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概述

1系统概述
1系统概述

1 系统概述

1.1 概况

国电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000MW机组选用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和德国SIEMENS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双背压、反动凝汽式汽轮机。主机型号N1000-26.25/600/600(TC4F),设计额定主蒸汽压力26.25Mpa,主蒸汽温度600℃、再热蒸汽温度600℃,末级叶片高度1146mm,汽轮发电机组设计额定输出功率为1000MW,THA工况主蒸汽流量2708.8 t/h,热耗保证值7347kJ/kWh,最大出力VWO工况1067.4MW;汽轮机工作转速3000r/min,从汽机向发电机看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最大允许系统周波摆动范围47.5~51.5Hz。凝汽器采用双背压、双壳体、单流程、表面冷却式,底部采用轴承支座支撑,上部与低压缸排气口之间直接焊接。从汽轮机向发电机看,润滑油管路右侧布置。凝汽器汽侧抽真空系统设置3套50%容量的水环式真空泵。

汽机热力循环采用八级抽汽回热系统,设有2(即双列)×3台高压加热器、一台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和一台疏水加热器,给水温度(铭牌工况)294.6℃。每台机组设置一套高压合低压两级串联汽轮机旁路系统,机组的旁路容量按40%BMCR设置。给水系统设置两台50%容量的汽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组的给水前置泵与主泵不同轴,分别布置在底层0米和运转层17米。给水泵小汽轮机正常工作汽源采用四级抽汽,启动用汽源采用再热冷段蒸汽或辅助蒸汽。凝结水采用2×100%容量的凝结水泵,采用一台变频和一台工频运行模式。三期辅助蒸汽母管与二期中压缸排汽联络管连接。#5机组启动调试时,辅汽来自#4机中压缸排汽。机组正常运行后,辅助蒸汽来源主要为运行机组的冷再热蒸汽(减压后)和四段抽汽。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单元制循环供水系统,每台机配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及三台循环水泵,循环水泵房布置在两塔之间。循环冷却水出塔后经循环水排水暗沟进入循环水泵房进水间,再经循环水泵升压通过一条循环水进水管进入凝汽器,凝汽器出水通过一条循环水压力管排至冷却塔。开式循环水泵和闭式循环水泵均按2×100%容量配置,并联布置,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其中闭式水容量为2m3,闭式热交换器按2×65%容量配置。

1.2 主要设计原则

1.2.1 气象特征与环境条件

汉川电厂以汉川气象站作为参证站,始建于1959年,该站位于汉川市城关镇北门外刘家垸城郊,地理位置为北纬30°39',东经113°51'。地处平原湖区,四周为农田。属副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目照和热量充足,

雨水适中,但分布不均。根据资料统计得累年气象特征值如下:

累年平均气温 16.3℃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8.4℃ (1971.07.21)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14.3℃ (1977.01.30)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累年最小相对湿度 9% (1963.01.26)

累年平均气压 1013.4 hPa

累年最高气压 1044.4hPa (1967.01.15)

累年最低气压 990.1hPa (1994.07.12)

累年平均风速 2.4m/s

实测10min平均最大风速 21.6m/s (1972.01.22)

累年年平均降水量 1228.0mm

累年一日最大降水量 312.2mm (1991.07.09)

累年最大积雪深度 24cm (1984.01.18)

全年夏季、冬季主导风向 N

1.2.2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扩建厂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1.2.3 电源条件:

中压:中压系统为6kV三相50Hz;额定值200kW及以上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6kV。

低压:低压为380V三相50赫兹;额定200kW以下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380V;交流控制电压为单相220V。

直流控制电压为110V,来自直流系统,电压变化范围从94~121V。

应急直流油泵电机额定电压为220V直流,与直流系统相连,电压变化范围从187~242V。

设备照明和维修电压:设备照明由单独的380/220V照明变压器引出。

维修插座电源额定电压为380V、56A三相50赫。

1.2.4 仪用压缩空气条件:

仪用压缩空气通常清洁、干燥、无油,压力范围为0.4~0.7MPa(g),最高温度为50℃。

1.2.5 汽源

辅助蒸汽参数:0.8~1.3MPa(a),300~380℃。

1.2.6 冷却水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最高温度为38℃,压力:0.4~0.7MPa(g) ,水质为除盐水。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最高温度为33.4℃,压力:~0.7MPa(g)。

