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传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传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传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1.讲解:传球在比赛中的地位和作用;正面传球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其他传球的特点;各种传球方法的运用时机以及动作方法和要领。

2.示范:先做完整动作的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做分解动作的示范,手型和用力要分开讲解与示范;再动作示范做完整。

3.组织练习:徒手练习;结合性练习。

(1)徒手模仿练习

●成两列横队,随老师口令做徒手传球。

●自然战立做好正确手型,反复做传球时手指手腕的模仿动作。

●两人一组,一人做徒手传球练习,另一人纠正错误动作。

(2)结合球的练习

●每人一球,向自己头顶上方抛球然后用传球手型接住,自我检查手型。

●连续自传,传球高度不低于50厘米,传球时尽量少移动。

●距墙50厘米,对墙连续传球,以建立正确的手型,体会手指手腕的发力。

●两人一组,相距3—4米,传对方抛到额前的球。

●两人一组,相距3—4米,对传。

●三人三角传球。

●移动传球。

4.纠正错误动作

传球常犯错误

改正方法

1手型不正确,触球部位离身体太远;大拇指朝前。

1自传中观察手型。

2用传球手型接球,然后检查或先摆手型后放球来检查

3对墙连续近距离轻传。

4传小篮球等,加强手感形成正确手型。

2击球点不正确,过低;或过高。

1击球点偏低多练背传,自传,近墙自传反弹球;近网对传等。

2击球点过高多做平传,坐地传,自抛传远球。

3传球时上体后仰。

1向前移动中传球。

2先向前自传一次,再立即跟上传出。

3传球出手后,手触地板一次。

4传后跟进保护垫球。

5足球式头顶球至前上方。

4用力不协调,发力时间不准确。

1击球点偏低前者多练背传,自传,近墙自传反弹球;近网对传等。

2练习双手远距上手投篮动作抛球入筐.

3自传高低变化的球,提高对球下落时间的判断。

发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1.讲解:发球在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球的动作方法;抛球、击球、手法三要素。2.示范:先做完整的发球动作示范,然后边讲解边做分解动作的示范,再做完整动作的示范。

3.组织练习:徒手练习,结合球的练习,结合球网练习,结合战术练习。

(1)徒手模仿练习

●徒手抛球练习。

●对固定目标做挥臂击球练习。

(2)结合球的练习

●自抛练习,抛球高度和位置应符合发球动作的要求。

●结合抛球进行引臂和挥臂练习,解决抛球引臂和与挥臂击球动作的配合。

●近距离的对墙发球练习,将抛球、挥臂、击球、用力等环节有机的衔接起来。

●两人一组相距9米左右发球。

(3)结合球网的练习

●近距离的隔网发球练习。

●站在端线向对区发球。

●站在端线左、中、右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对区发球。

●站在端线远、中、近不同距离发球。

(4)结合战术的练习

●把场地分成若干个区,向指定区域内发球。

●向接发球站位的空当发球。

●向场地边、角处发球。

4.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1抛球不准,击球点靠后。1讲要领,向固定目标发球。

2击球不准,无推压带腕。2眼看球,对墙轻发,体会手包球动作,使球打转。

3用不上全身协调力量。3掷实心球、排球的发球练习。

正面垫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1.讲解:垫球在比赛中的应用范围与作用;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及要领。

2.示范:先做完整的垫球示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然后做徒手或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再做正面和侧面的完整示范。

3.组织练习:徒手练习,结合球的练习,结合其他技术的练习。

(1)徒手模仿练习

●原地徒手模仿完整的垫球动作。

●随教师信号做多种移动步法后的徒手模仿练习。

(2)垫击固定球的练习

●一人持球固定在小腹前高度,另一人从准备姿势开始,做垫击模仿动作。

●将球置于垫球者手臂垫击处并轻轻地扶住,垫球者做垫球模仿练习。

(3)垫击抛来的球

●两人一组,相距4—5米,一抛一垫;或一人向另一人两侧1.5米处抛球,使其移动垫球。

●三人一组,两人相距3米左右抛球,另一人移动垫球。

(4)对垫

●两人一组,相距4—5米连续对垫。

●两人一组,一人固定,一人移动。固定者把球垫向另一个人两侧1.5米左右,另一人移动将球垫回。

4 垫球的常犯错误改正方法:

