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纤维化、HBVDNA、PT、APTT等)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纤维化、HBVDNA、PT、APTT等)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纤维化、HBVDNA、PT、APTT等)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临床意义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

何谓“三对半”、“四对半”、“大三阳”、“小三阳”

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新增) 肝功能检查都包括哪些内容

单项抗-HBc阳性说明什么?HBsAb、HBeAb阳性说明了什么常见肝病的主要试验检查结果趋势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凝血像(APTT.PT等)检测的中英文名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因来源不一样,说法不尽相同)

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 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一)HBsA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1,协助早期诊断2,作为携带者指标

(二)HBsAb(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阳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

1, 有助于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

3,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并存时,示对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5,急性期和恢复期滴度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6,估计病情转归和预后,如转阴示乙肝治愈。

(四)HBeAg e抗原正常值:阴性(-)阳性(+)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2,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示病情活动。

3,阳性孕妇则新生儿九成亦是阳性。

(五)e抗体抗-HBe 阳性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2,急性乙肝示预后良好,慢性阳性示病情静止。

3,肝硬化阳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则预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4,只存在于HBcAg(+)者中,抗-HBs阳性中亦可检出抗-HBe.

另一解释: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

检测极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

(2)抗-HBs

抗-HBs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抗-HBs 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当中,血液中没有游离的HBcAg,因此用常规方法在血液中检测不到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小三阳”组合中,抗-HBe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何谓“三对半”、“四对半”及“大三阳”、“小三阳”

了解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项目和意义,对众多的乙肝病人来说十分重要。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即产生系列免疫反应,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HBe)、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人们将这5项俗称为“两对半”。近年来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离出前S1抗原与相应的前S1抗体;前S2抗原与前S2抗体,通称“三对半”、“四对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 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一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一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巳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临床上常将HBsAg、HBeAg、抗一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当人们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应尽早到医院去确诊,一定要动态医学观察、求助于专业医师共同制订合理、适当、正规的治疗措施。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使疾病恶化。

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新增)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是肝脏蛋白代谢混乱的一种定性试验。肝脏病患者的血清与麝香草酚巴比妥缓冲液试剂混合后即可出现混浊,通过混浊程度与事先备好的标准混浊试管进行比较,可测出其混浊程度。正常值为0-6马氏单位,大于7单位为阳性。其混浊程度与肝损伤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阳性,恢复期转为阴性;持续阳性者是向慢性转化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均可为阳性。静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

肝功能检查都包括哪些内容

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 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 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

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常见肝病的主要试验检查结果趋势

表中*胃肠外注射维生素K后恢复正常,↑表示升高的程度

单项抗-HBc阳性说明什么?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我国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49.8%。据此推算,我国约有6.5亿人抗-HBc阳性,其中多数人为单项抗-HBc阳性。那么,单项抗-HBc阳性说明什么呢?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首先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 VDNA),约1个月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尔后出现抗-HBc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中HBVDNA、HBsAg 和HBeAg先后转为阴性,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此时抗-HBc与抗-HBs可同时阳性。由于抗-HBs在血清中持续存在时间较抗-HBc短,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HBs消失,仅单项抗-HBc阳性。无论是有临床症状的乙型肝炎病人还是没有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康复后,血清学检查均可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因此,单项抗-HBc阳性,特别是抗-HB c低水平阳性,表示该人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现已康复,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单项抗-HBc阳性者,特别是抗-HBc高水平阳性者,其体内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但因病毒复制水平低,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但用敏感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法检测,可发现他们HBVD NA阳性。因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复制活跃,他们可再次复发乙型肝炎。国内外均有报告,一些非肝炎病人因输入单项抗-HBc 阳性供血员的血液而发生输血后乙型肝炎,或因移植抗-HBc阳性者提供的器官等而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此外,还发现一些单项抗-HBc阳性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因此,单项抗-HBc阳性,特别是抗-HBc高水平阳性者,不能献血或提供器官等,以免传染他人。同时,他们自己也应劳逸结合,注意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乙型肝炎再次复发。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HBsAb、HBeAb阳性说明了什么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抗-HBs)

在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体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物,其临床意义不同。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常在感染恢复后期出现阳性,此时表面抗原(HBsAg)转阴至少已1个月以上。抗-HBs于6-12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年内转阴(有时转阴很快)。其临床意义如下:1、单项抗-HBs阳性(1)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2)单项低效价抗-HBs阳性有时为非特异性反应。2、与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机体自然感染(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后发生免疫应答,病毒被清除,机体获得抵御HBV再次侵袭的特异性免疫力。3、与HBsAg同时阳性非常少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了不同的HBV亚型;(2)感染了S基因变异的HBV;(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处于抗原-抗体动态平衡阶段。

乙肝e抗体HBeAb(抗-HBe)阳性说明了什么?

