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1.知识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煅炼了其自学能力。

2.视听教学资源。Internet能搜索大量有关教学的图片和视听材料,超越了文字知识材料的局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

3. 精选练习题的教学资源。关于课堂知识点的练习题在网络上不胜枚举,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其典型题目给学生练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英语: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在台湾称作资讯科技,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信息技术包括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传递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二,一系列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前,素质教育己被置身于一个信息化的校园环境里,我们要怎样地加以合理利用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所以,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是否被高效率利用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是否得到了煅炼和培养,在这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利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能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会里,知识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长,要想让学生将这些知识都撑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①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技术基础。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作为支撑,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这样的一些技能:

操作平台型软件的使用如个人操作系统、网络基本原理

信息检索软件如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载工具的使用。

信息加工和发布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

②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能够调整教学观念,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提出问题,给出得到信息资料的途径,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是在多媒体网络机房里,学生则利用环境中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所要解决地问题去寻找这些资料,并且分析、过滤、重组这些资料,并和小组其它成员一起将和自的观点汇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监控整个过程,在学生检索、分析、评估这些资料出现困难时,给予实时的帮助,如果在计算机数量较少的普通教室(如有的教室只有教师机和演示工具)学生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老师可以将事先准备的许多资料展示出来供学生来选择、分析,提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素材。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煅炼,学生的信息素养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今天,因为知识的快速增长和更新,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学能力便成为21世纪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一个拥有良好自学能力的人,能够在走出校门以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进行学习,他们知道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并能在短时间里获取知识。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①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例如利用一些辅助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人机交互性较强,能够寓教于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不仅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学习方式,而且让学习学会了独自面对问题,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来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获得帮助,有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煅炼了其自学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①让多种协作方式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受物理位置的制约变得比较勉强,教师往往让座位相邻的学生一起讨论,而实际上,座位相邻的学生其观点和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节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组学习的效率往往很低,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而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分组方式可以不受制约而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网上对话、网上论坛、网上个人主页等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学习资料。

②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的工具性平台。当小组要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成员间的协作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种协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竞争,而信息技术环境给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学习资料放到网络的同一个文件夹或者网站上供全体成员来交流和评价,也可以将这些搜索整理到的学习资料与其它小组共享,最后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可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①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以及网络资源容量大、门类多、即时性强的特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有了对问题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②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一个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学生首先会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然后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环境来得到这些资源,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问题求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在互联网上,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我们需要的专业化网站,而且还可以提出问题,求得其它人的直接帮助,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帮助和启发是必要的。

③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协助他们取得成功。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不得不去观察、去思考,同时,由于信息化资料具有超文本结构,可以启发学生去联想,去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有一种比较直接的训练形式--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环境来完成平时没条件完成的实验,通过直接操作来求得问题的结论,这些观察、思考、联想、操作的能力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可缺少的。

分析以上信息环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高中教学实际,高中信息技术环境有以下功能:

一.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1.知识资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煅炼了其自学能力。2.视听教学资源。Internet

能搜索大量有关教学的图片和视听材料,超越了文字知识材料的局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

3. 精选练习题的教学资源。关于课堂知识点的练习题在网络上不胜枚举,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其典型题目给学生练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给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例如利用网络给优等生和后进生以不同的教学设计达到具体教学学情进行具体教学的目的。再如利用一些辅助学习型软件来进行个别化学习,这些软件大多图文并茂,人机交互性较强,能够寓教于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调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不仅实现了一对一的交流学习方式,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独自面对问题,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来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获得帮助,有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因此学生学完之后,必须能够熟悉有关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能够明白理学与儒学的关系及差别以及正确评价理学;(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本节课标要求并进行分析。)

2.教材内容在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宋明理学》在本单元中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基本线索是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主,从春秋到汉朝,儒学由出现到独尊,但汉末魏晋以来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打击和威胁,为重振儒学地位才出现了融合各家思想的理学,而理学对于巩固专制皇权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禁锢人性的消极思想也成为明清时期批判的对象,从而为第四课埋下伏笔。(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并进行分析综合。)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及必修三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但学生在高二才接触文化史的专题学习,所懂的历史知识以单一孤立的知识点为主,逻辑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处在感性阶段。在教学中,可根据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勤于思考这个特点,采用问题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原因,寻找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节

教学内容。(教师查找必修一、二的成绩,结合本专题一二节的教学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本节知识与能力并进行分析综合。)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龙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本节过程与方法并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学情分析综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学情分析综合。)

【教学重难点:】

重:理学形成的背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说的主要内容。

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对宋明理学的评价。(教师根据网络搜索学考、高考和本节内容及具体学情结合确定本节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①讲读法:提出小问题,鼓励学生动脑寻找答案;

②材料归纳法: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③分析比较法:指导学生分析对比不同的历史现象,寻找其区别,加深其理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

师:那么汉末以后呢?

