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经》

《按摩经》
《按摩经》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

《按摩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成人按摩推拿专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年(公元

1664 年),在嘉庆丁丑年(公元 1817 年)后又有人进行了整理补充,作者未留下姓名。相关内容如下。

手法

命患者正坐。用右手从左边掐患人水突穴,有动脉应手,按定觉腋下微痛,膊肘引

痛,手指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同,令四肢脉气发散,不至闭塞也。

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

抬起,有气从膊手出也。

双龙投海

以两手从患者胸前同乳大筋抓起甚痛,觉胸中气降胁下有声,左右推之,使脾胃之气下降是也。

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

再以手法摩病在何处,按之如将擒贼之状,不令冲上焦是也。

遍处寻贼

夫人身之正气,如天下之居民,摇而不动,自然经营也。邪气(原文此处有一个“和”

字)如贼夺家劫舍,正邪焉得不斗争哉。正邪相间,经络不和,岂能相安。以手法按之,

乱动者,即邪气也。重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烧山火

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

下降,随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到复按切。

透心凉

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

上攻心膈哉。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平土放水

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滞食者沉而不浮,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

慢揉之,而消食水者,动而有声。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去。

风卷浮云

膈下停气,中满不食,胃胀而闷。以右手大指、次指按两乳下,以左从膈下按揉无

度,气行肠鸣,至下脘有声;右手小拇指按下脘穴,二七呼吸抬指,气下肠鸣,浊气下

降,此云散清风也。

彻底澄清

脐上有痞块,硬而动急,腰府引痛。左手从左边推按,用右手大指从动硬处按之,

即肾俞穴疼痛,觉麻木发热,再将手指轻轻抬起,两气从两足下行,脊胯疏通。是按上

发下之法也。

顺水行舟

肚脐一旁有肓俞穴,此足少阴经脉。如内硬而浮动,是肾经有邪,邪冲脾泻,谷不

消化。外肾湿,阳萎,疝气之道路也。用手大指按切腰肾,屡屡重切轻抬,发觉冷热之

气频频下降于足涌泉穴,是水归源。

摇动山河

人尾闾骨之旁有高骨,骨下有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过。上下有闭塞凝滞,脊

强,腰腿痛。治宜手指从骨下陷穴揉十余次,令血气流通,左右相同。

踏破双关

必当令患者平伏,两大腿根有横纹,名曰承扶穴,斯为背部总络腿处大经,此穴若

闭,气血不得流通。治从承扶穴以脚踏定,右脚踏左腿,左脚蹬右腿,踏稳不宜摇憾,

觉腿足麻将腿轻轻抬起,有热气到足。此开关破壁之法也。

金鸡独立

人脘脘结块,手拿不动。用足踏住病处,觉脚下有动是也,稳稳踏定,觉气散脚足

麻木,轻轻抬起,有余热行至足底,此除邪扶正之法也。

足下生风

病人有上盛下虚,头目昏沉,胸膈痛楚,腹气胀满,疼痛不休,四肢沉重,腿膝酸

麻,此气血不能散也。宜手法从上按穴拿到小腹气冲、归来两穴。前阴旁有动脉,此上

下通行之要路也。闭结不通,余热不能下降。令患者仰卧,用脚踏右气冲穴稍斜,觉腿

足沉重,将脚轻轻抬起,邪热下行如风。再用脚踏左边如前。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去薪,此之谓也。

