主要有哪几类? 5、有一样品,用14MeV快中子做活化分析,通过16O(n,p)16N( =0.09b)反应,分析其中的16O,

核技术应用习题及答案

习题 核技术及应用概述 1、什么是核技术? 2、广义地说,核技术分为哪六大类? 3、核能利用与核武器主要利用的什么原理,其主要应用有哪些? 4、什么是核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5、什么示放射性示踪技术,有哪几种示踪方式? 6、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利用的核技术的哪个方面? 7、什么是核检测技术,其特点是什么? 8、辐射照射技术的定义是什么,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 9、写出以下核技术应用中所涉及的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XCT NMR-CT PECT SPECT CST 10、什么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第一篇核技术基础知识 1、何谓核素和同位素? 2、什么是结合能,什么是比结合能? 3、已知M(1H)=1.007825u, M(n)=1.008665u, M(14N)=14.003074u,14N的比结合能是多少Mev? 4、已知M(1H)=1.007825u, M(n)=1.008665u, M(2H)=2.014102u,求氚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是多少Mev? 5、γ衰变的特点? 6、何谓半衰期? 7、应用14C进行考古,已知自然界中为14C/12C 1.0×10-12,某生物化石中为14C/12C 3.5×10-15,求其死亡时间? 8、什么是韧致辐射? 9、什么是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10、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及它的表达式? 11、电离辐射的来源有哪些? 核能利用与核武器 1、什么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 2、裂变反应堆又哪几部分组成? 3、试述反应堆的分类? 4、说明核电站工作原理? 5、什么是有效增值系数或再生系数,什么是临界状态? 第二篇核医学成像技术和仪器 1、核子医学仪器包括哪些? 2、国际规定,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CT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水的吸收系数为

核技术与应用习题

一.有一样品,用14MeV快中子做活化分析,通过16O(n,p)16N(σ=0.09b)反应,分析其中的16O,但样品中含有19F,亦可通过19F(n, α)16N(σ=0.057b)生成16N,同时知道19F还可以通过19F(n, p)19O(σ=0.02b)生成19O。实验中照射样品300s,冷却10s,=7.4s)1754 KeV 的γ射线(分支比为0.24,内转换系数为0.57)60s,测16N (T 1/2 得16N 峰面积记数为1985,再测量19O(T =30s)1356 KeV的γ射线(分支比为 1/2 0.54,内转换系数为0.78)60s,得峰面积记数为1054。现已知中子通量密度为5?109中子/cm2*s,探测器效率为0.3,19F丰度100%,16O丰度99.7%。请你计算样品中16O含量为多少克。(20分) 解:16O→16N和19F→16N的16N的总计数1985 19F→19O的19O的计数1054 由19O计数求得19F含量,从而求出19F对16N计数的贡献,从16N计数1985中减去19F对16N计数的贡献,则是由16O生成的16N的计数,从而可以求出16O 的含量, 由公式 带入相关的数据可求出W =5.678×10-4克 F 则由5.678×10-4克19F生成的16O计数 N= 带入数据得N=982 1985-982=1003 则16O含量W 带入相关数据得出为: O =3.1×10-4克 W O 2.在玻璃碳基体上,用真空喷镀法镀上一层10nm厚的Au(M=197)元素,以4MeV的粒子入射,假设在入射和出射路径上的能损均为10KeV,在散射角为170度方向放置一探测器,那么在道宽为1.6KeV的多道谱仪中背散射谱中Au 峰的宽度是多少? 答:k=0.9225 E1=E0×k=4×0.9225=3.69Mev E2=(4-0.01)×0.9225-0.01=3.6708Mev △E=E1-E2=3.69Mev-3.6708Mev=19.2Kev

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各国由此召开针对性会议对其进行探究与讨论。由于我国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制度起步较晚,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主要阐述了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方面的现状,分析出核技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核技术环境保护科学做出贡献。 标签:核技术;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引言 自天然放射性核素技术被发现以来,核技术日渐完善实现了人类从微观层次到物质结构的深刻了解,核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20世纪以来,核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尚不完善,核科学技术在与环境科学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如何解决其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 1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上的现状 核科学技术主要与粒子束技术与射线构成,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高能射线与环境污染物介质的进一步作用,产生具有高活性的离子与自由基,进而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核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辐射技术为处理环境污染三废的重要手段,在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良好效果的同时,平和利用核能,其化学物质零添加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传统环境治理中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潜力巨大[1]。 首先,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针对人类日常饮用水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核技术对人类饮用水处理技术及相关政策较为完善,西方国家建立大规模德示范装置,有效去除了饮用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三卤甲烷等物质,为我国运用电子加速器科学的处理饮用水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奥地利进行了饮用水二级净化的尝试,建成核辐射的中试工厂,进一步防止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在根本上保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核技术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水分子在高能射线的持续照射下会发生一定的水解反应,通过辐解生成具有较高活性的产物,利用该产物与污水中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可有效改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分子,并将污水中的病原体进行灭活处理。现阶段,利用核技术是对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大多数国家有独立的半生产性的处理污水厂,通过核辐射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核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使核技术的社会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核技术应用浅谈

郑州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核技术应用浅谈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开课院系: 课程论文成绩: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核技术应用浅谈 绪论 核技术应用是对核素的核特性、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研究、开发、应用的一门现代技术,它与核动力技术构成了当代核能和平利用的几乎全部内容。核技术应用作为核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能和平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核技术应用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融合技术,其特点是分散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去,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核技术的应用,深化了农业的绿色革命,促进了工业技术的改造,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征服疾病的能力,其应用成果已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随后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1899年至1900年α、β和γ射线的发现以来,人类对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核科学。核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在此就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和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1、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工业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运用:工业辐照、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工业射线探伤。 1.1工业辐照 又称辐射加工,是指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辐射加工通常包括γ辐射加工(钴60和铯137为辐射源)和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电子束和X射线)。我们常用辐照装置进行物质的消毒,例如说医院对医疗器械、血液样品、药物产品等的消毒,食品加工产对食品保鲜等等。 1.2核子仪与放射性测量 核子仪是一种测量装置,由一个带屏蔽的辐射源(具有放射性或能放出X射线)和一个辐射探测器组成。射线未穿过物质或者与需要分析的物质相互作用,为连续分析或过程控制提供实时数据。因此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