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结果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反应停)最先在德国上市,作为镇静、镇痛药,其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由于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药理和一些疑难病症上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尤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研究更是其中热点。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就沙利度胺的药理、治疗MM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综述如下。

1 概述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血液恶性肿瘤的10%。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且呈增长趋势。MM发病率为(3~4)/1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1]。MM起病缓慢,可有数月至十余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繁多,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有些患者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患者有高黏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MM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

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白介素 6(IL 6)的同系物,而人类IL 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不明。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MM标准治疗为间断化疗,在老年患者中多应用马法兰和泼尼松。MM 是难治性疾病,其有效药物是烷化剂和皮质激素。传统化疗可缓解,但完全缓解率低于10%,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可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耐药现象而致病情进展或复发,且复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沙利度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引进MM治疗的,并有一定疗效,被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新希望。

2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沙利度胺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合成,能够诱发并增强IL 4和IL 5的合成,抑制植物凝集素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干抗素 γ(IFN γ),降低TNF α、IL 6和IL 10 mRAN的水平,沙利度胺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IL 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2)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沙利度胺能够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产生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血管的生成。此外,沙利度胺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抑制肿瘤细胞与ConA

覆盖的聚乙烯微粒的附着,且这种抑制肿瘤细胞与底物附着能力对细胞并无毒性作用;(3) 对炎症的作用:沙利度胺对鼠关节炎模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减轻其关节炎症状,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与降低TNF α和血管内皮生长的水平有关,它对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类型红斑、皮肤红斑狼疮和结节性痒病有明显的抗炎性反应作用。

3 沙利度胺治疗MM作用机制

沙利度胺可能通过以下5种机制对MM细胞直接或间接起作用:(1)沙利度胺有抗血管新生的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浓度,减少瘤细胞的血液供应和增殖MM患者随着病程的推进,骨髓内新生成血管会增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EGF 2),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病程进展而增加,且活动期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单克隆丙种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表明血管新生可促进MGUS向非活动期进而向活动期MM发展。因此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沙利度胺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适宜药物。MM患者的骨髓微环境内血管生成增加是与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关。沙利度胺正是通过抑制骨髓基质细胞VEGF的分泌,达到抑制骨髓微环境内血管形成。(2)可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细胞和(或)基质细胞,抑制其生长,促进细胞凋亡。IL 6是骨髓瘤细胞生长、生存的必需因子,而VEGF除了与血管生成有关外,

亦与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迁徒有关。这表明沙利度胺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3)调节细胞表面黏附因子及影响其相互作用而改变瘤细胞的生存,体外研究表明,沙利度胺能够上调内皮细胞上1CAM 1(CD54)、VCAM 1(CD106)、E selectin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沙利度胺对这些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至少部分最终起到了抗血管生成的作用。(4)能影响瘤细胞的分泌,并改变其生物活性。

(5)作用于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沙利度胺能够通过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而增加细胞免疫。总之,沙利度胺治疗MM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可直接作用于骨髓瘤细胞本身,又可间接影响骨髓造血微环境及诱导免疫介导的杀瘤活性,还可克服经典的多药耐药。

4 沙利度胺治疗MM的临床疗效

国内关于沙利度胺治疗MM的研究报道颇多。曾淑华等[3]报道关于沙利度胺治疗MM的临床观察8例中部分缓解4例(50%),进步2例(2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75%。不良反应可耐受,便秘最常见(75%)。袁红等[4]报道使用沙利度胺(反应停)治疗MM19例,取得满意疗效, 高霞等[5]在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MM中得出结论:沙立度胺单用或联合化疗方案可作为治疗难治性MM的新选择。田炳如等[6]观察低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MM的临床疗效。10例难治性复发性MM患者,部分缓解 (PR) 5例,进步 2例,无

