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素_、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

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

2、D

3、C

4、A

5、B

6、A

7、C

8、D

9、C 10、C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小学科学部分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因此,

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

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

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

(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答: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周日运动有关。

潮汐的涨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较少程度的太阳引力引起的(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每天涨落两次,离月球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最大,水会朝向正对着月球的那一点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对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离月球最远的一点也形成凸点,这样地球上就有两个新的最高水域点。因此,当地球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转,几乎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过两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参考:任何一点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都会发生在新月和满月,在那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同时作用向同一方向位,这就是“大潮”。当月球位于1/4位相时,太阳的引力刚好作用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涨潮,称为“小潮”。)

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案例分析

12、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3、某观测者注意到,这天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且与前几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请判断这天的大致公历日期,并描述这天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判断:这一天的日期大约在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因为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说明太阳的直射光照正移向北回归线。又因为这一天太阳升起比前几天更偏北,说明这天只能是夏至日或临近夏至日的日期,不可能是夏至以后的日期。所以判断这一天日期为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2)描述:这天的太阳从东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动,逐渐移向北回归线上空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的上空,中午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纬线),下午太阳逐渐向西偏北移动,傍晚从西北方落下。

14、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

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在《沉与浮》一课这一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

15、某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渐变暗,一观测者看到月亮高挂在东南天空请描述此时的月相(月亮的形状),并判断这天的大致农历日期。

答:这一天大致在农历11—12日。月相为上凸月,即月亮西边大半部分亮,东边边缘暗。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2、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

等。(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三、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在《沉与浮》一课这一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

教法部分参考书目

1、《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2、走近新课程丛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人教论坛?小学科学教育论坛?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树是一种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有许多可观察的特征: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和树叶的样子。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旁,我们看见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蔓藤等,这说明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和环境有关。

3、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4、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6、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A.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B.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C.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或图片等)。

7、植物按茎的质地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树和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共同点是:都是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份、阳光和空气。

9、植物按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是:都是水生植物,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一片叶子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变化(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份,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

1、我在校园的花坛和草丛里发现了蝴蝶、蚯蚓、小虫、蟋蟀、蝗虫、瓢虫、小鸟等小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觜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4、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蚯蚓身体有口、环带和肛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土壤中)。

6、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3对(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蚂蚁在行走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7、为了观察蚂蚁,我们可以带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诱饵。带上放大镜,可观察蚂蚁身体。为了防止蚂蚁乱爬,我们可以带一个小玻璃瓶子,将蚂蚁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和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

9、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玻璃、塑料、石头、纤维、纸等。2材料的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判定。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铝罐制作就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塑料不易分解,但可以重复利用。

5、自己制造一张纸:A.将纸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捣烂;B.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6、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7、砖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生产砖和陶瓷时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8、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9、

强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强强差沉

木头较强弱弱浮

塑料强较强差沉

纸弱差强沉

砖强差强沉

陶瓷强差差沉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为:

生产,造纸、冶炼、发电、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饭、饮用等。

2、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称其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如,水是液态,属于液体;它的固态就是冰,是固体;它的气态就是水蒸气,是气体。

3、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4、食用油和水的相同点:都是液体,都能流动,透明没有固定形状,能形成滴状等;不同点:水完全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粘手流动速度快。食用油有些透明,淡黄色,有气味,粘手,流动速度慢。

5、液体的流动速度与它自身的黏度有关。

6、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量筒时应该注意:A.量筒必须放平稳。B.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它看不到,摸不着,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具有能流动、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等性质。

8、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将“空”塑料袋扎紧,放入水中,刺个孔后有气泡冒出。证明空气比水轻的方法:用塑料管将空气吹入水底,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空气流动的现象:风,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9、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A.让空气将瓶子里的水挤出(课本78页)。B.纸巾不湿(79页)。

10、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11、

形状占据空间体积流动重量

固定不能不易压缩不易能不重轻

石头√√√√√

水√√√√√

空气√√√√√

12、证明空气有质量(重量)的方法:用木棍做一个天平,将两段各系一个吹满气的气球,使之平衡。将一端的气球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13、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研究方法:探究、试验、观察

研究材料:玻璃杯、纸巾、水盆、水

研究步骤:将纸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盆中。

试验现象:纸巾不湿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问题:A.纸巾一定要塞紧,不要掉下来;B.将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时,一定要使杯口水平。