1.2.7 机组运行方式:定-滑-定。

负荷性质:主要承担基本负荷,并具有调峰能力。

1.2.8汽轮机的零部件(不包括易损件)的设计使用寿命应不少于30年,在其寿命期内应能承受下列工况,总的寿命消耗应不超过75%。

投标方理解并承诺完全响应上述条款的要求。

1)冷态启动(停机超过72小时,汽缸金属温度约低于该测点满负荷值的40%)200次

2)温态启动(停机在10至72小时之间,汽缸金属温度约在该测点满负荷值的40%至80%之间)1200次

3)热态启动(停机不到10小时,汽缸金属温度约高于该测点满负荷值的80%)5000次

4)极热态启动(机组脱扣后1小时以内,汽缸金属温度接近该测点满负荷值) 300次

5)负荷阶跃>10%额定负荷(THA) 12000次

1.2.9汽轮机允许的主蒸汽及再热蒸汽参数运行范围:

P

额定冷再热蒸汽压力(TMCR工况)MPa(a)

l

t 额定主汽门前、再热汽阀前温度℃

1.3设计优化

1.3.1 本工程采用2×50%BMCR容量的汽动给水泵配置方式,取消30%容量电动启动给水泵。该配置运行灵活,当一台汽动泵组故障解列时,另一台汽动给水泵至少能使机组带60%负荷,机组运行负荷较高,经济性较好。不设电动启动泵后,给水泵汽轮机启动汽源来自老厂中压缸排汽联络母管,汽源稳定可靠。通过调节汽轮机转速来调节锅炉上水流量和压力,满足锅炉清洗上水要求。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机组启动时间略有延长。取消电动启动泵后,系统更简单,同时将节省部分高压给水管道、阀门,电动给水泵的土建基础费用以及控制系统、电气开关柜和电缆投资都会减少。

1.3.2将闭式冷却水系统作进一步优化。闭式水箱效容积为2m3,将凝结水泵电动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水、各水泵轴承冷却水改用开式冷却水水。凝结水泵机械密封冷却器、汽泵前置泵机械密封冷却水、锅炉启动循环泵充水清洗冷却器和汽水取样冷却装置等仍采用水质好的除盐水,优化后每台机总用水量减少至69t/h。

1.3.3对凝结水泵、锅炉给水泵、低加疏水泵等设计以TMCR工况为选型设计工况。以此选型后与大火规中规定的水泵以BMCR工况选型相比较,单泵流量要减少3%,管系计算阻力损失也有所减少。

1.4主机设计参数

1.4.1 汽轮机组设计性能规范:

1.4.2汽轮机发电机组轴系特征:

1.4.3 转子的转动惯量GD2:

1.4.4 蒸汽压力表

1)长期运转:无时间限制。

2)短期运转:允许的瞬时值。每年超过该压力的时间累计不能超过12 小时。3)安装安全阀以确保短期运行时不会超过该值。所有压力是绝对压力。

1.4.5 主机温度限制值

1)仅用于汽轮机在满负荷甩负荷具有较高的再热压力条件下。可以

预期汽轮机会立即重新加负荷或者机组在锅炉最小负荷下空负荷

运行。

在额定主蒸汽参数下允许在锅炉带最小负荷而机组在空负荷下运行,无时间限制。

1.5 汽轮机典型工况及性能指标

1.5.1汽轮机典型工况

1.5.1.1 TRL工况(夏季工况)

汽轮发电机组能在下列条件下在保证寿命期内任何时间都能安全连续运行,发电机输出功率1000 MW (当采用静态励磁、非同轴电动主油泵时,已经扣除各项所消耗的功率),此工况称为铭牌工况(TRL),此工况下的进汽量称为铭牌进汽量,此工况为出力保证值的验收工况。

1)额定主蒸汽参数、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

2)低压缸排汽平均背压为10.8kPa(a);

3)补给水量为2%;

4)给水温度294.6℃

5)全部回热系统正常运行,但不带厂用辅助蒸汽;

6)汽动给水泵满足额定给水参数;

7)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功率因数0.9(滞后)、额定氢压、发电机冷却器冷却水温为38℃时,发电机效率为98.9%;