效 3例;不良反应可耐受 ,轻度便秘多见。

国外此方面报道肯定了沙利度胺在治疗MM中的有效性。Blade等[7]报道,应用200~800 mg/d(中位剂量为400 mg/d)的沙利度胺治疗23例处于难治性、复发性阶段的MM患者,其中完全缓解12例(52%);部分缓解3例(13%),血清中异常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了50%;其余患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血清中异常蛋白水平下降了25%。Barlogie等[8]应用200~800 mg/d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169例难治性MM患者,37%的患者异常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了25%,同时14%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或接近完全缓解,且没有发现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2年无病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15%、60%。研究表明,高风险的MM患者对沙利度胺存在剂量依赖性反应及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长春新碱等药物联合应用会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8]。 Singhal等[9]应用沙利度胺治疗84例MM患者,其中76例是接受高剂量化疗后的复发患者。患者的中位给药80 d,剂量起始为200 mg/d,每2周后增加200 mg/d,最高剂量为800 mg/d。结果显示,8例患者血清或尿中异常蛋白水平较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前下降了90%;其中2例获得了安全缓解;另有6例、7例、6例血清或尿中异常蛋白水平较应用沙利度胺前分别下降了75%、50%、25%;32%的患者血清或尿中异常蛋白减低维持在6周或6周以上;78%的患者在给药后2个月内就出现了明显的异常

蛋白减低同时还伴有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及血液中血色素升高。Wechalekar等[10]在一个回顾性试验中报道复发的MM患者使用沙利度胺200 mg/d与高剂量使用有效率无差异,而毒副作用明显减少。Zemanova等[11]报道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得到8%完全缓解率,50%部分缓解率。Von Lilienfeld Toal等[12]报道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的二期临床试验中的反应率为30%。而针对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Weber[13]用该药治疗68例初治的MM,其中28例为无症状MM,单用沙利度胺,总有效率36%,另外40例为有症状MM,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总反应率72%,其中完全缓解16%。Kastritis 等[14]报道沙利度胺单独或联合地塞米松或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骨髓瘤疗效明显,尤其治疗初发患者时,作为诱导方案可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从国内外报道可以总结出: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如贫血、骨痛、乏力等改善较明显,不反反应可耐受,尤其是沙利度胺单用或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可作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选择。5 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

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嗜睡、口干、皮疹、疲惫、周围神经炎、腹胀,部分患者可发生红疹、水肿、甲状腺功能不足和中性白细胞减少。少数可出现深静脉血栓、继发性停经。患者与剂量有关,就目前研究而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

沙利度胺治疗MM最适宜的用法为口服,开始2周200 mg/d,然后每2周增加200 mg/d,直到最大剂量800 mg/d,然后维持[5]。当剂量递增给药,在患者仅用到200 mg/d时,通常就可观察到疗效。由于其不良反应大,最大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但都不能超过800 mg/d。国内患者300~400 mg/d晚服用较为合适,可避免该药引起的嗜睡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作为一种生物学制剂,而不是一种常规的细胞毒药物而发挥作用,没有常规细胞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会诱导肿瘤组织产生耐药性,不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与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无重叠,可联合应用,患者更易接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治疗方法,既可用于初治MM,也可用于难治性、复发性MM,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待于近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Harousseau JL.Thalidomide in myeloma:past,present and future.Future Oncol,2006,19:577 589.

2 Sidra G,Willams CD,Rusell NH,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a3989978.html,bination chemotherapy with cyclophosphamide,thalidomide or replased myeloma.Haematologica,2006,91:862 863.

3 曾淑华,洪晓华,张星星. 沙立度胺(反应停)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12,6: 81

82.

4 袁红,张晓梅,刘凯凤,等.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0:94.

5 高霞,王凤秀. 沙立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医药导报,2011,25:799 800.

6 田炳如,陈幼芬,黄晓烽.低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浙江实用医学,2009,9:98 99.

7 Blade J,Esteve J,Rosinol,et al.Thalidomide in refractory and relapsing multipte myeloma.SeminLOncol,2001,28:588 592.

8 Barlogie B,Desikam R,Eddlemm P, et al.Extended survival in advam ced and refroctoy multiplo myeloma.N Eng J Med,2010,341:1565 1571.

9 Singhal S,Mehta J,Desikam R,et al.Anti tumor activity of,thalidomide in refrctong muttiple myeloma.N Eng J Med,1999,341:1561 1571.

