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一、缩写词解释

CPU:中央处理器

ALU:算术逻辑单元

I/O:输入输出接口

RAM:随机存储器

S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

PROM:用户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EPROM:紫外线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FLASH:闪速存储器

EEPROM: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ISA:工业标准总线

EISA:扩展工业标准总线

PCI:外围部件互连总线

USB:通用串行总线

RS—232C:串行通信总线

Cache:高速缓存

FIFO:先进先出算法LRU:近期最少使用算法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A/D:模拟/数字转换器

D/A:数字/模拟转换器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C: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LED:发光二极管

FA:全加器

OP:操作码

CISC:复杂指令系位计算机RISC:精简指令系位计算机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大规模集成电路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CU:控制单元

CM:控制存储器

二、选择题(自己看书吧····)

三、名词解释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有多种层次结构。

2.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3.主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的信息

4.辅存: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信息。

5.高速缓存:用于存放正在访问信息的付本。

6.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7.硬件:是指计算机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

软件:指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8.系统软件:又称系统程序,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高效运行。

应用软件:又称应用程序,它是用户根据任务需要所编制的各种程序。

9.源程序:通常由用户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的程序:由计算机将其翻译机器能识别的机器语言程序。

10.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11.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通信总线:是指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仪表、移动通

信)之间的通信的线路。

按传送方式分并行和串行。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按顺序分时传送。并行通信是指数据在多条并行1位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地。

12.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的最大的信息量。

13.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并行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14.主存容量:是指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15.机器数:符号位数字化,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

16.定点数: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位置的数。

17.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数。

18.补码:带符号数据表示方法之一,正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二进制按位取反后在最低位再加1.

19.溢出:在计算机中,超出机器字长,发生错误的结果。

20.非编码键盘:采用软件判断键是否按下及设键、译键、计算键值的方法的键盘。

21.A/D转换器:它能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22.I/O接口: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器相应的软件控制。

23.端口:指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用来存放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

24.中断: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源程序。

25.中断源:凡能向CPU提出中断请求的各种因素统称为中断源。

26.中断嵌套:计算机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新的中断请求,此时CPU暂停现行中断服务程序,转向新的中断请求,这种现象称为中断嵌套。

27.优先级:为使系统能及时响应并处理发生的所有中断,系统根据引起中断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硬件将中断源分为若干个级别。

28.DMA方式:用硬件在主存与外设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不须CPU,用软件控制。

29.指令系统:将全部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机器的指令系统。

30.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31.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

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

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

32.微操作: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执行部件接受微指令后所进行的最基本的操作。

33.微指令: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由微命令组成。

34.微程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组成。

35.控制存储器:CPU内用于存放实现指令系统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读存储器。

二、计算

3.1

4. 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

解:由于:f=8MHz,T=1/f=1/8M秒,因为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

所以:总线带宽=16/(1/8M) = 128Mbps=16MBps

3.15. 在一个32位的总线系统中,总线的时钟频率为66MHZ,假设总线最短传输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试计算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采取什么措施?解:总线传输周期=4*1/66M秒

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率=32/(4/66M)=528Mbps=66MBps

若想提高数据传输率,可以提高总线时钟频率、增大总线宽度或者减少总线传输周期包含的时钟周期个数。

3.16. 在异步串行传送系统中,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2个终止位。若要求每秒传送120个字符,试求传送的波特率和比特率。

解:一帧包含:1+8+1+2=12位

故波特率为:(1+8+1+2)*120=1440bps

比特率为:8*120=960bps

4.5. 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存取周期为200ns,则存储器的带宽是多少?

解:存储器的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存储器带宽 = 1/200ns ×32位 = 160M位/秒 = 20MB/秒(注:1ns=10-9s)

4.7. 一个容量为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当选用下列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

1K×4位,2K×8位,4K×4位,16K×1位,4K×8位,8K×8位

解: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 = 14 + 32 = 46根;

选择不同的芯片时,各需要的片数为:

1K×4:(16K×32) / (1K×4) = 16×8 = 128片

2K×8:(16K×32) / (2K×8) = 8×4 = 32片

4K×4:(16K×32) / (4K×4) = 4×8 = 32片

16K×1:(16K×32)/ (16K×1) = 1×32 = 32片

4K×8:(16K×32)/ (4K×8) = 4×4 = 16片

8K×8:(16K×32) / (8K×8) = 2×4 = 8片

6.9. 当十六进制数9B和FF分别表示为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时,所对应的十进制数各为多少(设机器数采用一位符号位)?