1屈肘两臂并不拢,不会用力。1模仿练习,垫固定球,自垫发力练习。

2移动慢,对不正球。2移动抢救,双臂夹球移动垫。

3两臂用力不当,动作不协调。3垫固定球体会用力和协调发力

接发球的教学步骤

1.讲解:接发球在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接不同性能发球时的取位与动作要求;接发球站位阵形,各位置的分工与配合及轮转方法;接发球站位的有关规则。

2.示范:接发球教学常用挂板和真实场地演示,或者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演示五人接发球的位置与阵形。

3.组织练习:一般性技术练习;专位练习;串联练习。

(1)不隔网的接发球练习

●两人一组,相距9米以上,一人发球,另一人将球垫到指定位置。

●2—4人一组,一人发球,其余人轮流接发球。

(2)隔网的接发球练习

●两人一组,一发一垫将球垫到二三号位之间。

●三人一组,半场接发球练习,一人发,两人垫,将球垫到二三号位之间。

3)结合位置练习:站好接发球位置,加强配合,接好各种发球。

扣球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1.讲解:扣球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正面扣球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2.示范:正面扣球技术应先完整示范,形成扣球的完整动作概念,再分解示范,明确每一部分动作的动作细节。教学时应采用先分解再完整的教学方法,分解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正面扣球的助跑起跳和挥臂击球动作,完整动作的教学是解决各技术环节的衔接,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性。

3.组织练习:扣球技术较复杂,应分解教学挥臂击球与起跳练习;扣定点球练习;扣一般弧度球练习;串联练习。

(1)挥臂击球和助跑起跳练习

●学生成横队散开,按照教师的口令做原地起跳,一步助跑起跳、两步助跑起跳,可以轻微腾空,注意动作协调性。

●网前助跑起跳练习,学生成横队列于进攻线后,听口令一起做两步助跑起跳。

●集体徒手挥臂练习。

●两人一组,一人手持球高举做固定球,另一人扣该固定球。

●面对墙站立,手持一垒球,做正面扣球挥臂动作,将球甩出。

●自抛自扣;原地对墙自抛自扣或自抛跳起扣球。

●距墙3—4米,连续对墙扣反弹球。

(2)扣定点球

(3)教师站在网前高台上,一手托球于网上沿,学生助跑起跳扣固定球。

(4)扣抛球

●扣球者在4号位助跑起跳,把由3号位抛来的球在高点轻拍过网。

●扣球者在4号位助跑起跳,扣顺网抛过来的球。

(5)串联练习

●扣球者将球传到3号位,3号位将球顺网传到4号位(或2号位),扣球者上步扣球。

●4号位(或2号位)队员防扣一次后,立即扣一般弧度球。

●4号位(或2号网)队员防吊(或拦网一次)一次,立即扣一般弧度球一次。

4.扣球常犯错误

改正方法

1:助跑起跳前冲球点保持不好.

1进一步讲解助跑起跳的位置。

2用限制性练习,如地上划上线(起跳线),防止前冲。

3扣固定球或助跑起跳接球练习。

2:上步起动时间早起跳早。

1以令信号或角动队员身体,使他体会起动上步时间。

3:挥臂动作不正确(僵硬,拖肘)

1原地扣球,用中等到力量放松鞭甩。

2掷皮球或小垒球。

4:击球手法不正确(打不转,未包满球)

1击固定球,练习手包满球。

2手腕推打,使球旋转,中等力量。

5:击球点不高(肘关节弯曲)

1用小网原地扣球,升高击球点。

拦网技术教学方法与步骤

1.讲解:拦网在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单人拦网的动作方法、动作要领,拦网的判断与时机。

2.示范:采用完整动作示范拦网起跳、空中击球手法和落地动作、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然后边讲边示范,再做完整示范。

3.组织练习:徒手练习,结合球的练习。

●徒手练习:原地做拦网的徒手动作练习。

●两人一组,一人站在高台上持球,另一人跳起拦固定球。

●低网扣拦练习:两人一组,原地一扣一拦。

●原地起跳拦高台扣球。

●在网前徒手做有助跑的拦网练习。

●由1号位向2、4号位移动拦网徒手练习。结合扣球练习拦网。

4.纠正错误动作

拦网常犯错误:

改正方法

1起跳过早

1讲解分析,运用节奏法控制和加强信号刺激,判断起跳时间.