10 Wechalekar AO,Chen CI,Suttm D.In termediate dose thalidomide.(200 mg·dailg)has amparble efficacy amd less toxicivg than higher doses in.relapsed minultiple,Myeloma,2012,44:1147 1149.

11 Zemanova M,Scudla V,Adam Z,et al. Low dose

thalidomide regimens in therapy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eoplasma,2010,55:345 349.

12 Von Lilienfeld-Toal M, Hahn-Ast 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se II trials of thalidomide/dexamethaso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Eur J Haematol,2009,81:247 252.

13 Weber D.Thalidomide and its derivatives:new promise for multiple myeloma cancer control,2011,10:375 383.

14 Kastritis E, Dimopoulos MA. Thalid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Res Clin Haematol,2009,20:681 699.

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

试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16T15:19:02.2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胡蓉 [导读] 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四川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9)行标准化VAD方案治疗,观察组(n=29)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观察组血清蛋白、IL-6、VEGF、骨髓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效果优良,可改善血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指标 多发性骨髓瘤为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来源于浆细胞,据调查[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占比为10%,不可治愈,好发于中老年人。因患者年龄普遍较高,难以耐受化疗,免疫力低,常规化疗方案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易复发,尤其是化疗多次后骨髓瘤细胞易出现多药耐药现象,导致化疗无效。外国学者于1999年报道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优良,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者二线方案,且安全性较高。然而临床对沙利度胺治疗MM的剂量存在争议,尚未制定标准方案。为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对MM患者行维持治疗对血清指标的影响,现选取患者58例,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MM患者58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骨髓、骨片细胞学检查及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后确诊为MM,其中32例为IgG型,18例为IgA型,5例为轻链型,3例为不分泌型;骨髓瘤细胞数为25~68%。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38~76岁,平均(56.7±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37~75岁,平均(56.1±5.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VAD方案,第1~4d静滴ADM(阿霉素)10mg/d+VCR长春新碱0.4mg/d,并口服DSMS(地塞米松)40mg/d;第 9~12d、17~20d持续口服DSMS。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50mg/d为初始剂量,间隔7d递增50mg,最大剂量为160~200mg/d,持续3~6个月。疗程均为7d,持续3个疗程。治疗后检查血清IL-6(白细胞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浆细胞比例及M蛋白水平。 1.3 疗效判定标准[2] 血清M蛋白消失完全为CR(完全缓解),减少超过75%为VGPR(缓解优良),减少在50~75%范围内判定为PR(部分缓解),减少在25~50%范围内为MR(微小反应),减少低于25%或病情进展为NR(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PR14例,MR6例,NR9例,总有效率为69.0%;观察组2例VGPR,20例PR,MR3例,NR4例,总有效率为86.2%,对比P<0.05,X2=8.02。 2.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见表1。 3 讨论 MM为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45~75岁为其发病高峰期。常规疗法包括联合化疗、支持疗法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虽可明显改善患者存活质量,且延长中位生存期至30~36个月,但是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化疗且毒副作用大,复发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大量学者提出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较好,本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低于观察组86.2%,对比P<0.05,证实该观点[3]。 学者[4]提出MM发生密切关联于骨髓微环境变化及IL-6中心细胞因子失衡等因素。MM瘤受到IL-6作用生长加快,进而分泌更多VEGF;骨髓基质细胞(BMSCs)粘附于M细胞亦可增加VEGF与IL-6分泌量。此外,外源性VEGF亦可对BMSCs 分泌IL-6进行诱导,外源性IL-6可对BMSCs与MM瘤细胞产生刺激分泌VEGF,二者通过旁或自分泌形式相互刺激,将各自生物学效应扩大,而后恶性循环。国内外诸多学者深入研究沙利度胺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作用机制,总结如下:①对BFGF-2(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及VEGF的活性进行抑制,并避免骨髓瘤血管新生,本组观察组VEGF为(249.7±25.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BMSCs及骨髓瘤细胞间粘附进行抑制,将肿瘤细胞生存、发展及耐药改变;③对生存细胞因子分泌、骨髓瘤细胞生长进行抑制,或促使IL-1β、IL-6及TNF-α等生物活性降低,本组观察组IL-6为(16.1±3.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对BMSCs或骨髓瘤细胞产生直接作用,将其生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MM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MM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MM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MM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MM 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MM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MM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MM骨病概述 MM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等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MM骨病常导致患者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RE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SRE,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MM 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1/2~2/3的MM患者因骨痛而就诊。二、MM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MM骨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细胞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三、MM骨病诊断 对诊断为活动性的MM患者,推荐选择以下检查以明确骨病的诊断:(一)影像学检查 MM骨病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X线摄片、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核磁共振(MRI)、PET-CT骨扫描等,其中诊断评估骨病的常规标准检查是全身X线摄片。这些检查各有其优缺点: 1.X线摄片: 在普通X线检查中MM骨病既可表现为局部的溶骨改变,也可为广泛的骨质疏松。确切的诊断依据是多发性溶骨改变和(或)伴有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通过普通X线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病变,约20%普通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通过其他检查可发现MM活动的证据。颅骨、肋骨和四肢长骨病变通常X线平片即可诊断。 2.CT扫描: 通过CT扫描不仅可发现早期骨质破坏,而且可发现病程中出现的溶骨病变。但CT扫描不能区分陈旧性骨质破坏病变部位是否存在着MM的活动。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通信作者:马军,Email:mjun@https://www.360docs.net/doc/ca3989978.html,;邱录贵,Email:drqiu99@https://www.360docs.net/doc/ca3989978.html,

