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会荣耀堂叶淑仁长老

长老会荣耀堂叶淑仁长老 青少年时期信仰成长过程探究

课程:新加坡本地教会历史

指导老师:潘乃昭博士

学生:薛吓强 吴丽真 谢成

信箱:第41号

呈交日期:二零零九年十月九日

新加坡三一神学院

长老会荣耀堂叶淑仁长老

青少年时期信仰成长过程探究

目录

引言 (2)

第一节 叶长老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概况及信仰状况 (3)

第二节 儿童少年时代的叶长老及其信仰的熏陶 (8)

第三节 中学时代的叶长老及其信仰的成长 (9)

第四节 不平凡的大学时代——信仰成熟阶段 (12)

第五节 乱世中上帝的护佑 (13)

参考书目 (15)

访谈录音文字记录 (17)

访谈员协议书

叶长老个人简介

引言

今天的教会都在深刻地感受着青少年事工的日趋复杂性,都在思索如何在这个人生的关键阶段,将神的爱和话语教导青少年,并引导他们在各种生活环境中活出自己的信仰,以正面应对社会的处境和挑战。这是我们探究叶淑仁长老青少年信仰成长的动机,更期待能通过这位属灵长辈的人生旅程的回顾,为教会的青少年事工带来一些新的亮光和启发。 本文着重从社会背景、家庭教育、教会生活等几个层面阐述叶长老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探究这些因素对叶长老信仰的影响。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南方小城的普通传道人家庭出生的女孩,所面临的处境远比现代的社会处境来得复杂和艰难,然而,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却没能拦阻她日后成为神重用的器皿,究竟,教会与家庭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是我们期望和读者一起来思考的。我们并非尝试通过这篇文章再现历史,却是期盼在历史中重温一个生命成长的美好见证,体验信仰在代代传承中所散发的魅力。

第一节 叶长老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概况及信仰状况 起初上帝用七日创造世界,之后又差派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对这个世界施行完全的救赎。此后,基督教会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过近2000年的悠长岁月,其间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仔细思想起来,上帝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却从未停下过脚步。或许是响应耶稣的将福音传向地极的呼召,一千多年来(假如从景教开始算起的话),耶稣基督的福音以不同的方式传入中国,无数的传道人以其佳美的脚踪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许多宗派(如公理宗、信义宗、圣公宗、浸信宗、长老宗、卫理宗)以及非宗派背景的宣教士组成的内地会等组织由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逐渐向西(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和东北方向(上海、山东、京津地区等地)传道和发展教会组织。1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接下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与鼓浪屿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上。鼓浪屿是一个与厦门岛相对的近岸小岛,两者之间相隔只有600米,最初只是一个小渔村。自1841年8月被英军占领以及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之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到1902年,鼓浪屿被正式订为公共租界。此后,这个岛内面积仅为1.78平方公里的小岛,逐步聚集了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的领事馆。从教会历

1 王治心,《香港: 基督教辅桥出版社,1959

中国基督教史纲》,

史的角度来看,鼓浪屿是中国近代基督教最早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岛内有教堂、教会学校、 教会医院,当然也有众多的洋行或商行(包括书局)2。其社会活动直至1941年12月才被打断,因为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日军即占领鼓浪屿。在旧时的中国,鼓浪屿拥有较特殊地位,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中国政府的政治干扰3。

在叶长老的父母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救恩的奇妙。叶长老的父亲叶思忠(原名叶兴进)兄弟四人,其中大哥是叶兴宗,二弟叶谷虚(原名叶兴隆,即叶长老的四叔,前荣耀堂主任牧师),三弟叶美良。叶思忠的母亲是一个很虔诚的拜观音像的传统中国妇女,她对子女的管教很严,四个儿子也都很孝顺。家中的生活主要是通过种植番薯等农作物来维持。不幸的是,大哥叶兴宗嗜赌成性,常常乘其母不注意时偷取家中活命的番薯去换取赌资,直至有一天其母已经忍无可忍,在家中预备了棍棒,等待叶兴宗回家偷取番薯时进行严厉的责打。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叶兴宗还未到家就逃跑了。这是令人十分伤心和心痛的事情,叶兴宗逃到了一处田野边上放声大哭。在旧时的中国,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几乎绝望的情景。然而,叶兴宗同时也是极为幸运的,他在“日子满足”的时候成为了田野中等待收割的庄稼。就在这位年