2双手前扑,触网。

1徒手模仿或结合矮网原地拦,运用提肩屈腕把球拦下。

3过中线或碰网球

1练习原地起跳含胸,微收腹。

4手,网之间漏下,不看扣球动作,盲目起跳伸臂。

1徒手轻跳拦固定球。判断扣球人的路线,快速移动对正,慢跳;原地徒手与结合球的扣拦练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王洪江老师的录像课(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经为世界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一旦与某领域融合,便对该领域的发展速度产生历史的变革。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这一重要信息工具越来越依赖。“少年智则国智”,现在的年轻一代若干年后将成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步入社会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书育人领域上进行探究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其课堂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几年,以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根据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以下六种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交流。 1、传统讲解法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汉字输入法分析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

要注意“生动”、“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必须深加工,这样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听得愉快,记得牢固。 2、广播演示法广播演示法就是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远志、苏亚星等软件,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如画图、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启动、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绍、各种编辑操作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用操作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也可用于总结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作品评价。只要教师组织一些新颖的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防止个别学生在做其它操作,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能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 3、分层合作学习法“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效率不同,学习内容的容量也应有多少不同。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在自学、讨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就决定学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兴趣学”。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也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主要是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学习是“分层”教学比较可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秘书实务中,“会务组织、商务活动、接待工作”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其实操性强、技能要求高。为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课程重点内容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我们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一是利用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现场布置和接待等真实的企业活动;二是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型的实训室和现场,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商务活动中的签约仪式、庆典活动策划等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演练,这种边学边做的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近年来,课程组在实施学习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达12种的教学方法,除了有常见的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实物操练法等,更是尝试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1.工作场景模拟法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工作任务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完成“企业文书管理”、“企业办公室事务管理”等6个学习情境中的多个教学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内容都与实际工作相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职业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5人左右一组成立商务公司,所有实训项目均放在各公司背景下进行。在实训项目操作中,每个公司需要各自承担不同企业的秘书工作,通过完成任务,达成准职业人标准。 2.分角色扮演实训法 虽然从秘书实务角度来看,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秘书,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场景中,会产生不同角色。学生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秘书岗位特点,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法 课程组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为6大学习情境,并将每个学习情境里的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以秘书身份随着课程情境的渐近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课程结束之际,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4.实操与竞赛合一法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报告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教研室

目录 一、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专业设置 (二)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依据 (三)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四)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五)专业建设现状简述 (六)专业特色 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 三、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 (三)实施“1233”型模式框架下的教学主线图(四)教学要求 四、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实践教学条件 (三)教学经费投入 (四)教材与图书资料 五、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一)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二)职业能力的分解与“双证书”结合 (三)核心课程的整合与确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五)实践教学 (六)教研教改成果

(七)教学管理 (八)教学质量控制 六、数控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学研结合 (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与素质 (四)学生满意度 (五) 社会评价 七、数控技术专业特色 八、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政策保障 (四)资金保障 九、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可行性论证 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系的前身是原国家级重点中专—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科,2003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学生,2004年6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与甘肃畜牧学校合并组建为普通高职院校,2005年开始招收“数控技术”高职生,到目前为止,数控技术专业招生五届,2005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9人,2006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138人,2007届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生69人,2008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72人,2009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63人。 数控技术专业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6人,实训指导教师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5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技能水平较高,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 我们还聘请了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正是有这样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稳定实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数控技术专业设置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依据 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4个专业领域尤为突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调查表明,我国要成为“世界加工工厂”,需要培训和造就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电路分析和排故有基本的了解,会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会进行元件参数的计算和选取,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和电气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电学基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分析和模 拟电子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技巧,能够对线性电路进行基本的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数字电路(组合、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具备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常见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1)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 (3)能熟练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4)学生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5)会进行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学量的计算。 3.素质目标: (1) 对从事电工技术和相关工作,充满热情。 (2) 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工电子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3)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 术问题。 (4) 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4.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为中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考取打下

