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7世界地理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7世界地理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7世界地理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17: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

(2011·成都市检测)下面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及多年冻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3

题。1.从

图中可以看出()

A.多年冻土均分布在1月气温小于-20℃的地区

B.积雪日数在180天以上的地区1月气温均在-20℃以下

C.1月气温高于-20℃的地区≥10℃积温均在1600℃以上

D.≥10℃积温小于1600℃的地区积雪日数均在180天以上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冻土一部分分布在1月气温小于-20℃的地区,另一部分分布在1月气温大于-20℃的地区;积雪日数在180天以上的地区1月气温并不都在-20℃以下;1月气温高于-20℃的地区≥10℃积温均在1600℃以上;≥10℃积温小于1600℃的地区积雪日数有小于180天的。

答案:C

2.导致积雪日数和≥10℃积温等值线在图中①处向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陆分布

C.纬度D.地表覆盖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可以看出,①所在地区为乌拉尔山南端,故导致积雪日数和≥10℃积温等值线在图中①处向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A

3.与我国上海比较,图中P城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A.交通便利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D.矿产资源丰富

解析:P城位于乌拉尔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我国上海的矿产资源贫乏。上海的劳动力资源、交通条件、市场状况均比乌拉尔山区有明显的优势。

答案:D

(2010·湖北省六市联考)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欧洲西部1月、7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图完成4~6题。

4.下列地区中一年内气压差最小的是()

A.冰岛B.芬兰北部

C.亚平宁半岛D.多瑙河下游地区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各个地区数值的变化和进行准确空间定位。从图上可以看出,芬兰北部1月和7月的气压值均在1010左右。故其一年内气压差最小。

答案:B

5.图乙所示季节,下列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可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是()

A.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甲图所示季节冰岛上有个低压中心,欧洲大陆受高压控制,故为北半球冬季;乙图所示季节欧洲大陆南北气压差较小,故为北半球夏季。D选项发生在北半球夏季。

答案:D

6.下列对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在图乙所示季节盛行西南风

B. d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C.b地在图甲所示季节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

D.a低压中心的形成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解析:c地为巴尔干半岛,图乙所示季节为夏季,夏季巴尔干半岛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A 错误;d地处于意大利北部,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主要进行葡萄种植等,故B 错误;b地位于地中海,图甲所示季节为冬季,冬季时地中海受盛行西风控制,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故C正确;a地位于冰岛,冬季同纬度大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低压中心仅仅保留在海洋上,促使冰岛低压产生,故D错误。答案:C

(2010·四川省绵阳市诊断考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河流的流向一致

B.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丘陵为主

C.河流冬季封冻期长,航运不发达

D.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变化小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即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位于德国南部,甲为莱茵河,乙为多瑙河。莱茵河自东南流向西北,多瑙河自西向东流;从等高线数值上可以看出,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该区域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河流流量变化小,全年无封冻现象,航运业发达。

答案:D

8.关于该区域所在国家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发达

B.制造业发达,核电比例世界最高

C.中小城市发达,人口总数近年逐渐减少

D.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游人流连忘返

解析:图示区域是德国的一部分。受气候影响,德国乳畜业发达;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法国的核电比例世界最高;德国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但由于近年来其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所以人口总数逐渐减少;德国与地中海之间有阿尔卑斯山相隔,故德国没有地中海沿岸的阳光和沙滩风景。

答案:C

(2011·合肥市质检)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9~10题。

9.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丙山脉的走向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夏季时C处的降水比B处多

C.乙海域为比斯开湾

D.甲海域为地中海

解析:由经纬网可知,B处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因此夏季时的降水比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C处要少;甲区域为比斯开湾,乙区域为地中海;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答案:B

10.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

A.麦哲伦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苏伊士运河D.非洲好望角

解析:从比斯开湾到地中海内部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在南美洲的南端,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经非洲好望角是路途较远的一条线路。

答案:B

(2011·南京调研)2007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图示地区部分国家大使论坛,其目的是促进中国和该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助中国企业开拓该地区市场,以经贸活动为切入点,促进中国与该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结合图完成11~13题。

