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在阐述情感教学的内涵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注重知识目标,忽视情商培养、教学方式机械,低估情感教育作用、重视学生分数,综合评价标准流于形式,并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论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现情感教学的对策,即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情感投入、巧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开展实践活动,催生情感体验、组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情感。本文研究以为:课堂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又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情感教学是从“动之以情”着手,达到“晓之以理”,最终实现“导之以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借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课情感教学

目录

摘要 (1)

绪论 (3)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概述 (4)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内涵 (4)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4)

1.实施情感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4)

2.实施情感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5)

3.实施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5)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7)

(一)在教学目标上,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忽视情感的培养 (7)

(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式机械,低估情感教育的作用 (7)

(三)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分数,综合评价标准流于形式 (8)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问题原因分析 (9)

(一)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9)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 (9)

(三)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均衡发展的实际要求 (10)

四、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对策 (11)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情感投入 (11)

(二)巧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11)

(三)开展实践活动,催生情感体验 (12)

(四)组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情感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绪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将课程目标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列为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强调以情感为主要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情感目标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学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说理”的学科,更是一门“抒情”的学科。情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激发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学科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而全面且正确地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因此,情感教学就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应运而生。

笔者所选择的论文题目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探析。之所以选这个论题,是因为情感教学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对当代教育改革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着鲜明的教育意义和实际意义。情感教学不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将情感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增强该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情感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信念,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论著,浏览相关文章,以及查询相关网上信息来获得所需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炼,以求找到与其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课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与理论借鉴。(2)采用观察法。通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实习过程,对所在学校思想政治课堂通过多次听课、授课,收集有关中学政治课学习状况的第一手材料,并对之进行学习论层面的分析、评价,进而来探析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情感教学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概述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内涵

所谓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和观点通过调动学生情感机制的相关环节,从情感与思想观念和知识学习的联系的密切性出发,发挥情感对知识学习和感念成长的帮助作用,通过情感的标准与是非标准和立场选择的关系的认识,端正个体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与民族生存发展联系的认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情感教学是从“动之以情”着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并借用一定教学手段,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载体,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任务。

情感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从教学规律实践和学生学习规律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和规律,是对教育规律、学习规律和情感规律的有效认识、结合和应用。知识学习和传授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同一过程,情感教学把知识传授与学生成长过程的情感体验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或消极情感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不仅如此,情感状态还影响到学生思想观念的开放还是闭锁状态的调整,进而发生对现实认识外在世界的态度和结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应该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复杂的情感心理现象,是人们长期以来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加深认识和尝试充分利用与调动的重要教学相关因素之一。“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与心理规律对教学实践的促进功能在于:一方面,贯彻教学规律的潜力可以通过情感规律等心理规律的应用加以发掘;另一方面,学生从学习兴趣出发的全面性认识世界与自我的启蒙,可以通过情感教学的实施和规范得到促进和实现。”

对此的深刻反思,促使人们把教学改革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认知领域,而是拓宽到情感因素的领域里。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实施,需要进行理论论证、决策保证、制度规范、师资培训、效果检验等方面的探索。当然,在新课改过程中,首要的是统一现代教育改革者、参与者和关注者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

1.实施情感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实施情感教学是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通过马

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其它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达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因此具有德育性质。思想政治学科是情感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的良好平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内化和外化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真正达成,而正确使用情感教学可以发挥对学生的从内到外的一致性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主要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德、智、体、美、劳各育种处于首要地位。素质教育是实质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实现离不开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的调动要发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规律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2.实施情感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因其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鲜明的强调教育的思想政治性,许多知识点难以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运用情感进行教学能不但能使学生感知学习乐趣,而且易于消化和理解。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通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又符合教学规律要求的教学环节设计,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参与教学和接受知识发挥积极的主导。学生情感对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发生直接影响,忽视这一方面就会降低学习成效。从发展的角度说,学生的情感触发机制、知识掌握程度和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定型有密切的关系和互动机制,也就是说,情感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走向和发展的层次与水平。尤其是情感教育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发展潜力,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厌倦感和疲劳感,实现身心积极状态的调整的同时,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打开学生思想的之门,教师通过自身教学能力打开智慧的之门,这样就可以实现师生的有效教学沟通和知识传递。

3.实施情感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行动的指南。素质教育的实践也已从宏观走向微观,深入到课堂教学的诸多方面。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素质教育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知识、审美、身心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做人,求知、生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施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中学思想政治课

