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简介

梵高简介
梵高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他充满幻想、爱走极端,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和失败,最后他投身于绘画,决心“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1888年,高更应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这位易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1]

梵高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正进行着一次全面的革新,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变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而过去相

对于印象派较为超前的梵高,此时正适应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

艺术特色采用点彩画法。

奥维尔教堂

[2]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编辑本段影响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梵高(自画像)

[3]

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人物年表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

《鸢尾花》

[4]

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5年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梵·高诞生。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梵·高诞生。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诞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梵高作品(20张)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尔总公司,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古皮尔公司,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梵高(尝试古典油画的自画像)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年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梵高风景画(24张)

1883年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1890年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编辑本段家族背景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也叫文森特(VincentvanGogh1789.2.11—1874.5.7)。梵高的祖母叫伊丽莎白

梵高(自画像)

(ElisabethHubertaV rijdag1790—1875)来自一个瑞士家庭。他们生育了12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幼年时就死了,剩下了5个女儿和6个儿子。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TheodorusvanGogh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布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两年后他与梵高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AnnaCorneliaCarbentus1819.11.10—1907)结婚,安娜生于海牙,她的父亲在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他的几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刚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当梵高降生后,他被取了那个死去的兄长的名字:Vincentwillem。

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他们是:

妹妹:安娜AnnaCorneliavanGogh(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奥TheodorusvanGogh(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丽莎白ElisabethaHubertavanGogh(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WilleminaJacobavanGogh(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CornelisVincentvanGogh(1867.5.17—1900.4.24)。

梵高母亲的肖像

[5]

在梵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个月后,提奥也追随他的兄长去了……虽然梵高的父亲只是一位牧师,但凡高家族在当时是很有社会地位的,因为梵高的几个叔叔伯伯在当时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UncleHein”海因伯伯(HendrickVincentvanGogh1814—1877)在鹿特丹开画廊,后来迁

到布鲁塞尔。

“UncleJan”约翰伯伯(JohannesvanGogh约翰尼斯·梵·高1817.8.19—1885)一位海军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这位叔叔家里生活过一段。

“UncleCor”科尔叔叔(CornelisMarinnsvanGogh1824—1908)也是一位画商。梵高和提奥经常称他为C.M。“UncleCent”梵森特伯伯(VincentvanGogh1820—1888,与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画商。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没能上大学。他最初在海牙(TheHague)卖绘画材料,他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很精明的人。在几年间他的画廊就成为全欧洲著名的画廊。而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Goupil&Cie,总部在巴黎)订立了合股合同。梵高与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海牙古比尔公司工作过。

安东·莫夫(AntonMauve1838.9.18—1888.2.5),是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梵高在海牙时曾受他的指导。他的妻子叫JetMauve(原名JetCarbentus1856—94)是梵高的表妹。她(Jet)的母亲叫FieCarbentus,与梵高的母亲是亲姐妹。Fie有三个女儿,Jet就是其中一个。[6]

编辑本段创作理念

印象主义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表现主义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他们的个人性格特点又有某些不同。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

艺术使命感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编辑本段创作经历

早期创作

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凡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

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纽南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

《吃土豆的人》

[7]

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凡高只是个待业青年)-《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注]:米勒,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喜欢描绘农民生活。梵高的精神导师,梵高许多作品受其影响并临摹过其许多作品。

安特卫普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巴黎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阿尔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

鲁林一家(19张)

田使他“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引号中的是凡高的原话)。所以,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梵高在小城广场边租下“黄房子”,想建立“画家之家”。后来高更前来同住。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失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被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馆-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

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

油画_圣_雷米(20张)

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维尔

1890年5月17日,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

编辑本段自杀之谜

梵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黎明,凡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

当时,梵高像往常一样,拿着油画写生工具从旅馆走出来,但是在他怀里却紧紧握着一把借口赶走乌鸦而借来的手枪。一位农夫刚好走过麦田小道,听到梵高嘴里嘟囔着:[没办法了,没办法了……]

梵高走进麦惠摇摆的麦田深处,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回荡……

第二天早上,在提奥的看守中,画家梵高安静的离开了人世。

梵高死后,从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一封写给提奥的信。

[亲爱的弟弟,谢谢你寄来的贴心的信和五十法郎。想写的事情本来很多,可是我想没有用了、听说你的家人平安,我就放心了。生活顺利,比什么都好……你过去在许多幅画上一直是与我交流的伙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你不是我所知的那类商人,我想你依然站在人性的一边,既然如此,你还指望什么呢?]

