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理论

雷金纳德#G#戈列吉

为何需要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家想把现有地理知识系统化并利用这个经过系统整理的基础来探索知识的新领域。虽然地理学中理论和预测模型是有用的,迄今文献已有明确记载,但是早先并非如此。尽管地理学家们一再指出区位论有助于解释空间分布规律,相互作用理论有助于解释运动和空

间行为的规律,增长和发

展理论有助于说明过去、

现在和将来生存状况的性

质,决策和选择理论有助

于阐明个人、集体、机构和

政府行为中可以观察到的

规律性和重复出现的趋势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

对理论是否有用或有无必

要而时常争论不休。赫德

森(1969年)曾经说理论代

表对业已观察到的规律性

提供一个逻辑体系或归宿

的直接尝试)))他的案例涉及的是农村聚落模式的变化。虽然赫德森的研究任务是具体的,他所表达的想法对整个地理学理论的出现和为学界所接受仍有普遍意义。

就地理学理论领域内部而言,有两条不同的发展途径。一条途径着重研究/形式0,或者说研究界限分明的区域内分布的模式或特殊的空间格局。正如阿梅代奥和戈列吉(1975年)所说的那样,/地理学中所指的分布格局大概就是某特定区域内事物分布的空间总体特征,诸事物相互间的安排,诸事物之间的连接或联系,以及所关心的事物内在的递阶关系0(第176页)。另一条途径着重研究/过程0。给过程下的定义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活动作用于

一组事物,从而导致(有些

场合则是阻止)这些事物

在不同时间、空间的特征

所发生的变化。当我们谈

到过程时,我们暗指、通常

也预计过程活动的-行为.

会产生因时间而异的关系

和相互关系。所以,这些

关系和相互关系在特定时

刻的表现只具有暂时性

质;过一段时间,其表现可

能迥乎不同0(第177

页)。理论和数量化革命

比较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从早先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决定论理论逐渐转变为强调相互作用、相互关系、行为和动态的理论。

多数地理学家把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地理学科的剧变称之为/数量化革命(quantitative revolutio n)0。正是在这一时期,很大一部分人文地理开始运用数学

雷金纳德#G#戈列吉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有:人类的空间行为、知识的获取和认知、以及认知地图绘制、分解式运输模型的建立、地理与致残的关系等等。他最近出版的一本与他人合著的书是5行为与环境6。行将问世的与他人合著的书有:5空间决策与选择行为6,5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推理6。通讯处:Prof.Reginald G.Golledge,U niversity of Cal-i fornia at Santa Barbara,Santa Barbara,California93106,USA.

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强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这类方法以往已经在自然地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中严格的科学实验、周密的实验设计、精确的测量以及解释性的模型建立已经比较普及。而人文地理的情况不是这样。后者的大部分工作描述多于分析,解释多于逻辑推理;人文地理学者更多地依赖本人对学科某些领域或地域系统的专门知识形成的/专长0进行判断。

但是数量化革命的含义远不限于在人文地理中单纯引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与之相伴的,甚至在一定意义上需要先走一步的是进行/理论革命0,而数学和统计学只不过是为这种革命得以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语言。然而十几年来理论革命和数量化革命是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很少人能把它们两者区分开来。在许多地理学家的心目中,运用理论和引进测量,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完全是一回事。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地理学学科在治学理论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此人们把实证主义哲学和科学方法看成是理论和数量化方法得以应用和普及的主要机制。

任何学科的创新都需要有勇于创新的先驱打破学科界限,致力于寻求推动新思维所需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探索的先驱有古尔德(1985年)、约翰斯顿(1979年)、盖尔和奥尔森(1979年)、阿梅代奥和戈列吉(1975年),以及其他一些学者。本文的宗旨不是追述地理学科中引进理论和数量化方法的演变历史,而是试图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革,变革是怎样发生的,地理学科哪些分支受到的影响最大。

描述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

对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一个或几个事件给予确切解释或提供准确预测,需要极其复杂和全面的推理体系。而这种精确的解释或预测是罕见的。相反,我们往往只寻求近似答案。我们对这些近似结果有不同的置信度。运用这些近似结果,我们有可能实现某些准确的预测,并确实能够得出可以为人们接受的解释。在地理学领域,在形成理论或空间结构模型,使之对客观世界现实得以作出准确预测和解释方面所作的努力成效甚微。为了建立有适当满意度的地理学理论和模型,学者们对决定论的和随机的推理过程都运用过了。

理论以及代表理论的模型通常都以合乎逻辑的形式出现或表达。在地理学理论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人们对地理空间对人类活动施加的一般影响所知甚少,还由于人们对地球表面上的种种现象的模式和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要想建立具有预测或解释能力的可靠而有效的地理学理论便有如痴人说梦。然而,地理学家们毕竟朝着这个遥远目标开始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像许多其它学科一样,他们最初的设想是用关于环境、关于人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适当选择的假设把客观实在的世界加以简化。基于类似理由,由于对地理事件的随机性质或对人类在空间的行为所知甚少,许多地理学家最初采取的步骤多为欣然接受决定论的而非随机的推理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得以按照客观事物可能有的或应当有的情况而非实际存在的情况来建立理论和模型,从而向遥远的解释目标前进一步。于是乎有一些地理学家满足于建立描述变化的模型(如就空间体系内的生长和变化作详细的分析),而其他地理学家则采用了比较严谨的、但在许多人看来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规范化方式(norm a-tiv e m ode)。那些崇尚描述性模型的学者