1.3.1.2 最大连续功率(TMCR)工况

汽轮机进汽量等于铭牌工况(TRL)进汽量,在下列条件下安全连续运行,此工况下发电机输出的功率1046.404MW(当采用静态励磁、非同轴电动主油泵时,应扣除各项所消耗的功率)称为最大连续功率(TMCR)。

1)额定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及所规定的汽水品质;

2)低压缸排汽平均背压 5.3 kPa(a),设计背压(双背压,低背压4.669 kPa(a),高背压6.003 kPa(a))

3)补给水量为0%;

4)给水温度294.9℃

5)全部回热系统正常运行,但不带厂用辅助蒸汽;

6)汽动给水泵满足规定给水参数;

7)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功率因数0.9(滞后)、额定氢压、发电机冷却器冷却水温为25℃时,发电机效率为98.9%;

1.5.1.3 阀门全开(VWO)工况

汽轮发电机组能在调节阀全开,其它条件同TMCR工况时,汽轮机的进汽量不小于103%的铭牌工况(TRL)进汽量,此工况称为阀门全开(VWO)工况。该进汽量为2991.3048 T/H。

1.5.1.4 THA

工况当机组功率(当采用静态励磁、非同轴电动主油泵时,扣除各项所消耗的功率)为1000MW时,除进汽量以外其它条件同TMCR工况时称为机组的热耗率

验收(THA)工况,此工况为热耗率保证值的验收工况,亦称为额定负荷工况。

1.5.1.5 高压加热器全部切除工况

汽轮发电机组能在高压加热器全部停运时,除进汽量及部分回热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外,其它条件同TMCR工况时保证机组能输出铭牌功率。机组在任何一台或一组低压加热器停用,其它条件同TMCR工况时,能输出铭牌功率。

1.5.2 汽轮机特性数据

11

1.5.3 汽轮机THA工况时各级抽汽参数

1.5.4 附图

1.5.4.1 各监视段压力和功率的关系曲线1.监视段压力和功率的关系曲线

2. 抽汽口压力和主蒸汽流量的关系曲线

1.5.4.2 热平衡图:

15

1.THA 工况

16

2.TRL 工况

17

3.TMCR 工况

18

4.VWO 工况

1.6汽轮机主要技术特点

西门子公司通过10多年9Cr-10Cr铁素体高温材料的应用,2002年西门子百万千瓦高压缸“H”及中压缸“M”的模块最高温度达到600℃及610℃,机组具有超群的热力性能;优越的产品运行业绩及可靠性;高效、高可用率、容易维护、检修;系统简单、运行灵活、快速启动及调峰能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1.6.1汽轮机布置特点:

1.6.1.1 高中低压缸HMN模块积木化组成(HMN汽轮机纵剖面图见图1-l),单轴承支撑汽轮机,四根转子分别由五只径向轴承来支承,汽轮发电机总长度约为49m,汽轮机机组总长29m,比同级机组缩短8~10米。

1.6.1.2低压外缸直接座落在凝汽器上,与基础不直接接触。

1.6.1.3阀门布置于汽缸两侧,阀门与汽缸间采用大型螺母直接连接,无导汽管。

1.6.2过负荷补汽阀技术

过负荷补汽阀,从高压主汽门后补汽至高压第五级后,补汽阀使全周进汽机组同样可实现定-滑-定运行模式(适应于高效调峰)。由于补汽阀相当于喷嘴调节,在额定工况下主汽压力能达到额定值,同时又保持了全周进汽的经济性。补汽阀技术使汽轮机的热耗率下降20~35kJ/kwh。全周进汽还从根本上消除了喷嘴调节造成的汽隙激振问题。

1.6.3高压缸特点

高压缸外缸为圆桶形设计,内缸为垂直纵向中分面结构。由于缸体为旋转对称,外缸体无常规的水平面大法兰,使得机组在启动停机或快速变负荷时缸体的温度梯度很小,将热应力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1.6.4中压缸结构特点

中压缸采用双流程和双层缸设计。中压高温进汽仅局限于内缸的进汽部分,而中压外缸只承受中压排汽的较低压力和较低温度。这样汽缸的法兰部分可以设计得较小。为冷却中压转子,还采取了一种切向涡流冷却技术,转子温度可降低

