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怀化中考政治教材知识梳理:第3单元《法治时代》(无答案)

第三单元 法治时代

,教材知识梳理

)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C 我与国家和社会:法律与秩序)

2.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B 我与他人和集体:权利与义务)

3.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C 我与国家和社会:法律与秩序)

4.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B 我与国家和社会:法律与秩序)

5.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B 我与国家和社会:法律与秩序)

①首要;②法律效力;③法律地位;④最根本;⑤平等;⑥履行;⑦违法失职;⑧高于;⑨有法可依;⑩中心环节;?法律意识;?选举权;?被选举权;?最基本;?质询;?表决

,怀化中考考点精讲)

第七课 神圣的宪法

1.宪法的神圣体现在哪些方面?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2)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3)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此,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问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3.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4.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的组成: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成。

5.我国的国家标志:

包括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6.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规定:

(1)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方面。具体地说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公民的财产权;受教育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劳动的权利;妇女、老人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2)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五)依法纳税。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7.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这就决定了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8.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此,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9.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比较表: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行使立法权。

(2)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并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具有这种权力。

11.公民要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第八课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

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法律制定出来,就要付诸实施。法律如果不能为人们所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还会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怀疑。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丝不苟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反之,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乱法,徇私枉法,不仅使法律的权威得不到维护,而且会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必须依法追究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2)实现依法治国,除了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3)依法治国离不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依法治国过程中,国家的做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要做到:(l)加强立法工作,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有法可依。

(2)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加强司法工作。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必须依法追究一切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5)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划分法治与人治最根本的标志:

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划分法治与人治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法律与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就是法治;反之,法律权威臣服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式便是人治。

5.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比权大:

这是因为:

(1)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有特殊人物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法治与人治区别比较表:

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8.公民有行政诉讼权利: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

9.近年来,我国在立法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成绩: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除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通过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达400多个,国务院制定了920多个行政法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初步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之网”。

问题:

我国法律还存在着许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地方。有些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需要废止;有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生活不适应的法律,需要修改和完善。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10.近年来,我国在执法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成绩:

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行政机关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化的潮流,出台了许多行政法规,在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问题:

有些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贪污和腐败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还相当严重;有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仅仅从部门或个人私利出发来执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依法治国的大局,导致人民的权益和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11.近年来,我国在司法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成绩:

近年来,我国在司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起到了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问题:

有些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威信,也给国家的法制现代化带来负面影响。

12.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和差距:

(1)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不仅自己守法,而且监

督国家机关执法、守法,为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但是,在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在依法治国的交响曲中掺入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13.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参与:

依法治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国家机关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一方面,国家机关承担起依法治国的责任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举;另一方面,国家机关的依法行政对老百姓起着示范作用。没有各级国家机关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依法治国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依法治国要想搞好,人民应该参与到守法、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依法治国才能落实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大有希望。

14.依法治国对我们的要求:

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15.依法治国的意义: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第九课人大代表的责任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选举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为此,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通过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挑选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讨论、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3)为什么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统称为选举的权利,居于我国公民权利的首位,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③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比较满意的代表,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公民也有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依照法律程序监督和罢免其代表的权利。公民通过这些活动,保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真正代表选民的利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2.选举法对公民参加选举的若干规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任期和选举程序各是什么?在直接选举中,选民有什么权利?

选举方式:根据我国行政区划等级,人大代表分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在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一种是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叫间接选举,如全国和省级、各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一届任期都是5年。

选举程序: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

直接选举中,选民的权利有:在直接选举中,选民依法参加选举,对人大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公民,也可以弃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珍惜这一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民主的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的重要体现。每一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要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依法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应履行的职责,作为公民和国家主人,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要珍惜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权利。5.“人大代表为人民”,对人大代表的理解:

在我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不是“官”,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使者”。这就要求人大代表要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充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6.人大代表的职责:

(1)在会议期间的职责:①会议期间,要积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职责。

②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③要同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④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并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提出的问题。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着审议权,提案权,选举权,质询权,罢免权,表决权,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法定权利。

(2)在闭会期间的职责:人大代表履行着同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对各方面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法定义务。

7.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你想做些什么?

如:(1)尽快改革医疗体制,真正完善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2)尽快改革教育体制,把钱投向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城乡基础教育条件。(3)改革完善政府采购法。(4)改革税收制度。(5)尽快实行阳光工资,遏制某些有钱部门滥发工资奖金等。

8.我选举“人大代表”的标准:

答案多元,如:(1)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敢于为人民说话、办事。(2)参政、督政能力强,能切实为人民办实事。(3)能深入群众,了解民意,遵纪守法,为人正直,敬业奉献。

(4)身体健康,政治文化素质高。

,怀化中考重难点突破)

至高无上的权威

【例1】(2013怀化中考)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也是第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本次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是因为宪法( )

A.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要由国务院制定和修改

C.是我国最严厉的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D.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解析】本题设问“弘扬宪法精神”的原因,考查宪法的地位和作用。A项“是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即突出宪法地位。C项强调宪法是母法,地位最高,效力最严厉,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弘扬宪法精神,但本题并没从与普遍法律比较角度设问。B项错误,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D项错误,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所有问题。因此,选A。