28雷金纳德#G#戈列吉

图1.地租与土地质量

很少试图对实际情况进行抽象,而是满足于经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正如阿梅代奥和戈列吉(1975年)指出的那样,/他们实际上为现实世界实际具体发生的事件所束缚0(第290页)。在另一方面,那些宁愿在规范化的世界里进行探讨的学者则试图以比较一般的方式对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甚至或许说是应当存在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加以描述,而以某些具体约束之得到遵守为其前提。后面一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在于有可能运用一个结构良好的逻辑体系,藉演绎法进行推理,通过揭示改变假设条件取得的效应,或把以前没有联系的公理联系起来,可以获取一系列信息。若干基本公理和命题构成一个理论或模型的依据,实际上所获得的任何新成果只是单独或共同依据基本公理和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考虑到这一类型研究方法的特点,除非理论或模型非常全面,理论或模型赖以建立的条件与实际情况很接近,就不可以用所得出的理论和模型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的结果来评判它们的价值。无宁说,采用规范化框架建立的理论或模型,其有效性在于逻辑结构准确,以及从这一结构作出的推论合理和有效。规范化理论大部分是以经济地理为背景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些理论着重一系列经济前提,如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以及竞争水平、经济合理性、规模经济等等的空间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学的影响

农业土地利用理论

多数地理学家会同意下述论断:对人文地理的最大理论影响来自经济学,这是因为地理学界日益为各种经济学说的空间含义所吸引。最早的影响或许来自德国的空间分布经济学家。凡是读过人文地理入

门课程或高等经济地理课程的地理专业的

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海因里希)冯#杜能(他的著作英译本于1966年出版)和艾尔弗雷德#韦伯(1909年)其人的。

广泛存在的空间影响大都为经典的经济学说所忽视。例如,李嘉图(1817年)提出地租理论,认为随着土壤肥力的变化,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也相应变化,从而保证最肥沃或质量最高的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高于质量较低的土地。这种差别被称为/地租0,其含义为给予土地要素特征的一种回报(图1)。但是杜能有点怀疑,是否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不那么明显的因素也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空间分布施加影响呢?他以自家位于德国罗斯托克市附近泰娄的地产作为试验对象进行考察。他发现有些土地的使用需要精细而非粗放的耕作,有些产品上市时需要保持新鲜和洁净,另外一些产品能够经过长途运输也不影响质量和用途,从而认识到在这类产品中运输费用占整个成本的比重要大一些。杜能从他

29

地理学理论

X /孤立国0是杜能的三部巨著5关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孤立国6(1826-1860年)中使用的重要概念。)))

译注

图2.种植作物的最佳状况及其范围。

资料来源:参照H.H.麦卡蒂和J.B.林德堡

(1966年)插图绘制。

的试验考察确认,在农业和畜牧业土地的产品从生产到运到市场的全过程中,距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论证道,即便在气候、土壤肥力、地面坡度几方面情况都均一的土地,土地与产品市场的距离也对土地得以经济利用的类型施加影响。由此他建立了众所周知的土地利用和地租的同心环带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

人们可以设想大部分土地适于多种用途,而不同的用途又大都能够让许多不同的土地单元得到净收益。如果土地业主能使其土地资源的利用最佳化(即得到最高的净收益),那么事情就简便了。这就使我们得以把利润最大化原则当做建立农业土地利用的综合理论的基础。这样的原则可以称为/最佳使用0原则,而效益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说是使土地单元发挥了/最高的使用潜力0。然而,为了让许多土地单元实现净收益,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的投入数量必然有所不同。因此不难得出这样的推论:在某些地方,由于当地得以投入的环境、经济和人文诸因素的特定组合,某种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会得到较高收益。因此,在人们认识到空间位置的极端重要性以后,就会使位于不同地方的土地发挥不同的用途,从而可以设想建立某种规范化的理论类型,使之成为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利用这种理论,就可以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或假定条件下描述土地利用的最佳或理想分布方式。麦卡蒂和林德堡(1966年)利用最佳状况及其最佳状况示意图解方式,概括了环境意义上的最佳土地利用思想(图2),即使仅仅考虑简单的环境约束,土地利用显然也存在某些最佳位置,在那里要素投入最少,即可获利;而超出一定范围,这样利用土地就行不通了,除非对产品的需求很大,可以投入的资源又易于获得。

其次,某些土地利用方式比其它方式集约程度高得多(例如比较一下在半英亩土地盖一座摩天大楼和利用半英亩土地生产肉牛或养10只绵羊)。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不同方式的土地利用将彼此展开竞争,以决定那一块地用来干什么合适。如果我们假定某土地单元可能派上的用场使土地具有其最大价值,从而这一用途也能使拟租用该土地者出最高的租金,我们便可以作出推论:土地的不同用途将因土地的位置不同、以它们的价值和需求为依据得出若干组地租出价曲线(bid rent curves)。人们可以进一步推论说,当某种用途的租金出价高于其它用途,它将占用这块土地。因此,使用地租出价概念可以建立起一个土地利用梯度的示意图(图3)。杜能所建立的模型就是以下述概念为依据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因边际地租的改变而异。杜能的模型要求作出下列规范性(或减少差异的)假定:

1.一个孤立国X

与其它地区之间有不能逾越的障碍或有大块荒野把它们隔开;

2.在该国中心有一个城市充当主要的市场;

30

雷金纳德#G #戈列吉

图3.依据地租出价曲线划分的土地利用区划

31

地理学理论

3.该城市为农业腹地所包围;

4.所有农产品都在该城市进行交易;

5.该城市没有另外的地区向其供应农产品;

6.城市腹地的农产品也不供应其它城市;