15℃左右。目前中压缸积木块的进口再热温度比主蒸汽温度高,能达到620℃。

1.6.5转子及连接特点:

转子与转子之间以超紧配液压拆装的联轴器螺栓连接,扭矩传输能力高、安装拆卸迅速、

对中精确。各转子均采用无中心孔整锻转子,刚性好,应力小。

1.6.6汽机叶片特点

1.6.6.1 大功率反动式高效率叶片级,高中低压叶片(除末三级)全部采用3D叶片,效率提

高2%。

1.6.6.2 高、中压缸第一级为低反动度叶片级(约20%的反动度),降低进入转子动叶的温度。高、中压缸切向进汽的第一级斜置45度静叶结构,效率高、漏汽损失小。滑压及100%的全周进汽使第一级动静叶片的最大载荷大幅度下降,根本解决了第一叶片级采用单流程的强度设计问题,对动叶片无任何附加激振力。

1.6.7 低压缸末级的去湿技术

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同样再热温度条件下,排汽湿度将增加,本机组低压缸配置了一系列“去湿”及“防蚀”技术。

1.6.8汽缸支撑结构及膨胀特点:

1.6.8.1 汽机5个轴承座均固定在基础上,不随缸体的膨胀而移动。

1.6.8.2 2号轴承座内装有径向推力轴承;高、中压缸的猫爪搭在2号轴承座上;机组绝对死点及相对死点均在高中压缸之间的轴承座上。

1.6.8.3 中压外缸与低压内缸间用推拉杆在猫爪处连接,同时轴承座与需滑动的汽缸猫爪之间的滑动支承面均采用耐磨合金,有利于汽缸轴向滑动及减少汽缸与转子间的相对膨胀。

1.6.9独特的液压盘车设备

1.6.9.1 盘车采用液压马达进行驱动,采用顶轴油为工作油。

1.6.9.2 盘车装置配有超速离合器,由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盘车退出或投入,正常盘车转速为54r/min。

1.6.10 典型润滑油系统设计:

润滑油系统设计2台电动主油泵(不设计连轴主油泵)、l台直流事故油泵、3台50%顶轴油泵、2台100%容量的冷油器。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牌号为ISO VG46,油温采用机械调节阀调节。直流油泵供油不经过冷油器。

1.6.11 快速启动性能:机组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方式,除极冷热态启动外,机组在5min

内可以快速冲转到3000r/min,节省启动费用。

1.6.12 机组大修间隔长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一个记录 (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 有:、、和面向对象模型。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解: 字段(数据项) 6. 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 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 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7.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就是一个由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其中行对应( B )。 A. 属性 B. 记录 C. 关系 D. 主键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C )。 A. 一个二维表 B. 一个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 A 阶段。 B .文件系统 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数据库系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具体的机器和 DBMS A 。 B .E-R 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结构化 B 。 (2)数据独立性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结构化 C.(1)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C 。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 D.信息 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D 。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 。 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9.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A 。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B①和B②。 ①A.数据独立性 ②A.数据独立性B.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C.逻辑独立性 D.数据的共享 D.管理规范性 1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 DBS

数据库系统综合概论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 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

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 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2 】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有许多数据是相同的,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由于是各部门均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和应用程序,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相同数据重复存储,而且在修改时,常常需要同时修改三个文件中的数据项,如修改学生年龄,此外若需要增加一个描述学生的数据项,如通讯地址,那么所有的应用程序就必须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除此之外,采用文件系统来帮助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在数据的安全和保密等方面,也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 】数据库管理阶段 1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文件系统的过程中,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人们逐步研究和发展了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即在数据在统一控制之下,为尽可能多的应用和用户服务,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结构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相互间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等。与以往前数据管理方法和技术相比,利用数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操作系统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1.2 例题解析 例1.2.1 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 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器件的性能和硬件的体系结构,如存储器的速度和容量、多处理机结构、总线结构等。 (2) 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决定了硬件是否能被用户使用、硬件的功能是否能发挥出来、其它软件能否在计算机 系统上运行。 例1.2.2 说明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解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如下: (1) 操作系统是每台计算机必备的系统软件。 (2) 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所有的其他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服务。同硬件一样,软件 资源也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3) 软件的开发依赖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需在一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软件 开发的难易程度。 (4) 操作系统影响软件的生命周期。如果主流操作系统的变更,就意味着一批应用软件生命的结束。 (5) 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是操作系统生存的基础。如何评论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可靠性、易用性、安 全性、兼容性等等,还要衡量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出的软件的数量 和质量。许多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其上的能够完成 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软件,例如某些财务公司安装有微软的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Windows上开 发的各种财务软件,此财务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只有拥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微软的Windows系列是PC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不 仅拥有众多的软件产品,如软件开发工具VB、VC++、办公软件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1-操作系统概述