血清中e抗体(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之后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急性感染抗-HBe 在急性自限性感染的恢复期出现,最终可能呈现抗-HBs、抗-HBc和抗-HBe 同时阳性,“三抗体”阳性标志着体内的乙肝病毒(HBV)已被清除,并且具有免疫力。

2、与HBsAg、抗-HBc同时出现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这就是所谓“小三阳”,见于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也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表明体内病毒复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传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趋于稳定。发生病毒变异者病情并不减轻或稳定。

3、有人报告极少数抗-HBe阳性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者HBV-DNA仍阳性,具有一定传染性。

4、近期有关研究者比较关注“小三阳”人群肝癌的发病率问题。

5、抗-HBe阳转后仍有可能逆转为HBeAg阳性。

6、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后仅表现抗-HBs 阳性,不会同时伴有抗-HBe阳性(也不伴有抗-HBc阳性)。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PCIII(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正常值<75ug/L。

3. 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胶原蛋白降解的关键酶,与肝内胶原纤维增生活跃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纤维进展的良好指标。正常值1107±19.5u/L[5][6]。

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临床达成共识的常用组合为:PCIII+PCIV+HA+LN,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检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化验“两对半”,即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但它检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无法知道体内病毒的多少。

另一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法,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常规PCR法假阳性、假阴性率较高,重复性差,且不能定量。

近年,新研制成功的荧光定量PCR的出现为乙肝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新手段,大量临床标本测定结果证明,其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可达0.01fg(10—12mg),相当于2.5个乙肝病毒颗粒。荧光定量PCR对下列情况更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1.治疗前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可以指导选择对症药品,避免盲目用药。

2.治疗后定量PCR可直接准确地测定体内病毒数量,有助于疗效的判断。

3.怀孕前进行定量PCR测定,有助于选择有利的怀孕时机。乙肝孕妇进行定量PCR检查,有助于使部分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

所以说HBV—DNA定量检测指标降低在乙肝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乙肝转阴的前奏,也是康复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体内的HBV—DNA定量指标降低,病毒的复制繁殖才会停止,乙肝的彻底治愈才有希望。

一般以定量检测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以上为阳性。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含量高,传染性较强;阴性则相反,病毒复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传染性弱。

关于HBVDNA,另请参考:HBVDNA的检验方法及指标、单位换算

凝血像(APTT.PT等)检测的中英文名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静脉血2ml,以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

HPT活动度能较正确地反映血浆因子Ⅶ、Ⅱ、Ⅹ的活性变化,特别是当肝细胞损伤或肝功能异常时,Ⅶ因子最先减少,因子Ⅱ、Ⅹ的减少次之,故本试验对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较PT敏感。

【正常参考值】67.2 ~ 133.6%

【异常结果分析】活动度降低:见于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慢性肝损害、阻塞性黄疽,其严重程度与这些因子呈正相关。此法作为华法林类抗凝治疗的实验监测指标优于PT试验。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1]