7.农场主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宗旨;8.农场主有能力调整农业经营方向以获取最大利润;

9.这个孤立国的腹地在以下各个方面都是一致的:土壤、地形、降雨量、气温、晴天日数以及其它环境条件;

10.马拉车是可以向各个方向运送货物的唯一运输工具;该地区没有可通航河流或运河;

11.所有方向都拥有相同的运输便利;

12.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同一种商品的各个方向运价都一样,但是不同商品的运价不一,因为商品本身性质不同(如易损坏、耐久性、易腐坏);

13.运输费由农户负担;

14.生产者向市场运送新鲜产品;

15.不论农户在这个孤立地区中的位置如何,他们的产品在市场的售价和生产成本都一样;

16.不同商品的市场价格不一。

杜能所探讨的问题是:在这些假定条件下农业生产将如何进行空间安排?在这个孤立地区内,以上述假设为前提,杜能还

图4.杜能的土地利用区域

32

雷金纳德#G #戈列吉

假定土地利用将划分为不同区域,该城市所需要的产品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由此形成的商品价格将影响每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产量。杜能以这些假设为依据,运用他的边际(租金)理论推导出以下结果(利,1946年):

1.某一特定产品的地租与产地与城市的距离成反比,当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相等时租金为零;

2.每英亩收益最高的产品的产地离市场最近;

3.耕作的精细程度随产地与市场的距离加大而下降;

4.产地与市场的距离愈远的产品,其易损坏性也愈小;

5.土地价格与形成租金的能力成正比;

6.与其价值相比重量或体积大的作物或运费高昂的作物将靠近市场生产;

7.土地使用者离开城市愈远,则要求每英里单位运价相对愈低;

8.可以识别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将在城市周围形成;

9.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生产形式不同而异,经济生活的性质将因与城市的距离加大而呈现显著差异;

10.因为在这个孤立地区中假定初始的环境条件均一,土地使用者将围绕城市而分布于不同的同心圆中(图4)。

E.S.小邓恩(1954年)于1954年把这个描述性模型改变成为一个可以运算的数学模型。在考虑产品类型和地区的孤立性方面邓恩同杜能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他把杜能的模型表达为下列函数式:

R=E(p-a)-E fk

式中R=单位土地的租金;

E=单位土地的产量;p =单位商品的市场价;

a=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f=每一种商品单位距离的运费;

以及

k=与市场的距离。

此式为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线性模型,在此模型中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提供净收益直到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等的点为止。由此可见,离市场愈近收益愈大,当距离远到在边际收益为零的地方收益最小。

然而,当考虑竞争性产品情况时,邓恩证明有好几种情况可能出现。例如,设有A 、B 两种产品,如种植产品A 的地租收益总是高于产品B,那么形成的局面将是只种A 而不种B(图5)。然而,如土地使用的强度因作物而异,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两条地租出价曲线将彼此交叉。在交叉点,不论种哪一种作物,收益是一样的。到达该点之前,种作物A 收益较高,而在该点

图6.两种产品的地租线。

图5.对土地用途的竞争:优先考虑地租的效应。

33

地理学理论

之后,则种作物B 收益较高(图6)。这样一来,邓恩就把杜能的边际主义理论加以修正,使之适用于有不同用途相互竞争的情况,并就土地的用途转移引进了如下的思想:转移不是发生在收入与成本相抵的理论界限,而是发生在一种用途的收益为另一种用途的收益所超过或与之相当时。在一个与杜能所构想的情况相类似的简化环境里,结果基本是一样的。不同的土地租

用区划将围绕唯一的市场中心形成若干同心圆,由杜能所推导的涉及耕作集约程度、产品的可运性和价值的种种结论,同样也适用于竞争性产品的场合。

这一模型逐渐为地理学家们所熟知,常把它作为规范以解释全国规模(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为一个巨大市场所左右时)的土地利用模式。他们还通过探讨围绕个别城市形成的土地用途梯度来研究该理论的潜力。而地理学家们一旦把他们的知识范围扩大到包括资源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杜能的思想就得到了更突出的发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理论是明明白白涉及空间的。这一理论不容置疑地确立了地理空间的重要性,即使许多正常的环境特征,如坡度、土壤肥力、气候、温度和河流等都未予考虑。在地理学中最初建立起来的杜能模型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及至地理学发生了/数量化革命0,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建立起模型技巧的研究工作者,便得以充分审视这一理论对地理学的各种含义。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空间理论:这一理论对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已成为范式,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或非资本主义的经济也不失为一个出发点。

工业区位论

举凡关心描述和解释地球表面各种人类活动的地理学家,都对农业区位论感到十分亲切,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年)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起与农业区位论迥乎不同的更专门的和系统的区位论。韦伯也对距离的重大影响感兴趣,对距离施加于区位决策过程的作用感兴趣。韦伯作为一个空间经济学家必须把距离转化为一个成本单位,他选择了运输成本。然后韦伯就着手建立一系列模型,用来解释何种区域的和地方的因素的特殊组合对不同工业部门

的选址决策过程施加了影响。让我们扼要地探讨一下这一理论。

学者们在建立工业区位理论的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两个主要学派;一派认为决策者选址以(运输)费用最小为准绳,而另一派则以利润最大为准绳。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追求运输费用最小的一派理论,按照原来的工业区位论引进地理学的方式加以介绍。

按照定义,加工制造是对一组原料加以某种转换。这里所说的原料既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另一个工业部门的最终产品。大多数工业所用的原料都不只一种。在不同区位获得原料的方便程度不一,这对地理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明显的是潜在市场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区位理论家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年)提出的问题有如下述:原料的吸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区位决策过程?原料的物理成分或运用原料的加工工艺的性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区位决策过程?随着所用技术(工艺)和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原料的影响有何变化?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重量或体积是减少还是增加?原料是否易损易腐?单位重量原料的价值对区位决策过程有何影响?有无可以方便获得的代用原料?在制造过程中不同材料的比例如何?最后一点,对上述问题的答案对于决定某一给定工业的地理布局有何帮助?