李建伟版实用操作系统第二版最新习题 1 操作系统概述 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 D C D C D A C D D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B C CC B D B BB A 二、综合题 1、答: 并发性和并行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 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只有一条指令流水线,一个多功能的操作部件,某时刻处理机只能执行一个进程,进程与进程之间不能并行执行,只能并发执行。但在各种I/O 控制技术的帮助下,处理机、通道和设备之间都能进行并发。 (1)处理机和设备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2)处理机和通道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3)通道和通道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4)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并行,能够发生。 2、答: 以多道程序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操作系统具有4 个基本特征: (1)并发性: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宏观并行,微观串行。 (2)共享性: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所有资源 (3)虚拟性: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都虚拟出了一整套其所需的软硬件资源,让进程所属的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整个系统。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状态转换实现虚拟性。当进程被切换出去运行态时,它的运行环境被操作系统保存,当把再次被调度程序选中切换到运行态时恢复其运行环境继续上次运行状态继续运行。 (4)异步性:并发执行的各个进程之间运行时间、运行顺序具有不确定性,即异步性,程序执行已经失去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操作系统通过同步机制保证多个进程能够正确的执行。 3、答: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 资源,当一个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 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 立即转去执行另一个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内有了多个程序(进程),它们宏观上看同时执行,微观上看仍然是串行。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优点:多道程序交替穿插执行,提高了CPU、内存和I/O 设备的利 用率;在保持CPU、I/O 设备不断工作的同时,导致系统吞吐量的上升。 4、答: 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不断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系统吞 吐量”。这主要表现在:脱机输入/输出技术的应用和作业的自动过渡大大地提高了I/O 的速 实用操作系统教程(第2 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度及I/O 设备与CPU 并行工作的程度,减少了主机CPU 的空闲时间;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CPU、内存和I/O 设备的利用率及系统的吞吐率。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

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DCS系统介绍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 第一节概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控制设备所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具有实现各种数学运算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 1、运算速度快,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容易实现各种控制规律(PID控制、串级控制、复合控制等); 3、将显示、打印、报警、给定参数等功能集中在控制台上,方便运行人员操作与监视; 4、指导运行人员正确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计算机在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采集和处理 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定时采集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经过一次测量仪表发送、统一信号、模/数转换后的过程参数信号,并按预定的要求对它们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最后进行CRT显示、报警、打印或储存。 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实线部分所示。 数据处理的另一种应用形式是操作指导。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寻找出生产过程的最优操作条件和数值,并CRT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或通过打印机打印给操作人员。由操作人员去改变模拟调节器的给定值或直接操纵执行机构,从而把生产过程控制在最佳状态。 操作指导属于计算机开环监控方式。

简图:计算机数据处理与操作指导系统 2、直接数字控制(DDC) 生产过程的被调参数通过模拟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并运算的结果由输出通道去直接控制执行机构,从而把被调参数保持在给定值上。这样的控制方式称为直接数字控制。 简图: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3、监督计算机控制(SPC) 监督计算机控制是指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的信息,按照过程的数学模型,求出生产过程最优运转的操作条件和数值,并直接去改变模拟调节器的给定值,由模拟调节器或DDC控制机实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从而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优化状态。 简图: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操作系统概述

