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_(2_5)区域划分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_(2_5)区域划分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_(2_5)区域划分

文章编号:1005-

0930(2015)s1-0068-011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058/j.issn.1005-

0930.2015.s1.008收稿日期:2015-01-18;修订日期:2015-06-2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102-006)作者简介:薛安(1969—),男,博士,副教授.E-

mail :xuean@iee.pku.edu.cn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薛安,耿恩泽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中国城市各监

测站点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

PM 2.5)质量浓度小时数据,将161座城市作为节点,以城市间PM 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与距离的比值作为边的权重,构

建了中国城市PM 2.5加权网络,并采用Girvan Newman 算法(GN 算法)对网络进行划分,

得到了不同季节中国PM 2.5污染的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划分结果的模块性Q 函数均在0.7左右,可采用复杂网络对中国城市PM 2.5区域进行划分;全年和四季分别划分出7、

9、13、6、8个区域,以具体划分结果和连片度衡量中国不同季节的PM 2.5污染的区域性程度顺序如下: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划分结果与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的“三区六群”范围大致相同,但区域范围在不同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PM 2.5;复杂网络;GN 算法;城市;区域划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京津冀、长三角和珠

三角等城市群的大气灰霾现象尤为严重,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 2.5)是造成城市灰霾的主要因素.2012年,

在中国新颁布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把PM 2.5纳入常规检测指标,

PM 2.5成为当今大气污染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国的PM 2.5污染具有较强的区域性[1-2]

,当前国内学者对污染严重或经济发达的京

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区域的PM 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解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3-6]

,同时也有学者分析了温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对PM 2.5污染的影响[7]

.区域内或区

域间的污染状况是有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PM 2.5污染不仅受到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影

响,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接受区域外污染物的贡献,大量研究表明PM 2.5污染具有区域传输的特性

[8-14]

.因此对于PM 2.5污染,不能仅对单一的城市进行分析,而要将城市群以及整个

区域的污染状况考虑在内,国家大型赛会期间采取的空气保障措施也表明了区域联防联控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针对PM 2.5区域传输的研究多采用空气质量模型,其中利用SMOKE 模型对污染源进行处理,MM5模型或者WRF 模型作为气象模型,将CAMx 模型[8,10,14]、NAQPMS 模型[9]、CMAQ 模型[11,13]

等作为空气质量模型对PM 2.5的传输进行研

第23卷增刊2015年7月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23,Supplement

July 2015

究.模型以详尽的污染源清单为基础数据,可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但资料收集难度较大;同时研究范围多局限在城市或局部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PM 2.5研究较少;在进行区域研究时多以行政区域为界限,

这可能和实际的PM 2.5污染区域范围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开展全国尺度的城市PM 2.5区域研究,划分出同步性较强的污染区域,确定城市群范围.目前对全国大气污染区域划分的研究较少,以空气污染指数(API )为指

标,段玉森等[15]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 法将中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分为了10个区域,

王斌[16]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和细分的11个小区.

复杂网络是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吸引子、小世界、无标度中部分或全部性质的网络[17],自20世纪末,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越来越多,已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18]、社会学

[19]

、计算机科学[20]、交通[21]等领域的研究中,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少.湛敏等

[22]

基于复杂网络建立了水华爆发的数值模型,李淑敏等[23]

构建了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网络,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张晓勇等

[24]

以复杂网络为基础建立了城市PM 2.5扩散网络模

型.复杂网络也被应用在对城市群的研究中,吕康娟[25]建立了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从企业

关联业务的角度对城市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赵渺希[26]

也从企业的角度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复杂网络研究.

本文以复杂网络为基础,以城市为节点,以不同城市间PM 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和距

离的比值作为边的权重,构建了包含全国161个城市的PM 2.5加权网络.在此基础上,使用GN 算法对加权网络进行划分,得到了不同季节中国PM 2.5的区域分布情况,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及预处理

本研究所采用的PM 2.5数据取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

共获得了2014年5月1日—2015年4月30日一个顺延年内各监测点的逐小时数据,研究时间段内共获得161个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各个城市的日均PM 2.5质量浓度值,其中有14个城市缺少部分天数的数据,其中最多的缺少6天,最少的图1

复杂网络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plex networks

缺少1天,对缺失数据采用内插法进行差值,因缺失数据量很小,因此忽略其对城市间PM 2.5质量浓度相关性的影响.1.2

复杂网络

复杂网络包含了大量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可表示为图的形式:G =(V ,E ),式中V 表示节点的集合,E 表示边的集合,如图1所示.V i 是图中的节点,代表复杂网络中的个体,本文中为每个城市;E ij 是图中的边,代表个体之间的联系;W ij 表示边的权重,代表个体

9

6No.s1

薛安等: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之间联系程度的强弱,本文中权重即为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城市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和城市距离的比值.