ChineseHepatology,May.2014,Vol.19,No.5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b-infected null responders. Hepatology,2012,55:742-748. 20 YangF,RobothamJM ,TangH,etal.CyclophilinAisan essentialcofactorforhepatitisCvirusinfectionandtheprincipalmediatorofcyclosporineresistanceinvitro.JVirol,2008,82:5269-5278. 21 FlisiakR,HorbanA,GallayP,etal.Thecyclophilininhibitor Debio-025showspotentantihepatitisCeffectinpatientscoinfectedwithhepatitisCand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epatology,2008,47:817-826. 22 FlisiakR,FeinmanSV,JablkowskiM ,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Debio025combinedwithPEGIFNalpha2asignificantlyreducesviralloadintreatment-naivehepatitisCpatients.Hepatology,2009,49:1460-1468. 23 HopkinsS,DiMassimoB,RusnakP,etal.Thecyclophilin inhibitorSCY-635 suppresses viral replication and induces endogenousinterferonsinpatientswithchronicHCVgenotype1infection.JHepatol,2012,57:47-54. 24 JoplingCL,YiM ,LancasterAM ,etal.ModulationofhepatitisC virusRNAabundancebyaliver-specificMicroRNA.Science,2005,309:1577-1581. 25 LanfordRE,Hildebrandt-EriksenES,PetriA,etal.Therapeutic silencingofmicroRNA-122inprimateswithchronichepatitisCvirusinfection.Science,2010,327:198-201. 26 Hildebrandt-EriksenES,BaggerYZ,KnudsenTB,etal.Aunique therapyforHCVinhibitsmicroRNA-122inhumansandresultsinHCVRNAsuppressioninchronicallyinfectedchimpanzees:resultsfromprimateandfirst-in-humanstudies.Hepatology,2009,50:12A. 27 JanssenHL,ReesinkHW ,LawitzEJ,etal.TreatmentofHCV infectionbytargetingmicroRNA.NEnglJMed,2013,368:1685-1694. 28 IkedaM ,AbeK,YamadaM ,etal.Differentanti-HCVprofilesof statinsandtheirpotentialforcombinationtherapywithinterferon.Hepatology,2006,44:117-125. 29 GeorgescuEF,StrebaL,TeodorescuR,etal.Potential enhancementofbothearly(EVR)andsustained(SVR)virologicalresponsebyfluvastatininchronichepatitisCtreatedwithstandardpegIFN -ribavirintherapy.Apilotstudy.JournalofHepatology,2011,54(suppl.1):S5. (收稿日期:2014-03-17) (本文编辑:赖荣陶)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张清清 陆伦根 作者单位: 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通信作者:陆伦根,Email:lungenlu1965@163.com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进展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现就HBV及HCV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一、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肝硬化的有效治疗必然要求肝硬化的正确诊断,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为患者病情的逆转及预后评估能提供更多的益处。HBV和HC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必备条件,包括携带或感染HBV和HCV的证据,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 证据,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病因如酒精和药物等[ 1] 。临床上有典型表现的肝硬化诊断不难,但早期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它可提供肝纤维化分期的重要信息,而且组织学中弥漫性肝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可有效地诊断肝硬化。但肝活检尚存在一些缺陷,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患者依从性较 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诊断的困难及失误[ 2] 。非创伤性诊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影像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影像学诊断包括肝脏瞬时弹性超声、影像定位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弹性 磁共振成像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 等[3] 。血清学检测主要指用一些常规的生化指标建立的数学判别式的诊断模 型来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4-5]。非创伤性诊断的研究方法虽在 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依然不能完全取代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只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HBV及HCV肝纤维化、 肝硬化的临床评估由于无法确定肝硬化的发病时间,因此在建立诊断的同时,全面评估病毒复制状况和肝脏的代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临床评估对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的死亡风险、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病毒复制状况评估 HBVDNA/HCVRNA是临床 评估和监测乙肝/丙肝病毒复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1] ,检测值(病毒载量)越高,意味着更多病毒体内复制;HBVDNA/HCVRNA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 则并不一定表明无病毒复制,故建议患者每3~6月应定期监测HBVDNA/HCVRNA,以及时评估病毒复制的情况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 863·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指的是对肝脏进行纤维化程度检查时,所参考的几个有意义的项目的正常范围。 具体来说,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是:PCⅢ(即III型前胶原)的正常值、IV-C(即IV型胶原)的正常值、LN(即层粘连蛋白)的正常值、HA(即透明质酸酶)的正常值、CG (即甘胆酸)的正常值、PLD (即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值、MAO (即单胺氧化酶)的正常值、PINP (即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的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指标和正常值存在偏差,及早展开治疗,有利于遏制肝纤维化向更坏的趋势发展。因此,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当重要。 想要得到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的准确数据,需要在检查前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检查前不能进食。肝脏抽血检查要求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其次,检查前一天不能喝酒。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再次,检查前不要服用药物。有些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暂时性损伤,从而引起肝纤维化指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检查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且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接受肝穿刺活检时,一定要经过患者的同意。 在接受完静脉抽血后,就可以得到检查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数据了。将这一数据和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对比,就可以判断肝脏内的肝纤维化水平处于哪一阶段,以及是否需要治疗了。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指标具体项目正常值 PCⅢIII型前胶原低于18ng/mL IV-C IV型胶原30—140ng/mL之间 LN 层粘连蛋白50—180ng/mL之间 HA 透明质酸酶低于120ng/mL PLD 脯肽酶1107±19.5u/L之间 MAO 单胺氧化酶 3.3—15.1nmol/(s·L)之间有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有异常情况。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结果,主要有: PCⅢ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连续上升,提示病情可能有恶化并向肝硬变发展。 IV-C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 LN水平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数值越高,患者的食管