最新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 南2008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使疗效不断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在诊断、治疗以及疗效标准方面出现迅速进展。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召集全国部分专家制定了此指南。 一、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是与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或骨破坏相关的症状。常见有: 1.骨骼症状: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 2.免疫力下降:反复细菌性肺炎和/或尿路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3.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合并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4.高钙血症:有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6.高粘滞综合征:可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的M成分为冷球蛋白,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雷诺现象。

7.其他:有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晚期患者还可有出血倾向。 表1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 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 0.25mmol/L[1mg/dL]以上或>2.8 mmol/L[11.5mg/dL] 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mg/dL] 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 20g/L以上 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性 骨折 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 反复细菌感染(≥2次/年) 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 IgD>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 IgA<1.0g/L, 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早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及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该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较前有明显提高,误诊率及漏诊率减少。本文旨在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的变迁以及多种综合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沙利度胺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11-03 【Abstract】Multiple myeloma is a kind of malignant plasma cells disease,early because of the lag of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typical leads to high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new diagnostic techniques,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is obvious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This paper aimed to multiple myeloma 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tic criteria of change and a variety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ransplant;Bortezomib;Thalidomide MM是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常常伴有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片段(M蛋白)增多,从而引起贫血、骨质损害、肾功能不全以及反复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MM多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男女比例接近[1],也是继淋巴瘤后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占所有恶性肿瘤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2]。目前中国发病率约为1/10万,欧美国家约为4/10万。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电离辐射及遗传因素有关[3]。近年针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正在日益增多。 1.临床表现 MM的临床症状是由于骨髓瘤细胞骨髓浸润、血或尿中产生M蛋白以及髓外侵犯共同的结果[4],但这些症状大多数都是非典型的。(1)贫血:贫血是M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疾病早期可为轻度贫血,晚期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重度贫血。贫血可能与恶性浆细胞抑制正常造血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微环境更适合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骨髓红系造血等[5]有关。(2)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痛部位主要是以腰背部最为常见,早期为轻度,间歇性,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多为剧烈,持续性的,负重,运动,呼吸后加重,休息或治疗后有所缓解。骨髓瘤细胞可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含量减少,严重者可在疾病病程中出现病理性骨折,骨折碎片可压迫神经,轻者会有肢体末端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截瘫[6]。有研究表明MM 的骨病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失衡导致的[7]。(3)感染:反复感染目前也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MM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但缺乏免疫活性导致,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道。(4)肾功能不全:主要原因包括大量游离轻链在肾小管沉积,高血钙及高尿酸血症的尿酸结晶沉积等原因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出现肾功能不全,常常提示疾病已进展到晚期[8]。(5)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由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1,2],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3])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4],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一)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3条+第1条/第2条)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结果 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反应停)最先在德国上市,作为镇静、镇痛药,其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恶心、呕吐,由于其严重的致畸作用而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药理和一些疑难病症上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尤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研究更是其中热点。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就沙利度胺的药理、治疗MM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综述如下。 1 概述 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血液恶性肿瘤的10%。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且呈增长趋势。MM发病率为(3~4)/1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1]。MM起病缓慢,可有数月至十余年无症状期,早期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繁多,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有些患者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患者有高黏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MM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