移山倒海

脐下气海穴,按之如石,此寒结气凝,积而不散,令人身困肢弱,昼夜不安。用手

法按、摩、揉、搌之引腰痛,外肾紧,按切无度,觉气发散,有余热擦四肢,痞块消矣。二龙戏珠

六腑气闭,上下不能流通,不宜手法按摩,按之疼痛,不下反上壅,呕逆痰涎不已。

用手大指从大腿窝里气冲穴有动脉应手,重按轻抬无度,引气下降,亦止沸去薪之法也。开笼放鸟

用两手将肩头大筋抓起大痛,此肩井穴也,真气所聚。气聚而不散,如笼罩闭门,

令人心痛,手足拘紧,阵阵昏迷,不省人事。用手将肩头大筋抓起,令患人痛楚,咳声,使气散血行,各归本经,岂有不平哉。

双蛇吐信

用双手大指捻肩端骨横筋,捻之大痛,是真穴也,此通手太阳小肠经络。按到两肩

麻木直到手指,轻轻抬起,有热气发散,邪热下行。此通经散气,五脏不克伤,使正气

强盛之道也。

左右开弓

令患人正坐,用左手将肩头骨搬住,以右手将右边寸许大筋用大指、食指抓起,如

开弓之状,放手有声;又以右手搬肩如前法。此背部关气之处,令正气扶而邪气散,此拨云散雾之法也。

飞结积气

脊腋后有筋通肾俞穴,令患人正坐取之,用手抓起有声,顺筋揪十数把,患者痛楚,

使脏气流行,各归经络。闭塞凝滞,暴疾不省人事,心胸气闭,腹痛难言,感冒伤风,

脊强背痛皆可。

推倒泰山

病人小腹疼痛,连及外肾玉茎,此阳与阴交媾,百脉绞乱,不使归元,急饮水者立

死,因感风邪受害,名曰下寒。令患人直坐,从腰肾俞穴重推之大痛,是真穴也。重按

轻抬,如是数次,觉少腹气散而热,腿麻而冷,再以手按摩病所而愈。此病性命相关也。拔树寻根

人病腰、膝、腿、足痛甚,上下走不停,乍寒乍热,阵阵昏迷,善于悲怒。如脉症

(豚疝)相似,发作无时,直中脏腑,其行走肾经根结任脉。于胃旁有动脉一条,直贯

腿足痛、麻木。将手重按轻抬,拿下有热气下降。此病为恶疾,缓缓而愈,此为寻根之

手法也。

脚踏火轮

人病两肩沉紧,手指疼痛不能拿物,此皆痰气,风寒所致,用脚法蹬散。令患人仰

卧,将背伸开,从臂根天府穴用脚蹬住,稳定不可摇憾,觉手臂麻木,手似出冷气,轻

轻将脚抬起,臂似火热,血气散矣。

小儿推拿的作用和最佳年龄段

小儿推拿的作用和最佳年龄段 小儿推拿是中医上一种有效防治疾病的方法,爸爸妈妈们学会推拿的手法可以适当为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做好预防疾病的措施,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那么,小儿推拿的作用和最佳年龄段是什么呢?下面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门诊治疗师龙丽娟为大家介绍相关的知识。 专家介绍: 龙丽娟 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门诊治疗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针灸推拿专业,擅长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鼻炎、咳嗽、疳积、便秘;产后乳汁不通,乳痈,乳汁不足等。 小儿推拿的作用 1、推拿巧助宝宝睡眠 宝宝表现出来睡眠不好,治病得寻根,我们首先要确认导致宝宝睡眠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受到了惊吓,还是肚子不舒服。中医有一个说法:胃不和则卧不安,一定要把睡不好的原因先找出来。如果是吃多了不消化,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掐四缝方法,分腹阴阳,抹腹这三种方法来帮助宝宝睡得好一点;如果是受到了惊吓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比如掐十宣,也就是掐十个手指端,一掐一揉,这个手法有一点刺激,但是对于定惊定神的作用还是蛮好的。

宝宝啼哭,除了掐十个手指端,还有一个方法,抹都脉,膀胱经,从背部的大椎穴开始,这为都脉,两边盘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可以用中指定都脉,往下捋顺,就单一的手法做10到15分钟,手法作用作用于包括肺、心,脾、胃,肾等脏器,有定神镇惊的作用,对晚上小朋友夜啼效果特别好。 2、推拿防治风寒或风热型感冒 如果是风寒型感冒,向大家推荐一个手法:推三关。三关在人体的手肘部,前臂的内侧面,挠侧面,也就是拇指的同一侧,从阳池推到曲池,用食、中两指指腹作直线直推法,大概做100到300下。以防太干,可以先下一点介质油,推到微微发热的程度。这种方法适合用于风寒型感冒,或者寒咳。 如果是风热感冒的话,可以配清天河水穴。清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手肘的内侧面,从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中两指的指腹作直线推法操作。100到300下左右,推至出痧效果最好。 小儿推拿的作用原理 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涉及经络学说、五行学说,这些都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作用原理是,利用医者的手,在小孩子的特定部位上进行各种手法的操作,以达到治疗、预防的目的。穴位操作有没有效果?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比如临床上的针灸,可以用来治疗面瘫、脑瘫,甚至胃痛,便秘等等疾病。成人推拿治疗腰痛、颈痛,这些都是有不错效果的。小儿推拿也是从这一套原理发展而来,治疗的效果不可否认。 小儿推拿的最佳年龄段 小儿推拿是一个治疗的方法,也是一个防病的方法,是一门防与治相结合的学科,是上下5000年历史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治病的记载,在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推拿手法学 知识点汇总

