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摘要:锆石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稳定性极强,封闭温度高的富矿物;并且锆石中普通铅含量较低,铀钍较为富集。锆石的成因主要有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区分锆石不同成因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 从锆石的结晶习性,环带b 从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c从锆石的包裹体矿物,d 从微区拉曼的图像特征等方面来区分。

关键词:锆石成因;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

由于锆石分布于三大岩中,且记录信息丰富,所以弄清锆石的成因不仅可以还原锆石的形成环境,还可以演绎当时的地质过程。

1岩浆成因锆石

1.1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岩浆成因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无色透明。岩浆成因的锆石一般有振荡环带;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

1.2岩浆成因的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成因的锆石铀,钍含量比较高,铀钍比值较高(一般大于0.4)且REE分布较为均匀,HREE较为富集,正Ce异常,适度的Eu负异常;岩浆成因的锆石由核部至边缘ZrO2/HfO2减小而HfO2,UO2,ThO2含量增多

1.3岩浆成因锆石包裹体矿物:岩浆成因的锆石结晶时难免会包含一些矿物和包裹体如金红石,磷灰石,熔体包裹体。

1.4岩浆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岩浆成因锆石由核部至边缘拉曼

峰强度减小并且Δ355值减小.

图2 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CL 图像

(a) 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 (b) 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 (c) 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

(a) 引自赵子福等人[41] , (b)和(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

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本文)

图3岩浆型锆石从晶体核至边缘(1→5)喇曼光谱图

(a)T9305; (b)9303; (c)M -y-1; (d)M -y-2

Fig. 3Raman spectra from core to rim (1→5) ofmagmatogenic zircons

2 变质成因锆石

变质成因的锆石有三种类型:a 变质过程中新生成的变质结晶锆石,b 变质增生锆石(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继续增长),c 变质重结晶锆石(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重新结晶,晶体比较自形)

2.1变质成因的锆石的晶形及内部特征:变质成因锆石的形态从他形到自形都有,一般他形较多,为卵形,不规则形状,晶棱圆滑,晶面有溶蚀。而内部环带主要有无环带,斑杂状分带,扇形分带,冷杉叶状分带,面状分带,片状分带,海绵状分带,流动状分带等且CL为黑色。

2.2变质成因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铀钍含量低,铀钍比值一般小于0.1,LREE分布较为分散,HREE含量较低;变质成因的锆石有核部至晶体边缘ZrO2/HfO2增大,HfO2,ThO2+UO2减小。

2.3变质成因锆石的包裹体矿物:变质成因矿物的包裹体矿物多含变质矿物如绿泥石,石榴子石,绿辉石甚至高温高压矿物柯石英,金刚石

2.4变质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第一类是由晶体核至边缘喇曼峰的强度及Δ355值增大,表明晶体的内核生程度最大,至边缘则相对减小。由变生程度与U、Th含量成正比的关系推断,这种锆石由核至边缘U、Th含量是逐渐减小的。另一类由晶体核至边

缘喇曼峰强度变化不大,其Δ355值变化小,表明这一类

锆石中U、Th含量变化不大。峰的峰宽较小,因此这类锆石可能未受到或受到弱的变生作用。

图3 变质锆石中的典型CL图像

Fig.3 Typical CL images of metamorphic zircons

(a )无分带结构,引自吴元保[21] ;(b )扇形分带结构(rd );(c )斑杂状分带;(d )扇形分带结构(rd );(e )冷杉叶状分

带(ft );(f )面状分带(bd ),(b )、(c )、(d )、(e )、(f )引自Vavra 等[22,33] ;(g )片状分带,引自Rubatto等人[34] ;(h )边部

变质重结晶锆石切割原岩岩浆锆石的环带,引自吴元保[21] ;(i )核部重结晶锆石中有明显的残留岩浆锆石岩浆环

带,据Pidgeon 等人[10] (有改动);(j )面形分带增生锆石,引自吴元保[21]

3 热液成因锆石

3.1热液成因锆石的晶形及内部结构:热液成因的锆石多不规则状,多孔洞,海绵状,环带状,细脉状,晶体的棱线不明显。内部无振荡环,无阴极发光。

3.2 热液成因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铀钍含量较高,铀钍比值较大,LREE富集,REE标准曲线轻微倾斜,较小正Ce异常,适度Eu

负异常。

3.3热液成因锆石的包裹体矿物:热液成因的锆石所包含的矿物一般都是典型的热液矿物如黄铁矿,电气石,白钨矿,绢云母,自然金,还有低盐度的H2O-CO2流体包裹体。

图5 河北省东坪与后沟金矿田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BSE 图解(资料来源:本文)Fig.5 BSE images of magmatic and hydrothermal zircons from the Shuiquangou alkalic complex at the

Dongping and hougou gold deposit, Hebei Province

结语

不同成因的锆石其晶体发育程度,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拉曼光谱曲线都不同,在分析锆石成因时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情况,

方能得出比较真实的结论。

参考文献

鲍学武李惠民陆松年《锆石微区拉曼光谱研究及成因标型意义》雷玮琰施光海刘迎新《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进展》移根旺《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李长民《锆石成因矿物学与锆石微区定年综述》

谢桂青胡瑞忠蒋国豪赵军红《锆石的成因和U-Pb同位素定年的某些进展》

张宏法,陈刚,包洪平,王润三,彭天郎《火山岩锆石产状及痕量元素对成因的约束》

毕诗健,李建威,赵新福,《热液错石U-Pb定年与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代:评述与展望》

侯可军1 , 李延河1 , 田有荣2《LA -MC -ICP -MS 锆石微区原位U-Pb 定年技术》

李洪奎, 田秀林, 耿科《SHRIMP 锆石U-Pb 测年方法简介》

吴元伟周广法曾现虎《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陈道公,李彬贤,夏群科,吴元保《变质岩中锆石U- Pb 计时问题评述——兼论大别造山带锆石定年》