请大家回顾一下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天人感应)?请概述他的人伦道德标准是什么?(三纲五常)我们再来看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遵守纲常?(恐吓)

如果说中国是个大课堂,汉代以来儒家一直是这个课堂里最权威的老师。但同学们慢慢感到这个老师就会一招,就是打着老天爷的旗号吓唬人。

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大课堂里来了两个新老师——佛教、道教。

1.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白马寺龙门石窟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2、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师:如同梁武帝就是一个集儒、道、佛三者一身的皇帝,Array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乃至后代,“三教合一”的潮流

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Array域。

很多同学都去过泰

山,不知是否留意过红门

宫,它的东院是佛教弥勒

院,西院是道教元君庙,

而正中则儒家盛景孔子登临处。佛、儒、道三教就这样汇聚在这方

寸之地。

下面的例子会使大家对三教合一有更深的印象。在我们最为熟悉的孙悟空身上,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生: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道家师傅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即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至于儒家,在西天取经路中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还有“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的等级观念,都有儒家思想的痕迹。

3、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师:“三教合一”的局面使儒家思想即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同时又受到佛、道哲学的影响,儒学体

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师:隋唐时期,儒、道、释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动摇,儒学的发展遭遇巨大困境,

那么儒家知识分子会怎样改变这个困境,儒学又会怎样发展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第一框题。

【设计目的】

通过设问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认真阅读教材,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北宋儒学的复兴运动

1、背景

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2、主张及影响

学习思考: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三)板书: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2.理学在宋代形成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宋明理学

1、什么是理学?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① 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

生:理学认

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它除了对世界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

的要求,即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它还包括对人自身修养的要求。 师:这样理学就将世界、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它既回答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把这些思考与儒家传统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这就是理学。

如何才能认识到和把握住“理”呢,理学

提出了一个让我们很难理解的概念:“格物致之”。格物就是即

物穷其理,探个究竟;致知,要达到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简单地

说,就是凡事都要

通过认真研究弄个明白,做个彻底的明白人。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它涵盖哪些领域?

理学思想虽看起来深奥,实则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妨就从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看理学。请大

家回顾我们入校教育校本课程中的有关校训的内容,从中搜寻一下理学的踪影。

②主要思想:

1)“理”。

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2)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认识论)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但天理与人的欲望之间产生了矛盾又该如何选择呢?理学的回答是“存天理,灭人欲”。下面的一组图片是长期流传于中国的二十四孝故事。请大家对这些故事中的道德标准做一下评判。

生: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太感人了,生活中的孝行就在这些细节之中,对照起来我们平时对父母太缺少这些细节的关爱了。

生:小时候妈妈为给我赶蚊子经常一宿不睡,亏那当爸爸的睡得着,似乎孩子受这样的罪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过对照一下,我的妈妈比吴猛的爸爸好太多了,我比起吴猛差太远了。

扇枕温衾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

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尝粪忧亲

庾黔娄,南齐高士。父亲病重,医生说:

“要知道病情吉凶,只有尝一尝病人粪便的

味道。”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并夜

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生:恶心死了,简直为了作秀不择手段啊。就我了解,那时候选拔官员孝行是一个重要指标,当时通讯传媒都不发达,大家又都争着当孝子,不来点儿“绝的”很难引起别人注意。二十四孝的用意是在给大家树立榜样吧?这种榜样能效仿吗?效仿起来有意义吗?