推拿手法学知识点汇总 (From:罗佳佳and罗淳) 《少林内功》 1.前推八匹马势 2.倒拉九头牛势 3.凤凰展翅势 4.霸王举鼎势 5.两手托天势 6.顺水推舟势 7.怀中抱月势 8.仙人指路势 9.平手托塔势 10.风摆荷叶势 11.单凤朝阳势 12.海底捞月势 13.顶天抱地势 14.力劈华山势 15.三起三落势 16.乌龙钻洞势 17.饿虎扑食势 《易筋经》 印度高僧达摩所创,是一套身心并练,内外兼修,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医疗保健养生功。 1.韦陀献杵 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摘星换斗 5.倒拽九牛尾 6.出爪亮翅 7.九鬼拔马刀 8.三盘落地 9.青龙探爪 10.卧虎扑食 11.打躬击鼓 12.掉尾摇头 第二章 1、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 即名按摩也。 2、按摩作为学科名始见于《内经》。 3、《金贵要略》首次提到膏摩一词,首次记载手法抢救自缢死。 4、《皇帝歧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医学专著。 5、隋唐时期推拿医学进入又一次高潮。 6、《唐六典》记载推拿治疗范围为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7、《儒门事亲》将按摩与针灸等归入“汗法”。

8、“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按摩”一词被官方 取消后,推拿成为了正式学科名) 9、小儿推拿体系的标志:《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0、《医宗金鉴》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详 细论述“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的正骨八法。 11、1958年,上海成立第一所上海推拿医士学校。 第三章 1、推拿手法简称手法,是指以治疗、康复、预防或保健为目的,以手(或肢体 其他部分)刺激人体的有一定法度的动作技法。包括手法操作的目的、主体、对象、技术特性四个要素。 2、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 动关节类。 3、推拿手法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调利骨节、补肾益气、 调理肠胃、化痰畅肺、急救醒神、美容养颜、养生保健。 4、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对运动关节类手法,基 本要求为稳、准、巧、快。 5、对深透的理解:深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项基本要求 后,形成了一种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直接深达手法刺激体表的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或间接地通过各种途径使手法的生物效应到达目标脏腑器官,起到调整脏腑虚实的作用。深透,主要是指力的深透,但同时也包括了热的深透。 6、推拿手法的禁忌症,了解。P37(慎用:饥饿、过饱、极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后、 怀孕者慎用、酒醉者。禁用:高热、急性传染病者、皮肤破损或感染、骨折部位、骨或关节结核者、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部位、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部位、精神疾病不稳定者或酒后不清醒者)7、摆动类手法包括:滚法、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和鱼际揉法。(操作要领、动作关键) 8、一指禅推法: 注意事项: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吸定(紧推慢移);临床应用:“循经络,推穴道”,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功能的功效。 12、缠法频率220次/min,具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的功效和较强的消散作 用。 10、跪推法的全称:一指禅跪推法。 11、一指禅偏锋推法着力点相当于少商穴处。 12、摩法与揉法的区别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按揉法:垂直按压与水平环旋揉动复合运用,带动皮下组织转揉动的手法。 13、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从上到下推至锁骨上窝。 14、擦法:在受术部位作单向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小鱼际擦法、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产热量最高的是:掌檫法 15、临床运用:适用于全身。(小鱼际:脊柱两侧,肩胛上部,肋间部;鱼际: 四肢<尤其上肢>;掌檫:肩背部,胁肋部,胸腹部;指檫:四肢小关节,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精选干货)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儿科按摩学 (修订版) 主编:张寄岗 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1) 第二节?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2) 第三节儿科四诊…………………………………………………4 第二章推拿手法……………………………………………………15 第三章常用穴位 (17) 第一节头面部…………………………………………………17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18)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27) 第四节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29) 第五节穴位的组合及应用……………………………………30 第四章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32)