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而人类IL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不明。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MM标准治疗为间断化疗,在老年患者中多应用马法兰和泼尼松。MM 是难治性疾病,其有效药物是烷化剂和皮质激素。传统化疗可缓解,但完全缓解率低于10%,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可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但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耐药现象而致病情进展或复发,且复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沙利度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最先引进MM治疗的,并有一定疗效,被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新希望。 2 沙利度胺的药理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沙利度胺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合成,能够诱发并增强IL4和IL5的合成,抑制植物凝集素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干抗素γ(IFNγ),降低TNFα、IL6和IL10 mRAN的水平,沙利度胺还可以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IL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2)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沙利度胺能够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产生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血管的生成。此外,沙利度胺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抑制肿瘤细胞与ConA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 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入,多发性骨髓瘤也迎来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不可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案,少有治疗方案被直接比较,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呢? Network Meta-Analysis(NMA)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比较同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统计学方法。本文汇总了最新发表的四篇NMA,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基于临床证据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2019年5月发表《Haematologica》的一篇网状分析1,该研究检索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来自EMBASE、MEDLINE、MEDLINE-in-Process等数据库相关研究(图1)。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图1. 纳入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 图2. 不同方案较地塞米松单药PFS的对比

从无进展生存期(PFS)来看(图2),20个治疗方案均优于对照方案(单药地塞米松)。DVMP以及VMPT-VT为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PFS风险率(HR)分别为0.19和0.22。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VRD、VMP、Rd方案相较于单药地塞米松方案HR值分别为0.31 、0.39 及0.44 。 2020年3月在《Leukemia & Lymphoma》发表一篇最新的NMA2,并涵盖了最新的达雷妥尤单抗关键研究——MAIA及ALCYONE研究数据。从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数据库、血液肿瘤国际会议数据(ASH、ESMO、ASCO、IMW等)以及之前发表的指南与系统综述检索。最终分析纳入8项研究(ALCYONE、MAIA、VISTA、IFM01/01、IFM9906、MM03、FIRST、SWOG S0777)(图3)。 本研究以Rd研究作为参照;主要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期(OS)与PFS。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 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三、

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4]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沉积等病变所致。MM的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 异质性,建议进行预后分层。MM的精准预后分层仍然在研究探索中[7,8]。 MM的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3个大类,单一因素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宿主因素中,年龄、体能状态和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GA)评分可用于评估预后。肿瘤因素中, 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R-ISS主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g/L,Ig 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 IgA<1.0g/L, 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 主要标准第1项+第2项;或第1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② ③ ④中之一;或第2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① ③ ④中之一;或次要标准① ②+次要标准③ ④中之一。 2、最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二项) ①骨髓恶性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恶性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 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详见表1)[其他类型的终末器官损害也偶可发生,并需要进行治疗。如证实这些脏器的损害与骨髓瘤相关则其也可用于骨髓瘤的诊断] 3、有症状MM诊断标准: 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出现任何ROTI。 4、无症状MM诊断标准: 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没有任何ROTI的症状与体征。 (二)、分型 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以下八型: 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λ型。 (三)、分期 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均可用。