生: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当时科技不发达,我倒有别的想法。那时候没有B 超,没有化验,要救父亲的命可能这种做法是这个儿子的唯一选择。现代科技发达了,感动中国的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付出了比这更大的代价。时代不同,科学水平不同,两位儿子却都表现出为了救父母义无反顾的勇气。有一点我跟刚才的同学意见相同,就是必须发自感情。

生:我看到画上那个可爱的小宝宝,都要让这个白痴气疯了。母亲是一条生

命,孩子也是一条生命。所有的道德最起码应该建立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吧?这种道德简直就是

活生生地杀人啊。

生:还有什么一坛黄金也纯粹是编人的,就是为了愚弄人去实践这种鬼话。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有感动、有怀疑、有厌恶有愤怒。理学的思想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性的研究,而且已经通过类似二十四孝图这样的通俗教材传播到民间。它把对道德的追求渗透到百姓心中,也以超出人性的道德枷索束缚、毒害着国人的精神。

父父子子之孝为社会秩序的起点,有了它就会很自然地延伸到君君臣臣之忠。从元朝开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代承袭这一作法,这就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而就在程朱理学高高在上的时候,有人向它发起了挑战。

总结分析程朱理学

A: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来源——核心思想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

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

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②天理本质上是社会人伦之理——社会伦理属性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认识论

B:发展及影响

①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③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学术思想影响海外

(2).陆王心学

南宋某年,鹅湖山下执手走来中国哲学史上两位大师,一位是朱熹,另一位就是他的挑战者──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他们之间的辩论辩论涉及很多领域和层面,其辩论的内容、胜负的结局一直被后人所谈论。

朱、陆的分歧在哪里?我们随手翻开他们的诗作,就会发现里面回响着不同的声音。

发现:朱熹“格物”格出习惯来了,看到渠水清沏,也要“致知”源头。

生:陆九渊的诗不太好懂,但是能看出来墟墓、涓流、拳石都是变的,不变的是“心”。

师:别看两人都作诗,但著作数量却天壤之别。

(同学们惊叹:这也太夸张了吧!他们还比个什么劲啊?)

师:著作数量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水平的不同,而是两人的治学方法和读书态度不同。朱熹主张“道问学”,读书穷理,即多看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而陆九渊主张尊德性,认为只要内心附合儒家的道理标准,六经都是为我服务的。所以说,书不重要,内心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让中学生弄懂朱、陆之间的差别,著名作家曹聚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比较到这儿,朱熹求理的途径更加明晰,这就是──

生:格物致知。

师:陆九渊与他的严重分歧已非常明显,他一直在强调一个字──

生:“心”。

师:与格物致知相对,陆九渊求理的途径是“发明本心”,也就是注重内心的体验和反省。陆九渊不仅诗中颂“心”,治学依“心”,求理问“心”,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心”字:“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至于把朱熹和陆九渊的这场争论上升到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我们更适合在学过哲学以后再进行,现在能不能谈谈你更愿意接受哪一方的观点呢?

生:当然是朱熹了,不观察、不实践,不学习,光在那里问“心”,能问出什么道道?就像那个例子里说的,飞机来了光问心静坐管用吗?

生:仅凭“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我就欣赏陆九渊,多大的气魄!观察、实践、学习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自身的进步吗?“吾日三省吾身”问不出道道吗?同样是那个例子,“不为机声所摄”,这种内心修养到达了什么境界?这样的人起码不会当汉奸,不管用吗?

师:大家观察朱、陆之辩不能仅从胜负上去考量,还应该看到儒学在这种辩论中又有了新的补充和发展。

到了明朝中期,另一位心学代表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对于深奥的阳明心学,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视角来观察它。

生:只要有良知良能就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找到内心的良知,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他的这种说法会增强每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信心和主动性。

师:王守仁还多次参加镇压农民起义,在这期间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王守仁当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镇压农民起义容易,但要控制人民的思想难,应该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总结陆王心学

陆九渊: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4).总结分析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地位

(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无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6)、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人们的思想,儒学士大夫们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难主观意志力量

注意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典型例题】(网络搜索典型例题)

例1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对“社会条件”的理解,社会条件当然指客观条件,而不包括主观条件,更不是全部条件。其中,佛教的欺骗性也应是广泛传播的条件之一,但它不属于社会条件,所以不应选上。另外,佛教的传播在各朝各代都没停止,而南北朝时期最为广泛,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故此题选B项.