韦伯提出这些问题的理由是直截了当的。如果一种体积大或重量大的材料可经初步加工减少体积或重量,那么把工业定位于原料产地就可以节约费用。因为可以节省用于转移废弃物的费用。如果原材料易损易腐,但是经过加工可以变得比较耐久,那么把这种转化加工置于或接近原料产地就可以避免损失(例如生产乳酪或黄油或制造蔬菜罐头)。如果一种原料的单位重量或体积的价值相当高,那么原料就可以长途运输,而可以较少考虑面向原料布局(例如羊毛)。如果初始状态的原料价值较低(例如铜矿石),则原料不宜运输过远,以免运输费用超过原料价值。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值。增值愈多,所制造的产品吸收运费的可能性愈大。然而,当制造某一产品所需原料的总和使该产品的重量或体积大大增加,则厂家倾向于把原料运到市场所在地进行加工以便节约成本(例如饮料生产)。韦伯把这些原则归纳为两大假说:减重假说和增重假说。在情况比较简单的场合,人们可以假设运用一种原料或一个市场的线性系统,那么工厂位置显然不外乎设在原料产地、市场所在地或者另外一个什么地位(通常位于两地之间)。如果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失重,它就会吸引人们就近开设工厂;如果增重,那么市场所在地的吸引力就更大。如果在两个初始位置之外再考虑何处工资成本较低,则工资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的工业就会迁到介于两地之间的某地,如果该地工资成本足够低的话。

学术界之所以在古典经济学说之外又建立起工业区位论,就是因为前者未能考虑不同地理因素(例如原料产地)、空间相互作用(例如表现为运输费用的关系)以及行为的可变性(在空间选择和决策方面的)等的效应。在古典经济理论之外加上空间的或地理因素的考虑,就有可能说明工业选址的道理所在,就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工厂集聚于某些地方,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有时发生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为什么人类聚落形成现有格局,为什么有些地区较富,日子好过,发展速度比其它地区快。以各种形式逐步形成的区位论旨在有助于说明空间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情况比较复杂的场合(如两种原料

34雷金纳德#G#戈列吉

m j=1 n i=1

n

i=1

m

j=1

35

地理学理论

一个市场或一种原料两个市场,或在整个加工制造过程中还有其它生产要素介入),那么这些因素将对区位决策过程施加影响。有些制造业可以考虑为指向廉价动力的(例如铅的冶炼),有的是指向廉价劳动力的(例如纺织品),有的指向契约劳工的(如制衣)。

韦伯在其理论中考虑种种地理和环境的差异,但是特别突出了运费这一要素。从而可以把不同的区位优势的差异表述为总运费之差,而总运费又与原料的汇集或产品的分配相关。通常把在不同地点的原料加工费用视为常数,并且把某些要素视为到处都有(例如空气、水和粘土可以看成是到处都有,而且成本接近)。

地理区位论

韦伯的理论大大推动了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研究深入到工业区位决策过程中去。在地理学界内部,有些行为地理学家试图探讨不同公司和工业部门的区位决策轨迹,建立起一些成套的决策特征,从而有助于说明区位的选择。60年代中期到后期有的学者建立起另一种分析方法(泰茨和巴特,1968年),从而使地理学理论获得最有成效的一项发展)))即把单纯的区位论扩展为区位/配置论(Location/allocation theory)。他们最初以网络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网络节点达到最大限度地进入网络地区的目的,这一区位/配置论很快发展为极其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处理许多区位问题。运用区位/配置论解决的问题的典型事例有:应急设施(如警卫/消防)的选址,学校的选址,医疗设施(如医院、医疗中心)的选址,城市公园和休闲娱乐地区的选址,等等。丘奇和雷维尔(1974年)提出了这些区位/配置模型的基本表达方式,而拉什顿、古德柴尔德和奥斯特莱施(1973年)则建立和公布了用于该理论的计算机算法集。包括区位/配置论模型的基本算法集的基本形式如下:

使下式趋于最小:66Ii j Ci j

条件是:6Ii j=Si

6Ii j=D j

式中:

Ii j=从来源地i到需求地j的未知配置

Ci j=已知的单位分配费用(成本)(即距离的替代物)

Si=已知的货源地i的供应能力

D j=已知的j点的需求(人口数)。

以Xi,Yi代表未知的货源位置,U j, V j代表已知的需求位置,那么成本与线性运输费用相等。

Ci j=K(Xi-U j)2+(Yi+V j)2

[也就是说,假定需求目的地和货源供货能力已知,模型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宜的货源地,以便使满足已知需求的总运输费用最小。]

如果舍弃第一个约束条件,问题就成为求/不受约束的区位)配置问题0。

如果货源地已知并且固定不变,这就简化为运输问题。

如果只有一处货源,这就化为韦伯问题。

因此,一般说来,凡是需要确定一些中心的位置、每个中心服务于规定的人数(例如学校选址)的问题,区位/配置论均可适用。

一般说来,解题步骤如下:

1.初始货源地由用户提供或由软件程序产生;

利用计算机图示法把拟建的新国际机场投射到一张澳门照片上去。鲁克#奥利维尔制作/伽马图片社Gam ma 供稿

36

雷金纳德#G #戈列吉

2.对这些位置进行分配;