是否感染乙肝,看五项定量检测值是多少

是否感染乙肝,看五项定量检测值是多少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近几年来乙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乙肝疫苗不是一针就可以终身免疫的。 怎么判断是不是正常?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各项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动态监测的作用,那么你是否知道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分别是什么,正常值是多少,各自有什么意义吗? 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乙肝五项又叫乙肝两对半。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乙肝表面抗原是诊断HBV感染最常用的指标,检查值超出正常值范围,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却不能说明有无传染性。HBsAg浓度与HBVDNA存在着相关性,高浓度的HBsAg常表示病毒的高复制水平,低浓度的HBsAg可能提示处于感染恢复期。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HBs的含量可对接种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估,用于判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还可以评估普通人群免疫力。

3、乙肝e抗原(HBeAg)定量检查正常值是 当乙肝e抗原大于0。5PEIU/ml,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因此,HBeAg检测(与抗-HBe联合应用)可用于急性HBV感染的病程监测和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0-0.2PEIU/ml 乙肝e抗体定量偏高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或很少,是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较长的标志。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检查正常值是0-0.9PEIU/ml 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HBV感染后,一般会产生抗-HBc,在HBV感染康复者和HBsAg携带者中,抗-HBc可持续存在,因此,抗-HBc是提示过去或现在感染HBV的指标。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可以为医生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指导治疗。因此定期检查乙肝五项很重要,发现定量正常值异常应引起注意,一定要到正规的肝病专科医院询问,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意义

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意义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在临床评价时常常有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人仅有“转氨酶水平”升高,即被简单的认为“肝功能异常”。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肝脏的合成、排泄、对药物等的代谢、免疫等功能,而不仅仅是转氨酶的水平。 肝脏基本功能 合成功能:Alb、PT、脂质和脂蛋白 排泄功能: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钠,靛青绿)代谢功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尿素等代谢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肝脏标志物检查 肝细胞损伤-酶学改变:ALT、AST、LDH、腺苷脱氨酸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GGT、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酸羟化酶 肝癌: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去羧基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PT延长,这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PT延长,维生素K又无法纠正,预示肝功极差。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PT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 (三)脂质和脂蛋白 脂质和脂蛋白不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是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比。慢性肝脏疾病时,脂蛋白降低,而且其水平与转氨酶、胆红素呈负相关。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TBIL 的水平<1.1mg/dl(17.1μmol/l),其中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注意:1.肝功能正常时,溶血性黄疸时TBIL<正常的5倍(85μmol/l)。 2.肾功能正常时,任何原因黄疸,TBIL<500μmol/l。 3.有黄疸,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4.许多单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是Gilbert syndrome,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改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殊的治疗。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 ALT的特异性比AST好。 1. 当ALT>正常10倍,肯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2. 胆道疾病时ALT、AST升高,但是<正常8倍 3. AST/ALT的比值: (1)估计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越严重; (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安络化纤丸;肝纤维化;乙型肝炎 [key words] adefovir dipivoxil; anluohuanxian pill; liver fibrosis; hepatitis b 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疾病,全球60多亿人口中有20亿左右感染,其中25%~40%的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纤维化是患者发生肝硬化早期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证实,若能及早有效地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目前在临床上常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岁;病程6~32年,平均年。对照组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岁;病程5~29年,平均年。入选标准:①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06年《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兼血瘀表现[3]。②最近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或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未合并hav、hcv、hdv、hev及hiv等感染,同时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在治疗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均予以维生素、能量合剂等综合保肝、对症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商品名:阿甘定,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森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6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 观察指标 治疗前以及治疗48周后分别检查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检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的ha、ln、pc ⅲ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其中治疗组的血清ha、ln、pc ⅲ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 不良反应 对照组3例并发腹泻及胃肠胀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慢性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肝纤维化四项