度表示的是节点V i邻边的数目,用字母k i表示.集聚系数代表节点的集聚性,在无权网络中其具体含义是当节点V i与k i个节点相连时,k i个节点间最多可能有k i(k i-1)/2条边,而k i个节点间实际存在的边数为M i,此时定义节点V i的集聚系数C i=2M i/[k i(k i -1)].在加权网络中,因为边有权重值,故与无权网络中集聚系数的算法有所不同,本文采用对权重因素考虑全面的Holme于2007年给出的加权集聚系数算法[27]

C w

H,i =

j,k

w

ij

w

jk

w

ki

max

j

(w

ij

)∑

j,k

w

ij

w

ki

(1)

式中,max j(w ij)表示与节点V i相连边中权重的最大值.

中国PM2.5污染已由点到面连成片发展,根据集聚系数的定义,其可衡量局部区域的联系程度,因此可由集聚系数来体现中国PM2.5污染区域的连片程度,称为连片度,区域的连片度定义为

L R=

1

n

∑n

i=1

j,k

w

ij

w

jk

w

ki

max

j

(w

ij

)∑

j,k

w

ij

w

ki

(2)

式中,LR表示区域R的连片度;n为区域R内的城市个数.区域的连片度即为区域内所有城市的加权集聚系数的平均值,区域的连片度越大,表明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PM2.5污染的联系越强.

1.3PM

2.5

加权网络的构建

对城市PM2.5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数据总体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因此选用Person 相关系数进行分析.选取PM2.5日均质量浓度值进行二元相关分析,得到城市之间两两的相关系数.

将城市作为节点,城市间是否有边进行连接以其相关系数作为判别标准,当城市间的相关系数R>0.7时,连接2个城市,否则不建立连接关系.城市间PM2.5质量污染的相关程度受城市间的距离影响较大,因此以城市间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与椭球距离的比值归一化后的值记为边的权重.至此构建了全国城市PM2.5的加权网络.

1.4PM

2.5

加权网络的划分

本文采用Girvan Newman算法(GN算法)对加权网络进行划分.GN算法是Girvan和Newman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基于边介数的无权网络分裂划分算法[28-29],在此基础上2004年Newman又将GN算法扩展到了加权网络上[30].为了衡量GN算法网络划分的质量,Newman等引入了模块性Q函数的概念[30],当模块性Q函数取最大值时表明网络划分质量最好.

模块性是指连接网络内部节点的边所占的比例与另外一个随机网络中连接内部节点的边所占的比例的期望值相减得到的差值.据此,Q函数可定义为

Q=

1

2M

i,j

a

ij

k

i

k

j

2

()

M

δ(σi,σj

[])(3)

07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

式中,a ij 为网络邻接矩阵的元素,如果V i 和V j 两节点相连,则a ij 为边的权重,否则等于0;δ为隶属函数,当节点V i 和V j 属于同一个社团时,即当σi =σj 时,δ(σi ,σj )=1,否则等于0;M =0.5∑a ij 为网络中边的权重之和.在网络划分结构固定,两节点的边随机连接时,节点间存在边的可能性为k i k j /(2M ),

k i 为节点V i 的点权.Q 函数最大值为1,一般情况下,当其值在0.3—0.7之间时即表示划分质量较好.GN 算法的关键是计算网络中的边介数,无权网络中节点V i 和V j 间经历边数最少的

路径为最短路径,

网络中任意两点间都有最短路径,当边e ij 被多条最短路径经过时,经过的最短路径的条数即为边的介数B ij ;当网络中某两节点的最短路径有n 条,通过该边的

有m 条,此时的最短路径数计为m /n .GN 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1)忽略边的权重,以无权网络计算网络中所有连接边的边介数;

2)将边介数除以对应边的权重得到边权比;

3)找到边权比最高的边将它移除,并计算网络的模块性Q 函数;4)重复步骤1)、2)计算剩余各边的边权比;5)重复步骤3)、4)直到网络中所有的边均被移除.在计算中当边权比最高的边有多条时,同时移除这些边.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季节PM 2.5污染的区域划分概况

根据中国气候特点,本文以2014年6—8月代表夏季,2014年9—11月代表秋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代表冬季,2015年3月和4月代表春季,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代表全年.

以连片度衡量不同季节中国PM 2.5污染的整体区域性强度,见表1.

表1

不同季节中国PM 2.5污染的连片度

Table 1

Contiguous degree of PM 2.5of China in different period

时间段全年

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连片度

0.51

0.39

0.55

0.56

0.49

通过表1可见,从全国范围看,秋冬季节的连片度最高,夏季的连片度最低,春季居中.说明秋冬季节PM 2.5污染的区域性较强,区域内多个城市相互之间PM 2.5质量浓度变化的同步性较强;夏季中国PM 2.5污染没有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且区域内不同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也较弱.

本文认为当只有2个或者3个城市相互连接时,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将他们看作城市对;当相互连接的城市数大于3个时,则认为是区域性的PM 2.5污染.以此计算出不同季节中国PM 2.5污染区域划分概况,结果见表2.