2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view/25522.htm。

3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wiki/鼓浪屿。

轻人陷入有家不能回、却又无法改变自己命运和无力去除自己恶习的绝望境地之际,一位英国的传教士恰路过此地,他关切地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如此伤心?请跟我来,让我来帮助你。”这与新约福音中耶稣呼召门徒时所描述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叶兴宗立即起身跟随,也没有做详细的了解,就来到这位西洋传教士的家中。在传教士的家中,在确信传教士可以帮助自己劝服母亲让自己回家之后,叶兴宗就依着这位英国传教士的带领,走到十字架之前,跪下,以基督的名义悔改,并祈求基督帮助自己改变嗜赌的恶习,并接受了传教士的洗礼,当夜成为了一个基督徒。随后,传教士带领叶兴宗回家,他告诉那位心碎的母亲说,“请相信我,耶稣基督会帮助兴宗改掉恶习,重新做人。”这位母亲回答道:“如果我这个儿子可以不赌,我就信基督。”

此后,英国传教士就将叶兴宗带到鼓浪屿岛上的教会书局,帮忙看守,晚上就住在店里。在店中叶兴宗开始阅读圣经,并开始认识福音。借着福音,叶兴宗戒掉赌瘾,最后也使其母亲信守自己的诺言移去那尊高大的观音像,转信基督。耶稣基督的福音,借着祂在叶兴宗身上所作的奇妙工作,使得叶兴宗的三个弟弟也信了基督。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二弟的叶思忠在成年后也由这位英国宣教士由福建惠安县叶厝村带至厦门鼓浪屿观澜神学院就读,此时,叶长老的母亲何彩玉由女宣教士带到鼓浪屿女校读白话文及帮工。在那里,

由身为神学院院长的英国传教士的热心撮合,叶思忠与何彩玉结为连理。叶思忠从神学院毕业后携妻在乡村开办私塾,招收三、五名儿童施教和传福音,生活十分艰苦。在经历一场可怕的鼠疫以及丧失两个儿子的沉痛打击之后,叶思忠迁居厦门(1907年),并在其堂弟的建议下开办了一所小学(民立小学,目前是厦门市重点小学),招收一些到城里工作的人家孩子,教导文化课和圣经知识,并以此维持生计。为了增加一点生活收入来源,何彩玉开设了一间小贩卖部,出售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4。

在叶长老的印象中,她的父亲是一位沉默寡言、忠厚老实的传道人。在家的时候,叶思忠多半是读圣经,写讲章及接待从外地乡下到厦门的传道人。而叶长老的母亲内外兼管,处事果断,乐于施舍,常收集一些衣物,食物,去接济穷困的人。即使生活并不是很宽裕,但依然乐于奉献,常对孩童时代的叶长老说奉献是蒙恩福的根源,但要甘心乐意,不可勉强,这位母亲的心愿是知恩、感恩和报恩。

1907年至1915期间,虽然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国民军的北伐战争以及军阀割据等),但在中国的东部沿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民族工业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厦门也是如此,在此地兴起了许多民族工业的企业家

4李晓原、刘淑平,《蒙恩之旅》(新加坡:新加坡福音证主协会,2009),14。

或资本家,他们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许多人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其中比较杰出的有陈嘉庚、曾国聪等人)。自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中国远离战场的中心(集中在欧洲及一些殖民地),作为世界和中国的商品供应地之一,民族工业反而因战争的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直持续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5。民族工业的发展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曾被土地束缚的、渴望改变命运的中国人,走进大城市务工,许多人因此便在务工的城市暂居或定居下来(官方的说法是资本主义商品的大量输入,造成广大农村自然经济的崩溃,导致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里求得生存)。由此,这些定居下来的中国人(或被官方称为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逐渐意识到教育对儿女未来的重要性,因此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多6。在这样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民立小学的生源逐渐增多,叶家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1916年叶长老的长兄出生,而叶长老于1919年出生。当然,分析其中主观的原因是:民立小学有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叶思忠先生以及有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何彩玉女士。