慢性肝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肝纤维化四项 肝病医生孙凤霞2015-01-09 10:46:47乙肝丙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有时候医生会建议检查肝纤维化四项,有的患者会非常不理解,会问医生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查过,而现在要查呢?在这里给大家当做一个简单介绍: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孙凤霞肝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四项指标, 1、血清透明质酸(HA)主要由肝内皮细胞摄取分解,少量小分子亦由肾小球滤过。当肝,肾功能受损时,血清HA升高,且随病变加剧而呈升高趋势。血清HA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转归。 2、层粘连蛋白(LN)也称为板层素。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血清LN水平常与Ⅳ型胶原、透明质酸等相平行,在肝纤维化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3、Ⅲ型前胶原(pcⅢ)是Ⅲ型前胶原前体,血清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反映出肝纤维合成情况。 4、Ⅳ型胶原(Ⅳ-C),血清Ⅳ-C被认为能很好地反映胶原的合成,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 以上四项指标和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炎症因素,当肝炎活动比较明显时,肝纤维化指标也会明显升高,所以肝纤维化四项在反应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准确性方面还有欠缺。目

前能够最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是肝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而肝纤维化四项检测相对比较简单,采集静脉血即可。根据结果,再综合其他检查可以粗略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般来说如果病史较长,且医生根据其他指标判断可能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时,会建议患者进行此项检查。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 1)参考值:mL 2)临床意义: (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 (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 (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 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 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所致肝操作共有的反应,也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 文献报导,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及时诊断和判断其病理 进展,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由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需要进行活体肝穿刺,有创伤性,而且活体穿刺还存 在样本的代表性,医院开展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清学检测方便及时,因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指标一起成为判断肝病严重 程度、鉴别有无肝硬化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良好血清学指标。 2010年7月—2011年4月,对我科50例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A、LN、PCⅢ、 Ⅳ-C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慢性肝炎患者50例(肝炎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15-65岁,诊断和临床分型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及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乙型肝炎40例,丙型肝炎10例,轻、中、重度各为20、20、10例。 同期选择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对照组,两组均抽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由 北京源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所有数据均经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 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血清学指标比较见下表: 两组相关血清学指标比较(x-±s,u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讨论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因素引起肝细胞脂肪变、坏死及炎症后,进而在坏死区发生胶原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沉积而形成。目前能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较多,临床中应用HA、LN、PCⅢ、Ⅳ-C较多。HA是一种蛋白多糖,是构成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被肝窦内 皮细胞摄取、降解,肝细胞受损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使血清HA含量升高;LN是主要的基 质膜糖蛋白,在肝纤维发展过程中,LN沉积于DISSE空隙,用于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底膜, 实验研究发现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血清LN水平与 Ⅳ-C、HA相平行;Ⅳ-C组成肝内皮细胞与肝细之间的功能性基底膜,肝纤维化时基底膜的形成和破坏均增加,致使血清Ⅳ-C水平升高。细胞外基质主要以胶原蛋白为基本结构,肝纤维 化时胶原细胞增生和活化,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血清PCⅢ水平升高。 本结果显示,肝炎组HA、LN、PCⅢ、Ⅳ-C水平增高,并随病情程度而逐渐升高,以HA最 为敏感。总之,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依据,并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乙肝五项对照表

乙肝五项对照表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3乙肝E抗原(HBeAg) 4乙肝E抗体(抗-HBe) 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第1、3、5阳为大三阳,1、4、5阳为小三阳 乙肝五项检查对照表内容如下: 1、乙肝五项第1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乙肝五项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3、乙肝五项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4、乙肝五项第13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5、乙肝五项第1345项阳性:说明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6、乙肝五项第14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7、乙肝五项第1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肝即:①急性HBV感染; ②慢性HBsAg携带者;③传染性弱。 8、乙肝五项第5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①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②恢复期HBsAg 已消,抗-HBs尚未出现③无症状HBsAg携带者。 9、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10、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①曾经注射过乙肝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②曾经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并且有一定的免疫力;③假阳性。 11、乙肝五项第2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以后,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已有免疫力。 12、乙肝五项第4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病毒。 13、乙肝五项全阴说明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

肝纤维化患者的饮食禁忌

肝纤维化患者的饮食禁忌 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肝纤维化的出现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建议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疾病才行,肝纤维化的患者除了要积极去治疗这种疾病外还需要注意做好自我护理的工作,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肝纤维化患者的饮食禁忌。 高维生素