解:真值和机器数的对应关系如下:

原码补码移码无符号数

9BH -27 -101 +27 155

原码补码移码无符号数

FFH -128 -1 +128 256

三、应用

4.14. 某8位微型机地址码为18位,若使用4K×4位的RAM芯片组成模块板结构的存储器,试问:

(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多少?

(2)若每个模块板为32K×8位,共需几个模块板?

(3)每个模块板内共有几片RAM芯片?

(4)共有多少片RAM?

(5)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

解:(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218× 8位 = 256K×8位 = 256KB (2)模块板总数 = 256K×8 / 32K×8 = 8块

(3)板内片数 = 32K×8位 / 4K×4位 = 8×2 = 16片

(4)总片数 = 16片×8 = 128片

(5)CPU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模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芯片。地址

模板号(3位)芯片号(3位)片内地址(12位)

格式分配如下:

4.29. 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 的存取周期为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倍?

解:Cache被访问命中率为:4800/(4800+200)=24/25=96%

则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为:t a=0.96*30ns+(1-0.96)*150ns=34.8ns

Cache-主存系统的访问效率为:e=t c/t a*100%=30/34.8*100%=86.2%

性能为原来的150ns/34.8ns=4.31倍,即提高了3.31倍。

例7.2设相对寻址的转移指令占3个字节,第一字节为操作码,第二,三字节为相对位移量(补码表示)。而且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每当CPU 从存储器取出一个字节时,即自动完成(PC)+1 PC。

(1)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9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

(2)若PC当前值为240(十进制),要求转移到200(十进制),则转移指令的第二、三字节的机器代码是什么?

解:(1)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90,即相对位移量为290-243=47,转换成补码为2F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2FH,第三字节为00H。

(2)PC当前值为240,该指令取出后PC值为243,要求转移到200,即相对位移量为200-243=-43,转换成补码为D5H。由于数据在存储器中采用以低字节地址为字地址的存放方式,故该转移指令的第二字节为D5H,第三字节为FFH。

例7.3一条双字长直接寻址的子程序调用指令,其第一个字为操作码喝寻址特征,第二个字为地址码5000H。假设PC当前值为2000H,SP的内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存储器按字节编址,而且进栈操作时执行(SP)-△-P,后存入数据。试回答下列几种情况下,PC、SP及栈顶内容各为多少?

(1)CALL指令被读取前。

(2)CALL指令被执行后。

(3)子程序返回后。

解CALL指令被读取前,PC=2000H,SP=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

(1)CALL指令被执行后,犹豫存储器按字节编制,CALL指令供占4个字节,故程序断电2004H进栈,此时SP=(SP)-2=00FEH,栈顶内容为2004H,PC被更新为子程序入口地址5000H。

(2)子程序返回后,程序断点出栈,PC=2004H,SP被修改为0100H,栈顶内容为2746H。

7.6某指令系统字长为16位,地址码取4位,试提出一种方案,使该地址系统有8条三地址指令、16条二地址指令、100条一地址指令。

解:

OP A2 A1 A0 三地址指令8条

0000

·

·

·

0111

OP A1 A0 二地址指令16条10000000

·

·

·

10001111

OP A0 一地址指令100条110000000000

110001100011

7.7设指令字长为16位,采用扩展操作码技术,每个操作码的地址为6位。如果定义了13条二地址指令,试问还可安排多少条一地址指令。

解:(24-3)*26=3*64=192条

7.8某机指令字长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为6位,设操作码长度固定,指令分为零地址,一地址和二地址三种格式,若零地址指令有M种,以抵制指令有N种,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几种?若操作码位数可变,则二地址指令最多允许有几种?

解:1)若采用定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如下:

OP(4位)A1(6位)A2(6位)

设二地址指令有K种,则:K=24-M-N

当M=1(最小值),N=1(最小值)时,二地址指令最多有:Kmax=16-1-1=14种2)若采用变长操作码时,二地址指令格式仍如1)所示,但操作码长度可随地址码的个数而变。此时,K= 24 -(N/26 + M/212);

当(N/26 + M/212) 1时(N/26 + M/212向上取整),K最大,则二地址指令最多有:K max=16-1=15种(只留一种编码作扩展标志用。)

9.5设机器A的CPU主频为8MHz,机器周期为4个时钟周期,且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是0.4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和机器周期,每个指令周期中含几个机器周期?如果机器B的CPU主频为12MHz,且机器周期也含有4个时钟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