1891年1月25日,提奥在梵高死后6个月也病逝了。

1914年,提奥的遗体被葬在奥维尔梵高墓之旁。在教堂四周的麦田里,可以看见梵高兄弟两人的坟墓,默默并排在大墙左侧。这两个不顺眼的小墓碑,被加塞医生栽种的常春藤包围着。[8]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夜晚的咖啡馆》

The night cafe (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

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星夜》

星夜(点击看大图)[9]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

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

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

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

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

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

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

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

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

发作时的样子。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

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

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

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

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在祥和的麦田追求不到宁静,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飘过了久蓄心中死亡的影子,化作无尽的乌鸦,引着梵高飞向他的蓝天,追向无限光明。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黑暗背后仍是蓝天。《乌鸦群飞的麦田》[10]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割耳朵后的自画像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起初他们相处愉快,但随着梵高病情反复,两个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十五朵向日葵》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

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

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

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

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

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

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

向日葵

[11]

编辑本段梵高语录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人,一个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好极了,即使这是事实,我也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人们不能肯定的预告什么,但是,如果有谁能够进行分析,他就可以发现,本世纪最伟大与最优秀的人,总是顽强的工作,总是以个人主动的创造精神工作。

我认为这是伟大人物经历中一幕悲剧……他们往往在作品被公众承认以前就死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遭受着为生存而斗争中的障碍与困难的不断压迫。

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

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某种应该保存下来的优秀的时代精神,已经丧失了——在艺术方面尤其如此。生活本身也是这样,我不能明确地了解这是什么,但是不只是黑白画改变了它的方向,背离了健康的、崇高的本质。相当普遍地存在一种怀疑、旁观、冷淡的精神,虽然一切看起来都很活跃。

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编辑本段相关影片

·电影《渴望生活》(LustforLife)柯克·道格拉斯饰演梵高

·电影《梦》(Dreams)马丁·斯科西斯饰演梵高

·电影《文森特和提奥》(Vincent&Theo)蒂姆·罗斯饰演梵高

·电影《梵高》(V anGogh)雅克·迪特隆饰演梵高

·电影《梵高:画语人生》(V anGogh:PaintedwithWords)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梵高

编辑本段爱情

恋原是一厢情愿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

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为之神魂颠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爱情的魔力往往是强大的,自从梵·高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他以往的个性。他卷入了爱的漩涡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并成为一个偶尔还能有几分幽默,颇受人喜爱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开承认了自己对尤金妮亚的爱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相反,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更不能彻底了解女人内心的真正想法。事实上,尤金妮亚从未表示过对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恋爱状态,这段无疾而终的恋爱终于以失败告终。失恋后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亚,他经常去尤金妮亚的家里找她,并力图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期待尤金妮亚能回心转意。

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订了婚。这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梵·高绝望,但他还梦想将尤金妮亚从别人的怀抱中夺回来。梵·高努力寻找着机会,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里,两个人热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梦想都幻灭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样。随后,痛苦不堪的他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当时已27岁的梵·高去学画。尽管经济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绘画给梵·高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让他暂时忘记了对尤金妮亚的思念。

触动社会禁忌爱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头发是深栗色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动着迷人的光彩,丰满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微微启开。

梵·高突然为尤金妮亚的拒绝而感到高兴,他觉得,自己过去的爱是那么的肤浅,尤金妮亚只是一个无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和凯表姐相处,要比跟尤金妮亚待在一起有价值得多。凯使他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梵·高发现凯表姐总是回避爱情和婚姻的话题,从来不给他任何表白的机会。有一天,吃完午饭后,当梵·高与凯在小溪旁的树荫下休息时,梵·高终于忍不住向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听到梵·高表白的凯很愤恨地离开。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让梵高伤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决定去叔叔家找凯表姐。但叔叔见是梵·高,连大门都不给他开。叔叔反复告诉他,凯不在家里。偏执的梵·高为了见到表姐,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对叔叔说,“我的手放在灯上多久,您就让我见她多久。”梵·高的叔叔见状,迅速将灯吹灭,并将他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后的梵·高仍然没能见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伤充斥着梵·高的心,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残酷的爱情挫折的他没有奢求,只希望能独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断送婚约

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

有一次,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两个人你来我往,感觉很是投机。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些举动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久以后,两个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对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着令人崇敬的品质,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当作自