堂更应该成为情感教学实施的主要基地。一方面,情感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观需要。情感作为人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人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支持,它引领着人的前进方向。同样,学生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具备饱满的精神和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情感教学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学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格,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机器,情感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也就不能僵化的看待学生的情感的调动,同时,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从全视角端正对情感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调动的看法。当今教师普遍承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起促进作用,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真正加以运用。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忽视情感的培养

这种忽视情感目标的单一教学模式是伴随着传统教学方式的盛行而产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师生关系的培养以及情感交流,造成中学生“情感空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一堂课下来,把预先准备的东西机械的灌入这个“容器”中,这样的教学势必陷入僵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情分离,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罗杰斯曾说:“缺乏情感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它只会导致学生不负责任和麻木不仁。”

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主要手段,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培养学习兴趣,不但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还能够课堂优化教学效果,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情感教学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更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而全面且正确地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

(二)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式机械,低估情感教育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一过程中,教师多以书本为中心,教学方式死板、机械,“填鸭式”的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刻板麻木的学习方式,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情感的作用,许多教师认为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实不然,新课标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广博的知识更重要。教师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致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进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不可低估情感教育的作用,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以情施教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分数,综合评价标准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所做的价值判断。只有通过评价,人们才能正确的认识教学是否有效。然而,目前的评价方式仍然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尽管各类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呼声四起,但多数仍然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果教师对情感的把握恰到好处,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与组织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实施情感教学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切实落实综合性的评价标准。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问题原因分析

实施情感教学法是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更应成为情感教学的主阵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实施情感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它不仅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还受到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本文针对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大致分为一下几点:

(一)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忽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近些年,虽然应试教育已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取代,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不少教师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的实施任然流于形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认知层面,把知识和认知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较少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而应试教育更是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片面的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来教育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的投入,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终造成重智育,轻素质的后果。而教师更是以升学考试为出发点,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机械单一的“灌入式”教学,虽然满足了知识目标,却忽视了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思想政治课学科具有德育性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立场、科学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特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打动学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情感目标的实现就成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教条式的传授,课堂教学多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理论知识,教学过程机械化、单一化,缺乏灵活性,忽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谈不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缺乏学生自主探究、思维拓展和情感体验的规范式的教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对情感教学的感知性与操控性,进而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除此之外,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对自身情感因素的运用多是凭感觉和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系统性和科学性,对情感教学的复杂性和教育策略的研究不足,这些原因均导致教师自身情感能力的缺失,这也是教学中注重传统教学而忽视情感教学的重要

原因.

(三)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均衡发展的实际要求

目前的评价方式仍然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尽管各类综合性的教学评价呼声四起,但多数仍然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学评价多以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我国的教育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较少涉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感受。这不仅不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同时还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忽视学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是不可单独传授的,脱离了知识与能力,也就脱离了承载的依托。”

他们只有与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达到思想政治的德育效果。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当今教育‘忘记了教育的方向’,‘丢掉了教育的另一半’。教学过程将情感拒之门外是传统教学的重大缺陷之一,积极的情感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然而,学校教育及评价目标过度单一的取向,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导致学生情感体验的贫乏,教学过程的情感缺失。

四、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对策

情感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法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项:

(一)创设教学情境,加深情感投入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的达成,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时,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有目的的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的场景、氛围,促进和强化学生的参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保持高度的热情,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又可以利用情感、情绪、氛围来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悬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促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产生情感共鸣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就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巧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开启智慧、塑造心灵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通过舒缓、浑厚、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又可以运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肢体语言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语言的声音的吸引力同时设计和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更好的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如果教师能把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又有得体的教学体态,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催生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思想智慧的表达形式,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载体,它既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恰当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开展实践活动,催生情感体验

无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还是科学实验都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这既是教学计划的要求也是引导学认识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直接体验。可以从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中学的思想政治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在讲到《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走访身边的好人好事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方案的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到得出结论、撰写报告等一系列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了解身边存在的动人事迹。通过亲身参与来催生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民族精神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益和建树,从而提高学生回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在实践中对学生观念和情感的调整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情感来源,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取得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组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情感

课堂讨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认识。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 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辩论,能够明辨是非,突破难点,做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情感体验,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因此,可以说课堂讨论的过程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讨论要精心挑选有思考价值同时又能调动学生情感的的问题进行讨论。价值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交叉和重合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并结合教材知识点传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妥善的引导下,学生的课堂讨论过程中就会变得主动和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很好的调动,从而也就能够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结论

结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思想。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得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理论性较强,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与情感培养的过程。认知与情感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渠道,也是情感体验与情感培养的场所。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理”,对学生来说单调,缺乏吸引力。若是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则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探究热情。因此,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在中学思政政治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

总之,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在前辈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实例,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提出了一点粗略的观点和建议,希望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魏敏. 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初探[J]. 学理论,2013,33:388-389.