指使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 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 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 Sprey 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 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 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 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 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 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 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 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doc

会东电子科技学校 2015学年秋季学期 教 学 计 划 普坤俊 2015年9月1日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系统、详略得当。根据2015级机电、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而且都是文化课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较简单一些。而来到职中,学生将接触到很多的专业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看,本学期《电子技术基础》是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第五版。 本学期学习第一至第四章的内容,其中第一章为半导体二极管,第二章为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第三章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第四章为直流稳压电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实训室,实验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用电相关知识技能; 3.掌握模拟电路基础知识; 4.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知识; 5.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知识; 6.掌握时序逻辑电路基本知识; 7.了解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尽量把知识讲活,而不是死板,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提高他们的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试习题库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具体有有效值相量和最大值相量两种形式。 2.一阶电路暂态过程三要素法的表达式。 3.变压器有三大作用,分别是变压_、_变流_和_变换阻抗_。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可描述为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5.以比较的风格分类,电压比较器有单限比较、滞回比较和窗口比较。 6.基本的逻辑关系是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 7.“触发”是指给触发器或时序逻辑电路施加时钟(脉冲)信号。 8.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传输、分配和控制电能和传送、处理电信号。 9.负载功率因数过低的后果是增大输电线路损耗和使供电设备不被充分利用。 10.三相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构成是定子和转子。 11.电容和电感储能的数学表达式是和。 12.低压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主要有树干式和放射式。 13.实际变压器存在两种损耗,分别是铜耗和铁耗。

14.已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频为50HZ,五对磁极,则同步转速为600r/min。 15.变压器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绕组和铁芯。 16.已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频为50HZ,四对磁极,则同步转速为750r/min。 17.晶体三极管的两个PN结分别是发射结和集电结。 18.要使晶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其偏置方法是使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19.反相比例运算关系是.,同相比例运算关系是。 20.多发射极管的作用是实现与运算、提高(逻辑)转换速度。 21.翻转是指触发器在时钟脉冲到达后形成与初态相反的次态。 22.我国规定的电力网特高压额定值有330kV、500kV和1000kV。 23.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公式是。 24.已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频为50HZ,三对磁极,则同步转速为1000r/min。 25.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放大、截止和饱和。 26.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直接耦合。 27.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有稳定电压放大倍数、拓展频宽、改善非线性失真和改变输入输出阻抗。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2018 高职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 西门子-S1

GZ2018038-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高职组)【S1】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实操比赛 (GZ2018038)西门子828D basic——卷1 (总时间:300分钟) 任 务 书 场次: 工位号:

目录 一、选手须知 (3) 二、赛卷说明 (3) 三、实操工作任务 (5) 任务一: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10分) (5) 任务二: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15分) (5) 任务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20分) (6) 3-1. 参数设置(共计6分,每小题1分) (7) 3-2. PLC及I/O总线故障排查(共计6分,每小题1) (8) 3-3. 伺服优化(共计4分) (8) 3-4.FTP 设置与互联互通(4分) (9) 任务四:数控机床技术改造与功能开发(15分) (9) 4-1.技术改造与功能开发(10分) (9) 4-2.扩大机床现有功能,加装智能制造工件测头(5分) (9) 任务五:数控机床精度检测(20分) (10) 5-1.数控机床几何精度测量(10分) (10) 5-2.运动精度检测(10分) (12) 任务六:试切件的编程与加工 (13) NAS试件加工(10分) (13) 附录1:赛卷记录表及评分标准 (14) 附录2:十字滑台装配图 (28) 附录3:工量具清单: (29)