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肝腹水,时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吃水果时应剥皮或榨成汁饮用。 高蛋白 肝脏是蛋白的合成的场所,每天由肝脏合成白蛋白11~14克。当肝纤维化时,肝脏就不能很好地合成蛋白质了。这时就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蛋白质原则上维持氮平衡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此外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把奶酪掺到适量的鸡、鱼、瘦肉、蛋中,每天都要有合理适量的蛋白膳食

适量脂肪 有的病人患肝纤维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实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因肝硬化时胰腺功能不全,胆汁分泌减少,淋巴管或肝门充血等原因,有近半数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脂肪痢,对脂肪吸收不良。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控制脂肪量,脂肪应占能量25%为宜。但如果患者没有上述症状时,并能适应食物中的脂肪,为了增加热量,脂肪不易限制过严。 戒酒戒烟

首先必须远离的就是酒,因为酒精主要靠肝脏代谢,而当肝细胞已经受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极低,除了增加肝脏负担外,还容易造成肝功能恶化,得不偿失。 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 肝纤维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含锌量也降低,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史上最全两对半报告解读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拿到一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单都会看看具体是哪些项目阳性,一般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表面抗体阳性、全阴等报告掌握的比较熟,可出现其他的一些阳性组合的时候,往往都会不太清楚其代表的临床意义。笔者曾经跟检验科的同事认真探讨过,再被他们普及了一课后,让我深刻理解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里,笔者将乙肝两对半阳性组合的诸多模式临床意义总结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帮助! 先看一下乙肝五项各项目临床意义,如下图: OD值、Cut off值、S/C.O.值啥意思? 部分医院乙肝两对半的报告中会出现OD值、Cut off值、S/C.O.值。也会让诸多医生摸不到头脑。其实以上数值是乙肝五项检测时候仪器读取出来的几个数据。OD值表示吸光度,Cut off值表示对照样本的临界值;S/C.O.比值即用来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数值。对于乙肝两对半前三项(HBsAg、HBsAb、HBeAg)OD值S/C.O.>1,则表示阳性,后两项(HBeAb、HBcAb)OD值S/C.O.>1则相反,表示阴性。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脂肪性肝病与肝纤维化(娄国强)

脂肪性肝病与肝纤维化 娄国强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杭州第六医院,杭州市肝病研究所 20世纪80年代之前,脂肪肝主要是作为一种病理学现象而被认识,其后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普及,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改变而得到重视。事实上,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fatty liver),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根据起病方式及其病程,脂肪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多为小泡性脂肪肝,后者则为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肝。急性小泡性脂肪肝一般归入特殊类型脂肪肝范畴,而通常所述脂肪肝主要指慢性大泡性脂肪肝。后者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常见类型,临床上则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两大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酒精消耗量的增加,FLD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欧美国家普通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20%,酒精中毒、肥胖、糖尿病为其最常见病因[1]。通常脂肪本身不直接损伤肝脏,但在多数情况下,FLD是一些更为严重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信号”,是人体代谢紊乱的早期指征,如不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衰竭。一项对28例NASH病人为期9年的随访研究表明,54%患者病情稳定,4%有所改善,43%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其中1例为肝癌[2],非酒精脂肪性肝纤维化已经成为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3]。据西方国家统计,NAFLD 可使50岁以下患者的寿命缩短4年,使50岁以上患者的寿命缩短10年。而FLD的有效防治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的发生。 一.脂肪性肝纤维化 1.脂肪肝和肝纤维化 脂肪肝是肝内脂肪含量超过湿重的5%或1/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它是多种病因引起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实质---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肝纤维化是肝内弥漫性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沉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脂肪肝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①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运输至肝脏增多,可来自饮食、高脂血症及脂肪组织动员增加②线粒体功能障碍,FFA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及β氧化减少,从而转化为TG增多③肝细胞合成TG的能力增强或从糖类转化为TG增多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合成或分泌减少、TG转运出肝障碍,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