谈谈如何减轻沙利度胺不良反应

谈谈如何减轻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是MM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基本和常用的药物,既用于治疗阶段,也用于平台期的维持治疗。此药较为安全,虽然据说效果稍逊于雷利度胺,但却没有雷利度胺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心脏毒性和降低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严重影响免疫力,以及雷利度胺高昂的价格等问题。(注:据有关方面介绍,目前,雷利度胺正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将于明年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 不过,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却常常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能坚持使用。 按照沙利度胺使用说明书的标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鼻粘膜干燥、倦怠、嗜睡、眩晕、皮疹、便秘、恶心、腹痛、面部浮肿,可能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过敏反应等”。一般而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疹、便秘、倦怠和多发性神经炎。 从2005年起,我就开始服用沙利度胺,2006年第二次自体干细胞移植后,4年来更一直以沙利度胺做维持治疗。因此,对如何减轻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颇有几分研究。 总体上,沙利度胺的大多数不良反应,除多发性神经炎以外,都能够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也就是提高耐受程度。 皮疹,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从每日150毫克,想增加到200毫克,但不出几日,胸前和颈部,都出现大面积的皮疹。无奈,只得退回150毫克/日,好在二三天后皮疹渐渐消退。过了数月,又一次尝试增加剂量,皮疹又重新出现,只好再次“撤兵”。如此三番五次,终于每日用药量稳定在200毫克,皮疹却无影无踪。 便秘,相对于皮疹而言,却是麻烦些,不但不易解决,而且只要用药,便会有便秘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活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饮食中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燕麦、芹菜、豆类等,还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清晨起床前和晚上临睡时,双手重叠缓慢自胸口至肚脐下按摩腹部各100次。清晨,起床后大口饮用一杯温水,以利通便。 每天饮用酸奶,是一大要诀。酸奶能够增加肠道的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水平,是公认的健康食品。饮用酸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市场上出售的酸奶,品种繁多。我们需要的一是酸奶,而不是“酸奶饮品”。二是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酸奶。三是最好选择出厂日期一周内的产品。虽然,很多品牌的酸奶保质期长达半月,但实际上,益生菌的数量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少。另外,为了缓解便秘,饮用酸奶的量可以稍大些。在有条件的时候,自己制作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超市里小家电处就有酸奶机。 针对便秘,饮食上没有过多的禁忌,但避免“上火”确是必须的。比如,尽量多喝水,少食辣椒等助火的东西。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上面所介绍的法子,对于以往没有便秘,仅仅是因为服用沙利度胺而引起便秘的人,可能还是有效的,而对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就难说了。因为形成习惯性便秘

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

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

————————————————————————————————作者:————————————————————————————————日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住院管理规范 1.病史[A,I] 注意骨痛、骨折出血、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粘滞综合征和髓外浆细胞瘤浸润、淀粉样变性的表现。 化学物质(如苯、二甲苯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病毒感染史,家族史(包括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2.体征 [A,I]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骨骼症状:累及骨骼的局部压痛、骨骼局部肿块(浆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出现神经及肌肉症状体征。 感染:好发于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交界处,如肺部感染,牙龈炎,扁桃体炎、肛周炎和肛周脓肿(骨髓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以在没有症状患者中出现肺部特殊菌感染)。髓外浸润可出现胸腔积液。 贫血:皮肤粘膜苍白。重度贫血患者伴有心率增快、二尖瓣收缩期出现功能性杂音。 出血:较少见。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因子异常的患者可出现出血,以粘膜出血多见。出现高粘滞患者眼底出血可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合并淀粉样变性患者出血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在皮肤出现特征性紫癜。 肾功能损害:出现双下肢水肿,颜面水肿。 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 周围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减退,针刺或麻木。 3.辅助检查 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A,I]:最多见的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晚期患者出现血小板的下降,合并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类检查可见幼稚浆细胞在20%以上。

ABO及Rh血型,乙肝2,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I]:完善输血前准备,在骨髓瘤患者容易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常规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生化肝肾功能及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血磷、尿酸,血及尿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血及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鉴定,在单纯轻链型患者加作IgD、IgE的免疫固定电泳)、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钾、钠、钙、磷等离子,骨代谢、DIC全套,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A,I]:全面评估患者状态,进行分型以及分期,准备下一步化疗 自身抗体筛查[A,I] 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包括G显带以及间期原位荧光杂交)和分子学检查[A,I],进一步明确骨髓瘤诊断和分型,并进行预后判断。合并骨髓纤维化以及穿刺涂片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行骨髓活检。 骨骼检查[A,I]:包括头颅、骨盆、腰椎、胸椎的平片检查。有髓外浆细胞瘤者可在相应部位进行MRI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参照2008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进行诊断及分型 (一)诊断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 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 0.25mmol/L[1mg/dL]以上 或>2.8 mmol/L[11.5mg/dL]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 mg/dL] 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2 0g/L以上 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 性骨折 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 反复细菌感染(≥2次/年) 1、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年修订)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MM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具体指标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相关表现。 二、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一)检测项目(表1)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必需项目的检测[1],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 断病情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 综合参考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诊断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和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和表3。