第一节夜啼 (32) 第二节?鹅口疮…………………………………………………33 第三节惊风……………………………………………………34 第四节?泄泻……………………………………………………37 第五节?呕吐……………………………………………………38 第六节便秘 (40) 第七节疳积……………………………………………………41 第八节发热……………………………………………………42 第九节?百日咳(咳嗽)………………………………………43 第十节汉证……………………………………………………44 第十一节遗尿…………………………………………………46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

小儿推拿讲解

小儿推拿讲解 1.定义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医生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2.形成标志 小儿推拿成为一种体系完备的推拿门类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婴神术按摩经》这样的学科专着,也出现了一批有临床经验和理论医学基础的医生。 3.特点 (1)穴位 中医常用的点穴穴位主要是点状、线状和面状。 (2)手法 其特点主要是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可以缓解慢性病、常见疾病。并通过经年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的八种主要推拿手法。 (3)经穴 在经穴上有“五指经穴通联”的论断。适合推拿的穴位分别对应了一种脏器器官,有些穴位会呈现点、线或面状分布。 (4)诊断 在诊断上,创造性的开创了腹诊法。腹诊法将归经施治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5)临床操作 临床上不仅要求按摩师有序规范的操作手法,还要求其使用的手法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要配合姜汁、滑石粉等,有利于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损伤,还能让手法的疗效得到最大发挥。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古人养生经典《按摩经》,值得珍藏!

古人养生经典《按摩经》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按摩是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同时也是古代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按摩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养生保健。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而且按摩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可以适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概论 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 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小儿按摩经》

《小儿按摩经》 \r要穴图\pG-G87.bmp\r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筋脉拘挛。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手法歌 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展脾土病即除。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展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展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膀胱有病作淋,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三焦有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命门有病元气亏,脾上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再有横纹数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时间,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阳池兼行九百功,后掐耳珠旁下侧。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干位须要运周环。心经有热运天河,六腑有热推本科,饮食不进推脾土,小水短少掐肾多。大肠作泻运多移,大肠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门入虎口,揉脐龟尾七百奇。肚痛多因寒气攻,多推三关运横纹,脐中可揉数十下,天门虎口法皆同。一去火眼推三关,一百二十数相连,六腑退之四百下,再推肾水四百完,兼取天河五百遍,终补脾土一百全。口传笔记推摩诀,付与人间用意参。 观形察色法 凡看小儿病,先观形色,切脉次之。盖面部气色,总见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痰积壅盛,惊悸不宁;五位色黄者,食积伤,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肺气不实,滑泄吐利;五位色黑者,脏腑欲绝,为疾危。面青眼青肝之病,面赤心之病,面黄脾之病,面白肺之病,面黑肾之病。先别五脏,各有所主,次探表里虚实病之由。肝病主风,实则目直大叫,项急烦闷;虚则切牙呵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心病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手足动摇;虚则困卧,惊悸不安。脾病主困,实则困睡,身热不思乳食;虚则吐泻生风。肺病主喘,实则喘乱喘促,有饮水者,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短,喘息。肾病主虚无实,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痘疹黑陷。以上之症,更当别其虚实症候,假如肺病,又见肝症,切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项急烦闷难治。盖肺久病则虚冷,肝强实而胜肺也。视病之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 论色歌 眼内赤者心实热,淡红色者虚之说,青者肝热浅淡虚,黄者脾热无他说,白面混者肺热侵,目无精光肾虚诀。儿子人中青,多因果子生,色若人中紫,果食积为痞。人中现黄色,宿乳蓄胃成。龙角青筋起,皆因四足惊。若然虎角黑,水扑是其形。赤色印堂上,其惊必是人。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儿科按摩学 (修订版) 主编:张寄岗 2009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1) 第二节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2) 第三节儿科四诊 (4) 第二章推拿手法 (15) 第三章常用穴位 (17) 第一节头面部 (17)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18)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27) 第四节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29) 第五节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30)

第四章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32) 第一节夜啼 (32) 第二节鹅口疮 (33) 第三节惊风 (34) 第四节泄泻 (37) 第五节呕吐 (38) 第六节便秘 (40) 第七节疳积 (41) 第八节发热 (42) 第九节百日咳(咳嗽) (43) 第十节汉证 (44) 第十一节遗尿 (46)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相传宋代《颅囟经》是最早儿科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但是现存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厘正按摩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1.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按摩口诀