1

7No.s1

薛安等: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27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

表2不同季节中国PM2.5污染的区域划分概况

of China in different period

Table2Region division overview of PM

2.5

时间段全年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模块性Q值0.650.790.700.660.70

区域数713689

城市对数63318

孤立城市数1135141217

从表2可见,不同季节划分结果的模块性Q值都在0.7左右,说明划分效果很好.夏季的模块性Q函数值最高,主要是因为中国夏季的连片度较低,划分前城市之间PM2.5污染相关程度较弱,划分后易形成多个小的城市区域.全年的划分结果与秋冬季节的较为接近;秋冬季节的区域个数、城市对数和孤立城市数都较少,体现了较强的区域性;夏季区域个数为13,孤立城市数多达35个,均为最多,说明夏季形成了多个小的污染区域,并且很多城市与其它城市不相关,具有独自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春季PM2.5污染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但弱与秋冬季节.

2.2不同季节PM

污染的区域划分结果

2.5

不同季节的区域划分具体结果如表3—表7所示.从表3可见,全年全国共划分出7个区域.华北区域、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吻合度较高,除此之外在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也形成了4个小的区域.其中华北地区范围最大,但连片度最低,不过仍有0.5,川渝地区连片度最高达0.89,整体来看,中国城市全年PM2.5污染划分区域性较强.

表3全年区域划分范围

in full year

Table3Region division range of PM

2.5

区域连片度范围

华北区域0.50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省、河南北部、安徽北部、辽宁南部

东北区域0.60辽宁中部、黑龙江东部、吉林省

华东区域0.65上海、浙江省、江苏南部、福建省

华南区域0.65广东省、海南省、贵州省、广西自治区

华中区域0.53湖北省、湖南省

川渝区域0.89重庆、四川北部

豫陕区域0.58陕西省、河南西部

表4夏季区域划分范围

in summer

Table4Region division range of PM

2.5

区域连片度范围华北区域0.48河北省、山东西部、山西东部、内蒙南部

东北区域0.9黑龙江省、吉林省

江苏区域0.48江苏省、山东南部、安徽西部

环渤海区域0.75辽宁南部、山东北部

续表4

区域

连片度

范围

山东西部区域0潍坊、淄博、东营、莱芜、滨州

华南区域0.69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华中区域0.64湖北省、湖南省

西北区域0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延安浙江东部区域0宁波、舟山、温州、泰州浙江西部区域0.6丽水、金华、衢州、南昌、九江四川区域0.47成都、绵阳、德阳、宜宾、自贡河南区域0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焦作、三门峡陕西区域

0.83

西安、咸阳、渭南、铜川

从表4可见,夏季全国共划分出13个区域,均匀地分布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由于中国

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能显著降低空气中PM 2.5的质量浓度[31]

,夏季缺少冷气团的作用,因此降雨是主要降低大气中PM 2.5质量浓度的方式,而中国降雨时空分布PM 2.5极不均匀;加之夏季PM 2.5质量浓度最低,质量浓度值同等变化的情况下,对城市间的相关性影响较大,因此很难大范围地形成区域性污染现象.这13个区域中,只有华北区域、江苏区域和华南区域范围较大,每个区域内包含15个以上的城市,其它区域范围较小,城市个数在5—10.由于区域内城市个数较少,因此连片度的值差异较大,东北区域的连片度达到0.9,陕西区域的连片度达到0.83,渤海湾区域的连片度达0.75;但同时还有4个区域的连片度为0.除此之外,有多达35个城市PM 2.5污染与其它任何城市没有强的相关性,孤立存在;还形成了昆明、玉溪城市对,徐州、枣庄城市对和汕头、揭阳城市对.

表5

秋季区域划分范围

Table 5

Region division range of PM 2.5in autumn

区域

连片度范围

华北东北区域0.60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鲁苏区域0.69江苏省、山东东部、安徽西部、浙江北部东南区域0.44福建省、浙江南部

华南华中区域0.64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东部豫陕鲁区域0.62陕西省、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四川区域

0.72

四川省

从表5可见,秋季全国共划分出6个区域,大部分区域范围较大.秋季,降雨逐渐减

少,

逆温层逐渐产生,气象条件稳定,不利于PM 2.5的沉降和扩散[32]

,大面积的秸秆焚烧也极易造成大气区域性污染[33]

,因此易形成大面积的区域性污染现象,6个区域中,华北东

北区域、鲁苏区域、华南华中区域的城市个数都大于30个,豫陕鲁区域城市数也达到22

个,其它区域范围较小;同时孤立的城市大幅度减少,与周围的城市连成片,变成造成区域性污染的一员.华中地区在秋季和华南地区污染变化状况较为接近,合并成一个大的区域.除东南区域外,其它5个污染区域的连片度都较大,表明区域内多个城市间具有较强

37No.s1

薛安等: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47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的相关性,区域性污染现象稳定.

表6冬季区域划分范围

in winter

Table6Region division range of PM

2.5

区域连片度范围

华北区域0.61河北省、山东省、辽宁南部

东北区域0.47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吉林、长春

西北区域0.58陕西省、内蒙东部、河南西部、山西西部

西南区域0.57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北部

华南区域0.66广东省、海南省

华中华东区域0.65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

辽宁中部区域0.68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

东南区域0.65福建省、汕头、潮州、揭阳

从表6可见,冬季中国共划分出了8个区域,区域个数与秋季相近,但每个区域的范围都略有改变,区域的规模较为接近.冬季的大气条件更为稳定,污染物继续累积使PM2.5质量浓度最高.华北区域融入了山东省的大部分城市,扩大了区域面积;华中区域和华东区域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合并成同一区域;位于新疆的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构成唯一的城市对,其中乌鲁木齐污染较为严重,而克拉玛依污染较轻,两市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区域内城市个数越少,连片度越不稳定,东北区域5个城市的连片度较低,只有0.47,而辽宁中部区域8个城市的连片度较高,达0.68.由于辽宁中部的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且城市间距离较近,在冬季稳定的大气条件下,PM2.5污染的同步性较强.