1. 操作系统概述 1.2例题解析 例1.2.1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器件的性能和硬件的体系结构,如存储器的速度和容量、多处理机结构、总线结构等。 (2)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决定了硬件是否能被用户使用、硬件的功能是否能发挥出来、其它软件能否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 例1.2.2说明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解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如下: (1)操作系统是每台计算机必备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所有的其他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服务。同硬件一样,软件资源也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3)软件的开发依赖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需在一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软件开发的难易程度。 (4)操作系统影响软件的生命周期。如果主流操作系统的变更,就意味着一批应用软件生命的结束。 (5)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是操作系统生存的基础。如何评论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兼容性等等,还要衡量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出的软件的数量和质量。许多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其上的能够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软件,例如某些财务公司安装有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Windows 上开发的各种财务软件,此财务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只有拥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微软的Windows系列是PC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不仅拥有众多的软件产品,如软件开发工具VB、VC++、办公软件Office等,还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尽管其操作系统价格高,性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如果说PC上的CPU不用Intel还可以用AMD或其它公司芯片的话,操作系统则除了选择Windows,其它选择都是困难的。IBM的OS/2已经退出竞争的舞台。虽然有PC版的UNIX,如SUN的Solaris和SCO的Unix ware及Open Server ,但在办公自动化、字处理等大宗应用领域远不如Windows来得普及。Linux 系统虽然是免费产品,是唯一从PC到巨型机(包括MPP)系统上全谱系(即可伸缩性强)可运行的系统,其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充性、可伸缩性都是世人称道的。但是大多数普通用户使用PC的目的是为了字处理、办公自动化、上网浏览、玩游戏,Linux在这方面的软件产品逊色得多,而这正好是Windows的强项。 (6)操作系统与软件是相互促进的。好的操作系统下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软件,而丰富的软件资源有助于操作系统的竞争和生存。

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期末习题与答案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因此,同一信息只能用一种数据形式来表示 B.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C.只有当给数据赋予特定语义后,数据才可转换为可传递的信息 D.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中的核心环节,其优劣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果 正确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控制功能是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 B.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冗余 C.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是多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 正确答案:D 3、以下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A.为终端用户开发和设计应用程序 B.定义和实施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C.参与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决定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 D.定义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规则,负责分配各个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 正确答案:A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DBMS能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及数据库恢复等运行管理功能 B.DBMS是处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可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一个软件系统 C.DBMS包含DB和DBS D.DBMS提供数据控制语言(DCL),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正确答案:A 5、保护数据库,防止未授权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破坏,这是指数据库的()。 A.数据库恢复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完整性 正确答案: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B.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描述了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C.对一个数据库系统来说,实际存在的只有物理级数据库 D.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正确答案:C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数据库系统中,外模式可有多个,而模式、内模式只能各有一个 B.外模式是用户视图,是概念模式的某一部分的抽象表示 C.在数据库系统中,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D.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外模式/模式映像只能有一个 正确答案:D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S结构是一种“胖客户机”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两层结构 B.在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系统的处理瓶颈在主机上