[2]潘桂芳.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107-108.

[3]唐洪刚,敖铮.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学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59-60+72.

[4]刘素娟. 政治认同: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1:78-80.

[5]谭吉华,唐顺利. 中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2012,05:85-89.

[6]孙红杰. 论情感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123-125.

[7]廖邦俊. 试析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4:84+72.

[8]粟维军. 浅谈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3:131-132.

[9]于海霞.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刍议[J]. 才智,2011,07:143.

[10]陈永江. 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及其模式构建[J]. 职业时空,2008,06:23-24.

[11]张金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功能[J]. 科技视界,2013,20:95+129.

致谢

从选题到开题,再到提纲,最后论文的完成,期间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了这篇论文,我自始至终听从XX老师的指导和引导。

我还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给我提出真诚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他们的鼓励激励我认真完成学位论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辛苦劳作,坚持支撑我一路走到毕业,我爱我的父母。

我深知完成了学业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导师们为榜样,在学术上孜孜以求,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学政治课情感教学策略,争取在政治课教学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 【摘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本文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移情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寓教于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挖掘教材,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关键词】情感;教学;策略 1引言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第二语言的习得。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课堂情感教学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2移情感染,潜移默化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把教师个人对他人或物的情感迁移到学生的身上,与其产生共鸣,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二是利用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可见情感迁移功能之威力!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从而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来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学科。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阿尔波特(Hehrabian Albert)研究了使用英语的人们中的交往现象后,惊奇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手势体态,来增加言语的生动性,激起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内容的兴趣。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谈吐,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情趣倍增。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夸大了认知的单一作用,从本质上否定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M?Buber)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天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关于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阅读教学研究

关于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阅读教学研究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核心概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学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既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言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 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核心素养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包括: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终身学习,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

论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认知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是影响中学 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这一过 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 3587(2014)03-0045-01 目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 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 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 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 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 人际关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感性与理性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如若片面的追求理性而 忽视感性,必然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的障碍。追求理性思考的深刻,而忽视感性 思考的力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力的发展,反而有阻碍其发展的结果。 有的英语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灌输,往 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覆盖学生的感悟,要求学生从一定 的角度去理解以求达到同一认识层次。而实际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品味是丰富多 彩的,这样“整齐划一”的“目中无人”教学,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剧。 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教学的成功,我们要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优化教学,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中学英语教育过程扭曲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忽略了个性的培养,机械化了高级社 会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大多数英语教师把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知识 和能力目标。新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接受仅 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培养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 二、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影响 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英语课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学生面前 始终表现出情绪乐观,态度和蔼、表情亲切、举止潇洒、仪表端庄、言谈高雅、 朝气蓬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 身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为深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与训练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英语教师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有坚定的志向和毅力,有深厚的感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 育事业,这是产生情感的内部动力,产生坚持而可靠的工作动机。在中学英语课 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保持积极,肯定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高 尚的思想品德是根本,全面的业务能力是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方能使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 一、用爱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家夏丏尊说。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倾注情感教学的法宝。只有用亲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自己,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很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但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身上,对于优等生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表演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有深度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和协助身边的同学,以充分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水平,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才干,使他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还要适当严些,重在激励,学法指导,点拨启发,总结规律,训练巩固,引导他们自学、自用、自评,对于他们的点滴成绩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对于学习英语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爱心,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一句热情激励的话语、简洁明快的鼓励、热烈的掌声都会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心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也会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继而把纯洁无瑕的爱迁移到所学的学科上,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老师在每一位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用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对待学生,除了爱之外,还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动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引导探究教学,注重情感渗透,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消除他们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们感觉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埃克斯利曾说:“好老师应使其课堂生动有趣,用他的活泼、精心和认真细致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主动积极地渴望使用英语……”英语教师的亲和力在英语课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量委婉些,如;做游戏时,能够说:“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而不用“Now you play a game.”人称代词的使用使师生间的距离在无形中缩短了很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注重的主人,而不是由老师命令的对象,学生自不过然地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温暖,体现了师与生之间的平等与民主。在课堂中,还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Asking the way(问路)”这个课时,可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条条的“street”,再在桌子上贴上“bank、shop、school、hospital traffic lights”之类的图片,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嬉笑玩耍,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这样学生在老师面前就会产生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很快学生就熟练掌握问路时“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is?/Which is the way to...?/How to get to...?”等句式;指路时使用“Walk along /down this street,take the first /second/third...turning on the right/left,then you will find it.”等英语语言知识。 教师要精心备课,积极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行。通过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求知的欲望,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教师,全身心地学习英语。 三、用言传身教传递情感教育 老师热情、开朗的形象是实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但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苏庆林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名学生是否喜爱某一科目,往往与他和这学科的教师关系的亲疏有很大关系。如我以前有个学生中考时成绩只有43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后成绩慢慢提高,于是该生信心倍增,由于努力,成绩很快提高到八九十分。而班上还有一位同学,中考时成绩不错,人也很聪明但经常犯粗心毛病,因其基础好,我对他的要求也相应的高一些。但因操之过急而没有注意方法,对他犯的错误批评得太多,有些过于严厉,以致使他不致产生不良的后果。 以上事例说明,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出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失败消极情态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心理处于抑制状态中,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导致其成绩越来越差,直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英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教师的爱起到了促进或抑制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它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学生会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上课时遇到困难也不怕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够起到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焦虑,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教师一般注意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很少注意,教学中多采用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的训练。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般采用批评甚至惩罚等消极的手段,而较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我认为,情感因素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成绩好,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学习上更是快马加鞭。而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不重视他。所以他的情绪处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反过来更制约能力的发挥,以至产生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关怀、爱护、尊敬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柔弱的心理都能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报之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呢?怎样才能激发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性格,树立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2330202.html,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石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9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竞技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阅读水平的高低是后面自学成效的关键。要求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打牢阅读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都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考试,阅读和写作的分值占了绝大多数,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扎实的阅读功底才能写好作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代表了学生的语文水平,然后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教师直接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直接把分析归纳解答过程都直接告诉学生,学生记笔记,没有多少收获。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是泛泛而读,只看一些精彩的故事,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要表达的感情也不作深入了解,完之后就忘记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当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层次区分,全部学生都是一个教学目标,这种情况下,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提高,成绩差的听不懂。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都采取讲授法,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造成学习兴趣低下。 第三,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其原因是,首先,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有手机,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占用了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相对纸质的书,学生更喜欢手机等移动传媒工具带来的视听效果。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考试分数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按照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来给学生上课,课余还要做各种阅读理解的辅导书,使阅读变成一种考试训练。 二,提高中学生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课上,我们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设立有吸引力的阅读教学情境,提高他们的兴趣。可以在阅读前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 如学习人教七年级下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时,可以先从课文标题进行提问: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提问:讲了叶圣陶待人和文风的哪些事?从课文的写作技巧方面提问:从题目的关键词“叶圣陶"了解到该文是描写人的文章,主要人物是“叶圣陶",那么张中行是用哪些语言来描述叶圣陶的?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摘要: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在英语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本文笔者就英语情感教学的原则及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情感;教学;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02-01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