A.CLK=8MHz T=1/8MHz=0.125us

机器周期=4*T=0.5us

因为执行速度为0.4MIPS 所以平均指令周期=1/0.4MIPS=2.5us

2.5us/0.5us=5个所以每个指令含有5条机器指令

B.T=1/f=1/12MHz=1/12us 机器指令=4*T=1/3us 指令周期=5*1/3=5/3us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1/(5/3)=0.6MIPS

9.6设某计算机的CPU主频为8MHz,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2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该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PU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试问B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

1.CLK=8MHz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8M*2*4)=1MIPS

2.指令周期=4*4*1/8=2us 执行速度=1/(1/8M*4*4)=0.5MIPS

9.7某CPU的主频为10MHz,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MIPS,试求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MIPS?若CUP主频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时钟周期,每条指令平均有4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MIPS?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平均指令周期=1/1MIPS=1us T=1/f=0.1us T机=4*T=0.4us

因为1us/0.4us=2.5 所以每个指令包含2.5个机器周期

2.T=0.4us 速度=1/(0.4*2.5*4)=0.25MIPS

3.因为速度=0.8MIPS 所以T指=1/0.8us

因为T指=4*2.5*T 所以T=1/8us 所以 f=1/T=8MHz

四、简答

1.冯诺依曼机主机主要特点。

○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一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吗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采用存储控制原理,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说通过运算器完成。

2.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软件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硬件主要技术指标: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主频等。

软件定义: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计算机组成部分与个部分作用。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器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常见的有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可将机器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如打印机输出,显示器输出等。

4.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系统总线定义与分类方法。

总线

定义: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分类: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

定义: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5.什么是总线标准,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哪些。

所谓总线标准可视为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连的标准界面。

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RS—232C总线、IEEE-488(并行通信总线又称GP-IP 总线)USB总线。

6.三级存储器系统中各级存储器特点与用途,分哪两个层次。

○1主存特点:随机访问、速度快。容量大。用途:存放CPU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辅存特点: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脱机保存信息。用途:存放大量后备数据缓存特点: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用途:用于主存与辅存之间作为缓冲,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付本。

○2缓存-----主存层次和主存---辅村层次。

7.半导体存储器RAM与ROM特点与用途。

RAM特点:可读可写掉电后信息丢失,存临时信息。用途:主要做内存

ROM特点:只读不写掉电后信息不丢失,存长期信息。用途:主要做控制存储器

8.动态RAM与静态RAM特点与用途,DRAM刷新方式与主要优点。

静态RAM特点:信息读出后,仍保持其原有状态,不需要再生。用途:用于Cache

动态RAM特点:靠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来寄存信息。用途:组成内存/主存。

DRAM刷新方式

集中刷新:集中刷新是在规定的一个刷新周期内对全部存储单元集中一段时间逐行进行刷新,此刻必须停止读写操作。

分散刷新:分散刷新是指对每行存储单元的刷新分散到每个存储周期内完成。

异步刷新:异步刷新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它即可缩短“死时间”,又充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2ms的特点。

优点:单个MOS管组成,集成度高,速度较SRAM慢,价格低,

9.Cache工作原理特点,地址映射方式与替换算法。

原理:利用程序访问的局部性,近期用到信息存于cache。

地址映射方式: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

替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FIFO)、近期最少使用算法(LRU)、随机法。

10.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采用中断与DMA方式特点与应用场合。

中断方式:

特点:CPU与外设并行工作,效率高

应用场合:管理多种外设并行工作、进行实时处理、进行故障自动处理

DMA方式:

特点:

○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

○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

○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

○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

○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

应用场合:高速设备如硬盘

11.I/O端口与接口的区别,I/O接口分类方法。

端口:接口内部寄存器有I/O地址号。一般分为数据口、命令口和状态口。

接口:若干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

接口分类:按数据传送方式分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为可编程接口和不可编程接口

按通用性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

按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分为程序型接口和DMA接口。

12.中断处理过程分成哪两个阶段各完成哪些任务

响应阶段:关中断、保护断点地址、转入中断服务入口地址

处理阶段:保护现场、执行用户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恢复现场。

13.与中断方式比较MDA方式主要特点是什么。

○1从数据传送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方式靠硬件传送。

○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而DMA方式可在指令周期内的任一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