己的情妇,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结婚,共同生活、彼此爱护。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觉得快乐。克里斯蒂娜也想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两个相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梵高每月能赚到l50法郎时就结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

同性恋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梵·高的同性恋人正是曾和他住在一起的高更,而当二人吵架后高更离去,梵·高为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梵·高为什么割掉自己的耳朵,目前尚无定论,这里写的只是其中一种说法,也是央视节目里的说法。而关于梵·高和高更是否为同性恋人,也没有确凿定论。

梵·高生前卖出的唯一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

1890年,比利时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现在存于莫斯科。

1882年,梵·高的叔叔C.M.梵·高(CornelisMarinnsvanGogh)向梵·高订购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一家人为餐厅订购过一组四季图。

现在的梵·高作品

梵·高死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书信的出版,甚至传记小书的出版,梵·高在世

梵高"starry night"(1张)

界各地逐渐家喻户晓,俨然已成了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

1990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这也是现在世界上卖价最高的艺术品之一(《拿烟斗的男孩》2004拍卖价1.0416亿美元。)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在报上呼吁:“文化和商业要保持道义上的距离”。

1987年3月30日,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

1998年11月19日,梵·高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自画像》

《加歇医生肖像》(PortraitofDr.Gachet),1890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该作品是目前排名世界十大天价画作第二位的名画,仅次于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

《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NightOvertheRhone),1888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

《安特卫普的后院》(BackyardsofOldHousesinAntwerpintheSnow),1885年,收藏于梵

高博物馆

《麦田群鸦》(WheatfieldwithCrows),1890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吃马铃薯的人》(ThePotatoEaters),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鱼船》(FishingBoatsontheBeachatSaintes-Maries-de-la-Me),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奥维的教堂》(TheChurchatAuvers),1890年,收藏于奥赛美术馆

《有丝柏的道路》(RoadwithCypressandStar),1890年,收藏于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

《夜间咖啡馆》(TheNightCafeinthePlaceLamartineinArles),1888年,收藏于耶鲁大学美术馆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TheLangloisBridgeatArleswithWomenWashing),1888年,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丝柏树》(Cypresses),1889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鸢尾花》(Irises),1889年,收藏加州保罗盖茨美术馆

《在阿尔的卧室》第三版(Vincent`sBedroominArles),1889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玫瑰》(Roses),1889年,收于於日该国立西洋美术馆[5]

《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TerraceatNight),1888年,收藏于科伦-米勒博物馆[4]

《向日葵》(V asewithTwelveSunflowers),1888年,收藏于德国慕尼黑美术馆

《星夜》(TheStarryNight),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梵高作品赏析

梵高作品赏析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无数的画家和文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们在自由的艺术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借慰,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未来的憧憬。艺术家是最纯洁最朴实的,他们能在最简陋的破房子中画上一整天,他们能在最单调的风景前思考许久,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精神境界,最高尚的心灵。让我们走进梵高,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梵高的曲折人生 梵高的生平都充斥着一个词“孤独”,梵高小时并没有展现独特的绘画能力,在27岁时梵高正式成为职业画家,但梵高当时的作品并不被当时的买家所接受,梵高的粗犷的线条和颜色没有得到认同,他的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的弟弟提奥瞒着他买的。艺术总是伴随着精神的至高追求,而越是困苦越是孤独,精神冲击越大,艺术家所能淋漓精致表现地也越充分。 梵高的一生始终执着于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梵高有过三次恋爱,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求婚被拒;他爱上了自己守寡的表姐,没能被接受;他最后无奈地和作为自己绘画模特的妓女在了一起,后因为不和而分离。对于友情,梵高唯一的好友高更,也在与梵高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因为性格不和而离去。对于亲情,似乎是上天对梵高最后的眷顾,他的弟弟提奥是唯一真正对他好的人,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卖出,日常的生活费用都是他的弟弟寄给他的,但这也不断刺激着梵高,他就像是个包袱一样一直挂在他弟弟家里,他悔恨自己的无能与弱小。梵高的一生都是自己一个人,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但是上天都拒绝了他,促成了他心里上的缺陷。但他有唯一的爱好,唯一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不会撒谎的追求——绘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画里,他的愤恨他的悲伤与难过。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梵高最后已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不想再给他的弟弟增加负担,也不想再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艺术他的灵魂,他充满梦想的创作。 梵高的作品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接触印象派以后造就了梵高独特的画风,他唯一深爱的东