3.结合需求点重新安排货源地;

4.重复以上步骤(库珀算法)。

每一步产生一个运输问题解决方案。假定货源地在临时选定的现址,则目的在于以最低运费向各个需求点分配(配置)货物。

过程理论的一例:营销过程

营销过程可以说由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三组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按照古典经济学说,这三项活动是生产、消费和交换。与这些活动有联系的行动有如下述:

(a)消费者表达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且以购买力支持此需求;

(b)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行为确定不同产品的需求日程;

(c)企业家在方便顾客的地方开设公司以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d)企业家和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价格;(e)不同企业家确定各自的价格,消费者于此得知不同的地理位置价格可能不同;

(f)消费者对报价情况进行调查,并据以衡量为购买某种商品与特定地点打交道划算不划算;

(g )企业家开始为赢得顾客而彼此展开竞争,办法包括在适宜地点开店等等;

(h)消费者和企业家都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行事;

图7.啤酒的需求量表现为酒厂价格的函数。

(i)出售产品的不同地点成为市场中心和确立的、服务空间范围不同的贸易区或市场区;

(j)除开选址问题外,企业家为了占有市场的差别份额开始适应消费者的想法而把产品分为不同档次。

对涉及营销全过程各种事件的这一扼要叙述可以使我们开始系统地探讨市场中心和贸易区分布的性质,在营销过程的运作中,它们终于可能起关键作用。

从以上扼要的叙述可以知道,如果假定每个人都位于/市场0,营销过程可以无需考虑空间因素。这可以使我们推导出供求关系的发生和若干组价格及市场结构。但是没有产生任何种类的空间分布。如果我们引进地理学的概念,即在任何经济体系中,一个个的人并非都位于/市场0,而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那么营销过程就变得带有更多的地理性质。从这里立即可以看出这一理论有助于建立市场中心的不同空间安排和分布。如果我们探讨一下在这个简单经济体系中引进空间因素的效应,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地理学理论,它是用来研究构成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中心的安排和分布、大小和频度,以及功能的复杂程度和彼此间的距离的。在这个推理过程中,人们可以利用那些在经济理论中曾经孤立地运用过的重要步骤,而这些步骤证明是建立强有力的有关营销过程的地理学理论所必要的。

例如,廖什(1954年)曾经用下述方法把需求曲线概念空间化:他推论道发送给顾客的商品价格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基础价,另一部分是与运输费用成正比的一个增量,这个增量相当于该远离销售中心的顾客为了去中心购买产品不得不承担的交通费。于是廖什通过转动标准的供求曲线的轴,并把价格轴高出基础价的

部分当做距离增加对购买力(或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的表征,从而建立起一个需求锥体,这个锥体在基础价给定和运费率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告诉我们潜在市场区的空间范围有多大(图7);这个市场区呈圆形。市场的大小因价格的变化而增减。由于在一个地区内企业家不止一个,于是将出现若干需求锥体分别代表有生命力的企业家的贸易区。企业家的生存有赖于营销收入超过成本而获得正常的利润,企业家们为了经济上能够生存而进行生死搏斗,圆形的市场区将上下浮动直到一种平衡或稳定模式出现为止,这个稳定模式由许多大小一样紧密相切的圆构成。

现在让我们暂时中断上面的讨论,转而探讨一下另一学派的市场区分析,这一派别的着重点放在竞争上。霍特灵(1929年)曾经证明在一给定线性市场中,相互竞

争的生产厂家可以借助改变厂址获得超过

37

地理学理论

图8.变化的市场区边界。

资料来源:参照希森和蒂森,1950年

图9.互不重叠的六边形市场区。

38

雷金纳德#G #戈列吉

竞争对手的经济优势。在竞争条件下,只有两个竞争者在市场中心背靠背对峙时才可能形成双极市场平衡。位置的任何偏离将只对一方有利。然而,这样安排有可能对距离比较远的顾客不方便,他们买产品得走很远的路,因此只能少量购买。然而,霍特灵还证明,如竞争者相互串通,可以分散转移到线性市场的四分点处,在那里谋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双方将分别得到市场的一半顾客,没有一个顾客为了买一种产品需要走的距离会超过市场长度的四分之一。这些有关空间上分布开来的市场竞争对手之间形成平衡点或无所谓点的概念导致产生市场区边界的概念。费特尔(1924年)早就针对价格和运费均等的两极竞争的简单场合提出了市场区经济规律。希森(1950年)证明:随着企业家们操纵物价或同运输公司谈判争取优惠运费率,市场区的边界会因此而变动。他还证明这类边界不必老是线段,而是可以退化为紧紧围绕地价较高的中心的一组超圆(hy percircle)(图8)。

这两种理论的平行发展史就讲到这里为止。廖什的严严实实挤在一起的圆形贸

易区理论又遇到了什么呢?显然许多相切圆将产生得不到服务的空白区,那么勇气十足的新企业家就试图在这些夹缝地区开办企业并且试图侵入周围地区的市场,从而使这一体系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如果假定一个地区所有潜在的消费者都应得到服务,那么靠挤在一起的正切圆形市场原则解决问题便是不充分的。

一位名叫沃尔特#克里斯泰勒(1933年)的德国地理学家用经验方法建立的城市聚落分布理论可能已为上述体系不稳定和部分居民得不到服务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克里斯泰勒假定的简化环境是地貌均一而且人口分布均匀,口味和爱好都一样;他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在相互竞争的一对中心之间可以划清特尔型的市场区边界。随着企业家分布开来,逐渐稳定而趋于平衡,由费特尔线性边界构成的不规则的蒂森多边形就化为形态均一的六边形市场区(著名的克里斯泰勒k=3体系)(图9)。