吴荣新《锆石阴极发光和U-Pb 年龄特征研究》

钟玉芳,马昌前,佘振兵《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综述》凌文黎,任邦方①②段瑞春①②柳小明①③毛新武④彭练红

④刘早学④程建萍①杨红梅①②《南秦岭武当山群、耀岭河群及基性侵入岩群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

成因矿物学考试复习提纲

◆思考 ◆名词:晶体、矿物、同质多相、类质同象 标型组合、标型矿物、标型特征。 ◆论述: 1、矿物的空间演化规律? 地球内部矿物的空间分布为: (1)内核(6371-5155Km)为金属铁、镍和互化物;过渡层(5155-4640Km)没有矿物;外核(4640-2900Km)为液体状态。 (2)地幔中下地幔(2900-600Km)出现0、Si、Al、Fe、Mg矿物。O主要为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堆。Si、Al、Fe、Mg随机进入四面体、八面体;中地幔(660-400Km)中,为高密度Si、Mg氧化物。Si主要进入四面体,Mg进入八面体;上地幔(400-40Km)主要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透辉石-硬玉、镁铝榴石。 (3)地壳中有绝大多数矿物,下地壳(超基性-基性岩层)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上地壳(花岗质岩层)为石英、长石、角闪石、多种含氧岩、氢氧化物、卤化物。 (4)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接触带出现的矿物种类最多。 空间规律为从地核到地幔再到地壳。矿物种类明显增加,化学键种类增加,晶体化学密度降低,对称性降低,由鲍文反应可以看出。 2、矿物的时间演化规律? 从时间上看,矿物类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多,而是随着地史发展而增加的,并加速增加。矿物界有机组织在各层次上的演化规律已被认识,从晶格开始到矿物单体,矿物共生次序,组合和集合体,到矿物界结束。地史发展过程中矿物种的主要形成阶段已建立。最一般的演化规律为:1、在地史过程中,与早期相比,矿物种加速增加,矿物组合的复杂化增加;矿物生长体系的相对能量降低和晶体的化学密度减少;混溶现象增加;熵增加;结构和形体的累积变形增加等等。2、从地史早至晚阶段,矿物界从“立方”到“正交”演化到“单斜”或“三斜”,对称降低。3、在地壳上部层,特别是大地水准面,矿物体系复杂聚集。4、矿物界的演化动力是在稳定的能量消耗条件下,矿物体系发展趋向于平衡。 3、电气石矿物的颜色及成分与成因的关系? 电气石是族矿物的总称,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

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测年的样品中变质锆石因其可能记录了多次的变质事件的信息,所以往往具有多期生长的、复杂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晶域具有不同的年龄,记录了不同地质事件的信息,若不能有效区分所测锆石成因,会给所得年龄的解释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阐述了不同成因变质锆石的内部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变质锆石的成因分析及测年数据合理解释提供参考。 标签:变质锆石;U-Pb测年;成因类型 目前对于锆石的成因主要通过锆石的CL图像及Th/U比值来区分锆石为岩浆成因还是变质成因的。一般认为具有振荡环带且Th/U比值较高的(>0.4)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的,但并非所有具有这种特征的锆石都是岩浆成因的,有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不仅可能具有振荡环带,而且其Th/U比值也有可能较高(>0.7),若将这类锆石鉴定为岩浆锆石,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判别锆石成因时,还应结合地球化学、基础地质等因素进行合理解释。 1 内部结构 变质锆石根据其形成时的变质作用大体可分为变质增生、深熔、蜕晶化、重结晶和流体改造五种,由于其成因、形成环境等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内部结构也非常繁杂,典型的内部结构有无分带、弱分带,扇形分带等(图1)。而对于不同成因的锆石,又具有其优势的内部结构(图2),为鉴别锆石成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各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 2.1 变质增生 变质增生锆石从结构上可分为无继承核和有继承核两类,前者属完全变质新生锆石,其具有多晶面状-不规则状-规则外形;后者在继承核外围形成增生边,与原岩残留锆石之间界限清楚,边界截然,晶核形态变化多样,内部通常较均匀,晶核中有时可保留原生的生长结构。增生锆石中是否含晶核与原岩中是否富含碎屑锆石密切相关,若富含碎屑锆石,变质锆石中则多含有晶核。 变质增生锆石的Th/U比值受变质流体、共生矿物组成及变质锆石的生长速率等因素的影响[1]。U在流体中的活动性比Th强,所以变质流体一般富U贫Th,从这种类型的流体中结晶的锆石常常具有较低的Th/U比值。此外,在锆石结晶同时如有富Th矿物结晶同样会造成Th/U比值的降低。REE含量主要取决于变质流体中REE含量及形成时的环境,其形成时如有富含HREE的矿物晶出,则锆石HREE含量显著降低。