11.下图中为我国宝钢提供大量原料的国家是

()A.甲国B.乙国

C.丙国D.丁国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资源、气候等的掌握情况,综合性较强。乙国为巴西,巴西的铁矿石资源丰富,可为我国宝钢的钢铁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

答案:B

12.甲处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有大量的牛肉可供出口。当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降水充足B.气候温和

C.土地租金低D.交通便利

解析:甲处位于阿根廷境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这是它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但甲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不利于农业发展。

答案:A

13.有关P处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温和湿润,沿岸暖流的影响

B.降不少、温差大,受地形的影响

C.全年高温少雨,沿岸寒流的影响

D.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季风环流的影响

解析:P处位于40°S以南的安第斯山脉东侧,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地形的影响,给40°S以南的安第斯山脉西侧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山脉东侧则空气下沉,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B

(2011·海口调研)读世界重要城市和港口图,分析判断14~16题。

14.四城市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以及对世界气候分布状况的理解,难度中等。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①是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港口城市纽约,②是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悉尼,③是位于巴西东南沿海的圣保罗,④是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在这四个城市中,只有①纽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项正确。

答案:A

15.沿岸有寒流流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记忆,难度不大。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地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②地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③地受巴西暖流影响,④地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16.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世界部分国家类型的了解,难度较小。据图可知,①④位于美国、②位于澳大利亚、③位于巴西,这三个国家中只有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即C项正确。

答案:C

(2011·湖南湘潭模拟考试)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B.都位于东半球

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轮廓判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分别是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恒河,四条河流均以雨水补给为主。

答案:A

18.图中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涝灾害的强度及主要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B.乙河支流多,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多,成灾强度最大

C.丙河三角洲面积最大,地势低平;河流水量最大,成灾强度最大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有海潮顶托,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解析:恒河位于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且有海潮顶托,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大。

答案:D

19.各河口所在国铁矿资源丰富的是()

A.丁B.丙C.乙D.甲

解析:亚马孙河位于巴西,巴西铁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答案:B

(2011·天津五校联考)读图回答20~21题。

20.导致图

中甲、乙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能够准确定位,左图位于南美洲南部地区,甲、乙两处的气候类型有差异,甲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甲处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乙处位于背风坡,故C项正确;A项中两者海陆位置相同;B项地形都相对平坦;D项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C

21.乙、丁所在国家共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A.大牧场放牧业B.水稻种植业

C.游牧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能够准确定位,右图位于非洲南部地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故A 项正确;B项水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C项游牧业生产方式分布在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气候干旱地区;D项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A

(2011·浙江宁波期末)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1600千米。读图回答22~23题。

22.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A.60°S B.76°S C.83°S D.85°S

解析:本题通过地图上的纬差距离考查逆向思维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南极“高速公路”全长为1 600千米,根据纬度1°的经线段长为110米估算可知,麦克默多距离南极点约14°,故推知B项正确。

答案:B

23.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南极驱车前往麦克默多,前进方向是()

A.先向北,再向西南B.先向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南,再向南D.一直向正北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方向,属于低难度题。从南极点到麦克默多,应从南极点向北,然后沿南极“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到达麦克默多。故B正确。

答案:B

(2010·广州1月)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三地的大气环流相同

B.①地受大气环流影响与③地明显不同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均

解析:①受副高控制而终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③地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样热量但温度变化差异很大;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应该是③。

答案:B

25.关于④⑤⑥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沿海海域盐度最高的是④

B.⑤地的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

C.三地中属同一类自然带的是⑤⑥两地

D.三地气候属夏雨型的是⑥

解析:④⑤⑥三海域纬度相差不大,⑥沿海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而盐度较高;④⑤两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自然带也相同;⑥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较多。答案:D

二、综合题

26.(2010·安徽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仪上,D地过地心的对称点位于A城市________(方位)。

(2)乙图反映的该地区的铁路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主要受________影响;该地区居民以________族为主。

(3)与A点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

(4)推动A城市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写出城市B的名称________;城市B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5)C、D两地降水都较丰富,分析其形成的异同点。

答案:(1)正西(2)沿海岸呈环状分布地形汉(3)热带荒漠带(4)工业化巴西利亚①以轻工业、高科技工业为主;②引进处于研究期、增长期的无污染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部门。(5)相同点:两地都临近海洋,风都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不同点:①气候类型不一样。C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形成动力不一样。C 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D地受东南季风和东北信风共同影响。

27.(2011·湖南湘潭模拟)国际奥委会于2009年10月2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投票选出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四个候选城市是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最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获得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2)里约热内卢所在国拥有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水量大的原因是什么?

