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论文题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班级:网络工程二班

姓名:刘尊龙

学号:2220101075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简而言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性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的共同本质究竟是什么?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统一于精神,也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或属性,而是统一于集中体现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的现象和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物质是载体,运动是状态。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状态。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性在:一是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是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变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是物质,而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是精神。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物质和精神。多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 物理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理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三重意义:一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世界只存在物质这一共同的本质,没有与物质平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本原,坚持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一元论,反对二元论;三是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物质的最本质属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统一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具体物质形态的某一属性、某一结构。世界是在物质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证明:宏观领域、微观领域、生命世界。

对世界的统一性有不同认识。在哲学史上,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唯物主义的观点是物质本体论。唯心主义的观点是精神本体论。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质,精神和物质彼此独立平衡。不可知论认为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不可知的。实证主义认为本体论问题是哲学应予拒斥的形而上学的假问题。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唯物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才是正确可靠的。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不完备的。

总体来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①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意义 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①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 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③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④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 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⑤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人生意义 ①冷慧与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 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②健德与顺德相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 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自由与节制并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 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④瞬间和永恒互渗。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 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⑤奋斗与静穆兼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1)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量变—适度开发,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3)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去解释:①世界的物质性;②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③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下来就以这三部分来讨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但却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的基石。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有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果,是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而且要以辩证唯物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学习思考引导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并能基本掌握唯物辩证法体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发展的两大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五个环节或范畴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学习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的概念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事物矛盾运动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学习背景建议】

○了解由于对物质与意识第一性的争议,衍生出的不同哲学派别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根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找出相应的案例 ○根据事物的发展与联系,找出相关的案例 课外形成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2. 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主观唯心论 D. 客观唯心论 3. 在当今社会,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创意可以变成财富。创意产业的繁荣说明了()。 A.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 时代的发展也可以使精神具有第一性 C.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具体科学和哲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世界统一于存在

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一、归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6、矛盾即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以人为本) 7、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于资本是否移动,固定资本有机器厂房设备,都不在短期内消耗掉,需要多次转移价值,时间长。 流动资本则有原材料,劳动力,原材料价值在生产中一次性转移,时间短。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在于资本是否增长,增加,不变资本说明资本只能转移,没有新的价值生成,比如原材料和机器都是这样。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可以增加,可以有新的价值生成,主要是劳动力,因为劳动者创造了新的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

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词:根据…作出…;立足于… 实例:个人、国家或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决策、路线、方针、政策等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 (1)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例词:规律、科学安排 实例:改造自然、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工程建设、航空飞船、农业工业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 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例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制定合理计划、提出目标、在**指导下、借鉴经验。 实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 例词:根据…作出…;立足于…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 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例词:个人与国家、社会,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 实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中央与地方、区域发展与国家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习题集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四、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 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不否认在绝对的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相对静止不是不运动,而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特殊表现。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现。 (1)时间、空间的定义。时间、空间是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在对时间、空间的认识上,也一直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这种斗争首先表现在时间、空间的定义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亦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表示物体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等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2)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的物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现象及其运动变化,都要经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既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以运动着的物质为其实在内容的,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同没有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一样,也没有离开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3、简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发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都是唯心主义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社会是个特殊的“客观实在”,它的存在状况要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自然现象都是无目的的“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人的行为的参与。社会现象都是同人相关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而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这一特殊性使人们误认为精神、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根本的原因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历史观,从而发现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就是生产方式所体现的物质性。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物质生产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就是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的相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标志着社会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讲三个问题: 1、世界是什么 2、世界怎么样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一、世界是什么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方法论 ●含义 哲学是世界观。所谓世界观,是从总体上把握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包含了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 哲学又是方法论。所谓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根本方法的理论。 ●关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如上所述,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一定的方法论又体现着一定世界观并反过来影响世界观。 2、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3页)哲学基本问题又可以表述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又可称之为世界本原问题。对这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派生的,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二,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派生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主观唯物主义: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第三,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 3、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什么是物质 ·涵意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双重涵义编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 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重涵义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性,是关于世界统一性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的特殊的物质——人脑机能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⑴(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京戏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要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首先是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的证明。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论断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也在不断提供新的证明。例如现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都无例外地是一种物质存在的方式。其次,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有赖于哲学的证明。这是因为一切自然科学的证明虽然是必要的,但自然科学不论怎样发展,它所提供的证明只能是个别的、部分的、相对的;而世界是整体、是永恒的、绝对的,因此必须借助于正确的理论思维即哲学,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把部分与整体、相对和绝对、暂时和永久辩证地统一起来,方能使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得到证明。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证明还是哲学的证明,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