株洲市2008年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答对计2分,多答、错答或不答计0分)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B.同化。

C.顺应。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A

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B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C

A.焦虑症。B.恐惧症。

C.强迫症。D.抑郁症。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B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A.躯体健康。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学科专业知识(20分)

(一)多选题:(共1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全对计2分,少答计1分,不答或答错计0分。)

11、以下哪几项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ABD

A、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B、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C、科学教育应开发课程资源

D、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12、动物细胞中所没有的结构是:B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13、下列动物的生殖方式属卵生的有:AD

A、乌龟

B、蝙蝠

C、鲸

D、鸭

14、关于电磁铁的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有关

C、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15、如果把手放在炉火正旺的火炉上烤火,你会感受到手一下子热起来了。火炉中的热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到手上的。C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16、下列变化中只含物理变化过程的是AB

A、蜡烛熔化

B、太阳晒干地面上的水

C、铁生锈

D、水果发霉

17、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提升240N的物体,他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F)才能提起?(摩擦力及滑轮重均忽略不计)B

A、120N

B、80N

C、60N

(二)判断:(共6分,每小题1分)

18、如果电路中各用电器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F )

19、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T )

20、沉到水底的物体只受到重力,没有受到浮力。( F )

21、停止敲锣后,还能听到锣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发声。( F )

22、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当秤砣上不慎沾上了泥土,秤同一货物,其读数比正常值大。(F )

2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许多科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写下了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T )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24、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3分)

参考答案:

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

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3分)

参考答案:

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4分)

参考答案:

班主任老师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学科专业知识(50分)

(一)填空:(共12分,每小题2分)

2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26、湖南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

27、人的心脏中有四个腔,它们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28、种子萌发所需的三个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9、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按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0、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实验室有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二)简答:(共12分,每小题3分)

31、我们在教学《地震》一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那么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三条)

参考答案: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1)可选择桌子底下或床下等地方躲避。(2)可选择卫生间等小房间墙角躲避。(3)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4)不能乘电梯。(5)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6)如果在户外,就迅速远离高压线、大树、建筑物等,然后跑到开阔的地方。

32、小实验:用小玻璃瓶装满水,盖好塑料瓶盖,放到冰箱冷冻柜中,第二天打开冷冻柜看到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瓶盖被顶开、顶坏或瓶子破裂,瓶内水结成冰后溢出了瓶口。

(2)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增大。

33、分别写出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耳:听觉作用(2)眼:视觉作用(3)鼻:嗅觉作用

(4)舌:味觉作用(5)皮肤:触觉作用

34、李同学将呼出的气体吹进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CO2+Ca(OH)2 =CaCO3↓+H2O

(三)论述题(26分)

35、(14分)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许多变化都是地球的运动引起的,《课标》中对引起的四种变化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请把“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四种变化”用框图表示,并谈谈昼夜变化的成因及其影响。(6分)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课程目标,对三维目标中不同水平的学习要求分别用了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请你把下面四个行为动词所对应的具体目标用线连起来。(3分)

(3)下面是《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节选。

主题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知道物体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

4.2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和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的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酿酒)。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办一次小展览。

4.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调查白色污染,讲座防治方法。

·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

·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上表中“活动建议”一栏的设立与表述,既对教学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请你写100字以内的文字,说说你对此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①上表中“活动建议”部分表述中关于讨论、调查、搜集资料等具体的活动方式、方法,对教学活动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导向作用,对教师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

②上表中“活动建议”中的活动方式、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体现了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特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36、有的老师说: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先进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你是怎能样看待这个问题的?(5分)

参考答案:

(1)不能认为探究式就是先进的,接受式就是落后的。

(2)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重要学习方式。

(3)两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关键是运用。接受式学习运用得好,如教师讲授也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得不好,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学习活动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效果。

(4)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接受式学习能让学生学习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与灵魂。两者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37、有位老师在进行《溶解》一课教学时,给每组学生提供了材料:盛有水的烧杯,筷子,小包盐。并让学生猜一猜食盐放入水中会不会溶解,然后让学生实验:把盐放入水中,搅拌后食盐不见了。接着教师分别做了沙子、高锰酸钾是否溶解的演示实验。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填书上的表格: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是否溶解。这些为什么不是科学探究活动?如果你教这个内容,怎样来设计探究活动?请写出探究活动设计思路。(7分)