矿物成因

矿物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其形成、稳定和变化都无不受热力学条件所制约,同时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又往往导致矿物在成分、结构、形态及物理性质上的细微变化。因此,矿物成因的研究一直是矿物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并已发展成为现代矿物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成因矿物学。 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矿物的成因通常是按地质作用来分类的。根据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一般将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 1 内生作用 内生作用(endogenic process)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所导致矿物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伟晶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各种复杂的过程。 (1) 岩浆作用(magmatism):是指由岩浆冷却结晶而形成矿物的作用。岩浆是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并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的熔融体。 (2) 火山作用(volcanism):实际上是岩浆作用的一种形式,为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脆弱带上侵至地面或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凝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形成的矿物以高温、淬火、低压、高氧、缺少挥发分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甚至形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由于挥发分的逸出,火山岩中往往产生许多气孔,并常为火山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沸石、蛋白石、玛瑙、方解石和自然铜等矿物所充填。 (3) 伟晶作用(pegmatitization):是指在地表以下较深部位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所进行的形成伟晶岩及其有关矿物的作用。 伟晶作用中形成的矿物最明显的特点是:晶体粗大,富含SiO 2、K 2 O、 Na 2 O和挥发分(F、Cl、B、OH等)(如石英、长石、白云母、黄玉和电气石等)及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Li、Be、Cs、Rb、Sn、Nb、Ta、TR、U、Th等)(如锂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阐述下列概念,要求举例说明,5*8=40分)) 1、成因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的形成(发生、成长)、演化(存在、变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及反映该过程和条件的标志和信息的矿物学特征的一门基础地质科学。最终与其他地质学科相结合,从阐明矿物的形成、演化机理入手,解决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勘探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例如锡石的形态及物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其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物理化学条件等信息。伟晶岩型:{111}为主,Nb、Ta含量高,黑色;热液型:{110}+{111}为主,含Nb、Ta,W、Zr含量高,褐色;接触交代型:{110}为主,不含Nb、Ta,富含Ag、Cu、Pb及Zn,褐色; 2、矿物标型:矿物标型是一种地质成因信息的标志,是一种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和组构对其形成环境的表征。这种表征可以通过标型矿物、标型组合、标型组构以及矿物的标型特征去实现。即根据矿物及矿物组合的形态、成分、性质、成因产状等特征及其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对介质的依赖关系等信息,寻找反映介质状态和条件的宏观标志(形态、物性及组构等)和微观标志(成分、同位素特征、晶胞参数、有序—无序结构、类质同像、同质多像、多型等),即矿物的标型性。例如锆石在不同的岩石组合中具有不同的晶体形态,利用锆石的晶体形态判断其形成环境的过程就是矿物标型。A.碱性火山岩,或偏碱性花岗岩,锆石为粒状;B.正常花岗岩,锆石为短柱状;C.中-基性火山岩,锆石为长柱状。 3、标型矿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矿物,这种矿物可作为一定形成条件的标志。例如:斯石英只产生于陨石冲击坑中,是高压冲击变质成因的标志矿物。 4、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将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石等视为热力学体系。严格讲,自然地质作用多为开放体系。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一般将岩浆岩、角岩及狭义的区域变质岩视为近封闭体系,而把接触交代岩、混合岩,以及各种外生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视为开放体系。封闭体系特征:①物质不变,但其浓度、体积可以发生变化的体系;②该体系与外界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自然界中的封闭体系多为近似的封闭体系。开放体系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交换物质的体系,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5、矿物共生组合: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矿物共存于同一空间。即:同时形成或从同一来源的成矿溶液中依次析出的矿物构成矿物的共生组合。体系中的组分及物理化学条件决定着矿物的共生组合。因此,矿物共生组合是反映其形成条件的重要标志,是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有不同的元素、矿物组合。高温热液作用(矿床):W、Sn、Bi、Mo,黑钨矿、锡石、辉铋矿、辉钼矿;中温热液作用(矿床):Cu、Pb、Zn,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低温热液作用(矿床):Sb、Hg、As,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 6、矿物共生分析:应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岩石和矿床的形成条件,共生矿物的析出途径,彼此替代关系的顺序。如:超基性岩——橄榄石、斜方辉石、普通角闪石、基性斜长石、铬石榴石、铬铁矿、次生蛇纹石等,不会出现石英。 7、矿物相律:p ≤c,它表示在一定的P—T范围内,同时稳定存在的矿物相的最大数目(p),小于或等于组成该岩石的独立组分的数目(c)。意义:①在一定的P-T范围内,同时稳定存在的矿物相的最大数目(p) 等于组成该岩石的独立组分的数目(c) ,即n个组分组成的体系中,共存矿物不会超过n种;②确定矿物组合的规律;③只适用于封闭体系。例如:由SiO2+Al2O3构成的2元体系,在任意T和P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则共存矿物数量应为2(或≤2)。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刚玉和石英中都存在以上两种组分,但在平衡条件下,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矿物稳定存在。

工作笔记——锆石定年

工作笔记—锆石定年 2014年4月4日,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经与多接受等离子质谱实验室联系,老师安排我做两天LA-MC-ICP-MS锆石U- P b定年实验。 一、工作内容 整个锆石定年过程大致包括锆石分选、样品制靶、锆石U-P b 测年、分析测试数据。我们的实验工作主要为锆石U-P b测年,包括装靶/换靶→定位→吹气→打点→调数据→吹气→打点。仪器运行几乎是全自动控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选好要测试的锆石颗粒以及每颗锆石要测试的年龄位置。此次实验样品采自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的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测试时使用锆石标样GJ1、SRM610/620和91500作为参考物质。 二、工作流程方法 (一)锆石分选 锆石采集之前要对采样区的岩石出露情况、风化、剥蚀程度,岩浆活动的期次、成分,变质作用的程度、期次以及岩石成因机制等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 锆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锆,由于岩石酸性不同,不同类型岩石一般采集重量不同。偏酸性的岩类一般含锆石相对多一些,而偏基性岩类含锆石则相对较少。对于花岗岩、流纹岩等偏酸性岩石,采集3~4kg重的样品就行;对于闪长岩、安山岩等中性岩石,通常采集7~10kg;而对辉长岩、玄武岩等偏基性岩石,一般采集40~50kg。