(三)分型 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每一种又可以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 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和国际分期体系(ISS)进行分期(表4,表5)

三、鉴别诊断 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

胞瘤(骨或骨外)、POME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等。 四、MM的预后判断 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使得其疗效及预后方面差异极大。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和肿瘤特征两个大类,单一因素通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需要多因素联合应用对患者进行分期和危险分层,尚有许多在探索中的其他预后因素。 MM预后分期各体系中,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ISS主要用于判断预后;R-ISS是新修订的用于预后判断的分期系统,其中细胞遗传学以及乳酸脱氢酶是独立于ISS之外的预后因素,因此R-ISS具有更好的预后判断能力,对MM患者的预后区分更加清晰有效。此外,Mayo骨髓瘤分层及风险调适治疗(Mayo Stratification of Myeloma And Risk-adapted Therapy,mSMART)分层系统也较为广泛使用,它是Mayo诊所最初在2007年提出,以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基础,希望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已更新至2013版(表6)。2014年IMWG共识中联合应用ISS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表7)

沙利度胺说课讲解

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2级化本张哲宾 关键字: 沙利度胺谷氨酸衍生物药理作用用途 正文 中文名:沙利度胺 外文名:Thalidomide (Distaval)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熔点:269—274℃ 沙利度胺结构式: 化学结构:谷氨酸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有二种旋光异构体——R(右旋)和S(左旋),R构型——有镇静作用,S构型——致畸有关。 药物别名:沙立度胺,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 英文名称:Thalidomide (Distaval) 一、沙利度胺片 1.剂量用法说明: 口服,25mg~50mg/次,4次/日,视病情可渐增至50mg~100mg/次,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量为25mg~50mg/日,可较长期服药。 (1)健康人口服200mg以后血浆峰浓度0.8~1.4ug/ml。 (2)平均达峰浓度为4.4小时 (3)吸收半衰期为1.7小时左右。 (4)排除半衰期为4---28,平均8.7小时左右 2.不良反应: 在已公开的临床试验中,常见镇静作用,嗜睡、困倦、头晕、头痛,便秘、口干、皮疹、皮肤干燥、四肢水肿等;食欲亢进、恶心、深静脉血栓、低血压、心律过慢(<60次/分)等少见。大部分均轻微并可以耐受,停药后可以消退。 严重的副反应有:致畸作用

沙利度胺为强致畸药,故孕妇禁用,育龄妇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应用。停药6个月以上方可怀孕。此药不影响服药者的生殖器官,而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敏感期的胚胎,小剂量即可致畸。因此,育龄妇女要禁用。 二、研发历史及事件简介: 1954年首先在前联邦德国合成。 1956年在德国上市,被广泛使用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1963年正式退市。导致新药的试验的法规诞生。 1965年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的患者的皮肤症状。 1991年发现它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ª——抗炎作用。 1994年发现它有抗血管新生作用¡ª¡ª——抗肿瘤作用。 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1953年瑞士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他们本来打算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但是药理试验显示,沙利度胺没有任何抑菌活性,ciba便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在Ciba放弃沙利度胺的同时,联邦德国药厂Chemie Grünenthal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究沙利度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还能够显著抑制孕妇的妊娠反应(止吐等反应),1957年10月反应停(沙利度胺,只要服用了妊娠反应就停了,所以叫做反应停)正式投放欧洲市场,不久进入市场,在此后的不到一年内,反应停风靡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作为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应药物”,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在进入美国时,却遇到了麻烦。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于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