【答案】B

例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

综上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历史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知识资源扩展。课本及相关练习册有关宋明理学的知识量

有限。面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来搜索学习资料,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程学习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模式,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获得帮助,这些资源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于网络上的知识量浩如烟海,所以学习可以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相对于课本来说,信息量更大,角度更多,知识更新更快,而且面对大容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进行选择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觉煅炼了其自学能力。2.视听教学资源应用。Internet能搜索大量有关宋明理学教学的图片和视听材料,超越了文字知识材料的局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3. 精选练习题的教学资源。关于课堂知识点的练习题在网络上不胜枚举,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其典型题目给学生练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为高中历史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的教学设计可得出:信息技术环境能为历史教学提供知识资源、视听教学资源和精选练习题的教学资源。我们应根据具体历史教学问题进行信息技术网络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突破性发展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突破性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9T11:37:53.10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作者:王健 [导读] 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潮流,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身上的重担。 王健(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潮流,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身上的重担。高中信息技术作为当下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在教学重视程度上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方面也应该有所突破。本论文发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依据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突破性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044-01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的优化发展,高中信息技术不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而是转变以信息技术的实践与能力培养。这使得高中的同学可以自主学习,不再被动。然而信息技术的课程并没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因此在教学上也不可忽视其存在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 (一)观念问题 对一部分的家长和教师来讲,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其他的考试教学课程重要。高中阶段是芊芊学子奔向理想大门的第一步,家长和老师也是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想让其他“副科”耽误“主科”的学习时间。这种观念也可以理解,但是当代社会不同于以往,更在乎的是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单单关注书面的成绩。因此在部分的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问题,需要得以改正。 (二)时间问题 面对高考,学生往往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虽然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重视,但是在高考分数的约束下,临近模拟考试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常被占课,这一现象已经不足为奇,但是这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大大的被缩短,高中生获得信息技术的技能也少之又少。对于“主科”的教师来说,高中生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加牢固,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确少的是实际操作、动手又动脑的能力。 (三)能力问题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会边演示边讲解一遍,之后在给同学发素材,根据教师的演示成果模范着操作。这种方法虽然能让高中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步骤,但是也大大的限制了高中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学生的作品没有新意。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虽然注重教科书上的知识,但是更主要的是让高中生有自主的创造力,可以举一反三,不受课本的束缚。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把握学生思维特点,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以达到教学内容丰富目的,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以“微课”教学为例,开展情景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建教学氛围,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以“搜索技巧”课程内容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前对相关搜索技巧知识点进行微视频设计,构建符合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接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通过情景构建能够拉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之间的距离,这对增强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技巧”类的学习学生们的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其认知的全面发展,达到“搜索技巧”教学目的。 (二)扩展时间 高中生只能依靠着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信息技术的技能学习,而且还会被一些教师占用,因此如果在课堂上的时间不够,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时间。信息技术的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了解,以分组完成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如“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第一章,教师可以让同学自由分组,寻找家里或者看到过,能体现信息变迁的老物件,之后以自行查找资料的方式,合作完成以“信息变迁”为主要内容的PPT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发给老师。让老师进行评判,在课堂总结中展示给同学。这样利用少量的课余时间就能够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还能够对信息技术的教材有一定的了解。 (三)自主创作 在课堂上,学生的成果总是模仿着教师,使作品千篇一律。如果教师可以先展示自己的成果,之后再讲解本节课能应用到的具体操作,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为学生的自主创作、动脑思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第一章课程的结尾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实践的作业: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结束语 高中信息教学是连接着高中生动手、动脑以及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基石。虽然高中信息教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还应该解决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阻挡突破的关键,认识到了问题并加以解决就能取得惊人的突破,这样高中信息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兴强.试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应用[J].学周刊,2017(19):162-163. [2]刘晗.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刘丹.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高中信息技术期末试卷(2015浙江)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29题每题1分,30~55题每题2分,共81分) 1、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___ 。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2、二进制数(111101)2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 。 (A)3CH (B)3DH (C)E1H (D)F1H 3、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字符"梦"的内码为___ 。 (A)D2 (B)D2 BB (C)F6 (D)C3 CE 4、如下图所示,编辑图A得到图B,采用的操作是___ 。 (A)缩放(B)旋转(C)裁剪(D)调节亮度/对比度 5、下列对某音频文件进行的编辑,不影响其存储容量的操作是___ 。 (A)采样频率从44kHz改为11kHz (B)高音量改为低音量 (C)采样频率从11kHz改为44kHz (D)双声道改为单声道 6、某小说网站,通过读者的收藏量对作品进行排序,这种对信息的评价方式属于___ 。 (A)专家评价(B)核心刊物评价(C)统计评价(D)个人推荐7、把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存放,文件夹结构如下图所示: 文件script.doc一般应放入的文件夹是___ 。 (A)视频(B)图像(C)音频(D)文本