梵高简介讲课稿

课题: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 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如何欣赏评述梵高作品的法国法。 难点: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的绘画兴趣入手,指出绘画的才技有“天才”可言,但对艺术的忘我追求、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却是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今天,我们借助《凡高传》来体验一下画家们忘我的精神境界。 二、整体感知

l.梵高全名温森特·梵·高,荷兰画家,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一生酷爱绘画,是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他主要活跃在法国,其绘画创作主张色彩的突变和内容的深刻。1890年自杀,年仅37岁,是画坛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生前不被人们重视,但在他死后,其作品的高超价值才被人们所发现,使梵高成为19世纪享誉欧洲的一颗最辉煌的巨星https://www.360docs.net/doc/cb3814628.html, 2、美国传记文学作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梵高在经历了两次恋爱挫折之后,回到故乡纽恩南,和家人住在一起,但是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那些世俗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甚至他的家人也因怕他会破坏家庭名声而不愿他回家。其间他父亲去世,他被妹妹赶出家门,租住在一个教堂看守人家中。牧师煽动镇上的人驱逐他,诬蔑他,但是朴实的农民接受他,让他自由地画,耐心地给他做模特儿。终于,在他即将被赶出镇子的最后时刻,他画出了传世佳作《吃土豆的人》,这幅

画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安于天命、不知反抗的精神面貌。 三、作品欣赏https://www.360docs.net/doc/cb3814628.html, 《向日葵》1888年91X72厘米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

梵高英语简介

Something about Vincent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was a post-Impressionist painter of Dutch origin whose work, notable for its rough beauty, emotional honesty and bold color, ha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20th-century art. Van Gogh began to draw as a child, and he continued to draw throughout the years that led up to his decision to become an artist. He did not begin painting unti l his late twenties, completing many of his best-known works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of his life. In just over a decade, he produced more than 2,100 artworks, consisting of 860 oil paintings and more than1,300 watercolors,drawings, sketches and prints. His work included self portraits, landscapes, still lifes, portraits and paintings of cypresses, wheat fields and sunflowers. Van Gogh spent his early adulthood working for a firm of art dealers,. One of his early aspirations was to become a pastor and from 1879 he worked as a missionary in a mining region in Belgium where he began to sketch people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In 1885, he painted his first major work The Potato Eaters.. Later, he moved to the south of France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strong sunlight he found there. His work grew brighter in color, and he developed the unique and highly recognizable style that became fully realized during his stay in Arles in 1888. After years of painful anxiety and frequent bouts of mental illness,[1][2] he died aged 37 from a gunshot wound, generally accepted to be self-inflicted (although no gun was ever found).[3][note 2] His work was then known to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and appreciated by fewer still. Quarrel with firend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画家梵高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6课 画家凡·高 单位:中原区秦岭路小学姓名:王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由FLASH动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段关于环保方面的动画,同学们知道短片里的人物是谁吗? 生;是凡·高。 师:是从哪看出来的,真聪明,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想知道一起通过学习走进凡·高,走进凡·高的油画。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 师:通过课前的搜集,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搜集汇报知道的凡·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凡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凡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凡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凡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来看凡高绘画早期比较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2、引导学生欣赏《吃马铃薯的人》 (1、)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是从阴暗的色彩感受到了贫穷,从粗糙的手看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 (2、)引导学生体会出凡高极具个性的绘画。 凡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评说这件作品的:“我想清楚的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的挣得他们的食物。”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凡高是想通过这幅画真实的再现普普通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中真实是凡高加工后了的真实,

《画家梵高 》教案

《画家梵高》教案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应会: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

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资料、范图,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准备 设计《画家梵高》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收集凡.高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三、引入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色彩和笔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准备深色画纸、共用的水粉、水彩等。) 2.按要求涂色: (1)单色平涂第一颗星。 (2)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学生边尝试,边感受。 4.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平涂整齐,呆板;旋转笔触,鲜艳,色彩有动感,活跃,醒目……