由此可见,两类理论的结合促成了由

克里斯泰勒命名为/中心地理论0的正规地理学理论的诞生;这两类理论中的头一类是偏重形式的市场中心的可能空间分布理论,第二类则偏重过程,来自对经济体系如何运作的探讨。二者的结合而获得者也许是地理学领域最强大最有影响的唯一理论。但是,正如杜能和韦伯起初建立的理论一样,它也是规范性的)))它告诉我们在一定类型约束条件的假定下,事情应当怎么办。许多理论都是以这种方式提出的。没有理由期待这些理论准确地反映世界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真实情况,因为客观世界符合理论赖以建立的假设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作为一种规范性原则,这一理论及其空间表现可以用来识别偏离规范的情况。弄清楚这些偏离何以发生,为增进我们对营销过程及其通过聚落体系的体现的全面理解一直作出了很大贡献。

市镇地点的区位

通过总结关于市场分析和在各种类型竞争条件下如何选址(区位)的文献,首先使克里斯泰勒、然后使廖什得以先后建立聚落体系的空间理论。许多城市地理教科书(例如金和戈列吉,1978年;卡德瓦拉德,1985年;耶茨和加纳,1980年;贝里, 1967年)对这些体系的性质都有很好的说明。这一聚落理论的组织既有纵向层次(递阶体系)又有空间分布。从递阶层次看,依据该理论人们根据聚落体系的功能性质的变化)))如从主要指向营销转而主要指运输,再转而主要以便于行政管理为方向)))可以推导出在递阶的每一层次上的中心之数量、与这些中心相距距离的特定空间关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数量关系。例如在k=3这个简单营销体系中,对于处于特定阶次的每个中心,高位和低位的中心数是固定的。对于k=3的体系来说,在其次低一级对应的中心数就多出2个。要记住每个中心的功能要具备所有低位中心的功能,从而可以发挥所有低位中心的中心作用。所以,如果有个规模最大的中心,在其下位除了它本身包括的下位市场区以外还另外有两个市场区,也就是说相应地有3个下位市场区。依此类推,在更下位就有9个市场区,再下一位就有27个市场区,等等。请记住,这些都是当量数字。如果我们从每一级减去已存在的中心数,我们就得出如下的数字序列:1,2,6, 18,54,等等。从空间上看,每高出一个位次,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低位次中心的距离要多出一个相当于X K3的因数,X为低位中心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如果最低位次的中心距离为4英里,高一位次中心的距离就是(4@K3);再高一位次中心的距离就是(4@@K3)。

市镇结构理论

当地理学家们对城市研究发生变化,从把城市当做聚落体系的要素转变为把城市当做分立的单位加以探讨时,他们发现地理学内部几乎没有理论可资利用。研究城市曾经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规划人员的特权。于是乎地理学便向这些学科求援,以便找到城镇结构、形式与内容的组织原则。学者们寻求一般原则的努力是想找到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够把那些主要研究城镇形态和形式的互不相干的著作加以归纳整理。斯时城市地理学家曾经主要就是致力于此。

1945年哈里斯和乌尔曼发表论文,介绍了霍默#霍伊特所提出的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城市形式的同心圆带假说和以经济

39

地理学理论

学为基础的城市形式的楔形与亚区理论(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年),引起了地理学者的关注。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文中还阐述了他们自己创建的描述性模型,他们认为用这个模型研究当代现有城市更为切合实际;又认为现代城市的生长系由多个/核0所促成,而非为一个高密度的中心商业区所垄断。按照同心圆带假说,土地利用围绕一个居统治地位的中心商业区(CBD)形成或多或少像同心圆的若干地带;紧靠CBD的是工业和批发商业区,有贫民窟杂处其间。其外围是蓝领工人的居住区;再靠外是中产阶级居住的郊区;最后是一些分散于城市周边的孤立的高收入居民点。

楔形和亚区假说认为类似的土地利用方式往往集聚在重要的运输线周围,而居住者又因地租支付能力高低而分为几个层次。于是,那些支付能力最高的城市功能将集中在运输干线的沿线地带。这包括沿交通动脉布置的工业生产和批发商业活动以及从市中心以楔形向外延伸的高水平专业服务和商业区。土地市场发挥的作用是使专业服务的商业亚区同工业和批发业亚区从地理上区分开。低收入居民的住宅区将集中在由商业、制造业和批发业分别主导的楔形地带之间的地区,而收入为中等和高等的居民区将安排在城市四周上述地区以外。高收入居民区可能位于紧靠离市中心比较近的专业服务和商业区,而且还将向城市周边更远的一些孤立的小块地区延伸。

按哈里斯和乌尔曼的模型,单一的城市中心为多个节点所取代,后者包括中心商业区、郊区或地区性购物区,或许还有分散的商业区。然而还需要指出住宅质量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多半是不一样的。