参考答案:

(1)食盐的溶解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让学生进行猜想是无意义的。学生已知结论,教师让学生做食盐溶解实验,显然这是一种验证性实验,而不是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看,这一活动过程教师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行为缺乏主动性,因此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设计思路要体现:①紧扣探究活动主题,活动要有探究价值;②设计科学合理、方法新颖,让学生多感观参与和思维参与。

2010年湖南长沙芙蓉区科学考试真题(附答案)

一、填空(1分1空)15分

1.实验法分为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法

2.儿童在观察活动中常常表现出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和短暂性

2.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把白光虑成红橙黄绿蓝靛七色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钢铁变绣是化学变化,铁线弯曲是形态改变

4.生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6."三维"课程目标是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沙教师招聘信息株洲教师招聘考试网长沙教师招聘课程

二、选择2分一个10个20分

1.下列哪个是对气候的描述

A、B、狂风暴雨C 、四季分明D、风和日丽

2.下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中哪个是错误的

A、B、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C、步行上下班,减少尾气排放D、少使用空调,节约用电

3.沙漠植物的叶子都是针状的,这是因为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少受光照面积

C、

D、

4.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之间

A、木星与土星

B、火星与木星

C、金星与火星

D、

5.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

A、质量大

B、体积大

C、能发光

D、能发热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此题配图

A、树的倒影

B、筷子断了(水中)

C、手影

D、放大镜放大字

7.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排列是怎样的

A、太阳-月球-地球

B、太阳-地球-月球

C、地球-太阳-月球

D、

8.蜜蜂巢是由许多个形的组成的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

9.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变形,力撤走后又恢复,我们说这个物体具有

A、弹性

B、弹力

C、重力

D、拉力

三、名词解释

1.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四、简答

1.怎么理解"科学学习以探究为主要方式"?(5分)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分)

答: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3.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6分)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与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与讨论

五、综合

1.按月相变化填写月相图形、名称、特点,完成下表13分

时间初12-789-141516-232324-30名称新月

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月相图形答案

新月:整晚不可见

上弦月:

出现在西半天空,上半夜傍晚至午夜可见。

满月:

一轮明月整夜可见,傍晚至凌晨五六点,出现在上中天。

下弦月:

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新月:

整晚不可见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解释下列六种自然现象(云、雪、雨、雾、露、霜) 6分

云、雨、雪、雾、露、霜

云:地面上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汽化),升到高空与寒冷空气接触,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凝华),形成云。

雨:当温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心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为雨,一滴雨点要比云中的小水滴大上几千倍,

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体积增加到很大的时候才会落下来。

雪:如果下落的环境温度在0℃以下,水在空气中就可能形成雪(凝固)。

水汽凝华而成的微小晶体叫水晶,当水晶在大气随气流上下翻腾,聚集起来变得足够大时,就形成雪花在地面飘落。

雪花的大小取决天气温度,温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由于构成雪片的结晶能反射光,因此雪呈白色。

雾:当过冷的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则成霰。

冰雹:霰在积雨云中随着气流多次升降,不断与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层和不透明层交替的冰块,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露:地面上的空气中含有肉眼看不到的蒸汽,当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夏季植物上的水珠)。

霜:如果地表气温降到0℃以下时,则水汽直接凝结成固态(凝华),就是霜(冬季早晨路旁干草上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3.甲乙分别有一个生态瓶,乙发现甲的生态瓶中的植物比自己的存活时间要长,于是提出猜想:生态瓶中有无动物是影响其中植物存活时间的原因,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乙的猜想是否正确。13分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控制变量

实验步骤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考查

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程志红

一、选择与填空(将最合适的一个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1.要想把树皮图案弄到纸上去,一般采用方法。