8 、总体来说,该流程图的算法结构属于___ 。 N >10? 输出S Y N N ←N+1 S ←S+N (A )顺序结构 (B )选择结构 (C )分支结构 (D )循环结构 9、某文件属性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 。 (A )这是一个音频文件 (B )该文件大小约为3.8MB (C )文件名为"稻香.mp3" (D )该文件只能用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 10、在Visual Basic 中,在文本框Text3中显示"数据太大!",则下列操作正确的 是___ 。 (A )将Text3的Width 属性值设置为"数据太大!" (B )将Text3的BackColor 属性值设置为"数据太大!" (C )将Text3的Height 属性值设置为"数据太大!" (D )将Text3的Text 属性值设置为"数据太大!" 11、下图是一个用Access 软件创建的数据表,该数据表中共有记录数 (A )3 (B )5 (C )11 (D )31 12、小音要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图中接收对象共有___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新学期的教研工作中,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总结、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引导教师进一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在新的学期中进一步引导全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继续组织全校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高中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不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等。 4、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动态生成资源及其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夯实知识基础,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学案与教案、练习的关系,提高各类学校使用学案的效益。 5、继续组织全校学科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计划,参加国家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培训计划,参加淘师

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 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2.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 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A 图像识别技术 B 指纹识别技术 C 语音识别技术 D 字符识别技术 4.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一定不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A 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运行杀毒软件 B 关闭计算机 C 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 格式化病毒所在硬盘 5.为了预防计算机被计算机病毒感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不上网 B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 C 经常使用最新杀毒软件检查 D 不轻易打开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6.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B 信息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 C 信息总是以文字、声音、图像、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收。 D 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7.对于信息特征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B 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存在 C 信息不具有时效性 D 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被处理 8.小东在进行题为“中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在因特网上利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 ① E-mail(电子邮件)② BBS (电子公告栏)③ QQ ④ 博客(Weblog)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9.信息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信息技术的使 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许多高中学校已 经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了重点教学内容当中,并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结合。本 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线上线下 引言: 在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因教学成本高、学校缺乏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 理论性强、学生觉得枯燥等原因一直未被重视。新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与 传播让平民百姓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人民群众也因此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将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中备受青睐,为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我国各高中学校都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学 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必修课程来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础信息技 术的使用。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大门,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设备条件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这门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许多方便实用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市面上有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材料越来越多,有的地区甚至开设了成人信息技 术课程学习班。很多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者、专家、教师等都沉迷在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 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授课教师专业的指导下,学生对信息 技术课程的兴趣逐渐增加,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高中必学科目之一,但是我国高中传统的教学 理念依旧没有被彻底改变,高考必考科目仍然是高中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顺利考入大学是 学校的主要目标。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轻视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别的 科目或打游戏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高中学生在巨大压力下,短暂的娱 乐时光。这样的情况不仅导致课程的开展价值和意义没有被真正的理解和实现,也为部分授 课教师带来了忧愁和困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最后的考核出题让老师头疼,教学 目标和任务没有达到,老师期末教学考核成绩差。面对现实惨状,老师束手无策,只能将职 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抛之脑后,学生利用上课时间玩游戏、听歌、上网等,老师放任不管,期 末考试提前将答案发给学生进行背诵。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助长了家长及学生对课程轻视 的火焰,严重的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在许多偏远的山区,信息技术课程的线上教学仍然存在问题,高中学校没有配套的教学 设施或是教学设备零件过于老化,老师授课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技 术课程实践操作要求高,学生只有通过线上实践和线下学习才能将知识完全掌握,山区信号 网络差也是课程线上教学开展的一大难题。除了生活条件差之外,这些摆在眼前的基础教学 设施问题也成为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愿意在山村进行教学的原因。许多山区高中学校 会让一些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的老师进行教学,授课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差,教学模式单调乏味,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 试题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 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 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2.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A 图像识别技术 B 指纹识别技术 C 语音识别技术 D 字符识别技术 4.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一定不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A 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运行杀毒软件 B 关闭计算机