以上所分析的这些情况对叶长老青少年的成长和信仰形

5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

6 同上,在此段时期内,还有许多外国纱厂(尤其是日本人开办的)、机械厂、丝厂在上海、厦门等地经营或开办,也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而在厦门主要是船舶修造以及机械厂。

成、以及她在往后的工作及教会事奉中影响深远。

第二节 少年儿童时代的叶长老及其信仰的熏陶 在儿童少年时代中,叶长老的生活是甜蜜的。受母亲的影响,孩童时代的叶淑仁是活泼、好动,喜欢与同龄人玩游戏。小学时代,叶长老非常喜欢教会的主日学,因是一位好动的女孩,因此老师总是安排她读圣经中的金句及表演圣经故事。在圣诞晚会时候,她曾扮演玛利亚的角色。

叶长老之所以如此喜爱上主日学与父母亲的重视、鼓励、奖赏很有关系,比如说上主日学时,叶长老可穿最漂亮的衣裳和鞋子,袋子里常有奉献的银角(即铜钱),放在一个小封袋,作完礼拜,就可以跟父母去吃好吃的东西。

小学的时候,叶长老经常参加厦门的演讲比赛,还曾获得过厦门小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一位任校长的表叔经常到叶长老家中对她进行严格的模拟演讲训练,这对叶长老成年之后的职业发展以及在教会和神学院的事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儿童少年时代中,叶长老对四叔叶谷虚的认识是:他是一位严肃、谨言慎行的长辈。而且,叶谷虚牧师是厦鼓教会的领袖,说话带有智慧和能力,很受别人的敬重。叶谷虚有五个儿子,因此就将叶长老看作自己的女儿,非常疼爱她。叶长老则在心中敬爱他,视之为与父亲叶思忠同等的形象。父亲叶思忠和四叔叶谷虚的修养,对叶长老青少年时期的信仰

成长有重大的影响。

第三节 中学时代的叶长老及其信仰的成长

叶长老在毓德女子中学读初中那一段时期(1930-1933年),是她灵命生活得到塑造的重要阶段,因为每天要参加早祷,每晚在宿舍自修后,临睡前要参加晚祷。通过祷告,少年时代的叶长老可以把诗歌及圣经的话语,深刻在自己心中,并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和实践出来,至今仍然如此。

毓德女子中学是美国长老会开设的,但那时叶长老对长老会的认识不多,直到1959年,她全家从台湾移居到新加坡来之后才逐步认识的。当时,其四叔叶谷虚在长老会荣耀堂担任主任牧师,叶长老也才从那时开始参加长老会的崇拜和事奉。

在初中时期,身为父亲的叶思忠对叶长老的影响很大。其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对叶长老此后的人生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初中时期,在一次周末回家的时间里,她的日记被哥哥叶鸿恩偷看,为此,她几乎要用木椅砸打哥哥鸿恩,幸亏其哥哥鸿恩及时逃脱。身为母亲的何彩玉女士对叶长老的行为表现十分生气,要好好教训一下她。为了逃避被责打,叶长老便伤心地逃离了家,哭啼着往鼓浪屿的船坞跑去。爱女心切的叶思忠传道(他的身体健康不太好)赶紧追了上去,力劝叶长老回转,并把乘船所需的银角放在她的袋子里。当天晚上,叶长老想起父母、哥哥对自己无私的关爱,而自己却

那么任性,她心里充满了后悔。一个礼拜之后,叶思忠传道亲自到鼓浪屿接女儿回家,淑仁认错,全家重归于好。这件事情对后来叶长老在杭州参加宋尚节博士的查经班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7。

由于父母的关爱,叶长老在毓中初中毕业后转校到厦门中学,这样可以与父母同住,不必寄宿在毓中。但一年后(1934年),日本侵华的行动紧迫,厦门中学迁到内地上课,淑仁又转回毓中读完高中二三年,那两年,她积极参加事奉,成为教会圣歌团团员及主日学助教,而她的属灵伙伴则是毓中的同学,也是好朋友。8