A、画图

B、拓印

C、将树皮撕下来做成标本

2.下列植物不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水花生

B、车前草

C、浮萍

3.下列不属于人类、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会繁殖

B、会死亡

C、会运动

4.蜗牛的触角有对。

A、1对

B、2对

C、3对

5.电视机、空调、电风扇都使用了材料。

A、金属

B、塑料

C、玻璃

6.水的特点有

A、有味道

B、无固定形状

C、白色

7.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雨衣利用了塑料的性质。

A、电

B、较硬

C、防水

8.下面那种材料不是天然材料

A、木头

B、皮革

C、陶瓷

9.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的方法比较物体。

A、眼睛看

B、嘴巴尝

C、鼻子闻

10.下列几种材料,那种材料易沉入水中

A、纸片

B、塑料片

C、陶瓷片

11.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准确测量水有量多少。

A、量筒

B、皮尺

C、天平秤

12.有关空气的性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没有重量

B、流动的

C、占据空间

13.是什么标志。

A、转圈

B、循环利用

C、保护环境

14. 喝完了的饮料瓶,我们应该

A、丢在地上

B、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C、用来装水喝

15. 下列那种物体利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

A、热水瓶

B、文具盒

C、皮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是一种会流动的、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2.液体的多少可以用毫升、升来表示。…………………()

3.蜗牛爬过的地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4.液体都是会流动,它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黏度有关。……()

5.蜗牛背上的螺纹都是朝一个方向旋转的。………………()

6.木材、棉花、皮革,黏土都是人工材料。………………()

7.用木材做船是利用了木材防水的特点制成的。……………()

8.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所以他们都属于生物。…()

9.饲养蜗牛时,我们要将蜗牛放在水里养。………………()

10.鱼是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

11.水比油重比空气轻。…………………………………………()

12.在观察小动物后我们可以把它踩死。………………………()

13.木片、纸片、布片它们的吸水能力是不一样的。…………()

三、连线与填图

1.请你在下图中标出树叶各部分的结构。

2.常见小动物的特点

蜗牛用“信息素交流”

蚯蚓身上有鳞

蚂蚁用腹足爬行

金鱼身体上面有环节

3.关于空气我们知道的知识真不少(联系这学期学习过的知识完成气泡图)

四、我来探究

1.到的现象

是:

这一现象说明了:

2.物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塑料制品应该注意些什么?

3.:文具盒里或者笔袋里的橡皮和尺子,记录它们的特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科学课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科学课趣事多,谈谈你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一、选择与填空题(总分30分每小题2分)

1~8 BBCA BBCC 9~15 CBAA BBC

二、判断题(总分26分每小题2分)

1~8 √√×√×√×√9~13 ×√××√

三、连线与填图(总分20分)

四、我来探究(总分24分)

1. 我看到的现象是:水不能进到杯中,纸没有湿

这一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9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阶段性素质检测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君山路小学武璇

一、填空:(16分)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组成的。水表面的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3.热水变凉时,水温变化的规律是。

4.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既有的一面,也有的一面。

5.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墨水,这种现象称为水的现象。

6.我们一般从、、、、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二、选择题:(14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

2.将干燥的纸团放入杯底,再将杯口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面没过杯底,杯内的纸团不会湿。此实验说明:。

①空气占据空间②水中有空气③空气不占据空间

3.一只完好的乒乓球放在水中。

①会浮②会沉③可能会浮

4.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①牛顿②爱因斯坦③伽利略

5.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

①西风②南风③东风

6.的空气最新鲜。

①居民区②森林里③教室里

7.田野里空气新鲜,主要原因是()。

①田野污染少,绿色植物多

②田野人口稀少,没有生活垃圾和废气

③田野没有污染

三、小实验:(5分)

探究改变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形状。

准备:牙膏皮、剪刀、水槽。

步骤:

(1)将废牙膏皮的下半部分剪开,并小心地撑开(不能漏水)放在水面上,观察牙膏皮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2)将牙膏皮压扁后放入水中,观察它上浮还是下沉。

四、连线题:把下边的天气预报符号与对应的天气连线。(7分)

晴转多云阴雾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

五、实验与应用:(8分)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2.酒精灯中的酒精为什么可以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

参考答案

一、填空:(16分)

1.水分子,水分子,表面张力。2.眼睛、耳朵、鼻子、舌头。3.先快后慢。4.有利、用害。5.毛细现象。6.风力,风向,气温,降水,云量

二、选择题:(14分)

1.③氮气2.①空气占据空间3.①会浮4.①牛顿5.③东风6.②森林里7.①田野污染少,绿色植物多

我的结论是: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四、连线题:把下边的天气预报符号与对应的天气连线。(7分)

晴转多云雾晴小雨阴雨夹雪雷阵雨

五、实验与应用:(8分)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略)

2.酒精灯中的酒精为什么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升到灯芯顶端?