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三、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

浅谈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5-08-26T14:50:18.7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作者:袁志强 [导读] 四川省南充市小佛初级中学寓教于乐原则是情感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袁志强四川省南充市小佛初级中学637100 学生认知方面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但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灌输系统化的手段,没有将知识获取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寓教于乐原则是情感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情趣在快乐中学习,在乐于学习和乐于接受中就符合乐学原则的基本精神。情感心理学实践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籍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首先是以情施教原则。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其次是情感交融原则。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最后是移情原则。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则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一种情况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被作者和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所感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一、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要从情感角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动机的诱因。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如The Statue of Liberty,通过介绍自由女神塑像,表达了世界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世界、爱和平的意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要从情感角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可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情感色彩的喜剧和对话材料,学生在组内绘声绘色的角色表演,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又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达到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还包括心理组织的情感性处理,教师可采用表情控制及张弛调节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向,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情并进的效果。 三、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应从情感角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激励词。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水平。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语文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 系统论中的整体 2. 优化论 3. 教育学心理学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策略 摘要: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情感教学,教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81-01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

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二、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 ,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1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英语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英语语言文字的情感广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人,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英语的无比热爱,作为学好英语的持久动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优秀的课文,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英语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仆时机,适时引导。如在讲述alone与lonely两词的差别时可例举孤老在政府的关心下形单而不“孤”的例子描述其alone而不lonely。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人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英语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个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业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英语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严确认识社会、人心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改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问题的研究,能使初中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分析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不仅反思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还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反思,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富于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供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平台。 3、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有助于以研促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所研究的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在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却未能形成具体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教学实践策略。 本课题通过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形成适应初中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尝试

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尝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 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1 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 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 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藉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2 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 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 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 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 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 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赞可天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 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间的情感会 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4 移情原则 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 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个是作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 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教 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4.1 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教师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 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 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诱因。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 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 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 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世界、爱和平的意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