高中时期,是叶长老信仰成长并成熟的重要时期。比较重要的事件是参加宋尚节9博士在浙江杭州的查经班。此前,叶长老已参加过在鼓浪屿举办的宋尚节博士厦鼓布道大会。在布道会的当晚,参加的人数将近万人。在这次布道会上,叶长老看到宋博士手里拿着一块洁白的手帕在讲台前不断深情地吟唱道:“归家吧~~~!归家吧~~~!”,此时,淑仁想起了父亲恳求她回家的那个场景,她的心融化了。宋博士讲完道后呼吁听众愿接受主耶稣为救主者走向台前,最后又呼吁愿终生事奉主的人也走向台前,接受他的祝福祷告,叶长老很自

7同上,16。

8同上,16。

9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zh-hans/宋尚节。

然地走到台前去,决志终生事奉耶稣基督。

因此,当知道哥哥叶鸿恩不得不放弃去杭州参加查经班的事情后,叶长老在她哥哥努力帮助下,争取到参加杭州查经班的难得机会(时间:1934年,高一学年末暑假)。由于年龄小,最后是由教会牧师破格推荐才获准去的。叶鸿恩少年老成,16岁就被选为厦门一教会青年团契负责人,他时常鼓励及带叶长老参加教会活动,而叶长老也十分喜欢教会的团体生活,年青时代的这些活动影响了叶长老一生灵命的成长。

在杭州查经班上,叶长老看到宋尚节博士的讲道时而悲、时而喜,在读经的时候,读到情深之处,甚至哽咽不语,她也被宋博士灵命的真诚深深地打动。

据叶长老回忆,查经大会后,她的生命有了显著的改变,先前叶长老比较骄傲,喜欢别人依从她的意见。查经班结束后,从查经的学习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与不足,并下定决心学基督的柔和与谦卑。这些觉悟和悔改,对于接下来的高中及大学时期的经历,影响很大。

在叶长老的中学时代(1930至1936年),一直都伴随着日本人对中国侵略事件的不断升级。虽然厦门还没有直接受到侵略,但是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上10。对叶长老而言,由于家庭的温暖和爱,更重要的是在基督里的合一,使叶长老在整个中学时代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10同上,18。

第四节 叶长老信仰成熟阶段——不平凡的大学时代 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的增多,叶长老逐渐感受到国家与民族的危机以及个人未来志向或兴趣爱好之间的张力。高中毕业后(1936年),叶长老曾有过放弃读大学的念头,据她的回忆,原因是她认为读书很辛苦,整天应付考试,而自己的性格很像男孩,爱好活动、自由,也很喜欢看电影,甚至很羡慕明星。但是其哥哥却认真地帮助并尽力助推着淑仁考取了厦门大学。此后叶长老回忆起此事时,非常感谢上帝一步步地借各样的事情塑造她的心灵,也在心中对她哥哥无私的帮助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就叶长老的父母亲而言,他们对叶长老的期望很高,甚至盼望叶长老能把民立小学发展成为中小学,因此,建议叶长老报读教育系,以便毕业后可以成为学校校长11。没想到,这个期望对叶长老日后的职业生涯和教会及神学院的事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侵略。处于战争前沿的厦门大学也首当其冲。经过几番权衡之后,厦门大学校长决定于1937年12月率领全校师生迁往福建省与江西省交界处的山区(长汀县)。在政府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长汀县重建厦门大学各项教学工作12。叶长老的大学生涯(1937-1941年)几乎全部都是在闽西长汀度

11同上,14、20。

12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showtext.asp?ToBook=1019&index=70&。

过的。叶长老认为简朴的、困难的战时生活,对于她自己灵命的塑造却是非常有益的。回忆这个时期的信仰生活时,叶长老认为苦难对“人”的磨练是很有益处的。读大一时,叶长老家里还可按时汇款给她,到大二时,厦门沦陷(1938年5月),生活来源断绝,她只能向政府申请免交学费及伙食费。叶长老到长汀女职业学校教音乐,获得一定的薪金以备零用。在长汀的时候,叶长老还参加抗日街头演讲及表演,鼓励和调动民众抗日情绪。