表7春季区域划分范围

in spring

Table7Region division range of PM

2.5

区域连片度范围

华北区域0.59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山西南部、山东西部、

华中区域0.79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区域0.26广东省、福建省

西北区域0.52内蒙东部、山西北部

环渤海区域0.72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大连、连云港

辽宁中部区域0.77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华东区域0.66上海、江苏省、安徽省、浙江北部

川渝区域0.73四川省、重庆

西南区域1云南省、攀枝花

从表7可见,春季中国共划分出9个区域,其中华北地区包括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的全部或部分城市,形成了包含40余城市的特大的区域性污染.这可能是因为春季中国北方城市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流的影响,大气条件较为一致,导致PM2.5污染的变化也较为同步.春季的区域个数多于秋冬季节,其中广东省春季是过渡季节,冷暖交替变化,区域内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区域性污染显著性较弱,连片度较低;而其它区域在春

季都连片度均较高.随着逆温层的减弱,春季PM 2.5质量浓度逐渐降低,但仍旧保持较强的区域性污染特点.

中国4个季节的污染区域划分各有特点,但大体结构相近,总体而言,冬季中国区域性污染最为明显.不同季节的污染区域划分结果中,湖南、湖北两省的相关性始终较强,四川省的部分省市一年四季都具有区域性污染的特点,

总体分析,区域划分结果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三区六群”范围大致一样,但又略有不同.“三区六群”重点联防联控区域分别指的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本文在不同季节都明显划分出了各个区域,但秋季时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

津冀地区形成了同一区域;根据季节的不同,山东半岛城市群有时独立存在,有时划为京津冀地区,

有时又划为长三角地区.3结论

本文通过复杂网络分析中国不同城市2014年5月—2015年4月PM 2.5的日均质量浓

度的相关性,

划分出了不同季节中国PM 2.5污染的区域分布情况,主要结论为:1)应用复杂网络对中国PM 2.5污染区域进行划分,可用模块性Q 函数衡量划分效果,不同季节的值都在0.7左右,体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并可用连片度来衡量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PM 2.5污染连片程度,全国范围秋冬季节区域性较强,夏季最弱;2)中国全年和四季分别划分出7、9、13、6、8个区域,根据具体的区域划分情况得到不同季节的PM 2.5污染区域性程度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3)中国各个季节的划分结果总体分布较为接近,与“三区六群”划定的范围大致相同.但不同季节的区域划分结果各有特点,与目前的划定范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淑兰,柴发合,高健.我国中长期PM 2.5污染控制战略及对策[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4):10-13Wang Shulan ,Chai Fahe ,Gao Jian.Study on long-term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M 2.5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 [

J ].Environment and D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4):10-13[2]程年亮,李云婷,孟凡,等.我国PM 2.5污染现状及来源解析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5):4721-4724Cheng Nianliang ,Li Yunting ,Meng Fan ,et al.Analytical studies of PM 2.5pollu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 China

in 2013[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 ,2014,42(15):4721-4724

[3]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等.北京地区冬春PM 2.5和PM 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

.环境科学,

2014,35(2):418-427Zhao Chenxi ,Wang Yunqi ,Wang Yujie ,et al.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M 2.5and PM 10pollution statu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in Beijing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35(2):418-427

[4]成亚利,王波.上海市PM 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估[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31(10):1189-1192Cheng Yali ,Wang Bo.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of PM 2.5in Shanghai [J ].

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4,31(10):1189-1192

[5]徐伟嘉,何芳芳,李红霞,等.珠三角区域PM 2.5时空变异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9):951-957Xu Weijia ,He Fangfang ,Li Hongxia ,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M 2.5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J ].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27(9):951-957

[6]张智胜,陶俊,谢绍东,等.成都城区PM 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33(11):5

7No.s1

薛安等: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67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

2947-2952

Zhang Zhisheng,Tao Jun,Xie Shaodong,et al.Seasonal variation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at urban area of Chengdu[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3,33(11):2947-2952

[7]朱倩茹,刘永红,徐伟嘉,等.广东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2):15-21 Zhu Qianru,Liu Yonghong,Xu Weijia,et al.Analysis on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M2.5in Guangzhou[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2013,29(2):15-21

[8]薛文博,付飞,王金南,等.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34(6):1361-1368

Xue Wenbo,Fu Fei,Wang Jinnan,et al.Numeric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transport of PM2.5in China [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4,34(6):1361-1368

[9]黄蕊珠,陈焕盛,葛宝珠,等.京津冀重霾期间PM2.5来源数值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doi:10.13671/ j.hjkxxb.2015.0046