肝纤维化能治愈吗

肝纤维化能治愈吗 近几年,包括肝纤维化在内的肝部疾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 有很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 时,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 从而导致疾病恶化发展成 肝硬化,给自身带来更大的 痛苦。因此肝纤维化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肝纤维化能彻底治好吗: 其实只要选对治疗方法,肝纤维化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肝纤维化是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形成结节、增生、纤维化组织而形成的,所以治疗肝纤维化关键是要控制肝细胞的纤维化,并且尽最大的可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扭转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治疗原则: 第一、针对性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治疗要以“保肝护肝、抗纤维化”为主,采取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才能有效的阻止纤维化。 第二、自我饮食调节。肝纤维化能治愈吗?肝纤维化患者饮食要合理,不然会导致病情加重。饮食不宜油腻、以清淡为主,而且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来帮助肝细胞的修复。还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以加快身体的康复进程。

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目前,肝炎—肝纤维化—肝硬 化—肝癌这一链条反应了慢性肝 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传统疗法只是 相对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延迟发病 的时间,并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 且长期的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甚微, 而且常常会加重肝脏负担,而如今【化纤舒肝方】却可逆转这一病变链条,完全治疗肝纤维化,让患者康复。、 化纤舒肝方遵循整体施治的治疗原则,为苗医特色疗法和中医辨证理论的完美结合。由五倍子、五花血藤、红豆杉、观音莲等野生珍贵药材秘制而成,共奏活血化瘀、散瘀消肿、养肝行气之功。本方为水煎内服方,吸收快速,针对性强,药效直达病灶,全面改善和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良方。 肝纤维化日常注意事项: 1、合理应用蛋白质。肝脏 是蛋白的合成场所,肝纤维化患 者应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浓度, 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 肝细胞再生。腹水中维生素C 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 腹水时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整理)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 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基本概述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临床意义

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

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孔 陈若虹1,任亚萍1 ,唐亚梅1 ,刘畅2 ,胡敏1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由血清学指标组成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纤维化无创性综合诊断模型。方法收集慢性丙肝肝纤维化患者91例,随机分成模型组(68例)和验证组(23例),对年龄、性别以及27项血清学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指数模型(FMIC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能力。同时将FIMC 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一个由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和透明质酸(HA)3项指标构成的判别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模型FMIC O肝纤维化S2、S3、S4分期的cut off值分别为3.1、4.7、8.9 ,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00、0.943、0.860 ; FMIC模型联合指标的AUCROC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LT、T-Bil、HA指标(AUCFMIC 二0.905AUCPLT 二0.6U, AUCT-Bil 二0.805,AUCHA 二0.789); FIMC 模型的诊断效率高于其他模型(AUCFMIC二0.943,AUCFo「ns index 二0.629, AUCAPRI二0.446,AUCCDS二0.682,AUCAPI二0.582,AUCAAR二0.405)。结论建立的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模型FMIC ,提高了诊断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肝脏活检。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 【年(卷),期】2016(034)001 【总页数】5 【关键词】慢性丙肝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性诊断;生化指标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20210201160853)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是在做完乙肝两对半检查之后用来分析检查结果的,根据乙肝两对半对照表,我们能够获知是否体内是否有乙肝抗体,是否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以及并且是否得到缓解。 在乙肝两对半对照表中,我们会看到五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分别是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以及HBcAb(核心抗体)。其反应的结果如下: 一第1 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二1、3、5 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三1、4、5 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四1、3 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五1、3、4、5 阳性,说明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六1、4 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七1、5 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肝,包括急性HBV 感染、慢性HBsAg 携带者,传染性弱。 八第5 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 Bs ;恢复期HBsAg 已消,抗-HBs 尚未出现;无症状HBsAg 携带者。 九2、4、5 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各项指标的意义 相信很多人只知道要做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却对乙肝两对半的几个项目一无所知。乙肝两对半的几个项目都有着其各自的意义,反应的是不同阶段的病毒情况,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乙肝表面抗体,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得乙型肝炎。 3、乙型肝炎e 抗原,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 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乙肝e 抗体,是人体针对e 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 —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5、乙肝核心抗体,这种抗体分IgM 和lgG 两种。抗HBc—IgM 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 —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乙肝两对半正常结果 从乙肝两对半对照表,我们会发现,检查乙肝两对半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很多,那么哪种结果表示自己是未感染病毒,完全正常的呢? 1、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不过这一类群体,是完全没有乙肝抗体的,属于易感染人群,需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避免感染乙肝病毒。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余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曾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是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往有过乙肝病毒感染的历史,身体对这种病毒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其余为阴性。这种结果表示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的结果,已有免疫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