对采集样品进行机械粉碎(以不破坏锆石晶体形态为标准)、淘洗、重力分选或磁选、双目镜下把锆石分选开来。 (二)样品制靶 在双目显微镜下挑选锆石颗粒粘到双面胶上,加注环氧树脂,待固化后,将靶内锆石打磨至原尺寸一半大小。样品靶抛光后在显微镜下拍摄锆石反射光和折射光照片,在等离子质谱实验室拍摄阴极发光(CL)照片。 (三)锆石U-P b测年 实验根据锆石CL照片、反射光和折射光照片选择锆石测试位置,利用激光器对锆石进行剥蚀。 每个实验样靶一般粘有6~8个样品,每个样品可以根据情况测试不同数量的样点,而样点多时一般分成几组进行打点。样点分组时,每组前后都有四个标样,即两个GJ1、一个SRM610/620和一个91500,其中SRM620不能出现在总体样点的首位位置且只出现一次。 1.装靶 首先用酒精擦拭样靶,直到样品附近镜片透亮没有油花;其次Bypass→手动装靶/换靶,要求:粘有锆石一面向上,刻有样靶号侧面对着操作人员,轻拿轻放、不可碰标靶→Purge ,Online。 2.定位 点position进行定位,如果没有该样品名,position→选中样品行某位置→Add,输入样品名→set to current position。 一个样品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一个excel表格和一个

碎屑锆石

锆石颗粒较小且磨蚀现象不明显,反映其搬运距离极短,大部分锆石具有振荡生长环带,指示了岩浆结晶的特征,仅有个别锆石具有薄的变质增生边,可能是经历一定程度的变质作用所致,指示它们的原岩主要是由同期或略早期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文章结构较简单,锆石数据、谐和图、直方图。(谷丛楠,2012;现代地质;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音都西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在样品89-2405B中,锆石颗粒大小约50~100μm,形状多属圆形和次圆形,具典型碎屑锆石特征,CL图像显示其内部没有明显的环带。样品SD2-14中锆石颗粒直径约为50~100μm,此样品共进行26粒锆石27个点的测定。根据颗粒大小形状及阴极发光特征,锆石可分为两组类型来探讨.其中第一组锆石形状浑圆,无或具有不明显的环带,表明它们经历过一定距离的搬运和磨蚀作用,为碎屑锆石;另一组锆石形状多为长椭圆形,局部具有振荡环状。样品87-1001H中锆石颗粒直径约在100μm左右,形状多为椭圆形,锆石中无或具有不明显的振荡环带,部分锆石型态为圆形和破裂状,是在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时所造成,表现为碎屑锆石特征。 碎屑锆石——原岩年龄:本研究利用SHRIMP定年法取得龙首山岩群最上部层位的三件变质沉积岩单颗粒碎屑锆石62个有地质意义的年龄数据。三件变质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皆介于 1.7~2.7Ga之间,最年轻锆石年龄为(1724±19)Ma。此数据可以认定为沉积作用完成的最大年龄,故可合理推测龙首山岩群变质沉积岩固结成岩作用年龄必小于(1724±19)Ma。 成岩之后的变质年龄,本文没从锆石中获得;我自己的论文中,可从变质锆石中获得变质年龄。 物源分析:比对碎屑锆石的年龄频谱和周围古老地块岩浆岩的年代, 显示龙首山岩群变质沉积岩的沉积物, 可能来自阿拉善地块和塔里木地块。(董国安,2007;科学通报;龙首山岩群碎屑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成因矿物学复习资料

矿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并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晶质体:凡是内部质点作规则排列,具有格子构造的物质称为结晶质,结晶质在空间的有限部分称为晶体。晶质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成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如石盐、黄铁矿等。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无规律排列,不具固定的几何外形,如玻璃,蛋白石。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都是以晶质矿物形态出现,如水晶(石英的晶体),钻石(金刚石晶体),冰洲石(方解石晶体),蓝宝石(刚玉晶体),碧玺(电气石晶体),海兰宝石,祖母绿(绿柱石晶体)等。 晶质体与非晶质体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非晶质体总是趋向于向晶质体转化,因为晶质具最小内能。如玻璃的老化 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构造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空间格子要素: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晶胞) 单体形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的矿物总是趋向于生长成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形的多面体形状,其形状取决于其晶体结构和生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同一化学成分的矿物在不同的生成条件下可以长成不同的几何外形。 单形:由同一形状、大小的晶面组成,如立方体黄铁矿 聚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面组成。如石英 双晶:同种矿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规则连生称为双晶。(旋转后或中心反伸后可重合或互成镜像) 歪晶:在实际晶体生长过程中,常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偏离其理想形态。 、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沿结晶方向破裂而成的断面。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土状断口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的某些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化学键性和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基本不变,仅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完全类质同象:如Fe橄榄石—Mg橄榄石 不完全类质同象(有限类质同象):如铁闪锌矿 同质异象(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生成具有不同结晶构造,从而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矿物,这种现象叫同质异象。如石墨和金刚石 成因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的形成、稳定和变化的条件,以及反映这些条件的矿物学特征的学科。 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矿物及其共生组合的起源、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及过程。 2.研究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3.研究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的成分、结构、形态、物性等标型特征。 4.成因矿物学的模拟研究 例:(1)地质温压计。(2)实验矿物(岩石)学。 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一般工作步骤 1)调查和了解工作区的地质背景。 2)收集工作区前人的岩石、矿石和矿物资料。 3)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 4)广泛收集有关矿物的文献资料作统计分析,找出成因标志。 5)推断工作区矿物的成因,追溯矿物平衡条件,探索矿物及其共生组合演变的规律。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特征