○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能力,DMA方式没有这种能力,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如硬盘存取、图像处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可提高数据吞吐量。

○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无须保护现场。

○5DMA的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

14.什么是寻址方式,数据寻址方式有哪几种。

寻址方式:是指确定本条指令的数据地址以及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它与硬件结构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指令格式和指令功能。

数据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隐含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堆栈寻址。

15.RISC主要特点与CISC相比较RISC主要优点。

特点:

选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一些很有用但又不复杂的指令,让复杂指令的功能由频度高的简单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内完成;

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控制器采用组合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

采用优化的编译程序。

○1充分利用VLSI芯片的面积。

○2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3便于设计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4有效支持高级语言程序。

16.组合逻辑与微程序设计主要特点与应用。

组合逻辑:特点:速度快、复杂不灵活。应用:适用于RISC机。

微程序:特点:引入程序设计与存储逻辑技术,硬件软化,把一条机器指令用一段微程序来实现,存放控制存储器CM中。应用:系列机。

17.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三者的关系如何。

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

机器周期:完成摸个独立操作,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

时钟周期:最基本时间单位,由主频决定。

关系:时钟周期是最基本时间单位,由若干时钟周期组成机器周期,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指令周期。

18.微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微程序指令主要编码方式。

思想:引入程序设计与存储逻辑技术硬件软化把一条机器指令用一般微程序来实现,存于控制存储器中。

编码方式:直接编码(直接控制)方式、字段直接编码方式。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化工原理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0℃的水不需要再加热就可以变成100℃的水蒸气。(×) 3、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4、泵的效率随流量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6、用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往高处的高度差称为扬程。(×) 7、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愈大。(√) 8、气体的密度随温度与压力而变化,因此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 9、流体的粘度越大,表示流体在相同流动情况下内摩擦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能越差。 (√ ) 10、热量衡算式适用于整个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部分或某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 11、物质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所以潜热与温度无关。(×) 12、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 13、流体的静压头就是指流体的静压强。(×) 14、液体的质量受压强影响较小,所以可将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15、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体积流量相等。(×) 二选择题 1、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2、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 A、α小的一侧; B、α大的一侧; C、管内; D、管外 3、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 A、虚拟膜层; B、缓冲层; C、湍流主体; D、层流内层 4、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热交换能力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5、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D )。 A、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节约钢材; C、增强美观; D、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6、管壳式换热器启动时,首先通入的流体是(C )。 A、热流体; B、冷流体; C、最接近环境温度的流体; D、任意 7、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 B )。 A、冷物料流量下降; B、热物料流量下降; 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λ1>λ2>λ3 ; B、λ1<λ2<λ3; C、λ2>λ3>λ1 ; D、λ2<λ3<λ1 (二)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2学习要求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掌握平衡分离与速率分离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各自有哪些主要类型。 平衡分离:借助分离媒介(热能、溶解、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两相中,各组分达到某种平衡,以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气液传质过程(2)汽液传质过程(3)液液传质过程(4)液固传质过程(5)气固传质过程 速率分离:借助推动力(压力、温度、点位差)的作用,利用各组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2)场分离: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 2、掌握质量传递的两者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对流扩散: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3、理解双膜理论(双膜模型)的论点(原理)。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z G和z L)的流体膜层(气膜和液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

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4、理解对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掌握典型传质设备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第8章吸收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了解吸收的用途。 吸收概念: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的基本原理:当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即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的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总复习题

一、填空或选择题 1、雷诺数的表达式如何?如何判别流体的流型?Re=dup/v 答:雷诺数Re<20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紊流状态,Re=2000~4000为过渡状态 2、如何理解和计算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d e? 答: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 3、流体在管中作层流流动时,摩擦阻力损失如何计算?P33 4、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达到匀速沉降的条件是什麽?层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ζ为多少? 5、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对其保温效果有何影响?其原因是什麽? 6、SI制中压力、密度、黏度、温度的单位?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时速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管中心处点速度与管内平均速度的关系? 8、离心泵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用改变转速调节流量实质上是改变什麽曲线? 答: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改变离心泵特性曲线 9、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保温层中,某层材料的热导率与该层的热阻和两侧的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10、在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特征数关联式中,__雷诺数____________代表了流动类型和湍流程度对对流 传热的影响;___普朗特数______________代表了流体的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11、计算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损失时,应采用小管还是大管的流速计算? 12、套管冷凝器的管间走饱和水蒸汽压力一定,管内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K 如何变化? 13、在间壁式换热器的热交换过程中,热阻较小而常可予以忽略不计的热阻是什麽? 14、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2 kmol/(m2·h),液膜吸收系数k x=4 kmol/(m2·h),由此可判断该过程 为什麽控制? 15、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能力与温度成何关系? 16、常压、25℃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氨水上方总压增加,则亨利系数E如何变化?相平衡常数m 如何 变化? 17、在吸收塔设计中,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对吸收塔设备效能的高低和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何影 响? 1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什麽?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什麽? 19、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如何变化?塔顶温度如何变化?塔釜温度如何变 化?