按摩口诀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 按摩是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同时也是古代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按摩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养生保健。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而且按摩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可以适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古人经典养生《按摩经》 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图)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迎香穴位置(图)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位置(图)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气海穴(图)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河南大学东京贝乐小儿推拿研究学院自成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儿推拿文化的研究与推进,覆盖学派,手法、技巧、起源等多项领域。一直坚持信息分享化,技巧公开化,知识平等化的理念,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感,有所学,有所享。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套不同的穴位(19种),不通的手法技巧(19种),以达到不通的疗效的小儿推拿组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一、脾经(脾在五行合土,故名脾土) 南朝齐褚澄《褚氏遗书·平脉》:“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土之寸为肺。”《红楼梦》第十回:“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推拿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著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是(一指禅推法)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

宝贝堂小儿推拿按摩套路手法图文

宝贝堂小儿推拿按摩套 路手法图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宝贝堂小儿推拿套路手法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着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龟尾】 [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 [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 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 [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 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

推拿完整版.doc

针灸技能大赛推拿组决赛 一、问答题 1.我国第一部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 2.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陈氏小儿按摩经 3.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提高机体 免疫能力 4.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 退行性膝关节炎是发生在膝关节部位的疾病。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 对人的危害很大,长期不治疗会造成膝关节内部损害加快造成:1、疼痛。2、膝关节活动受限。3、膝关节畸形。4、心理障碍。 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时明显,活动受限,跑跳跪蹲时尤为明显,甚至跛行,但无强直,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 5.推拿治疗退行性脊柱炎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于: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滚揉腰背法、弹拨止痛法、腰椎扳法、活血通络法) 6.推拿治疗常用的八种方法是?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7.正常腰椎前屈可达:前屈75°~90°后伸30°左右侧弯20°~35°旋转度30° 8.整脊类手法的要求 9.肩峰下滑囊炎的推拿治疗: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滚、按揉、拿捏、弹拨、摇等手法。急性期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手法宜轻柔。慢性期宜舒筋通络、滑利关节。取穴:肩井、肩髃、肩髎及肩峰下方与大结节之间。 10.推拿的最佳境界是什么?请以古文论之。 11.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要求是什么?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因此手法操作总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具体如下(1) 操作顺序先上后下,从前到后。即先头面,次上肢,三胸腹,四腰背,五下肢(2)刺激量先弱后强,先轻后重(3)注重手法的补泻作用(4)较多运用介质,根据病情季节之异,选择不同 1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

小儿推拿讲义

.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 相传宋代《颅囟经》是最早儿科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但是现存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

《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厘正按摩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 . 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1.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2.医师的要求: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 3.辅料的应用:滑石粉,葱、姜汁,爽身粉,薄荷水,温水 4.推拿用手:左主血,右主气(左右的来源) 5.时间的长短 五、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全国看青岛,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汇集地。 目前青岛小儿推拿主要有三大流派:中医院李德修——著作《小儿推拿讲义》三字经流派,(独穴)

小儿推拿讲解

小儿推拿讲解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小儿推拿讲解 1.定义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医生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2.形成标志 小儿推拿成为一种体系完备的推拿门类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婴神术按摩经》这样的学科专着,也出现了一批有临床经验和理论医学基础的医生。 3.特点 (1)穴位 中医常用的点穴穴位主要是点状、线状和面状。 (2)手法 其特点主要是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可以缓解慢性病、常见疾病。并通过经年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的八种主要推拿手法。 (3)经穴 在经穴上有“五指经穴通联”的论断。适合推拿的穴位分别对应了一种脏器器官,有些穴位会呈现点、线或面状分布。 (4)诊断 在诊断上,创造性的开创了腹诊法。腹诊法将归经施治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5)临床操作 临床上不仅要求按摩师有序规范的操作手法,还要求其使用的手法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要配合姜汁、滑石粉等,有利于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损伤,还能让手法的疗效得到最大发挥。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1.治疗法则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是其基本的治疗法则。小儿推拿的疗法和内治法大致类似,需要体察病症,使阴阳调和中正,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 2.适用病症

按摩歌诀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按摩绝招

按摩绝招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着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 -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