答:灯芯是由棉线做成的,酒精灯中的酒精可以通过灯芯中的孔隙源源不断地上升到灯芯顶端,从而使酒精灯的火焰持续燃烧。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天德小学辛意志

一、填空

1、胚包括()()()。

2、由()()()()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只有()没有()的花叫雄花。

3、5、电池的一端是()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

5、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类食物、类食物。

6、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引起的。

7、电流的形成,一定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8、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9、花岗岩由()()()三种矿物组成。

10、常见的岩石有()()()()()()。

二、判断

1、瘦肉是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的食物。----------------------()

2、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3、维生素人体需要量少,可以不摄入。----------------------()

4、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5、花岗岩是雕塑用的好材料。----------------------------------()

三、选择

1、下列物体中()不是导体。A塑料尺B铁丝C热得快

2、()是卵生的。A鸭子B猪C猫

3、()食物长出霉菌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A 温暖湿润

B 干燥温暖

C 湿润寒冷

4、植物的()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A花B种子C茎

5、()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A蛋白质B脂肪和糖类C维生素和矿物质

6、遇盐酸冒泡的有()。

A石灰岩和大理岩B花岗岩和板岩C大理岩和花岗岩

7、()可以切割用。A花岗岩B石墨C金刚石

四、连线

花岗岩青灰色,遇盐酸冒泡

砾岩易分离成层,敲有声音

石灰岩有美丽花纹,遇盐酸冒

页岩花斑状

板岩混凝土状

大理岩泡薄层状,有化石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2、食品的包装可以了解什么?

3、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4、说一说怎样检验食物中含有脂肪和淀粉营养成分?

5、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有哪些?(分别举三个例子)

6、你知道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各有哪些?(各举四各例子)

7、两节电池在同一电路里,哪种连接方法灯泡更亮,为什么?

8、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说5种)

9、电路一般由哪四部分组成?

10、我们为什么平时感觉不到物质带电?

参考答案:

一、1、胚根、胚芽、子叶2、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雄蕊雌蕊3、铜帽、负极4、3伏、1.5伏5、动物、植物6、微生物7、动力(电源)、电路8、排斥、吸引9、长石、石英、云母

10、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二、1、X 2、V 3、X 4、V 5、V

三、1、A 2、A 3、A 4、A 5、B 6、A 7、C

四、花岗岩-----花斑状砾岩-----混凝土状石灰岩------青灰色,遇盐酸冒泡

页岩-----泡薄层状有化石板岩-----易分离成层敲有声音大理岩-----有美丽花纹遇盐酸冒

五、1、它们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开采以后就不能再生了。

2、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

3、冷冻法;腌制法;曝晒法;高温低温灭菌法;密封包装;真空包装法

4、在白纸上滑动、挤压食物,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证明食物中含有脂肪;向食物滴加碘酒,食物变深蓝色,证明食物含有淀粉

5、自体传播:油菜花、凤仙花、豌豆花;风传播:蒲公英、蓟、槭树;水传播:椰子、莲叶桐、莲蓬;动物传播:仓耳、蒺藜、鬼针草

6、完全花:油菜花、油菜花、凤仙花、豌豆花;不完全花:柳树花、黄瓜花、白瓜花、南瓜花

7、串联亮;一节电池电压是1.5伏,两节串联电压是3伏,所以串联亮

8、连接点生锈了;导线断了;灯泡坏了;灯泡与灯座没安装好;电池没点了

9、电源;导线;用电器;电器元件

10、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相等,相互抵消了,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心小学顾子龙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一般是()材料制成的。比如().()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 8、沉淀、过滤和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D)。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C)。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B)。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A)。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C)。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D)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C)。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C)。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四年级科学测试50题

复习题(小学组50题) 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 A、原核细胞 B、脊索动物 C、灵长类动物 答案: 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答案: 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 B、横8字 C、横6字 答案: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A、4g B、5g C、6g 答案: 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 B、散热少,暖和 C、安全 答案: 6、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 答案: 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橙色 B、红色 C、蓝色 答案: 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 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 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 答案: 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 B、双性繁殖 C、无性繁殖 答案: 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A、塑料 B、金属 C、陶瓷 答案:

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答案: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有磁性 答案: 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答案: 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 B、便于维修 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 答案: 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水 C、沙土 答案: 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A、速干衣的面料将汗水吸收 B、面料将汗水迅速转移到衣服表面,通过空气流动将汗水蒸发 C、面料可将周围空气形成小对流,从而达到快速吸收衣服中汗水的目的 答案: 17、下雪的时候,我们站在雪地里大喊,但是声音却传不远,原因是()。 A、雪冰晶内有大量空洞,声波进入空洞后在内壁反复反射出不来,声波被吸收 B、气温低,声波不易传播 C、声波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 18、磁悬浮列车为什么速度特别快()。 A、以磁力作为动力,所以车速快 B、列车浮在空中,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 C、磁力削减了列车周围的空气阻力 答案: 19、飞机上的黑匣子的作用()。 A、记录飞机失事前30分钟的各种信息 B、机组人员的贵重物品储存箱 C、存放飞机事故应对办法的各种“锦囊” 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6)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 题卷及参考答案(6)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新课程理论部分、填空。(16分,每空分)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__________,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分别是:课程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的__________。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学习

__________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__________观、__________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3、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__________者,也是新课程的_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 5、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课程__________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__________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__________的人,学生是具有__________的人。(二)、简答4分)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二、专业知识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

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11、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12、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13、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14、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15、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 16、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17、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19、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新课程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20、观察是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观察要点以(观察对象为标志)和以(观察现象为标志)分为两种。 二、简答题。

小学科学期末测试题(卷)

小学科学期末测试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科学(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 8、我们可以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

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属于。 二、判断题: 、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电动车的电是12v。()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 三、选择题: 、下列物体中不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A、钥匙 B、塑料尺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是()。 A、、3Vc、 4、下列植物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和果实的植物是()。 A、莲蓬和蒲公英 B、番茄和蓟c、蓟和蒲公英 5、植物的茎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来的。 A、胚根 B、胚芽c、子叶 6、用碘酒的方法来检测食物的()含量多。 A、维生素和矿物质 B、蛋白质c、糖类 7、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胡萝卜 B、牛奶c、羊肉 8、在组成花岗岩的矿物中,硬度最硬的是()。 A、云母 B、石英c、金刚石 9、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作用形成的。 A、大气 B、生物c、岩石 0、实验中,反复将烧热的岩石放入冷水中,使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3

小学科学真题卷练习(3) 一、填空题(30分) 1、“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就是用茎进行繁殖的一个最好的例子;甘薯是用根繁殖后代的。 2、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小的鸟是蜂鸟。 3、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5、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产生的磁力从而悬浮起来的。 6、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 9、蚕豆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10、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和地幔的运动有关。 11、科学家在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春分时,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 14、北京处在东八区,纽约处在西五区,当北京是20点时,纽约应该是 7 点。 1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16、2007年修订后的教科版科学教材在教学目标上,尤其突出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17、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18、将一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浮力为100牛顿,当它有1/5体积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 80 牛顿。当它全部浸在酒精中时,其所受的浮力为 80 牛顿。(酒精的密度为800千克/立方米) 二、选择题(20分) 1、植物的果实是由雌蕊的( A )发育而来的。 A、子房 B、花柱 C、柱头 2、下列岩石遇稀盐酸会冒泡的是( C ) A、砂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3、影响液体流动快慢的因素是( B )。 A. 颜色 B.黏稠度 C.形状 4、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 B )克食盐。 A、25 B、36 C、50 5、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B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6、食物中的养分是在( B )中被吸收的。 A、胃 B、小肠 C、大肠 7、白纸、黑纸、镜子、红纸四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C)。 A、白纸、黑纸、镜子、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镜子 C、镜子、白纸、红纸、黑纸 8、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B )。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 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乐于探究, (),并树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 决()、()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 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 自己()、(),比() 更有效。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9、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10、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选择(10分)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A、物体与物质B、珍爱生命C、生命的共同特征D、天气的变化3、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A、教师B、学生C、家长D、不确定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 息阶段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1、你是怎样理解“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 四、简答(每题10分计30分) 1、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2、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