C 找出病毒文件并删除 D 格式化病毒所在硬盘 5.为了预防计算机被计算机病毒感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不上网 B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 C 经常使用最新杀毒软件检查 D 不轻易打开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6.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B 信息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 C 信息总是以文字、声音、图像、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收。 D 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7.对于信息特征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B 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存在 C 信息不具有时效性 D 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被处理 8.小东在进行题为“中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在因特网上利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① E-mail(电子邮件)② BBS(电子公告栏)③ QQ ④ 博客(Weblog)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 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 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 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 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文 档交流仅供参考...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 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 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 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 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 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 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 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 色发展。...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 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浅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浅析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需从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开始做起,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这几年来一直处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第一线,以下是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大程度上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促进教学改革。 2.能够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作为普通高中来说,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研究性学习直接服务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夯实基础。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网络教室里的计算机用局域网连接起来,学生计算机入网后能共享网络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源,并联入因特网。为有利于课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1 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从小培养的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客观的物质条件保证是必须的。目前一些初中、小学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和改善了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提高了认识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 2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学科中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很快。对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在保持核心内容──理论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外围内容──实践内容需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而及时予以必要的更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各学校可自行编写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教材,系统地研究实践性教学内容、方法和理论,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通过实践,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

3.1 保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工具性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都难以做到了如指掌、面面俱到,因此有时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老师不知、老师这么认为学生却那么人为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清醒、冷静、正确、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认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带给我们的桎枯枷锁,才能真正营造相互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良好课堂氛围。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执行者必须彻底放弃对师道尊严的某些狭 隘而执着的理解,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的体温、质疑和异议。 3.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性来源于创造欲望,创造欲望要用积极的手段去激发。在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教师上课只介绍一种论点,并将这种论点当作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允许也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例如,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的问题虽然有一个通常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的因素。历史上围绕这个问题还有过不小的争论,甚至到了诉诸法律的地步,但我们大多数教材连提都不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具体进步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创造的艰苦和乐趣的机会、让学生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认识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个地错过了。.

(完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度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2.设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结构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必修部分致力于构建我国高中阶段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共同基础,关注系统性、实践性和迁移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度,为学科兴趣浓厚、学科专长明显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机会。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课程内容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知识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结合数据加工、问题解决和信息系统操作的真实过程,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4.培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大数据时代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叶巧蕊 于2017年4月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发展问题和发展条件,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应用来分析当前教师应如何挖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为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作参考。 一、大数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1、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当前的“大数据”概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一些“大数据”的应用也未能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铺展开来,从而制约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全数据模式下的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铺展面,并从样本的研究转向为系统化的总体研究。事实上,大数据的创新,将更为直接地剖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1]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大数据 1、教学资源数据 面向“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能够更加灵活、全面地汲取互联网信息,并通过开放的多样信息库,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同时,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建立起教育教学过程的数据信息分析,产生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分析结果,形成自产型教学资源数据。这样,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有了外部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支援,又有了内部自身的教学信息资源数据作为支撑。这能

完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数据需求,产生更加有益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信息链条。 2、学生信息数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自身的学习信息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动态地呈现学生自身参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即时性信息,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中所能够利用的“大数据”。这一类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习问题,还能结合当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的个体性调整,及时产生综合全面的个体报告,让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信息数据。 三、大数据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教学 (1)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能够构成基于学生信息数据的多维度动态化信息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接收到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弥补当前自身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当前学生完成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来构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施行针对具体学生完成情况而设定的教学。 (2)定制化教学 “大数据”构建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基于当前的综合信息给出较为精准的前瞻性判断,也为定制化教学和教学引导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被“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拓展性分析,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信息处理感应拟定相关的定制化教学方案。这解决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固定标准、统一进度、时间有限、内容重复铺设和教学的发展问题。 2、利用大数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构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高中信息技术期末试题