梵高介绍

文森特.梵高 目录 ? 1 姓名 (1) ? 2 生平 (2) o 2.1 早年生活............................ . (2) o 2.2 纽南(1883年–1885年) (2) o 2.3 巴黎(1886 - 1888年) (3) ? 3 生平年表 (3) o 3.1 出生 (3) o 3.2 进入画坛 (4) o 3.3 割耳事件 (4) o 3.4 自杀身亡 (4) ? 4 收藏 (4) ? 5 画作 (5) ? 6 相关作品 (6) ?7关于凡高的诗 (7) 1.姓名图表1 “梵高”(Van Gogh)的发音,在英语与荷兰语中皆有所变化。英语中,发音为 /?v?n ?ɡ?x/ ,或 /?v?n ?ɡ?f/ (英国),或 /?v?n ?ɡo?/ 中不发音的gh(美国)。因此可能就是以英美音而译作(文森特·梵高)标准荷兰语中,荷兰方言的荷兰语读音: [?v?nts?nt fa??x?x]。但以荷兰语其音为(文森特·梵高和)然而,尽管双亲来自荷兰,梵高于布拉邦长大,并以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布拉邦方言进行书写;因此梵高很可能以布拉邦口音说他的名字:[vɑ?????][1]。在梵高创作了许多作品的法国,法语读音: [vɑɡ?ɡ?]。法语发音为(文森特·梵高格) 2.生平图表2 早年生活: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津德尔特,一个位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2]。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梵高之子,其父西奥多鲁斯是荷兰归正宗教会的神职人员。文森特以他的祖父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头一胎死产的哥哥的名字[3]。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并不罕见。文森特在梵高家族中是个常见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于1811年在莱顿大学得到神学学位。祖父文森特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名是艺术品商人,包括另一个在梵高信中称呼其为“零钱叔叔”的文森特。祖父文森特或许是被轮到以他父亲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特·梵高(1729—1802)——命名[4]。艺术与宗教是两项深深吸引著梵高家族的职业。他的弟弟西奥多鲁斯(西奥)于1857年5月1日出生。梵高有第三个弟弟柯尔,还有三个姐妹:伊丽莎白、安娜与威廉米娜。[5] 文森特小时候是个认真、沉默与慎虑小孩。1860年,他到尊得特乡村学校就读,其唯一的老师是天主教徒,并有约二百名学生。自1861年起,他和他的妹妹安娜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师指导,一直到1864年10月1日,他到了荷兰泽文伯根的私立珍普洛维利寄宿小学就读,离他家约有20英里(32千米)。 纽南(1883年–1885年):在纽南时,梵高完全埋首于绘画中—付钱叫男孩找来鸟的巢窝[6]—然后在他们的小屋中飞快的[7]素写下织布鸟的样貌。1884年秋季,邻居的女儿、比文森特年长十岁的玛戈特·贝格曼,在梵高献身于绘画时一直陪伴着他,并爱上梵高,梵高也予以回报(尽管没有贝格曼的那般满腔热情)。他们决议结婚,但遭到双方家人反对。玛戈特企图以番木鳖碱自杀,但文森特紧急将她送到医院[8][9]。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亲死于心脏病。梵高因而哀恸欲绝。[10] 第一次,巴黎传来了对他的某些作品有 兴趣的消息。春季,梵高创作了 现被视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 《吃马铃薯的人》[11]。到了八月, 梵高在油画商卢尔斯在海牙的 展览橱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 品。九月,梵高遭指控,指他让 他的一名年轻农家模特儿怀了 身孕[12],天主教村神父于是禁止 村民为梵高做模特儿。 第二次,1885年,文森特创作了数组静 物画。《草帽与烟斗的静物画》, 以及另一幅同时期的画作《砂锅 与木屐的静物画》,都充分表现 了梵高画技的熟练非凡。二幅画 皆展露了平稳、严密的笔触与色 彩细致变化的特色。[13]

梵高作品《星夜》介绍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有《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 50年代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5年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娅·梵·高诞生。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丽莎白·梵·高诞生。 60年代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 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诞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89年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空》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梵高简介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目录 1人物简介 梵高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

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2生平经历 2.1早年生活 梵高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他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之子,其父西奥多鲁斯是荷兰归正宗教会的神职人员。文森特以他的祖父为名,其也是恰一年前头一胎死产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重新使用名字的做法并不罕见。文森特在梵高家族中是个常见的名字;他的祖父(1789–1874)于1811年在莱顿大学得到神学学位。祖父文森特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名是艺术品商人,包括另一个在梵高信中称呼其为―零屌叔叔‖的文森特。祖父文森特或许是被轮到以他父亲的叔父——成功的雕刻家文森特·梵高(1729—1802)——命名。艺术与宗教是两项深深吸引著梵高家族的职业。他的弟弟西奥·梵高于1857年5月1日出生。梵高有第三个弟弟柯尔,还有三个姐妹:伊丽莎白、安娜与维尔敏娜。 文森特小时候是个认真、沉默与慎虑小孩。1860年,他到尊得特乡村学校就读,其唯一的老师是天主教徒,并有约二百名学生。自1861年起,他和他的妹妹安娜在家中由家庭女教师指导,一直到1864年10月1日,他到了荷兰泽文伯根的私立珍普洛维利寄宿小学就读,离他家约有20英里(32千米)。 1869年至1876年,他分别在古庇画行(Goupil & Cie)的海牙、伦敦、巴黎分店就职,遭解雇后前往英国的拉拇斯卡托(Ramsgate),在寄宿学校服务。他在1877年于多德雷赫