(3)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里约热内卢是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原因。

(4)常以“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

答案:(1)位于南半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临大西洋。

(2)该河流流域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北、西、南三面汇入该河。

(3)该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温暖湿润;临海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

(4)马德里地形闭塞,气候的大陆性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28.(2010·南京调研)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

亚中部降水稀水,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控制。

(2)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这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墨累河流域是荒漠化很快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原因。

(4)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缺乏,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淡水资源的调入对墨累河流域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答案:(1)副热带高压带

(2)东南部地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变率大;全球变暖;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4)(经济)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促进农业发展;(生态)缓解土地荒漠化压力,有利于生态维护。

29.(2011·黄冈市高三联考)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材料三下图为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以1990年为准,数值取100)。

(1)依据材料一,

简述丹麦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二推测,丹麦的主要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从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3)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了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其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答案:(1)临近海洋(领土由半岛和岛屿组成,面积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短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风能丹麦位于盛行西风带,地势低平,距海近(或位于大陆西岸)。

(3)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减小能源对外依存度或保障能源安全);减少对常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使用,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GDP能耗)。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201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1.重视对知识点的消化。学习地理应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特别是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诸如天体、天球;日冕、门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消化、理解和吸收。因为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2.分析、解决问题,“原理”最重要。学习地理应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稳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也就有了说服力。 3.重视地理事物中的“普遍性规律”。总结规律,抓住规律,这是归纳推理的基本思维方式。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A.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B.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C.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

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4.重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也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逊河流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因为纬度的关系,还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有密切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1. B 2. A 【解析】 1.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冬季风势力强盛 B.雨带停滞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4.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答案】3. B 4. A 【解析】 3.读图可知,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说明雨带没有移动,一直停滞在该地,此时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雨带停滞。 4.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秦岭 D.昆仑山 6.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类型习题及答案

1 农业地域类型 基础题组 2016年国务院1号文件强调支持粮食生产优势区建设。读我国水稻优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水稻优势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2.东北逐步成为我国稻米优势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改善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农业技术革新 D.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下图阴影区域为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及著名的优质牛肉产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天然草场草类最茂盛的月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为防止天然草场退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机井密度,保证人畜饮水 B.改围栏放牧为自由放牧 C.推行人工种草,适当划区轮牧 D.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 提升题组 2

3 蕉麻在菲律宾广泛种植,棉兰老岛是其产地之一。蕉麻生长要求高温、高湿,排水良好,宜静风或微风环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棉兰老岛蕉麻种植业的特点是( ) A.机械化程度低 B.生产方式粗放 C.水利工程量大 D.市场适应性强 8.与①地相比,②地蕉麻在5—10月生长期的优势条件是(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小 D.土层深厚 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技巧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当前绝大部分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实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能够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不过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水平训练”这个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水平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持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水平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水平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使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水平测试”的试卷中能够看出,第一单元中的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再如第三单元“海洋环境”,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曾多次涉及海水的盐度、洋流,如2001年的文综选择第12题,2002年的文综选择第11题。我们在复习第三单元时,应明确其核心应该是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的成因等,海洋资源的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工业专题训练 、选择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 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人均GDP 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 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3—4 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 耗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 年前)。据此完成5—7 题。 5.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6.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A.能耗降低B.产品价格提高C.污染排放减少D.运输成本增加7.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B.输电线C.绿洲D.荒漠 李克强总理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 题。 8.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产业转移加快B.产品滞销扩大C.就业压力减轻D.环境污染加重9.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C.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10.上海是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A.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B.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政策刺激D.较低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图完11—12 题。 11.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12.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 ,适宜重点发展A.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计划(方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读《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说明》,紧紧围绕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五位老师,都任过高三地理教学任务,其中岳校长多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丰富,对本组教学复课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13个班,10个应届班(其中2个实验班,1个艺术班,7个普通班),3个往届班。实验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通班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近半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主动;补习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三、备考依据 初高中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四、工作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要作专题讲座。 五、具体措施 (一)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讲义(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考纲: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短缺原因 (2)解决对策 3.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 4.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7.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10.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1.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1)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等高线练习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根据下图的等高线图判断第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4、若图中等高距为300m,且B点的气温为15℃时,则A点的气温是 A、11.6℃ B、18.6℃ C、20.4℃ D、9.6℃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5-6题 5、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10.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 B.29 m C.39 m D.40 m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1-13题。 1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1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13.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为 A.40米B.60米 C.0米 D.80米 参考答案: 1-5:ACABC 6-10:CDDBC 11-13:CDA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四季和五带