第30卷 第4期 吉 林 地 质 Vol.30 No.42011年12月 JILIN GEOLOGY Dec. 2011 文章编号:1001—2427(2011)04 - 19 -收稿日期:2011-10-16;修订日期:2011-11-28 作者简介:牛玉生(1979--), 男,山东沂源人,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工程师.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特征 牛玉生1 ,王 政2 ,叶满华 3 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吉林 长春 130021; 2.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 局604队,吉林 吉林 132000;3.通化市国土资源局,吉林 通化 134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指出黄铁矿中Co/Ni、S/Se、Se/Te、Au/Ag比值均显示出岩浆热液成因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深源岩浆源流特征,并随成矿深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中某些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北山矿段与南山矿段之间有一定差别,显示出矿床的分带性;矿床形成温度为中低温。关键词: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成因矿物学特征中图分类号:P 571 文献标识码:B 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s origin mineralogy features of Xiaoxinancha gold-copper deposit of Jilin Province NIU Yu-sheng 1 ,WANG Zheng 2 ,YE Man-hua 3 1.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21, Jilin, China; 2.Team 604,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00, Jilin, China; 3. Land and Resources Bureau of Tonghua City, Tonghua 134000, Jilin,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origin mineralogy study of 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 such as pyrite, pyrrhotine, chalcopyrite in the deposit, we know that the ratios of Co/Ni,S/Se,Se/Te,Au/Ag in pyrite show magma hydrothermal origin features; the sulfur isotope constitutes of pyrite,pyrrhotine,chalcopyrite have deep-focus magma headstream feature, and happening disciplinary change as mine depth change; the microelement contents in pyrite, pyrrhotine, chalcopyrite have some different between north mountain ore block and south mountain ore block, it shows the zoning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the temperature is middle—low temperature when the deposit emerged. Key words: Xiaoxinancha ; gold-copper deposit ; main metallic mineral ; origin mineralogy features 1 矿区地质概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吉黑地槽东部的滨太平洋活化带上,汪清—珲春燕山期内陆断陷盆地边缘隆起区,五道沟断褶带的北端。 矿区地层主要为二叠系浅变质岩系,包括斜长角闪岩、红柱石板岩、含炭质板岩、云英角岩等,多成支离破碎的俘虏体和顶托形式零星分布于海西晚期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侵入体中。 矿区岩浆岩极为发育,主要为海西晚期闪长岩系列(钾氩年龄212~234 Ma )和斜长花岗岩系列(钾氩年龄206 Ma ),印支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系列(钾氩年龄197 Ma 、锆石铀-铅年龄 170~180 Ma ),燕山期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脉,后者钾氩年龄为130~134 Ma ,与金铜矿脉密切伴生。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活动特点,主要为近SN 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和NW —NNW 向的张扭性断裂构造,沿断裂构造有闪长玢岩脉充填,金铜矿脉沿断裂构造及节理裂隙充填。 该矿床以香房河为界分为北山矿段和南山矿段两部分,矿脉主要赋存于海西晚期闪长岩体内和燕山期闪长玢岩脉的上、下盘。在北山矿段,矿体呈单脉状、复脉状和密脉状,呈NW —NNW 走向,倾向自西向东由向东倾→近直立→向西倾。在南山矿段,矿体主要呈单脉状,主要矿脉呈SN 走向, 6

锆石测年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1、锆石的物理性质 锆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锆,化学分子式为Zr[SiO4],除主要含锆外,还常含铪、稀土元素、铌、钽、钍等。由于锆石常含有Th 、U ,故测定锆石中的Th/U 的含量的由它们脱变而成的几种铅同位素间的比值以及它们与U 的比值,可测定锆石及其母岩的绝对年龄。由于Pb 同位素很难进入锆石晶格,锆石结晶时的U 与Pb 发生强烈分馏,因此锆石是良好的U-Pb 同位素定年。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锆石环带状增生的形象十分普遍,结合微区定年法就可以反映与锆石生长历史相对应的地质演化过程。锆石同时还是很可靠的“压力仓”,能够保存来自其母岩或早期变质作用的包裹物。 锆石晶体呈四方双锥状、柱状、板状。锆石颜色多变,与其成分多变有关;玻璃至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不完全;断口不平坦或贝壳状。硬度7.5-8。相对密度4.4-4.8,性脆。当锆石含有较高量的Th 、U 等放射性元素时,据放射性,常引起非晶质化,与普通锆石相比,透明度下降;光泽较暗淡;相对密度和相对硬度降低;折射率下降且呈均质体状态。锆石按成因分为高型锆石和低型锆石。宝石学中依据锆石中放射性元素影响折光率、硬度、密度的程度将它分为“高型”、“中间型”、“低型”三种。锆石属四方晶系。晶体形态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组成的短柱状晶形,集合体呈粒状。 强的晶格能和对Pb 的良好保存性,丰富的、可精确分析的U 含量和低的、可忽略的普通Pb 含量是其特点。锆石U-Pb 体系是目前已知矿物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最高的,锆石中Pb 的扩散封闭温度高达900℃,是确定各种高级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和岩浆岩结晶年龄的理想对象。另外,锆石中含有较高的Hf 含量,大多数锆石中含有0.5-2%的Hf ,而Lu 的含量较低,由176Lu 衰变成的176Hf 极少。因此,锆石的176Hf/176Lu 可以代表锆石形成时的176Hf/177Hf 初始比值,从而为讨论其成因提供重要信息。 2、锆石U-Pb 定年原理 自然界U 具有3个放射同位素,其质量和丰度分别是:238U (99.275%),235U (0.720%),234U(0.005%)。234U 是238U 衰变的中间产物。238U 和235U 通过一系列中间子体产物的衰变,最后转变成稳定同位素206Pb 和207Pb 。Th 只有一个同位素232Th,属放射性同位素。自然界存在的其他U 、Th 同位素都是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数量极微。238U 、235U 、232Th 衰变反应如下: E Pb Th E Pb U E Pb U +++?→?+++?→? +++?→? ???βαβαβα462084768232 207235206238 206Pb 和207Pb 的衰变常数分别为λ238 =1.55125*10-10a -1, λ235=9.8485*10-10a -1。 Pb 有四种同位素:204Pb 、206Pb 、207Pb 、208Pb ,都是稳定同位素,其中仅204Pb 是非放射成因铅,其余3个同位素既有放射成因组分,又有非放射成因组分,它们分别是238U 、235U 、232Th 竟一系列衰变后的最终产物。U-Pb 年龄测定基于238U 和235U 放射同位素的衰变过程,其年龄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1ln[(1238*206 238 +=U Pb t λ (1) ]1)ln[(1235*207 235+=U Pb t λ (2)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摘要:锆石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稳定性极强,封闭温度高的富矿物;并且锆石中普通铅含量较低,铀钍较为富集。锆石的成因主要有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区分锆石不同成因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 从锆石的结晶习性,环带b 从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c从锆石的包裹体矿物,d 从微区拉曼的图像特征等方面来区分。 关键词:锆石成因;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 由于锆石分布于三大岩中,且记录信息丰富,所以弄清锆石的成因不仅可以还原锆石的形成环境,还可以演绎当时的地质过程。 1岩浆成因锆石 1.1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岩浆成因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无色透明。岩浆成因的锆石一般有振荡环带;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 1.2岩浆成因的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成因的锆石铀,钍含量比较高,铀钍比值较高(一般大于0.4)且REE分布较为均匀,HREE较为富集,正Ce异常,适度的Eu负异常;岩浆成因的锆石由核部至边缘ZrO2/HfO2减小而HfO2,UO2,ThO2含量增多 1.3岩浆成因锆石包裹体矿物:岩浆成因的锆石结晶时难免会包含一些矿物和包裹体如金红石,磷灰石,熔体包裹体。 1.4岩浆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岩浆成因锆石由核部至边缘拉曼