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著名画家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父亲是新教的牧师,梵高家族可以说在社会上也是很有地位的。在梵高的几个 兄弟姐妹中,梵高只与知己兼弟弟的提奥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联系。但是在梵高去世六个 月后他的弟弟也追随梵高去了,由此梵高简介中对于这个弟弟也有详细的描述。 梵高简介中梵高曾经跟着自己的表亲学习绘画,后期梵高将早期的传统绘画与新艺术 流派相结合,画作色彩鲜艳明丽。随后他又受革新思潮与日本绘画的影响,作品中大量保 持了个人的独特想法,但当时这样的作品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在当时社会,梵高最具影响的事情即“割耳事件”,梵高简介关于这件事的表述是梵 高与高更发生冲突,从而导致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在爱情中是勇敢的,在美术行当小职员时他喜欢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 可是美丽的尤金妮亚对于像老头一样的梵高并没有兴趣。当痴情汉梵高看到自己喜欢的女 人在另一个男人怀里拥吻时,他伤心的离开了伦敦。在画画时梵高遇到了妓女克里斯蒂娜,这个女人给了梵高家的温暖,但是因为梵高无法在每月赚到150法郎,使得克里斯蒂娜于 他断绝了关系。 梵高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不善于人际关系,甚至于无法与人 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他更过的时候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这个只有三十七 年的男人在艺术界是伟大的。 很多人对梵高很熟悉,一般来说,艺术领域的人对于别的领域的人来说,大多很陌生。因为一个领域渗透到另一个领域是很难的。普通人一般只关心周围生计,柴米油盐酱醋茶 已经够他们忙的了。但是,梵高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领域的壁垒,为世人所知。可见 其才华横溢。但是,梵高是什么画派的却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有一句广告词,不走寻常路。很多人对梵高是什么画派感到好奇。梵高是印象画派的,在很久以前,印象画派——梵高所属的画派,同样不被当时的世人理解,原本注重画面整 体性和故事性的画家们不理解,一堆用画笔随便画画点点,看起来像用抹布涂抹出来的画 有什么可以值得称赞的。但是,印象画派对光和影的关注和掌握,的确为原来陈腐的艺术 界带来了生机。而梵高所属的印象画派却不是他开创的,而是另一个天才——法国画家莫奈,但是,梵高却也在印象画派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开创了一个后印像画派,将原本 注重光和色,转向色彩更浓烈,更具装饰意味的后印像画派。印象画派的两位辉煌时代的 领导人,一个是莫奈另一个就是梵高了。继莫奈之后,梵高再次引领他所属的印象画派走 向辉煌。他创作的《向日葵》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鲜艳而热烈的红色,表达了他的热 情和向往,也真切的证实了梵高是什么画派的。

梵高作品赏析_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作品赏析_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在接受传统的绘画艺术理论后将新文艺的特色融入其中,同时又受日本绘画的影响梵高作品表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高色调,下面是为你搜集梵高作品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梵高作品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星夜》,整个画作给人一种热闹的同时有兼具安静的感觉,在整个画作中他大面积的使用冷色调将安静的夜晚描绘的淋漓尽致。黄色与橙色的交替调和,给人一种安静的祥和感同时有似活泼跳动的小精灵般灵动。 另外《向日葵》在梵高作品中也是极具盛名的,该画作中黄色调的大面积使用,就像是热情如火的向日葵在纸上跳着激情的舞蹈。这幅作品中更多的都是艺术家对生命的信仰。 小片棕色的泥土上盛开着大面积的《鸢尾花》,梵高在这幅作品中更多的表现的是鸢尾花的叶子而不是鸢尾花的花头。阳光下的叶子显得有点苍白,好像是艺术家梵高艰辛的绘画创作之路。但是却又不乏在艰辛的道路中坚信着自己的信仰,傲气凌然于空。 梵高创作的十幅风景画让阿尔勒的丰收之景展现于世,同时《在阿尔勒卧室》也是一幅名作,紧张的构图,颜色的统一与张扬,在画中看不到任何物品的影子,一切都是悬浮在空中的。这种感觉让观赏者莫名的紧张。 《有乌鸦的麦田》是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画完这幅作品梵高就