自从区域地理学家威廉#阿隆索(1964年)的论文问世后,上述描述性模型的理论价值有所提高。阿隆索建立了城市土地市场如何发挥作用的模型,但是起初他的模型限于只有一个CBD的城市。他论证了中心地位和区位是决定土地价值的关键因素,一般说来,从CBD到边缘地带土地价值将由值100个百分点的场所逐渐递减。在市中心有能力支付最高土地单价的用户将在获得土地方面处于最有利的竞争地位。值得支付高价的用途有:高层商业设施、百货公司和专业商店、金融和其它专业服务与商业活动、以及某些高收入/高租金的公寓楼。工业生产和批发商业活动有能力支付次高的土地租金,它们将占据中心地区的周围地带。住宅区将占用城市的大部分土地,而孤立的市郊商业点将提供郊区地租梯度的峰值。阿隆索还指出当今许多城市存在的怪事,比较穷的人趋向于住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从而占有了城市一些价值最高的土地,其结果是只能消费极小的土地单元(地块)。从市中心到边缘地带住宅占用的地块愈来愈大,在边缘地带住着许多有钱家庭,它们人均占用土地的数量很大。这一地租理论足以说明我们在许多城市观察到的人口密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曾经激起许多地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好奇心。地理学者对世界不同地区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北美和欧洲城市为一方,发展中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城市为另一方,双方之间差异很大,在后者富裕的或高收入居民区比较靠近市中心,而穷人则每每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平民区。由此可见,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城市,地域差别和文化差异对人口密度和地价梯度有影响,这给原本看做是经济的地租模型增添了一个本质上属于地理学的维度。

与城市内部结构有关的地理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在数量化革命出现以后。

40雷金纳德#G#戈列吉

布里安#贝里及其门徒借鉴舍夫基和贝尔(1955年)等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把因素生态学(factor al eco lo gy)概念引进地理学。其要点是把称为因素分析的统计数据简约工具运用于城市人口的、社会的、经济的、规划的、民族的、职业的以及其它方面的大量分析。这一技术可以把构成所搜集数据中最低限的重要维度或因素分离出来。在城市地图中把每一因素数值大的地段予以标记,用这个办法可以把城市内部在社会、经济、人口、民族、职业以及其它方面有类似情况的地区予以揭示。因素生态学是以实际经验数据为依据的,它与从社会学和经济学借用的比较理想化的和描述性的形式相比,为对城市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框架。对于不同经济制度、不同时期以及社会与文化意识形态各异的城市状况进行比较,证明业已成为因素生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分析方法是有用的。揭示不同经济制度所产生的差别有助于建立如下的城市结构观点,这些观点不再局限于对城市形式进行描述,而是着重探讨这些结构所产生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打开了使人们免受传统资本主义模式束缚的门户,从而可以从另外的观点(例如马克思主义的)来审视城市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

我们不可能依靠这一篇文章穷尽花样繁多而范围广阔的种种地理学理论。正如本期其它各篇文章所揭示的,地理学家所建立的理论,有的涉及创新的扩散、经济增长与发展、迁移与流动等方面的空间理论,有的涉及社会引力模型(social gr av ity model)和人口状况过渡理论,有些学者还大胆涉足后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解构与重构理论;他们研究的现象尺度小到微观)行为,大到覆盖全球;他们对定性和定量两类模型都进行了探讨。与这些文章不同,我们在本文中只试图说明地理学理论怎样从并非旨在说明空间差异的一些理论演化而来。许多其它经济、社会和行为科学的诸学科中的理论通常并不体现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异的重要性。把这个空间要素明明白白地予以揭示,不仅使客观世界存在的空间多样性的本质得以突出,而且使我们得以加深理解,为什么事物在空间的分布采取现有的形式而不是另一个样子。地理学理论大部分是从其它学科的理论演化而来。但是把地理学内容注入业已存在的理论和模型中去,并非易事。地理学的本质在于差异。大多数规范性模型假定不存在差异。描述性模型虽然表明差异,但是不能满意地解释差异。因此,地理学理论的出现使我们向增进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前进了一步,也使我们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人类如何改变环境的方式增进了理解。

地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环境不是只有一种。不仅有各种自然的和生命的环境,而且还有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信仰和价值观的许许多多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其它环境。除了这许许多多隐而不显的环境以外还有人类内在的环境。这些内在环境属于认知环境或由个人经验所改造的环境,由人际关系互动或由大众传媒获得的信息所改造的环境,或者是我们自己的想象所产生的环境。所有这一切的共同要素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空间维度。突出空间维度是发展地理学理论的各种努力的动力。正如本期其它各篇文章所一再说明的,在我们生活的诸多环境里,即使是最复杂的环境也有许多规律可以被观察到并加以说

41

地理学理论

明。地理学家们努力寻求规律性并加以阐释,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些环境中环境要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其它事件的发生情况不一;他们也意识到存在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法则,可以帮助我

们理解何以会出现这种空间差异。本文和本期其它文章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寻求解释和理解在空间背景中的各个地方和事件。

1仕

琦译2

R eferences (参考文献)

42

雷金纳德#G #戈列吉

&&ALONS O,W.,1964.`Th e histor ic and the structural theor ies of urban form :T heir im plications for u rban renew al '.han d Econom ics 49,pp .22-73.

AME DE O,D.;.GOLLEDGE,G.,1975.A n I ntr od uction to S cien ti f ic.Reasoni n g in Geo g r a p h y .New York :John Wiley &S ons.BE RRY, B.J.L.,1967.G eo g ra p h y of Mar ket C enter s and Retail

Disiribu tion.Englew ood Cliffs,NJ:

Prentice-H all.CADWAL LADE R,M.T.,1985.A nal y tical Ur ba n Geo g r a p h y .E n g lew ood C liffs.NJ:PrenticeH all.CH URCH ,R.L.,RE VE LLE ,C.S.,l974.`T he maxim al coverin g location p roblem ',P a p er s o f the Reg ion al S cience A ssociaton 32.pp.10l-18.

CH RIST ALLE R,W.,1933.Die Zentr alen Or te i n S u dd eu tsh la nd (trans.Bask in, C.W.,1963.as Cen tral Places in South er n

G en nany ).Englew ood Cliffs.NJ:Prentice-H all.