HuangRuizhu,Chen Huansheng,Ge Baozhu,et al.Numerical study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PM2.5over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during a severe haze event[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5,doi:10.13671/j.hjkxxb.2015.0046

[10]安俊岭,李健,张伟,等.京津冀污染物跨界输送通量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684-2692 An Junling,Li Jian,Zhang Wei,et al.Simulation of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fluxes of air pollutants among Beijing,Tianjin,and Hebei Province of Chin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2,32(11):2684-2692

[11]吕炜,李金凤,王雪松,等.长距离污染传输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30-41

LüWei,Li Jinfeng,Wang Xuesong,et al.Numerical modeling on the impact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on the regional air quality in the PearlRiver Delt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5,35(1):30-41

[12]蒋永成,赵天良,王宏,等.福州市PM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和区域传输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2):347-355

Jiang Yongcheng,Zhao Tianliang,Wang Hong,et al.Analysis o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regional transport during PM2.5pollution episodes in Fuzhou[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5,35(2):347-355

[13]Street D G,Fu J S,Jang C J,et al.Air quality during the2008Beijing Olympic Game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7,41(3):480-492

[14]Wu D W,Jimmy C H F,Teng Y,et al.A study of control policy in the PearlRiver Delta region by using the particulate matter source apportionment method[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3,(76):147-161

[15]段玉森,魏海萍,付晴艳,等.中国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的时空模态区域分异[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384-391

Duan Yusen,Wei Haiping,Fu Qingyan,et al.Regional spatio-temporal mode difference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of k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ities in Chin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8,28(2):384-391

[16]王斌.利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分析我国空气污染的区域时空变化特征[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22-31 Wang Bin.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air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adopting Air Pollution Index (API)analysis[D].Qingdao: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8:22-31

[17]郭世泽,陆哲明.复杂网络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Guo Shize,Lu Zheming.Basic theory of complex networks[M].Beijing:Science Press,2012

[18]赵静,俞鸿,骆建华,等.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代谢网络的进展[J].科学通报,2006,51(11):1241-1248 Zhao Jing,Yu Hong,Luo Jianhua,et al.Application of complex network theory into metabolization networks stud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1(11):1241-1248

[19]Vito L,Massimo M.How the science of complex networks can help developing strategies against terrorism[J].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2004,20(1):69-75

[20]朱志良,邱媛源,李丹程,等.一种Web服务复杂网络的构建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33(2):199-205

Zhu Zhiliang,Qiu Yuanyuan,Li Dancheng,et al.Approach for building complex network of web service[J].Journal of Chinese Computer Systems,2012,33(2):199-205

[21]Ganesh B.Analysis of the Airport network of India as a complex weighted network[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387(12):2972-2980

[22]湛敏,吴锐,雷惊雨,等.基于复杂网络同步特征的水华暴发数值模型[J ]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224-2230

Zhan Min ,Wu Rui ,Lei Jingyu ,et al.A number model of algal bloom based o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theory [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

2009,29(10):2224-2230[23]李淑敏,李红,孙丹峰,等.北京耕作土壤4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的网络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3):208-215

Li Shumin ,Li Hong ,Sun Danfeng ,et al.Network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oil heavy metals'spatial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28(23):208-215

[24]张晓勇,王仲君.城市PM 2.5扩散网络模型的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6):129-132Zhang Xiaoyong ,Wang Zhongjun.The study of diffusion networks model of about PM 2.5in urban areas [J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4,30(6):129-132

[25]吕康娟,王娟.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8):130-140LüKangjuan ,Wang Juan.Study on network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 [J ].China Soft Science

magazine ,2011,(8):130-140

[26]赵渺希,魏冀明,吴康.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及其复杂网络演化[

J ].城市规划学刊,2014,(1):46-52Zhao Miaoxi ,

Wei Jiming ,Wu Kang.Functional linkag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nurbation reg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lex networks [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4(1):46-52

[27]Holme P ,Park S M ,Kim B J ,et al.Korean university life in a network perspective :Dynamics of a large affiliation

network [J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7,373:821-830

[28]Newman M E J.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networks.II.Shortest paths ,weighted networks ,and centrality [J ].Physical

Review E ,2001,64(1):016132

[29]Girvan M ,Newman M E J.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and biological networks [J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99(12):7821-7826

[30]Newman M E J.Analysis of weighted networks [J ].Physical Review E ,2004,70(5):056131

[31]汤天然,陈建楠,李广前,等.降雨对PM 2.5浓度的影响及人工降雨降低PM 2.5浓度的探讨[J ].贵州气象,

2013,37(4):35-37

Tang Tianran ,Chen Jiannan ,Li Guangqian ,et al.The impact of rain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M 2.5and discussion about reducing concentration of PM 2.5by artificial rainfall [J ].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2013,37(4):35-37

[32]杜荣光,齐冰,郭惠惠,等.杭州市大气逆温特征及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49-53

Du Rongguang ,Qi Bing ,Guo Huihui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inversion tempera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concentra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J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vironment ,2011,27(4):49-53

[33]王慧慧,吴开亚.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PM 2.5排放量估算与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9(39):88-92Wang Huihui ,Wu Kaiya.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n straw burning PM 2.5emiss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4,9(39):88-92