自杀了。金黄的小麦被黑乎乎的天空笼罩着,乌鸦的出现更是有一种压迫感。这表现出了一种压抑与痛苦,精准的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梵高生平简介梵高是后印象派的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梵高生平中,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他之所以割断耳朵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最后因为精神病发作而自杀。但是他作为后印象派的先驱,二十世纪的艺术被他深深影响着,特别是表现主义。 梵高生平有大量的作品,灰暗色系是他作画最原始的基础,后来在巴黎见到了印象派的画风,并将印象派的画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他的名作大多是生前后两年创作的,比如《新向日葵》、《天空星夜》等,已经是现在最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主要被奥赛美术馆和kunshaus美术馆收藏。 梵高生平是非常的坎坷,他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他的生活都是靠弟弟接济,最后学作画都是弟弟接济他的。他总是由于工作中过于热情而被解雇,解雇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后来他开始流浪生涯。他饱受贫困摧残,对生活也没有信心,便开始学习素描。他第一幅素描是1861年画的《猫》,但是被母亲撕毁了。后来他逐渐与家庭疏远,住在一个矿工朋友的家中,还开始临摹米勒的作品,之后还到达布鲁塞尔学习透视学等。提奥是梵高最大的经济支柱。他一生到达很多城市去体验艺术,后来厌倦巴黎,向往阳光明亮的法兰西南部,并开始绘画《向日葵》等作品。之后的几年他的精神失常并且割断耳朵。最后因为旧病复发,选择了自杀。

关于艺术家梵高的生平故事

关于艺术家梵高的生平故事 作为一名饮誉天下的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绝世画作与独特的画风深刻影响了二十世 纪的绘画艺术,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后来崛起的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就 深受梵高的影响。梵高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珍品,他的 绘画艺术及其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也被后人赞誉不绝。作为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大家,梵 高的励志故事亦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关于梵高的励志故事,在一些介绍梵高的书籍中屡见不鲜,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出不少。梵高在1953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之家,梵高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对艺术 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但是梵高的精神状态一直欠佳,他的情绪易于激动,有一次甚至割 下了自己左面的耳朵,不仅如此,梵高的爱情也遭受着接二连三的重击,但梵高一直痴迷 于绘画艺术,虽然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得到认可,可是这并不妨碍他对艺术的热爱。 梵高的励志故事给那些遭遇挫折的人以安慰,他对艺术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都是独 一无二的,他生前虽然名利皆无,不被认可,但从他去世后到现在却一直殊荣不断,纵然 屡遭打击,但梵高打心底是热爱艺术的,这从他给弟弟提奥的一些信件中可见端倪,其中 一封信,梵高向弟弟描述了一片葡萄园的美景,梵高甚至还说自己愿意为了创作而用生命 去进行冒险,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梵高是一个极具使命感的艺术大师。 梵高与高更的故事还要从1886年开始说起,在这一年的秋天,梵高在巴黎第一次认 识了高更,高更的领导气质让梵高十分感兴趣,而他们的交流越多梵高就越能注意到高更 的态度,在梵高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到高更的影响力,他当时已经开始向印象派方向发展了,两年之后梵高去了普罗旺斯,在他的心中已经非常期待和高更生活在一起。那时候的梵高 对于高更这个人物的感情是充满了尊敬和敬畏以及向往和热爱的,于是在高更决定去往南 方的生活,梵高非常地高兴。 到了1888年高更要去阿尔访问,在最开始的生活他们的关系是和谐和美好的,而高 更的领导态度让梵高只能老实地听从吩咐,但是这种生活却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他 们的性格有着太大的差别,对于梵高来说他无法接受高更的想象力,而资金的短缺以及梵 高的杂乱都让喜欢较真的高更不断指责,而梵高一直期待可以让高更有和自己相同的感情,但是高更却并没有回应他,他们之间的生活也越来越冷淡。一次高更逛街回来发现梵高将 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了别人,从此之后高更就离开了他,而梵高与高更的故事到了这里 也彻底地结束了。 梵高的一生都在创作,那么,梵高一生有几幅作品呢?似乎很多人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许多人记住梵高,不仅仅是他令人惊奇的疾病和怪癖,更是因为他的身价。一幅画几 千美金,令人眼红,而且想买不一定有得买。一定会有很多人在想:梵高一生有几副作品?得到作品的人岂不是发啦?梵高一生有几副作品,没有人清楚,但梵高的作品估计有一千 九百多份。没有精确的数字是因为在他在世时,根本没有人关注过他,他不断地作画,却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简介 江西会昌中学金业明 梵.高全名叫文森特.梵.高(下列文章中将简称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Goupil&Cie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那是一个画廊,专门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又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1874年,凡高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在1876年被解雇. 凡高在这时选择了宗教,1874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福音传教士学