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阅卷人签字: 试题总页数:7

____ 级课程考试试题 共7页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B)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2.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的目标。(C)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 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使用的系统。(C)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 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A)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的特点有(D)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C)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B)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 包括、;包括、;包括、; D.三者平行

10. 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 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A)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11. 是指(B)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法; D.关键因素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中,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的是(D) 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13. 下列不属于系统可行性分析的是(C)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隐见的可行性; D.管理上的可行性 14. 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B) A.数据结构; B.数据元素; C.数据流; D.数据存 15. 关于代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惟一地标识系统中的某一事物; B.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C.它以简短的文字形式代替具体的数字说明; D.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信息系统所需使用的代码标准 16. 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D)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 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C)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 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B)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 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 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D)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第九部分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 (一)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方针和目标 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化是监理单位有效完成建设监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投标人将总结多年参与国际的、国内大型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及信息管理的经验,结合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中的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深入分析,精心策划准备资料及信息管理工作,为建设监理、为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1、资料及信息管理的方针 有效覆盖、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高效安全。 2、资料及信息管理原则 1)资料管理及时、正确、有效,以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人为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管理增值。 2)信息管理先进性 在保证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适当的网络组合,结合交换无线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帧中继等各种技术,发挥最佳的集成效果。 3)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度开放 遵循国际工业化标准,参照网络系统标准,支持各种标准协议、传输方式及传输接口,充分考虑未来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情况,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网络宽带的灵活性、网络规模的灵活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增删性等。4)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 系统备份与网络冗余连接。使网络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整个网络可靠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可靠与稳定运行。 在网络设计时,采用多级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路由器过滤、防火墙隔离、加密传输等多种方法组合防护。最大程度地保护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5)加强信息系统可管理性 通过网管系统,及时方便的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及时发现各种网络故障并迅速排除,以保证网络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实现多协议支持

与多服务支持。 3、工程资料及信息管理目标和特点 1)有效应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满足管理的深度及广度 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项共同建立工程专用的功能完善的高速局域网,采用半开放系统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分承包单位可通过专线或VPN连接本企业及局域网。实现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资源共享,保证及时准确地传递、处理、贮存工程建设信息。 2)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实现实时化的信息处理 为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应对外建一个强大的信息门户,投标人建议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完成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审批,该门户通过个性化的界面,根据授权,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及时、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在内部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由该平台完成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的传递和整合,最终存入公共数据库供全体用户共享。 3)可靠的安全保障 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选择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及可靠的信息备份是必备的条件。 4)灵活实用的应用系统 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应用软件系统,兼容来自土木工程、钢结构工程、房屋工程、舞台设备安装、装饰装修,以及相关的勘察设计、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等众多行业的应用软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虚拟现实技术(VR)、全球定位系统(GPS)、CAD三维建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工程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投标人对资料及信息管理需求的预测 1、进度控制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1)承包单位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日报或周报统计,汇总成月报。数据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方便查询。工程进度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年、季、月、周、日完成情况、形象进度等。 2)系统以网络计划技术为核心,实现施工计划的制订与控制。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资料-共31页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 四、 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一、流体静力学: ●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 俗称压强。 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 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 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 g z p g z p 22 11 += +ρ ρ 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 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 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 微差压差计

二、流体动力学 ● 流量 质量流量 m S kg/s m S =V S ρ 体积流量 V S m 3/s 质量流速 G kg/m 2s (平均)流速 u m/s G=u ρ ●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 22 112)(d d u u = ●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 u g z W p u g z ∑+++=+++ ρ ρ2222121121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 p u g z H g p u g z ∑+++=+++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 e N N =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 应用解题要点: 1、 作图与确定衡算范围:指明流体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游界面; 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 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 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 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匹配。 m S =GA=π/4d 2G V S =uA=π/4d 2u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