7

7No.s1

薛安等: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城市PM 2.5区域划分

Region Division Study of PM

2.5

Pollution in Cities

of China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s

XUE An,GENG Enz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ourly Particulate Matter2.5(PM

2.5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May2014to April 2015of161cities'monitoring stations of China from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Taking the cities as network node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cities'PM

2.5

concentration

divided by its distance as edge weight,weight networks of PM

2.5

in cities of China was created,then networks with Girvan Newman algorithm(GN algorithm)was divided and region division

result of PM

2.5

pol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was got.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ularity Q of different periods are all around0.7and indicate that a satisfactory region division result of

PM

2.5

can be got with the complex networks method;7,9,13,6,8regions are divided in full year and four seasons,the regional level order in different seasons measured by division results and contiguous degree is winter>autumn>spring>summer;The region division is similar with the range of“ThreeRegion Six Group”proposed from air pollution control plan,but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easons of region range.

Keywords:PM

2.5;complex networks;GN algorithm;city;region division

87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Vol.23

中国具体区域的划分

具体行政区划单位 华北 北京市,简称京,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人口1262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个市辖区、2个县),32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0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市政府驻东城区正义路2号,邮编100001。行政区划代码110000。 天津市,简称津,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人口990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市辖区、3个县),244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0个街道、123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和平区大沽路167号,邮编300040。行政区划代码120000。 河北省,别称冀,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人口7298万人。共有1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个地级市),17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6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2233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个区公所、273个街道、1013个镇、894个乡、52个民族乡)。省会石家庄市,省政府驻维明街10号,邮编050052。行政区划代码130000。 山西省,别称晋,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人口3474万人。共有1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139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01个街道、564个镇、632个乡)。省会太原市,省政府驻府东街101号,邮编030072。行政区划代码140000。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面积约118万平方千米,人口2470万人。共有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3个盟),10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90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40个街道、477个镇、68个乡、17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首府呼和浩特市,自治区政府驻新华大街63号,邮编010055。行政区划代码150000。 东北 辽宁省,简称辽,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52万人。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个地级市),1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1508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11个街道、6071个镇、221个乡、69个民族乡)。省会沈阳市,省政府驻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邮编110032。行政区划代码210000。 吉林省,简称吉,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人口2724万人。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898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0个街道、428个镇、162个乡、28个民族乡)。省会长春市,省政府驻新发路329号,邮编130051。行政区划代码220000。 黑龙江省,简称黑,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3843万人。共有1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1278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83个街道、478个镇、276个乡、58个民族乡)。省会哈尔滨市,省政府驻南岗区中山路202号,邮编150001。行政区划代码230000。 华东

中国区域划分

中国区域划分 一、按行政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大连市; 2、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及内蒙古部分; 3、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部分; 4、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5、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指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上海及宁波、厦门、青岛; 6、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7、西南地区:指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大西南); 注释:传统的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注释: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二、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说明

《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岭—淮河线,四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容要求第一知道“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理区域”各区的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获奖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我们看看下列几幅 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教师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 异显著,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麦 浪滚滚的华北平原,从牛羊成群的内蒙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日 常所见所闻试着说出图中的 四个地区: 依次是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 仔细阅读教学目标,快速浏 览本节内容。 图片直 观性强, 学生在 观察图 片的同 时体会 祖国大 地的姿 态万千。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试着评价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古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 滩,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 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分析: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 如何确定的?(在下面的图中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 高原边缘线,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 对应起来) 读图分析,找出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作一 比较。 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回答观 察的结果:秦岭-淮河一线基 本与1月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基本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一致;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 线基本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一致。 学会读 图是学 好地理 的关键, 等温线 图和等 降水量 线图以 及分层 设色地 形图,都 是以往 所学,学 生可以 将新旧 知识结 合,增强 知识的 联系性。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我国的区域划分

中国共分为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所包含的省市都有哪些? 中国区域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区域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八区域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可编辑版】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会为重新洗牌的区域带来哪些影响?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刘锋:总体上

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从“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出发,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进行区域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空间上相互毗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社会结构相仿;区块规模适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经济视点报:黄河中下游综合经济区域的定位主要是能源开采和奶业基地,但河南在这一地区内的农业大省的现实却没有考虑进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是否会影响某些未被列入规划的产业的发展?刘锋:目前的报告还只是一个很简要的定位,它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对一个区域进行较全面的阐述。比如,河南和山西划在了一个区域,但它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个是农业大省,一个是能源大省,要想使国家的某项具体政策在这一区域完全具有互通性还是比较难的,但总的来说,这比三大经济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鉴于科学划分经济区域需要做深入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本