校学习,但因为痛恨学校古板的教育,他没有取得毕业证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中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后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登.他开始了艺术的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登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但被拒绝了!凯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遗憾的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在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又译成毛威)家学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因为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妓女西恩交往)最终与莫夫绝交,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只能X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X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

梵高的生平事迹介绍

梵高的生平事迹介绍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梵高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梵高的创作经历 1.早期创作 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画。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2.纽南时期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梵高只是个待业青年)-《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3.安特卫普时期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4.巴黎时期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5.阿尔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 阿尔,并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画家梵高》教案人美版

画家梵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2.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2.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 你去看世博了吗?你到法国馆参观了吗?在法国馆里最值得看的就是5幅画家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凡高的作品。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授作铺垫 二、学习新知,探究方法: 1.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 A 、你看过凡高的作品吗?说说感受。

B.你了解凡高吗?讲一讲你所知道的凡高。 C.你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以供教师进一步阐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解凡高,提高自学及培养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 2.解读凡高: A.说到凡高,不能不从古典绘画作品来看。课件出示多幅绘画作品,简单讲述艺术发展过程。 B.欣赏印象主义的画作:针对马奈的《日出印象》、德加的《舞蹈课》、雷诺阿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莫奈的《睡莲,晚间效果》等作品,感受画面中光与色等因素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师小结:从印象派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光色变化,感受到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的光与色变化的高度敏感。正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这些画表现了画家对太阳的狂热崇拜,画中充满着光、空气和颤动的生命感。 C.凡高生平简介:19世纪曾经有一位画家在巴黎也看到了这些印象主义的绘画,并且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从此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位画家只活了37岁,在他生命的大约最后十年中,他凭着对绘画的狂热追求,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800多幅油画和几乎同等数量的素描。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聆听画家的简短经历并回答。 (创设巧妙问题,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猜出画家的姓名,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画家的姓名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

梵高介绍

Vincent van Gogh was a Dutch post-Impressionist painter whose work ha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20th century art for its vivid colors and emotional impact. He suffered from anxiety and increasingly frequent bouts of mental illness throughout his life and died, largely unknown, at the age of 37 from a self-inflicted gunshot wound. Little appreciated during his lifetime, his fame grew in the years after his death. Today, he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history's greatest painters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art. Van Gogh did not begin painting until his late twenties, and most of his best-known works were produced during his final two years. He produced more than 2,000 artworks, consisting of around 900 paintings and 1,100 drawings and sketches. Although he was little known during his lifetime, his work w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st art that followed. Today many of his pieces—including his numerous self portraits, landscapes, portraits and sunflowers—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recognizable and expensive works of art. Van Gogh spent his early adulthood working for a firm of art dealers and traveled between The Hague, London and Paris, after which he taught in England. An early vocational aspiration was to become a pastor and preach the gospel, and from 1879 he worked as a missionary in a mining region in Belgium. During this time he began to sketch people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in 1885 painted his first major work The Potato Eaters. His palette at the time consisted mainly of somber earth tones and showed no sign of the vivid coloration that distinguished his later work. In March 1886, he moved to Paris and discovered the French Impressionists. Later he moved to the south of France and was taken by the strong sunlight he found there. His work grew brighter in color and he developed the unique and highly recognizable style which became fully realized during his stay in Arles in 1888. The extent to which his mental illness affected his painting has been a subject of speculation since his death. Despite a widespread tendency to romanticise his ill health, modern critics see an artist deeply frustrated by the inactivity and incoherence brought about by his bouts of sickness. According to art critic Robert Hughes, Van Gogh's late works show an artist at the height of his ability, completely in control and "longing for concision and gr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