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

2012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科学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原创) 1、食盐、白糖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___________。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白糖加热的实验中,白糖的被碳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 4、月相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_。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它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___________说”。 5、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___________星,我们可以借助它来辨别方向。 6、光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 ,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位。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去除污水中的杂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建立___________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办法。 9、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___________。 10、人们为了拓展视野,在观察微小世界方面能看到细胞等的发明主要有___________镜,在探索宇宙方面主要发明___________镜。 二、判断题(1、3、7、11改编自六下计业本,其余原创) 1、蟋蟀的“耳朵”跟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不,我们就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了。() 4、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看到有蓝紫色物质产生,我们可以判断面包面包含有淀粉。()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试卷A卷 1.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25分) 答: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是科学老师的最基本素养。 科学老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图表,因此做好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影像资料,以及趣味性实验作为启发学生爱好科学积极性的基本教学手段。 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描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25分) 答:(1)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探究性学习具有的三大特征是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定向探究,自由探究,归纳探究,演绎探究。探究式学习所营造的理念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再次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其特点是消除了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学生互动性强、参与愿望强烈的教学氛围,以满足探究式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这些都有助与探究式学习。一般设计模式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方案→探究实践→分析归纳→阐述交流→评价结果。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_、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叶片_、叶柄_、叶脉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脂肪_、维生素_、矿物质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_、过滤_和消毒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新编

新桥外国语学校《科学课标》测试题姓名分数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 课程。 2、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乐于探究, (),并树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解决()、()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和() 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 自己()、(),比() 更有效。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 又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 习科学的()。 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6、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 7、()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二、判断(20分)()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9、科学课程中的总目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 ()10、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选择(10分)1、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2、“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3、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4、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 究活动的:()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 息阶段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素养、科学启蒙 2、科学的本质、热爱科学、社会责任感、自身学习、日常生活 3、发展需要、已有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讲授训练 4、目标、科学学习的方式、主要途径 5、科学探究式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模拟试卷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模拟 试卷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模拟试卷

A.立方体B.像金字塔C.像一簇簇的针D.柱状体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八大行星中直径最大的是(),自转周期最长的是() A.土星金星B.木星水星C.土星水星D.木星金星 4、北斗七星属于()星座;心宿二属于()星座。 A.天鹅座B.天蝎座C.仙后座D.大熊座 5、()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A.积极推广“无车日”B.减少废气排放C.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D.严禁农田焚烧秸秆

6、米饭经过咀嚼后出现了甜味,因为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7、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天王星。() 8、夏季大三角是指——织女星、牛郎星、天津四。() 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80。() 10、蜡烛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滴管染色 载玻片夹取实验材料

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1分) 试题编写说明 本试卷共有七种题型,总分50分。本试卷力求涵盖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所有内容,本着难易结合注重基础、培养科学兴趣及基本素养的原则进行编写,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注重了实践探究。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 1、减少垃圾的数量 2、列文虎克、罗伯特·胡克 3、气孔叶绿体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5、环形山 6、草履虫 7、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单项选择 1、C 2、A 3、D 4、D B 5、C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归类填表 五、连线题(4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浮力)。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浮力大于重力)。 5、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 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8、(比液体密度大的)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液体密度小的),在液体中上浮。 9、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10、在日常生活中,(木头)、(泡沫)、(塑料瓶)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铁块)、(石头)、(砖头)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二、选择题 1、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3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①自身的重量②体积③颜色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2 )。 ①加盐②加清水③加糖 3、下面的( 1 )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①往水里加盐②水倒掉一些③水里加纯净水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 3 )有关。 ①物体的重量②物体的颜色③物体排开的水量 5、下面液体中,能使鸡蛋下沉的是(2 )。 ①盐水②油③水银 三、判断题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对)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错)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科学教师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