1941年才读大一的弟弟因为战时恶劣的环境,染病去世,对叶长老的打击非常大。她心中痛恨日本侵略的暴行,在信仰上深信恶者总会受到刑罚,因为她确信上帝是正义而且赏罚分明的。13

第五节 乱世中上帝的护佑

四叔叶谷虚已在1939年就到了南洋。叶长老到大学毕业后回在鼓浪屿的家中时才知道此事。当时叶谷虚是鼓浪屿一所学校校长,也是鼓浪屿教会领袖。叶长老认为这是上帝的安排:其四叔先到南洋,以后其哥哥也来南洋(吉隆坡),最后,在1959年也因四叔的鼓励和安排,并迫切地祈求,叶长老的丈夫终于应聘南洋大学教授之职位,使得全家在新加坡定居。

日本南侵的时候,叶长老的父亲和哥哥叶思忠借道香港

13 《蒙恩之旅》,20。

到吉隆坡避难,叶长老婚后(1942年),做母亲的何彩玉也到了吉隆坡14。

在问及“您如何看待青少年时期的信仰对您的一生的影响?”这个问题时,叶长老作出如下几点总结(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勉励和鞭策):

1. 灵命的熏陶,使她一生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不会离开主,正如诗篇23:4“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扶持、引导、保护)

2. 坚定的信念,让叶长老清楚明白自己的身份:上帝的选民、君尊的祭司、儿女的名分,使她能在魔鬼的攻击、试探时,奋勇争战,终于胜利重生。

3. 重视神所赐的恩福:谦卑地与肢体同工配搭,以完成神的托付和使命,叶长老最高的信念是:“在神没有难成的事”,她坚信上帝的大能与供应。

4. 祈祷、代求是叶长老一生最大的喜乐,也是智慧、能力的泉源。与神相交的时刻是她一生最大的恩福,也是一生最享受的时刻。她惊叹渺小的人竟然可以直接与神倾谈,天人合一的祷告竟然如此蒙神悦纳。

5. 学习主盼望罪人悔罪,以及基督的爱心与耐心:通过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约4),叶长老认识到基督在

14同上,26。

十字架上,承受着肉体的极其痛苦时,还求上帝赦免罪人。叶长老深信上帝的儿子基督耶稣是盼望罪人有一天悔改归向向祂,体会祂的心意。因此,叶长老如今很重视参加“寻找迷羊”的事工。

6.叶长老绝对相信《创世记》,相信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及人类的伟大神功,也绝对相信《启示录》中关于人子要约翰记下末世的景象,为此,叶长老时存警惕的心:对罪非常敏感(犯了过失,立刻求赦免),对公义、怜悯,心存倾慕(尽力去作),对最后审判的裁决,心服、口服,因为“作在最小的一个身上,就是作在主的身上”。

上帝的救赎大功是奇妙的,祂的智慧高过人的智慧。当我们走进一位属灵长者的信仰生活,分享她的见证,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可以强烈地感知到上帝的同在和带领。今天,针对青少年的事工,我们或许可以从叶长老青少年信仰的成长中得到些许启发,以便更好地在寻求在上帝的帮助下尽上教会与家庭的责任。

参考书目

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香港: 基督教辅桥出版社,1959。

李晓原,刘淑平。《蒙恩之旅》。新加坡:新加坡福音证主协。新加坡: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华文组,/25522.htm 会,2009年。

孙耀光。《在祂手中》2001。

百度百科(网页):鼓浪屿。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view 。

维基百科(网页):鼓浪屿。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wiki/鼓浪屿。

国学网(网页):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

中国新闻网(网页):《日本侵华实录(1874年-1945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news/2005/2005-05-09/26/571775.shtml。

网页:阙金水。《抗战时期的长汀文化》。福建:福建省情资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showtext.asp?ToBook=1019&inde 料库,2002。 http://ww x=70&。

网页:中国基督教历史人物——宋尚节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114283.html,/zh-hans/

访谈录音文字记录(共十六个问题)

问题1:请问在少儿时代的记忆中,您对父母亲的信仰生活、为人处世以及教导儿女等方面有何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件是什么?