计算机监控技术第1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2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要求? 1-3 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有什么不同?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5 按应用领域和设备形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 1-6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输入与输出信号?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场合? 1-7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被控对象,可以选择哪些计算机控制装置(主机)? 1-8 以定位减速和工件加工为例,说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9 什么是实时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10 什么是智能控制?有哪几种形式的智能控制系统?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环节软、硬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 测控系统微机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传统的测控系统主要由“测控电路”组成,所具备的功能较少,也比较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测控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采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测控系统的主体和核心,替代传统测控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从而成为新一代的微机化测控系统。由于微型计算机的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功能强及可编程等特点,将微型计算机引入测控系统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测控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电路、增加或增强功能、提高测控精度和可靠性,显著增强测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而且可以缩短系统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易于升级换代等。因此,现代测控系统设计,特别是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控系统,目前已很少有不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了。在当今,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微处理器的仪器就不能称为仪器,没有微型计算机的测控系统就更不能称其为现代工业测控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测控系统带来以下一些新特点和新功能: 1)自动清零功能。在每次采样前对传感器的输出值自动清零,从而大大降低因测控系统漂移变化造成的误差。 2)量程自动切换功能。可根据测量值和控制值的大小改变测量范围和控制范围,在保证测量和控制范围的同时提高分辨率。 3)多点快速测控。可对多种不同参数进行快速测量和控制。 4)数字滤波功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可抑制各种干扰和脉冲信号。 5)自动修正误差。许多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从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概述 现代人都知道,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但是不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设计原理,很难真正理解计算机的结构。 从刀耕火种到坐在计算机前冲浪,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在这种艰辛且充满惊喜的探索中计算机一步步向我们的理想逼近。 第一节计算机的创始及结构 一、从原始计数法到机械计算机 在远古时代,人类首先从自身找到了最原始的计数工具——手,用手指来计数。为了能表达比10个手指更多的数目,古代人们想出第二种计数工具——石子。石子、贝壳、绳结、木棒不但作为统计财产、人数、猎物的工具,还能保留下统计的结果,这是现代计算机原理中存储思想的最初萌芽。 大约1000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开始使用算盘,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流传最广的计算工具。古代算盘是用小棒(或石子、金属块等)排放在不同位置上,表示不同的位权,并按此进位与借位。可见,那时已经有了进位计数的概念。 1642年,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装有手转圆轮的机械加法器。 帕氏加法器里,一个圆轮代表一位数。轮上分为10个相等部分,刻有0~9十个数字。做加法时,顺时针转动圆轮,当转到0刻度,便自动将高位圆轮带进一格。巴氏加法器用纯粹机械运动代替人们的思考和记录,表示人类开始向自动计算工具的迈进。为了纪念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是英国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一1871)。1833年在他的微分分析机(differential analyzer)的设计方案中,他天才地提出了计算工具至少必须具有五个独立的部分: ①输入部分送入需要处理的问题和信息.; ②存储库保存信息,以便机器使用; ③运算室能进行各种实际的运算; ④控制器指挥机器按顺序工作; ⑤输出部分送出问题处理的结果。 这台机器仍属于机械计算机,但是他的思想在当时确实太先进了,直至100多年后才开发了电子计算机。巴贝奇的许多观点被一位女伯爵、著名的女诗人Augusta AdaByron记载下来,并深入分析。她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程序设计语言Ada则因她的荣耀而命名。 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聪明的人脑可以记忆、可以计算、可以判断,但是成功地描述、模拟乃至制造出大脑功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及参考答案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由四部分组成。 图1.1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1)主机:(2)输入输出通道(3)外部设备(4)检测与执行机构 4.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有什么作用?说出各部分软件的作用。 软件是指能够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动作,都是在软件的指挥下协调进行的,因此说软件是微机系统的中枢神经。就功能来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库。 (1)系统软件:它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对用户来说,系统软件只是作为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是不需要自己设计的。 系统软件包括: a.操作系统:即为管理程序、磁盘操作系统程序、监控程序等; b.诊断系统:指的是调节程序及故障诊断程序; c.开发系统:包括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服务程序(装配程序和编辑程序)、模拟主系统(系统模拟、仿真、移植软件)、数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1操作系统概述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1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介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其他所有软件系统之间,为所有软件系统使用计算机硬件提供各项服务。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方便性,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高效率运行。操作系统主要有两方面重要的作用。 (1) 操作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及软件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硬件部件(如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均称作硬件资源,而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称作软件资源。因此,从微观上看,使用计算机系统就是使用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特别是在多用户和多道程序的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程序在运行,这些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使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在各个程序之间调度和分配资源,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2) 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的良好的界面。 一般来说,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最终用户,另一类是系统用户。最终用户只关心自己的应用需求是否被满足,而不在意其他情况。至于操作系统的效率是否高,所有的计算机设备是否正常,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使用,他们则一律不去关心,而后面这些问题则是系统用户所关心的。 操作系统必须为最终用户和系统用户这两类用户的各种工作提供良好的界面,以方便用户的工作。典型的操作系统界面有两类:一类是命令行界面,如UNIX、Linux等;另一类则是图形化的操作系统界面,如Windows、Linux等。 2. 操作系统特征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但它也改变了程序的工作环境,使程序由顺序执行变成并发执行,因此带来一些新的复杂问题,使得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这种标题要缩进两个字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执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个时刻仅能执行一道程序,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在交替执行。 (2)共享性(Sharing)。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CPU、内存、I/O设备及软件资源)不再为一个程序所独占,而是供同时存在于系统中的多道程序共同使用。根据资源属性不同,可有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两种不同的共享方式。 (3)虚拟性(Virtual)。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是实的;逻辑物体是用户感觉到的,是虚拟的。例如在单CPU多道分时系统中,通过多道程序技术和分时技术可以把一个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使每个终端用户都认为有一台“独立”的CPU为它运行,用户感觉的CPU是虚拟CPU。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 两者主要区别见P1 表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 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 (略) 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来度量,存储容 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解: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 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解: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