小学科学毕业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2012

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12分) 1.水银有的性质,所以水银温度计能测量出体温的高低。 2. 、、等动物一般通过卵的孵化繁殖后代。 3.关于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目前人们普遍公认的观点是。 4.1969年7月,美国的载人飞船在月球上成功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2010年10月1日,中国的探月卫星也发射成功,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5.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是。 6. 小学科学最后一篇课文中提到的当今世界存在的三个环境问题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安全帽做成拱形,能提高抗撞击能力。 2.()人摇动发电机可以发电使电灯发光。说明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3.()为了保护丽水生物的多样性,最好能引进全国各地的动植物。 4.()要区分我和同学指纹的差异,最好把手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5.()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微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6.()柴火燃烧会发光发热,这些都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人类消耗煤和石油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8.()夜空中的星星大多数是恒星,这些恒星永远存在不会消亡。 9.()工业废水只要经过沉淀就可以成为无害水回归自然环境了。 10.()家里过期药品最好送到附近的药店统一回收处理。 三.选择题(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共计18分) 1.每个晴天的夜晚都可见星座移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浙江省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星座绕地球公转 2.不能影响电磁铁磁极方向的是() A 铁芯摆放的方向B电流的方向 C 线圈缠绕的方向 3.班里的同学根据发际、眼皮、耳垂这三个性状的差异可以分成() A 3类 B 6类 C 8类 4. 在载物台放好载玻片后,从目镜里看却是黑乎乎的,这是因为() A 显微镜没摆放平坦 B 没有调节准焦螺旋 C 没有调节反光镜 5.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米饭烧焦变黑 B 米饭被嚼碎 C 米饭咀嚼多次有甜味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 .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我知 道是哺乳动物。 .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填写“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茂密的森林B、低等的植物C、低等的生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2月25 日B.12月5日C.5月22日.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松树B.柳 树C.苔藓.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B、.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狗B.蚂 蚁C.金鱼.()的物体最不容易倒.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省力的原理。 .轮轴 B. 杠杆 C. 斜面.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捕猎食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基础知识测试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解题时下列数据可供参考:C 12 N 14 O 16 Cu 64 Fe 56】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导致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祸首”是一种1970年新发现的,简称。 2.奥运圣火是装置,是利用原理点燃的。 3.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表决决定,不再将列为大行星,而将其 列入,主要原因是美国科学家错估了。 4.中国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跨越经度线最多的是。 5.双子叶植物的根是,单子叶植物的根是。 6.由植物经开花、结果产生种子进行繁殖的叫繁殖,用植物的根、茎、叶繁 殖后代的叫繁殖。 7.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与众不同,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和。水也有一个怪现象,温度在之间,会出现“反常膨胀”。 8.让磁铁的一个磁极吸住两枚铁钉,结果会发现两枚铁钉的下端会。 9.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最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 10.假如5月20日北京时间12点钟,美国纽约有一位朋友打电话给你,他那里是 点钟。

二、填表题(每格1分,共10分) 1. 2.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看温度计的读数时,读数会变大的是…………………………………………………………()

①俯视②平视③仰视 2.混合物分离最科学的方法是…………………………………………………………………() ①蒸发、结晶、萃取②沉淀、用火烧、过滤③蒸馏、磁析、离心分离 3.人们发现北半球上从北往南流动的河流,被水冲刷得厉害的是……………………………() ①右岸②左岸③河底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A—H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 物和绿色植物。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的条数是……………………………………………() ① 4条② 5条③ 6条 (第4题)(第5题) 5.上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 端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若棒和悬线均足够长,则悬线的拉力…………………………………………………………………() ①先逐渐变大,后有变小②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③逐渐变小 6.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共重25千克,在桶中放入一只2千克重的哈密瓜,这时桶、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34分) 1.放大镜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像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4.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7.()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8.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9.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方法一:()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拿放大镜在()和()之间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晰方法 二:把()移至眼前,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没有关系,和()有关,放大镜的(),由此推断()放大倍数最大。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 1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比如花岗石就是由()()()等矿物晶体组成的。 13、蝇的复眼由许多()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14、物体必须制成()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二、判断。(15分) 1.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2.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着头部。………………………() 3.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4.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5.我们可以利用甘草来培养微生物。……………………………………………() 6.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西走多余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7.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8.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9.猪肉里含有大量的淀粉。……………………………………………………() 10.米饭、馒头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11.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12、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13、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14、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含有许多的微小生物。………………………………() 15、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或晶体组成………………………() 三、(20分) 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A.没有明显变化 B. 变成了其他物质 C.豆子发芽了 2.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哪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 B. C. D. 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