中国市场的区域划分

共享中国市场2015/1/22 目前中国市场的区域划分 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华北 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沧州衡水内蒙古呼和浩特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包头山西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吕梁 ★华东 上海浙江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金华丽水温州台州衢州舟山山东济南聊城烟台威海青岛泰安莱芜济宁临沂德州淄博潍坊日照东营滨州枣庄菏泽福建福州莆田南平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宁德江西南昌九江鹰潭宜春新余上饶萍乡景德镇吉安赣州抚州江苏南京徐州盐城扬州泰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安徽合肥芜湖黄山淮北淮南阜阳蚌埠滁州宣城安庆池州铜陵六安巢湖亳州宿州马鞍山 ★华中 河南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开封新乡三门峡濮阳信阳鹤壁安阳焦作漯河湖北武汉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襄樊宜昌孝感咸宁黄石黄冈鄂州仙桃潜江天门湖南长沙张家界株洲岳阳郴州常德衡阳邵阳湘潭益阳湘西永州娄底怀化 ★华南 广东广州清远深圳佛山肇庆中山东莞韶关汕头顺德珠海揭阳潮州惠州江门茂名湛江梅州河源汕尾阳江云浮海南海口三亚琼海文昌香港澳门 ★西北 宁夏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张掖武威天水庆阳平凉酒泉金昌嘉峪关定西白银陇南新疆乌鲁木齐陕西西安咸阳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商洛汉中宝鸡安康 ★东北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鹤岗绥化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鸡西黑河吉林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四平辽源白山白城辽宁沈阳阜新盘锦抚顺营口大连鞍山葫芦岛丹东铁岭辽阳锦州朝阳本溪 ★西南 重庆云南昆明玉溪楚雄德宏迪庆个旧临沧怒江曲靖思茅昭通普洱丽江保山西藏拉萨贵州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四川成都泸州达州广安广元乐山内江遂宁宜宾攀枝花自贡绵阳雅安南充眉山德阳巴中广西南宁桂林百色玉林梧州钦州柳州贺州河池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崇左 真心感恩衣食父母诚信牵手健康生活QQ:XXXXXXX

最新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知识分享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 A.省份方式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2、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4、华东地区(包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 5、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6、西南地区(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7、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B.重点城市经济板块划分 东北大区:中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 环渤海大区: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大连,烟台,青岛,唐山,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中原大区:中心城市:郑州,济南,洛阳,西安,徐州,淄博 长江中游大区: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芜湖 长三角大区:中心城市:上海,合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温州 珠三角大区: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 西南大区: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 西北大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 东南大区:中心城市:台北,高雄,厦门,福州,泉州 共9个大区, 每个大区的核心地区分别是沈阳,北京,西安,武汉,广州,上海,成都,乌鲁木齐,台北;其他省份没有列入的城市暂时属于自己的小区,主要包括,西藏,海南等。

目前,IT厂商划分销售区域,基本上是按我国行政区域来划分,由此来确定渠道的架构。因此,销售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对厂商的销售会有很大影响。 一般在大区划分上,主要是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大区,有的厂商又增加华中大区,当地的分销商不管是独家还是多家,就设立在这些大区的中心城市。总的来看,这样的划分不错,如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华南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因为这些区域的分销商能够有效覆盖到各个省份。然而,也有一些区域,厂商的分销商的设立就不合适,如在华东,把分销商集中在上海,对上海、浙江市场能够很好覆盖,但在江苏、安徽等地,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同样,一些厂商在西南大区的分销商集中在成都,但这些分销商在云南、贵州却影响不大。因为虽然都是华东或者西南区域,不同的省份的消费能力、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不同的分销商的有效势力范围也是不同的,有些省份很强,有些省份却很弱,这些大区分销商要覆盖到自己弱势的省份,不仅成本大,而且不容易被当地渠道接受。一些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更细化销售区域的划分,比如把华东划为两个区域,上海、浙江是一个区域,江苏、安徽是一个区域。 而对那些已经深入到省一级市场的厂商,是不是就合理划分好了销售区域了?其实不然,因为不同省份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省会城市的分销商能够影响到该省所有的地市,有的只能覆盖到部分地市。因此,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就尤为重要。比如江苏,南京的辐射力是很强,但像苏州、无锡等城市本身的内需很大,当地渠道更愿意和厂商打交道,而如果通过南京的分销商去覆盖的话,当地大的渠道商的积极性就不高。清华同方在江苏的成功,就是在苏南有分销商,能够对当地的客户做出及时响应,比别的厂商反应更快。像福建,福州虽然是省会,但厦门在闽南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如果厂商只在福州设立分销商,销售量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山东的济南和青岛也是同样的情况,青岛因为自身的需求量大,对胶东半岛的辐射力很强,所以青岛的渠道不太买济南公司的账,在济南、青岛各设一家总代理或者分销商的厂商的销售情况要远远好于只在济南设立分销商的同类厂商。 还有那些夹在两个省份甚至是几个省份的区域,在考虑市场归属的时候,更是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不能简单处理。比如安徽的马鞍山,因为离南京很近,有不少人甚至直接到南京购买,因此,当地渠道受到南京公司的影响比较大,简单把马鞍山划归合肥的分销商不合适;如果划归南京的分销商管,一些行业单,可能又需要在合肥做关系,合肥的分销商又能起到作用,也不合适。 因此,合理划分销售区域需要厂商根据当地市场特点、渠道合作伙伴实力等综合考虑。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对领土进行分级分区域划分,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把国家疆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古往今来,我国各个朝代都有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后增至郡),郡下设县。汉时设州,唐时初设州、县,后又在州上加设道,全国分道(后增至道)。宋时改道为路,全国分路(后增至路)。元朝是建省的开始,直隶中央的一级政区称中书省,其他地区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以下设路、府、州、县。明时行省又称布政使司。清时沿用了省级行政区划,并简称为省,年新设新疆省,年将福建省的台湾府改设为台湾省。民国时期沿袭清代省制,区划数量多次调整,并增设直辖市建制。年抗战胜利后,台湾省回归祖国版图,东北三省改划省。至民国末期,全国共个省,个院辖市,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曾按不同方位,设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管辖所属的省级行政单位。年撤销大行政区。多年来,在沿袭民国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基础上,也有不少调整变化。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年设立海南省,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年和年分别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现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也是与邻国陆地边界最长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年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年僮更名为壮);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西藏通往尼泊尔的樟木口岸是我国著名的一级边境口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对原英国占领的香港和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但仍然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一级行政区,是国家版图的一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多个岛屿和附近海域,陆地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多万。使用汉语和英语,通行广东话和客家话。香港在秦朝时已纳入中国版图。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五个不平等条约逐步占领香港。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年月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及附近海域组成。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使用汉语和葡萄牙语。年在澳门海域活动的葡萄牙人以货物受潮需要晾晒为由,贿赂当地官员,登陆取得居住权。年葡萄牙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占领了澳门地区。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