【答案】A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例2】(2014怀化中考)2013年10月6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北京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此前,该校来自全国5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在首都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得知同学们朝气蓬勃,富有理想,精进学习,团结友爱,感到十分欣慰。从法律和责任两个角度,对“精进学习,团结友爱”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多享受权利,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③我们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④我们应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内容较多,但设问不管逻辑顺序,只要与题有关且“认识正确”即可。“学习”有关“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角度,受教育将来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是道德义务。与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不伤害他人也是负责任的表现。“学习”和“交往”两方面都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但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是对等的,不能说“多享受权利”。

【答案】C

依法行政

【例3】(2015辰溪实验中学模拟)2015年5月,因集体土地被政府“征用”引发争议,某小组村民把衢州市人民政府告上法庭,副市长赵某出庭应诉。衢州人民告别了“告官不见官”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此案属于行政诉讼②此案体现社会主义法制在完善③村民理性依法维权④此案激化了政府和人民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理解能力。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人民政府”“告上法庭”即“民告官”属于行政诉讼,这有利于依法调解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彰显村民依法维权、理性维权。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④错误。答案为A。本题难度中等。【答案】A

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例4】(2015湖州中考)对漫画中“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符合执法必严的要求

B.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

C.能够消除所有的违法行为

D.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注意问题限定词语“不正确”。漫画中“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严惩腐败分子,端正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体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体现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求;选项ABD观点正确;选项C“消除所有违法行为”既要靠法治,也要靠道德,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C。本题难度中等。【答案】C

漫画式选择题题型讲解

这类题目用漫画作题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借以批评、讽刺或者歌颂、褒扬某些人和事。解答此类选择题,要做到“一看二读”,即看漫画主体的言行举止,读漫画标题及图中文字,理解主旨,从而准确作答。获取漫画中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解答技巧:第一,读懂漫画的内涵或寓意。要弄清楚漫画中讲的是人物还是其他事物,看清漫画中的文字、符号,有的还要注意漫画中人物的表情。综合漫画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思考。第二,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漫画的主题进行分析,将一般生活意义上的主题,转换成学科知识的视角。第三,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决定取舍。

人大代表的责任

【例5】(2013怀化中考)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共有2987名人大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 )

①审议权②罢免权③选举权④质询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该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关键是对权利的理解。材料中审议报告和方案是行使审议权,也可以行使质询权,但质询在材料中没陈述。另外,在会议上行使选举权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同样也可以行使罢免权,罢免国家机关人员,但材料同样无表述。材料显示本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了审议权、选举权。

【答案】B

,重难点随堂演练)

1.(2015丽水中考)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12月4日为我国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 )

①彻底消除社会上的违宪行为②树立宪法意识

③提高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④维护宪法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5镇江中考)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要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这是因为宪法( )

①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规定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③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④是国家机关的特殊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5呼和浩特中考)宪法所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下列属于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 )

A.婚姻、家庭关系问题

B.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

C.犯罪和刑罚问题

D.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问题

4.(2015广东中考)“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成了两条轻松幽默的网络流行语。钱即使是个人财产,任性也要合法;可权属于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B.尽量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权利

C.法律要求和鼓励做的,一般应该积极去做

D.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结合的

5.(2015泰安中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总和③宪法规定公民的一切权利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

6.(2015张家界中考)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是微信自由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7.(2016原创预测)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这表明( )

A.法律重点惩处腐败行为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8.(2015温州中考)小王同学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公告(如下)。想反映学生门口交通乱象,他

可以做的有( )

①通过问卷调查,向全体同学征集建议②搜索违章司机个人信息,并公布于众③开展团队活动,设计校门口停车规划④走访交警部门,了解乱象产生的根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5龙岩中考)近年来,网络反腐声势浩大,不少腐败分子被击倒。下列对漫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我国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

B.网络反腐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和谐

C.加强舆论监督是人民参政的一种渠道,可以消除腐败现象

D.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便捷途径

10.(2015泰安中考)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为配合“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动真格”,环保部2014年10月发布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的4套具体办法,8种环境违法行为纳入按日计罚,按日计罚的最大处罚期限为30天,据不完全统计,新《环保法》生效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地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对新环保法的出台、实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确实担负起了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②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落实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④体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中方城北中学模拟)中国政府网1月22日起联合6家网站发起“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仅一周时间,专题页面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接收建言近万条,其中排名前三的话题是反腐倡廉、教育公平、社会保障。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活动有利于网民行使( )

A.决定权 B.知情权

C.检举权 D.建议权

12.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网民参政议政意识不断提高②网络监督是严格执法的重要手段③网民期望实现社会

公平正义④网民通过活动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龙岩中考)“法治反腐”成常态,贪污受贿必制裁:廉政不是权宜计,公仆终身须明白。我国依法反腐,惩治违法犯罪说明( )

A.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办事

B.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兴国之魂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员犯法,罪加一等

D.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4.(2015衡阳中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向全国人民兑现了“打苍蝇,更要打老虎”的庄严承诺。你认为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样做( ) 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坚强决心②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举措③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能够彻底清除违纪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5辰溪二中模拟)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像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②法律规范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③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④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15常德中考)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法”。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国家的资格证”和“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所以,有人说:宪法不是“闲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17.(2015怀化中考)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和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三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自首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3)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