峰强度减小并且Δ355值减小. 图2 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CL 图像 (a) 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 (b) 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 (c) 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 (a) 引自赵子福等人[41] , (b)和(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 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本文) 图3岩浆型锆石从晶体核至边缘(1→5)喇曼光谱图 (a)T9305; (b)9303; (c)M -y-1; (d)M -y-2 Fig. 3Raman spectra from core to rim (1→5) ofmagmatogenic zircons

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

岩矿物理化学读书报告 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学号:2001110084 学生姓名:朱维娜 任课教师:罗照华 完成时间:2012年4月29日

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 摘要:锆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锆石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可分为岩浆锆石、热液锆石和变质锆石,每种锆石都有其独特的晶体形态、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和包裹体等特征,并可以此作为区分锆石类型的依据。另外,锆石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高U、Pb含量、低的普通Pb含量及高的封闭温度而被广泛应用与U-Pb同位素定年中。除在定年上有重要意义外,锆石还可用于指示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等重要信息。 关键字:锆石基本特征地质应用 1前言 锆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岩浆岩中,另外也可存在与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由于锆石具有非常稳定的晶体结构,使得其能在各种地质环境中结晶并很好的保留下来。此外,锆石中富含U、Th等放射性元素,普通Pb含量低,离子扩散速度低,封闭温度高,可达900℃(Lee J et al.,1997;Cherniak D J et al.,2000),所以成为了U-Pb定年法的理想对象。 2锆石的分类 锆石的形成环境及过程非常复杂,根据其成因可大致分为岩浆锆石、热液锆石和变质锆石三大类。其中变质锆石最为复杂,不同变质环境和变质程度下形成的锆石又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指示意义。 锆石内部经常出现复杂的分区,每一区域可能都记录了锆石所经历的结晶、变质、热液蚀变等复杂的历史过程(Crofu F et al.,2003;吴元保和郑永飞,2004)。 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可借助HF酸蚀刻图像、背散射电子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图像(吴元保和郑永飞,2004)进行观察,可借助离子探针、激光探针、电子探针、质子探针、X射线荧光探针等实验进行化学成分的测定,从而帮助我们对锆石分类和特征作进一步的了解。 3岩浆锆石 岩浆锆石是指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的锆石(李长民,2009)。可较好的指示原岩的形成时间。 3.1岩相学特征 岩浆锆石一般自形程度较高,通常为半自形到字形,粒径20~250μm(Hoskin P W O et al., 2003)产于金伯利岩及其他相关岩石中的锆石常为它形且粒径较大(Crofu F et al.,2003; Belousova E et al.,1998;Konzett J et al.,1998)。