高中信息技术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正是人类社会需求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结果,那么多媒体技术诞生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你觉得电视或网页中的多媒体广告比普通报刊上广告的最大优势表现在()。 A、多感官刺激 B、超时空传递 C、覆盖范围广 D、实时性好 3、以下列文件格式存储的图象,在图象缩放过程中不易失真的是() A、*.BMP B、*.PSD C、*.JPG D、*.SWF 4、假设某视频剪辑的图象分辨率为800*600,32位色彩。如果视频以25帧/秒的速度播放则每秒钟要播放的数据量是多少MB.() A、45MB B、46MB C、47MB D、48MB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声卡是获取数字音频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则下列那项不是声卡的主要功能() A、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B、还原数字音频信号 C、数据的压缩与解压 D、存储声音信号 6、Cool Edit Pro是一个功能很好的音频编辑软件。以下选项中不是其功能的是() A、音频的准确剪辑 B、视频特技的加入 C、调节局部的音量 D、淡入淡出效果的添加 7、以下不是多媒体关键技术的是() A、数据的压缩与解压技术 B、超媒体技术 C、大容量存储技术 D、多媒体同步技术 8、图形、图象在表达信息上有其独特的视觉意义,以下不是的是() A、能承载丰富而大量的信息 B、能跨越语言的障碍增进交流 C、表达信息生动直观 D、数据易于存储、处理 9、音频文件格式有很多种,请问那种音频文件不可能包含人的声音信号() A、音乐CD B、MP3格式 C、MIDI格式 D、WAV格式 10、____年第一款8位处理器Intel8008问世标志着第四代计算机的产生,第四代计算机成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 A、1946年 B、1958年 C、1965年 D、1972年 11、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你认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A、技术工具的选择 B、制作设备的好坏 C、使用者多媒体信息素养的高低 D、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图象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以下不是的是() A、有损失或失真 B、图象质量不易保持 C、不能直接观看 D、数据量巨大 13、对图象进行压缩之所以不会损失过多的视觉信息,以下不是其原因的是() A、相邻象素间的相关性 B、色彩组成的相关性 C、人眼视觉冗余度的存在 D、图象数据量庞大 14、采用工具软件不同,计算机动画文件的存储格式也就不同。以下几种文件的格式那一种不是计算机动画格式() A、GIF格式 B、MIDI格式 C、SWF格式D 、MOV格式 15、、在Flash中,设置按钮的触发事件及动作,以下代码正确的是() A、on(release) B、gotoAndplay(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答:1. 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由于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到“应用软件的使用”又到“信 息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信息技术课以讲语言、讲应用工具为主,重点放 在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即使把 2000 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给一线教师 所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 1 )新课标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 技术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必修模块“更 多关注课程的深层内涵。该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宜过分提高。”“将课程重 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 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什么技术和软件工具能干什么,怎么干,不能只教会学 生这个技术怎么用,那个工具如何操作,而是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恰当 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和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当然这首 先要求学生对各种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与挑战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 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与技能。 ( 2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课标解读的第 54 页还指出“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 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必修模块“所依托的技术内容不宜 过分提高,可以在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注入一定的实用技巧,注重对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由此看来,新课标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 技术应用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报名及平时的考查产生“层次”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并产生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小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①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②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④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我校的情况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我校学生们肩负着考大学的重任。虽然学校按课程设置每周都有安排信息课,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它,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的学生们来自我县的各个乡镇,信息能力起点也不一样,对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针对于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这体现了课改“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新理念。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一些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这为我们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去年“愚人节”某大学张贴一个当日在校园礼堂公演“哈里波特Ⅶ”的海报,这则消息具有信息的()。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真伪性 D. 价值相对性 2、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取 消入学资格。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 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处理性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新闻报道 B.天气预报 C.报纸杂志 D.市场行情 4、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不少国内外商家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大量的运动场馆、基础设施等需要建设,数以万计的奥运健儿、观光旅游者将会到这里消费,商机无限……以上材料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5、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我们现在正处于那一次()。 A.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B.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C.电报、电话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应用 D.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6、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7、Word文档的扩展名为()。 A. .DOC B. .EXE C. .COM D. .BMP 8、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9、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六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 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A.图像识别技术B.指纹识别技术C.语音识别技术D.字符识别技术 11、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工具的是()。 A.扫描仪 B.电视机 C.摄像机 D.计算机 12、下列存储格式属于文字类型的有:()。 A. .txt B. .jpg C. .mp3 D. .g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