四季和五带 1.在2019年12月24日(市调考)到2019年6月7日(高考)期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汕尾昼渐长夜渐短 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汕尾大 C.汕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汕尾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 2.2019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判断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 15° B. 105° C. 195° D. 285°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出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若此刻丙地是6: 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 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东北飞 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20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40 5.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黄河正处于主汛期

B.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C.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季节 D.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 图中L表示洋流,a为最冷月等温线,M为此时的晨昏线。完成下列两题。 6.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C.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7.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此时俄罗斯的索契正在举办冬奥会 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 D.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 读我国甲乙两个不同纬度城市的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完成下列两题。 8.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 B.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小 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的大 9.在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受西北季风影响 B.亚欧大陆气压值最大 C.我国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0.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高考试题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学科~网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2018全国卷II】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9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下面是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训练选(5)及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训练选(5)及答 案 一、选择题 (一)(2019·瑞安模拟)图中ac、bd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 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读图,回答1~3题。 1.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90°W,则c点位于 b点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2.如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 A.abcd>ab D.ab>cd>bd=ac 3.若a的经度为45°E,b的经度为135°W,从a到b最短航线的航向为() A.向东B.向北 C.先向北再向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解析:1.A 2.D 3.C 第1题,由题意可知,ac与bd之间跨经度170度,由图可知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第2题,根据在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度,实际距离相差约111 km;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说,经度相差1度,高纬比低纬短,因此可知,ac=bd>cd>ab,由于ac、bd 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也就是说图上距离相同,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比例尺大小为ab>cd>bd=ac。 第3题,由题意可知,a、b经度之和为180°,在同一个经线圈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应是沿经线圈走,即从a先向北到达北极点后再向南到达b。 (二)(2019·宜昌三校模拟)下面图a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b为某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b所示季节() A.乙处多发洪涝 B.甲处易出现台风危害 C.我国北方寒潮多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第24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 考纲呈现]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知道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重 要性。 2.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原则, 以具体交通工程建设为案例,具体分析影响交通 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重点) 3.以某地区聚落分布图或交通线分布图为背景 材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 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特点 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 水路运输 大 ↓ 小低 ↓ 高 慢差差成本低 铁路运输较快差好投资大、占地广公路运输较慢好好成本高 航空运输快差差投资大

管道运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差 好 投资大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空运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公路 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铁路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水运 以气体、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 ―→管道 (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 短途——公路(活物、鲜货) 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 小——航空(贵重、急需) 大? ??? ??????铁路——高水运——低运费 3.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考向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1.(2018·北京文综)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

第 41 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以下 2 题。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新网 2010 年 2 月 24 日消息:截至2009 年底,西气东输管道安全运行 2 284 天,累计输送天然气659 亿立方米, 110 多座城市, 3 000 多家大中型企业, 2 亿多人口从中受益。 它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 都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以下 2 题。 3.西气东输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是因为() A.天然气是无污染的能源 B.天然气可完全替代煤炭 C.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 D.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以下 2 题。

5.图中① ~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6.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 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 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 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 亿立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以下 2 题。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8.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成为国家“西气东 输”工程的重要气源,2009 年 8 月 28 日苏里格气田苏东—13 号集气站建成投运。据此回答以下 2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