一、选手须知 请各位选手赛前务必仔细研读 1.本任务书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小时(300分钟)。 2.选手在实操过程中应该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守则,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如有违反,则按照相关规定在考试的总成绩中扣除相应分值。 3.记录表中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表中数据文字涂改后无效。 4.考试过程中考生不得使用自带U盘及其它移动设备拷贝相关文件。 5.禁止使用相机及手机对试题进行拍照,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6.参赛队的有效信息,必须书写在装订密封线以上。 7.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遇到部分内容不能通过自行判断完成导致比赛无法进行,开赛60分钟后可以向裁判员申请求助本参赛队指导教师指导1次,经裁判长批准后,参赛队在赛场指定地点接受1位指导教师指导,指导时间不超过5分钟,求助指导所花费的时间计入比赛总时间之内。 8.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遇到排除故障部分的内容不能自行完成,可以在比赛开始60分钟后选择放弃,放弃后由裁判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本环节选手已经查出故障的按规定给分,选手放弃后未查出的故障不给分(并每一个故障倒扣2分)。如果工作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超过20分钟,由裁判记录时间并酌情加时,每场次赛项放弃项最多不超过三次。 9.本任务书含赛项记录表共计30页,如有缺页,请立即与裁判联系。 二、赛卷说明 1.赛卷由“任务书”和“赛卷记录表”两部分构成,在比赛过程中需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需要填写的测量数据、参数修改位和修改值、绘制的图、工艺说明、以及设计修改的程序等,应按照任务书要求填入赛卷记录表相应的表格中。任务书由七个任务组成,分别是:任务一: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任务二: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任务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任务四:数控机床技术改造与功能开发;任务五: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任务六:试切件的编程与加工;任务七:职业素养与安全操作。 2.选手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任务一)中,设备上电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对于选手自行连接的线路,须经裁判员或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后方可上电。 3.选手在“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任务二)中的精度检测环节中,在记录检测数据时,应向裁判示意,并经裁判确认方为有效。 4.选手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任务三)环节中,完成自己所能排除的机床故障后,在赛卷记录表指定空格处填写“故障现象(报警号等)”、“故障原因”、”“排除方法”,并需向裁判员示意,在裁判员的监督下,验证所完成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课程.doc

周 授课 教学 执行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学时 方式 课外作业及考核 次 情况 思考: 1、冬季穿脱毛衣时,静 1 绪论 安全用电常识 2 讲授 电有上千 v 的电压,为什么没有 出现电死人的情况? 2 15、 16 级德育体验周, 17 级军训 2 3 触电急救 2 电教 练习急救措施 4 第一章 电路的结构和常用基本 2 电教 课后习题一、二 物理量(电压、电流) 5 国庆、中秋放假 2 6 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电位、电动 2 讲授 课后习题三 1、 2、 3、 4 势、电能 ) 7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作用 2 讲授 练习册 1.3、 1.4 8 秋季田径运动会 2 9 电路相关名词及基尔霍夫电压、 2 讲授 练习册 1.5 一、填空题 电流定律 10 第二章 磁场及电磁感应 2 电教 练习册 2.1、 2.2 11 半期复习与测试 2 测试 半期测试题 12 第三章 电容、 电感的概念、 参数 2 电教 课后习题一 、二、 标注及应用 13 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 2 电教 练习册 4.1 念、相关物理量 14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 讲授 课后习题 一、二、 15 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结构及功 2 电教 课后习题 三、四 率 16 纯电阻电路的结构及功率、电路 2 讲授 练习册 4.2 4.5 的功率因数 17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与应 2 讲授 课后题一、二、三 用 18 三相负载的连接 2 电教 练习册 5.1 一、 19 三相电功率 2 讲授 练习册 5.1 二、三 5.2 一、 二、 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案.doc

周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授课次学时 1 绪论安全用电常识 2 2 15、16 级德育体验周, 17 级军训 2 3 触电急救 2 4 第一章电路的结构和常用基本 2 物理量(电压、电流) 5 国庆、中秋放假 2 6 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电位、电动 2 势、电能) 7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作用 2 8 秋季田径运动会 2 9 电路相关名词及基尔霍夫电压、 2 电流定律 10 第二章磁场及电磁感应 2 11 半期复习与测试 2 12 第三章电容、电感的概念、参数 2 标注及应用 13 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 2 念、相关物理量 14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 15 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结构及功 2 率 16 纯电阻电路的结构及功率、电路 2 教学执行 课外作业及考核 方式情况 思考: 1、冬季穿脱毛衣时,静 讲授电有上千v 的电压,为什么没有 出现电死人的情况? 电教练习急救措施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讲授课后习题三1、 2、 3、 4 讲授练习册1.3、 1.4 讲授练习册 1.5 一、填空题 电教练习册 2.1、 2.2 测试半期测试题 电教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练习册 4.1 讲授课后习题一、二、 电教课后习题三、四 讲授练习册 4.2 4.5