锆石的化学成分

锆石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锆石的化学成分等特征。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部分矿区的锆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锆石结构形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非晶质化 锆石简介 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它是提炼金属锆的主要矿石,含有Hf、Th、U、TR等混入物。锆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硅酸锆;化学组成为Zr[SiO?],晶体属四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短柱状,通常为四方柱、四方双锥或复四方双锥的聚形。锆石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金黄色、淡黄色、石榴红、橄榄绿,香槟,粉红,紫蓝,苹果绿等,一般有无色、蓝色和红色品种。色散为0.039(高)。光泽为强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无解理。摩氏硬度6~7.5,比重大,密度:多数在3.90~4.73 g/cm3。高型:4.60~4.80 g/cm3。中型:4.10~4.60 g/cm3。低型:3.90~4.10 g/cm3。 锆石的化学成分 理论化学组成(wB%):ZrO267.22%,SiO2 32.78%。有时含有MnO、CaO、MgO、Fe2O3、Al2O3、TR2O3、ThO2、U3O8、TiO2、P2O5、Nb2O5、Ta2O5、H2O等混入物。H2O、TR2O3、U3O8、(Nb,Ta)2O5、P2O5、HfO2等杂质含量较高,而ZrO、SiO2含量相应较低时,其物理性质也发生变化,硬度和比重降低。锆石一般具弱放射性,有些锆石英因含U、Th等,因放射性较强而产生非晶质化现象,这种锆石硬度可降至6,比重可降至3.8。因而形成多种变种:山口石,TR2O3 10.93%,P2O5 17.7%;大山石,TR2O3 5.3%,P2O5 7.6%;苗木石,TR2O3 9.12%,(Nb,Ta)2O5 7.69%,含U、Th较高;曲晶石,含较高TR2O3、U3O8,因晶面弯曲而故名;水锆石,含H2O 3~10%;铍锆石,BeO 14.37%,HfO2 6.0%;富铪锆石,HfO2 可达24.0%。有些锆石因含U、Th等,由于放射性较强而产生非晶质化,变为非晶态。 锆石的结构形态 锆石是硅酸盐类矿物,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可分为高型和低型两个变种。结晶完整的晶体多为“高型”;晶体极差或无晶者为“低型”。由于放射性元素,使得锆石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根据内部结构特点,分为高型锆石、中型锆石和低型锆石三种。但就宝石价值来说,高型锆石价值较高。 锆石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0=0.662nm,c0=0.602nm;Z=4。结构中Zr与Si沿c轴相间排列成四方体心晶胞。晶体结构可视为由[SiO4]四面体和[ZrO8]三角十二面体联结而成。[ZrO8]三角十二面体在b轴方向以共棱方式紧密连接。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第17卷第1期2002年2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 E I N E AR T H S C I ENCE S V o l.17 N o.1 F e b.,2002 文章编号:1001-8166(2002)01-0085-06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 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闫 义,林 舸,王岳军,郭 锋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13) 摘 要: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利用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示踪源区,反演源区构造演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沉积碎屑组分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等。结合实例分析,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由于盆地沉积碎屑组分、副(重)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仅能够提供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则可以提供源区年龄组成方面的信息,锆石U-P b及F T年代学的结合,是一种新的突破。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 键 词:盆地沉积物;源区背景;锆石U-P b年龄;锆石F T年龄 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既是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的直接证据和重要标志,也是源区隆升剥蚀的产物。包含了源区构造演化的诸多信息,反映了源区热构造事件及隆升剥蚀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对沉积作用与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盆—山耦合关系研究的认识,人们愈来愈重视对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盆地类型之间成因联系的研究,认为陆源碎屑沉积物是在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下的物源区与沉积盆地有机结合配置的产物,也是揭示这种关系及其构造环境的重要标志,可以为盆—山耦合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很早人们就开始利用盆地陆源沉积物碎屑组分、副(重)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示踪源区,进而探讨源区构造演化的研究。但由于盆地物源的多样性,不同物源区贡献的差异,以及碎屑物搬运过程中的分异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源区示踪存在某种程度的多解性。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开始尝试应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通过对沉积物中锆石U-P b年龄谱及F T年龄的测试,来获取源区构造演化的年代学信息,进而界定源区。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沉积物中获取源区年龄组成的信息,拓展了由盆地陆源沉积物示踪源区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源区信息,但这种方法对再沉积锆石年龄的解释及源区低温热构造年龄信息的提取尚存在局限。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示踪源区,反演源区构造演化,应根据不同研究区特征,在详细了解区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全面获取源区的物质组成及年龄组成的信息。 2 陆源沉积物碎屑组分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 砂岩的研究在沉积学领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大陆的风化—沉积旋回产物,不仅直接记录了沉积物的母岩组合,改造强度及沉积环境等信息,  收稿日期:2001-03-30;修回日期:2001-06-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山脉隆升剥蚀的盆地沉积物记录———以北票盆地为例”(编号:49972045)资助.  作者简介:闫义(1973-),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及盆山耦合方面研究.E-m a i l:y any i yyl @263. n et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欣赏 (周剑雄供稿zjx@https://www.360docs.net/doc/c13614583.html,) 锆石是进行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岩石成因研究的重要矿物,由于锆石晶体所记录的地质历史信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对锆石的各种研究,包括同位素测年和各种成因矿物学的研究,都已经从原来的微量锆石或颗粒锆石发展到了锆石的显微(微区)分析(microanalysis),而所有这些微区分析都是以锆石的内部显微形态结构的研究为基础的,阴极发光是揭示锆石内部显微形态结构的最好手段,所以,没有进行锆石阴极发光特征的首先研究,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微区分析。 另一方面,对于锆石的阴极发光现象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又相对的滞后。千变万化的锆石阴极发光图象(见附图版)常常给研究者带来了无数疑团:为什么在一块小小的岩石中常常出现如此多样的阴极发光图象,它们的成因是什么?它们意味着什么?……这正表明了本项研究是急需探索的一个新领域。 锆石研究是当前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而锆石的阴极发光研究是这些研究热点的基础。仅在锆石的年代学研究中,每年国内需要挑选数以千计的岩石中的锆石样品,测年数据上万个。涉及到的地质问题极为广泛,包括我国各省的区域填图中的地质时代问题和许多地质体、矿体及其有关的大地构造活动的时序研究等许多重大课题,如我国一些地质构造的演化、高压带的演化、我国老地层的时序、花岗岩的演化等,所涉及的研究经费得以千万元计。尽管微区测年技术(如离子探针,激光ICPMS等)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对单颗锆石的不同晶域进行原位(in-situ)定年的可能,但正如西方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那样:“锆石可能是唯一的一种矿物,它既能记录所经历的复杂历史,也有可能使这种记录变得非常混乱”(Mezger et al.,1997)。下图是近来由SHRIMP离子探针测得的华南某火山岩的年龄结果,由图可知,这个火山岩中锆石的年龄从800Ma到2000Ma都有,且极分散,虽然分析了二十多个年龄结果,但真正火山作用的年龄仍然不得而知。后经阴极发光仔细研究发现,年龄分析点的部位实际都不是火山成因的锆石,而真正火山成因的锆石晶域的年龄只有500Ma。