DUN N,E.S.,Jr.,1954.the

L ocation of A gr icultu ral P rod ucts.Gainesville:U niversit y of Florida Press.

FE TT ER,F. A.,1924.`T he econo mic law of m ar ket areas '.

Qu arter ly Jour nal of Economics 38,p.525.

G ALE,S.;OLssoN ,G.(eds).1979.

Philoso p h y in G eo g ra p h y .

Dordr echt,H olland :D.Reidel Pub lish ing Co.

GOU LD,P.,1985.T h e G eog rap her at Work.Boston:Rou tled ge &K e g an Paul.

HA RRIS , C. D.,U LLMA N ,E.,1945.`T h e nature of cities '.A n nals of the

A merica n Academy of P olitica l

S ciemce and S ociai S cience 242,

p p.7-17.

H OT E LLNG,H.,1929.`Stabilit y in

com p etition '.T he Economic

Jou rn al .March,pp .41-57.

H UDSON,J.C.1969.`A location th eory for rural settlemen t '.A n nals

of ihe Association of A merica n G eo g ra p her s 59,pp.365-81.

HYSO N,C. D.;HYSON ,W.P.,1950.

`T h e economic law of mark et areas '.Qu ar terly.Jour nal of Econ omics,pp.319-27.

J OHN STON ,R.J.,1979.Geography ]and Geogr aph er.New Yor k:John

Wile y &Sons.

K ING,L.J.;GOLL EDGE,R .G.,1978.Cities.S p ace.an d Beha vior :T he Elem ent of Urban Geog r a p hy .E nglew ood Cliffs,N J:Prentice-H all.

L EIGH ,A.,1946.'Von Th unen 's th eor y of rent an d th e adven t of marginal analysis ',J ou r nal of Political E conom y ,p .54.

L OSCH ,A.,1954.T he E conomics o f L ocation .New H aven ,CT :Yale U niversit y Pr ess.

M CCA RT Y,H.H.,LIND BER G,J.,

1966.A Pr e f ace to Econ omic

G eog r a p hy .Englew ood Cliffs,NJ :Pren tice-Hall.

RICA RDO , D.L.,18I7.The Firsi Six

C hapier s of T he Pr 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 y a nd T axa tion o f David Ricar do.1817.New York :Macm illan and Co.,1924.

RU SHTO N ,G.;GO OD CHLD ,M. F.,

OST RE SH ,L.M.,Jr.,1973.

Comp u ter Pr og ra ms ,f or L ocation -A llocation Pr oblems.Mono g ra p h #6,De p ar tmen t of Geo g ra p h y ,Un iversity of low a.

SHE VKY,E.;BE LL,W.,1955.S ocial A re a A nalv sis.Stanf ord .CA:Stanford Un iversity Press.TE IT Z,M. B.;BART ,P.,1968.`H euristic m ethods for estimatin g the generalized vertex m ed ian of w ei g hted g r a p h '.O p er ations R eseach 16.p p .955-61.

VON TH UNE N,H.,1966.Von T hu nen 's lsolated state (tr ans .C.M.Wartenberg,ed.P.Hall).London :Pergamon Press Ltd.WE BER,A.,1909.T heor y o f .Th e L ocation of I nd ustr ies (trans.C.J.Freidrich.1929).C hicago :Un iversit y of Ch ica g o Press.YEAT ES ,M.;GARNE R,B.,1980.T he N or th ,A merican Cit y (3rd edn ).San Francisco,CA:Har p er &Row ,Publishers.

内容提要

空间、时间与人类

彼得#古尔德

当代地理学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对它们的研究常常是就其相互关系着眼的。自然地理学研究总体上是在牛顿物理学范畴内进行的,同时承认计算的局限会最终导致混沌的不可预见性。相反,人文地理学研究有多种视角,既可以是高度数量化的或理论性的,也可以从强烈的人文关怀出发。这方面的许多情况在对地图学研究具有影响作用的技术和哲学潮流中反映出来。今天的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对其相邻学科的开放性。具有人文色彩的研究受到文学理论、文化研究和学术史研究等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强烈影响,而具有社会科学传统的研究则与统计和数学模型紧密相联。绝大部分研究,无论是从哪一种视角出发,都会带来一种独特的空间观点,对从其它观点出发来研究的问题产生影响。这种由结构空间决定的独特的地理地点意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贡献。在/空间)时间0意识复苏的情况下,地理教育在环境和规划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黄语生译2地理学理论

雷金纳德#G#戈列吉

本文探讨地理学理论的本质由什么所构成。作者按照历史顺序概述了地理学的理论和量化革命所起的作用,把重点放在说明地理学理论的演变以及它与其它以学科为依据的理论的区别。特别突出地说明了最初的描述性空间理论与后来的以数学为依据的规范性理论之间的区别。然后以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作为论坛,说明地理学理论的/形成0如何得益于经济学原理,说明怎样把空间概念和非空间概念联系起来以建立强有力的、形式良好的和规范的理论。全文着重说明构建理论所用的论证和推理过程,并肯定空间或地理过程的各种理论的形式和结构之不可或缺。本文以城镇聚落和城镇形式为背景说明描述性模型如何过渡到分析性模型。本文还较详细地说明描述性理论向规范性理论的过渡,以及随着学科的成熟,进而向基于过程的理论过渡。

1仕琦译2

地理学的信息革命

符拉基米尔#S#季库诺夫

按照某些科学家的观点,信息是一个基本概念,它和物质或能量一样,都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