答:我在少女时代的记忆中,对父母亲的信仰生活,为人处事以及教导儿女等方面的印象很深刻。父亲是一位沉默寡言、忠厚老实的传道人,他在家的时候,多半是读圣经,写讲章及接待从外地乡下到厦门的传道人。母亲内外兼管,她处事果断,乐于施舍,常收集一些衣物,食物,去接济穷困的人。她很乐于奉献,常说奉献是蒙恩福的根源,但要甘心乐意,不可勉强,她的心愿是知恩、感恩和报恩。

问题2:请问您青少年时期对您四叔叶谷虚牧师有何认识,他对您青少年时期的信仰成长有何影响?

答:我在青少年时期对四叔的认识是:他是一位严肃、谨言慎行的长辈,他是厦鼓教会的领袖,他说话很有智慧和能力,令人心服,口服。我心中很敬爱他,父亲和四叔的修养,对我青少年时期的信仰成长确实有重大的影响(四叔有四个儿子,因此就将淑仁看作自己的女儿,非常痛爱)。

问题3:请问在成长过程中,您的家庭曾面临哪些挑战?您们是如何面对的?对您的信仰成长有何影响?

答: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那一段日本南侵,致使我的父亲和哥哥先到香港后到南洋避难,从此,家庭显得冷落。我的心

中也很不快乐,常在祷告中求问上帝:为什么容许日本这样凶残?

问题4:请问您的哥哥对您青少年时期信仰成长有何帮助? 答:我的哥哥少年老成,16岁就被选为教会青年团团长,他会鼓励及带我参加活动,影响我一生,喜欢教会的团体生活。问题5:请介绍一下您在小学时代信仰生活?

答:小学时代,我非常喜欢教会的主日学,因我是一位好动的女孩,因此老师总是安排我读金句及表演圣经故事,圣诞晚会,我曾扮演玛利亚的角色。

我之所以如此喜爱上主日学与父母亲的重视与鼓励、奖赏的栽培苦心很有关系(主日上主日学可穿最漂亮的衣裳和鞋子,袋子里常有奉献的银角,放在一个小封袋,作完礼拜,又可以跟父母去吃好吃的东西)

问题6:在毓德女子中学读初中(1930~1933年),您对学校生活感受是什么?当时您对长老会的认识如何?是否影响到日后您在长老会的事奉?

答:在毓德女中读初中那一段时期,是我灵命蒙塑造的重要阶段,因为每天参加早会爱神,每晚在宿舍自修后,临睡前,参加晚祷,每天心灵与主契合,诗歌及圣经的话语,深刻在心。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实践出来,真是到老都不偏离。 当时,我对长老会的认识不多,我是在1959年,从台湾到新加坡来,因四叔,叶谷虚牧师在长老会荣耀堂担任主任牧师,

我才开始参加长老会的崇拜和事奉。

问题7:请问什么原因使您在初中毕业后转校到厦门中学, 高中一年级中您的收获都有些什么?这一时期您对日本侵华

事件的了解如何?转回毓德女子中学读高中二、三年级,是

否是因为日本侵华的事件进一步严重所致?请问您当时的信

仰状态如何?

答:我在毓中初中毕业后转校到厦门中学是因为父母亲希望

我留在厦门家中独高中,不必寄宿在毓中,但一年后,日本

侵华的行动紧迫,厦门中学迁到内地上课,故我又转回毓中

读完高中二三年,那两年,我积极参加事奉:成为圣歌团团

员及主日学助教。

问题8:在参加杭州查经班之前,您对宋尚节有多少了解?从

您的回忆录来看,宋尚节查经班(1934年)的学习对您帮助

很大,请问这对您在接下来的高中时期及大学时期有何影响?

答:在参加杭州查经班之前,我已参加在鼓浪屿举办的宋尚

节博士厦鼓布道大会。第一晚参加的人数将近万人,宋博士

讲完道后呼吁听众愿接受主耶稣为救主者走向台前,最后又

呼吁愿终生事奉主的人也走向台前,接受他的祝福祷告,我

很自然地走到台前去。就因为这一次的异象在心灵滋长,我

决心要求参加杭州全国查经大会。查经大会后,我的生活有

了显著的改变:先前我有一颗骄傲的心,总要别人听我的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