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在矿床中的应用

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在矿床中的应用 摘要:黄铁矿是硫化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也是地壳中最重要和分布最广的硫化矿物之一。绝大多数原生金矿床和有色金属矿床均和黄铁矿关系密切[1-2],并且在不同的成矿环境中黄铁矿在成分含量及特征指数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黄铁矿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黄铁矿Fe[S2] 为等轴晶系,岛状NaCl 型结构衍生结构,其形态、结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均具有成因意义。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的黄铁矿,其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都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差异。通过对黄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进行矿床成因分析,还可以作为一种找矿标志,指导找矿工作的进行。 矿物的标型特征是指在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于不同地质体中的同一种矿物在各种属性上所表现的差异,这些差异能够作为判断其形成条件的标志。 1黄铁矿的形态标型及在矿床中的应用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重要和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矿物之一,绝大多数金属矿床中都有黄铁矿的产出,在不同成因形成的矿床中,其标型特征各不相同,其形态特征能够给出矿床成因和成矿远景方面的重要信息。沉积形成的黄铁矿大多为八面体{111}、立方体{100}晶面的聚形晶体。沉积形成的含铜砂岩铜矿石中的黄铁矿中五角十二面体{hk0}占90%,立方体{100}只占10%。东伙房金矿中黄铁矿{100}+ {321},{210}+ {321}及{100}+{210}+{111}3种聚形只出现在主成矿阶段,且主成矿阶段的{100}晶面上条纹较发育,有多种晶型连生现象,可作为一种找矿标志[1]。 2 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及在矿床中的应用 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矿物最本质的因素之一,它的变化和形成条件有密切关系,是信息量最大的标型特征。矿物成分标型的理论基础是:矿物的成分及其类质同象代替,同位素、包体成分等随着介质的物化条件而改变,因而可以利用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形成矿物的介质的物化条件。 黄铁矿微量元素与成因关系中讨论最多的是Co、Ni含量及Co/Ni比值。沉积成因和层控型黄铁矿中Ni>Co,Co/ Ni<0.6,沉积成因黄铁矿中Co含量小于1×10-4;而热液矿床成因的Co/Ni=1~3,Co含量为4×10-4~2.4×10-4;火山成因黄铁矿中Co/Ni比值更大,为2.57~8.42。岩浆热液型矿床中的黄铁矿Co/Ni>1,岩浆型或沉积型硫化物矿床Co/Ni<1。浩列和尼克尔(Hawley & Nichol,1962)研究了热液铜矿、铜镍矿及金矿中黄铁矿Ni、Co 值及Co/Ni比值,得到表1。以铜镍矿床中Co、Ni值最大,热液铜矿中Co/Ni比值最大,金矿中Co/Ni比值最小。 表1 加拿大不同矿床中黄铁矿的Co、Ni特征 矿区黄铁矿样品数Co Ni Co/Ni 铜镍矿 肖德贝里8 1.33 0.25 5.3 5 1.05 0.10 10.3 1 0.18 0.20 0.9 铜矿 Fisnelon 3 0.088 0.0057 11.6 Ohibougaman 4 0.30 0.011 27.3 Quemont 4 0.084 0.0022 38.2

《矿物学》复习资料题整理汇编

矿物学》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水:也称化合水,是指以0耳廿或HC i离子形式存在于矿物晶格一定配位位置上、并有确定的含量比的“水”。 2、聚形纹:由于不同单形的细窄晶面反复相聚、交替生长而在晶面上出现的一系列直线状平行条纹,也称生长条纹。 3 、结晶习性:是指矿物晶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常常趋向于形成某种特定的习见形态。 4、晶簇:是指在岩石的空洞或裂隙当中,丛生于同一基底,另一端朝向自由空间发育而具完好晶形的簇状单晶体群。 5 、结核:由隐晶质或胶凝物质围绕某一中心(如砂粒、生物碎片或气泡等),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 6 、假色:由物理光学效应所引起的颜色,是自然光照射在矿物表面或进入到矿物内部所产生的干涉、衍射、散射等而引起的颜色。如:锖色。 7、他色:是指矿物因含外来带色的杂质、气液包裹体等所引起的颜色,它与矿物本身的成分、结构无关,不是矿物固有的颜色。 8 、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受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 9 、断口:矿物内部若不存在由晶体结构所控制的弱结合面网,则受力后将沿任意方向破裂成不平整的断面。 10 、标型特征:能反映矿物的形成和稳定条件的矿物学特征,称为矿物的标型特征。 11 、标型矿物:只在某种特定的地质作用中形成的矿物,标型矿物本身就是成因标志。 12 、共生:是指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矿物共存于同一空间的现象。 13、伴生:不同成因或者不同成矿阶段的各种矿物共同出现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矿物的伴生。 14 、副象:矿物发生同质多像转变(相变)后,新的矿物仍保留原矿物的外形,称为副象。 如石英变为a—石英后,仍保留六方双锥外形。 15 、假象:当交代作用强烈时,原矿物可全部为新形成的矿物所替代,但仍保持原矿物的晶形,这种晶形称为假象。如褐铁矿呈现黄铁矿的立方体假象。 16、硅氧骨干:在硅酸盐结构中,每个Si 一般为4个0所包围,构成[Si0 4] 四面体,它是硅酸盐的基本构造单位。 17、二八面体型结构:在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相匹配中,[Si0 4] 四面体所组成的六方环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与之相适应。当八面体中心为三价离子充填时,这三个八面体位置只有两个为离子充填,其中有一个是空着的,这种结构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18 、三八面体型结构:在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相匹配中,[SiO 4]四面体所组成的六方环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