的功率因数 17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与应 2 讲授课后题一、二、三 用 18 三相负载的连接 2 电教练习册 5.1 一、 19 三相电功率 2 讲授练习册 5.1 二、三 5.2 一、二、 三 20 期末复习 2 讲授复习试题 第一章审核签字课题 第一节 授课时数 2 课时授课时间第1 周第 1 ~ 2 课时 知识1、了解电路的组成。 与 2、掌握电路中每部分的作用。 技能 教 学过程 目与讲授法与图示法相结合,便于学生回忆巩固。 标 方法 情感 态度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来进行讲解。 与价 值观 新学期开学,学生身心状态还未收回,切寒假后,此前所学知识部分已经遗忘或模糊,学情分析 需要通过复习收心和巩固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准备。 教学重点1、电路结构2、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1、讲电路图形符号和实物结合,识读简单电路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现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问题的情境。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性问题悬念法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现实问题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0时,可先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如何实现样稿中的模式。如果想改动样稿中的某模式,又如何操作。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二、形象比拟法 限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容易接受。 比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等,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三、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直观演示可使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感性认识,他们就能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通过演示,还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硬件上应能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保证。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幕,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二是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三是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演示的适时性;四是应选择那些用演示比用语言表达更容易使学生领会的内容,同一内容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演示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操作实践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器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自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 2.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

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 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Sprey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

化、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变换“处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2)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冲击传统的教育结构、制度,促使现代教育体系的确立;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把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改变教科书的概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策略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短于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对眼、耳的过度刺激有害学生的感官。

电工电子课程介绍.doc

课程介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模具、数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课程设置结构中,它处在“专业基础课”位置。是一门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系各专业的课程都需开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理论繁多,内容重复,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必需、够用、简明、精干”的指导思想;另外实践性重视不够,反映最新技术内容少;过多强调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占用了相当多的学时,因而无法讲授更多的新知识,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验内容单薄,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少,因而学了许多东西仍不会用,动手能力仍较差。 同整个教学改革一样,一门课程的改革的核心也应当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是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逐渐由三年制教学向两年制教学过渡的目标。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围绕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在知识的综合上下工夫,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为目的的培养方案;寻找符合我们要求的内容,为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在教材的选用上选择了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现在我们正按教育部的要求编制“十一五”电工技能实训教材。因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课程教学目标(能力分析及说明)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培养两个意识,提高两种能力;了解电气技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数控技术专业调查问卷

数控技术专业调查问卷 尊敬的单位!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关注和支持,为把握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高素质的、能从事数控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才,特制订了本调查问卷,诚挚听取取您对我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请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填写此问卷。再次感谢贵单位的支持与合作! 贵单位名称: 1. 贵企业每年招聘数控专业应届毕业生规模() A、少于5人 B、5~10人 C、11~15人 D、16~20人 E、其他() 2. 企业解决数控人才需求的方法() A、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 B、依托网络 C、自己在工作培养 D、来自各高校的招聘 E、其他() 3. 您觉得下列哪些证件对单位的用处大() A、数控车工操作证 B、电工证 C、普车操作证 D、钳工证 E、其他() 4. 贵企业对数控人才是否有取得英语等级证书之类的要求?() A.不要求 B.三级 C.四级

D.六级 E、能看懂资料即可 5. 贵企业是否愿意接收相关数控专业的实习生进行实习() A.是 B.否 6.对于贵企业本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或行业有(被选项打“√”) 7.人才规格的定位为(被选项打“√”) 8.您对本学院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 A、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B、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实际发展需要 C、职业定位不清晰,知识面宽而不精 D、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的发展现实 E、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工作的能力比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实际能力强 F、其他() 9、您对本专业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