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及具体的直辖市、省、市、县

一、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3个):黑龙江、吉林、辽宁 2、华北地区(5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3个):河南、湖北、湖南 4、华东地区(8个):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5、华南地区(5个):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6、西北地区(5个):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 7、西南地区(5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二、各直辖市、省、市、县: 1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2上海市: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 3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县 4重庆市: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5辽宁省: 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一、中国有23个省 1、河北省(冀) 2、山西省(晋) 3、辽宁省(辽) 4、吉林省(吉) 5、黑龙江省(黑) 6、江苏省(苏) 7、浙江省(浙) 8、安徽省(皖) 9、福建省(闽) 10、江西省(赣) 11、山东省(鲁) 12、河南省(豫) 13、湖北省(鄂) 14、湖南省(湘)

中国区域划分的不同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的不同划分方法: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为规范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析工作,深入开发国有资产年报数据,为国有资产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类作如下规定: 一、基本分类 本规定以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的基本分类为依据,参照国家经济管理工作习惯用法,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初步分为六类。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分为垄断性产业、竞争性产业、公益性产业。字串5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分为农业、林业、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查及水利业、交通运用业、邮电通信业、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工业产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工业、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市政公用工业及其他工业。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棧梗矗┲械拇罄唷⒅欣嗪托±啾晔痘?帧? (五)按经济带划分: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字串8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二、具体划分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字串9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字串7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 (五)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按行政区域划分全国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研究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4.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5.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6.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7.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8.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9.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10.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浅谈中国的几种区域划分

浅谈中国的几种区域划分 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以某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指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笔者结合近几年广东地理高考对区域地理的基本要求,将几种常见的中国区域划分总结如下: 一、以自然地理要素划分的区域 1.以地形地势差异划分——地势三级阶梯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段分布,如下图。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如下图。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 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我国河流可分为两种: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供给外流河径流的地区叫外流区;不流入海洋,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叫内流区。

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二、以人文地理要素划分的区域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将我国区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如下图: 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沿海辽、冀、京、津、 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12个省级行 政单位 黑、吉、内蒙古、晋、 豫、皖、赣、鄂、湘 9个省级行政区 甘、青、宁、陕、新、 川、渝、贵、滇、藏 10个省级行政区 经济 差异 发展速度最快较快较慢 发展水平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地带特征和优势主要问题发展方向 东部 经济 地带 ①主要的农业基地;②最主 要的工业区;③交通便利, 海运独具优势;④经济国际 化程度高;⑤科技文化水平 最高;⑥城市分布最密集 ①能源、原材料不 足;②北方各省区淡 水短缺;③环境污染 严重;④江河下游的 涝年汛期防洪问题 突出 ①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 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 海洋开发基地;②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③充分 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 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 拓展新兴产业 中、 西部 经济 地带 ①面积广阔;②能源和矿产 丰富;③我国主要的牧区和 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 产区;④中部地带有色金属 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⑤中 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②基础设施落 后;③生态环境问题 比较突出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②改 善生态环境;③大力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④巩固和发展农业 基础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下图: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 学生观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学生得出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我

[教师点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还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生产、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学生:秦岭是高大而雄伟的山脉,其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北侧树木落叶种植苹果,南侧树木常绿可以种植茶叶。学生思考:说说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 秦岭—淮河 1月 等温线 毫米年 等降水线 带 与带 地区 与地区 流域 与流域 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南北橘树的差异

讨论:为了把我们伟大祖国四大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请你提点小建议? 。 。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引导推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地理知识,顺理成章的去记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本节课教师强化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力争去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学习思路,便于今后的教学与学习。 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全面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关爱照顾最不会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中也能产生乐趣,分享地理学习的成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2.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用生活的知识来学习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