1.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1 微机控制系统特征 从模拟控制系统过渡到微机控制系统,控制器结构、控制器中的信号形式、系统的过程通道内容、控制量的产生方法、控制系统的组成观念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微机控制系统在系统结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在功能配置方面呈现出模拟控制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工作过程与方式等方面存在其必须遵循的规则。因此,通过了解微机控制系统的这些特征可以建立起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l.结构特征 控制器和执行机构是任何控制系统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执行机构是系统用来操作、改变、管理被控对象的工具,而控制器为执行机构提供执行方式和执行量值等。 模拟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通过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运算电路的模拟电路计算执行量值,决策执行方式。通常一套决策方案,一种计算方法对应一组专用生成电路,改变决策方案和计算方法就必须改变生成电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器,执行量值的计算,执行方式的决策等都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将控制器用微型计算机来代替,便构成了微机控制系统,即其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系统控制器由微型计算机担当,系统参数分析和控制量值计算等均由微机完成。 微机控制系统的抽象结构和作用在本质上与其它控制系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同样存在微机开环控制系统、微机闭环控制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微机控制系统。模拟系统控制器中的信号形式是连续量,微机作为控制器只能处理离散量,当微机要给模拟执行机构提供控制量时,要将离散量或数字量转换为连续量或模拟量,即要进行D/A(数字/模拟)转换;为了将被控制的模拟量变为计算机能接受,并可进行处理的数字信号形式,在闭环反馈通道上要设置A/D(模拟/数字)转换环节。因此,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器的闭环控制系统抽象结构如图1.1.1所示。 图1.1.1 微机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图 按微机控制系统中信息的传输方向,系统包含三条基本信息通道。第一条是含D/A转换环节的通道,称之为后向通道或输出过程通道;第二条是含有A/D转换环节的通道,称之为前向通道或输入过程通道;第三条通道是人机对话或交互通道。微机通过输出过程通道向被控对象或工业现场提供控制量;通过输入过程通道获取被控对象或工业现场信息;系统操作者通过人机交互通道向微机控制系统发布相关命令,提供操作参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与答案(1)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A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2.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 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 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5. FoxBASE、FoxPro属于________。 A.表式系统B.最小关系系统 C.关系完备的系统D.全关系系统 二、填空题(20分,每小空2分): 3.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4.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中找出相同元组的运算称为⑤运算。 5.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在执行“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和⑥。 6.SQ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⑦、⑧、⑨和⑩。 4.⑤交 5.⑥无损连接 6.⑦定义数据库⑧定义基本表⑨定义视图⑩定义索引 三、简答题(15分,每小题5分): 1.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查询迅速、准确,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纸面文件; ·数据结构化,并由DBMS统一管理;

·数据冗余度小: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共享性好; ·DBMS还提供了数据的控制功能。 2.叙述数据字典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答:数据字典的任务就是管理有关数据的信息,所以又称为“数据库的数据库”。它的任务主要有: (1)描述数据库系统的所有对象,并确定其属性。如一个模式中包含的记录型与一个记录型包含的数据项;用户的标识、口令;物理文件名称、物理位置及其文件组织方式等。数据字典在描述时赋给每个对象一个惟一的标识。 (2)描述数据库系统对象之间的各种交叉联系。如哪个用户使用哪个子模式,哪些模式或记录型分配在哪些区域及对应于哪些物理文件、存储在何种物理设备上。(3)登记所有对象的完整性及安全性限制等。 (4)对数据字典本身的维护、保护、查询与输出。 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是: (1)供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查找有关对象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处理用户存取时,要经常查阅数据字典中的用户表、子模式表和模式表等。 (2)供数据库管理员查询,以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3)支持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分析。 3.简要叙述关系数据库的优点? 答: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关系数据库的主要优点是概念简单清晰,用户不需了解复杂的存取路径,不需说明“怎么干”,只需说明“干什么”,易懂易学。 四、综合题(45分): 1.某医院病房计算机管理中需要如下信息:(10分) 科室:科名,科地址,科电话,医生姓名 病房:病房号,床位号,所属科室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