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月《人民日报》今日谈Word版

2012年四月《人民日报》今日谈Word版

目录

人民日报今日谈: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2012年04月14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治国先治党治党要从严2012年04月15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摒弃特权思想珍惜人民信任2012年04月16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立身不忘做人之本2012年04月17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为政不移公仆之心2012年04月18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用权不谋一己之私2012年04月19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心无旁骛稳中求进2012年04月20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走基层呼唤久久为功2012年04月22日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1 页共 7 页

人民日报今日谈: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2012年04月14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日益深刻。遵守法纪,依法办事,成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

但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要在短时间内根除传统思想的影响,并非易事。一有机会,少数人心目中的特权思想、人治观念、官本位思维就会溜出来作怪。为了“提高效率”,应该履行的程序就被省略;为了“跨越发展”,法律法规的“红灯”就视而不见。更有甚者,有的人手中有了权力,法治原则就成了“对人不对己”的约束,就有了挑战法律的资格。这些破坏法律准则、无视法治尊严的做法,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尤其要做遵守法纪的表率。小平同志说得好:“不管谁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都没有擅权营私的特权,谁都不能存一丝“刑不上大夫”的侥幸。

人民日报今日谈:治国先治党治党要从严

2012年04月15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只有坚持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肃监督,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

“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坚决查办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我们党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2 页共 7 页

任拥护。

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面前。如何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如何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夯实廉洁从政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解答。

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绷紧从严治党这根弦,始终加强党的建设。越是位高权重,就越要严于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每一名党员都应对此铭记在心。

人民日报今日谈:摒弃特权思想珍惜人民信任

2012年04月16日

近日参观周恩来故居,看到一份特殊的“家规”。在这份“家规”中,周总理特别叮嘱自己的侄辈,“要做个普通学生、普通劳动者”,“不能因为伯父是国家总理,你们就有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要求特殊照顾,这是我们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不同所在”。

永远把人民放在首位,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公民,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入党誓言,严以律己,克己奉公,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为党和国家奠定万古长青的基业。

今天,历史的重任,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与前人相比,我们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所面临的诱惑也远多于以往。面对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员和干部一定不能有丝毫满足和懈怠,更不能以权谋私、任人唯亲、贪赃枉法,损害党的声誉,辜负人民的信任。人民把治国理政的权力交给我们,绝不能成为我们“对自己高看一眼”的理由。只有每个党员彻底摒弃特权思想,时时刻刻慎权、慎欲、慎微,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政治本色,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3 页共 7 页

人民日报今日谈: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2012年04月17日

“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人们每每发出这样的反思。

这些教训对全社会是个警醒,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显得重要。为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完成引领一方发展、谋求民众福祉的重任,需要对领导干部有更高要求。升华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才能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才能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根基;彰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事业追求,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身边群众、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积极引领。反之,如果忘记做人之本、抛弃从政之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不仅毁了自己,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此,不可不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人民日报今日谈: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2012年04月18日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每个领导干部都应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

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4 页共 7 页

任和要求。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做人民公仆,就要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权力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决不能口头上自称公仆,行动上却高高在上;决不能表面上大公无私,背地里却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处天下事,当以天下之心出之。”公仆之心,实质是为民之心。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当主人,做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时刻牢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公大于私的原则,把公仆意识渗透到执政观、利益观、权力观中,保持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才能真正做到权力面前不谋私、利益面前不伸手、金钱面前不动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人民日报今日谈: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2012年04月19日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深刻反思一些违法违纪和腐败案件,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为政用权的要求显得尤为峻切。

权力姓公不姓私,但在用权过程中,面对种种诱惑与困扰,领导干部往往面临“公与私”的考验。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一旦离开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点,就难免犯错误栽跟头。有人认为权力是“上面给的”,只对上面负责,把职务看做升官发财的阶梯,想问题、办事情不顾民情民意;有人认为职务是自己奋斗来的,把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砝码,想方设法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洞开腐化堕落之门。

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经验与教训反复证明,权力是把双刃剑,秉公用权为百姓利益尽力,就会造福一方;以权谋私为个人利益打算,就会为害一片。对领导干部来说,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5 页共 7 页

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人民日报今日谈:心无旁骛稳中求进

2012年04月20日

“稳,不是不动、不变;进,不是急进、冒进。”在各地区各部门集中精力贯彻两会精神的今天,人们对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要求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稳中求进,既要防止“求稳怕进”,也要反对“忽稳冒进”。如果为稳而稳,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拖越大。反之,如果忽视稳定、一味冒进,急于求成,就会欲速不达,甚至有碍改革发展大局。

坚持稳中求进,要求我们出台政策措施、谋划各项工作时,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又要看到风险挑战,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些;要求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中求进,思想稳是前提,踏实干是关键。当前,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要头脑清醒;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凝心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不为传言谣言、杂音噪音所惑,不为困难风险、挑战挫折所畏,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今日谈:走基层呼唤久久为功

2012年04月22日

“这里就是我的家,只要以后群众还能记得我,就是最大的荣耀”……驻村干部沾着泥土气息的真挚感言,让人不胜感慨: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穿越时空、一以贯之,未曾须臾离开。

领导干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带来了农业技术、建设项目和投资渠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温室大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在大村小寨拔地而起,领导干部的外部激励与基层群众的内生激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6 页共 7 页

然而,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比干部驻村时间长,项目建设尚未完成,下派帮扶已然到期。驻村干部离开之后,项目会财随人走以至半途而废吗?一位驻村干部离开之际反复叮咛:“道路还要继续修,观光区的人工湖还要挖,种养小区的模式还要试验和推广”,背后也有类似担忧。

如何将驻村干部的阶段努力转化为持久动力?如何保证项目建设不因驻村干部的离开而中断?恐怕不能只凭“三分钟热度”,而是呼唤久久为功、制度保障,确保驻村干部带来的项目如期完成、发挥效益、惠及群众。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精品呈献https://www.360docs.net/doc/ce2536149.html,/?u=6 第 7 页共 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